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12700000002

第2章 人生三苦的咏叹调

传统的人生三苦,是“撑船打铁磨豆腐”。这“三苦”,都苦在极其耗费人力却回报微薄。好在现今机械替代了传统的人力。这“三苦”已经成为了历史。

然而,人生的苦难,并不会仅仅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减少。其实,人之苦,王要是苦在心灵。这不,旧的人生三苦刚过去,新的人生三苦又来了。这新的“三苦”一提出来,就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认同。新的人生三苦是什么呢?

——想得到的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发现不过如此,痛苦;得到之后失去了,痛苦。人啊,得不到时痛苦,得到了也痛苦,得到后失去了还是痛苦。痛苦,痛苦,痛苦,从人降生时自己的哭泣开始,到死亡时别人的眼泪结束。人生,难道真的注定是一首由痛苦音符组成的咏叹调吗?

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布雷默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莫利

我们该把我们的工作主要用来赚得自由自在,而不是那些金钱。

——罗斯福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欧文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

得失本是糊涂账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云: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把这句话套用在作为个体的人身上也非常贴切:不幸的个人各有各的不幸。不过,归纳起来,人的不幸大部分源于“得失”二字:想要得到某些东西,但却得不到,于是愤恨、嫉妒、气急败坏等各种情绪便出现了。抑或是你不想失去什么,却偏偏失去了,于是就变得沮丧、挫折、怨天尤人。一个人既忧心于得不到所要的东西,又悔恨于所失去已经拥有的,再加上担心可能将要失去的东西。得失之间,内心忐忑,岂能不苦?

一对经常吵嘴的夫妻,有一天一起出游,经过一个小湖。太太看到湖上两只鹅恩爱地相互依偎在一起,就感慨地说:“你看,他们多恩爱呀!”

丈夫听了,一声不吭。

到了下午,这对夫妻回家时,又经过那小湖,依然看见那对鹅在湖面上卿卿我我,真是令人羡慕!

此时,妻子又开口了:“你要是能像那只公鹅一样体贴温柔,那就好了。”

“是啊!我也希望如此啊!”先生指着湖面上的那一对鹅说:“不过,你有没有看清楚,现在那只母鹅,并不是早上那一只哦!”

俗话说:“有一好,就没两好。”蜡烛不可能两头烧,甘蔗不可能两头甜。得到娇妻是得吧,但你在得到的同时,意味着要失去单身时代的无拘无束。而且,当你找了一个会持家的人,她对你的某些嗜好也可能“精打细算”;而当你找了一个懂得浪漫情趣的人,免不了她也可能对别人浪漫体贴。

还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精神病院的两个病人。第一个病人手里总握着一张女人的照片,一边哭一边用头撞墙壁。照片上的女人是这个人曾经深爱过的人,但是那女人却嫁给了别人。这人因为打击巨大而精神失常,在精神病院,他不论醒着或睡时,都不肯将照片放下。另一个病人口里老是嘟囔着一个名字,一边哭一边用头撞墙壁。这个人嘟囔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声称要杀了她。他嘴里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因为妻子长年累月的刁难、刻薄与讥讽,他精神失常了。

这个故事似乎很平常。不过,如果你知道了后者所念叨的名字就是前者相片中的人的名字,就会感觉出其中的不平常了。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样——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都是相对的。当你失去某些东西,就会得到另一些东西;当你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时,你也会失去另一种东西。任何事物皆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今天某件看起来“得”的事物,可能已经种下明天另一件事物“失”的因子。相对来说,明日之“失”也可能是后日之“得”。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居里夫人的一次“幸运失去”就是最好的说明。1883年,天真烂漫的玛丽亚(居里夫人)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没钱去巴黎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里去当家庭教师。她与乡绅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相爱,就在他俩私下计划结婚时,却遭到卡西密尔的父母反对。这两位老人虽然深知玛丽亚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但是,贫穷的女教师怎么能与自己家庭的钱财和身份相匹配?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几乎晕了过去,卡西密尔只好屈从了父母的意志。

