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400000086

第86章 军统逼迫张学良前往台湾2

张学良被转移到刘育乡后,军统局便对开阳加紧了控制,由军统特务李毓桢担任开阳县县长,军统特务廖文钦担任刘育乡乡长,由国民党75团驻守刘育乡。

1944年冬,日军进犯黔南,贵阳告急。戴笠迅速将张学良一行从开阳刘育乡转至贵州北部桐梓县的天门洞。

1946年11月2日,张学良又被军统特务们从桐梓县转移至重庆的戴公馆。不久,就被转移到了台湾新竹的井上温泉。

1959年,蒋介石明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安排蒋经国做其“知心朋友”。然而所谓的解除“管束”,并不意味着允许张学良自由生活,蒋介石仍派出保卫人员,监视其行动。

1961年8月初,张学良迁入自己出资在台北市市郊北投复兴岗修建的一栋二层楼房居住。

1990年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在台北市园山大饭店为张学良90寿辰举行了隆重的祝寿活动。这标志着张学良恢复了全面的自由。

张学良后来移居美国,终生没有回过大陆。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这里,还要说说当年一直监管张学良的军统特务刘乙光。

刘乙光是湖南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后调到军统局工作。他曾担任过蒋介石的侍从室警卫队队长以及军统局特务队队长等职。刘乙光外表斯文,对人却非常苛刻,外号“希特勒”、“德国人”。

在监管张学良的整个过程中,戴笠一直派他直接负责张学良的看守工作。

刘乙光对张学良的监管可谓严格,他命令特务们:院内的特务们,白天必须站在距离张学良的住处不超过十丈的地方,晚上必须站在张学良卧室的窗外和门口;院外的特务们,白天在远处站岗,夜晚必须站在白天院内特务所在的位置放哨。

刘乙光还严格限制张学良的自由活动区域,说起来张学良被软禁的这些年,还是非常不自由的。白天,张学良自由活动的范围不能超过200米,到了黄昏以后,就连屋门都不允许出了。

刘乙光的规矩,从大陆一直沿袭到台湾,所以张学良被软禁的数十年,一直生活在军统特务刘乙光的视线里。

而且,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后,刘乙光还秘密命令所有看守张学良的特务,如果张学良预谋逃跑或有台湾民众来劫持张学良,就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当场击毙。

以至于在1947年10月,张治中偕妻子和儿女到台湾井上温泉看望张学良时,张学良提出的要求,除了恢复自由,就是要求刘乙光搬出他的房子。

后来,刘乙光因为数年来监管张学良有功,在1949年,还接受了蒋介石的接见,并因此被军统局授予其以及其所领导的特务队奖金1万元,当时的1万元,相当于300两黄金。

一直到1962年,刘乙光才调回了台湾安全局。张学良在为刘乙光“饯别”时,这样评价刘乙光:“刘乙光是我的仇人,也是恩人。说是仇人,因为他严格看管我;说是恩人,因为他曾救过我的命。”可见张学良痛恨刘乙光严格执行军统局的命令,软禁自己数十年,可又对当年自己在贵州桐梓突发盲肠炎时,刘乙光未经请示获准,就自作主张将他送到贵阳中央医院急救开刀,心怀感恩。刘乙光于1982年去世于台湾,时年84岁。

同类推荐
  •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本书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 梦笔生花集

    梦笔生花集

    全书收录散文随笔百余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心灵咏叹调、风景调色板、人间情景剧、芸芸众生相。作者“用一双冷静的眼、一颗真诚的心和一支独特的笔”观察生活、体验人生、描摹世相百态,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书中还配有精美手绘漫画近百幅。
  • 自由在落日中

    自由在落日中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英国的二十个月中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想,从作者的视角出发,从多个侧面讲述海外的生活,挖掘在海外生活过程中作者自己心灵的变化。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和意识形态的同时,更努力去剖析现象后的本质,寻找偶然中的必然。
  • 来自纽约的中国

