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3500000061

第61章 注释

[1]劳伦斯1926年9月14—16日住在离家乡伊斯特伍德不远的里普里妹妹家,从那里到伊斯特伍德一游,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家乡探望。这篇散文就记录下了这最后一次归乡的心绪。回到意大利后,他就立即着手写作生命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这最后的返乡探望激发了他写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的创作欲。可能没有这次归乡,就没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2]康提城(Kandy),锡兰(今斯里兰卡)一城市。

[3]贝斯特伍德(Bestwood),劳伦斯故乡伊斯特伍德(Eastwood)的虚构名称。

[4]典出You cannot eat your cake and have it,意为两者不可兼得。

[5]靴面(upper),在这里一语双关,与前面谈到的上流社会是一个词。

[6]见《圣经·约翰福音》14:2。

[7]矿井口上堆放的垃圾杂物由于缺氧而缓缓燃烧。

[8]冥后亦是春之象征。

[9]这里指伊丽莎白一世。

[10]舍伍德森林(Sherwood Forest),是诺丁汉北面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曾经覆盖诺丁汉郡五分之一的面积,据说是绿林好汉罗宾汉出没的地方。

[11]见托玛斯·胡德(Thomas Hood,1799—1843)《我记得》。

[12]劳伦斯可能是拔高了母亲的出身。据说她不过是干过花边工。

[13]摩西赴西奈山期间,以色列人呼吁亚伦做了一头金牛犊供大家膜拜,代替了摩西。见《旧约·出埃及记》32:4。

[14]劳伦斯此处叙述有误。在诺丁汉中学期间,他至少和两个中产阶级子弟有过交情。

[15]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里女主人公的名字,其原型是杰茜·钱伯斯(1887—1944),劳伦斯青少年时代的红颜知己。

[16]福特·麦多克斯·胡佛(后改姓为福特)(1873—1939),小说家和编辑,1908年创办了《英国评论》杂志,推出了劳伦斯等一批青年作家。爱德华·卡耐特(1868—1937),伦敦文学界有影响的人物,劳伦斯早期小说的伯乐。劳伦斯因文学理念的不同与以上两人分道扬镳。

[17]麦克·阿伦(1895—1956),畅销小说《绿帽》的作者。高尔斯华绥(1867—1933),小说家,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劳伦斯曾对他的作品大加讽挞,称之为“装饰着感伤主义的廉价玩世不恭”。

[18]劳伦斯所谓的中产阶级(middle-class),其所指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即bourgeoisie,它不包括大资本家和贵族。

[19]詹姆斯·高牧师(1854—1923),从1885年开始担任诺丁汉中学的校长。1891年开始担任西敏寺中学校长。

[20]当时一个银币是12先令。20先令是1镑。但史料记载,作为学徒教师劳伦斯的年薪是12镑。

[21]所谓普通课程就是没有学位的课程,毕业后没学士学位有教师证书。可以翻译为师范课程。但劳伦斯在老师鼓励下开始选择了学习学位课程,但学位课程要读他认为大而无当且费时费力的拉丁文等烦琐课程,而劳伦斯彼时希望的是利用挤出的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于是最终放弃了学位课程。

[22]这段叙述里的人,研究者都未能查实。

[23]即杰茜·钱伯斯。

[24]埃兹拉·庞德(1885—1972),美国诗人,与劳伦斯在1909年的一次“改革俱乐部”的文学聚会上相识。劳伦斯认为他十分出众,是个小天才,但毫不做作。两人一度交情很深,在诗歌创作上交流过心得。

[25]巴里(1860—1937),苏格兰作家,是苏格兰织布工的儿子。威尔斯(1866—1946),英国著名作家,其父是破产的商店主。劳伦斯认为这两个人都堕落为发迹的“城郊人”了。

[26]这是一篇奇特的散文体故事,用第一人称叙述,自传与幻想和神话交织,难分彼此。本文写于1927年,但幻想的是千年后2927年作者的家乡伊斯特伍德的情境。原文没有标题,后人出版时给它起过几个题名,如“自传碎片”或“纽托比2927”。劳伦斯学者萨加在1971年编纂的短篇小说集《公主》中收入本篇故事,题名为“人生之梦”,取自小说中的一句话“人生一梦最终成真”。

[27]年轻人宣传戒酒的组织。《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就参加了这样的组织。

[28]19世纪的一首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获得再次传唱。

[29]狄奥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象征激情。这里的葡萄藤估计象征着酒。

[30]1901年爱德华七世在维多利亚女王后继位,其妻是亚历山大女王;1910年他们的儿子威尔士亲王继位,成为乔治五世,其妻为玛丽女王。

[31]1927年间的威尔士亲王是乔治五世的长子,后来登基成为爱德华八世国王,但在1936年退位,由其弟弟接任国王,成为乔治六世。

[32]19世纪的一首通俗赞美诗。

[33]此处指的是劳伦斯的第一任女友杰茜·钱伯斯家租赁的海格斯农场。

[34]赞美诗中有这样的歌词:“金色的耶路撒冷,遍地牛奶与蜂蜜的福地。”

