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5900000018

第18章

玄武门之变成就了李世民,自在意料之中,附带成就了魏征,却属于意料之外。其他人结局如何?先从裴寂谈起。李世民登基伊始,加封裴寂一千户,次年李世民祭祀南郊,命裴寂与长孙无忌同升金辇。所谓金辇,就是皇上的专车。能与皇上的大舅子一起陪同皇上登上皇上的专车,何等风光!只可惜这风光纯属表面文章,李世民登基之后,用事的是杜如晦、房玄龄,李渊的左右一概靠边站,裴寂也不例外。靠边站不也能落得个清闲么?嘿嘿,没那么容易。贞观三年,裴寂开始走厄运了。厄运从何而来?从一个名唤做法雅的和尚而来。法雅本来既得宠于李渊,亦得宠于李世民,却忽然失宠,于是口出妖言。什么是妖言?史册语焉不详,大致可以理解为如今的反革命言论。唐代相当于今日司法部门的衙门称之为大理寺,大理寺负责人称大理寺卿。然而,法雅和尚专案组的负责人却是兵部尚书杜如晦。当时的兵部尚书大致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长,不由司法部门的负责人,而由国防部门的负责人来处理法雅一案,不能不说有些古怪。原因何在?史无记载。揣测之,当因案情之中有不可告人之秘密,非亲信如杜如晦者莫可审理。据杜如晦提交的审讯报告,法雅一口咬定曾经对裴寂说过妖言,而裴寂则矢口否认。法雅的揭发是否诬告,恐怕只有法雅与裴寂二人得知。至于法雅的揭发是否出于示意或者逼迫,那就恐怕只有三个人晓得了。哪三个人?除去法雅之外,自然只有杜如晦与李世民。无论如何,裴寂因此案而罢官,逐回老家。裴寂乞留京师,李世民不仅不准,而且数落裴寂在李渊朝为政过失多端,早该罢黜。

裴寂既遭放逐,返回浦州老家安置,能过上安宁日子了么?没能。岂止是没能,不旋踵而再次卷入更为重大的官司。这回得罪之因,更为迷离扑朔。据说有个狂徒自称信行,看出裴寂有天子相,把这话儿对裴寂的仆人某甲说了。信行死后,裴寂手下一个叫做恭命的管家把这话转告裴寂,裴寂闻言不禁大惧。惧从何来?李世民对这类言语极其敏感,不上报,可以整成死罪;上报,会引起猜忌么?猜忌的结果会是找个借口杀掉么?难说。裴寂想了一想,觉得还是私了比较保险怎么私了吩咐恭命买凶将某甲杀却灭口却不料恭命阳奉阴违,瞒着裴寂将某甲放走,尔后恭命私吞裴寂财产。案发之后,唯恐裴寂捉拿,逃奔京师予以揭发。李世民大怒,称裴寂有四可杀之罪,赖朝臣救援,得以免死,流放静州(今四川马尔康西北)。不久,静州地区羌人叛乱,有人在李世民面前使坏,说裴寂可能会趁机作乱,李世民心中也不无疑惑,口中却大言道:裴寂犯了死罪,是我饶他一命。他当感恩戴德才是,岂敢造反?裴寂果然率家僮平定羌乱。李世民于是龙颜大悦,想起裴寂拥戴之功,下一道圣旨,放裴寂回京。不过,裴寂没那运气。圣旨尚未至静州之时,裴寂已死,享年六十。

下一个该谈谁?率先想到的是李靖。李靖因与李渊有过节,故行事格外谨慎。李靖不肯卷入李世民兄弟之争,正属于格外谨慎的表现之一。据说李靖中立于李世民兄弟之外的立场,颇受李世民的谅解与尊重。李世民即位之后,李靖起先受命为刑部尚书,次年兼任检校中书令。中书令是掌握实权的重任,不过,既加“检校”二字,就成了虚衔,只是以示荣宠而已。

