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7100000044

第44章 维克拉姆?赛特笔下的中国题材(1)

一般来说,文化交流都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特殊规律,造成了印度文学对中国文学严重的“贸易出超”现象。当代印度学者指出:“几乎很难发现梵语同汉语、日语等其他主要亚洲语言的互动交流。中国和后来的日本文化的确受到了佛教及佛教文学的影响。但在印度,我们从来没有发现中国文学或哲学施加的任何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泰戈尔对中国文化的过滤接受显示出中印文化互动的独特魅力。但泰戈尔之后,在作品中主动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印度作家非常罕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当代印度流散作家维克拉姆?赛特(Vikram Seth,1952—,本文按照印地语发音将其姓译为赛特)是一个典型,他的中国游记、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译介以及他的中国题材诗歌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他与中国文化结缘是中印文学交流史值得书写的重要一章。但是,作为一位典型的后殖民作家,赛特的中国书写既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以西方之眼观察和思考中国的一面。他的中国书写浮现出“文化中国”与“政治中国”并存的双重形象。本文尝试对赛特的中国书写进行简略的探讨。

$第一节赛特诗歌中的中国元素

赛特于1952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他曾经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1980年到1982年,赛特在南京大学学习中国乡村经济统计,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赛特在南京学习中文,并开始钻研中国古代诗歌。短短两年的中国之行,赛特不仅写出了后来在西方和印度脍炙人口的中国游记,还为他的中国题材诗歌及译诗集《三大中国诗人》打下了语言和文化基础。跨越印度、西方和中国三大文明圈的流散生活经历,给赛特的跨文化写作影响甚大。迄今为止,赛特创作甚丰,成为世界著名的后殖民英语作家。1983年,他的中国游记《自天池出发:穿越新疆西藏旅游记》出版。1985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拙政园》,反映他在印度、中国、美国三地的生活感受。此书使他第一次获得英联邦国家诗歌奖。1990年和1992年,他分别出版诗集《你们那所有入睡者》和中国诗歌翻译集《三大中国诗人》。根据笔者在印度留学期间的观察,许多印度学者正是通过这本翻译诗集领略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

赛特与中国古代诗歌结缘主要指他的唐代诗歌英译和他在诗歌创作中对中国文化的利用。这里主要谈谈他在诗歌创作中如何使用中国文化元素。

赛特曾经这样阐述过他的译诗动机:“从我不熟悉的语言翻译过来的作品对我创作的影响和我读原文所受的影响一样深刻。某些情况下,译作如此深切地感染了我,以至于我尝试学习那种作品的语言。有时候,那些作品的形式和精髓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生命苦短,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愉快地以俄语读普希金、以法语读莫里哀,以希腊语读荷马史诗。”赛特的诗人品性使他对中国唐代诗歌非常钟情。在他于1981年初版、1994年再版的诗集《画地图》中,就可发现中国文化的影子:“义净”、“杜甫”、“长城”等字眼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在这部诗集中,作者已经开始试译杜甫的诗《旅夜书怀》,这预示着赛特将在未来的唐诗英译中作得更出色。赛特走直译路线,争取最大限度地传达中国古典诗歌的美。1990年出版的诗集《你们那所有入睡者》中,收入了赛特翻译的杜甫诗《赠卫八处士》。1992年,赛特翻译的中国诗歌集《三大中国诗人》出版。赛特还加了十三页的英文引言,对三位唐代大诗人作了详细介绍。该书选译了王维的《鹿柴》、《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十二首诗、李白的《静夜思》、《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山中问答》、《月下独酌》等十一首诗以及杜甫的《梦李白》、《月夜》、《秋兴》、《旅夜书怀》、《兵车行》等十三首诗。赛特的这本译诗集于1992年在英国和印度同时出版,1994年和1999年于印度再版,可见它在印度拥有自己的阅读市场。

