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8300000032

第32章 “万金油大王”与《星岛日报》

关键时间1938年8月1日。

关键人物胡文虎。

关键词汇“万金油大王”。

胡文虎是南洋华侨,原籍福建永定县,出生于缅甸仰光,精明勤奋,胸怀鸿鹄之志。他继承父亲的药店“永安堂”,在此基础上创出可治百病、价廉物美、便于携带的虎牌商标“万金油”。过去东南亚一带的人,常因天气炎热而头痛发晕,服用“万金油”后很快就好了,因此,永安堂的“万金油”声名日盛,胡文虎也成了东南亚颇有名气的人物——“万金油大王”。

胡文虎对办报的兴趣,源于推销永安堂的虎标良药。20世纪20年代中期,永安堂在上海设了分行,为了推销虎标万金油,胡文虎花巨资在上海各大报刊上登载大幅广告宣传万金油,使万金油在江浙地区畅销起来。当时胡文虎在华侨巨富陈嘉庚创办的《南洋商报》上刊登自己的橡胶制品广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精明的胡文虎意识到,药品的销路不仅取决于其疗效和价格,同时还取决于宣传推销。他想,与其花那么多钱请人家登广告,还不如自己办份报纸来得经济。

如果有了自己的报纸,既可以大登特登自己的虎标良药,又可以兼营印刷业,还能节省每年用于印制大量包装袋及说明书的开支,原来需支付的广告费和印刷费就变为了报社的收入,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声誉,真是一举几得。

1929年1月15日,胡文虎在新加坡办起了《星洲日报》。办报的目的除了提高侨胞的爱国意识外,也是为了促销其药品。《星洲日报》及相关产业的创办,使胡文虎的生意日益兴隆,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中国内地和香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等地大办报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相继沦陷。东南沿海一带受到日寇封锁,香港居民和大批从内地撤退到香港的人士,以及东南亚广大华侨都十分关心国内战事的演变,加之香港既是文化中心,又是交通枢纽,胡文虎决定到香港创办《星岛日报》。

1938年8月1日,《星岛日报》创刊,胡文虎在创刊号上发表《创办本报旨趣》一文,提出办报宗旨:一是协助政府从事于抗战救国之伟业;二是倡导新闻,兼为民众之喉舌;三是提倡学术,发扬科学之精神;四是改良风俗,善导社会之进步。胡文虎为该报定下了几项原则:一是所办的报纸要永远有建设性、有容忍的精神,但对人间不公不正之事要迅速作出不平之鸣;二是所办的报纸永远要昂首独立,绝对负责;三是不因强权压迫而转变,不因邪恶威胁而低头;四是提供最佳服务。

正如1939年他在欢迎著名作家郁达夫参加《星槟日报》创刊庆典时所说:“文虎办报,虽然含有商业性质,但是目的是维护华人权益地位,发扬中华文化精神。”“就当前而言,抗敌救国,匹夫有责。因此,星系各报目前最高旨趣是为国家服务,为抗战努力。”《星岛日报》机构庞大,董事长下设经理,管编辑部、营业部、印刷部及秘书、会计、司库、庶务等部门。编辑部设总编辑,总理日报、晨报、晚报、周报编辑事宜。各报另有主笔,主持笔政。编辑部下设17个科,负责通讯、译电、国内外新闻、美术摄影、图书资料及校对工作。为了便于向内地销售报纸,胡文虎还在广州设办事处,凡国内订阅的《星岛日报》多由办事处转递,以省邮资,减轻读者的负担。接着,他又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处理本港订阅及送寄外埠的报纸,并且接洽广告业务。

胡文虎在报社的用人方面有独特方法,不惜重金招聘人才,报纸办得生动活泼,不断改革编务和管理方法,使华文报大放光彩。他只委派报社社长与主笔(主编),具体编辑、报务人员由社长、主笔全权负责。《星岛日报》创办不久,聘请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总编辑。金氏把报纸办得很有特色,编排新颖,内容充实,做了不少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团结了一大批奋发有为的青年作家,赢得了众多的读者。胡文虎还聘请上海著名作家戴望舒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杨潮(羊枣)为军事记者。后者参加该报编辑工作,还写社论以及以“羊枣”的笔名在报上发表关于抗日战争的军事评论,其评论内容翔实,笔调明快,立论有据,见解独到,给海内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星岛日报》创刊之际,正是武汉会战激烈进行之时,通过来自各新闻社及该报记者的大量电讯,以及该报特派记者及特约记者从前线发来的详细战地通讯,为香港同胞和海外侨胞提供了抗战的大量消息。此外,还特别开辟“侨讯”专栏,专事报道侨胞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的情况,呼吁广大的侨胞参与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来。

香港《星岛日报》是胡文虎创办的第5份报纸,亦是他一生创办的16家报纸之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一家。本着“唤起民众,争取最后胜利”的宗旨,《星岛日报》积极宣传抗战,广泛报道国内外政治、军事战况,这无疑对扩大抗战宣传,激发侨胞的爱国热情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香港动员民众奋起的一块重要舆论阵地,被海内外誉为“特别响亮的宣传抗日号角”。