[35]劳伦斯出生地的十字路口西北处有一座美以美卫理公会的礼拜堂。

[36]此处指的是小镇的中心街道诺丁汉街,该街横穿全镇最高的山脊。

[37]承包人一般是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一个采煤组的人干活,自己也亲自干活,负责给全组人平分收入,零头往往用来下酒馆一起喝酒。

[38]英国作家乔治·梅瑞迪斯(Geoge Meridith, 1828—1909)的主要小说之一。

[39]英国女作家亨利·伍德(Henry Wood)夫人的小说,作于1861年。

[40]劳伦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诺丁汉大学学院,但放弃了读学位课程(将来的学士学位),选择了两年制的师范课程,这意味着他毕业后只能到小学执教。

[41]劳伦斯的青梅竹马女友杰茜·钱伯斯,他们和和分分近十年,终未结为秦晋之好。

[42]劳伦斯的手稿原文:天啊!我们是激情四射的一对儿,她让我进了她的卧室,把我画成希腊雕塑,她的克罗顿,她的赫克利斯!我还从来没见过她的绘画呢。这一段出版时被改成:主啊!我们是相爱的一对儿,她用审美的眼光看我。在她眼里我就是希腊雕塑,克罗顿,赫克利斯,我都说不上是什么!

[43]Barber. Walker & Company从1840年左右开始在伊斯特伍德地区开矿采煤。

[44]在剪羊毛前要用杀虫药给羊洗澡。

[45]见《圣经·使徒行传》17:28:“我们活在主的身体里,在那里穿行并获得自己的生命。”

[46]著名钢琴曲,曲作者是波兰作曲家巴拉诺斯卡(Tekla Badarzewska-Baranowska,1838—1861)。

[47]此文写于1917年,发表于1919年。1916—1917年的冬天极为寒冷。

[48]见《圣经·马太福音》8:22:“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

[49]此文写于1923年,但被杂志退稿,理由是文辞过于尖刻,45年后才被收入劳伦斯的文集发表。

[50]见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之《最后一个吟游诗人之歌》(The Lay of the Last Minstrel)6:2。

[51]劳伦斯于四年前的1919年在绝望中出国漫游,四年后第一次归乡。在小说《迷途女》和《袋鼠》中均有“死灰色的棺材”段落描述主人公出国之前对英国的最后一瞥。

[52]普利茅斯港口上有一座巨大的灯塔。

[53]劳伦斯这次是从美国回英国。

[54]Lioyd Geroge,1916—1922年担任英国首相。劳伦斯在作品中经常嘲讽他。

[55]劳伦斯引用的司各特诗句,因记忆错误,与原诗略有出入。

[56]据说鹈鹕是用自己胸口上的血哺育幼崽,于是成了牺牲自我救济他人的象征。

[57]帕麦尔斯顿(Henry John Palmerston,1784—1865),英国政治家,作为托利党人入内阁,后又加盟辉格党。在国内奉行保守政策,却支持国外的自由运动,曾任英国首相。

[58]此文写于1928年,发表在《晚报》时编辑将标题改为“乏味的伦敦”,后一直以此标题收入各种选集,中文版亦然。现根据剑桥版《劳伦斯散文集》恢复劳伦斯最初的标题。

[59]劳伦斯在此连用七个inoffensive表达不同但相近的意思,译文难以传神,只能分别翻译为“不伤害”、“不坏”和“无害”等聊以对应。

[60]20年前应该指的是1908年前后。那时劳伦斯正值弱冠之年,风华正茂,从诺丁汉大学学院毕业到伦敦郊区的自治市镇克罗伊顿教小学,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迅速成为一个文学新星,发表了诗歌、小说,并出版了长篇小说。

[61]查灵克罗斯(Charing Cross),又译为查灵十字架,是伦敦市中心的一处地名的统称,其中有一条同名的街道,其与斯特兰德大街交汇处是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该处被视为伦敦的中心,以其为起点计算与英国其他地方之间的距离。

[62]这里经常举行政治集会表达民意而成为政治自由的象征。

[63]劳伦斯于1926年回国后在伦敦居住过一段时间,会见了很多旧友新知,不断出席午餐和晚餐会,最高的纪录是同一个人一聊就是八个小时。他在国外多年,基本是沉默寡言,猛一回故国,既渴望接触朋友又难以适应这种无尽的闲聊。