赛特勉力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学,并翻译中国古代诗歌,这使他得到了丰厚回报。他的诗歌明显地体现了唐诗潜移默化的影响。赛特在《江宁之夜》中写道:“一杯茶,还有月亮/青蛙在野草中叫呱呱/一只蝙蝠从金盘/斜飞到银色芦苇的那端/遥远的灯光/筛扬谷粒的声音/孤独的宁静/大雨将至的征候。”仔细阅读某些意味深长的唐代诗歌,就会发现他们对赛特的文化浸润。赛特还以四行诗的形式和简单的意象铺陈进行自己诗歌的中国化实践。如《暗途》一诗:“道路黑暗家已远/而今入眠不舒适/今宵噩梦离你去/明日醒来无忧虑。”

在1985年出版的《拙政园》中,赛特以整整二十七页共十五首诗歌讴歌了中国风情,如《南京的夜》、《杭州公园》、《拙政园》等,从篇目便可见出浓烈的中国文化氛围。1990年出版的赛特诗集《你们那所有入睡者》中,赛特又创作了数首中国题材的诗歌,这显示了中国主题对赛特的吸引力。

总体来看,赛特的中国题材诗歌可以分为几类进行分析。首先是赛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他心灵底版上的“中国风”。例如,《拙政园》第一到九首以及第十四首都属于这一类。第一首《小夜曲》写道:“白色的墙,白色的月光/我漫步在乐音交织的胡同里/有人弹着二胡/庭院地上是两把空椅/仿佛预料我今夜来这里/他微微吃惊地招招手/他熟练的手飞扬起琴弓/我禁不住眼泪往下流/他停下、调音再演奏/梧桐树下一小时/悦己也为陌生人/四海之内皆兄弟。”这首诗是赛特1981年写于苏州的。这首诗是赛特对中国民间生活的梦幻写真,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受。第二首写道:“木兰花瓣落下来,暗淡、芬芳渐黝黑/躺在空地的地衣上/宁静的庭院有紧挨的石头/和筛子般的树阴。外边的夜空低垂着/水中、镜子和天空的三个月亮/松柏们背靠着星星挺立/茉莉花与栀子花融合了/凋谢的木兰花香。”这里的描绘有些中国古代诗歌宁静致远的意境,恰如王维诗歌中的美丽意境。第九首《晚麦》写道:“黄昏是麦子最好的时光/蛤蟆在高叫/想吃晚饭的孩子们骑在牛背上往家赶/……金黄的麦子低垂着头/在高处的路边那一头/长着没有移植的绿水稻/可我只想看看这麦子。”这首诗写活了中国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民风习俗,它让人不由得想起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神韵的还有第十四首诗《杭州公园》:“紫藤枝,紫藤叶,紫花瓣/飘向金鱼涟漪间/待她落定花又坠/下有红鱼游紫藤。”

作为一位诗人,赛特和他的前辈泰戈尔一样,有一颗热爱生活的永远年轻的心。他们往往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值得记忆和留心的美丽。例如,赛特在《拙政园》第四首《北庙塔》里写活了中国儿童的顽皮可爱。赛特在诗中以汉语拼音“waibin”和“Ni hao”写出了汉字“外宾”和“你好”,这使诗歌增加了一种中国文化气息。赛特对中国儿童的爱延续着。离开中国多年以后,赛特在《苏州公园》一诗中写道:“木兰树摇荡,那些大而柔软的鲜花/落在垃圾堆上面/老爷爷安静地坐了几小时/孙子在他的膝盖上睡熟/头顶的树遮挡了天空/附近有人打太极拳/一只蝴蝶在他迷糊间飞了过去。”正如李商隐所言:“此情可待成追忆。”这里对普通中国祖孙的描绘,对中国人安居乐业的羡慕,反映了赛特对自己早年中国生活的不倦追忆。

