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02

第2章 大山里飞出的凤凰 (2)

1912年初秋的一天,林语堂与二姐美宫坐在同一条船上,但命运之神却作了如此不公平的安排:林语堂获得进大学深造的机会,而二姐美宫是去西溪的山城出嫁。林语堂后来回忆起来,心情还是异常沉重:"那年,我就要到上海去读圣约翰大学。她也要嫁到西溪去,也是往漳州去的方向。所以我们路上停下去参加她的婚礼。在婚礼前一天的早晨,她从身上掏出四毛钱对我说:'和乐,你要去上大学了,不要糟蹋了这个好机会,要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做个有名气的人。这是姐姐对你的愿望。'我上大学,一部分是我父亲的热望。我又因深知二姐的愿望,我深深感到她那几句话简单而充满了力量。整个这件事使我心神不安,觉得我好像犯了罪。她那几句话在我心里有极重的压力,好像重重的烙在我的心上,所以我有一种感觉,仿佛我是在替她上大学。第二年我回到故乡时,二姐却因患鼠疫亡故,她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永远不能忘记。"林语堂每当想起那四毛钱,就想起二姐,想起二姐那句话,想起这一切,他都忍不住要流泪。

三、山之子

漳州在封建帝王时代是福建南部的一个府,包括龙溪、南靖、平和、诏安等县。除东部沿海有少量平原以外,其他地区都是山区。林语堂二哥林憾庐在《漳州漫话》一文中盛赞了漳州的美丽风光:"漳州北面是小山,有三个亭子。到这儿上边一望,全城的楼屋和乡村田野的景色都出现于目前。南面是西溪干流,有堤岸和新式的两道桥。假如你在下午傍晚的时候,到溪边散步,顺便走上中山桥的中间去,那斜阳和上流的一切景色才够你欣赏赞叹!这儿一切是天然的,没有人工的造作,而是流动的美。溪流闪着万道的金波;帆船乘风而驶,渔舟依着沙洲而泊;小舟上苍绿的竹林,时有白鹭飞翔;沙滩上游牧童和水牛在玩着;一切的田园山林在夕阳的光线里,和烟霞的光色织成了奇妙天然的画图,美丽极了。"

平和县离漳州61公里,明正德十二年(1517)建县。县城的小溪到坂仔乡约有10公里,林语堂出生及童年生长的平和县坂仔乡宝南村是一个小山村。坂仔的四周都是山,东面叫峨眉山,北面有悬崖绝壁的石齿(也写"石起")山,西南有峰峦起伏的十尖山,南面有森林茂密的南寮山。无论晴雨晨昏,这些远远的山巅都被云雾笼罩着,给人以亦真亦幻、神秘莫测之感。太阳初升和夕阳西下时,山上的高天和云雾更是不断变幻着富丽的色彩,让人身处仙境一样。

林语堂自小就生活在这些大山周围,面对着群山,浮想联翩,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林语堂对大山产生了浓厚的情感,这些山水也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在后来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赖柏英》中,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说:"你一点儿也不知道。你若生在山里,山就会改变你的看法,山就好像进入你的血液一样......山的力量巨大的不可抵抗。""山逼得你谦--逊--恭--敬。"林语堂在《回忆童年》中说,"生长在这雄壮气吞万象的高山中,怎能看得起城市中之高楼大厦?如纽约的摩天大楼,说他'摩天',才是不知天高地厚,哪里配得上?我的人生观,就是基于这一幅山水。人性的束缚,人事之骚扰,都是因为没有见过,或者忘记这海阔天空的世界。要明察人类的渺小,须看宇宙的壮观。"他在《四十自叙》诗中写道:

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

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

林语堂汲取了山区人的自由、超脱、豪放,也表明了家乡的山景在林语堂的思想境界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形成了他自己所说的"山地人生观"。

美丽的西溪河从村中流过,也成为自然美景中的又一道风景。每当雨季来临,河水暴涨,一幅天然的洪水搏斗图映入眼帘;而少雨季节又是白沙、鹅卵石和水草装点的空地。村妇们洗衣洗菜,儿童坐在水牛背上吹着横笛,真是诗情画意!林语堂与伙伴们你追我赶地到水中摸鱼摸虾。这些童年快乐的生活一晃就过去了。林语堂六岁时进了教会学校--铭新小学。

林语堂自小心中就充满了梦想。他梦想当医生,要发明包医百病的灵丹妙方。他还真的在实验,配制了一种治外伤的药粉,取名"好四散"。他梦想当发明家,经常到码头上观看来往鼓浪屿的小轮船,船上的蒸汽引擎使他很感兴趣。他还依照虹吸原理制造一架抽水机,让井里的水自动流进菜园里。后来失败了,他只好暂时放弃发明抽水机的打算。他还想长大后开一个"辩论"商店,提出辩论命题,向人挑战。他梦想成为一个全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他曾对父亲说:"我要写一本书,在全世界都闻名!"1903年,年仅八岁的林语堂写了:

人自高,终必败,扛战甲,靠弓矢;

