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700000016

第16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 (7)

在孟子回答了别人提出的他擅长的问题后,别人就跟着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你这个浩然之气是什么气呢?孟子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知道,中国的概念都很难用言语说清楚,所以孟子的回答也很有中国特色--"难言也"。也就是这个东西很难说。"难言也",这是最典型的中国式的回答方式。在西方也有这种回答方式,例如《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的《大希庇阿斯篇》中对话人苏格拉底在回答什么是美的时候,最后也只能说"美是难的"。但西方往往是在具体讨论后才这样说,并不是一开始就说"难言也"或者"美是难的",西方主流的东西还是更追求理性的、很明确的东西。相对而言,中国的东西确实很难用理性的、明确的东西来界定清楚。在中国很难用理性的方法来界定清楚的东西,一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一般用描述的方法。

所以,孟子下面就用了一种描述的方法。孟子描述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绥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这段话里面有几个地方要解释一下。"至大至刚",很好理解,赵岐解释说言"正直之气也","以直养而无害"的"直"就是"义",而不是"一直"的意思,就是以义来养,养之以义而无害,这个"无害"不要连读,是养之以义同时不要去妨害它,要这样去理解,而赵岐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养之以义,不以邪事干害之",这是"以直养而无害"的意思。"则塞于天地之间"是说气之大,大到塞满了整个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是说这个"气"是义与道养起来的,这是养之以义的进一步的含义,赵岐的解释是"言此气与道义相配偶俱行","义谓仁义,可以立德之本也。道谓阴阳大道,无形而生有形,舒之弥六合,卷之不盈握",也就是说"义"与"道"都是天地中最根本的东西,以它们来养气,当属应然之理。"无是,馁也"的"馁"是什么意思?很多书上把这个"馁"解释为空虚,我觉得赵岐的解释有点意思,他说"若其无此,则腹肠饥虚,若人之馁饿也",我觉得这个解释是比较好的,即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如果说没有义和道,就像一个人没有吃饭一样,如果没有吃饭那么人就要挨饿,而如果没有义和道,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气"也就要挨饿了。而这个气要养到多大?前面说了,要养到塞满天地之间,这个话我打个比喻来解释,就像吹气球一样,开始这个气球是一点气都没有,开始吹气后,吹一口大一点,再吹一口再大一点,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把气球吹到充塞于天地之间,那样就是养气养到最大了,那就是至大至刚。

接下来,再来看"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这句话的意思。这个"集",赵岐解释为"集,杂也",是"与义杂生,从内而出",非由外铄,意思就是本来就与义混生。"非义袭而取之也"中的这个"袭"不好理解,赵岐的解释是"密声取敌曰袭",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悄悄地把敌人打败了或把别人的地盘占领了,在此的意思是,不是从外而来,而是与义混生一起而存在,非从外而取之,是从内而生的东西。关于这一点,宋人孙奭有一个疏证"非义之所密取而在外入者也",就是说不是从外袭取,而是一种内在的自生性的东西。"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慊就是快,快意、愉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赵岐解释说:"自省所行,仁义不备,干害浩气,则心腹饥馁矣。"这还是和前面的意思差不多。中国思想特别是儒家的思想,讲求所有言说的东西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上,孔子讲过一句话:"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

"这体现了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最大特色,看重的是身体力行,而不是要谈多么高深的理论,这一点其实和宗教有点类似。大家知道,凡是宗教性的东西,要达到愚夫愚妇都能够实践这个水平,就不能过多地讲那些玄虚的道理,讲得大家都不理解,相反,宗教常常是义理简单而便于践行,这也就是汉儒说"卑之无甚高论"的本意。我们学先秦的东西,从《孟子》和《论语》可以知道原始儒家的一个特色。读《论语》、《孟子》,如果先读宋明理学家的解释,对于《论语》、《孟子》就不一定能够得其原本,所以大家还是先看汉魏古注,之后再看宋明理学家的新注。其实,原始儒家看重的不是要有多少理论,而是要行动、实践,不要动不动就谈很玄的理论,而是要达到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这才是儒家思想的本色。为什么儒家能够在中国成为主流,我觉得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道家就讲究玄,不容易懂,而儒家的东西就是要没读过书的人也能够懂,其实这是任何一个宗教所追求的目标。

(四)知言养气说 (2)

