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500000031

第31章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话语 (5)

而当易中天以电视知识分子身份获取了丰厚的经济资本时,社会上议论纷纷,连王志在访谈前几分钟也是一直盯着不放,虽然被易中天的诡辩术给化解了,但仍看出电视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用易中天话说:"我就奇怪了,这个媒体啊,包括平面媒体,也包括你们电视台,还包括阁下,怎么都关注这两个字。这难道就是当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吗?不会吧?"如果说经济上不独立,知识分子就难以获得独立的话语权,但是经济上过于受制于媒体和经济权力则又可能丧失话语的自由,这是一个两难抉择。

这场访谈,可谓是一场话语权的授予仪式,通过在电视媒体上阐释,易中天为自己的演讲方式和内容做出了"合法化"解释,进一步引领了受众的话语权以及对学术的理解,也部分剥夺了批评者的话语权。同时,这也是一次话语权力"协商"活动,王志希望通过揭丑来剥夺易中天的部分话语权,易中天则反讽媒体眼中只有名和利,起初王志是以批评者的代言人身份出现,但是通过"协商",主持人王志和易中天在话语交锋中完成了"共谋",融洽地分配了这次电视话语权力。

第三节 电视知识分子的话语特征 (1)

"电视对社会形态的描述遵循的是电视的逻辑而非现实的逻辑。所谓电视的逻辑是以追求高收视率为导向的,它强调的是电视节目的'好看',有时这种'好看'会遮蔽真实的客观现实,所以,电视所建构的现实和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也就会给观众的认知造成影响。"知识分子出现在电视节目以后,还能否保持知识分子话语特征?这需要专门分析。甚至有学者认为知识分子介入媒体后,便完全丧失了自我言说,"不管你作为知识分子如何想在媒体上表达,媒体可以改造你,媒体按照它的生产方式来要求你做什么,写什么"。而且,由于电视传媒的特殊性,知识分子话语在经历电视化改造中所表现出的变异则更强烈,当然有些是出于自愿,有些出于被迫。

美国学者萨义德曾经说过:"过去两年来,几度有媒体邀请我担任有职位的顾问,我都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意味着受限于一家电视台或杂志,也受限于那个渠道通行的政治语言和观念架构。"但是,如果说完全颠覆了知识分子话语模式,也显得过于悲观。毕竟电视知识分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其上电视的成因和出发点都是知识分子身份,如果完全如普通人一般,那么也使知识分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电视的确在改造着知识分子的话语,但并非完全颠覆,电视知识分子话语呈现出知识分子话语被电视化改造后的一系列特征。对于这些特征的总结和分析并不是全部适用于每个电视知识分子,而应当区别对待,毕竟不同类型的电视知识分子在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的话语模式和特征并不相同。

一、浅思维

张颐武在论及电视知识分子易中天时,谈到他的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浅思维'是20世纪80年代刘心武创造的一个词,他当时用这个词指计划经济后期不少青年的简单化思维方式......我用它来指一种既不同于感性的生活经验,又不同于理性思考的特殊思考......其特点有两个关键点:首先,这种浅思维对知识巧妙的'软'性处理,将知识变为有趣的叙述和充满具体可感的素材。故事是这类思考的核心,浅层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是这类思考的支柱,引人入胜的趣味和漂亮的表达是这些浅思维的中心......其次,这些浅思维的思路其实也切实契合了当下的问题,今天的'草根'不仅仅需要感性的宣泄和满足......他们需要'有用'的'知性'文化。" 从张先生总结的浅思维特征中,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点电视知识分子话语特征。

1.故事化

故事如果直接拆分来看就是过去的事。具体而言,所谓故事,据《辞海》的解释,即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现代汉语词典》当中关于"故事"的解释比较简明: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美学传播学》一书的作者们也指出:"'讲述故事'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活动,这已为世界各国的神话学家、民间故事学家所一再证明,但他们指的是作为一种民间故事体裁的故事,而我们认为'讲述故事'几乎是人类一切文化活动中的普遍的现象。"

在中国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活动中,也存在着故事化趋势。有学者称,"短短十来年时间,经过几次革命性的浪潮洗礼,我国的电视节目进入故事化时代。电视进入故事化时代有其历史性机缘,更有其现实的需求。据媒体调查机构克顿顾问对全国的成功电视栏目进行的深入分析发现,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各省市,收视份额最高的栏目中,许多是故事类栏目,无论是新闻节目还是专题节目,故事属性体现越充分,节目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明显,越能保持长期的收视高水平。"目前,"故事"获得了焕发光彩的全新契机,有点突如其来地坐上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领域的醒目席位。这不仅影响电视节目生产的模式,并且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生存的有效手段甚至内在地影响到电视节目美学新质的形成。2005年,四川卫视甚至将整个频道定位为"故事频道"。

