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700000028

第28章 京华忆旧 (9)

小时候正逢兵荒马乱,解放军正在围城,每个城门口都堆着用麻袋黄土做成的掩体,家里玻璃门窗上用白纸条贴成米字,惶惶不可终日的战争氛围充斥着北京城,唯有我们这些不知深浅的孩子,乘着大人不备跑出大门,从马道跑上城墙,一展拳脚。时在岁末,一片凋零,白茅枯蓬,清霜遍地,当我正与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正商量如何玩时,一个穿着黑色警察服、背着三八式步枪把我们喝住了,举着枪说要毙了我们。当然,这是他在利用那点小小的权力逞逞威风,吓一吓对他毫无危险的孩子,两个小孩都吓哭了。他满足了,又去管一个登城的大人,我们乘机不停脚地一直跑回了家,还庆幸“死里逃生”。尽管城墙给我一次惊吓,但丝毫没有减少对我的魅力。当我看着它一段一段地被拆毁时还是不由得心痛。特别是七十年代拆西直门时,发现了元代土城,大砖城被剥离了,小土城们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等待着不可避免的被铲除的命运,前后有好几个月。我每当乘107无轨电车从这里经过时都不免要多看它几眼,直到它完全从地面上消失为止。

许多老北京把城墙看做北京的符号,也许是因为北京人性格和平温厚,稍嫌懦弱,把有金汤之固的城池看做安全的保障;也许因为北京人安土重迁,以世居北京而自豪,把城墙、城楼看成完整北京的象征。过去北京人称买房为“置院子”,对他们来说,院子比住房更重要。北京城就是北京人的大院子,城墙就是院墙。因此对于老北京来说,五十年前梁思成、林徽音夫妇把北京城墙建成环城花园是改造北京城墙的最佳方案。

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后来北京者自然有他们对北京的想法,现在环境变了,人们都住进了“空间”,院子已经成为人们的奢望。在高层建筑里长大的青年人不知院子为何物,自然就不会对城墙有任何感觉了。他们以为所谓北京城墙就是东、西便门那两小段,不知道那只是一个大西瓜里的两只小小的西瓜籽,尽管它被擦得锃光瓦亮,也不能呈现西瓜的滋味和风貌。

老北京胡同的最后留影

铁林兄的带有浓烈文学和艺术色彩的民间口述史——《老北京话城南》经过多次的打磨终于要出版了。要我写点文字,作为弁言,令我颇费踌躇。这两年虽然常在《社会学家茶座》上发些不痛不痒的文字,但对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与民间口述还是门外汉,很难说出点中肯的意见。不过我生于故都北京,数十年生活在南城,故都的传统风习还略知一二,涉及“城南旧事”还是忍不住说些与此书相关或不相关的话,以为塞责。

东富西贵北贱南贫

北京“城南”是个大而不确定的概念。比如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城南是指椿树胡同、西草厂一带,在和平门外南新华街(现在叫和平门大街)以西;本书中所讲的大栅栏西街、观音寺、铁树斜街、陕西巷一带都在煤市街以西,南新华街以东。两个地方都叫“城南”,但其居民构成(特别是在清代)迥异。这里应该说一说关于北京地域与居民构成关系的常语:东富西贵北贱南贫。这句话流传很广,但对它的意义未必了解。

许多人以为这是指全北京城说的,但是“东富”“西贵”“北贱”都没有着落。清代北京内城是由八旗分别占领,清初把内城的汉族居民无论贵贱穷富都轰出了内城。八旗中的各旗都是有贵有贱,有穷有富,另外,内城的北部也不是身份低贱的居民的聚居地。这句话只是指外城说的。“东(今崇文区东部)”清代住的多是手工业者、商人,北京仅有一些大的手工作坊(地毯厂、玉器作、景泰蓝作坊)也都集中在这里。

商人和手工厂主比较有钱,所以说“东富”;“西”(南新华街以西)住的多是文人士大夫,朱彝尊曾住海波寺街,林则徐曾住丞相胡同,孙星衍曾住过香炉营头条,徐世昌曾住过西琉璃厂、上斜街等地。当然这里还有更多的文人举子住在会馆之中,他们是官僚的预备军。这应了一个“贵”字。“北”则指北京外城的北部,也就是珠市口大街以北,南新华街以东,崇文门大街以西这一块。这里自清代中叶以来,成了北京娱乐业中心,戏园子、相公堂子 、不同等级的妓院都集中在这里。许多妓女、艺人也住在这个地方。艺人所操,当时也属贱业,故有“北贱”之说。“南”指永定门内、珠市口大街以南,那些贫困的、实在生活不下去的农村破产者进城谋生的多住于此。天桥市场的形成就是为这些穷人服务的。这就是“南贫”。

林海音笔下的“南城”实际上是南城之西,是汉族文人士大夫所居,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父亲是新型文人(洋学堂的教师),直到民国初年,这里的居民结构仍无多大变化。《老北京话城南》中的“南城”实际上是外城之“北”,此时清朝亡了近100年,解放也快60年了,“北贱”不能说了,但因为有清末民初底子,而煤市街以西、南新华街以东聚居的还多是社会底层人物,用当地的居民话说,这里除了少数“戏行、买卖人,大多是苦力”。因此“话南城”这本书中出现的人物大多数还是当今社会的底层人物。

有纯粹的北京人吗?