贞观三年,突厥来犯,李靖受命为征突厥诸军统帅,远征漠北,生擒颉利可汗,凯旋而归之日,应当加官进爵吧?没有。为何没有?御史大夫温彦博奏李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宝物散于乱军之手”。温彦博是李世民的心腹,所以李世民深信不疑?或者,温彦博的奏章其实出于李世民的授意?总之,李靖因此备受责难。没隔多久,李世民又亲自好言相慰,说什么不该听信谗言云云,并任命李靖为尚书右仆射。尚书省的最高负责人是尚书令,权同丞相,因李世民曾为此官,自李世民登基始,终唐之世,尚书令一职始终虚设,而尚书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的实际主管。任命李靖为尚书右仆射,不能不说是委以重任的表示。问题在于:谁进的谗言?是温彦博,还是另有他人?怎么不见温某或其他人因诬告而贬官?或者至少公开予李靖以平反?李靖是什么人物,这一斥一呵的驾驭手段怎么会看不透?这加官晋级之举不仅未曾令李靖放松警惕,恰恰相反,而是越发小心谨慎了。小心谨慎到什么程度?每上朝,“恂恂然似不能言”。换成今日的白话,就是每逢上朝,都拿出一副卑谦的面孔,好像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贞观八年,想必是如此这般忍气吞声的日子实在难熬,李靖以足疾为名请求吿老还乡,却遭李世民拒绝。为何拒绝?因为还有用得着李靖的时候。不错。次年,吐谷浑入寇,李世民遣人暗示李靖为将,李靖不敢违拗,见房玄龄请行。李世民不直接任命李靖为将,李靖不直接见李世民请求为将,这等大事还得通过第三者,说明两人之间的君臣关系极其不和谐。不和谐的根源何在?在于李世民的猜忌。证据何在?就在下文。

且说李靖大破吐谷浑,回京之后却再次因功而受累。这一回,不是“军无纲纪”那么简单,是遭人诬告其谋反,最终虽然以查无实据不了了之,李靖更如惊弓之鸟,从此杜门,不仅是谢客,连亲戚亦大都拒而不见。

十年后,李世民亲征高丽,李靖以老病为由,请留长安。岂料李世民亲自到李靖家中探视,手抚李靖之背道:“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司马仲达就是司马懿,司马懿伪装老病,骗过曹爽,成其篡夺曹魏政权之势,怎么在李世民嘴里就成了“立勋魏室”?这么明显的反话,李靖如何能听不出?分明是暗示我李靖别做司马懿的梦,趁他李世民亲征高丽之机,效仿杨玄感嘛!李靖于是不得不带病而起,行至相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实在走不动了,李世民这才临时把李靖安置于相州,免了辽东之行。

贞观二十三年阴历五月十八,李靖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九,去李世民之死,不过十二日。

说罢李靖,自然想到李世勣。虽然两人出身、经历皆相去甚远。一个是名将之甥,堪称高干子弟。另一个出身土豪,入伙瓦岗为强人。不过,新旧两唐书皆合二李的传记为一卷,可见史官也作如是联想。

同李靖一样,李世勣也不曾卷入李世民兄弟之争,据说李世民亦因此而颇为尊重其人。李世民登基之后,拜李世勣为并州都督,负责北边防御,并实封九百户。

贞观三年,以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受李靖节制,出征突厥。大破突厥之后,二李会师白道。颉利可汗请和,李世民许之,遣唐俭至突厥大营受降。二李相与谋,以为不如趁突厥大意之际发动突袭,彻底破灭之。李靖统领大军从正面出击,李世勣率精骑从背后截其归路,生擒颉利可汗,凯旋京师之后,授光禄大夫的虚衔,继续驻守并州。

贞观十五年,授兵部尚书,没来得及回京上任,适逢薛延陀八万入寇,当即受命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追及薛延陀于青山,大破薛延陀,斩其名王一,生俘五万有奇,以功封李世勣一子为县公。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而被撤换,立李治为新太子,以李世勣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并拜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特进属于最高虚衔之一,同中书门下三品,相当于丞相,詹事是太子府最高文职,左卫率是太子府最高武职,集最高虚衔、实职以及太子府最高文武官位于一身,可见李世民对李世勣的器重之深,远非李靖可以相提并论。次年,李世勣随李世民征高丽。驻跸山之役,亏李世勣苦战方才免于一败涂地。以功,再封李世勣一子为郡公。二十二年,再破薛延陀,廓清漠北。

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李世民病危。李世民既然这么器重李世勣,并且令其兼任太子府属的首席文官武职,想必会托孤于李世勣?或者至少会令李世勣参与临终告别仪式?没有。不仅没有,而且就在这一日将李世勣贬为叠州都督。叠州(今甘肃四川交界处的迭部县)既属边远,又属边缘,李世勣因何罪而遭贬如此?问这话的不是李世勣,是李世民那宝贝太子李治,史称唐高宗,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的老公。还真是傻,幸亏我有主意!听了李治这一问,李世民不禁叹口气。