赛特在诗歌中还展示了他对中国民间社会的别样观察,而这些观察有的恰恰命中中国社会某些弊端。例如,《拙政园》第五首“微波楼”写道:“池塘绿如绿豆汤,四尾大鱼/如红椒,在泡沫中穿梭/从某处岩石飞来的野麻雀/警觉地注视这一切。来了两位情人/盯着公园里的鱼儿和老外/他们在爬满地衣的树下又说又抱/还拿铅笔刀在树皮上刻其大名/向后代炫耀(假如树还活着)。”这是对那对情人愚蠢自私举动的批评,而这样的人在当今中国也远未绝迹。《拙政园》第七首《苏州大孔庙》将赛特关于中国现实的一个侧面的思考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诗是对某些随意破坏文物的人的批判。一般人都知道,印度人有一个优秀的传统,那就是珍视并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赛特学习中国文化,他应该知道中国文化传统的伟大,因此,此处的讽喻诗是有积极意义的,能让今天的中国人三思。

有人说:“赛特不反感流散者的居无定所及其寻根,可能是因为他自己感觉不到漂泊在外或文化无根。”《拙政园》“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漂泊者的“诗性阐释”,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后殖民流散作家,他却在中国题材创作中表达了非常鲜明的眷恋意识,他在诗中这样写道:“孤寂的时刻,我意识到/我跑遍世界却积攒了/知识一样繁多的乡愁,因为我发现/一旦来到这古怪的美国/那中国就整个地掠走了我的记忆/感动和激荡心灵的是/那些梓树、大鹊鸟和我的朋友。”赛特在这里使用了流散作家偏爱的一个词汇“乡愁”(nostalgia),这个词表达了赛特与中国深厚的文化之缘。

总之,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我们发现,赛特是当代印度作家中积极正面利用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某种意义上看,研究当代中印文化交流者,如果缺少对他的中国题材创作的研究,显然是有缺陷的。

$第二节赛特游记对中国的双重书写

形象学研究首先兴盛于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和德国等地,对异国形象的研究是与比较文学在法国等地的发轫同步的。对异国层面的关照,不可避免地使最初的比较文学研究者们将目光落在文学中的异国形象上。卡雷主张在研究国际文学关系时,不必拘泥于考证,要注重探讨作家间的相互了解,人民间的相互看法、游记、幻象等。由此,他将形象学研究定义为“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卡雷的高足基亚在1951年出版的《比较文学》中,专门开辟一章“人们所看到的外国”,对形象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作了说明。基亚尤其注重对于游记之类作品的研究,因为游记包含了很多丰富的文化信息。此后,法国学者巴柔和莫哈等人对形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探索。形象学主要研究一国形象在异国文化语境中的传播、影响和变异,并分析这些异国形象产生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并发现折射在他者身上的自我形象。异国形象研究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自我反省和交流理解有着促进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奈保尔和赛特等人的跨文化书写,特别是他们的印度游记或中国游记值得从形象学原理来思考和阐释。

对于赛特的中国题材创作来说,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他结束中国之旅后于次年即1983年出版的游记《自天池出发:穿越新疆西藏旅游记》(下简称《自天池出发》)。该书出版当年即获西方的托马斯?库克国际旅游图书奖。事实上,赛特穿越了中国四个省(自治区)即新疆、甘肃、青海和西藏。《自天池出发》记叙了中国民间风土人情、山川景观和少数民族宗教生活。本书配有大量的照片,全是作者自己沿途所摄,生动反映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民间生活场景。该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的所见所闻,写活了中国内陆地区的风土人情。赛特在记叙中不断穿插他对中国的文化体验、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评价,形成一幅比较完整的正反交织的中国印象。换句话来说,赛特的游记中浮现出令人亲切的“文化中国”形象和神秘恐怖的“政治中国”形象。因此,他的文本是形象学研究的范本。