大约除了房山的山顶洞人,谁也不敢说自己是纯粹的北京人。作为故都的北京可以说是个移民城市,这里居民大多是外来的。而且明朝、清朝、民国、解放后各个历史阶段迁移来的人们分布在北京的不同的地区,而且大体有规律可循。最初,明朝军队占领元大都时,原有的居民——特别是蒙古人、色目人大多随着元顺帝跑了,城内只剩1万2千多人,几乎成为了空城。明成祖朱棣移都北京,不仅从各地迁移来许多农民以充实京畿一带,还从南京和江南一带迁来大量富户和工匠住在北京城内,再加上从南京搬到北京的文武官员及其家属,共有十余万人,这些构成北京城的原始居民。明代的北京人口一度发展到百万以上。

满州占领北京之后,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将原住民尽数驱赶到外城,内城安置“从龙入关”的八旗官兵,正黄旗和镶黄旗官兵驻扎在紫禁城之北,正红旗及镶红旗驻扎在紫禁城之西,正白旗和镶白旗驻扎在紫禁城之东,正蓝旗和镶蓝旗驻扎在紫禁城之南,八旗兵拱卫皇宫,并形成旗民分治的格局。在清前期,北京内城几乎成为一个大兵营 。清代北京居民的这种分布格局与明朝根本不同,这对北京城内的民族关系、生活习俗乃至语言语音都有很大的影响。清中叶以来,虽然历朝都有对汉族高官赐宅内城之举,但这只是针对个别人的,没有改变内城居民的基本构成。

民国建立以后,这种居住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旗人没有了铁杆庄稼,又不会做工经商,急速没落,许多旗人变卖房产,大批家境富裕的汉族居民涌入内城居住。辛亥革命后,原是定都南京,后为了迁就袁世凯改为北京,南方政府及官员搬到北京,由于政府机关俱在内城,随来的官员也多住在内城。比如鲁迅,是教育部的佥事(类似处长),他随政府迁京后,先是住在外城宣南的绍兴会馆 ,后有了点钱还是在内城西部买了房子。北京又是个文化城市,民国后陆陆续续开办了许多大学。这些大学也多在内城。如在沙滩的北京大学,定阜大街的辅仁大学,东皇城根的中法大学,二龙坑的中国大学,北小街内北新仓的朝阳学院,东单三条的协和医学院……还可以举出许多在内城的大专学校,有这么多的学校,教师从哪里来?可以说绝大多数来自南方的江浙一带 。这些南人到了北京,无论是做官还是教书,为了就近上班,大多选择住在内城(那时空房很多,纯是买方市场,有极大的选择权)。此时内城便成为官僚、富人和文化人的聚居之所,外城除了宣南一带因为会馆和传统的缘故还有一些南来的文化人居住外,大多成为手工业者、艺人和穷人居住的地方。

四十年代末以来,共和国建都北京,共产党大批干部进城。高级干部大多住在了内城,一家或数家占一所大院(现在这种局面也没有多大改变),一般的中下级干部和大量的部队干部住在北京西郊一带(阜成门外、复兴门外)为他们建筑的兵营式的大院之中。后来说的大院文化就产生在这里 。原来内城居住的官僚、富人、文化人只要没有跟着国民党离开北京的,大多居住地域没有变,只是那些“贵人”、富人、文化人独有的四合院内不断地掺入了许多平民百姓。原来的南新华街以东的一带居民虽然没有大变,但由于本来就居住狭小,经过三四十年人口翻了几番,他们个人的平均居住面积已经狭窄到极点,人们被迫向院子发展,把院子破坏殆尽。到了八十年代南城几乎没有完整的院子了。