失恋的痛苦折磨着玛丽亚,当时她曾有过“向尘世告别”的念头。幸好玛丽亚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放下情缘,刻苦自学,并帮助当地贫苦农民的孩子学习。几年后,她又与卡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她发现卡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她终于决定结束这段感情,去巴黎求学。这一次“幸运的失恋”,虽然是一次失去,但如果没有这次失去,她个人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或许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人一旦想通了,再遇上什么得失就会不怎么放在心头了。民国时期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曾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是他在追求陆小曼时说的话。后来他得到了陆小曼,但为了满足陆小曼奢靡的生活,他频繁地往来于南北授课,最后将自己34岁的生命献给碧蓝的天空——他死于1931年的飞机失事。他终于轻轻地从陆小曼的身边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他轻轻地挥手,没有带走陆小曼身边的一朵云彩。

看了上面这个小故事,我们难道不会糊涂吗?如果徐没有得到陆小曼,他的生命会在风华正茂中凋谢吗?如果他没有在风华正茂中凋谢,在往后苦难深沉、变幻莫测的中国时局中,他的爱情以及他个人,又会面临是一种怎样残酷的考验?到底是得之是我幸,还是不得乃我幸?我们说不出答案,我们糊涂了。在糊涂之中,我们对于答案不再追问,对于得失不再看重。

享受现在的拥有

从前有位财主,他对自己地窖里珍藏的酒非常自豪——窖里保留着一坛只有他才知道有多珍贵,而且他准备只在某种高级场合才能喝的陈酒。

县太爷登门拜访,财主提醒自己:“这坛酒不能仅仅为一个县长启封。”

知府大人来看他,他自忖道:“不,不能开启那坛酒。他不懂这种酒的价值,酒香也不应该飘进他的鼻孔。”

钦差大臣来访,和他同进晚餐,但他想:“让区区一个饮差喝这种酒那可是过分奢侈了。”

甚至在他亲侄子结婚那天,他还对自己说:“不行,接待这种客人,不能拿出这坛酒。”

一年又一年,财主死了。

下葬那天,珍藏的陈酒坛和其他酒坛一起被搬了出来,左邻右舍的农民把所有的酒统统喝光了。谁也不知道这坛陈年老酒的久远历史。

对他们来说,所有倒进酒杯里的仅仅是酒而已。

与之相对应,一位外国记者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这位记者曾采访过钢琴大师鲁宾斯坦,临别时大师送给他一盒上等雪茄。这位记者表示要好好地珍藏这一礼物。钢琴大师告诉他:“为什么要珍藏?不要这样,你一定要享用它们,这种雪茄如同人生一样,都是不能保存的,你要尽量去享受它们。不能享受人生,人就没有快乐。”

天上如古时所云: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一个人登山为了什么?是为了登顶,还是为了享受登顶过程中的美景?

但在人生道路上可没有绝对的顶峰,在不停地攀登过程中,要学会欣赏一路的景色,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显出瑰丽。人生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第二是享受你现在所拥有的。然而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这两点。一般人总是朝着第一个目标迈进,他们根本不懂得享受。

我有一个朋友,在北京打拼十多年,已经迈入了千万级富豪之列。他有豪宅,有名车,有娇妻,有爱子。这样的人生,应该是幸福美满的。但他却很少开心。商战搏杀让他神经衰弱,失眠与多梦折磨了他数年,怎么治疗也不见好转。心理医生建议他每年给自己放半个月假,外出度假放松自己。但依然不见效。有一次,我一家三口与他一家三口结伴去云南度假,刚一下飞机,就见到他急忙打开手机,给自己的公司总经理打电话,谈论公司的各种问题。其实,公司的总经理是他很信得过的人,公司的财务总监是他弟弟,他外出根本不用他操多少心。

到了泸沽湖,在如诗如画的山水面前,也不见他怎么亲近山水。他是身在度假,心却在公司,不是与我探讨他生意上的事情,就是打电话给北京的公司。毫无疑问,这样的度假,根本无法得到身心上的放松,甚至可能会比不度假还让人累。因此,他的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的问题,丝毫没有好转。

人生的道路上如果只有攀登,而没有驻足去欣赏、享受攀登所带来的美景,那还有什么意义?事业是没有终点的,享受却可以随时开始。

大多数人都认为,所谓享受,那可是有钱人的特权。其实不然,听骤雨敲窗,看云舒云卷,赏花开花落……这些,都是与金钱无关。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位富豪朋友,他有钱,却没有心思去欣赏与享受。会享受人生的人,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不在于住房的大小,薪水的多少,职位的高低,而在于你是否有这份悠然之心。