在中国,故事有最为长久的文化渊源,从汉代的俳优、唐代的传奇到宋代"勾栏瓦肆"的说书艺人,故事文化的传承培育了中国特色的故事艺术传统。听传奇、听故事成为历史中国大众最主要的艺术消费方式。而中国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则可以看作是对以往浓重宣教色彩的一种修正,也是媒体竞争加剧带来的传播者迎合受众审美品位的叙事调整,这种话语模式已经全面渗透进几乎所有类型的中国电视节目中。

知识分子在进入电视媒体后,也主动或被动地寻求起"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讲演者"型电视知识分子。"把教授们的小课堂变成大讲坛,把高端的学术研究变成大众普及的文化产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做专家学者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是这个栏目的成功秘诀。在这种制作理念下,严肃的教授们都经过了'痛苦'的改变过程。

在谈到这种'改变'时,易中天深有体会:'我虽然是大学教授,但我觉得电视节目的表达手段和日常授课的手段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以为上'讲坛'就是把平时上课的东西拿过来再讲一遍而已,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一个上'讲坛'的老师都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几乎无一例外。" 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要将严谨的学术话语转化为通俗的故事话语。《百家讲坛》节目从在末位淘汰考核中被出示黄牌,到创下所在的央视科教频道最高收视率,其中的转机,就是北京社科院满学会研究员阎崇年所讲的系列节目《清十二帝疑案》,原因就是他把学问当评书讲。"《百家讲坛》的讲课更像讲故事,无论刘心武的'揭秘',还是纪连海的'正说',以及易中天的'品读',都是在做故事化叙述。不直接把结果告诉大家,而是设置悬念、制造冲突、逐渐展开、层层推进、一步步揭示谜底。"

从说故事的角度来说,《百家讲坛》中大受欢迎的系列讲座里,无论是刘心武的《红楼梦》系列、历史教师毛佩琦的"明十七帝疑案"系列、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还是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侧重点都不在学术探讨交流,而是以说故事的形式把很学术的内容以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故事的"脚本"里有主角、有配角、有情节、有悬疑、有矛盾、有冲突,一切电视剧的元素一应俱全、声画并茂,比起单一的口头讲述和印刷文字来说要形象生动得多。马靖培先生也称,央视《百家讲坛》的成功是由"故事化"带来的。那些原来只有专业人员和少数观众关注的学术观点在《百家讲坛》"故事化"、"戏剧化"的表现方式中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迅速升腾的社会影响力让"故纸堆"焕发出"神话"般的魅力。马先生还分析了这种故事化的经验:第一,把学术成果变成剧本;第二,把主讲人变成"讲故事"的明星;第三,把系列讲座变成有分量的、阐述史实的"电视剧"。在帝王戏、辫子戏风行于电视屏幕的时候,《百家讲坛》满足了大众的窥探欲,由此发现"揭秘"是个撩拨和吸引大众的好东西。

揭开谜底的学者教授,言必称《史记》、《清史稿》,言之有据,煞有介事。这与"戏说"、"大话"的电视剧形成了相互补充的态势。人们对历史真相进行探求,大众似乎并不在乎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在乎的只是一种获取他人隐秘信息的快感。但是,追求悬念的故事化话语特征与知识分子学术话语特征是具有巨大反差的,在"讲演者"型电视分子的话语里充斥着"到底是谁杀死了他"、"谜"、"究竟结果如果,请收看下集"之类的语言模式。对此,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丁国强先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陈寅恪到香港大学作《武则天与佛教》的学术讲演,许多中外人士怀着对宫闱秘事的猎奇心前去洗耳恭听,他讲的却是纯粹的学术性考据,没有在艳闻上大做文章,使听众大失所望。同样的内容如果由易中天讲出来,想必是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其精彩程度不亚于看一部渲染情感加权力争斗的流行电视剧。康慨先生更是指出:"BBC也为斯蒂芬·霍金拍过一系列有关宇宙科普的纪录片,但那是在《时间简史》出版之后,他们不会把霍金请到演播室,请他就亚瑟王和圆桌骑士或是亨利八世的6个老婆哪个更漂亮、更有心计开个讲座,而且一讲就是两年。他们不会请,即便请了,霍金也没胆子说。"