养气的结果就是所谓的"至大至刚",孟子描述这个至大至刚的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前面我们对此略微作了解释,现在对此再作进一步的解读。具体而言,"至大至刚"实际上就是一种道德上的人格理想而已,用《孟子》里面的话说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这是耸立于天地之间的一个巨大的人格。在宋代的时候,文天祥也写过一首诗《正气歌》,歌中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也就是这个意思。"气"最后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一种刚毅的人格力量,儒家所谓的养气不是养出不死之身,而是养出这样的人格来,不为富贵所淫,不为贫富而移,不为威武而屈,这种人格力量在中国传统之中并不稀有,但如果真具有这种人格的话,往往又是一个殉道者。当然,养气形成这种人格,也并不是孟子第一次提出来的。在孔子那个地方,我们也能够看得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也是养气的结果。还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青松的人格,也与"浩然之气"的人格相仿佛。

孟子的养气说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是影响古文实践与理论。唐代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讲古文写作的前提条件,以为不可以不养也,要人"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并认为"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要把古文写好,首先是要用仁与义来养气养德,养到家了,自然发挥为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也提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所谓"道胜"也是养气的功夫做得好,"道胜"则挥洒自如皆成文章,无所不可。在《答祖择之书》一文中,欧阳修又说"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也是同样的意思。写古文并非先要从文辞开始,先要养气,而这"气"就是"德",所以"养气"就是"养德",德发挥到个人身上就是人格力量,发挥到文章上面就成了文气,这是后世古文理论一个最核心的论点。

但是,很多人写古文以为就是要把文辞写好,从而背离了古文写作的根本原则,在古代确实就有一群人是这么写的,包括不少韩愈的弟子最后都成这样了。到晚唐,古文运动越发衰落,变成了"古文形式主义"运动,韩愈提出的"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论说被忘记得干干净净了。写古文首先不是要练技巧,而是先要去涵养道德,就是要养其道德之气,这一条根本原则,直到晚清桐城派的古文运动也是这么讲的。但讲归讲,确实又有人做不到,这也是事实,所以,越到后世,古文就越写越衰落了。这一思想传统,实际上到了现当代也是根深蒂固。很多老先生谈写文章的经验大约也是前贤往哲的那个意思。养气,然后随意发挥皆成文章。如果不发挥为文字呢?其实,不发挥为文字也是文章,那就是你这个人本身。人格发挥成文字出来是文章,不发挥成文字同样也是文章。在中国传统中,人格力量本身就是文章,钱穆先生就讲:"屈子之沉湘,董子之三年目不窥园,扬子云之下帘寂寂,严光之垂钓富春江,诸葛孔明之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此亦莫非一时代之大文章。

岂止诗歌辞赋,骈散为文,乃始谓之文章乎?"这些为什么也能够称之为天地大文章?在古代中国,立德可称天地大文章,立功也可称天地大文章,并不是只有"立言"才算文章,而且在中国传统"三不朽"里面,立德是最高的文章。"立德,立功,立言",如果能够立德是最好的,你可以不写一个字,而立德本身就是天地大文章,我们没有看见周公一个字,但周公就是大文章。中国古代就是这样讲的,你可以不写文章,立德就是文章,既立德又写文章当然更好,但立德而没有写文章也是文章,同样,"立功"也是文章,最后才是"立言"也是文章。而立言里面又是分档次的,一般人理解"立言"以为就是写诗赋,写散文,其实不是,立言的最高档次是立经史之言,然后是立诸子之言,最后才是立诗赋、骈散之言。这涉及怎么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文"的概念。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文"的概念一定要从中国文化本位的广义立场去进行,这样我们才能讲出中国观念的血肉。按西方方式去讲,很多人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讲的,之所以你觉得没有什么讲的,那是因为没有用中国的方式去讲中国文化而已。

下面我们讲"知言"。"知言"是知什么言呢?我们来看孟子怎么回答。其实"言"相对于"气"来说要具体一些,气是很抽象的东西,很抽象的东西当然难言。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道的东西,气和道在严格意义上是具有相同位格的东西。对于"知言"而言,孟子还是能够回答的。他说"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这是孟子回答知言的四个方面。"诐辞",赵岐的解释是"险诐之言",但是后人的疏解释得较为清楚,"其言有偏诐不平也","知其所蔽"是指"蔽于一曲";"淫辞"是指过分之言,言过而不中也,儒家持守中道,凡是过分的言辞都称为不好,不符合中道,"知其所陷"是指知道他失足于何处;"邪辞"是指背正道之辞,"所离"是指离叛于何处;"遁辞",是躲躲闪闪之辞,"屈其理也"之辞,"所穷"是指理屈词穷的地方。我们先把字义讲出来,接下来再整体讲它的理论意义。