李世民有什么主意?据史册记载,李世民对李治说了这么几句话:“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还真是高招!听了老爹这一席话,李治如梦初醒,当下叹服不已,把老爹这几句话字字句句当作真言记取了。真高明么?那得看对谁说。李世民玩的这一招,在李世勣眼里,不过是几下花拳绣腿。李世勣得了诏书,直接从朝廷走马上任,连家都不回。这么做,是否有些过分,过于流露痕迹?倘若对付李世民,也许,不过,对付李治这种傻冒,不露痕迹只怕还会误作“徘徊顾望”,反倒给错杀了。

李世民这么处置李世勣说明什么?说明平时对手下的恩宠顾眷都不过是虚假的笼络手段,其为人也,其实心狠手辣。亏得李世勣识破其心思,否则,还不得化作一道冤魂奔赴黄泉?李世民奔赴黄泉后四个月,李治遵李世民遗命,召李世勣回京,委以尚书左仆射之职。

乾封元年十二月,李治以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出征高丽。总章元年九月,李世勣攻克高丽京城平壤,生擒高丽国王高藏,分高丽为五部、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二十三年前李世民兵败高丽之耻,李世勣雪之。凯旋京师,以功加官太子太师。

次年十一月,李世勣卒于正寝,享年八十。子早卒,孙袭爵。这位袭爵之孙,就是武则天当政时,于扬州起兵造反的徐敬业。败亡之后,李世勣子孙经武则天杀戮殆尽。唐中宗反正之后,下诏追复李世勣所有官爵,并修复其坟茔。然而子孙后代莫可追寻,绝少漏网者,皆逃窜外邦,不复归还中国。

谈过三位不曾直接参予玄武门之变的人物之后,该轮到李世民的首席谋士房玄龄与杜如晦上场了。

李世民成为太子之后,命杜如晦为太子左庶子,房玄龄为太子右庶子。房玄龄跟随李世民早于杜如晦,官位却反而在杜如晦之下,以此推测,至少就玄武门之变而言,杜如晦的功劳恐在房玄龄之上。

李世民即位伊始,便以杜如晦为兵部尚书、总监东宫兵马,进爵蔡国公。看那意思是把军权以及禁卫军权都交到杜如晦的手上,可见杜如晦受信任之深。次年,杜如晦又加官检校侍中,兼任吏部尚书。检校侍中虽然只是虚衔,吏部尚书负责人事与官员的选拔,却是个替李世民把关的重任。贞观三年,杜如晦继续升迁,接替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不过,好景不常,不是失宠于李世民,是失宠于老天爷。天不假年,四年三月病逝。长子杜构袭爵,官至慈州刺史。次子杜荷尚城阳公主,好好的驸马都尉不好好地干,偏要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太子免死流放,女婿不免处斩。杜构成了反革命家属,还能有好日子过?当然不可能,流放岭南而死。杜氏一族的历史,于是可以用“显赫一时,不二世而斩”九个字定论了。

李世民登基之前,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同参赞帷幄。李世民登基之后,两人的仕途却分道扬镳,有点儿一文一武的味道。杜如晦为兵部尚书之时,房玄龄出任中书令。中书令是决策机构的最高长官,与负责审议的侍中、负责行政的尚书令一起,构成朝廷的政治与行政核心。贞观三年,房玄龄兼任礼部尚书,与杜的吏部尚书相比,也是偏重文化的方面。四年,房玄龄接替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进爵魏国公。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高丽,以房玄龄为京师留守,令房玄龄得以便宜从事,不复奏请。所谓“得以便宜从事,不复奏请”,等于是给予房玄龄代理天子执政之权。给予房玄龄这么大的自由,应当是极其信任的了。也许不一定,何以言之?李世民启程在道,旋即有人前往留守府声称告密。房玄龄问:告谁的密?那人道:就是你。就是我?房玄龄听了不胜惊讶之至,不敢耽搁,随即遣人护送告密者至李世民的行营。李世民听说留守遣人送告密者来,勃然大怒。令人持长刀于前,然后将告密者唤来,问:告谁?那人道:房玄龄。李世民喊一声:果然!立即将告密者腰斩,然后手令责房玄龄道:如何这般不自信?再有如是者,当自行专断之!