故事化的知识分子话语特征的形成,无疑迎合了社会中猎奇、窥私、重权谋等浮躁心理,这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笔者认为,随着民众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对于学术价值和意义的理性思考,应该在反思中扬弃过分故事化的非正常状态的电视知识分子言说方式。

2.浅层哲理

电视在取代报纸等纸质媒体而成为社会中的第一强势媒体之后,对于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也进行了颠覆性的革命,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抽象思维日益被以图像为传播介质的感性、图式思维所替代。阿尔温·卡尔南在《文学的死亡》一文中写道:"电视不仅是干旧事情的新方法,也是看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全新形式。视觉图形取代文字,简单开放的意思取代了复杂和隐蔽性;变化而不是永恒,分段而不是结构,戏剧而不是真理。"这种变革从电视领域蔓延至传播媒介的各个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的《今日美国》报,以大图片、图表式报道、尽量少用文字等方式被喻为"麦当劳报纸",在文字媒介领域也迎来了所谓的"读图时代"。以"读图"为主要思维方式的消费文化特征,带来的直接后果,即思考的平面化。

王岳川先生称,在信息传媒时代里,传媒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图像的泛滥,人类与文字相隔离与拒绝,把文字变成图像,虽然图像的信息容量大于文字,但并不是精于文字、高于文字、深于文字,而是使人们的阅读趋向平面化、空洞化。汪涌豪先生也说:"许多人,特别是许多成年人仅以读图了解知识,并试图通过读图了解更庄严厚重的哲学与历史,这种阅读的正当性就有得一问了。不过是一种卡通式的格式化夸张,就已将这么多人挟制到远离现实的荒诞真空,人的心智这样悄无声息地退化,能不让识者为之心惊?"易中天的"萝卜史学"通过用当代话语和思维模式重新通俗化解释经典,也带有明显的浅层哲理特征。这种浅层哲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不过究竟多少人看了这样的电视节目后又去细读经典,或是就把他们的解释当做了经典,这就值得怀疑了。也许美国学者理查德·凯勒·西蒙的话可以为我们提个醒:"垃圾文化和高尚文化之间的一些差别仅表现于故事的叙述适应了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的变迁。"

这种平面化思维反映在电视知识分子的话语中,以浅层哲理的方式实现,即不进行深层次的理论表述(电视话语不允许),以生活化、通俗化的方式揭示事物和现象的理念,浅尝辄止、老少咸宜。例如于丹走的"心灵鸡汤"路线,据于丹自己说:"我也没备课,就是冥想,拿着杯水,想如何把《论语》里做人的道理匹配点故事,拿张白纸,这边是主题词,那边是一小故事,鼓捣到一起......文化文化就是文了,还得化。"也有学者称:"于丹讲《论语》,与快餐有点相似:不引经据典,不考证训诂,而主要谈'心得',卖的似乎不是高级'营养'。"

第三节 电视知识分子的话语特征 (2)

同类推荐
  • 敌对两将军 合计演“双簧”

    敌对两将军 合计演“双簧”

    韩练成的脸色沉了下来,语气也变得异常严峻:“让我凭什么相信你?”1946年初冬的一天。山东平度县兰底镇。这是一个北方农村的小集镇,只有一条街,街两边有十几家商店,但此时都店门紧闭。街上冷冷清清的,外出的老百姓很少,来来往往的大都是国民党官兵,映入眼帘的是战争带来的凄凉景色。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军部就设在街中间的一家商店里。这家店的店房很大很深,共有三间,中将军长韩练成住在居中的一间房里。此刻,韩练成独自一人在客厅里来回踱着步子。他极力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期盼的目光不时向门外射去。
  • 没有人相信,我曾见过你

    没有人相信,我曾见过你

    我相信,一个不懂得享受独处的人永远都无法发光。也相信,一个只会望着自己脚尖走路的人终会被自己绊倒。每一个人,应该都是不止于一种形态的。内在的“我”渴望拯救外在的“我”,外在的“我”又在千辛万苦的寻找着内在的“我”。然而这样的过程是艰难的。跳出自己本身,也许才是寻找本身最好的途径。无可避免的,我们这一生会遭遇很多人,在不断的相遇中,去看到不同的存在形式,听到不同的声音,触摸到不同的心跳。有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在别人的眼睛里,你似乎更容易看到自己原本的模样。这,便是我为什么想要写下这本书的初衷。我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只愿像个朋友一样和你们说说话。
  • 诗的时光书:当你老了

