登陆注册
10414500000006

第6章 清明:气咏“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们读着这首非常熟悉的《清明》诗,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也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清明节日。无论是节气时序上的清明,还是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这都是一个人文情怀十分厚重的日子。在古代诗人留下的大量清明诗词里,就可见一斑。小时候最早从村邻的一本草版绣像《千家诗》里读到且记忆深刻的清明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清明佳节,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地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上,心里充满着伤感;况且天不作美,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衣衫湿漉漉的,精神沮丧得简直要“断魂”了;想找个酒馆避避雨,消消心头的愁苦,可酒馆在哪儿呢?向牧童询问哪儿有酒馆,牧童指指远处的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从诗句展现的意境上看,更大程度上是写节气的清明,而非节日的清明。

美丽的春姑娘,和着柔风细雨,踏歌而行,刚送走春分节气,清明节气便款步而来。清明来临,小区里的草丛都已返青,垂柳细叶完全长开,大叶梧桐萌发出新叶,邻家栽植的香椿长出三寸多的嫩苗,樱桃树上结满青嫩的幼果,桃、梨、紫荆等花都已盛开,我种在阳台上的油菜已长荚结籽。满院春色,印证着多娇的春天世界。

每年4月4日至5日(农历二月下旬至三月上中旬),太阳行至黄经15°,为清明节点。清明,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春季时序的新进程,又是我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八节:农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八天。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气何谓“清明”?这一名称与此时的天气物候特点有关。旧时《历书》(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封建时代由皇帝颁发,故又称“皇历”)上说:“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佳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置此时刻,放眼田园山川,无不景清物明,置此春光的人们也都神清气明。

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汉代更是有了明确的记载。在清明演变成节气名称之前,“清明”本为“八风”之一的东南风。所谓“八风”,是古人按照八个不同的方位,给这八个方位所吹来的风起的名字。按照古人的说法,“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后来,古人利用观星象、测日晷(按日影测时的仪器)的方法确定出“清明日”及二十四节气。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载:“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

清明时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山川四野都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新,“新”的意味十分浓厚。

杜甫在《清明》中描述:“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古代没有火柴及打火机之类,原始人靠钻木起火,后来多用两寸长的铁片(称为“火链子”)擦划击打火石(一种白色石头)生火,生活非常不便,平时只好长保火种。

到了清明,万物复苏,一年新的生活正式开始,人们要启用新火,便有了“改火”习俗,“颁新火”成为古时清明节的重要仪式。据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所记,长安每年“至清明,尚食内园官于殿前钻木取火,先得火者进上,赐绢三疋、金椀(椀,同碗)一口”。得火之后,由百官逐一点燃廊下的火炬蜡烛,接着由皇帝赐新火。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在描述这一景象时写道: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新火象征新生,将火种发给官员和百姓,取“除旧布新”之意。宋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词对颁新火均有描述。皇帝取火种后,会颁发给文武大臣和一些州府,州府也会举行仪式分发新火,邻里乡亲会去取到新火的人家“借火”。这种“借火”,不是为了做饭和点灯,而更是为了分享吉祥。后来随着取火方式变得先进而方便,“颁新火”的仪式才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但是,我现在仍然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农村还没有打火机,人们也舍不得花钱买火柴(虽然一盒火柴仅两分钱),早晨做饭时邻居间还会拿着引火麻秆“借火”。长辈们在田间干活,口袋里会装着火链子和火石,要吸烟时,就把纸媒子与火石贴紧捏住,再用火链子擦击火石,使其产生的火花引燃纸媒子。其他想吸烟的人,可以拿出麻秆或纸媒子近前“借火”。(纸媒子,用烧纸折叠成的小小条状引火物。)

自2010年以来,每逢清明,河南开封市就会在“开封府”广场举行“大宋开封府清明颁布新火大典”,再现历史传统。仪式中,“开封府尹包拯”行使官府职能,用道具呈现原始的钻燧取火,然后点亮各方民众提来的灯笼,向“京城”内外十厢一百二十八坊的百姓“颁布新火”,送上吉祥。这一颁火仪式,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游乐项目。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将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则与寒食节有关(后面将介绍寒食节),据说是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要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则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分别过“小寒食节”和“大寒食节”。