生活永远不是完美的。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或许在养家糊口中不得不忙碌奔波。但在忙碌奔波时,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快乐。不管你的现状如何、目标如何,都别忘了人生的第二个目标:享受你现在所拥有的。没有必要总是给享受去预设很多前提条件,人生本身就是由每一个“当下”或“现在”所组成,享受现在就能成就一生。

不少人的心绪往往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摆荡,不是对过去耿耿于怀,就是对将来忧心忡忡,浑然不知“当下”的滋味,结果是对过去的包袱无法丢弃,而未来的重担又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得不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游移。

现在,就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这其实就是佛陀当年所说的“活在当下”。东西方在文化上有一定的差异,却对“珍惜现在,享受现在”却有着一致的看法。

每天,当我们结束工作时,就应当把成为以往的事情忘记,因为过去的光阴不能再追回来。虽然我们难保一天所做不会有错误或蠢事,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一味的追悔,只能贻误明天的辉煌,而成为下一个令人追悔的蠢事。今天就握在我们手中,这是一个新日子,它好像人生日记本里的空白一页,任由我们去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燃起生命的热情,激发心中的希望,倾注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去享受每一个今天。

最好的沉思就是留意生活,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闲时晒晒太阳,忙时泡个热水澡。多与他人分享快乐,少关注自己的烦恼;多留意最简单的日常活动,少预想未来会怎么不着调,更不必留恋对过去的怀念。快乐地活在当下就是最高级别的沉思。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生命如果说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那么每天都是一朵跳跃的浪花。我们要与浪花起舞,享受生命中难得的每一天。

莫等失去再后悔

一匹可敬的老马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唯一的儿子和自己在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儿子,把他带到一片草地上去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荫。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但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的生活放在眼里,每天吃着嫩绿的三叶草却抱怨口味单一,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呼呼大睡。

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它找到父亲,对它说:“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了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

“我亲爱的儿子,既然这有关你的生命,”它的父亲答道,“那我们就马上离开这儿。”它们说完就行动——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一个新的家。

小马驹听说出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那么快乐,只是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它让它的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一点儿。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俩只好空着肚子躺下睡觉。第二天,它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只吃到了一些长不高而且是带刺的灌木丛,但它们心里已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它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它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趁黑把儿子偷偷带回原来的草地。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地去吃。

“啊!这是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小马驹高兴得跳了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去找了,也别回老家去了——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小马驹这样说,而它的父亲也答应了它的请求。天亮了,小马驹突然认出了这个地方原来就是几天前它离开的那片草地。它垂下了眼睛,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小马驹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幸福其实就在你的眼前。”

熟悉的地方没风景,仆人的眼里没伟人。太多的美好与幸福,往往令沉浸在其中的人们觉察不到。而等到失去后再察觉原来的幸福而徒生遗憾与后悔,这种双重的伤害真是来得不值!

一个心情非常糟糕的人去看心理医生。医生问他:“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两个月前我在美国的远房亲戚去世,留给我5万美元遗产,上个月我无意中买了几张彩票,中了10多万的奖。”

“那你为何而伤心?”医生循循善诱。

“这个月已经是28号了,可我还没有得到一毛钱意外之财!”病人愤愤不平。

这个人真是可悲又可笑,不为自己得到意外之财而高兴,却为自己没有得到意外之财而忧心。生活中如此的极品大约不多,要是有的话也真是该去看心理医生了。不过,类似于这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还真不少。

曾经在报上看过一幅名为“福在哪里”的漫画:画上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一个人站在“福”字的“口”中向外张望,嘴里问:“福在哪里?”福在哪里呢?他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所爱的人离去,才会想起他的美好?为什么一定要父母驾鹤西行,才会想起他们的恩情?静下心来,好好珍惜那些如空气般环绕在你周围的幸福吧!

