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23300000005

第5章 印刷术的历史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1041年至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版印刷术。

沈括比毕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昇制造的陶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然而,一些欧洲人曾经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谷腾堡。谷腾堡是西德人。他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是1440年至1448年间的事,比毕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整整迟了400年。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像任何其他发明创造一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它的社会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中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都需要迅速、大量地传播信息。活字印刷术正是为解决这个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印刷术必须用纸和墨。中国早在汉代就已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基础。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源头。

印章的面积本来很小,只能容纳姓名或官爵等几个汉字。东晋时期,道教兴起。道教的一派注重符箓。他们在桃木或枣木上刻文字较长的符咒,从而增大了印章的面积。据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记载,道家有一种刻着120个字的印。可见当时已经能够用盖印的方法复制一篇文章了。这实际上就是雕版印刷术的祖先。

拓碑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源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当时儒家典籍全凭经师口授,学生笔录。因此,不同的经师传授同一典籍也难免会有不同。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政府立石将重要的儒家经典全部刻在上面,作为校正经书的标准本。为了免除从石刻上抄录经书的劳动,大约在4世纪前后,人们发明了拓碑的方法。拓碑的方法很简便,把一张坚韧的薄纸浸湿后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张吸水的厚纸,用毛刷轻敲,到纸陷入碑上刻字的凹穴时为止,然后揭去外面的厚纸,用棉絮或丝絮拍子,蘸着墨汁,轻轻地、均匀地往薄纸上刷拍,等薄纸干后揭下来,便是白字黑地的拓本。这种拓碑的方法,跟雕版印刷的性质相同,所不同的是,碑帖的文字是内凹的阴文,而雕版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阳文。石碑上的文字是阴文所写。拓碑提供了从阴文正字取的正写文字的复制技术。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从而传拓。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曾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这和雕版印刷已经所差无几了。

在唐代,印章与拓碑两种方法逐渐发展合一,从而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即825年1月2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到当时扬州和越州一带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售卖或用来换茶酒。“模勒”便是刊刻。这是现存文献中有关雕版印刷术的最早记载。836年,唐文宗根据东川节度使冯宿的报告,下令禁止各道私置日历版。冯宿在他的报告中说:“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奏请颁布新历书的时候,民间私印的历书已飞满天下。”可见当时民间从事雕版印刷业的人是非常多的。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其末尾题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一行字。咸通九年,即868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有确切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这书的形式是卷子,长约1丈6尺,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最前面是一幅扉画,画的是释迦牟尼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的情景。其余印的是《金刚经》全文。这个卷子图文都非常精美,雕刻的刀法细腻,浑朴凝重,说明当时刊刻与印刷的技术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

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迅猛增长,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次版,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于是,就向人们提出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经济的印刷技术的要求。最晚到唐代后期,已经有了用单个佛像印连续重复印制的千佛像手卷。过去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考古队在中国新疆等地曾发现过大量的这种千佛像手卷。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幅这样的手卷,全长17英尺,约合518米,上面印有468个佛像。此外,在雕版过程中,刻错字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刻错一个字就废掉一块版太可惜、太浪费了。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用凿子将错字凿掉,再用一块同样大的木块刻好字补上。这些都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借鉴。由此可见,虽然活字印刷术是毕昇个人的发明创造,但这里面确实凝聚着前朝历代很多劳动人民的智慧。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晋朝初年,官府有书29945卷。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7万多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37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纪录。除了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普遍。比如晋朝郭太,有书5000卷;张华搬家的时候,单是搬运书籍,就用了30辆大车。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非常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要抄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费多少人力啊!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怎么能够满足社会上的需求呢!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项科学发明,只要社会上迫切需要它,同时又有产生它的物质基础,那么,它就会很快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就是如此。

在隋末唐初,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化事业也跟着繁荣起来,客观上产生了对雕版印刷的迫切需求。

根据明朝邵经邦《弘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事,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死了,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到后,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晚一些。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从这个资料来分析,可能当时民间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来印书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则》印出来。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到了9世纪的时候,我国用雕版印刷来印书已经非常普遍了。

黄巢起义的时候,唐僖宗匆忙逃到了四川。皇帝也逃跑了,当然没有人来管理禁印历书的事了。因此,江东地方的人民就自己编印了历书出来。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有两个人印的历书,在月大月小上相差一天,发生了争执。一个地方官知道了,就说:“大家都是同行做生意,相差一天半天又有什么关系呢?”历书怎么可以差一天呢?那个地方官的说法真叫人笑掉了大牙。这件事情却告诉我们,单是江东地方,就起码有两家以上在印刷历书。当时,跟着唐僖宗逃到四川的柳毗在他的《家训》的序里也提到,他在成都的书店里看到好多关于阴阳、杂记、占梦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大多是雕版印刷的。可见当时成都的印刷业多么发达,不但印历书,还印其他各种书籍。唐朝刻印的书籍,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一部咸通九年(868年)刻印的《金刚经》。咸通九年,离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这本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图画也是雕刻在一块整版上的,也许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

