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39600000010

第10章 “异类”苦修成的“正果”

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手出版薛忆沩的五本新书已经成为读者和媒体关注的文学事件。这五本新书包括随笔集《文学的祖国》、《一个年代的副本》,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长篇小说《遗弃》(重写版)以及文体难以归类的《与马可·波罗同行——读〈看不见的城市〉》。

《遗弃》(重写版)无疑是这批作品中最令人关注的作品。《遗弃》已经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个“传奇”。重写无疑更增添了它的传奇色彩。这样的一种文学实践对《遗弃》的新老读者到底意味着什么?下面是薛忆沩关于《遗弃》(重写版)的第一次访谈。

现在我们有两本《遗弃》。一本是二十四岁的薛忆沩完成的,另一本是将近四十八岁的薛忆沩完成的。你认为前面的那本《遗弃》可以被后面的这本《遗弃》取代乃至于像《遗弃》主人公那样从阅读的版图里“消失”吗?

现在这本《遗弃》的全称应该是《遗弃或者关于生活的证词》。从文学史(或者版本学)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两本小说。它们不仅被对我们这一代写作者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分隔开了,也被我个人的文学影响分隔在不同的时期。写作前一本《遗弃》的薛忆沩属于“初生牛犊”,对一切都没有什么顾忌。他的写作基本上受冲动的引导。他对语言的把握不太到位,对细节的处理也比较粗率。那本《遗弃》的长处是它对压制的叛逆、它对个人精神痛苦的放纵以及它充满青春活力的躁动。而现在的这本《遗弃》已经是“自觉”的作品。它是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苦修之后获得的正果。这种“在野”和“纯净”的苦修让我的语言渐渐呈现出了比较丰富的层次和比较流畅的线条,也让我的细节相对饱满又颇有分寸。

但是我相信,后面的这本《遗弃》中包括了前面那本《遗弃》里的全部文学要素,全部的“精华”。或者说,后一本《遗弃》是前一本《遗弃》的“升级版”。因此,后一本《遗弃》可以而且应该取代前一本。“取代”是我重写这本颇具传奇色彩的小说的野心之一。我希望,在新的《遗弃》写成之后,从前所有版本的《遗弃》就都成了研究者的对象或者收藏迷的“家珍”。它们应该淡出阅读的疆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我没有接受在出版新《遗弃》的同时又重印旧《遗弃》的建议。我觉得那是一种铺张和浪费,我不能接受。

早在1988年,很少会有一个小说家把“内心的奇观”作为描写的对象。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样做有没有受到谁的影响或者是启发呢?你会不会是从哲学当中获得了小说的灵感呢?

福楼拜说是他的人物选择了他。我也想说,是我的描写对象选择了我。在我看来,写作者不仅是语言的奴隶,也是自己描写对象的侍从。“内心的奇观”从来都是我的对象,是我所有作品的对象。我经常说,文学的功用就是让我们看见“看不见的城市”。“内心的奇观”就是“看不见的城市”里的“地标”。对我的影响来自受惠于存在主义哲学的现代派文学以及受惠于现代派文学的存在主义哲学。我在十六岁的时候读到了萨特的著名论文《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我至今保存着刊登那篇论文的那一期《外国文艺》杂志。论文边的空白处留下了我青春期的许多感悟。我想那些感悟也许就是《遗弃》的“初稿”。我的虚构人物是“业余哲学家”,他的写作比我的写作更受哲学的影响。他穿插在日记里的那些作品与哲学史有许多的联系。

何怀宏教授称《遗弃》的精神主旨为“寻求永恒的最初那一段旅程”。回头看看《遗弃》的“传奇”,有一点很清楚,中国的哲学家比文学家们更看重《遗弃》这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同意将《遗弃》看成是一部“哲理小说”吗?

我想原因可能很多。很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哲学家们也许更着迷“内心的奇观”或者更关心个人的处境。其实不仅仅是《遗弃》,我的其他作品也更多受到文学界之外的认同。这大概也是我被当成中国文学界的“异类”的一个理由。对“个人”和“内心”的探索其实是文学的正宗,我反而被当成“异类”其实是对中国文学界的讽刺。至于《遗弃》是不是“哲理小说”,我不知道。我想,所有的好小说都应该是哲理小说,因为它能够将读者带进“看不见的城市”,带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也不敢进入的“可能世界”。不过,“哲理小说”是一个容易引起误会的标签。它可能会让读者觉得一本小说是直接传授“哲理”的书籍,与教科书相近。而对教科书的反感和反抗正是《遗弃》主人公叛逆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评论说,《遗弃》里面有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生活的许多隐秘的细节,它是一本关于社会转型期中国人精神状况的作品。在重写的过程中我开始认同他的这种说法。所以,我为它添加了《关于生活的证词》这样一个名称。

