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19500000002

第2章 两千年来知识分子的楷模

——孔子和他的《论语》

孔子其人其书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因避乱迁居鲁国。孔子幼年丧父,家道中落,自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而立之年开始授徒讲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不为景公所用,不久即归。晋定公时期,曾为司寇。后去鲁,周游卫、陈、宋、蔡、楚等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终不见用。晚年归鲁,从事著述和讲学,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并根据鲁史删修《春秋》。相传孔子有弟子3000人,著名的有70余人。

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中,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可谓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有关。他品格中的优点,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近十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未就此灰心丧气,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 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

孔子说过这样的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冲突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孔子的安贫乐道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义,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孔子也曾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谦虚好学闻名,对于各种知识都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看,孔子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率性而为,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30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5 与人为善,以仁待人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的思想主要汇集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根据孔子的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关于此书最初的编者,学术界向来有争议,难以定论,但基本集中在冉雍、卜商、言偃、曾参等数人之内。作为儒家思想的脉源,作为两千年来士人必读的文化典籍和初学教育的启蒙读物,《论语》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乃至域外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的“仁”和“礼”

《论语》一书以语录体写成,文字简约,内容广泛,蕴含了孔子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仁”和“礼”两个方面。

1 仁

“仁”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论语》中的“仁”字,因立论角度而各有不同,其内涵也颇为丰富。关于“仁”的基本含义和具体内容,孔子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了多个层面的阐述,择其要者如下:

其一,他在答复颜渊问仁时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认为约束自身,使自己符合礼的原则,就是仁。颜渊问克己复礼的内容,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认为要达到仁的境界,就要在视、听、言、动各方面都符合礼的要求。

其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提出“仁者爱人”的基本精神,认为“仁者莫大于爱人”。

其三,孔子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指出仁者的标准和行仁的方法。所以他的学生曾子概括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其四,“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和做人的根本。

其五,孔子把“仁”视为人生价值中的最高原则,把求“仁”看作是一个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问题,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认为求仁不在外求,全靠个人自觉,只要净化我心,循礼而行,就可崇德、修慝、辨惑,达于仁的境界。

孔子根据“仁”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仁政学说。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指出以教化和道德感化来治国的重要性。又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论语·卫灵公》)形象地说明了民众对仁政的迫切需要。孔子主张实行惠民政策,“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为政者要重视的是“民、食、丧、祭”(《论语·尧曰》);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对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论语·为政》。孔子还提出“举贤才”的主张,“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认为任用贤能才能得民心。而为政者则要首先端正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 礼

“礼”是孔子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范畴。“礼”原为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内容涉及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等。孔子认为周礼因革于夏商,最为完备,是古代礼的最完美阶段。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并赞叹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孔子于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把文明社会的制度理想和伦理道德的规范理想寄寓“礼”中,因此他所提出的“礼”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以此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他认为国家必须施行礼治,社会和个体都必须以礼为纲常,强调“立于礼”(《论语·泰伯》)、“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约之以礼”(《论语·雍也》)、“齐之以礼”(《论语·为政》)、“为国以礼”(《论语·先进》),主张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的社会伦理秩序,推崇“圣人”“仁人”的理想人格,认为要在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礼”的规范。在“礼”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上,孔子主张宁从质不从文,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并对子夏“礼后乎”(《论语·八佾》)的理解予以赞赏,认为礼的仁义之质在先,其内涵比表象更重要。孔子在“礼”的变革上认为要坚持原则和大节,对有违原则的诸般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极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同时又认为在无关宏旨的小事上可以顺时从俗,所以他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程颐对此解释说:“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

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名分混乱的社会现实,孔子又提出了“正名”的治乱原则,认为“名失则愆”(《左传·哀公十六年》),社会的混乱因于名实之乱,要用周礼之“名”来纠正混乱之“实”。因此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并在齐景公问政时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原则,主张名实相符,循名责实。从逻辑思想的角度来看,孔子对名言关系和名实关系的认识,可以视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启蒙。

在仁与礼的关系上,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认为返于礼中便是仁,仁又是礼的根本,礼是仁的精神具体化和外在化,是贯彻仁的具体措施和目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一生中花费大半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事业。他最早设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收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他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十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言称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的。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认为如果不能好学深思,仁、智、信、直、勇、刚等品质就会流于“六蔽”,告诫子路学习的重要性。孔子一生更是好学不倦,自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孔子强调“多闻、多见”,他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多学而知,还要注意思考,否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强调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主张行事不凭主观臆测,不墨守成规,不片面武断,不自以为是。这些道德修养的方法也包含了认识论的意义。