到了五代时候,有个封建官僚名叫冯道。他在短短的五个朝代中做过四个朝代的高官。他看到江苏、四川等地人民贩卖的印本书籍,各种各样都有,单单没有儒家经典,就在后唐长兴三年向皇帝推荐雕版印刷儒家经典。

当时共印九种经书,经历了四个朝代,直到后周广顺三年,先后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才全部刻成。因为这次刻书影响比较大,后来竟有人认为印刷术是五代时候冯道发明的,这当然是错误的。

到了宋朝,印刷业更加发达起来,全国各地到处都刻书。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经》,刻版13万块;北宋政府的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印经史方面的书籍,刻版十余万块。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到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宋朝雕版印刷的书籍,现在知道的就有700余种,而且字体整齐朴素,美观大方,后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所珍视。宋朝的雕版印刷,一般多用木版刻字,但也有人用铜版雕刻。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所用的铜版,可见当时也掌握了雕刻铜版的技术。说起印制书籍,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一种书,只雕一次木版,就可以印很多部,比用手写不知要快多少倍了。可是用这种方法,印一种书就得雕一次木版,费的人工仍旧很多,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有些书字数很多,常常要雕好多年才能雕好,万一这部书印了一次不再重印,那么,雕得好好的木版就完全浪费了。有什么办法改进呢?

到了11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我国有个发明家名叫毕昇,终于发明了一种更先进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他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毕昇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活字。印书的时候,先准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蜡之类的东西,铁板四周放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满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再用火在铁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按压,把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和雕版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了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等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也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互相交替使用,印得很快。毕昇把每个单字都刻好几个,常用字刻二十多个。碰到没有准备的冷生僻字,就临时雕刻,用火一烧就成了,非常方便。印过以后,把铁板再放在火上烧热,使松香和蜡等熔化,把活字取下来,下一次还可以使用。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所以,毕昇在印刷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述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朝鲜人民也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字印书。到了13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我国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略晚。朝鲜人民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但是,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在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

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与照相凹版。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刷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成一种特殊的印刷方法。

后来,印刷术发展到了现代胶版印刷和照相凹版印刷阶段。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沾附油墨。版上所沾附的油墨是用来印在胶质布卷筒上,再转印在纸上的。此即为胶版印刷。在照相凹版印刷的铜上经腐蚀而产生的凹洞可制作画线,由凹洞的容积来决定画线的粗细。先将滚筒涂上油墨,再用刮刀刮过,只留下凹洞的油墨,当压过时凹洞中的油墨就印在纸上了。凸版印刷就是印刷的图文部分高出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涂墨,然后覆纸、加压,油墨就从印版上转印在纸面上。

同类推荐
  • 一起穿越的大冒险

    一起穿越的大冒险

    父子俩一起穿越,时而要回到过去帮助老爸追老婆,时而要拯救岳飞,居然还会跑到吃鸡的游戏里面,更有到未来的火星之旅,路途中还会遇到其他穿越者,是友是敌?各种有趣惊险单元剧串在一起,等待这对父子的还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呢?第二部回到1945年的北平,发现了日本鬼子的惊天大秘密,父子俩能否力挽狂澜?
  • 从明末腾飞

    从明末腾飞

    QQ群683838477,欢迎大家进群!距离明末灭亡17年,现代人穿越成云南沐王府小公爷沐天波,发展军工和海贸,围剿土司,占领高原,打通出海口,统一诸岛。抢占美州大陆和澳大利亚,华夏帝国日不落。大力发展海军,以贸易打开各个国家大门。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华夏富强之路。身边有冷若冰霜和没心没肺的丫鬟服侍,也有柳如是和董小婉这样的美女作陪。这一切都是从崇祯元年开始的。
  • 大秦帝国之赘婿

    大秦帝国之赘婿

    秦始皇:“蒙将军,西夷有一国自称孔雀王国,不服我大秦教化。朕欲出兵平之,你可愿挂帅出师?”蒙恬:“陛下,敌军多少人马?”秦始皇:“大约八万。”蒙恬:“对不起,少于三十万我懒得动手……” (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举报抄袭。)
  • 猫眼看日本

    猫眼看日本

    本书以《哆啦A梦》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日本历史和社会各个层面。《哆啦A梦》是有较大影响的动画片,而在这部为人熟知的动漫背后的曲折离奇的历史故事,很多人大概都很陌生。作者正是通过这一话题,引导大家去了解日本、了解日本历史。本书文字洗练、幽默风趣,可读性非常强,适合大多数读者休闲阅读。
  • 帝秦霸世

