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9800000003

第3章 儒商文化:奉行“王道经营模式”

1.儒商如何构建信仰体系

信仰一般是指对某种思想或者宗教的信奉和敬仰,也可以是对某个人或者某一事物的信奉和敬仰,并把这些当做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

哲学家定义的信仰:“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白岩松也曾说过:“有信仰的人不一定幸福,但是没有信仰的人一定不幸福。”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在每一个有信仰的人看来,信仰都具有神圣性,这种神圣性使信者严以自律,使信者的思想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也可以激发信者内心的力量。可以说,信仰确立了个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个体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反之,信仰的缺失将使人生变得迷惘彷徨,了无生趣。

但是中国在一段时间内却出现了信仰缺失,或者说是信仰紊乱。现在我们每天打开电视或者在网上浏览新闻,总会看到“航班延误,游客围攻机场工作人员”“机场爆炸”“商场砍人”“孩子被摔”“城管打人”……这个社会时常会暴露它的戾气。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原因是信仰的缺失,或者说是信仰出现了偏差。

可以说,信仰对于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团体、每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正确的信仰,就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就不会有崇高的精神。一支没有信仰的球队不可能踢赢比赛;一个没有信仰的军队不可能打赢战争;一个没有信仰的商人,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

儒商的信仰体系是在儒学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儒学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商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熏陶,尤其是儒商,更是商人和士人的结合。所以,儒商是将儒家文化转入到了自己的价值链中,并以此来作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事准则。

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是一个载体,承载了仁、智、礼、义、信、勇等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这些核心价值可以看做是不同价值观、世界观的基因,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看做是某一类人的价值特征。比如以仁、智、礼、义、信的排序来塑造政治家,那么就可以造就一个儒官;塑造军人的时候,按照智、信、仁、勇、严,则可以打造出一个儒将。

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儒商,其身上也有这些核心价值的排序。当然,这个排序与儒官、儒将的排序有所差别。被奉为“商圣”的战国商人白圭将“智、勇、仁、强”作为商人的基本品德,这也是对儒商的基因序列的一种排列。当然,儒商身上并非只有这“四德”,而且现代儒商身上所具有的儒家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智、信、仁、勇、义”,正所谓诚信、仁爱、不取不义之财,这是儒商最为推崇的价值理念,也可以说是儒商最直接的信仰。

【华商生意经】

儒商信仰的构建基础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内化。这些文化基因渗透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当中,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成为他们的信念和行事准则。

2.儒商的修身之法

儒学推崇人格完善,对于管理者的要求自然也很高。在儒家看来,管理者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内心以及良好的德行,品德不够完善的人没有资格做管理者。至于管理者的修身则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所谓修身,就是管理者对个人身心的修养、修炼,以使自己的品格更加完善。

儒商的修身有志向、德行的修炼,正所谓“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一个人有了高洁的志向和良好的品德,就不会被富贵、名利左右。而儒商讲究的更是大志向,儒商的志是“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大志,他们要实现的是“修齐治平”这项伟大的事业。所以,儒商“以智谋财”不是根本,而是完成使命的手段,他们要博施于民,为家国天下的公益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修身离不开学习,潜心向学是修身最根本的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在儒家看来,学习是“明理”“求道”的途径,是学习如何做人做事。所以说,儒商所说的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圣人之道。当然,儒家有一套系统的学习理论,比如不耻下问、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等等。

通过不断学习,儒商就要实现“明理尽性”的目的。所谓“明理”,就是明天理,通晓人情事理。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儒家认为,人之性,受之于天,所以人性是与天理相符的。儒家的人性归根到底指的是“仁义礼智”之性,也就是儒商所追求的完美人格。

儒学推崇的一个重要品德是“诚”,教化人们要诚实、忠诚、诚信、诚恳、虔诚,教导人们要做到真实不虚假,守信不背。儒家认为,人不诚无以为善,人不诚无以为君子。缺少了诚,则会人心不善、社会无序、天理不存,可见儒家对“诚”的重视。所以,儒商也将“诚信”视为经营的不二法门。

商人经常要面临各种诱惑,深陷各种欲望。而儒家对“人欲”也有很深的理解。儒家承认“人欲”源自天性,人生而有欲。但是他们也认识到了放纵欲望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儒家主张用理性克制欲望,用天理制约人欲,倡导“克己寡欲”。