近五六十年来北京有十来次大改造及毁坏,对于院子的破坏最厉害的有三次。一是1958年大跃进,在四合院中办工厂、建小土炉大炼钢铁,您想要在四合院办工厂,院子还能保持原样吗?二是文革,房产主把房产上交国家(有的房产主被轰到乡下),一些掌权的“群众革命组织”中的有势力的人物纷纷进入较好的院子,并对院子加以改造,再加上1969年后的“深挖洞,广积粮”,在一些大院子中挖防空壕和地道,使原有的院子格局根本改观。第三次是1976年7月28日地震,人们先是在院子中搭防震棚,以此为开端,居民争相私搭乱建、搭小厨房、扩大居住面积,从此南城一带的院子基本消失,成了没有了院子的四合院。过去讲究格局的大院,甚至是带有园林(北京在解放前有园林108座,现在只剩恭王府一座)的院子都改造成极丑陋的小道,各家都向着这丑陋的小道开门。我们从《老北京话城南》中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很多实例。这种景象在北京各区都有,但以城南最为严重。

人们居住环境恶劣,三代同居一室,大儿大女共用一床都是违背人类正常伦理的,妨碍着人性的正常发展。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就讲明居住条件的狭小恶劣对人们道德和精神状态所起的负面作用。他甚至说男女过度拥挤的贫民窟会成为 “犯罪的中心”。“城南”的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居住地区和居住环境,而居住环境的非人性化在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老北京话城南》特别深刻地展示了这一点。

胡同文化的最后留影

说到北京的“胡同文化”应该指出它应分为两种,这两种不仅时代有别,内涵上也有不同。一种是老舍笔下所写的五十多年前的胡同文化。那时的北京(北平)人口不到100万,夏天马路两边长青草和青苔,北京是个安静的城市,下午四五点钟后,甚至有些荒凉。北京人中虽有许多是外来做官的或做大事的,但大多数居民还是以老北京为主,带有王朔所说“旗人的多礼与谦和”。此时的居民是以独门独院为主的,虽然一些过大的院子(如会馆、没落的大宅门、出赁房屋的大庙等)也有众多的人家居住,总的说来还是少数 ,特别是在东西城。过去的胡同中的人家彼此往来密切,新搬来的人家都要挨门挨户地拜街坊,求邻里多关照。

的确邻里之间平时也是守望相助的,有了特殊困难首先出现的也是街里街坊,所以北京素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之说。但每户人家还是各自有其独立性的,保持各家不同的脾气禀性,大门一关就谁也管不着了。常关着大门不爱与邻居往来的人家,在街坊心目中还是有点神秘感的。如《四世同堂》中的钱诗人,就使周围小市民邻居不理解,觉得他有点怪,然而这不妨碍他们之间在有难时互相关照。人们居住宽松,打拳踢腿,碰不着他人,自然心平气和。这样居住环境使人们比较多地体会街坊的互相关爱,感受不到因为居住过密而产生的摩擦和互相妨碍。我们常说老北京人性情温和、谦让多礼,除了上面说的旗人的多礼的传统外,居住环境的适宜是很重要的一条。这些在老舍的小说中有充分的反映。

近五十年来,不仅时代变了,居民构成也变了,老北京在居民中的比例越来越少,现在北京常住加临时居住者大约近千万,老北京被淹没在移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北京城成为典型的移民城市。随着人口的激增,独门独户的四合院被逐渐消灭,现在除了一些老贵、新贵和个别新富外,平民百姓已经很少有独门独户的了(最近播映的电视剧《守候幸福》中的出现的两户人家都是独门独院,而且主人身份都是医生,这就很不真实)。现今的胡同是由大杂院和小杂院组成。特别是近三十年,房屋门窗相对不过一米的院子比比皆是,各家一点儿隐秘也没有了。人们感受的互相妨碍已经大大超过了感受互相关爱了,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胡同文化怎么能与老舍笔下的文化一样呢?这可以说是一种新胡同文化,虽然新旧胡同文化不能截然分开,但两种文化的显著区别是一目了然的。

同类推荐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老梁看电影

    老梁看电影

    本书由知名电视主持人梁宏达坐镇主持,节目以电影为素材,以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为参照,通过发掘、整理电影里的故事和生活细节,以梁宏达独特的“说故事”主持风格,说说“电影里的那些事儿”。梁宏达,被观众亲切的称呼为老梁,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老梁凭借伶俐的口齿,独到的见解,以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著称,亲切生动的主持风格和百变的声音魅力,使他主持的节目从体育迷波及到无数电视观众,成为国内目前最受欢迎的脱口秀主持人之一。《老梁看电影》将从无数电影里找出相类似的生活桥段,整理罗列在一起,给观众呈现,原来电影就是这样影响、改变我们的生活。《老梁看电影》有着明确的“五不说”。在栏目中,老梁不在乎八卦,不关心票房,不胡吹思想,不生编故事,不评价演技。对于电影里展现的许多生活、人生中的元素,他反而会细细的品读……
  • 公务员学习心理研究与培训效能提升