清明的意义,首先是节气的意义。我国古人根据对自然与节气物候的观察,将清明时节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桐,白桐花,中原及以南地区植物。这一候是说,清明来到,白桐花开,芬芳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卉竞相开放。或许,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花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清明,行走在大自然中,看各种各样的花卉慢慢凋谢,一地芳华,不觉使人感伤。然而,在另一坡道上,忽见一农家小院里有棵高大的白桐树挺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兀自开出了满树白花,报以清明,给人惊喜。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指鹌鹑类的小鸟。这里并非说田鼠变成了鹌鹑,而是指鼠类多喜夜间活动,田鼠因白天阳气渐盛而躲回洞穴了,喜爱阳气的鸟儿则活跃起来。田鼠为至阴之物,鸟儿为至阳之物。此候之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鼠与鸟的行为,都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其实,何止是鸟儿喜欢阳气渐盛的春季,就说我们人类,告别了冗长阴寒的冬季后,游走在春日里,看花开,听鸟鸣,晒太阳,吃春菜,也更能体会到阳春的美好。

三候“虹始见”。这里的意思是,时到明清,下雨的时候可以看到初现天空的彩虹。彩虹,阴阳交会之气,水气对阳光的反射,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雨霁初晴,则虹见矣。另外,雨后的天空,尘埃最少,空气清洁,阳光透射力强,所以才使水气的微粒能够反射阳光,才能出现美丽的彩虹。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中原及华北地区,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例如近两年的雨水节气之后,我所在的中原城市及黄淮以北地区,雨水极少,春旱甚广,南方一些地区却雨水过剩,有些地方甚至遭到暴雨和冰雹的袭击。所以,同样是春耕,同样是种植,同样是田间管理,各地需要科学从事,因地制宜。

清明节,一年中唯一的一个节气与节日的叠加之节。在我那可爱的大别山故乡,清明已是草木葱郁,山花盛开,百鸟啼鸣,田地间一派农耕的繁忙之景(多年前的景象)。而在我的遥远记忆中,每到清明,我们都要在备好的空地和麦地里点播(或套播)花生、棉花、黄豆之类;将沤好的土肥挑送到南瓜地里,倒入扒好的一个个小坑,然后点进南瓜种子。菜园里,菠菜、油菜、黑白菜等越冬菜类已经腾地,茄子、辣椒、黄瓜、苋菜、荆芥、苦瓜、丝瓜等各类夏季蔬菜已经出苗或加紧种植。

清明节到来,另一个重大农时事项,就是浸泡稻种,将稻谷种子用清水浸泡起来,待其微微肿胀萌芽,再撒入抄好整平的育秧秧田(农民将此称为“下秧”)。记得家乡老农有句“清明谷雨前后秧”的说法,反映了农民们对稻秧农时的经验把握。遗憾的是,如今的故乡,只有极少的古稀老人留守着,他们大多已不再进行传统耕种了,田地大多都已荒弃,曾经热闹的春耕春种景象已不可寻,只有鸟儿依旧在山川林间啼叫忙碌。曾经那种过清明的节日气氛,也已荡然无存。

与清明节同时(或者前一两天)的,我国还有个寒食节,这个寒食节同清明节一样古老。唐代诗人沈佺期在《岭表逢寒食》中写道:“岭外逢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这里将寒食与清明并提。虽然我们今天不再看重寒食节,甚至多数年轻人不知道我们还有这么个古老节日,但寒食与清明,一气双节,关联甚密,不可不提。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逃,受尽屈辱。原来跟他一道出逃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前程去了,只剩介子推等少数几个人一直追随着他。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就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从而挽救了重耳的生命。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记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一直推辞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进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内)。晋文公让御林军上山搜索,却没有找到。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孰料,山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人们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大柳树已被烧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后,发现其脊背堵着的树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清明”二字,映着丹心,透着血性,重若千斤。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在山上建起祠堂,把放火烧山这天定为“寒食节”,并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行至介子推坟前,只见那棵被烧死的老柳树竟然复活,绿枝千条。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好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掐了一根柳枝,编成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此后,晋文公常把介子推写着“清明”二字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从那以后,寒食、清明便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都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对忠君爱国者的怀念。另外,古人认为清明也是个“鬼节”,插柳戴柳亦有避邪之意。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乡,农村都很闭塞,农民也不富裕,甚至还很贫穷。但无论如何,人们都非常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过节不在于穷富,穷富都有自己的过法。那时的清明节,农村正是春耕大忙却又青黄不接之际,人们缺粮少食。即便如此,农家也都会郑重地过清明。当天或头一天,常见农民上街买一两斤大蒜苗(很长的大蒜杆),或者再买块豆腐。当天早上,取下挂在墙上的最后一点腊肉,用瓦罐煮熟,配上大蒜杆,便是一道最好的清明菜。再凑几样其他粗菜细菜,就是一顿清明饭。那天,亲戚朋友一般不串门吃饭,但已出嫁的女儿可应邀回娘家过清明。