圣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自我,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始终成长。反省、改过、迁善是人们成长的根本途径,一个人只有肯反省,才能知进退、明得失、辨是非。所以,儒商一直讲“反省内求”,明白自己的所得和所失。如有所失,必定及时改过;如有所得,则以此为例,继续前进。

儒商的立身准则是笃信力行,同时也是他们的修身法则。笃信,就是坚定地信仰圣人之道,严格遵守天理天道,虔诚地接受圣人的教化。力行就是坚定地践行圣人之道。众多儒商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在努力践行圣人之道。这种苛刻的要求在外人眼里看来很怪异,但是他们自己却认为这是完善自我修养所必须做的。

【华商生意经】

儒商的修身其实是严格按照儒家的价值体系在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最终实现自己“修齐治平”的社会理想。

3.儒商的核心价值

儒家讲“仁爱”,商人重“利益”,所以,在儒商身上存在着“义”和“利”这样一对矛盾体。其实儒家对于“义”和“利”有着很深的认识。

儒家承认“利”对于民众、对于社会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承认人们对于利益和财富的追求无可厚非,符合人性,也符合天理。在儒家看来,人们谋取利益是正当的,也是合理的。儒家还认为,要想教化民众,就要先让他们富裕起来;国家要想富强,也是以民富为根本。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民众应该“制恒产”,因为“有恒产”才能“有恒心”。而且追逐富贵是人的天性,是人最本真的欲望,也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儒家认为人们经营商业,赚取利润是符合天道、天理的。

但是儒家也很清楚地认识到了“逐利”会腐蚀人的道德和精神,也会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儒家认为,“利”会扭曲人性,会把人性中许多阴暗的东西带出来,会让人变得贪婪,道德沦丧。过度追逐利益甚至会让一个人丧失人格,毁坏“天道”。所以儒家一方面肯定牟利无可厚非,但也对“逐利”保持警惕,重视对“利”的制约。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儒家对于“利”的负面影响看得非常透彻。尤其是对士君子而言,对于“利”更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从价值层面去堪破,不能因“利”害“义”。儒家讲究对欲望的控制,对“利”的超越,这是儒家进行修身的重要方面。

儒家对“利”有着辩证的认识,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儒家讲究牟利的合理性,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在谋取利益的时候,手段必须合理、正当。这是因为儒家不仅仅追求目的之善,也讲究手段之善、过程之善。

《论语·里仁》中有这样几句话。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段文字很好地阐释了儒家的“义利观”,既君子有所取,有所不取,合义则取,不合义则不取。绝不可以在谋取利益的时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更不能见利忘义。

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儒商在进行商业活动的时候也是如此,其取利的行为必须符合“义”,不能违背天理人性,不能违背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另外,儒商在进行商业活动的时候还应该秉持“诚实守信”“仁爱”的价值观。因为“仁”和“信”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儒商,其商业活动必须是在“诚信”这一原则指导下进行。

【华商生意经】

儒商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热衷公益,要堪破财富,不被金钱所累。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要有散财于民的魄力,要有以商弘道的觉悟。只有这样才符合“士魂商人”的品格,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4.儒商追求的理想人格

儒家的教育说到底是人格的教育,纵观儒学的观念、价值体系,无不是在对人进行道德教化和人格塑造。在儒教看来,人格有高低之分,也有贵贱之别。当然,儒学上的人格之分并不以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为标准,而是以这个人的德行为标准、以境界为标准。

在儒学看来,有德的人贵,无德的人贱;德行高的人贵,德行不高的人贱。儒家根据德行以及人格的高低,把世人分成若干等级:恶人——小人——常人——君子——贤人——圣人。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也就是常人。这些普通人没有什么高贵的德行,也不会做出丧德的事情。他们没有多么高的觉悟,但是也不会做出反社会的事情,只是庸庸碌碌。他们虽然也追求私利,但是却不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也不会损害公众的利益。他们对其他人没有威胁,也不会主动危害他人,他们的德行在小人之上。常人堕落了则为小人,升华了则成君子。

普通人之下,就是小人和恶人;普通人之上则是君子、贤人、圣人。恶人和小人是德行败坏的人。当然,这两类人德行败坏的程度不一样,小人德行败坏的程度比较轻,对社会的危害也远不及恶人。