    帝秦霸世

    二世三年八月,关东暴徒蜂拥而至。刘季进逼武关,项羽决胜巨鹿,十万九原大军全军覆没,大秦帝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这是一个后世灵魂一觉醒来,惊觉指鹿为马,在生死边缘暴起,杀赵高,阻刘季,一步一步重铸帝国的故事! 欢迎加入红塔山书友群,群聊号码:514258896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杳杳星河皆为你

    杳杳星河皆为你

    【新书首发,大家多多支持】云中烛火,顾盼依稀如昨-三年前,一场意外,一次误会,他戾气愤怒,她落荒而逃,待她再见时,从陌路变为仇家。三年后,他对着所有媒体,眼中唯她,温柔无限:“成为她的依靠,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 妆钿铲传

    妆钿铲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沈君眉

    沈君眉

    我很傻,可傻人总有傻福嘛!要不现在怎么会流行包子脸,也成了可爱的代表呢......咳咳(小小自恋一下,毕竟像我这么可爱的人已经不多了)哈哈哈.....然后像我那么可爱的人就架空穿越了,然后既来之则安之就开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8年这段感情来的轰轰烈烈,未死在沙场上,未死在蛊毒下,未死在流言里,最后却死在了那2年的安详乐世中。10年,我用一生换他安好,重生这一回,只为亲口对他说一句话……佛说若无相欠,怎会相恋,可我宁愿我们未曾相见便无相欠
  • 原来你早就在

    原来你早就在

    “别在跟着我了,你不忙的吗?”“不忙不忙…”“你不忙,我忙的好吗?”说着女人就不再理后面像粘皮糖一样已经跟了她好几天的男人,径直走进了公司,真不知道这男人是干什么的,居然一点都不忙,像个愣头青一般老是跟着她。身后的‘愣头青’不以为意,看见女人确实去工作了,早已习惯似的给秘书打了个电话,“把我今天需要看的文件拿到她公司对面的咖啡厅里来,对,还是那家!”‘一点都不忙’的男人深情的看了看女人走向的公司,一如往常地走向了咖啡厅,顺便还想了下怎么样才能更近距离的跟着女人……
  • 新茶花

    新茶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城之非君不可

    倾城之非君不可

    她是凌王府的嫡出二小姐,不爱女红爱武功,十岁便随父兄上战场,十二岁便为先锋,平定东南海患。十六岁,求亲者站满了王府的前院,她却早已有了心上人。我无容人之量,但我愿为你容纳天下;我非耐心之人,但我愿用十年换你相守;本以你是无情之人,但在这浮沉乱世中却是你紧握我的手!
  • 无笙归来

    无笙归来

    【发放福利!全文免费+甜宠+虐恋+搞笑/妖气傲娇废柴女VS宠妻狂魔男神帝】他【九宫君】是掌管六界生与死的帝君,是任何人神魔恐惧的存在!他【晞光君】是他捡回来的神宝宝,一不小心就养大了。帝君后来被他杀死,自此他恨他入骨!帝君好不容易能重生一次,还不小心投成了女胎,这好运也是没谁了。投成女妖胎也就算了,天杀的,她还要耍心机、靠卖萌、争上位,这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有一天,她突然被家族的人安排去诱惑那对女人没兴趣的男人。天杀的,她可是血气方刚的男人,这种事她可做不来!然而现实却是有些无奈,被逼迫的她只能不乐意营业。她人前百般邪魅地诱惑他,而在人后故意在他面前使绊子,只为让他讨厌她,从此能够逍遥江湖。突然某天,当她得知他有提升她修为的方法时,她便不要脸的狠狠抱住那男人的大腿!男人眉宇微挑:“怎么突然转性子了?你脸呢?”脸什么的,哪有修为重要!女人在一旁恶狠狠地想着,很快她便附上狗腿般的笑容:“脸什么的,哪有你重要!”为了提升修为她也是拼了,天杀的,谁让她一出生就是个废柴!然而她却不知,这一切都是他设下的局,只为牢牢把她留在身边。当局被拆穿时,她与他又情归何处?
  • 邪王霸女:盛宠腹黑妃

    邪王霸女:盛宠腹黑妃

    哦多剋!我竟然穿越了?!还是莫名其妙的人穿?!你说穿越就穿越吧,还逆了天道成了妖女一枚?!“那个谁啊,就是你,慕以轩!你说你这么冷酷无情的二皇子怎么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傲娇呢?像个牛皮糖似的粘着我不放有意思没意思?有新生代强者的圣皇族继承人独具一方的实力,用在哪儿不好?非要黏在我身上?!你再不走我就放狗咬你!”柳白苏气极。“我的亲亲王妃,稍安勿躁。”妖孽声音再次想起。修炼途中,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闹剧欢喜上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