在我看来,《遗弃》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格格不入:他跟世界、跟环境、跟家人、跟体制、跟文化、跟文学,甚至跟自己的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是这本书本身的动力,也应该是你写作这本书的动力,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你的这种看法与那位社会学家的看法有一致之处。正是因为那种全方位的冲撞,生活中那些隐秘的细节才跃然纸上。那个年轻人有点像“格物致知”的理学家,他不仅会从地面上的血迹或者同事们的冷漠中发现“哲理”,甚至会从空气中的农药味或者从外婆的一声叹息中发现“哲理”。他的“格格不入”不仅是情绪性的,还是认知性和预言性的。它使业余哲学家从冲撞中看到了世界的“混乱”。“混乱”是《遗弃》的一个关键字。是的,《遗弃》的主人公将生存的压力变成了动力。由荷尔蒙激增引起的痛苦在精神的焦虑中获得了释放。这是他的幸运。这也是我的幸运。精神的焦虑使我可以完成这样一本奇特的小说。你的问题其实还有另一种更直接的问法。你可以问《遗弃》是不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是的,在一定程度上,《遗弃》是自传体的小说。小说里面的不少细节的确来源于我自己“异类”的生活:比如我的确很早就游离于体制之外了,比如我自己也有过小说前面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办公室经验,等等。但是在整体上,我(包括青春期的我)比《遗弃》的主人公要随和得多。我本人有很强的幽默感,这也是《遗弃》的主人公所不具备的。

《遗弃》的主人公把写作上升到“本体”的高度——“写作是终极性的救赎”,也把写作升华为“主体”——“我写作故我在”。这也是你自己的“写作哲学”吗?

我自己也的确将写作看成是对生命的“救赎”,并且写出过许多《遗弃》主人公写过的那种作品。在“写作”的问题上,我与我的人物的确有许多的共识。但是,我和我的人物之间在这方面又有一种竞争关系。我经常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比自己虚构人物的写作水平低。这种自卑感让我将写作当成一种“苦修”,丝毫也不敢懈怠。

“写作”在两本《遗弃》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重写的《遗弃》中,“写作”的位置更为突出。在重写的《遗弃》里,你抽掉了主人公的许多作品,又让主人公在那些抽空的页面上对自己的作品发表看法。也就是说,在重写的《遗弃》里,主人公不仅是一位原创者,还是一位评论家。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二十四年前,在第一次写作《遗弃》的时候,我就对主人公作品的作用有矛盾的看法:一方面,我觉得它们是另一种展开情节的方式,增强了文本的质感;而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它们会妨碍阅读。解决这种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减少那些作品的数量。这也许就是我认为《遗弃》“必须”重写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重写的《遗弃》里,主人公不再用“数量”,而是用“质量”来炫耀自己的写作才能。但是,抽掉一些作品之后,日记里就出现了“空白”。我不可能在那些“空白”处填充新的情节,那样会让小说的叙述节外生枝。因此,我让主人公利用那些“空白”反省自己的写作。这种反省增强了小说的形式感和节奏感,也减缓了我对这本小说本身的怀疑。

在写作《遗弃》这样的小说时,你想过谁是它的读者吗?

我的作品从来没有预设的读者。在我看来,阅读是一种“自由恋爱”,作品与读者的结合绝不应该由作者或者市场来“包办”。不过在《遗弃》刚刚完成的时候,也就是1988年的夏天,我以为它理想的读者应该是像我一样涉世不深又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后来,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读者,有中学生、有退休教师、有下岗工人……阅读是不可思议的认知活动。它的宽度经常会让关于读者的想象逊色。

无论是二十四岁的薛忆沩,还是四十八岁的薛忆沩,都没有顾忌过“市场”的问题。你今天在乎《遗弃》的阅读市场吗?

市场与我的写作冲动和自觉都相去甚远。我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为“市场”而写作。这并不是我的境界。这只是我的个人状况。写作对我来说始终都是第一位的。我已经被写作迷惑和震慑。我不会再去迷恋或者恐惧“市场”。想想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出现在市场经济远不如现在发达的年代,想想人类历史上太多优秀的作家都没有得到过市场的青睐而大多数得到过市场厚爱的作家都很平庸,我们就应该知道文学与市场的关系对文学并不重要。如果我的文学碰巧有了“市场”,我会很高兴,因为那不仅仅是我的文学的幸运,可能还是“市场”本身的幸运。我从来没有期待过大众对《遗弃》的关注。《遗弃》等待的是阅读的质量而不是阅读者的数量。

后记

这篇访谈的节本发表于2012年6月12日《深圳特区报》。它的采访提纲由记者王绍培提供。

同类推荐
  • 珠江,东方的觉醒

    珠江,东方的觉醒

    以珠江三角洲作为艺术焦点,按照历史时序,全景式地追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作品所叙写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这样富于历史意蕴的大题材,要求作者有开阔的视野和历史眼光,要求作品配以大的结构框架来容纳和消化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一方面,正是作者所长。面对“百年鸟瞰,卅载观照”,作者以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人物活动为纬线,勾勒、交织出一幅中华民族舍死忘生、百折不挠地求生存求发展的百年历史画卷。
  • 求用·求美·求在: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论