君子则是儒教最为推崇的人格。因为圣贤的人格境界过高,普通人很难企及。而君子的品格则是社会当中大多数人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其实君子的品格也是许多普通人想要达到的境界。儒学的教化就是帮助普通人达到君子的标准。

儒教教导人们要“怀德”,要以德正心、以德律己、以德立身;儒教还教导我们要“好学”,学人道,学事理,学做人,学做事。

儒商作为“儒”与“商”的结合,同时也就兼具了“儒”和“商”的品格特征,是儒家士大夫的品格和商人品格的复合。也就是说“士魂”“商才”是儒商追求的绝佳品格。所谓“士魂”就是士大夫的精神境界、灵魂以及信仰,而“商才”就是经商的才干。

士魂,通俗地说就是儒家的五常,也就是“仁、义、礼、智、信”。所以说,作为儒商,身上必须具备这五个品格。儒家讲“仁”,仁是儒学的核心,所以儒商要有仁爱之心。儒学推崇“义”,教人正义、正当,所以儒商不取不义之财。儒学讲“礼”,所谓“礼之用,和为贵;不学礼,无以立;礼尚往来”。所以儒商讲究和气生财。儒家讲究“智”,这里的智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智慧,所以儒商也是以智取利,可以说智是儒商追究的终极目标。儒家推崇“信”,正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儒学最根本的世界观,所以儒商也讲究以诚待人、以诚待物。众多成功的商人都把诚信视为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

【华商生意经】

儒商需要具有儒学精神、儒家气度,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想和追求去从商、经商。因此,儒商所追求的人格归根到底就是道德人格,是儒家所推崇的道德品格。

5.儒商推崇的经营策略

商人趋利天经地义,在经营上,不管是西方商人,还是我国传统的儒商都是为了谋取利益,但是在经营策略以及经营理念上双方却相去甚远。

西方商人更为直接、纯粹,他们把商业活动和日常活动区别开来,只专注于商业本身的性质、规律和效益。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只承认经济利益最大化,不考虑其社会效益。这样的经营理念,造就了西方商人一切以利益为准则的经营策略。

我国传统的儒商则不把商业活动看做纯粹的盈利行为,而是把它看做更为广义的社会和生活活动,因此,在进行商业活动的时候会把经商之道和处世之道、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如果说西方商人更注重利益,那么儒商则更看重做人、做事。儒商普遍认为要学做生意,就要先学做人,明白了处世之道,才能明白经商之道。

西方商人和儒商经营理念的不同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人文不同造成的。双方在经营策略上的不同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商品定价上,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价格定位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商业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而利润则是以商品价格交换来实现。所以说,商业活动中的价格策略是重要的经营手段之一。我国的儒商普遍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策略,而西方商人更多的是根据市场行情来定价。纵观中国商业史,从先秦到现代,儒商们始终把薄利多销、贾法廉平作为经营手段。当然,薄利多销、贾法廉平在儒商那里不仅仅是一种经营策略,也是一种社会伦理。在儒商们看来,那些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贪利者,实为“贪贾”,为儒商们所不齿,也被世人和商界所鄙视;而贾法廉平、薄利多销则是“廉贾”,历来是儒商们的追求,也被世人和商界褒奖。正因为被世人和商界认可,所以薄利多销就成了儒商的经营传统。当然,儒商推行薄利多销也有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打算。儒商认为只有商品与资金流转起来,利润才会更大。儒商的薄利多销与儒家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因为儒家思想中有“重义轻利”以及“均无贫”,这些思想决定了儒商不会单纯地追逐利润。

另外,儒商在经营活动中不仅仅注重经济利益,还注重社会效益。如果一件商品有非常可观的利润,但是它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风气,损害人们的精神,儒商们不会为了利润而去经营这些商品。儒商的经营活动受到了道德的约束,经营的商品也多是和人们生活相关的普通物品。

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儒商们,在商业活动中严格遵守公正合法、等价交换、诚实守信的原则。他们反对制假贩假,把保证商品质量作为商家的基本品德,孔子就有“器不雕伪”的说法。

【华商生意经】

和西方商人随行就市、依市定价的经营法则不同,儒商们身上有着深深的道德约束,不会随心所欲地进行商业活动,也不会单纯地以利润最大化来进行商业活动。他们身上有很深的家国情怀,经营策略上也是以“社会利益”为先。

6.儒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由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一个组织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非常重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所以,许多的企业都在构筑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太多的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流于表面,缺少内涵。

