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中,萧道成建立的南齐是最短命的王朝,一共才存在二十四年。它乏善可陈,似乎没有什么亮点。整个南齐沿着乱世固有的轨道在滑行:篡夺别人的王朝,最后自己的王朝也被别人篡夺;皇帝走马灯似地频繁更替;知道骨肉相残的危害却继续上演同室操戈的悲剧;朝野关系紧张导致地方藩镇接连造反;对北魏保持消极防御不断挨打……
开国的齐高帝萧道成很想有所作为,可是没能提出建设性的政策措施来。萧道成所做的,完全是前朝刘裕、刘义隆等人所谓“善政”的翻版。比如萧道成力图改变奢侈的社会风气,下令禁止民间制造、销售奢侈品,不得用金银制作金箔、银箔,不准用金银装饰马匹车辆。为此,萧道成以身作则,从皇宫做起,将后宫器物一律改作用铁装饰,宫人穿的鞋子都改用素布,华盖上的金花爪改用铁回钉。这些政策是好的,可惜没有新意,效果也不明显——世族豪门们根本就不搭理朝廷的禁令,朝廷也奈何不得他们。
又比如萧道成想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宽松环境。当时有权有势的人普遍占山封水、兼并土地,萧道成明令禁止,又以身作则,宣布皇室和诸侯王不得“营立屯邸,封略山湖”。可惜,萧道成的禁令没有强制的惩罚措施相配套,在现实中成了一纸空文,根本不能杜绝土地兼并。
相反,萧道成为了增加政府赋税进行的清理户籍政策(专业名称叫“校籍”),还引起了轩然大波。南北朝时户籍管理混乱,大批百姓托庇在世族权贵门下躲避赋税,又有世族豪门不断扩大荫庇的人口,为己所用。在南朝,还存在普通地主编造先辈的官爵,冒充世族骗取各种特权的问题。萧道成下令以刘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的登记为准整理户籍。校籍工作严重侵犯了世族豪门乃至普通地主的利益,加上执行过程弊端百出,有关部门和官员将整理工作当做敲诈勒索的良机,诬陷贫苦百姓户籍造假来巧取豪夺,最终弄得天怒人怨。校籍不当,引发了浙东唐寓之起义。萧道成死后不久,其子萧赜就宣布停止整理户籍,维持校籍之前的状况,这才稳定了局面。
和建立刘宋王朝的刘裕一样,萧道成在位时间也很短,才四年,就在56岁时驾崩了。长子萧赜继位。临终的时候,萧道成回顾一生成败,语重心长地告诫萧赜:“宋朝如果不是骨肉相残,我们家哪能取而代之。你必须引以为戒,切勿骨肉相残!”
萧赜牢牢记住了父亲的告诫,在位期间尽力维护皇室团结,没有妄杀亲属。父皇萧道成生前最不放心四皇子、长沙王萧晃。萧晃有勇无谋、好勇斗狠,萧道成怕他惹出麻烦,导致萧赜、萧晃兄弟兵戎相见。几年后,萧晃卸任南徐州刺史,携带可武装数百人的军械回京。按照规定,亲王在京,身边武装侍卫以四十人为上限。有关部门发觉萧晃违制携带兵器,就报告了萧赜。萧赜大发雷霆,要惩办四弟。另一个弟弟、豫章王萧嶷苦劝萧赜。萧赜最终下令将多余的兵器都扔进长江了事,并没有惩罚萧晃。如果放在刘宋时期,萧晃完全可能被抄家灭门。
萧赜时期,南齐只发生过一例宗室亲王被杀事件。萧赜的第四个儿子、巴东王萧子响也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王爷。他出任荆州刺史,身边聚集了一批和他一样头脑简单又贪图荣华富贵的家伙。萧子响在任上私自制造服装,准备和山区少数民族交换武器。这原本是一件小事,但因为处置不当,遭致了一场动乱。先是荆州的官员向朝廷举报,萧赜命令查究;萧子响知道后,怪地方官监视催逼,一怒之下杀死举报的官员,致使事态扩大。接着,萧赜派人带几百名武士前往荆州查办。到现在为止,他都不觉得这是一件大事,只是觉得萧子响不再适合担任荆州刺史这个关键职位,想把他带回建康。但是带队的使节把问题看得很严重,到荆州后态度傲慢。萧子响主动认错服软,还送上饮食犒劳建康来的武士,不想被后者全部倒入长江。萧子响暴怒,集合几千人打败来使。这一下,事情变质为动乱了。萧赜派将军萧顺之带兵讨伐。萧子响主动投降,萧顺之用绳子将他勒死。萧子响成了萧赜时期唯一一个被杀的宗室成员,而且人们普遍认为错在萧子响。
不过,萧赜很快后悔逼死了儿子。有关部门奏请将萧子响剔除出皇族,萧赜非但没有答应,还追贬萧子响为鱼复侯,以礼相葬。至于杀死萧子响的将军萧顺之,是萧道成的族弟,如今又讨伐有功,满心以为能得到封赏。不料,萧赜根本没有奖赏他,还对他杀死儿子的事情耿耿于怀。萧顺之吓得郁郁寡欢,没几年就死了。萧顺之当时默默无名,等到儿子萧衍篡位登基后被追尊为梁文帝。据说,萧衍正是因为父亲的遭遇才对南齐王朝失去忠心的。
除了维护皇室内部的亲睦外,萧赜在其他方面做得怎么样呢?
