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95000000002

第2章 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有力推动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17年4月印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导、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条件。”

一、广泛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央和地方如火如荼展开,之后自2013年7月9日开始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单位连续举办了多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

(一)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了科学理论的力量

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地研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构成,深刻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牢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

相关链接

“八个必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了实践的伟大力量

从历史和现实的对照、国际和国内的比较中,展示中国成就、阐释中国创造、揭示中国经验,让人们看到发展成果蕴含的价值理念,看到伟大实践昭示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宣传教育重在联系实际、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社科基金的带动作用,深入研究回答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讲清了我们道路上的独特创造、理论上的独特贡献、制度上的独特优势、文化上的独特底蕴,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的目标就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的中国梦。这一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就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景讲清楚,把伟大梦想的实现路径讲明白,引导人们更加坚定自觉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不懈努力。

相关链接

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中国梦,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的本质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清楚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项基本要求,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

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三个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记住这24个字不太难,但更为重要的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新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各级党政机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增强了价值自信,坚定了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引领,人们的价值追求就会陷入迷茫,价值底线就可能失守。价值观问题,绝不仅仅是文化道德领域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根本制度、政治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基础,有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在价值观念上的集中体现,符合当代中国发展方向,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最能引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各级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做到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增强了价值自信,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自觉抵制错误价值观的侵蚀,坚持把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作为根本任务,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充分发扬了民主,凝聚价值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价值共识,是共同思想和最大政治共识的基础。有了对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认同,有了对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同,有了对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认同,利益诉求有差异、观点意见有区别、政策主张有分歧都是正常而且应当得到尊重和包容的。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不同意见的充分表达,尊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价值取向的多层次性。通过民主协商的方法,使交流疏导、解疑释惑、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在尊重差异中扩大了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一致,努力凝聚了超越具体利益矛盾和思想认识分歧之上的最广泛价值共识。

(三)做到了深入研究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全过程。在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的前提下,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深入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营造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政策法律环境、发挥关键群体和重点人群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加强核心价值观载体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重要问题,既做到了深入调查研究,又使各方积极建言献策。

(四)做到了知行合一,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具体的、实在的,关键在于见诸行动、付诸实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发挥了表率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恪守宪法法律和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行,做到了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领域的不同,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与加强行业自律、注重职业操守结合起来,用自觉行动影响和带动所联系的群众,切实汇聚浸润心灵、匡正世风的社会正能量。

相关链接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出自:南朝宋宗室刘义庆(公元403—444年)所编的《世说新语》。

原典: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释义: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当时的典范。他登车赴任,就有整治社会弊端、匡正天下的志向。

三、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看作是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一)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这一重点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中,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在种种诱惑和考验面前败下阵来?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能按照共产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革命理想大于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能够充分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一方面切实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锤炼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中提升道德素养

对党员干部来讲,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老师。只有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才能清楚自身的问题所在、缺点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改正缺点、修正错误,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实践中,许多基层党组织开辟了多种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的渠道,例如,定期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进社区活动,邀请群众担任领导干部监督员,开设群众意见箱等,充分了解和把握群众所思所想。一些党组织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虚心接受群众批评,对群众提出的意见立行立改,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同时,提高了自身党性修养。

(三)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确保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严格贯彻落实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要求,把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纳入到党委政府工作总体规划中来,明确主体责任。在干部绩效考评、选人用人等方面,建立完善了相应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了纪检、组织部门以及干部群众的综合评价作用,对党员干部的道德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等作出了科学准确的评判,道德考核不过关的,不准评优、晋升,作风正派、道德高尚的党员干部在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最后,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基层群众对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工作给予关注,并进行了有效性监督,促使基层党员干部严格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四、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都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革命历史、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狭隘民族主义有着本质区别。坚持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从各国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不断塑造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的民族品格。