在形象学研究领域,法国学者强调研究套话模式等,并将异国形象作为社会集体想象物即集体无意识的结晶体来对待。形象学的特征由以下关键词来表述。一为“形象”,它包括异国的形象、民族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特殊感受所创造的形象。二是“社会总体想象物”,社会想象物代表了异国形象的历史层面,它是这个形象在社会、历史、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深化。三是“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如果说“社会总体想象物”是关涉异国形象的平面展开的话,“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就是它的纵深拓展。“社会总体想象物”是理解一个文本或作家塑造的异国形象的关键,它建立在整合功能与颠覆功能之间,亦即建立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之间的张力上。以上关键词及其衍生的相关原理,构成了形象学解读赛特游记之类的跨文化文本的思想资源。

意识形态具有整合功能,它与套话等紧密相连。与此相反,乌托邦形象在本质上是质疑现实的,具有社会颠覆功能。换句话说,乌托邦话语由于向往一个根本不同的“他者”社会,故而对异国形象的表现,是对群体的象征性模式所作的离心描写,它是还异国以相异性。在赛特的中国游记中,乌托邦话语体现在他对中国风土人情的描摹上,体现在他对中国的文化体验上,这是对中国形象的正面描绘。

同类推荐
  • 兵行天下

    兵行天下

    《兵行天下》记录了徐国良从普通士兵到大校,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过程:当战士时下粪池掏粪,忍受恶臭的沼气;当班长时,十天练就爬杆技术;当指导员时,长年坚持睡班排,与战士同训练同劳动,身先士卒;当团政委时亲率部队抢险救灾,一夜行军八十里;当警备区政委时,率先改革干部提拔制度,使基层官兵有了干部提拔的推荐权、表决权,增加了干部提拔的透明度……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是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一本电影随笔。在这部作品中,他成功地用文字还原了电影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的每个画面,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隐喻与象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同时,作为塔可夫斯基的铁杆影迷,杰夫·戴尔为读者讲述了该电影拍摄时的一些趣闻轶事,以及自己年轻时观看此片的感受。这些由《潜行者》而诱发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原本严肃的电影文本。杰夫·戴尔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文字引导着众多对塔氏和《潜行者》感兴趣的读者进行了一次十分愉悦的电影探索之旅。
  • 原乡

    原乡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本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杨素筠的一部书写藏族、羌族人文与风光的精品散文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漫步在嘉绒四季、故土嘉绒、云水之间、我听见记忆在生长。杨素筠用充满诗情的语言,描述了川西北阿坝州这片大地上神秘的部族传统、古老的石碉房、纯朴的当地人以及美丽的四季风光。杨素筠擅长把自己对故土的深爱之情,融入到她笔下的山水、乡村、民俗等中。本书文字清新,感情真挚,是一部书写藏族、羌族人文与风光的难得的精品之作。
  •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

    《跟青年谈鲁迅》是作者跟青年谈论鲁迅的文章,从鲁迅的少年时代、鲁迅在日本、辛亥革命与鲁迅、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分析“阿Q正传”、鲁迅怎样写杂感、鲁迅的杂文、鲁迅与现实主义传统、鲁迅对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的贡献、鲁迅的艺术特点、鲁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和民族心态进行讲解。鲁迅在他的青年时代,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非常大,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章,对于当时一切进步的知识分子,影响非常之大,让大家真真感到中国给封建统治太久了,封建道德是吃人的东西,非推翻它不可。作者简介: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师从周作人,曾为语丝社成员,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长篇小说有《莫须有先生传》《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桥》与《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皆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
热门推荐
  • 身份(中篇小说)

    身份(中篇小说)

    这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传奇故事。小说描写抗战时期国、共、军统与日伪等多方力量错综复杂的殊死角斗,大敌当前最终一致抗日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故事扑朔迷离,人物性格生动鲜明,一篇读来赏心悦目的小说。一那块怀表比一般的稍厚,分量也略沉,银质手工雕花外壳,白珐琅表盘,后盖带一层赛璐珞防尘罩。上火车前,方溪文特地从上衣内袋里掏出它来,跟站台上的挂钟对了对快慢。长短不一的三根蓝钢指针一如既往,优雅地合奏出时间的韵律,让方溪文紧绷的神经得以稍稍松弛。1939年的料峭春寒,随着车轮启动的轰鸣,从四面八方更加汹涌地灌入车内。
  • 断袖篇