专业找碴子的人

你是不是也认识这样的人——看事情总是抱着负面的想法,喜欢挑别人的毛病,专门注意错处,吹毛求疵,成天抱怨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事。

这类的人,惯于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看出“弦外之音”,凡事总是往最坏的一面去解释,并拿着“放大镜”把问题过度放大,因而把自己和周遭的人都搞得“鸡犬不宁”,自己辛苦,别人也辛苦。

阿美老爱看事物的“黑暗面”。自从她嫁到丈夫家后,更是变本加厉——进了门有人忘了招呼她,她就认为是“瞧不起她”;有人聊了些她不感兴趣的话题,就被他说成是“忽视她”;当全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她说大家都“冷落她”;在饭来张口后,众人要她洗碗刷盘,她又说大家“欺侮她”。

丈夫当然很无奈,原本希望向她好好解释,哪知话才说了一半,她就又抱怨了:“我就知道,你只会护着你的家人。”所以,一直以来她与婆家总是不和。

为了知道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分量,有一天,阿美心血来潮,不断缠着丈夫问:“你到底爱不爱我?”

丈夫或许碍于羞涩,或许无心回答,一直默不作声。

阿美问得兴起,尽管丈夫不作答,仍是腻声直问:“你爱不爱我嘛?到底爱不爱我……”

丈夫仍不作答。到了后来,阿美竞假戏真做,哭了起来:“你不回答,我就知道你不爱我了。”

丈夫也急了,忙道:“我怎么会不爱你呢?我若是不爱你,又怎么会娶你当老婆?”

哪知,听了这番话,阿美反而哭得更伤心:“你看,我就知道你不爱我,你的两句话当中,句句都有‘不爱你’三个字……”

悲观的人,总是绞尽脑汁要为自己找到痛苦的理由。生活最诡异的是:当你在找伤心痛苦的理由时,你一定会找到,而且会找到比原先想要找的还多。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则笑话——

某天早上张三还在睡觉,却突然被吵醒,睁眼一看,原来老婆正气呼呼对他叫骂着:“你真的好过分,昨晚我梦到你和一个女人眉来眼去,你还牵着人家的手。”

一脸错愕的张三,白了太太一眼:“那只不过是个梦嘛!”

“什么只是个梦!”太太更加气愤:“你在我的梦里都敢这样了,在你的梦里那还得了!”

就像阿美与笑话中的太太一样,如果我们想找碴儿,只会越找越多。何况这世界上谁没有瑕疵呢?

“一只满身是泥的狗,总会甩得别人一身泥”,这就是问题所在。

为什么要找出瑕疵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只要不断证明别人是坏人、是罪人,是别人欺负你、对不起你,每一个人都是错的,那么相较之下,你显然就成了对的、好的,是受委屈的一方。如此一来,你就不需要去改变自己,既然你是“对的”,又何必改变呢?所以才有许多人乐此不疲,一再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别人的错失上。

幸福并不都相似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岂止“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也同样各有各的幸福。这是因为:幸福是没有标准、无法类比的,真正的幸福更不可能是全然相同的。

现实生活中的人就像夜幕下的星星一样,都在按照自己的轨迹不停地运动。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虽然生活着,却无法找到自己的坐标系,因为他们总是参照别人的标准活着。时常有人赞叹:“瞧,那家伙有一辆宝马跑车,多漂亮!”继而想:“要是我能拥有一辆那样的跑车有多好!那时我该有多幸福!”住豪华别墅,开高级轿车,穿名牌时装,吃山珍海味……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才是幸福生活的标准。

确实,许多人是把上述的这些当成了幸福的标准,并努力追求以达到这个标准。然而,当他们达到这个标准,进而享受自己认为幸福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标准大有问题。

在我国西部的一个大山中,有两个年龄相仿的男子:石蛋和柱子。石蛋在二十二岁就结婚,很快就有一对儿女。大山中本来就清贫,成家后有了负担的石蛋,尽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日子始终过得捉襟见肘。柱子见昔日快乐的单身汉石蛋过着这样的日子,不胜欷歔。他决定终身不娶,并且远离家乡,在外面潜心做生意。最后,柱子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富翁。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都已经成了霜染双鬓的中年人。经商在外的柱子思念家乡,就衣锦还乡了。一路上,他意气风发,感觉非常良好,心里一直想着如何炫耀自己的成功与幸福。回家以后,柱子经常走东家、串西家,在乡亲们的赞美声中感觉自己是多么幸福的一个人。直到有一天再次经过石蛋的家门,他才明白自己的幸福在石蛋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柱子依旧在村子里踱步。当他走过石蛋的家门时,听见一阵笑声——是石蛋夫妇俩在笑。好奇的柱子从门缝往里瞧:石蛋的大女儿腆着肚子回娘家,二十岁的小儿子满院抓鸡杀,鸡飞狗跳中把头上的帽子掉进了院子里的小水塘中。石蛋夫妇坐在藤椅中,一脸的幸福。