    诗的时光书:当你老了

    本书以被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的叶芝开篇,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了西方诗歌经典之门。作者精选了西方近现代诗歌史上21位重要诗人:从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兰波,到意象派的代表诗人艾米·洛威尔;从恪守格律的桂冠诗人弗罗斯特,到创造“自由体”的惠特曼;从一生追逐自由的现代派诗人艾吕雅,到用十四行诗写尽纯真与爱的勃朗宁夫人……这娓娓道来的21篇诗歌故事,有关爱情与失去,有关理想和自由。诗人的命运与品评者的心绪交融,再现这些经过时光淘洗的诗歌之韵味。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引论与本质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引论与本质论

    如何成为“能理解的人”?如何界定文学理论学习的范围?文学理论学习的境界是什么?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雨中看牡丹

    雨中看牡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甜心玫瑰

    甜心玫瑰

    许珊珊,一位爱笑的平凡姑娘,爱上了一位开始冰冷、中间腹黑、后来温暖的男子,上演了一场女追男之后,又反被这个男人算计。父母更是打包将自己送给了这个男人,甚至连彩礼都没打算要。现在的珊珊看着面前的小不点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早要孩子,玩都没有玩够,就被面前的小人给拴住了。朋友圈里面全是他们去哪里旅游的照片,她也只能看看然后放下手机,就去厨房给孩子做饭了。
  • 纪委书记(全集)

    纪委书记(全集)

    写实堪比《人民的名义》,正面描写纪委书记与贪官、奸商、利益集团的交锋实录!一个基层纪检干部从乡镇到县市,而后到省纪委要员一路反腐奋斗的精彩人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位高权重。所过之处,贪官们噤若寒蝉,惶惶不可终日。但同样,他们也是腐败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慈不掌兵,善不执纪,他们是纪委书记。这张笼罩县、市、省,聚敛无数人利益金钱的黑网到底有多大?隐藏在黑网最深处的‘保护伞’究竟是谁?面对腐败黑洞的肆意猖狂,面对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网,男主角于清风陷入了政治道德和人格良知的双重考验。一线厮杀、内线交锋、高层博弈,当你踏上纪委这条战线,就意味着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里,每一次的交锋都是一场人性道德良知的考验,个中滋味五味杂陈,只有真正的纪检人员才能体会。
  •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一个明粉,一个19岁的大学生,偶然穿越到了明朝成为了明思宗崇祯皇帝。可穿越过去却发现,大明据亡国只有一百多天了。为了活下去,他不得已开启了逆袭之路,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布下了一盘惊天的棋局。奄奄一息的大明,一次次的厮杀,一场场的离别,一段段的血泪,大明能否因为他而篡天改命,他是否能完成这一场逆袭?那么就请跟紧小编的步伐,一同踏入那血雨腥风的明末,开启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之旅。
  • 璃姬传

    璃姬传

    新书1V1甜宠文《我家小姐又被退婚了》,已经在云起连载,期待读者大大的莅临加点评(??ω??)??拒绝白世子时,安璃曾放言:她要的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她要的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要的爱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白世子说,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比他更爱他!安璃嗤之以鼻,她的夫君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可安璃万万没想到,刚刚完婚,她的夫君便要纳妾……
  • 我若成魔

    我若成魔

    男主年幼之时被魔人暗算成魔,却入了仙门,后被逐出,结实了魔人却是在利用男主,两难之间的男主被逼迫,仙人追杀魔人抗压,最后一念成魔......
  • 渔娘

    渔娘

    掉魂当傻子多年,尝尽艰辛。一朝魂魄归来,小渔娘背靠大海来发家。吹笛异能御兽有方,天灾人祸极品一锅端。只是人家召唤的是野兽,这个热血男儿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各位亲们,新文元旦要上架,下个月请大家帮忙留一下月票,先谢谢大家了!
  • 首富杨飞

    首富杨飞

    时间起了皱折,杨飞重回一九九三年。在激荡的大时代里,野蛮生长,谱一世风流!群:181877737
  • 我们说好的,一辈子

    我们说好的,一辈子

    谁会想到,媒体眼里手腕绝决的商界新贵秦渊,曾经卧薪尝胆多年,不惜与父亲兄弟决裂,最后以雷厉风行之势一举夺走家族企业。而他所做的一切,竟是为了兑现自己当年与一个女孩的承诺。可是,再次照面,她却已忘了,他们曾说好的一辈子……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们四目相对时,你却忘了,你爱我。
  • 突然来临的二次元冒险

    突然来临的二次元冒险

    唯有沙雕网友才能让无聊的现实世界多出几分色彩,前提是忽略他们既视感极强的名字。c.c.17岁【】以及中二到自称神的管理员,林白羽顺势为之,将自己的id改为穿越者。结果发现,大家伙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