    求用·求美·求在: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论

    本书在现代课程论、教学论视野下,结合现代语文教育史,从语文教育本体思考、语文课程思想、教材编制思想、阅读教育思想、写作教育思想、语文测评思想、形式美学思想这七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梳理了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大家夏丏尊先生的思想,其对夏丐尊语文教育本体思想的阐发和表述,关于其阅读教育、写作教育思想中“为什么读”“为什么写”等方面的梳理与论述尤其具有创新性。
  • 梦想人生

    梦想人生

    《梦想人生》一书,文章朴素自然,文字清新宁静,笔触空灵激情溢于纸上——有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深邃、悠远,避开无味的说教而直抵心灵;有的则寄情于山水间,借写风光景物而咏怀,妙语连珠;还有的是对都市生活场景的感触与刻画,坦诚、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体现出了作者特有的气质。
  • 磨铁外国文学精选集第一季(套装10册)

    磨铁外国文学精选集第一季(套装10册)

    磨铁外国文学精选集第一季,套装10本:《穿过森林的男孩》、《刀锋》、《爱的边境》、《你是我一切的一切》、《长夜漫漫路迢迢》、《夜莺书店》、《树上的时光》、《寻找更明亮的天空》、《个人的体验》、《圣诞男孩》。
  • 徒然草·方丈记

    徒然草·方丈记

    《徒然草》是一部内容广博的散文随笔。作者吉田兼好将一生的丰富阅历和明达见识融入到简短随性的文字中,既有处事警语、经验感悟,又不乏奇闻逸事、四时风物。当这幅由243段短文构成的长卷缓缓展开时,日本镰仓末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吉田兼好汰尽浮华的禅悟之心跃然纸上。《方丈记》成书于1212年,被誉为日本隐士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作者鸭长明回忆生平际遇、叙述天地巨变、感慨人世无常的随笔集。这部作品对日本的文学、历史、思想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被日本珍视为文化瑰宝。
热门推荐
  • The Tenant of Wildfell Hall(V) 威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英文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九零:农女致富忙

    重生九零:农女致富忙

    沈家大少沈锐和一个偏远山村出身的小村姑订婚的消息传出来后轰动众人。不少好事者认为两人身份地位不对等,根本没有共同语言,离婚是迟早的事情。对此,怀抱“XXX种植技术”“XXX养殖技巧”等几本书籍的沈少深以为然,一本正经的对身侧的小女人道,“老婆,我最近研究了好几本书,学到了不少技巧,以后技术问题你问我,别问别的男人了。”秦芷:“……”什么别的男人,那是她花高价聘请的技术员!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跟范宏大告别

    跟范宏大告别

    过了八十岁的人都能隐隐约约地预知到自己行将来临的死期。这种说法不知对不对,反正阙天津老人相信了。这一天,他说他听到了死神渐渐逼近的脚步声,像广播里天气预报的声音一样清晰、从容和真实可信。那天他醒得比狗还早,他嫌村子太安静了,便在院子里大声嚷起来,这一次我真的要死了。他的四个儿子分别住在院子的四个方向,天气冷,他们还在捂被窝,先是他们的媳妇听到了老人的吵闹,摇醒了各自的男人。儿子们迟迟不答理,老人觉得被怠慢了,很生气,用拐杖使劲地敲打儿子们的房门。
  • 罗德斯岛的地下迷宫

    罗德斯岛的地下迷宫

    失窃的天神钥匙,可怖的地下迷宫,苏醒的远古战神竟然是机器人……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疯狂法师

    疯狂法师

    我毕生都热爱魔法,没有什么能比魔法更重要的。魔法,才是最美丽,最纯粹的东西。如果你也曾感受过它的力量,就能明白这一切并非只是诗意之说。魔法,即是信仰。
  • 黄泉客栈

    黄泉客栈

    夜风凛冽,像是刀锋不断切割着几个前行人的脸颊,带头走在前面的中年汉子扬起头喝了一口酒囊里的烧刀子,才说:“还有多久到?”“本来过了半山就该到那地方了,但这里鬼得邪乎,有点摸不准了。”一个留着鼠须的猥琐男子在后面说。“废物!”中年汉子露出了一排黄板牙,他扫了扫身上的灰尘,落满了一层污垢的衣衫露出了本来面目,竟是一身紫衣捕头的官服,男子身后三人穿着蓝衣捕装,最后一人则衣衫褴褛,手脚戴着铁镣,是一个囚犯。月光微移,照在几人屁股后面,那里有一口黑漆漆的棺材。
  • 主角版本更新

    主角版本更新

    仙魔大秦以仙朝气运镇压万古宗门、明帝舰队点燃恒星遨游星空海洋、异界生灵以科技之名拉下众神神国……当眼前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如走马灯一般出现在萌新穿越者的眼前时,他终于开始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就在这时,于无边黑暗之中升起一抹光亮,一座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瑰丽殿堂将所有黑暗驱逐。殿堂之中,那张至高无上的王座之上的存在开口了,仿若混沌初开,整片世界都在随之颤抖,天地意志任凭祂一言驱使。“少年,想成为主角吗?”
  • 求存荒野

    求存荒野

    在这片荒野花了10年寻找回家的路,10年的生死经历,为了在这里生存,不得不将自己磨炼成一把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