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9100000003

第3章 总序:圆梦(序二)

张跃平

2010年,阳光明媚的4月,我收到《雪山不会忘记系列丛书》编委会的丛书策划案送审文件。详细看过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当时就签署了支持意见。后来,在书稿的编撰过程中,《雪山不会忘记系列丛书》改名为《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更符合选题内容。

一晃就是三年。今年4月,《西藏岁月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邀约我为丛书写序。欣喜是自然的,担心亦在情理之中。我深知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因为,不论是作者还是编辑委员会的工作者,大多已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此次又重新走到一起,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用他们的真诚和热情,用他们的智慧和能力,组建了西藏岁月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协会组建的同时,丛书编撰工作也正式启动。为倾诉一生都无法割舍的西藏情缘,为报答西藏高天厚土给予的养育之恩,为实现大家共同的夙愿和高原梦,他们依旧那么执着,那么敬业,那么坚定,就像高山上的雪莲花,默默地绽放着永恒的绚丽。

我知道,他们约我写序,并非因为我的职务,而是因为我与丛书作者们有着同样的西藏情结,有着同样的高原梦。这份情谊,这份默契,这份梦缘,没有西藏生活经历的人永远无法想象、无法理解。

但,我懂他们。

丛书中所记录的西藏岁月,是英雄们的战斗史,是前辈们的奋斗史,是西藏文明的发展史。作者们都是“老西藏”和“老西藏”的接班人,每一位我都似曾相识,每一段述说我都非常熟悉。因为,37年前,我和这些热血青年一样,身背行囊,怀揣理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片土地,成为继十八军之后支援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大军中的一员。那时,我们很年轻,就像籽粒饱满的青稞,耐受着高寒缺氧的环境,执着地生长;就像苍劲的雄鹰,迎着风霜雨雪,勇敢地飞翔;就像健壮的牦牛,承载着重负与寂寞,倔强地前行。在我三十余载的西藏岁月中,半生青春一生爱,半生血汗一生情,我已无法分清藏族与汉族的界限,无法分清藏地与故乡的区别,如同无法分割的血脉一样。在《西藏岁月系列丛书》中,我看到了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工作之余,我酷爱摄影,特别享受按动快门的瞬间带给精神上那种欣慰的满足,特别渴望所有的经历都能成为永恒。我希望以这样一种方式,纪念我的西藏岁月,纪念我人生旅程中最有意义的时刻,纪念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纪念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美丽家乡的辉煌成就。

心有多大,梦就有多大,照片和文字是一样的,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圆梦。

与“老西藏”们相比,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沿着他们以“老西藏精神”开创的那条“天路”走进高原的,我们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的传承者,所以,我们自豪,我们自信,我们自强。

光阴荏苒,一代又一代西藏人,览尽风雨苦亦甜;岁月如梭,一代又一代西藏人,于岁月的车轮里一刻也没有停歇;青稞酒的甘甜,酥油茶的醇香,锅庄舞的厚重,把我们的西藏岁月,永远镌刻在人生的长河里。今天,《西藏岁月系列丛书》为我们再现了这一切。其中记录的,不仅仅是作者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更宝贵的是记录了西藏和平解放中勇敢而无畏的人们,西藏建设中坚强而无私的人们,西藏发展中勤劳而智慧的人们。不论是谁读懂了其中的情感,感受了其中的真诚,领略了其中的风采,都会被感染,被触动,被洗礼,被震撼,而后,也会有一种冲动,那种背起行囊上路的冲动。

这就是《西藏岁月系列丛书》给予我们的启迪,这就是“老西藏精神”给予我们的力量。

忍不住,抬头仰望《喜马拉雅丰碑》上镌刻的《高原的记忆》,深切感受着不朽的《高原魂》;以真诚和执着《守望》着《我们的西藏岁月》、《源》,领略《墨竹河》的斑斓与阳光相聚,汇成《彩霞东来》的绮丽风光,用我们的青春,骄傲地展示着《雪域风华》,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着高原奇迹,在鲜花、掌声和《金质的哈达》涌向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停下,坚强与自信深深地刻在前行的脚印上。因为,我们是“老西藏”们的接班人!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因为我们同属一个国家,所以我们的梦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我们只有继续保持激情、坚持科学发展,中国梦才够美丽;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和谐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新局面,中国梦才够坚实。

我们的梦在西藏。

西藏的梦是繁荣昌盛,在西藏的奋斗圆了我们的梦,党的领导和各民族大团结圆了西藏梦。如今,中华民族正在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圆一个梦,那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忠实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正是从梦开始的地方讲起,还将继续沿着梦的思绪,在雪域高原,圆一个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梦。

2013年4月30日

张跃平,1950年5月生,辽宁北票人,中共党员。历任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彭波农科所技术员,西藏自治区农垦厅生产技术处副处长,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处长,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开发建委办综合处处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西藏自治区纪委副书记(正厅级),西藏自治区监察厅厅长,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委会副主任。

同类推荐
  • 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

    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

    研究小说对话的作用和现象,运用语境学、语用学、意图论、对话作用进行横切面剖析,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释《红楼梦》对话的种种现象,为中国小说呈现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 血脉与回望

    血脉与回望

    回望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长痛”,用尽可能温和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和理解的世界。《血脉与回望》,收录散文作家王月鹏近年创作的以作家在胶东半岛四十余年间的青少年生活和工作见闻为主题的系列散文作品。
  • 日本社会观察(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本社会观察(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综合政治、经济、法学、产业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年度报告文集。就日本政治、经济、产业、文化、教育、历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摸索探讨,回顾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介绍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并指出了目前影响日本发展、影响改善中日关系、日本亟待克服的国际国内问题。
  •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