萧赜继位的时候已经42岁了。这个年纪值得关注。一方面,萧赜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政治经验,在刘宋王朝历任县令、太守等职,横跨中央地方、文武各界。他知道真实的国情民意,形成了自己的执政思路和风格;另一方面,南齐的建立很有戏剧性,都出乎萧道成的意料,更是在萧赜的意料之外。他在几年前还以为自己会在刘宋王朝的宦海中终老一生,之后地位迅速变化,竟然当了皇帝!这两个因素在萧赜的体内交织作用,导致他执政思路清晰、刚毅果断,同时又雷厉风行、专断独裁。
《南齐书·武帝纪》概括萧赜“刚毅有断,为治总大体,以富国为先,颇不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可见他继承了父皇俭朴的作风和富民强国的思路,关心百姓疾苦。同时,为了保证有一个安定发展的环境,萧赜与北魏通好,南北边界安定了十几年。萧赜史称齐武帝,其实他并没有什么“武功”,“文治”成绩倒是有一些。
萧道成篡位和在位期间,成年的萧赜都参与其事,自认为与父亲“同创大业”,登基前就颇为刚愎自用。散骑常侍荀伯玉曾把太子自负和任用亲信的行为报告萧道成,萧道成因此责罚过萧赜,还将他任用的亲信斩首。萧赜继位后就杀了荀伯玉。五兵尚书垣崇祖和荀伯玉一向关系密切,且屡破魏兵,萧赜觉得是个威胁,也将他杀死。车骑将军张敬儿是萧道成的老部下了,一路提着脑袋拼杀过来,才有了今天的地位。遗憾的是,张敬儿在政治上极端幼稚,像个孩子一样向别人宣扬自己经常做梦,不是梦见自己全身发光发热,就是梦见老家的树长得同天一般高。这些梦境通常预示做梦的人“贵不可言”,传到萧赜耳朵中后,萧赜认为张敬儿有野心,也把他杀了。
萧赜一共在位11年,年号永明,几乎占了南齐的一半时间。期间国泰民安,没有出什么乱子,被一些人艳称为“永明治世”。所谓的治世,要看和什么时段来比,如果和之前刘宋末年和之后的南齐末年来比,完全算得上,但是和之前东汉的“光武中兴”、之后隋朝的“开皇盛世”来比,就完全不值一提了,就是刘宋前期的“元嘉之治”也比不上。
二
萧赜一生最大的痛也许是品尝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太子萧长懋死在了自己的前面。
萧长懋是萧赜的长子,遗传了家族肥胖的体型,一直为过胖的身材所苦恼,体弱多病。他又是个“宅男”,喜欢待在宫中,不愿意出去,加上沾染了酗酒的恶习,饮酒可至数斗,在36岁那年死了,追谥“文惠”。萧长懋就是文惠太子。史书对萧长懋的记载很少,却很不客气,说他“善制珍玩之物”,把孔雀毛织成裘,“器物服饰多有僭越”——看来萧长懋是个喜欢做手工的“宅男”。萧长懋还公然违背祖父的禁令兼并东田建造“小苑”——名字是小苑,估计是别墅群。
萧长懋生前和同母的二弟、竟陵王萧子良关系亲密。兄弟二人都是佛教信徒,一起切磋佛经,还建造了“六疾馆”照顾穷人,大做慈善。他死后,儿子萧昭业就由二弟萧子良代为抚养。
萧赜痛失长子后,开始思考将皇位传给谁。主要候选人有两个:次子萧子良和文惠太子的长子萧昭业。萧昭业眉目如画,容止优雅,写得一手好隶书,很讨萧赜的喜欢,萧赜于是决定传位给孙子,立萧昭业为皇太孙。
这里有必要插叙介绍一下竟陵王萧子良。萧子良留给后人两大鲜明的印象:他是永明文学的主持人,同时又是佛教传入中国早期的虔诚信徒和慷慨支持者。
永明时期社会安定,文学出现了繁荣。萧子良好结儒士,身边聚集了一批文友,其中以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等最知名,这些人号称“竟陵八友”(请注意其中的王融、萧衍、范云、沈约等人)。萧子良就组织文人抄写五经和百家著述,还编成《四部要略》千卷。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文坛盛事。此外,萧子良崇尚佛学,召集僧人讲佛论法,热心操办佛事,不惜屈尊亲自在活动期间打杂。这事发生在南方佛教大兴的背景之中,萧子良的崇佛又助推了佛教的进一步兴盛。