[64]当年的公办学校里不雇佣已婚女教师。

[65]阿纳尼亚斯(Ananias),耶路撒冷一基督徒,因撒谎和悔价而丧生。

[66]艾哈伯(Ahab),以色列北部王国的一个邪恶国王,因作恶而丧生。

[67]大卫(David),古以色列国王;达维(Davy),达维安全汽油灯。

[68]这片住宅区的原型是劳伦斯家居住过的第二处住宅区,真实名称是布里契,位于青山街。

[69]查理二世,1660—1685年间的英国国王。

[70]指的是在自家村舍里织袜子的穷人。

[71]劳伦斯在小说里用贝斯特伍德代指自己的故乡伊斯特伍德,但在小说里偶尔也会用几个真实的地名。

[72]其原型是劳伦斯家乡的巴伯—沃克公司。

[73]帕莫尔斯顿勋爵(Henry John Temple,1784—1865),英国政治家,曾两度任首相。

[74]这里的几处地名有实有虚,但虚的几个都有真实原型。

[75]卡图森(St.Bruno Carthusian)于1086年在法国创立的一个天主教派。这个废弃的修道院还有几处残垣留存在山谷里。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教堂彩窗玻璃碎片》就以此处为背景写成。

[76]这个水井也在劳伦斯家乡附近山里。

[77]见《诺丁汉矿乡杂记》中对这片住宅区详尽的描述,那里正是劳伦斯出生的地方,故居开辟成劳伦斯诞辰博物馆了。

[78]典型的英国式排屋,一家一门,每家三层。

[79]此处炉灰坑是茅房的代名词,人们用炉灰覆盖腌臜之物,因此称之为炉灰坑。

[80]一种节日游戏,用小木棍投掷一个假女人嘴里叼的烟斗,打中有奖。

[81]煮熟的鸡蛋去壳后装入一种小杯子里食用,这种专门的杯子叫蛋杯。

[82]即打弹子游戏。

[83]此地的原型是仍然存在的“三桶酒馆”,位于伊斯特伍德镇中间,正是通往山下住宅区要经过的地方。

[84]英国乡村的私人属地都围着树篱和围栏,但中间留有一些木制或铁质梯凳供行人通过,防止牲畜和车通过。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第一章里特别提到铁阶梯都被行人的裤子磨得发亮。

[85]这是与传统的三位一体基督教义对立的一个教派,认为上帝是唯一的神。书中这座教堂位于诺丁汉城里高街上,现在街道和建筑还在,只是该教堂改作公用建筑了。

[86]这些都是诺丁汉城里的真实建筑和地名,如今仍然沿用。劳伦斯是忠实地按照诺丁汉城里的建筑和街道布局写男女主人公的行踪的。

[87]劳伦斯在此如实地描述了从城里到城南的路径,所有地名都是真实的。男女主人公乘车向南,穿过运河和特伦特河上的几座桥,到了河南岸沿河的霍尔姆路。河北岸的修道院和森林都是真实的,现在依然是修道院和森林公园。

[88]这片地方现在仍然是诺丁汉城里的一处副食品和日用品集市,仍然叫“牛市”,但已经没有牲畜交易了。

[89]达比路,诺丁汉城通往达比郡的一条大路。

[90]此处是伦敦聚集了文学艺术家的一个区。

[91]英国南部的一个郡,比工业化的中部地区环境优雅许多。

[92]安妮女王(1655—1714),1702—1714年在位。汤姆·琼斯,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的同名小说《汤姆·琼斯》中的主人公,该书作于1749年。

[93]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1837—1901年在位。

[94]即爱德华亲王(1841—1910),1901—1910年的爱德华七世国王。他于1863年买下辛德灵汉作为皇室驻地。

[95]即乔治五世国王(1865—1936),爱德华之子,1910—1936年在位。

同类推荐
  •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本书精选陶行知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并加以分类编辑,便于广大教师检索、查阅、学习。此外,编者还分别选编了他的政论、诗歌、散文等,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先生。
  •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括了九十多篇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散文佳作。其中,上卷主要是关于人性的思考和阐释,下卷则是“行万里路”的游记及感受,基本荟萃了他几年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我、人与文学的种种心得。其深邃的感性思绪,绵密的理性剖析,都充盈着真诚和朴实的人间烟火味。
  • 萧红散文集

    萧红散文集

    本书汇集了萧红的多部散文,精选了作者的著作:小黑狗、中秋节、烦扰的一日、夏夜、蹲在洋车上、镀金的学说、饿、祖父死了的时候、初冬、同命运的小鱼、索非亚的愁苦、春意挂上了树梢、册子、剧团、欧罗巴旅馆、孤独的生活等。
  • 小巷总理