现代中国企业大多学习西方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学习西方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没有立足于本国国情,而是照搬了西方企业文化。这些被照搬过来的“文化”在中国演变成了一套套“制度规范”,但是却缺少了文化——没有核心价值、没有精神信仰、没有伦理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众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有一个相同的特色——表层有创造,中间学西方,内涵假大空。所谓表层有创造,指的是企业文化的视觉识别系统各个企业有自己的创造,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标志、内外装饰等视觉看得到的内容有自己的创造。这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少有的自主创造的部分。中间学西方,就是整套的制度规范照搬西方企业,没有自己的内容。核心假大空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经营伦理等方面的内容空洞无物,只是千篇一律的口号。

可以说,从西方照搬过来的企业文化并不适合中国的土壤,来到中国之后,这些企业文化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要想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就要立足本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中国是一个以儒学为传统文化的国家,千百年来,儒学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打造属于本土企业的企业文化,就要把儒家精神、孔子的思想、儒家的经典义理在现代企业中进行发挥创造,才能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要根据儒家传统来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就要了解儒商文化是一种讲究“诚信”“中庸”“仁爱”“立人”“达人”“双赢”的哲学。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就要以这些儒家文化为出发点,结合本企业的特色,来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儒商文化是经过历代儒商的成功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儒商文化的诸多内容,在今天的企业发展中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直接被用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比如诚信经营,就是注重产品质量,信守合同,不逃废债务;比如重义轻利,就是守法经营,注重环保,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再比如儒商文化中的“仁爱”观,就是要求企业切实关心职工的利益,实行人本管理。

【华商生意经】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对于企业经济活动与文化之间的融合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中国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所在。

7.儒商的契约精神与礼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根植于不同环境中的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商业活动中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西方的商业活动是建立在现代文化精神上的产物,深受西方现代文化精神影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商业活动,两者具有非常高的同一性。中国的文化精神是以儒家传统文化为基础形成的,所以,要想了解中国的商业活动,就需要先了解儒家传统文化。

现代西方在商业活动中推崇“契约精神”,而中国的商业活动则深受“礼乐精神”的影响。契约精神和礼乐精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明,也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契约精神讲究“权利本位”,而“礼乐精神”则推崇“伦理本位”。西方的“权利本位”是以人的权利为本位,强调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受契约精神的影响,西方社会的一切秩序都以权利为根本,而权利是人们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在契约精神约束下,个人、机构、国家都是权利的主体,也是权利的产物。权利靠契约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可以通过契约来维系,甚至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契约来维系。

在契约精神的影响下,家庭、企业、机构都是靠契约来构建。父子之间需要订立契约,夫妻之间需要订立契约,就连人和上帝之间也可以订立契约;政治关系需要契约来链接,经济关系也需要契约来约束。在西方,可以说从宗教到政治,从经济到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契约精神的主导下。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整个西方就是由契约创造出来的。

中国的礼乐精神与西方的契约精神有着根本的区别。礼乐精神讲究“伦理”。所谓伦理,就是把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都当做一个伦理体,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家庭之间,抑或是企业之间,甚至是整个国家,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伦理体、一个道德体。一切的社会关系都是伦理关系,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亲朋之间、公司之间、民族之间等等,所有这些关系都是伦理关系,都是人伦关系。

儒家有五种人伦关系,分别是父子、夫妻、兄弟、君臣、朋友。即便是人与神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儒家看来也是伦理关系,这种伦理关系被称为“天伦”。在儒家看来,父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伦理关系不是由契约和法律来界定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是天命关系。即便劳资关系、民政关系,在儒商们看来也不是契约精神,而是体现了君臣关系,属于“天道”。

【华商生意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关系深深影响着儒商,使得儒商在商业活动中把伦理关系看得比契约精神更重。当然,这并不是说儒商不注重契约精神,而是和契约精神相比,儒商更看重伦理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做生意,人们更愿意通过“关系”来进行。

同类推荐
  • 小众经济创业课:社群经济与小众文化创造的新蓝海

    小众经济创业课:社群经济与小众文化创造的新蓝海

    《小众经济创业课:社群经济与小众文化创造的新蓝海》从小众经济诞生的时代背景出发,深入揭示了小众经济的产生、存在及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并结合生动详实的案例分析了诸多小众生意的得失成败。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间市场的陷落、小众经济的兴起、社群经济的崛起,弹幕视频、小众游戏、虚拟偶像等文化潮流引领下小众文化的兴起,差异化定位、重度垂直的行业壁垒等新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商业机遇。
  •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结构调整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针对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有扶有控,主动作为,从优化需求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协同发展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创新驱动等多方入手,多办利当前惠的事,着力调结构、促转型,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 商务经济学