同时,在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方面,做到了准确把握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发展要求。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时代精神本质体现,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摆在突出位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跟时代脚步、把握时代脉搏。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重在营造氛围、潜移默化,重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重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其中主要表现在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到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各个方面,大力宣传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抓住各种宣传教育契机、用好各种宣传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让人们不断受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感染熏陶。表现在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具体事情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大厦添砖加瓦。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做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各项工作,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绵绵不断地传承弘扬。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造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建设文明生活的成功实践。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之中,体现了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体现了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做到了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经验和基本思路,也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条重要原则。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创造。整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兴起、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在实践中使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生动过程。在组织创建活动中,牢固树立了群众观点,深入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分析把握群众心理,把活动的目标、任务、形式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广泛吸引群众主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因此,群众对自己亲手创造的新生活、共同培育的新风尚产生了亲切感,更加关心和维护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同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总结、引导,推而广之,使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合民心,顺民意,保持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做到了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检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效,首要的、直接的是要看其是否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可靠的思想保证、有力的智力支持;要看其是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但是必须明确,检验活动成败得失最根本的一条,还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三个有利于”。这样做,丝毫不会降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地位作用,而恰恰有利于摆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位置,找准立足点,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链接

“三个有利于”

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三)做到了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这既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所以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组织活动要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围绕培育“四有新人”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只有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相结合,把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活动的突破口,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才能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使人民群众乐于参与,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又实实在在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做到了在全社会形成抑恶扬善、扶正祛邪的良好氛围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家有家风。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是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什么是必须摒弃的错误观念?各地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确立了各行各业基本的道德标准,引导人们注重立言立行、做到嘉言善行。同时,区分不同群体、不同领域,有的放矢地开展了行业规范教育,大力倡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强化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和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制定了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奖惩措施,使违反者不仅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要受到制度的惩罚。

(五)做到了丰富载体,牵住精神文明创建的“牛鼻子”

文明城市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是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力抓手。创建文明城市核心要义是“文明”,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能“牌子到手、创建到头”,要更加注重过程,更加注重常态长效,更加体现群众意愿。在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了基层创建细胞,扩大了创建覆盖面,增强了创建实效性。

相关链接

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

2017年4月7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江苏张家港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水平。刘奇葆强调,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经进入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的阶段。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市民文明意识,规范市民文明行为,营造城市文明氛围,建设崇德向善的城市。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建设文化厚重的城市。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合理城市空间,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创造干净整洁环境,建设和谐宜居的城市。要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以创建文明城市的优异成绩和丰硕成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六)做到了探索创新,使创建工作始终充满生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创新,如此方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利民惠民,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同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注重把改善城市老旧小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的环境面貌和群众生活作为重点来抓,把看似琐碎却事关民生大计的“小问题”解决好;坚持寓教于乐,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转变思维方式、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法律意识、公德意识、市场意识。

改革开放近40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旺盛生机和强大活力。继续用好这个载体,就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六、学习宣传各类先进典型

时代需要航标,社会需要榜样,思想需要先导。运用先进典型的力量,培养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古今中外的普遍做法,也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学习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注意发现先进典型并善于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树立道德楷模,加强示范引导,让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并通过学习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确保了学习宣传先进典型面向基层和群众

基层和群众是绝大多数先进典型成长的肥沃土壤。从某种程度上说,典型宣传就是一项群众性工作。要把基层的呼声、群众的意愿、社会的反响作为重要依据。在推选先进典型时,做到了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在宣传先进典型时,做到了注意收集群众反映;在学习先进典型时,做到了注意扩大群众参与。先进典型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是群众的优秀代表。实践证明,先进典型离群众越近,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越为群众所欢迎所认同。因此,要把目光投向基层,聚焦群众,善于从普通群众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让人们从身边凡人小事上看到不平凡的精神境界,近距离地感受到榜样的人格力量。要注意适应各行各业、各类人群的需要,既继续宣传好工人、农民、军人、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典型,又注意宣传好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各类新兴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典型,扩大先进典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关链接

总书记为哪些党员模范点赞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廖俊波、李保国在内,习近平总书记表扬和肯定过的优秀党员干部至少有9位。其中既有1964年因病去世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也有1986年才出生的“最美村官”张广秀。这些人多来自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2015年1月,在与全国200多名县委书记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谈起已经过世30多年的老县委书记谷文昌,说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兰考县时,一下车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2015年1月,在同县委书记座谈时,他强调县委书记要以焦裕禄为榜样。

