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20岁这一年,当我像往常一样穿梭在世界的各处而觉得与以往并没有任何异样的时候,似乎就是很突然的,一些事情发生了,也就是一夜之间,我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多年以前那个初步具有“我”这个概念的那个人了。现在的这个人,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而面对往昔,我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想。这种状况比较类似一个人在完成某件事情之后,再回过头去突然怀疑起来自己的所作所为了。20岁的我,更多的就是这样的状态。
《被风圈住的耳朵》,这个题目在网络上面起初并没有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我把题目给一个编辑的时候,她认为我的作品并没有多大的出路,首先题目有些跟风,她认为在网络上大家都是求新心切,所以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是重要的。我的一个朋友,在看到这个题目之后更是捂着嘴巴把忐忑不安的我搞得紧张兮兮,原来他把“quan”读作另外的音节了,的确这个字有几个音,如何选择,还是把决定权留给读者。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与这篇小说的主题一定是分不开的。
耳朵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呢,在我看来,它不只是作为身体感官存在那么简单,耳朵也并不是多么独立的感官,起码它一直受着某种牵制。比如耳朵必得是用来听的,听什么呢,自然是外界的一些可供提取的声音元素,这些东西刺激神经后,在神经的作用下通过耳朵这个媒介最终为人所接受。所以可以这么说,一个健全的耳朵,它是被圈住的,被声音圈住的,被外界圈住的。按照这样的分析,耳朵显得有些被动,其实不然,耳朵的特别之处并不在此,耳朵的高明在于耳朵不只是一个有些被动的存在,它打破了被动的局面,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创造出了另外的东西,这就是艺术家的耳朵。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用属于自己的感觉感知生活,并全力以赴地投入生活,这是最能打动人的闪亮的部分。也因为这一点,人和其他动物有了质的区别,人挺起了自己的脊椎骨并直立起身子劳动、思考。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愈加相信人是自然的杰作、是自己的杰作。可是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人的属性与自然人身份二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矛盾重重,人的存在状态本身就是在不断的矛盾与分裂中一步步堕落或者升华,还有一些人则是堕落与升华互相交织、纠缠不清,而后者是大多人的存在。
青春是一段怎样的时光呢,我们迷茫,我们孤独,我们无助,我们凄惶……经历过这些繁杂的情绪,见证了一场场悲欢离合的人间剧幕,我们会认为人生,所谓的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戏剧。剧中有主角,有配角,各种不同的角色共同营造某种气氛,青春是热闹的,青春是悲凉的。当愁肠百结的少年们逐渐挺直了脊梁;当某个人在一觉醒来之后斯哑了嗓音;当某个人在一场聚会结束后独自在小路上漫步;当女孩的脸色变得红润细腻;当一个人开始在闲着没事的时候伏在桌边单手托着腮帮静静想着心事;当某个人在大哭一场过后,仍然激情满怀地豪言壮语说着永不放弃;当男孩第一次壮着胆小心翼翼地告诉害羞的那个女孩我喜欢你;当女孩红着脸接过第一封带着香味的漂亮信封;当教室里面的每个人在黑板上留下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当两个朋友相互扶持度过难关露出欣慰的微笑……关于青春,一切美不可言。
而时间永远在飞奔向前,有一天,站在某个位置,回首再看,果真如诗词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若还觉得难以尽数表达,那就再添上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黄昏已近,灯火通明,回首已是千里之外,抬头再看,天空一片澄明。曾经的少年不再,当怀着一片平和沉稳的心态再去看从前那个莽撞而青涩的自己,才突然明白:青春就是一段总要流逝的风景。
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朋友们
时龙贤
2010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