和后世许多权贵借信佛礼佛沽名钓誉不同,萧子良是真心信佛,表里如一。他居家修行,奉戒极严。有人提出“食蚶蛎不算食肉”的观点,就遭到萧子良的怒斥。对于当时宣扬无神论的范缜,萧子良更是极为不满,组织力量围攻。王琰攻击范缜说:“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范缜反击道:“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萧子良见驳不倒范缜,派王融劝他不要再讲《神灭论》了,以免妨碍“前途”,还许诺只要范缜放弃无神论,就让他做中书侍郎。范缜笑道:“我如果肯卖论求官,早已做到尚书令、左右仆射了,何止中书侍郎呢!”值得肯定的是,尽管在思想上萧子良和范缜势如水火,但在现实生活中范缜依然是竟陵王府的座上客,范缜依然有宣传、辩论的自由,他在朝廷的官位也一直保留着。萧子良的心胸可见一斑,同时也可见南朝思想还算活跃,社会相当宽容。
萧子良还可贵在他将佛教的慈悲和善念体现在了为官行政上。他体恤百姓,遇有灾荒带头上奏朝廷宽减役税、开仓赈济,深受百姓拥护。朝野存在一股拥护萧子良继位的力量。
以上是萧子良作为文坛领袖和佛教信徒的一面,他还有图谋皇位、争权夺利的一面。
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渐渐病重,命萧子良进殿服侍医药。萧子良不分日夜,留在殿内服饰父皇,还将王融、萧衍、范云等党羽带进了宫中。一时间,萧子良一派的人围绕在萧赜的身边,占据了最高权力交接之时的便利条件。外界也在揣测齐武帝有没有要废皇太孙萧昭业改立萧子良的意思。
萧赜喜欢萧子良,但最终没想把皇位传给他。萧赜草拟的遗诏是将皇位传给皇太孙萧昭业,让竟陵王萧子良和西昌侯萧鸾一同辅政。萧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萧赜的堂弟。他少年丧父,由叔叔萧道成一手抚养,萧道成对他视同己出。萧鸾在20岁时就去外地担任县令,之后摸爬滚打几十年,阅历丰富,以严格果敢闻名,和萧赜颇为相似。叔叔齐高帝萧道成当皇帝后,任命萧鸾为侍中,封西昌侯。堂哥萧赜继位后,萧鸾先后任尚书仆射、尚书令,是个实权人物。
遗诏写得明明白白,萧子良呆若木鸡,一旁的王融却不甘心,假造了一份传位萧子良的“遗诏”。他用竟陵王府的卫士换下了病房内外的侍卫,亲自戎装上阵,守着弥留之际的萧赜,不让他人靠近,就等萧赜驾崩后拿出篡改的“遗诏”。
皇太孙萧昭业听说祖父萧赜病危,匆匆赶来。王融率卫士凶神恶煞般宣布:皇上有旨,无论何人,不得擅入宫门一步。萧昭业辩解说自己是皇太孙,身份特殊,要求入宫服侍祖父。王融任凭他百般辩解,就是不放行。无奈,萧昭业只好怏怏而归。
朝堂上,百官都预备好了丧服,就等王融宣布“遗诏”了。萧子良继位的事情似乎板上钉钉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弥留之际的萧赜回光返照,突然苏醒过来,神志清醒地发号施令起来。他见皇太孙不在身边,知道情况有变,急忙叫来亲信的近侍太监,让他去召萧昭业率甲士入宫。传完这个命令,萧赜就死了。王融还想挣扎,命令竟陵王府的卫士把守宫门,和萧子良商议对策。事到如今,萧子良一派还有成功的机会。他们可以一不做二不休,提前发布假遗诏,推出萧子良,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可是萧子良、王融等人谈文写字是好手,搞阴谋诡计却不在行,商量来商量去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捂着萧赜的死讯秘不发丧。
在外头,大臣们都知道皇上突然召皇太孙进宫,而且是带甲士进宫,议论纷纷。高度的政治敏锐感让萧鸾意识到宫中情况有变。他匆忙就向堂兄的寝宫赶去。门口卫士不让他进宫,萧鸾假传圣旨:“皇上召我入宫,我看谁敢拦我!”卫士顿时被蒙住了,萧鸾于是硬闯了进去,发现堂兄萧赜已经死了。他马上跑出寝宫,公开宣布皇上驾崩,然后率人拥戴萧昭业登殿接受群臣跪拜,同时派人将萧子良搀扶出宫。至此,大局已定。在整个过程中,萧子良消极犹豫,没有和王融配合,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最终被排挤出局。
王融则被逮捕。几天后,萧昭业以“险躁轻狡、招纳不逞、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诛杀,丝毫不提伪造遗诏、谋立他人的问题。王融出身著名的琅琊王氏,死时27岁。
竟陵王萧子良表面上仍受尊重,是两位辅政大臣之一。但萧昭业也好,萧鸾也好,都对他不放心,联合起来排挤他,将他晋为太傅,剥夺了实权。萧子良也怕被追究,积郁在胸,第二年(494年)四月便郁郁而死,享年35岁。书呆子毕竟斗不过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