"言"背后所隐藏的是人格,每一种言都是一种人格。所以知言就是知人,就是知人的人格。而这种知其人格所引申出来的内容是什么呢?后世就由人与言的关系引申出人与文的关系、人品和文品的关系。

而孟子是把知言与养气合在一处讲的,所以我们也不能把二者分割来讲,而不讲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知言的这种能力和养气说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要谈到的第三个问题。第一个基本的关系是养气可以提高人的知言能力。一个人要有强大的知言能力的话,必须要先养气,养气养到至大至刚,那么别人的言辞一出口你就能辨别他背后的人格。但要养成这种知言的能力,是很不简单的。对儒家而言,要能够有这样的能力,就必须养出一个正义的心胸,这就显示出儒、道两家的区别了。道家讲的是要养一个审美的心胸,而儒家讲的是要养一个正义的心胸。你既然有这样正义的心胸,就能够有烛照一切言辞的能力,无所不能。在现代社会里,其实也很需要有这种烛照言辞的能力,不仅仅是去烛照个人的言辞从而观其人格,也可以从一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去烛照他所代表的国家的国格。从你所养出的正义心胸,从正义的角度,从道德的角度,去辨别言辞从而辨别格调的高下。

在传统中,通过养气和知言之间的关系探讨,形成了一个所谓儒家式的评判风格,评判一个人文章的风格往往谈的不是文章的风格,而谈的是人的人格。大家去看隋代思想家王通《文中子中说》里面对魏晋南北朝作家的评价,就会觉得很有意思。他评判作家很特别,他说:"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吴筠、孔珪,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谢庄、王融,古之纤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对于刘孝绰兄弟,则更以"鄙人也,其文淫"来评价;对于萧绎、萧刚、萧统几兄弟,又以"贪人也,其文繁"加以评价;对谢朓,其评价为"浅人也,其文捷";对于江总,他的评价是"诡人也,其文虚"。这些在大家看来很不错的作家,在王通眼里基本上没有好人。

同类推荐
  • 朱湘全集·诗歌卷

    朱湘全集·诗歌卷

    诗歌卷收录了朱湘1925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夏天》(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及其后的《草莽集》(1927年,开明书店出版)、《石门集》(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永言集》(1936年,时代书店出版)。朱湘的诗作注重格律形式,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技巧熟练,表现手法细腻,气韵秀丽娴雅,从本卷中读者能够全面而深刻地领略到朱湘诗作的艺术之美。
  •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含了一百多篇散文作品。这卷基本上可称为“故土亲情”卷,作家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年少往事、乡土亲情,以及求学当兵的种种人生感悟,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家周大新从一个乡下少年走向成熟作家的命运轨迹。
  • 生活的比喻

    生活的比喻

    生活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内心。畅销书作家、翻译家、摄影师陶立夏2018全新情感随笔集。生活里,都是隐喻。陶立夏用静谧的心,抒写隐喻背后的真实。这本书写给所有我在你生命里缺席的时刻。人生里总有想要放弃的时候,告别般挥手切断所有关联,不管它们是束缚也好,牵绊也好,温柔关怀也好。全部切断。于生活的细微处,留下独特的思考。神灵在微物之中,当我们能够潜心去观察,便能在这些小物或是泛着纸香的书中,找寻到自我。那些我们看过的书,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就像吃过的食物,给我们酸甜苦辣的滋味,最终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人生的答案,投射在生活的琐碎之处,又映照回我们的内心。
  • 201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内容包括《飞去来的滋味儿》、《第一次投稿》、《鸳鸯劫》、《语言大家毛泽东》、《文学与自然》、《北大荒的铁匠》、《随笔四题》等。
  • 樗下读庄

    樗下读庄

    《樗下读庄》一书是学者止庵先生研究《庄子》及后人评注《庄子》的心得。止庵先生认为,如果有一本书能够让人不厌其烦花费一生精力翻来覆去读,也无非就是《庄子》了。《樗下读庄》一书中,止庵先生认为,“吾丧我”是庄子的主体,贯穿庄子的全部思想;“自适其适”是《庄子》的终极之处。在止庵先生看来,其他先秦哲学关心的是都是两个人的事——“我”之外,还有“你”“他”;《庄子》关心的是一个人的事——这世界上只有“我”,一切都发生在“我”的头脑中。《樗下读庄》一书,从体例上,以先出《庄子》原文,之后是止庵先生的读庄心得,和对前人读庄的评议。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来讲,《樗下读庄》也是研究庄学不可不读的著述。
热门推荐
  • 师尊又死哪儿去了