柱子忽然怀疑起自己来:我有什么?我除了钱就是钱。没有天伦之乐,没有亲情呵护……

看来,20多年的岁月洗礼,并没有让柱子对幸福的理解有半点长进。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他都仅仅根据眼里所见到的表面现象来评判幸福。殊不知,幸福更主要是一种个人的感觉。你觉得你幸福,你就幸福。不要去和别人攀比,因为每一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都不同。拿柱子来说,他一直觉得自己做一个单身富豪的幸福,那就享受这样的幸福就行了,犯不着再去和别人比这比那。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有的人苦恼不已,更有的人盲目羡慕别人。这两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懂得应该如何珍惜自己的拥有。

人生痛苦的陷阱

有个故事说,佛陀为了消除人间的疾苦,就从人间选了100个自认为最痛苦的人,让他们把各自的痛苦写在纸上。写完后,佛陀说:“现在,把你们手里的纸条相互交换一下。”这100个人交换过手里的纸条后,又都争着从别人手里抢回自己写的。

我们身边很多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痛苦和别人的快乐,却看不见别人内心深处的痛苦,更看不到自己已经拥有的快乐,所以总认为自己是不幸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偏颇的思想。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别人的痛苦之后,也许就会觉得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了。

其实,上苍在给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样的天空,一样的阳光,一样的雨露,一样的土壤。我们无论行走在阳光地带,还是跋涉在沼泽泥潭,都不要抱怨什么,而要坚定地走过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迎接幸福的到来。

一座泥像立在路边,在风吹雨打中日渐消瘦。他多么想找个地方避避风雨,然而他无法动弹,也无法呼喊。他太羡慕人类了,他觉得做一个活人真好,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到处奔跑。他不停地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帮助自己变成人。

恰巧这天上帝路过此地,泥像用他内心的声音向上帝发出呼救。

“上帝,请让我变成活人吧!”泥像说。

上帝看了看泥像,微微笑了笑,然后衣袖一挥,泥像立刻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青年。

“你要想变成活人可以,但是你必须先跟我试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承受不了人生的痛苦,我马上可以把你还原。”上帝说。

于是,青年跟随上帝来到一个悬崖边。

只见两座悬崖遥遥相对,此崖为“生”,彼崖为“死”,中间由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连接着。而这座铁索桥,又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铁链环组成。

“现在,请你从此岸走向彼岸吧!”上帝长袖一拂,已经将青年推上了铁索桥。

青年战战兢兢,踩着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链环前行,然而一不小心,一下子跌进了一个链环之中,顿时两腿悬空,胸部被链环卡得紧紧的,几乎透不过气来。

“啊!好痛苦呀!快救命呀!”青年挥动双臂,大声呼救。

“请你自救吧。在这条路上,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上帝在前方微笑着说。

青年扭动身躯,奋力挣扎,好不容易才从这痛苦之环中挣扎出来。

“你是什么链环,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愤然道。

“我是名利之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青年继续朝前走。然后,隐约间,一个绝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然后飘然而上,不见踪影。

青年稍一走神,脚下一滑,又跌入一个环中,被链环死死卡住。

可是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回应,没有一个人来救他。

这时,上帝再次在前方出现,他微笑着缓缓说道:

“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救你,只有自救。”

青年拼尽全力,总算从这个环中挣扎了出来,然而他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两个链环间小憩。

“刚才这是个什么痛苦之环呢?”青年想。

“我是美色链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经过一阵轻松的休息后,青年顿觉神清气爽,心中充满幸福愉快的感觉,他为自己终于从链环中挣扎出来而庆幸。