清明时的树枝,都在灌浆萌叶,树皮也因有了新的水分而较为柔韧。孩子们常常砍一节笔杆粗、半尺长的柳条,轻轻捶打,用手搓捻,使其外皮与木质剥离,完整地抽下皮管;在皮管中间割出几个笛孔,然后将一端的外皮削成薄哨,这样就可以当小喇叭吹了,“呜哇,呜哇”,把它装在口袋里,上学的路上吹,放牛的山上吹……同时,清明是植柳的时节,人们会砍来垂柳的粗枝,栽插到塘埂、河堤等处,使之长成一棵棵新柳。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易活,可以使它处处成荫。

另外,清明节这天上午,我们小孩子会来到灶房,从母亲那里讨要一两截大蒜杆,用刀将下端白色部分纵向劈开若干瓣,浸泡在清水里,使其翻卷如花;掐来一两根垂柳的细条,连其绿色的叶芽和表皮捋到末梢,成为一朵绿花;再把柳条穿进蒜花,就成了绿蕊白萼的柳蒜花,十分好看。我们把它插在门楣,如同端午插艾,既有观赏价值,又是一种纪念,颇为有趣。

清明节的起源,另一说法是始于古代王公诸侯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是祭祖扫墓经过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固定的风俗。寒食节与清明节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代,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在寒食节,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五礼”之一(五礼,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亦指古代的五种礼制)。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成为重要的社会风俗。即便今日,不仅民间清明祭扫之风不减,官方也有清明祭祀人文始祖和古圣先贤的做法。

清明祭祖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明代地理文化著作《帝京景物略》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植,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酒祭)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由此可见,古代的扫墓情形,与今天的扫墓情形十分相似。当然,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是秦以后的事。总之,清明节是中国民间最富悼亡追思和缅怀感恩意义的节日,是最宜寻根问祖和凝聚亲情的节日。晋文公与介子推的传说,其核心价值其实也是感恩。一个人如果连感恩之心都没有,就是对自身人格最彻底的否定。

置此清明,我那青山绿水的家乡,正如宋代诗人高翥在《清明》一诗中所写:“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这天,从清晨开始,远远近近的山野都不时响起阵阵鞭炮声,鞭炮响处飘起焚香烧纸的缕缕青烟。极少听到啼哭与悲声,青山旷野呈现的是一种节日气氛。这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一诗所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这又如当今一首新诗所描写的:“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人们本来是在祭奠逝者,但整个山川却充满一种喜气与野趣。

那些年代久远的坟墓,有的已经塌陷,有的长上了树木,终年无人看望和管理。立有墓碑的,可看出墓主的姓氏名号和生卒年月(如乾隆某年、道光某年、光绪某年等);没有墓碑的,只是一个不知何人死于何时的土堆。墓主的后辈们或住在附近,或远道而来,只知道这些坟墓是本族姓的祖坟,但到底是谁、是不是自己脉系的、是哪个年代的,并不清楚。他们只在草地上挖取两块圆形“坟帽”,一反一正地扣在坟头上,并在中间压上一张烧纸。他们既不放鞭炮,也不烧纸磕头,直到下一年清明节,才再来看一下这些坟堆……如此扫墓完毕,人们各自回到家里,像串门归来似的,与家人一起过节吃饭,或者本户族的人聚在一起喝酒,说笑聊天。对此,八百多年前的高翥在《清明》一诗的后半部就已写得那么准确透彻:“日落狐狸眠坟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这天清晨,人们早早起床,不吃早饭,第一件事就是带上烧纸和挖土添土的工具,去给故去的先辈们上坟。对户族中没有儿孙的逝者,也不忘前去上坟,同样添土、焚纸、磕头,以示尊崇和追记。

清明虽已仲春,气温仍时暖时凉。古时的清明时节,悲伤中的人们还要禁火吃冷食,有些老弱妇孺便耐不住寒凉,于是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就逐渐兴起了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踢蹴鞠、打马球、植树、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引导人们出门晒太阳,活动筋骨,美化环境、增强体质。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有意义的野外活动,使这个节日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伤泪,又有一派清新明丽的生机。