一度以“万金油大王”闻名的胡文虎,在民族危难之际创办《星岛日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其“对于忠字,鄙人以为忠于国家为先。所以爱国观念不敢后人”的铮铮誓言,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报告老师,我有意见

    报告老师,我有意见

    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肖小笑,“铁三角”中的老大,班长,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幽默,情节简单,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一阵微风落桃花

    一阵微风落桃花

    人生人死,缘起缘灭,今生今世,永不分离,哪怕人妖殊途,也要白头偕老。尽管最后灰飞烟灭,现在,也要常伴君侧,只为护他一生平安,而他却看不见她……
  • 某异界的快乐风男

    某异界的快乐风男

    阿索是个牧师,从小便背上了治愈术要命的黑历史。阿索喜欢独居,拥有风系天赋让他最喜欢静听风吟。阿索是个文青,嘴边总挂着多行不E必自闭。阿索是个剑客,以前的剑客都太悲剧,所以阿索想要快乐起来。后来,神谕大陆所有人都流传着阿索的传说,据说,辣个男人,是个孤儿……
  • 重生之文以改命

    重生之文以改命

    重生,系统流,生活向,略微有点无限流。 (总结一下,就是瞎姬霸写) 平行世界,切勿对号入座(滑稽护体)。 一朝酒醒,郭长歌回到了那个充满悔恨的高中时代,这次他要不留遗憾,写小说,画漫画,当编剧,做特效,拍电影!然后让世界都能记住他的名字! 书友群:759501570 另,求推荐,求收藏,求投资
  •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3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3

    本套图书是“动物文学之父西顿”所著的经典动物小说集,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动物的生态、生活及与人类的关系。这些动物或多或少地跟人类产生了交集,原本应该在山野中自由生长的动物们,也因为人类的介入,各自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或悲或喜,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同时也为它们大多以死亡告终而报以唏嘘。西顿笔下的动物们,无不体现生命的尊严和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在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动物的生态、生活及与人类的关系——乌鸦大队长银斑点、野马飞毛腿、草原狼梯图、野兔一只耳……这些高贵而自由的生灵,在西顿的笔下是如此生动而鲜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幕幕紧张、刺激、多姿多彩的生命乐章……
  • 我突然变成了死侍

    我突然变成了死侍

    “这次的任务是什么?”“委托人让你去惩罚一下隔壁的熊孩子。”“简单!”五分钟后“这么快就回来了?”“隔壁熊孩子已经怀疑人生了。”“这次的任务是什么?”“杀掉南非最大的军火商,小心,他的武器杀伤力很强。”“放心吧,我死不了。”一个强大的不死杀手,小到给人杀个鸡,大到杀个外星人什么的,无所不能。一心求死,从未成功。且看他能闯出怎样一番天地!“我一直都在想,死亡是什么感觉——因为,我已经接触不到死亡了……”
  • 余生末日

    余生末日

    丧尸病毒爆发后,人类的生存面临着危机。但你或许没想过,在你被一大群丧尸追杀时,脚踩香蕉皮,死在丧尸的怀里也没谁了。可为什么重生后?自己想死却为什么又这么难,而且这莫名其妙总是跟在她身后的人又是谁啊!!!? 靠!!!不要跟我搂搂抱抱,我根本就不认识你呀!
  •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1623年首次发行于《第一对开本》。尽管它首次发行时被列为喜剧类型,一些现代的编辑则将其列入“传奇剧”。因为其前三幕充满了紧张的心理描写,而后两幕为喜剧并且有一个欢喜的结局,因此一些评论家,其中包括W·W·劳伦斯,认为它是莎士比亚“问题剧”之一。尽管如此,这部作品时常非常受欢迎,并且在莎士比亚剧作表演历史中经常被一些先锋戏剧实验者改编为不同的形式和版本。
  • 爱在你我重逢时

    爱在你我重逢时

    子夜,华北市第二女子看守所内安静的只听见远处高墙外的野狗吠声。监舍各层楼内的狱警们早就轮过班了,一个睡梦中的女子被人拖下床带到了铁闸门监视器照不到的角落。“呜呜呜,你们要对我做什么?”一睁眼就被拖到光线处的女人优美的身子瘫软,舌头无力到话说得没底气。“以为你只是诈骗罪,可我们听说,你是你亲妈的小三,你嗜钱如命连你亲妈过日子本钱也谋算!”才从一场美梦中惊醒的女人,……
  • 销售不要太老实

    销售不要太老实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醒那些每日奔波劳累的销售员们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失败之处,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本书的终极目的就是—— 不要再活得如此艰难! 为什么老实的销售员总是上演失败?他们自己也纳闷:不是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吗?我努力耕耘了,可为什么总是收获甚微呢?本书是一本老实人的开心锁,一面聪明人的反思镜,翻开本书,改变就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