    公务员学习心理研究与培训效能提升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公务员职业性质及特点、公务员心理发展现状、我国传统的学习心理思想等,第二章为公务员学习心理的内涵及特点,包括公务员学习心理的内涵、公务员学习心理的特点等;第三章为公务员学习心理的研究理论及方法,主要包括公务员学习心理的研究理论、公务员学习心理的研究方法等;第四章为公务员学习心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务员学习动机研究、公务员学习方式研究、公务员学习策略研究、公务员学习环境研究等;第五章为公务员学习的生理学与心理学基础,主要包括公务员学习的生理学基础、公务员学习的心理学基础等;第六章为影响公务员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其他因素等方面。第七章为公务员培训效能的提升途径。全书内容针对性强,逻辑性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适合于广大公务员朋友及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是一部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被撒尼人民称为“我们民族的歌”,少女阿诗玛善良漂亮,可恨的富翁抢走了她逼迫她嫁给自己的儿子。阿诗玛不为财富所打动,严词拒绝。哥哥阿黑勇敢机智,与富翁斗智斗勇,救出了阿诗玛。返家途中,阿诗玛被洪流吞没,灵魂化作回声,永远留在人民身边。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民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他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它是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最宝贵的资料。
热门推荐
  • 强婚厚爱:契约总裁狂宠妻

    强婚厚爱:契约总裁狂宠妻

    一家聚餐,本以为是缺失已久的父爱开始,谁知一朝醒来,等待她的却是一场噩梦。“从现在起,你是我的……”
  • 剑和远方

    剑和远方

    有人问我为什么去冒险,我说是因为对自由的向往和冒险的热爱。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才知道都是瞎扯。离开,仅仅只是因为骗不了自己,一路的旅行,最容易麻痹心灵,忘却过去。也许当我年老的时候,会再回到那个地方,写一本小说,好好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 道门高真

    道门高真

    山上神仙,凡间武夫,长生不老,功名利禄。世人都道神仙好,又羡皇帝权贵高。最唬人的是鬼域,更难测的是人心。
  • 吕布志计

    吕布志计

    从东汉末年,各势力崛起,到统一。我不知我到底是操控者,还是操控者手上的一枚棋子
  • 谜物馆

    谜物馆

    这世界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博物馆,你别以为走进去只是开开眼界,看看热闹这么简单。事实上,有些博物馆,可能你进去了,就没有机会再出来了!它们不会比“电锯老头”的谋杀密室更温和,也不会比“恐怖蜡像馆”更安全,更不会比日本的超级鬼屋更平静。总之,不是没提醒你,小心,你的安全!隐性富豪奥斯汀·霍克先生利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把霍克家族打造成了闻名世界的私人博物馆垄断之王。博学多才的博物馆王子柯爵汐在另类收藏家浅野寂令人咋舌的收藏品味的带动下,让霍克家族的每一个博物馆都成为追随者们耸人听闻又趋之若鹜的好地方。
  • 十二星域

    十二星域

    这是一片静寂的星空世界,也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战斗的世界,星空中的机遇和奇缘,等待一代一代有缘人的来临。
  • 谁的青春在等待春天

    谁的青春在等待春天

    青春充满希望和活力,青春也遍布纠结和疼痛。当我们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总是既有欢笑,也有泪水。夜深人静时,你站在窗前回忆那些过往,也许会发现,那些应该珍惜的人们都已渐行渐远,那些你爱过和未爱成的人,她们早已散落在天涯;当然也有温馨的画面,也有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就是我要讲给你听的故事。忘记就是背叛。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如果忘不掉,那就跟着我的脚步,来重温那些已然逝去的故事,也许,你也在故事之中。也许是现实太过残酷,我们谁也拯救不了,包括自己。既然抱怨于事无补,那为何不淡定从容一些,让时间来沉淀,冲淡一切。毕竟,春天总是会到来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虎修仙传

    天虎修仙传

    李天虎,未断奶时就被白虎叼走和抚养,因为他特殊的体质,竟然拥有了老虎身上的特殊能力,力量强大,身手敏捷,视觉、嗅觉和听力远超常人,七岁时就虎啸山林,占山为王,拥有了自己的地盘。然而,他的身上却毫无人性,有的,只有嗜血的兽性和狂放的野性。当他被村里人救回后,才让他逐渐恢复了人性,实现了蜕变,并走出了条不一样的修仙之路。
  • 一个人的江湖叫流浪

    一个人的江湖叫流浪

    一个金手指炸了以后重拾音乐梦想的少年,一个自带异能守护家园的执行官,一个追星着迷,努力改变自己的少女,三个不同的人生,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世界上,好多人都在流浪,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