青年继续向前赶路。然而料想不到的是,他接着又掉进了欲望的链环、妒忌的链环、仇恨的链环……待他从这一个个痛苦之环中挣扎出来,青年已经完全疲惫不堪了。抬头望望,前面还有漫长的一段路,他再也没有勇气走下去了。

“上帝!我不想再走了,你还是带我回到原来的地方吧。”青年呼唤着。

上帝出现了,他长袖一挥,青年便回到了路边。

“人生虽然有许多痛苦,但也有战胜痛苦之后的欢乐和轻松,你真的愿意放弃人生么?”上帝问道。

“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欢乐和愉快太短暂太少了,我决定放弃成为活人,还原为泥像。”青年毫不犹豫。

上帝长袖一挥,青年又还原为一尊泥像。

“我从此再也不必承受人世的痛苦了。”泥像想。

然而不久,泥像便被一场大雨冲成一堆烂泥。

人生路上痛苦与快乐必然形影相随。人活着,又无法任意选择,有谁能说我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呢?勇敢地承担苦痛,坦然地享受快乐这才是人生之要义。没有痛苦,快乐也是不完整的。

追求幸福的障碍

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一句并不悲观的话:“我们很少去想已经有了的东西,但却念念不忘得不到的东西。”这句话足以发人深省。

我们当中大多数人似乎都是这样,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

年轻时,希望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再结婚生子、买车子、买房子,然后等一切都达到了,又期待有更高的职位,更豪华的房子……满脑子都想着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添加更多的行头。

而有些人每天所面临最大的困扰,居然是该穿哪一件衣服外出。一早起来,就烦心:“我到底该穿哪一件衣服呢?黄的、红的、紫的?穿圆领、V字领……”总觉得满满当当的衣柜里似乎永远都欠缺着那么一件“刚好可以”搭配的衣服。

其实,你已经拥有那么多了,而你的心却不在已经拥有的东西上。你的心一直在找寻那些没有的。结果,你越是去想自己所欠缺的,就越发沮丧,而越沮丧就越会去想欠缺的——于是你变得不满,总是抱怨,而没有尽头。

表面上,你是在追求幸福,但其实是在找不幸。追寻幸福最大的障碍,即是期望过大的幸福。

亚伯拉罕·林肯曾说过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有个铁匠把一根长长的铁条插进炭火中烧得通红,然后放在铁砧上敲打,希望把它打成一把锋利的剑。但打成之后,他觉得很不满意,又把剑送进炭火中烧得透红,取出后再打扁一点,希望它能作种花的工具,但结果亦不如意。就这样,他反复把铁条打造成各种工具,却全都失败了。最后,他从炭火中拿出火红的铁条,茫茫然不知如何处理。在无计可施的情形下,他把铁条插入水桶中,在一阵嘶嘶声响后说:

“唉!起码我也能用根铁条弄出嘶嘶的声音。”

如果我们都有故事中铁匠的心胸,能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还有什么失败和挫折能够伤害我们呢?

安徒生有一则名为《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故事。

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成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着要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一大袋子烂苹果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于是,两个英国人和老人一起回到老头的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喝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有点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那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不要为失去的一匹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适时调整、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生活就会妙趣横生、和美幸福,而且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似金圣叹般快活

享受心中的快乐和幸福,实在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到底是怎样生活才算快乐?乞讨或挨饿的人,一顿粗茶淡饭就是美味佳肴了,而养尊处优的人或许反倒食欲不佳。在骄阳下耕作的农民,到田头树荫下喝杯茶吸口烟,就是莫大的享受。终日坐在书斋中苦读的疲倦书生是想依靠在床头假寐一会儿,而病卧床榻的人则希求能到花园里散步或能在运动场上跑步。

明朝大文学家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这是他和他的朋友于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里写出来的,一共有三十三则,每则的结尾都有“不亦快哉”的感叹。在这些快乐时刻中,可以说是精神和感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面选录几则:

其一:夏七月,赤日经天,既无风,亦无云;前庭赫然如烘炉,无一鸟敢来飞。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呼箪欲卧地上,则地湿如膏,苍蝇又来缘颈附鼻,驱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天黑如车轴,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于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

其一:空斋独坐,正思夜来床头鼠耗可恼,不知其戛戛者是损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书。心中困惑,其理莫措,忽见一狻猫,注目摇尾,似有所睹,敛声屏息,少复得之。则疾起如风,桎然一声,而此物竞去矣。不亦快哉!