    这是追忆当年西南联大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汪曾祺、李建武、闻一多、王景山、贺连奎、朱光亚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西南联大八年期间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咀嚼这些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文字,彼情彼景历历在目,那段大学里的时光也显得华丽而有光彩。
  •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李长声著的《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的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化与历史篇。“知日”渐成潮流,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乎只从一个位置、一种角度去品评这个邻居的种种,作者则建议我们动动步子,调适距离。此书汇集了作者关于日本文化众多切近又深远的描摹,从幽玄的枯山水到别具一格的赏花姿态,从能乐的变迁到日本人的审美与自我反思,将文化与历史熔于一炉,同时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历史勾连,也澄清了诸多误会。文字之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也恍然可见。
热门推荐
  • 塔洛

    塔洛

    同名电影获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第16界东京FILMeX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学生评审团奖”、第12界中国独立影像展最高奖“年度最佳影片”、第22界法国维苏尔亚洲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三轮车奖”和“巴黎东方语言奖”,入围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入选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十部优秀艺术电影推荐展。十个故事取材都很精心,在看似不动声色的描述中,冷静地交代人物,展开叙述,人物对话很有特色,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及地位。故事情节大都简单,人物也都单纯不复杂,却在这看似简单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张力,如:食物的匮乏会对人的心灵和行为产生怎样的作用(《普代》);欲望的诱惑会使人落入怎样的业障(《诱惑》);游客与朝拜者之间南辕北辙的心理距离(《艺术家》《黄昏?帕廓街》)……从中不难体察作者的人文思考,只是他的思考较含蓄,隐藏在文学叙述中,不作道德评判。
  • 玛格丽特的秘密

    玛格丽特的秘密

    “这是一个奇异的故事。上海美术馆里展出一幅16世纪的法国油画,画里就是著名的玛格丽特王后。林海是学法语的大学生,当他看见这幅油画时,竟突然昏迷。更离奇的是,当晚他去图书馆查找玛格丽特的史料,遭遇一名神秘男子在他手心写下一行法文,意为“救救我”!林海心存恐惧,在老屋阁楼夹层里发现一卷手绘羊皮书,上面写满了晦涩难懂的中世纪法文。林海找到了悬疑作家“我”。法国伏尔泰大学的奥尔良教授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力邀“我”带着羊皮书赴巴黎鉴定。然而,浪漫之都等待着“我”的却是惊心动魄的昼夜。”
  • 恋恋有情人

    恋恋有情人

    沈岁岁没穿书前的顾初年,冷漠无情,对原主厌恶至极。沈岁岁穿书后的顾初年,两种人格每天变着花样撩她。顾初年挑了挑眉,邪佞的威胁道:“以后还敢不敢逃了?”“不敢了,我保证乖乖做你的贴心小棉袄!”
  • 张伯苓家族

    张伯苓家族

    张伯苓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为了教育救国,他放弃海军军官的大好前途,投身严氏家馆,创立南开大学,开始新式教育的漫漫长路。张伯苓的胞弟张彭春,也是一位丝毫不逊色于兄长的戏剧家、外交家和教育家。他推动美国政府废除美日商约,成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者之一。本书将主线延展到以张伯苓、张彭春为代表的张氏家族上,通过对一代代张家人生命历程的描绘,窥见中国近代历史乃至现代社会的兴衰嬗变。
  •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 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文化讲谈录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文化讲谈录

    对文化、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由熊召政的20篇演讲集结成册,主讲作者对文人、文化的理解和体悟,其中以湖北楚文化为重点,多篇都有涉及。本书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讲文人,第二章讲作者自己对文化、生命等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第三章以楚文化为主题,也有篇章讲其他地区文化和中外文化对比。
  • 都市之至尊杀神

    都市之至尊杀神

    三年前,他是豪门弃少,受尽嘲讽和嗤笑,更因豪门争斗被人算计差点身死。三年后,至尊杀神回归!算计他的人跪地求饶。高高在上的豪门,被他踏平门槛。
  • 华族家主

    华族家主

    一个女人的不甘,成就了另一个女人的际遇,是巧合偶然却也是因果必然。风起于青萍之末,方圆以平妻之身入门华族世家江氏,尴尬人难免尴尬事;浪成于波澜之间,手撕群三,产业调头,怼陈氏,斗李氏,暮然回首,隐隐绰绰处竟有神秘势力觊觎,腹背皆敌,内忧外患下,看方圆如何登顶。情之所起,不知索踪,何不格物致知?!
  • 快穿之女配别怂

    快穿之女配别怂

    作为一个资深作者,因为写小说导致女配怨气冲天,引起小说位面差点崩溃,结果被无良系统绑定,从此节操是路人。谁说逆袭soeasy,她,唉!逆袭是条取经路,关卡重重,遇到坑爹系统,天啊,来个男神来拯救我吧!白莲花,不好意思,虐习惯了绿荼,唉,打脸都打绿了。
  • 我的网红女木匠

    我的网红女木匠

    那年,她在学校超市的电视机里看到采访他的新闻。惊鸿一瞥,未知全名。遇见那天,他在博物馆门口遇到一个问是否在等她的女生,颜值高,打扮的却像逛超市的大婶般普通。此后,他的隐藏技能逐渐显露,最大的爱好就是帮女朋友买买买。如果爱情像是在看一条鱼,他知道她是否欢喜。网红女木匠VS文物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