(二)改进了先进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

讲究方式方法是增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吸引力感染力的关键。这些年,我们在实践中注重运用新的方式、采用新的手段,改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改进方式方法,最根本的是要遵循宣传规律,适应群众需求,用最能反映典型自身特点、最能为群众所接受的手段和形式,来开展典型宣传工作。一是带着深厚感情采访典型,深入挖掘先进典型背后的动人故事和感人细节。二是注重挖掘典型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实质,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理论文章等形式,深化人们对先进典型优秀事迹、崇高精神的认识和感悟。三是注重运用艺术手段塑造先进典型生动感人的形象,通过文艺影视作品,把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结合起来,使先进典型更加深入人心。四是在进一步改进报告会方式、提高报告会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巡回宣讲、网上访谈、实地观摩、公益广告、宣传橱窗等形式,使先进典型走进千家万户,让尽可能多的干部群众受到教育、得到启迪。总之,通过多种方式、采用多种手段,充分挖掘、全面展示了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风采,更好地发挥了先进典型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工作程序和运作机制

严格的程序、健全的机制,是做好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的重要条件。典型宣传工作各方面关注,社会影响很大,因此尽量避免出现偏差和失误。为了确保典型宣传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这些年,我们党进一步健全调查研究、宣传推广、情况反馈的办事程序,完善发现典型、确定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逐级推荐、逐级宣传的原则,对拟在全国范围集中宣传的先进典型,先在地方和行业进行集中宣传,只有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后,才在全国推广。典型宣传前要听取纪检、组织、人事、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意见,听取社会各界的评价。为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建立先进典型学习宣传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座谈交流、社会调查、网上测评等,对宣传推广后的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以此作为检验典型宣传效果、不断改进典型宣传工作的重要举措,努力提高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的科学性,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出新的更好的作用。

七、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仅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而且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文艺创作日益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关链接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发布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是宣传文化领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专项规划,也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的重要纲领和遵循。

《纲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概括起来是:高举“一面旗帜”,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两个布局”,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即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明确“六个坚持”,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服务“两个百年目标”,即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应该说,这个指导思想既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文化发展改革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几年文化发展改革的根本指南,应该贯穿于我国文化建设各方面、各领域。

(一)深入实施了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切实加大对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个大的改观,使长期存在的城乡、区域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使各类文化服务更好地向城乡基层末梢延伸。

(二)切实加强了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弘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坚持抵制庸俗现象,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三)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活动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支持群众兴办各种门类的文化创作演出团体,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四)大力发展了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各级党政机关能够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唱响网上主旋律,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新空间。

八、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众所周知,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然而国情特殊、人口众多,因此也带来诸如国民素质良莠不齐等行为习惯问题。随手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景区文物等生活中的不文明,往往被一些人忽略,见怪不怪,但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往往会暴露出大问题。试想一个人连自己基本的生活习惯、道德素养都管不好,又何以能做到诚实守信、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呢?如果全面小康社会物质丰富了,可国民素质却跟不上,显然是不能相匹配的。

从长远来看,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一个民族想要长久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这个民族的每个成员所体现出的基本素质和文明也是关键因素。国民文明素质高低、道德行为规范与否,折射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准,是关系到国家形象、民族声望的大事。纠正少数人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所有这些成绩,都是紧紧围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展开的。可见,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软指标”,丰富精神文明生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每个国民都是主体,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随着物质文化的富足,精神文明的重视,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弘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的中国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发展成果必将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放心稳步前进。

典型案例

深圳:为新入户市民量身定制文明素养培训[1]

文明,不仅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映射出一座城市的温暖和高度。深圳,由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建设而成。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用独有的开放和包容广纳四方人才。在这里每天都有新人涌入鹏城,深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近几年,深圳每年新入户市民20万左右,随着户籍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入户人数必将进一步增长。与此同时,助力城市文明建设,建设和谐家园也成为每个深圳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7年3月初,记者从深圳市文明办获悉,深圳市委常委会通过了《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及配套的《深圳新入户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深圳将建立新入户市民(以下简称“新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工作机制,推动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提升。据悉,这项文明素养培训,作为一项公共福利,前期重点面向新入户市民,后期将根据工作实际,逐步覆盖其他有需要的市民群体。

◎新市民迎来鹏城第一课

2016年12月17日上午,39名特殊的市民走进光明新区图书馆,他们刚刚成为鹏城新份子,这堂课将是他们在深圳的入门课。课程在老师娓娓道来的深圳历史故事中拉开帷幕,这也是深圳首场新市民培训课。随后,深圳各区陆续开始了新市民文明素养培训之旅,深圳出版集团书城培训中心承担了大部分授课任务,截至目前课程平均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