而不知,他人强,他人力,千百倍。

另一页上画了一只蜜蜂作为插图。

1905年,林语堂刚刚十岁,因为父亲不满意铭新小学的师资和教学方法,所以决心让林语堂三兄弟到厦门鼓浪屿的教会小学住读。从坂仔到厦门路途上的每件事,对于林语堂来说都充满了新鲜感。因为厦门是列强强迫清政府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所以认为那里的教会学校的条件一定比闭塞的坂仔的铭新小学条件要好。

林语堂在厦门读完小学就进入了厦门的寻源书院,即教会办的中学,这所书院是1888年由基督教美国归正教公会与英国长老会联合创办的,校址在鼓浪屿山仔顶。无论小学、中学和大学,教会学校都是不收学费的,而且连生活费、住宿费也都免收。这对于林语堂这个穷牧师的家庭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选择。

林语堂十三岁进入相当于中学的教会学校--寻源书院,于十七岁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在这四年的中学生活中,林语堂的英文和自然科学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会学校古板的教学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活泼好动的林语堂来说是一种束缚。如学校规定不准看中文报纸,不准看闲书,所谓闲书即功课以外的书。从早晨8时至下午5时,把学生关闭在课堂内。凡在校偷看杂书,或在课堂上交换意见,皆是罪过,是犯法。这些措施严重影响了林语堂求知的天性。林语堂在若干年后,曾持续不断地攻击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弊病,就来自他在教会学校的亲身经历。

有弊有利,在寻源书院,林语堂的英文进步很快,对科学兴趣更浓厚了。有人问他将来干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想当英文老师或物理老师。他还说,数学尤其是几何学最让他着迷,他对地理学也情有独钟,甚至对西洋音乐更是着了迷。他虽然不喜欢美国校长毕牧师,但对其夫人(Mrs·Pitcher)却有好感,因为校长夫人不仅长得端庄淑雅,而且她唱的歌,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充满了温柔之美。传教士女士们的女高音合唱,给林语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厦门,林语堂真正耳闻目睹了西方文明显示它在中国存在的最为有力的一种方式:战舰上的水兵和大炮。1907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旅顺口还是一片断壁残垣,老罗斯福就派遣美国舰队来访问中国。舰队到厦门时,寻源书院的学生应邀前往参观。林语堂第一次看到了美国海军的操演和那些钢铁怪物的雄伟形象,使得少年林语堂既羡慕又畏惧。

寻源书院的学习,对于林语堂来说太容易,林语堂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于是他就偷偷地看自己喜欢的书。实际上,凭林语堂的天资,应付学校的考试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每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好成绩。但林语堂不承认自己是个用功的学生,而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皇族统治中国的历史。但在闽南山区并未引起大的变动。林语堂在寻源书院也看不到中文报刊,对于这一历史变革也不知晓,他仍埋头钻研功课。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十七岁的林语堂以第二名的成绩结束了中学阶段的学习。这年暑假,他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四、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会大学。林语堂于1912年考入圣约翰大学,首先进入的是神学院,他之所以选神学院,其目的就是将来预备献身为基督教服务。然而,在一年多的学习生活中,他无法接受种种凡庸琐屑而又荒谬的教义说法,如耶稣是童女所生和他的肉身升天等说法。他发现,连那些传教士都不大相信,然而要入教,就要相信。圣大校长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博士亲自告诉他,肉体复活是不可能的,要紧是灵体复活。基督教说,人生来就是罪恶的。耶稣替我们赎罪,我们才可以进天堂,不信教,便要进地狱。地狱、罪恶、罪源、赎罪等等理论,林语堂很难接受,他认为,一切神学都是在"欺骗",对他的智力是一种侮辱,他本来希望当牧师,可是,现在他对神学已经没有了兴趣,所以终止了神学院的学习。

尽管对神学没有兴趣,但林语堂没有浪费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对英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圣大的第一个英文老师,是个外国人,她的中文名字叫李寿山。这位老师与寻源书院的毕太太一样,不仅长得美丽可爱,而且温柔多情,真实诚恳,给林语堂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林语堂除了跟老师学好口语,另一方面依靠的就是一本《袖珍牛津英文字典》。这本字典不仅将英文字的定义列举出来,也将一个字在句子里的用法举例。无论是一个字,或者是一个语段,林语堂一定要弄清楚才肯放过。对中文意思相近而英文意思不同的单词,林语堂也注意体会其细微的差异,如他为了搞清楚中文的"笑"和"哭"在英文里的意思,林语堂整理出很多单词:如大笑、假笑、微笑、痴笑、苦笑等;如大哭、假哭、饮泣、哀泣等。同时,他又将这些单词还原到具体的英文句子中深入理解。这种学习方法既系统,又方便,还便于记忆,更能有效地使用。至于英语的发音,他认为只要弄清楚一个字的重音在哪个音节,说起英语来便不成问题了。林语堂认为,每个英文单词也像人一样,都是有个性、气质和味道的。掌握了它,内心就有这种感觉:一个字词就是一个滑溜溜的物体,尽管有时在手里握不住,像一条扑跳跃动的鱼,但它逃不出心灵之海。后来林语堂回忆说:"这部字典最大的好处是容纳英语的精髓。我就如此学会了英文的许多精选词汇。"