    小巷总理

    夏真、王毅合著的《小巷总理》讲述的是宁波市划船社区书记俞复玲从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成长为获习近平赞誉、全国上下争相学习的优秀道德模范、十八大代表的历程,她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贴心的社区当家人、无私的小巷总理”。作品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生动地讲述了俞复玲如何用她的“真诚心、婆婆嘴、毛驴脚、橡皮肚”为下岗女工、单亲母亲、空巢老人、自闭症患者等群众排忧解难的优秀事迹,还原了这位看似平凡的中年女性一路走来坎坷不屈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她真实而高尚的灵魂。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文娱大偶像

    文娱大偶像

    因为一个未知的原因,北漂族闫桦来到了一个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文娱圈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世的经典消失的一干二净,被一些闫桦连听都没有听过的作品所取代。不但世界变了,就连人也发生了变化。由一个三十九岁的邋遢大叔变成了一个二十二岁的天才少年。一切从新开始,怀揣着对娱乐圈的向往,对成名的期望,看闫桦如何利用前世的文娱知识,在这个世界成就梦想。
  • 微风正好入我怀

    微风正好入我怀

    二“渣”相争,必有一伤。学渣卜微微,不能说太差吧,反正倒数都有她,学啥啥不行,吃饭睡觉第一名,尤其是对吃的,那是尤其得热衷啊!好不容易谈一段恋爱,没想到遇到了这么个男的……“渣男”洛淮,前期有那么一丢丢的渣,但是绝对很宠卜微微,学习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但是一谈恋爱,也是个傻子,到最后,还是人家女生主动(亲妈表示看不起)……二渣的爱恨情仇,是走向成功还是极端……
  • 时光再美也不及你

    时光再美也不及你

    -三岁被父母遗弃,九岁被卖给人贩子,十六岁时遇见想要一辈子的人,却没想到他却因为她,生命终止于十九岁。夏季以为她一生就注定了孤独,然而上苍却又让她在四年后重新遇见了他。白天,他是将她忘得一干二净,对她冷漠的“韩言成”。夜晚,他是对她深情到不能再深情的“林慕言”。她一直以为他们是两个人,就在渐渐的放下心底那份对于韩言成的内疚和林慕言在一起时,才发现,原来他们竟然是同一个人。夏季:“对不起,这辈子除了他,我不会再爱上任何人。”林慕言:“我也是,这辈子,除了你,我谁都不要。”
  • 西游之儒门崛起

    西游之儒门崛起

    赵无绪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贞观年间的西游世界,成为了一个衰败的儒门剑派的遗孤。此时大唐在仙界的威压之下风雨飘摇,儒门也只能在佛道两家的夹缝中才能生存,更是在修士界留下了儒门无长生的说法,就连天生圣人孔夫子也仅仅存活千年便陨落。儒门修士赵无绪,倚靠儒门先师系统,在西游世界招收弟子,一步一步带领儒门走向崛起,也慢慢打破了那个禁锢儒门几千年的诅咒。
  • 活学活用心理学

    活学活用心理学

    如果你是老板——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和需要,适时地调整管理方式,给予员工恰当的关心和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使之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果你是父母——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变化,适时地调整教育策略,对孩子提出积极的期望,在奖惩孩子时也能恰到好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如果你是员工——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能尽快地转变角色,融入职场,化解各种矛盾,在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在心脏病房歌唱约翰尼·卡什

    在心脏病房歌唱约翰尼·卡什

    2011年10月28日,我54岁,做了六个半小时的心脏手术,把我原来的瓣膜换成人工的,还做了心脏搭桥。要不是这次手术,10个月后我就会死于冠状动脉瘤和心脏衰竭。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男人,都去检查一下自己的心脏。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就这么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男人尤其不愿意重视健康问题,在这点上不如女人。另外,这本书里还提到了音乐,描述了旋律神奇的疗效。这不仅是我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我和音乐的故事的记录。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我有幸认识了一些伟大的音乐家,其中有几个人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 教主,让我做你的保镖!

    教主,让我做你的保镖!

    夏软软救了一个人。事情是这样的。当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实在是杀人放火的好日子,于是外出游玩的魔教教主的儿子就这么被刺杀了。而当时天真无邪抱有一个大侠梦的夏软软马上就挺身而出救了他,然后自己身上被刺了个洞。夏软软:真他妈痛……以后再也不逞英雄了……甜甜的青梅竹马文,女主角沙雕不行,男主角一脸懵逼(我到底在说什么啊!)入坑需谨慎,因为作者更新随缘还会弃坑
  • 仙帝李墨

    仙帝李墨

    李墨经历人生挫折,从天之骄子成为穷小子。这一世,他势必要弥补前世的遗憾,看他如何脚踏实地,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 恶魔皇帝系统

    恶魔皇帝系统

    我是一个拥有系统的男人,我是最牛逼的存在,我要在战场上创造我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