其一:街行见两汉执争一理,皆目裂颈赤,如不共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满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语刺刺,势将连年不休。忽有壮夫掉臀行来,振威从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其一:子弟背书烂熟,如瓶中泄水,不亦快哉!

其一:饭后无事,入市闲行,见有小物,戏复买之,买亦成矣,所差者甚少,而市儿苦争,必不相饶。便掏袖中一件,其轻重与前直相上下者,掷而与之。市儿忽改容,拱手连称不敢。不亦快哉!

其一:朝眼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讯之,正是一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人。不亦快哉!

其一:重阴匝月,如醉如病,朝眼不起。忽闻众鸟尽作弄晴之声,急引手筹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莹,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其一:久欲为比丘,苦不得公然吃肉。若许为比丘,又得公然吃肉,则夏月以热汤快刀,净割头发。不亦快哉!

其一:存得三四癫疮于私处,时呼热汤关门澡之。不亦快哉!

其一: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忽逢疾行如风。试伸挽钩,聊复挽之,不意挽之便着,因取缆缆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峦,共知橘柚”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

其一: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其一: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挥臂作故乡之声。不亦快哉!

其一: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一:作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其一: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

其一:看野烧,不亦快哉!

其一:还债毕,不亦快哉!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及品味快乐的心。幸福也是一种美,要看你发现的能力。看完金圣叹的“不亦快哉”,我现在也感到了“快哉”。看来,“快哉”其实无处不在。

最后,再来“八卦”一下金圣叹的临终轶事。顺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亡。趁巡抚朱国治等官员吊丧之机,金圣叹与当地百余士人鸣钟击鼓,在文庙哭诉吴县知县任维初乱摊派赋税、乱罚款的劣迹。这位贪官,把裂开的大毛竹泡在尿里,用来痛打拖欠税的人,曾当场打死过人。他还监守自盗,盗卖仓库的粮米。

当然,官官相护的罗网中,知县不那么容易被告倒。这个行动反而令金圣叹背上了“大不敬”和“反叛”两项死罪。是年,金圣叹五十四岁。在大牢中,他写下遗书托狱卒带给家人。狱卒拿了信交给知县,知县怀疑其中有重要的信息,于是打开过目,只见上面写道:“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食,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狠狠地戏弄了知县一番。一个时辰后,金圣叹被绑缚刑场斩决。据同时略晚的清代作家柳春浦《聊斋续编》卷四记载:金圣叹临终前饮酒自若,且饮且言曰“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等刽子手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竟然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如李叔同般享受

李叔同(1880~1942),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年轻人可能不知此人是谁,但你若是会唱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便可知这首大名鼎鼎的《送别》就是李叔同先生的杰作。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他集诗、词、书画、金石、音乐、戏剧、文学、哲学于一身,是这些领域里的佼佼者。

李叔同在38岁那年,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成为弘一法师。从世俗的富贵绚丽归于脱俗的清贫平淡,弘一法师没有丝毫“吃苦”的流露。夏丐尊先生在一篇题为《生活的艺术》的散文中,记载了他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一段交往,文章不长,内涵却意味深长。现摘录如下: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笑容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破的席子包的。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将席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他把那破手巾郑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第二日未到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莱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满怀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莱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

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

“好的!咸的也有成的滋味,也好的!”

在他,世间竞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破的席子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莱菔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

这是何等的风光啊!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当见他吃莱菔白菜时那种愉悦的光景,我想:莱菔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得的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也许,要凡人如你我等完全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太现实,如李叔同般皈依佛门我们更难以学习,但他对于世俗中所谓的“苦”的达观与享受,却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同类推荐
  • 给人生每日的心灵感悟

    给人生每日的心灵感悟

    本书将人生的哲理、感悟与生动的故事集于一体,从小文章里体会大智慧,从中我们可以读到智者的睿智、学者的思考、长者的经验。短小精悍的文章教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思维化解生活中的问题,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复杂的人生,此时你的人生会豁然开朗,生命的追求、人生的感悟就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 谁是最可爱的人:永不磨灭的解放军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永不磨灭的解放军精神