由于拼命用功和有一套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在神学院一年半的时间里,林语堂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地提高,林语堂被选进了《Echo》(《回声》)杂志编辑部做编辑,林语堂说:"我愈来愈热心,我爱上了英文如鱼得水。"

在圣大读书,与在寻源书院读书感觉完全不同。圣大给林语堂留下了不少美好印象。林语堂认为圣大校长卜舫济博士就是一位可爱的人,他为人正派、举止大方,工作认真负责,他还娶了一位温文尔雅的中国闺秀做太太。最使林语堂感动的是,卜舫济博士无论干什么事总是有始有终、有条不紊。他严格治校又严于律己。当然,人无完人,卜校长就是太刻板,缺乏自由快乐的精神。所以他管理的学校,给学生的自由太少,或者说过于让学生遵守纪律而无自由,并且过于重视英文而轻视中文。

同类推荐
  •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他是国民党陈诚将军的长孙。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MBA,曾为麦肯锡资深顾问。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经出家为僧三年,在禅宗、汉传佛法、藏传佛法中找寻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尔,追随近百位高僧活佛学习。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坦诚写下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希望“让认真寻找心性的朋友们,不必走弯路。 在这本不一样的自传里,陈宇廷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半生经历:在台湾的少年时光,在美国求学的生活,在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工作的岁月,出家求法的经历,和格莱美音乐家央金拉姆的传奇婚姻。
  • 杜月笙全传(上)

    杜月笙全传(上)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善敛财,会散财;社交场上,他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解人意、附庸风雅,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却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他出入于黑白两道,游走于商界、政界……杜月笙所塑造的黑帮神话,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人其事也因历史的重重迷雾越发充满传奇色彩。
  •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192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4至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他为追求自己的艺术发展而赴法国,从此在巴黎定居至今。这本传记叙述、剖析了一个三十年代中国土生土长的青年,如何踏上世界艺术之峰的平凡而不凡的历程。
  • 西北军人物志

    西北军人物志

    本书介绍了西北军从第十六混成旅时期到国民党撤出中国大陆以前1100多位知名人物的经历及事迹,收录照片440多幅。许多资料首次面世,弥足珍贵,对西北军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热门推荐
  • 汉语诗歌的节奏

    汉语诗歌的节奏

    本书系统研究了汉语诗歌的节奏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分析、评价几种汉语诗歌节奏论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诗歌节奏是 “音节—顿歇”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有其特殊的语音学根据和构成机制。中编论述《诗经》、《楚辞》、五七言诗和词曲的节奏形式(包括节奏单位、句式或行式、节式、体式和节奏调子)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从音顿节奏的观点探索某些节奏形式的起源等疑难问题。下编在分析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新诗节奏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和自由体新诗节奏形式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论述两种新诗体的建行原则及其根据。中编和下编还论述汉语诗歌韵的独特的节奏作用,以及这种韵与音顿节奏的关系。
  • 我当小弟这些年

    我当小弟这些年

    诗数数,一个赌注就把自己卖出去的人楚锡,一个脑抽就被迫当大哥的人一个学霸一个学渣想想都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 大漠鹏程

    大漠鹏程

    传说金鹏墨剑是最凶的神器,被石砥中得到,石砥中厌倦江湖的腥风血雨,欲遁而不得,只身向大漠遁去……
  • 持世经

    持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地火明夷

    地火明夷

    快哉风!把红尘扫尽,放出一天空。银汉崩流,惊涛壁立,洗出明月如弓。会当挽、轰雷掣电,向沧海、披浪射蛟龙。扳倒逆鳞,劈残螭角,碧水殷红。记得纵横万里,仗金戈铁马,唯我称雄。战血流干,钢刀折尽,赢得身似飘蓬。抚长剑、登楼一望,指星斗、依旧贯长虹。笑看千秋万世,谁与争锋。
  • 寂灭道主

    寂灭道主

    天有几重,可有极致?道又何名,可尽终途?我为何人,可否随心?守真道人以微末之躯,踏上道途,行走天下、纵横星空,负罪千重、寂灭万乘,能否摆脱宿命轮回,走到天之极、道之尽?
  • 夏小正

    夏小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后先灭女帝

    穿越后先灭女帝

    地球青年江凌自带一种能力,在他穿越过后,如果对获得的金手指不满意,可以选择重来。第一次穿越,江凌得到一个修炼速度增加十倍的空间,江凌选择重来。第二次穿越,江凌来到一个魔法世界,此时他觉醒了所有魔法系最高修炼天赋,但江凌选择重来。……江凌:尼玛,每次穿越的金手指都很强大啊,我并不想重来,并不想啊!直到第九次穿越,一个绝美无双的女子,自称万界女帝之灵,她说只要江凌和她缔结修侣契约,江凌就可以共享她的修炼成果,躺着无敌!“你答应吗?”绝美女帝问。然而这一次,江凌直接把这个强大的金手指灭杀了!
  •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凯勒在书中剖析了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等错误观念,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设充满慷慨正义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