    商务经济学

    本书揭示了商业经济的核心概念与核心知识,演绎经济学与商务领域基础知识,可适用于经济管理学生的学习与参考。重点阐述的对象之一就是影响经济决策的经济支撑框架,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作者直奔当今商业中重要的核心。从全球化到绿色经济、从市场到货币,主题广泛、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一本商务经济学的入门经典著作。
  • 经济学的诡计

    经济学的诡计

    经济学给了我们一双理性的眼睛,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为什么要听从老人的『门当户对』理论。为什么要实行一夫一妻制度,为什么有人逢赌必输,输了还赌。开启自己的经济学思维,像经济学家一样观察、思考身边的生活,我们将最终获得一经济人一的理性与智慧。
热门推荐
  • 大多头之真正企业家

    大多头之真正企业家

    两小无猜的爱情,父爱从中作梗却让男孩成长了,男孩也带着女孩一起成长,最后全国全家一起协力对抗金融的风暴。
  • 铠甲勇士之奥特时空

    铠甲勇士之奥特时空

    明界和平以后,铠甲勇士全部退隐,只留下一个可以召唤四大终极铠甲的召唤人继续守护地球,就在召唤人因为和平百无聊赖的时候,一个光之巨人降临在此……(本书QQ交流群1079982890)
  • Love's Labour's Lost

    Love's Labour's Lo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Adventure of the Red Circle

    The Adventure of the Red Circ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副本掌控者

    副本掌控者

    阴暗的副本,精美的奖励,难以攻略的强度而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在一个小队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最后的地方时,却发现几头BOSS围坐在一起,BOSS的手上还有着几名玩家十分熟悉的东西一对3王炸!你TM会不会玩,开局就出王炸的!我这叫气势你懂不懂!气势你个大头鬼啊,为什么要和你这个蠢蛋一起玩,输给老大的东西都已经够多了!小队被眼前的场景震惊到了,这副本是什么情况,所有的BOSS居然围坐在一起斗地主。
  • 无心魅惑的总裁

    无心魅惑的总裁

    墨幽舞,若是当初我从没遇见你,结局是否会改变?陌白,若是当初我从没遇见你,我是否还会再被你所伤?
  • 倒酒

    倒酒

    李寻山一人一剑镇北疆,卫嘉禾一剑一式可斩仙陈与舟半醉半醒闯武阁,江四海报恩十年钓一鱼愿一不渡众生只渡佛,辛南御剑三千斩魔头顾南天为情断剑不复出,徐擎戎有一酒只敬天地
  • 天御灵者

    天御灵者

    世界万物皆有灵,人生而带灵,灵则灵者武器。弱肉强食世界唯一生存的法则。看造化,争夺这世界的一线生机。
  • 爱情过妻不候

    爱情过妻不候

    四年前他们缠绵入骨,四年后形同陌路。于陌歌以为他是对她没了兴趣,为了燃情她不顾羞耻的缠住他,却发现他有了床伴新欢。于陌歌站在天台含泪笑问,“就算我怀了你的孩子,你仍然要离婚吗?”他留给她帅气却薄情的背影,”孩子打掉,仍旧离婚。”泪水滑进口中,那般苦涩绝望,她从天台上终身一跃……那时他的心碎了,嘶声裂肺的唤她,“陌歌!”如果几年后还能相见,爱情会过期不候吗?
  • 农家位面商城

    农家位面商城

    从城市到老家,本以为是落魄的开始,却没想到,意外让她过上了最惬意的生活。青山绿水,悠悠田园,原本以为就算回来了也不过是过着普通的田园生活,可是……这只会说话的狐狸是怎么回事……茂盛的山脉丛林里面,野兽众多,他们人进不去,妖怪可以啊,从此,慕小小开始和妖怪们合作,卖水果,各种见过没见过的美味水果。在老家开了一个淘宝店,顺便还将山里的毛团子们集中在一起,办了个小妖怪特有的幼儿园,作为老师,每天被各种可爱的毛茸茸的团子包围着,无意是最幸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