城市的文明,归根到底是人的文明。新市民在为深圳建设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渴望通过权威渠道,全面了解深圳市情、法律法规、文明规范、权利义务以及福利待遇等。通过参加培训,上好“入市第一课”,新的深圳人可以增强文明守法意识,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奠定基础。

◎个性化教学方案增强新市民融入感

据深圳出版集团书城培训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各区新市民入市培训花样百出,不仅为不同类型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还结合自己辖区特色添加诸多颇具仪式感的培训行程。福田区培训团队组织新市民们登莲花山,在邓小平铜像前敬献花篮;龙岗区带领新市民们参观大芬美术馆,游走大芬油画街,参观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罗湖区让新市民们走进深圳博物馆,了解深圳历史,游走在时间隧道中感受深圳文化。

在培训课程中,老师发现,以青年为主体的新市民希望听到更多关于心理健康和礼仪类课程,以家庭为主体的新市民更倾向于家庭教育、养生方面的课程。未来,课程设计将根据市民反馈情况随时调整。

同时,在指导老师培训方面,在新一期培训中深圳市文明办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培训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建讲师团队。各区、各新区文明办可根据需要,选用授课讲师。为了不断提高讲师的业务水平和课程质量,深圳市文明办还将定期指导开展讲师培训和教学质量评估。

◎多层次培训服务切合市民需求

记者从《方案》里看到,深圳将组织动员各方力量,为新市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文明素养培训服务。各区除了定期为新市民提供培训外,还将通过专题讲座、影视教学、互动交流等形式,免费为新市民提供文明素养和城市融入培训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还将开发新市民培训微信公众号和网页,收集并发布各区、新区新市民培训班课程信息,汇总文明素养精品课程,建立网络“云课堂”,为市民自测、报名、选课及学习交流提供便利。同时,探索建立“学分”制度及激励措施,鼓励市民参加网络培训。

未来不久,深圳新市民们还将第一时间领到城市融入的指导手册。据悉,深圳市文明办正着手制作包括《深圳市民生活指南》《市民礼仪知识简明读本》等文明素养读本,引导新市民深度认识深圳,培育文明行为习惯。

新入户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工作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大创新举措,也是落实深圳文化创新发展、推动“城市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吴定海在2017年3月3日召开的新入户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工作部署会上提到,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加快推进,如何有效提升市民素质是所有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先锋城市,加之具有显著的移民城市特征,因此,深圳应当勇担使命,大胆探索,在新市民文明素养提升方面积累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注释:

[1]罗典:《深圳为新入户市民量身定制文明素养培训》,《深圳晚报》2017年3月6日。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 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 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本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编,共十四章。总论共八章,主要阐述思想政治工作一般原理,对各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分论共六章,主要针对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做好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特殊要求。
  • 风云论道:何亚非谈变化中的世界(精装)

    风云论道:何亚非谈变化中的世界(精装)

    本书是一本文集,收录了作者2013~2014年在国内外发表的68篇国际关系政论文章。作者结合30多年的外交、侨务实践经验,对当前国际形势、中外关系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特别是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中美关系、世界经济等课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受到国内外学界、外交界和一般读者的广泛关注。
热门推荐
  • 忠犬逆袭:鬼眼化妆师

    忠犬逆袭:鬼眼化妆师

    成为灵者之前,卫蓝的目标是要达到世界顶尖(收最贵的钱),找个高大威猛帅气的男朋友(给她扛化妆箱)。后来的后来,她的梦想实现了一小半:男朋友很高。男朋友:“我貌美如花,有钱有势。”“对外疯狗,对内忠犬。”“随时随地躺平任你蹂躏。”“始乱终弃?你是渣男啊你?!”为了成为灵者报仇,卫蓝一脚踏进修炼者的世界。发现她的鬼眼不仅能看见鬼,还能看见更可怕的东西。但这也不能改变她身为门派废材的事实。美人师父懒洋洋:“会化妆?正好,我还缺个梳头丫鬟呢。”“徒儿,走好自己的道,不要迷路。”“师妹,我向往的是那最高处。所以,抱歉。”“你怨怪我的偏心,我却怪怨你长得不像她。”“做为我的后代,你的资质实在不堪。”“你就是我同母异父的妹妹?的确不配冠上这尊贵的姓氏。”乱世起,神仙妖魔纷纷登场,数万年前的阴谋,谁是谁的算计?谁又能傲立到最后?她的忠犬也有霸道的一面,“我存在的意义便是永远和你在一起。”“神又如何,魔又如何,大不了翻覆了这世界!”
  • 婳棠书