孔子在教育上坚持“诲人不倦”(《论语·述而》),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他兴办私学,使得教育的范围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孔子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四方面,“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道德品质教育是首要的,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治学要首先立人,所以他要求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并教导学生修业进德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孔子的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教导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并提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的精神,指出学习的规律,重视温习的作用,主张“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在教育中注重启发的作用,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根据不同的对象而因材施教,并在“学”和“思”的关系上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对只思不学和学而不思。这些思想即使现在看来,仍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

孔子与世界同在

孔子的学说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如今,在韩国,对孔子的热衷甚至已超过了中国本土。

根据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的记载,儒家思想在公元2世纪即已传到欧洲。虽然欧洲人当时并没有看到真正的儒家著述,但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时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永不放弃、效忠国家的精神,令欧洲人震撼和敬佩,他们从张骞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教化力和穿透力。后来,欧洲人马可波罗游历中国,他被眼前富庶文明的国度深深吸引,开始在中国一边经商,一边游历名山大川,并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介绍这个被孔子思想浸润的富裕国家,让整个欧洲为之疯狂。

孔子思想对18、19世纪的法国影响尤为巨大。法国哲学家从孔子思想中悟到:征服者可以毁坏有形的物质,但毁坏不了无形的道德。法国作家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在读了《赵氏孤儿》后,将它改为“五幕孔子伦理观”,并说,假如世人都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他还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膜拜。同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就曾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人的,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旅居法国的华侨华人依然遵循着祖宗的教诲,在待人处世中恪守这一规则。

在近代史上,山东一度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人卫礼贤跟随军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学成回国后,担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在教授学生时,他的这样一句名言传遍了整个德国:“所谓经济学说、社会学说,皆不如孔教。西国只知爱国,国之下缺家,国之上缺天下,非孔教无以弥补之。西国一哲学家兴,即推倒前之学说而代之,中国则以孔教通贯数千年。”在他看来,孔子思想比西方哲学思想好很多,所以能统治中国几千年。

1772年,英国出版了世界历史名人录,孔子列榜首。从此,英国人在各地建起了许多孔子研究机构,对孔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英国传教士庄士敦还做起了清朝皇帝的洋文“太傅”,他在教授末代皇帝溥仪时悟出了儒家思想的价值。他说:“四书五经之于中国,犹如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国的教育,须臾不可离。”后来,在《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关“孔子”的词条多达400余则。

美国人对儒家学说的认识比欧洲各国要晚一些,大约是从19世纪开始的。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先读儒学著述,后办教会学校。在两种思想结合过程中,儒家思想不胫而走,传到了美国。1844年,美国学者爱默生说:“孔子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这句话点燃了美国人对孔子的热望,从此,美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研究机构,开始致力于孔子思想与东方哲学的挖掘。1974年,美国成立孔子文教基金会,其成员皆为各国政要,开始推动世界尊孔运动。后来,他们还在各国成立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等,对孔子思想进行世界范围的“布道”。在美国的华人、华侨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吃苦耐劳、聪明能干、勇于创造,科技人才辈出,出现了许多名人巨匠。华人、华侨的卓越表现,又反过来印证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教育价值,使孔子思想愈发魅力四射,大放异彩。

今天,在美国旧金山公园里人流最多的地方,伫立着一尊孔子雕像,他面容和善,智慧满腹,备受尊崇。如今,西方物质文明日益发达,人们遇到了许多解不开的现代难题,大家期盼着从这位和善的老者思想中找到答案。当代新儒学代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是应该有回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的。”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大约在战国初期完成,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论语》也随之被称为传,宋朝后更是被列为读书人必读的经。在儒家学说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学说之后,《论语》就成为儒家学说的首要经典。到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中,规定八股文的题目都要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求考生必须“代圣人立言”。因此,当时的读书人都把《论语》奉为“圣典”,恨不能倒背如流。

《论语》自问世以来的两千多年间,一方面备受推崇,一方面又屡遭非议。这与它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及社会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但这些并未影响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思想上的价值,一直被儒家奉为最高经典,两千多年来流传下来,影响深远。

关于《论语》,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宋太祖赵匡胤没做皇帝的时候,担任后周的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军的统帅。他的手下有一位足智多谋的幕僚,名叫赵普。而这位赵普就是辅佐赵匡胤日后登上皇位的关键人物。在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的过程中,赵普参与策划了公元960年的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并协助其建立了北宋王朝。此后北宋的统一战争、“削藩”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中,都显示了赵普卓越的才干。