    来自纽约的中国

    书稿为文化学专家、著名学者王海龙今年来的随笔精选集,包含“中国在纽约”“人类学及其他”“从彭城到纽约”“热议美国”“新说传统”五大部分,除了讲述自身的求学经历和治学心得之外,更是以较大篇幅讲述了作者对多位近当代历史文化名人的寻访和追忆,讲述了他们在纽约的不为人知的往事,如董鼎山、夏志清、徐志摩之子阿欢、项美丽、赛珍珠、老舍、叶浅予、宋美龄、张学良、李鸿章、华工丁龙等,在讲述了源远流长的中美交流之外,更突出了海外华人普遍而伟大的爱国心与乡愁。
  • 回望一路走来

    回望一路走来

    她的经历,得到了网络25000000次转发。一幕幕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再次上演。当繁华落尽,留下的是一颗淡然的心。马冰情是个传奇,她的经历,即便是耄耋之年的老者看来,也会感叹不已:幼儿园被开除四次;学生时代,她既是学校中的“大姐大”,也是全年级第一名;她曾投资酒店、养大车跑长途、承包工程,当时她仅仅是个还在上学的小女孩;家庭迭遭变故后,她屡遭劫难,经历无数坎坷,当时她还未满20岁……《回望一路走来》是马冰情首部随笔集,她的勇敢、成熟、坚持、智慧,远远超过同龄人。在历经大喜大悲之后,她懂得了人情世故;繁华落尽,沧桑过后,生活复归于平淡;回望一路走来,她的心中留下的是一份坦然与从容。
热门推荐
  • 万古武帝

    万古武帝

    百年前,林云为助挚爱紫霞仙子突破武帝境,而耗尽全身元气。然而在最虚弱之时,却被联合偷袭!一个是最爱的女人,一个是最好的兄弟!撕心裂肺的痛苦,竟让他重生在废弃少爷身上!于是,他融合魔神核心,带着两世记忆的爱恨情仇,一路秒杀!武帝归来,逆转苍穹!
  •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dù)鱼文丛”10册,包括:陈子善的《浙江籍》、徐重庆的《文苑拾遗》、叶瑜荪的《漫话丰子恺》、扬之水的《问道录》、孙郁的《苦路人影》、徐雁的《越踪集》、王稼句的《剪烛小集》、子张的《入浙随缘录》、朱航满的《立春随笔》、李辉的《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多“高峰人物”,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陈梦家、赵萝蕤……都是浙江人,“蠹鱼文丛”的作者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资深研究者,甚至与有些大家有过很深的交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要去见这些大家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一封书信约定,便可欣然前往。
  • 南平县志

    南平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
  • 赤松子中诫经

    赤松子中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蜀帝传奇

    蜀帝传奇

    少不入川?此话差矣!看这十七岁的贩夫之子,入川后斗妖战魔,更野心勃勃在巴蜀之地自立为帝!传说他得助于两位美女,其中一位是花妖,一位是蜀国绝色才女!又传说他得遇贵人相助成就一段传奇……
  • 萌妃上门:王爷劫个财

    萌妃上门:王爷劫个财

    这世上,不管是人是妖,只要真心相爱,什么都是浮云,丁妖妖人生信条:睡觉睡到自然醒,吃饭吃到被窝里,帅哥送上门,却没想到,因为一只猫,她无奈穿越,命运中一个个重要的人接连出现,可是她居然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有阴谋的,好吧,既然如此,那么,她也绝不认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旱码头:驼马时代的爱情

    旱码头:驼马时代的爱情

    本书是第一部关于古城子商贸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城子繁荣兴盛发展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北黎北征姐弟,商人魏良栋等年轻人和一批寻梦者的人生经历和爱情故事为线索,满怀诗意地抒写了古城子独有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杂艺,写出了古城人独特的智慧,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吃苦耐劳的人生境界。人物性格饱满,故事精彩纷呈。是一部反映“一带一路”中国故事的优秀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