据说,山东人过去清明踏青极为普遍,临朐、滕州的儿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风筝。有的地方,儿童仰脸大口呼气,以泄内火。其中即墨人最重视清明节,这天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而妇女更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先看新媳妇“坐寒食”(要像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然后去打秋千。秋千甩得越高,越是意味着生活红火。大家兴高采烈,女人们无不玩得痛快,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阅读文学价值颇高的《金瓶梅》,我们发现小说所写的明代山东,女人打秋千真就是一种清明习俗。其“祖本”《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对此写得极其热闹:清明将至,西门庆大老婆吴月娘在花园里扎了一架秋千,一群妻妾都来打秋千“以消春昼之困”,她们有的站在彩绘踏板上抓着彩绳荡悠,有的站在一旁用力推送,彩裙飘飘,风情无限。三妾孟玉楼和五妾潘金莲一齐站在上面荡悠,由于兴奋耍笑,腿软脚滑,潘金莲摔了下来,还差点把孟玉楼连带着拉下。吴月娘说打秋千不能笑,据此还讲了个自己在娘家当姑娘时的故事:清明三月节,她同邻家周小姐等四个女孩打秋千,由于说笑,周小姐掉了下来,还把“身上的喜”给摔丢了,结果嫁人时的新婚之夜,新郎看她不是女儿身,就一纸休书把她退了回来……

说笑之中,这群妻妾将秋千荡起在“半天云里”,玩得不亦乐乎。小说写的虽然是封建恶霸的家庭生活,但浓郁的生活气息却也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的一种清明习俗。

现在的清明节,全国放长假,清明旅游、踏青赏春成为时尚的消遣方式,北爬长城,南赏菜花,西登华岳,东游古镇……处处赏心悦目,游者的欢乐消融了祭扫的感伤。但是,立体的人流,拥挤的游客,过度的开发,使得很多景观之地不堪重负,环境遭劫之处,清明之中少“清明”。

关于清明时节的饮食和养生,专家学者说法不一,不必过于拘泥。从我记事到六十年代初,清明时节已处青黄不接之际,不少人家已经断粮或接近断粮,每天干着繁重的农活,三餐却吃得十分节省,其中多用苜蓿、青菜、野菜、树叶、葛根、蕨根等代食。除去营养的极大欠缺,仅论其健康成分,并不亚于现在看似丰盛却有着各种毒物残留的饮食。

清明时节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皮肤病、精神病等)复发之时,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所谓“发物”,中医指为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食。同时,清明节气不宜进补肝脏,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山药,健脾补肺;喝绿茶,可以起到养肝清目、化痰除烦、提神醒脑的作用。

在浙江余姚等地,有清明吃“青团”的传统习俗。每当清明时节,人们就采来艾草和一种叫青头的植物,焯水切碎后与米面掺在一起糅合,内包素馅,捏成一个个小包子一样的“青团”,顶部呈三角形,用蒸笼蒸熟后充满香气,好吃且保健,据说吃了“青团”,夏天不长热疮。旧时新媳妇过门之后,首先要学会做这种传统美食。

喝茶不仅是一种保健,也是品味一种文化。宋代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有名句曰:“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饮上一杯当年的新茶,可能才是这一年真正的开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当时汴河两岸茶坊生意兴隆的内容。在宋朝,清明节前采到的“头纲”新茶,清明前用快马送到京师,但皇帝也不能喝这批茶,而是要首先用于皇家祭祀,祭祀完后将茶赐给国家有功之臣。对此,欧阳修有诗云:“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最先尝新茶的不是皇帝,而是国家的有功之臣。应该说,这也算是一种“清明”之风。

总之,清明不只是一个节气和节日,更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情怀,一种生活。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这是一个值得珍惜的时刻。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北宋诗人王禹偁的《清明》,是清明节的又一种过法和格调。他说,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淡漠;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点亮窗前的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不必像古代的诗人那样寂寞清苦,更无须借火点灯读书,但清明时节,春意融融,神清气爽,气温宜人,非常适合读书。如果我们不喜欢那种拥挤繁闹的旅游,不愿远劳看景,那就选择几本好书,坐在春光明媚的窗前阅读吧。

同类推荐
  •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和饮食生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展现着别具一格的地方味道和风情。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 电视下南洋:广西电视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电视下南洋:广西电视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电视外交是电视媒体开展的公共外交,是媒体外交的一部分。电视媒体超越时空的传播方式、声像俱佳的传播效果、相对低廉的传播成本,使之成为直接影响他国受众观点态度,间接影响他国政策立场的“外交利器”。本书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了广西电视台进入新世纪以来,抓住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机遇,以先进的公共外交理论为知道,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以“电视外交”的形式进行周边国际传播的新路径。对地方,特别是边疆省区的电视媒体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 中国避讳