北宋的统治稳定以后,国家面临着如何建设和治理的问题,虽然赵匡胤仍然对赵普很器重,但却也不放心让一个读书太少的人担任丞相的要职,所以常常劝告赵普,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啰里啰唆地叫作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赵普听了皇帝的严厉批评,心中自然忐忑不安,惶恐至极,每天下朝之后就闭门读书,特别是对于《论语》,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现在社会上教人做人的书籍有很多,然而,真正的做人之道,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被孔老夫子总结得差不多了。

孔子被称为圣人,在后世几乎是受每个人尊敬和爱戴的,而这无疑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孔子的做人绝学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内智外愚。

同类推荐
  • 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12-2013

    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12-2013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衡阳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2012-2013);衡阳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2012-2013);衡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2012-2013)等。
  •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政策建议集(1996~2017)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政策建议集(1996~2017)

    本书秉承“三言两语、理论色彩、一家之言、内部争鸣”十六字方针,在聚焦理论热点、关注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书遴选1996~2017年政策建议集结成册,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积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积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发展经济是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主要着眼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有利于稳定需求和经济增长的投资;二是扩大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的投资。这是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这本《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由刘忠生著:现代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和动脉,它的稳定与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次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金融灾难对国家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而金融安全也因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资本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有效率的融资平台,而且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其本身也是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资本市场出现为标志,金融交易日益表现出不同于实体经济的特点,同时仍然保持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影响,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但其却不断表现出泡沫膨胀和破裂的过程。
热门推荐
  • 都市妙手圣医

    都市妙手圣医

    布衣谷小神医岳枫,奉师命入红尘历练,身怀上古秘术万古渡劫针,治病救人,惩恶扬善!
  • 淬火

    淬火

    一对闯入禁地的母子揭开了一座雾隐船城的面纱,将藏身于历史之中的神秘帮会带回视线。
  • 总裁别闹:天价萌妻不好惹

    总裁别闹:天价萌妻不好惹

    她为救父亲的建筑公司而委身于他,只是逢场作戏,却没想到堂堂亚风跨国集团的首席确是个恶魔。夜夜强取,步步紧逼,她万般逃离,却始终逃不过他的手掌心。他的初恋回归,她终是“人间蒸发”了。四年后,她变身成为环宇集团的天价女首席回来找他复仇,他却将儿子送到她身边当卧底。“妈咪,你为什么要干这抛夫弃子的勾当?爹地说,你要是再不回去,他就把觊觎你的那些怪蜀黍全给‘废’了!”
  • 饮流斋说瓷

    饮流斋说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敢不敢先拍个照

    敢不敢先拍个照

    灵气复苏,万物觉醒,能力者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看着找上门的各路能力者,莫年轻笑:不说别的,敢不敢让我拍张照?
  • 我的黑碑有灵气

    我的黑碑有灵气

    已开新书《我被困在同一天五千年》,求眼熟~ 灵气复苏,死亡袭来吃人嗜血,杀人诛心扭曲,崩坏,纷乱,光明,温暖,秩序,世界恐慌时,徐枫在睡觉。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脑子里多了块碑,自此走上一拳八百公斤的道路,再难回头。企鹅交流群:260576392(进群验证:嘤嘤嘤)
  • 安朗是一种幸福

    安朗是一种幸福

    高一那年相遇,是他们最幸福的日子;但是,那一年也是他们最痛苦的日子。原以为那次无声的告别是永远,殊不知,那次的离别,是新的开始。愿你我年少经历的痛苦,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未来的幸福。
  • 女主,你狐狸尾巴露了

    女主,你狐狸尾巴露了

    养狐狸之前,裴鸣风每日担忧:皇兄何时害我,皇兄何处害我,皇兄如何害我?养了狐狸之后,裴鸣风每日心烦:狐狸是不是被人欺负了,狐狸是不是受伤了,狐狸是不是要离开自己了。冀国中人人知宫中有个“狐狸精”,皇上甚为宠之,去哪带哪从不离手。后来新帝登基,狐狸精失踪了,新帝裴鸣风带了个蕙质兰心的皇后娘娘回来。
  • 超神学院之缘起诸天

    超神学院之缘起诸天

    超神学院我虐带学生恶魔双翼我畏畏缩缩天使星云我重拳出击天宫秩序我脚打拳踢冥河卡尔我适时教育费雷泽中我给予希望异世界中我看戏夺宝(前四十章之前写的剧毒,毒抗不满别进!当然你想试试我也不拒绝!)书友群:1020640655目前有100多人还有许多空位!
  • 十六七岁的小碎话

    十六七岁的小碎话

    要山川大海奔我而来要日月光辉探我心房事不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