    婳棠书

    他是一国王爷,从小征战沙场,名扬天下,成为一个人人敬畏的铁血残王。他以为他的一生都会奉献战争,最终孤独终老,却没有想到会遇到她……从开始他就知道她的到来,蹊跷可疑,抱着打探的心思与她周旋,却没想到也将自己的心搭了进去……“璃儿,如今局势,和解已经不可能了,想要天下太平,战争是唯一出路……”“璃儿,别怪我狠心,只有如此,才能让你认清现实的残酷……”“璃儿,在你心里,我还是比不上他吗……”……雨吹雪呼啸,红纱风舞凉。回眸之间,已是枉然,褪去青涩,展露锋芒。一身红衣如血,笔直站在雪山高峰上,周身气场冷冽,悲凉蔓延,良久,她转头,淡然的眼底,是死寂的平静。看着那不远处的身影,红唇亲启,“婳棠已亡。”
  • 是我,何梦

    是我,何梦

    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深爱着你的人并以他的方式给你爱
  • 苍天难为

    苍天难为

    “我到底是谁?我来自哪里?”星空下少年脑海中总会浮现一些不记得但又十分真实的画面。这是少年最常问自己的问题了,两岁前的记忆完全被抹去,他只知道自己是鹤巢里发现,捡来的。时间的推移,少年迅速的成长着,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踏月摘星,抖脚碎山河并不是传说,在这苍天大陆之上以实力为尊,用拳头讲话。“若是能够,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少年望着星空,陷入了沉思。
  • 茅盾作品精选集(套装共3册)

    茅盾作品精选集(套装共3册)

    《子夜》原名《夕阳》,以1930年5至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刻画了包括商人、军人、知识青年、交际花、遗老、工人等各阶层人物,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军阀混战、工人罢工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力振兴民族工业,加紧压迫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对手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林家铺子》原名《倒闭》,它以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由挣扎到的倒闭的过程,揭示了民族商业走向破产的厄运。1959年,文学家夏衍将其改编成剧本,同名电影成为银幕经典。《茅盾散文选: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本书是茅盾散文精选集。茅盾先生说:“这些文章,就好像日记账,文字之不美丽,自不待言;又无非是平凡人生的速写,更说不上有什么玄妙的意境。读者倘若看看现在社会的一角,或许尚能隐约窥见少许,但倘要作为散文读,恐怕会失望。”这些文章是他一生的记事簿,亦是大千世界的速写本,是中国现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穿未之boss你好

    古穿未之boss你好

    能千里走单骑,匹马断当阳的温暖大将军穿越了,一睁眼成了星际联邦学校的一个小女孩。据说,温大将军考试又挂零分了。据说,温大将军又霸低分榜了。据说,温大将军又被训了。据说……温大将军说,你妹的,老子只是不适应。然后,温大将军完成逆袭,收服小跟班,走出了银河,走向了星际。 ps:听说前16章劝退,听说后面还成…慎入。。。
  • 古代情缘之冤家路窄

    古代情缘之冤家路窄

    新婚当日,新郎与新娘双双逃婚…自从城隍庙相遇之后,两人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早已纠缠不清…原来与岳云翎朝夕相处,一起执剑天涯,闯荡江湖的就是她那未曾谋面的倒霉相公…江湖真的好小啊…缘,妙不可言
  • 我的愿望机

    我的愿望机

    游为得到了传说之中的愿望机,只要实现别人的愿望就可以得到愿望值,只要愿望值足够,游为就可以许愿做到任何事情!于是游为在许愿成神的路上越走越远。
  • 日语语言文化研究

    日语语言文化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旅游、工作、访问、考察等。即使不是专门从事对外工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外国人,了解外国情况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要了解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知识和各种各样的手段,其中通过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化来了解一个国家可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者撰写了这本《日语语言文化研究》,希望能够给日语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