    中国避讳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它比喻有权有势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对平民百姓的正当行为却严加限制。避讳,是封建社会的礼俗之一,它有着怎样的规则呢?在王晓岩编著的《中国避讳》中有详细的记载和明确的解释。
热门推荐
  • 爷的老婆是影后

    爷的老婆是影后

    初见,他是从不露脸的游戏主播,她是不温不火的网文作者。重逢,他是崭露头角的商业巨鳄,她是涅槃重生的妖娆影后。…某场慈善晚宴结束后,她被他的贴身助理堵了去路。助理一脸恭谨:“唐小姐,我家先生想请您治腿。”他曾腿残,她知道:“后遗症?”“是的。”“什么症状?”“长期腿软无力。”她狐疑:“刚才在会场上,他走路正常,不像腿软的样子。”PS:豪门甜宠爽文,闷骚男主,你值得拥有。PPS:喜欢请加入书架,360度跪求免费推荐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腹黑男神,娇妻太撩人

    腹黑男神,娇妻太撩人

    [1V1双处,绝对宠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多么美好的词木槿和欧阳便是从小相识,一起长大,她们彼此暗恋着对方,然而因为一场误会,生生错开了人生的轨迹一夜温存,她本以为是一场美好的情动,却原来不过是他恨意之下的报复得知真相的木槿决心一走了之,却发现与他有了无法斩断的牵绊一去三年,再度回归,眼前的男子俊美依旧,却冷傲决绝,他恨她无情,便一次次狠心折辱,却不知道她为自己生下孩子,默默扶养,不知她波澜不惊之下,始终藏着对他绵长的爱意……
  • 召唤无敌神话

    召唤无敌神话

    穿越到了异世界,成了一个亡国的王子,还有一群人想要杀自己?好在,自己还有一个金手指。消耗天子气运:你召唤了叶孤城!你召唤了白起!你召唤了神魔蚩尤!你召唤了妖皇东皇太一!你召唤了盘古大神!……当然,最强大的还是自己,最后都无敌了!召唤最强的英雄,手拥最无敌的大军,打造世间最传奇的神话。我就是我,这一世不一样的烟火!
  • 我一睡着就无敌

    我一睡着就无敌

    “地球即将毁灭?对不起,我先睡个觉。”“人类惨遭控制?对不起,我要打个盹。”神秘位面与地球相撞,改造并捕食人类的梦境,妄图控制世界……大一新生周正,偶然得到穿越梦境的能力,从此开启诸天梦魇之旅。每个人的梦境,都是一处战场。PS:无限流,副本原创,轻松向。
  • 心动决定行动

    心动决定行动

    人生的成功没有固定之法,但有人从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身上,还是挖掘到了一种决定人生成败的力量——心力。心力是由心动产生的一种智慧型动力,是对人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和权变作用的内在推动,心动决定行动,“心动力”与“行动力”所构成的合力是决定人生成败的根本力量。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 优雅绽放:时尚玫瑰凯特王妃传

    优雅绽放:时尚玫瑰凯特王妃传

    本书描述了英国王妃凯特优雅而又时尚的人生。从备受欺凌的唐屋中学、到找回自信的马尔伯勒学院、再到熠熠发光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再到嫁给威廉成为皇室贵族,不同时期的凯特面临着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遭遇又体现了凯特不同的品质。书中有对凯特身上的品质的分析和学习,更强调了凯特王妃的人生经历对于当代女性的励志作用。
  • 这个系统不会帮我

    这个系统不会帮我

    黎明中出,终见曙光!“砰!”一枚螺旋子弹从枪口中喷射出来,正中苏穆眉心,他眼珠子临死前还在晃动,十分憋屈。他记得,自己只是在一间偏僻的公厕中小便,忽然间从隔壁厕间方向下流淌出鲜红的液体环绕在他磨破皮的皮鞋周边。慌乱之际就有一把银黑色的手枪抵住眉头,都没看清楚是谁,便死于非命。就在绝望之际苏穆发现,自己居然重生了!还获得一个神奇系统,这一次重生自己竟然是...小蜘蛛?在一名单身美女家中?
  • 巨兽统治

    巨兽统治

    巨兽降临的那一天,整个世界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生活在这时的人来说,这是末世的开启,可对于未来的人来说,这却是变革的钟声——偏黑暗向,主角是反派(至少行为上来看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