    断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之万界帝尊

    都市之万界帝尊

    盖世神尊林浩为寻无上大道,重生地球,以无敌态势横压一切强者,我有前世逆天传承!对尔何足惧哉!会隐身,能布阵,会炼丹,通医道,大神通信手拈来!拳王杀手,吞噬者,仙帝附身,变异血脉大能,生物兵怪物,胆敢惹我者,通通灭掉!一个不一样的强者之路,就此开启!
  • 你是我独特的味道

    你是我独特的味道

    那年夏天,他为她失去了记忆,爱上了另一个女孩,这年夏天,她强势回归,遇到了另一个他。她是否还记得爱的味道,那甜甜的酸酸的味道,那是爱情独特的味道。
  •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有一天纪蜜终于意识到她急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他得有权,帮她掩盖她那些穷凶极恶的家人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这个男人还得有钱,帮她打发那些贪得无厌的亲戚干出的无耻变相勒索。有钱有势的男人很多,但能只手遮天的男人没有几个,当纪蜜自认没这个运势的时候,老天还是塞给了她一个男人。不,是男神,有颜值却偏要靠卖学识生存的男人。什么叫一字千金,推理小说界男神作家敲打键盘一个按格就值百万,偶尔还被聘请做几天推理顾问,高智商高情商完爆一切极品渣渣。纪蜜乐开花,这职业好,匹配的就是警花和神探。跟仰慕已久的偶像恋爱是一种什么体验,纪蜜说那叫一个爽。【悬疑+推理+复仇】,当然最重要还是言情,写一个爱你爱得深沉,宠你宠到有恃无恐的情爱故事。女主:我有仇,得报。男主:我心中有个秘密(蜜蜜),惦记了很久。
  • 若许年:朱红卷

    若许年:朱红卷

    青玉纤尘,薄谅春秋。我有相思寄心魄,恨比一场平生,一去十里红装,未敢有相逢。本书甄选九篇小小鱼师姐奇幻小说代表作,每一篇故事里都有愁万千丝绕骨柔。
  • 逆行神话

    逆行神话

    神话绵绵无穷尽,仙道茫茫且徐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条命运长河下游逆行的鱼,在神话传说中借假修真,证道永恒的故事。而一切,要从聊斋讲起。读书群:【771243828】
  • 穿越携带乾坤鼎

    穿越携带乾坤鼎

    炼化血脉本源,提升天赋;炼化灵魂本源,增强悟性;炼化业力,使人霉运不断;炼化功德,万邪不侵;炼化气运,融入几身;炼化神通种子、炼化后天返先天......炼丹、炼器,更是基础功能。有了乾坤鼎,修仙不用愁。地球屌丝刘波携带乾坤鼎异界附身,成就修仙传奇。***新书《梦境归来做才子》已经发布,期待大家的支持!《梦境归来做才子》简介:梦想照进现实,梦境归来,传奇人生从此刻开始!天籁之音,如椽巨笔,演技非凡,才高八斗,点石成金,这都不是梦想。歌坛天王,畅销作家,国际影帝,著名导演,商界巨擘,莫正阳集于一身!国民才子,霸道来袭
  • 邪皇的弃后

    邪皇的弃后

    注意:我的读者群都散了<p>若是对我的文感兴趣,可以单Q:867865347
  • 秩序巫妖

    秩序巫妖

    一场血雨降临,地球异变,末日开启,人类为了躲避这场灾难,纷纷响应脑海里神秘呼唤的号召,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奇幻世界成为“天选者”,这里是众神的游戏,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进入了这个游戏便无法退出,它是一场真实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