    解放军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宝贵的精神,这种千锤百炼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尊重、了解和学习。本书稿中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军人形象,在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奉献。本书的出版,对弘扬解放军精神,学习解放军精神信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进而深度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马克·福冈编著的《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记录了杰出的谈判大师与70余国谈判高手谈判积累的实战经验,以及全世界最精明的商人犹太人迈克笔记本中记录的谈判技巧,用轻松、幽默的语言,独特、灵活的谈判视角,为你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了简单易学的谈判经验和技巧,可以让你摆脱悲情上班族的生涯,成为谈判高手。
  • 人生三道茶全书

    人生三道茶全书

    本书由清涟、雅瑟编著。饮茶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品茶的三种境界:一苦。人生之始,苦字当头。面对苦境,我们唯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体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才能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二甜。当我们经过岁月的磨砺,奋斗时埋下的种子便会发芽、成长,直到最后硕果累累。当我们在明月清辉下品尝甜美的果实之时,我们又怎么能不感到由苦到甜的这份快意?三淡。人的一生,会经历太多的事,想“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就需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这种境界需要苦的浸泡,甜的滋润之后,方得平静恬淡的身心。
  •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是否想要获得茅塞顿开的感觉呢?时常觉得自己不比人差。到头来却往往落于人后、屈居下风?时常感慨生不逢时。恨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时常嗟叹仕途多舛,不解为何不能一路顺风?不要着急,本书为你揭示了生活、工作、交往中的99条经验。
热门推荐
  • 相思如歌

    相思如歌

    我走的那天乌云密布,天雷滚滚,我走上了一条自己都没想过的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能等等我吗。我回来的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你是否在等我
  • 冷酷总裁:恋上小菜鸟

    冷酷总裁:恋上小菜鸟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秦夏夏,怀揣着满腔热血,进入了冷氏。高兴之余,被死党郝丽丽拉去酒吧庆祝的秦夏夏却在这入职的前一天晚上得罪了她的上司冷氏集团的总裁冷陌。自己却还浑然不知...这梁子算是结下了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却出乎了秦夏夏的意料,遭同事冷眼、恶搞;弟弟突然病倒,急需一大笔的医药费,遇到好心人却稀里糊涂被人拉去民政局扯了证;设计作品被上司抄袭,自己竟无故成为抄袭者?一连串的事情让秦夏夏几乎崩溃,无法招架。然而一次次遇险却又一次次化险为夷,到底是谁在帮她?
  • 红楼梦

    红楼梦

    陈玢主编的《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为创作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颂了具有叛逆思想的男女青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书中描写的经典情节,如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等,充满了诗情画意,被后世广为传诵;所塑造的大量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等,形象丰满,风采各异,也已成为文学不朽的艺术形象。透过他们的人生遭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悲欢离合、命运浮沉的人生大戏,更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儿惊癎门

    小儿惊癎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锦绣王妃

    重生之锦绣王妃

    穿越遇极品,差点成小妾包子娘亲忠臣爹亲事被抢,祖父母渣小小农家女,婚事搅黄把家分手握空间把家发什么,我睡了的是王爷?可我找的是上门女婿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王难伺候

    龙王难伺候

    一场海难让她遇见了他,海底龙宫里的王者龙王,他们究竟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敬请期待!
  •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李致文存:我与川剧

    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
  • 稻田童话

    稻田童话

    本书收录作者17篇短中篇作品,如《河澡》《花舍邮局》《蓝飘带》《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坐在红滩上的小瓦》等篇章。《坐在红滩上的小瓦》描写长满碱蓬的河滩上,小瓦与小离为保护这片美丽的红滩而历险的故事;《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描写小女孩小琪大病去世后,“我”始终坚信她还会回来,充满天真和思念。其他篇目描写了或阳光、或忧愁、或不舍、或不幸的孩子的小故事。每部作品都从本土化精神出发,记叙一些瞬间的心理过程或场景,其中有孩子的纯真、善良、企盼等心理诉求,也有作者对生活的种种哲思,如生命与死亡的思考,有点忧郁,有点沉重,落脚点在于对悠深的爱的情感表达,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价值。
  • 异世界的奇异战争

    异世界的奇异战争

    说的是异世界的生化战争的故事,故事中有混乱善良的与混乱邪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