    师尊又死哪儿去了

    传闻古剑派有一位祖师奶奶,是如今修真界中辈分最高的,深受广大修真者所瞻仰……?“听说都两千多岁了吧,怎么还没死?”?“不是说人至贱则无敌吗?她自然是永垂不朽的……”?……?“都说老牛不吃窝边草,秦淮真人那颗遗世仙草怎么就进了那老不死的嘴里……还有没有天理了啊。”?“大概是老天爷都嫌弃了吧……”某人正中红心啊。?(??????????)?而此时的冰清玉洁、刚正不阿的秦淮真人只表示,他师傅又死哪去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呆子陛下,万福金安

    呆子陛下,万福金安

    楼之画从未想过,有一日会因一次踩踏事件而命陷黄泉,待蒙胧清醒,她却早已魂穿异世,在这陌生的朝代经历着从不敢想象的曲折,一次偶然的救治,沾染上了弃不了的爱恨情仇,终有一日,硝烟已过,鸦雀横飞,她站在经历过大战洗涤的战场上,朱红锦衣随烟飘扬,飞散在空气里,清冷的眼眸望着四处残骸,江山秀丽早已落满离殇,遥想那年,你我年少,今岁却难两相全,只道朝拾蹉跎,旖旎不在,霞光映出云雾,乍泄出希望,薄唇轻启道“呆子,在叫一声娘子,可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佬求拯救

    大佬求拯救

    一场争名夺利的阴谋致使时空大变,怨气横生。孤魂故殊被系统绑定,说是要拯救宇宙?
  • 三一四一

    三一四一

    三一四一,计划,阴谋,小队,组织,星球......谁能看到它的本质,谁就是真正的赢家。三一四一,末日来到。
  • 佛系女配穿书实录

    佛系女配穿书实录

    穿越成小说里面的炮灰女配,言彦表示自己也很无奈啊!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喂,对面的小哥不要看了,我可是有家室的人了!对面小哥:我好像就是你的家室言彦:……
  • 穿越之高冷皇后遇真爱

    穿越之高冷皇后遇真爱

    少主”一个身穿着黑色衣服单膝下跪的男子对着坐在保座上那个眼神冰冷,倾世的女人。这个女人正是在五年之内打败所有黑道高手的:欧阳笑晗。现在是全国第一黑道少主。欧阳笑晗懒洋洋的说:“什么事啊,说。”那位男子说:“少主,明天有一件事,需要我们去办。”欧阳修筱连忙接过话说:“什么事啊,那么急?”而这位说话的男子,正是欧阳笑晗的哥哥,可以说是世界第二杀手,杀人不带一丝犹豫,而对自己的妹妹特别的溺爱,也是世界第一黑道的副少主,唯一一个可以和欧阳笑晗平起平坐的人。男子立刻回答说:“副少主,只是去杀一个人,而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冷立刻接了话说:“切,很容易,你先下去吧。”男子说:“是”便起身离开了。
  • Alexandria and her Schools

    Alexandria and her Schools

    I should not have presumed to choose for any lectures of mine such a subject as that which I have tried to treat in this book. The subject was chosen by the Institution where the lectures were delivered.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多想你也喜欢我

    多想你也喜欢我

    在我漫长的生命里,最好的时光,是遇见你。我走你走过的路,听你听过的歌,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爱你,只是为了离你近一些。我也许无法使你摆脱寂寞,但我至少可以陪你一起寂寞。春光这么好,多想你也喜欢我。本书是「ONE · 一个」常驻作者马叛(@天涯蝴蝶浪子)的首部短篇自选集,精选十五篇最赞故事,陪你度过每一个不眠之夜。
  • 海底捞的秘密

    海底捞的秘密

    海底捞是中国服务业的学习标杆,更是中国企业经营创新的成功典范。本书以“海底捞你学得会”为立足点,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读者洞悉海底捞的成功奥秘,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书中深度剖析了“海底捞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了海底捞为什么能够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传递给顾客一份感动”、“把员工当家人看”、“用服务倍增利润”、“有双手就可以改变命运”,等等。相信本书一定能给中国企业的广大管理者以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