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的产量自然是略高才会推广的,大周朝专门设了管理粮食的部门,包括征收,了解各地出产的农作物,或者接收外境传入的新鲜物种等事。
这还是安静茹晚上听韩睿华说得,没想到大周朝已经有了相当于后世的农业部。安静茹提出这话,姜氏当即就叫几位管事算了个帐,如果把田给了周边的百姓,收租子能收多少钱,又算了算朝廷给的补贴。
当然这种补贴是不管你的地肥沃还是贫瘠,或者多出个几百亩也不成问题。算下的结果是,给周围的百姓种,未必种的完,贫瘠的地就荒废了,用朝廷的给出来的种子,算上贫瘠的,补贴也差不多够租子了。
可却不能与正常播种比较,把结果说给太夫人,太夫人反映不大,“咱们这样的人家,是该响应响应朝廷,你们看着办吧。”
太夫人同意了,姜氏当即就安排人去问。三位管事既然请辞,安静茹照着姜氏的意思,希望他们等春耕农忙过了再走。另外安排了老李和张大贵去接手。
李老倒好说,毕竟年纪大,张大贵年轻,姜氏又找了个年纪大的以前的老管事跟着。她自己那头又找了一个管事来,她的庄子运行正常,没有一个大管事在,二管事也能管下来。
又忙了一天,那农业部的大人知道韩家老太太响应并支持他的工作,专门提了礼登门拜访,对太夫人好一通感激。
沈氏确定三位管事没有出卖她,本来还高兴了一天,没想到隔天就解决了。农业部的大人不但来道谢,因为韩家种植的比较多,还特意带了三个人来,指导播种、施肥什么的,井然要把太夫人的庄子变成他们的培育基地。
不过这样一来也好,其他事儿就不需安静茹她们操心了。那三个人也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敢对韩家提出什么要求来,因此便跟着庄子上的人同吃同住,等收获了,粮食还是韩家的。
转眼便是谷雨时节,安静茹终于见到了朝廷推广的几样农作物,苞麦、向日葵、花生、马铃薯……
第一个感觉就是太亲切了,多少年没吃了,别说吃见也没见过。不过后来安静茹才知道,朝廷也是从其他地方引进的,这些农作物其实已经出现在大周朝辽阔的土地上,不过是少数地方才有。可惜安静茹偏偏就不是那少数中的,于是现在才见到。
这一日,韩睿华又到了沐休的日子,两口子吃了早饭去姜氏屋里请安,又一同去太夫人那里说了会子话,便瞧见赵嬷嬷脸色不虞地走进来,低声朝安静茹道:“庄子上的人打起来了……”
从寿禧堂出来,捎话来的人已经忙着赶回去,赵嬷嬷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只是说已经打伤了三个人,张大贵也受了伤。
安静茹立即吩咐她去预备马车,找到姜氏简单地说明了几句,姜氏道:“那些人不想留下就给了工钱打发了。”
安静茹点头应下,正好韩睿华沐休,便陪着安静茹一起去。有他在倒也不怕出什么事儿,带了赵嬷嬷、夏香、品翠和两个粗使婆子一起前往。
路上,安静茹把庄子上的问题简单对韩睿华说了一遍,韩睿华蹙眉半晌,语气清淡:“没什么要紧的,不必着急。”
大概是因为韩睿华在,安静茹急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叹道:“真是不叫人消停了。”
韩睿华轻轻揽住她,安静茹被他疼惜的目光弄得有些不自在,不过心里最后那一点儿担忧却没了。韩睿华撩起帘子,因为下了一场春雨,今儿虽然雨停了,道路却泥泞,然而那混合了青草芳香的空气,却叫人倍感清新。深居大宅院里,对春天的感觉是一日比一日暖和,却不知外头已经绿意葱葱,杨柳飘飘。
只是,安静茹却没心思去看这些,行驶了大约一个时辰,眼前出现大片大片耕耘过的良田,隔得大老远也没瞧见房舍。安静茹还没来过太夫人的庄子,直到马车又行驶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才瞧见几个在地里忙碌的人影子,知道方才瞧见的就是太夫人的庄子了。
太夫人当年嫁来韩家时,大周朝开国不过十来年,京城附近的良田不难置办,这平顺而肥沃的土地,安静茹那一个庄子,大概还抵不上太夫人一出庄子的一半。心头忍不感慨,难怪太夫人会那么生气,这些良田荒废了还真正是可惜。
一望无际,四马平川,房舍就建在庄子中间,周围几颗大槐树,如今枝头才冒出新芽,透过枝干能看清后面一排房舍。
马车停在路口上,婆子进去通报了一声,没多久管事娘子就急匆匆迎了出来。看见韩睿华,不由得愣了愣。安静茹认得这位管事娘子正是沈氏的人,也就是张大贵接手的庄子。
安静茹四处张望,地里却无一人劳作,不由得蹙起眉头,管事娘子仿佛知道安静茹心里想什么,福福身惶恐地道:“那些人闹着要给了工钱就走,奴婢家的正在周旋,这眼下刚好一场春雨,正是春播的好时机。”
不难问出到底是怎么闹起来的,本来就是春耕农忙的时候,张大贵的属于实干型,眼看着贵如油的春雨降临,张大贵天不亮就起来了。那些短工是从附近的村里招来的村民,要赶来时辰自然就晚了一些,问题是庄子上的十来个长工确实一直住在庄子上,长工一般是至少签了五年的契约,工钱方面也比这些短工略高。
今儿早上,张大贵的不过说了他们几句,叫他们早些起来,又加上朝廷派来的人,生怕耽搁了播种的最佳时节,误了农事,便站在张大贵一方说了几句。就此把这些人给惹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