不用仔细思量,应当就能感觉到这案子蹊跷离奇。当时李世民并没走离京城多远,告密者怎么不直接去行营找李世民?即使说告密者离京师近,离行营远,不是还有个留守副使在长安么?要告房玄龄而不找副使却直接找房玄龄,有这么傻的人么?李世民不等告密者开口,已经准备下刀斧手,难道是预知告密者要说什么?只问了一句话,立即腰斩之,与李世民多日经营出来的以民为重、绝不妄杀无辜的英明形象相去甚远,正正经经扮演一次暴君角色。为何如此?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告密者是李世民安排好送死的奴才,恐怕至死不知死之将至。如此的目的何在?当然是在于试探房玄龄。倘若房玄龄不曾把把告密者送往李世民的行营,擅自杀了,被腰斩处死的会是房玄龄么?极可能如是。这手法,同临终前对付李世勣的那手法如出一辙,只是更加残忍狠毒。

据史册记载,李世民至少两次接受臣下的建议放宫女出宫。一放就是三千,规模之大,大得惊人。留下的会是多少?无疑更多。这么多女人,李世民宠幸得过来么?当然不会个个有机会得幸于上。不过,李世民宠幸过的女人,肯定得以百计。他不仅自己宠幸,高兴的时候,还赐宫女予得宠的臣下。房玄龄就是有幸受赐者之一,可惜老婆钏儿凶悍,不敢受用。岂有此理!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解释,不禁大笑。怎么这么不中用?你把她送进宫来,看我怎么调教她。别说那会儿钏儿已老,房玄龄自然是放心大胆让她去,即使钏儿是年方二八的小妞,李世民要见,敢不让见么?

李世民见了钏儿,正襟危坐,讲述一通女人不妒就是德的大道理。岂料钏儿听了,撇嘴一笑,只当西风贯马耳。难怪房玄龄不敢,这婆娘居然如此凶悍,幸亏我早有准备。李世民见了,心中暗自这般想。他李世民早有什么准备?他大喊一声:上酒!两个花枝招展的宫女捧出一个酒壶来。

“这里是一壶毒酒,你不肯把这两个宫女领回去,就把这壶酒给我喝了!”

钏儿二话不说,双手捧起酒壶,把头一仰、嘴一张,但听得“咕咚”、“咕咚”,早把一壶毒酒喝个一干二净,喝完了,双腿一软,往后便倒。毒死了?没有。只是酸得够呛,因为壶中所盛,并非什么毒酒,不过陈年米醋而已。据说俗语“吃醋”之说,便从这段故事而来。

“算你没福。”李世民事后对房玄龄道,“你这女人,我都怕。”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房玄龄疾笃。其时,李世民正筹划再征高丽,房玄龄鉴于四年前征高丽之失利,上表再三劝阻。李世民最终不曾再次亲征高丽,与房玄龄的临终进谏有关否?难以断言。七月二十四,房玄龄病逝,享年七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册赠太尉。长子房遗直袭爵,次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李治永徽四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阴谋夺取房遗直的爵位,诬告房遗直非礼高阳公主。李治叫长孙无忌负责审理此案,长孙无忌趁便搞出一个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案。结果,房遗爱处斩、高阳公主赐自尽,房遗直除名为庶人。所谓除名为庶人,就是革除官籍,发落为草民的意思。房家一如杜氏,不过二世而亡,真所谓无独有偶。

杜如晦与房玄龄为李世民的亲信自不在话下,不过,真正能够与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恐怕还不是杜与房,而是长孙无忌,毕竟是妻舅,又同为衙内出身。玄武门之变成功后,长孙无忌与杜如晦同为太子左庶子。李世民登基之后,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司空,封齐国公,名副其实位极人臣。然而,长孙无忌卷入的政事并不多见。当然,不多见,并不等于不见,也不等于不重要。事实上,长孙无忌在一件至关重大的事件上的影响超过任何其他人。什么事件?更换太子事件。李世民既立李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李泰,李承乾因谋反被废之后,当立谁为太子?李世民亲口应允立李泰为太子,当时备受李世民宠信的岑文本、刘洎也力劝李世民立李泰为继承人,却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抵制。长孙无忌的意思要立谁为太子?立他的外甥、长孙皇后之子李治。李世民左右为难,以至于想要自杀,最后还是依从了长孙无忌的意思。既立李治之后,李世民嫌其愚蠢,曾经一度又想换立吴王李恪,亦因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而作罢。

李世民临死之时,把李世勣支走,留在身边受托孤之命的,正是长孙无忌。李治登基伊始,对长孙无忌百般顺从,知道没这舅舅,皇袍不会加到自己身上。可是不久,李治搞上了老爷子的小老婆武则天,对这舅舅就不那么听话了。武则天要当皇后,李治做贼心虚,先征求大臣的意见。问李世勣,李世勣说:这是皇上的私事,何必问人?问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表示反对。武则天遣人给长孙无忌送礼,长孙无忌笑纳礼物,却并不改变反对的立场。既受贿而不替行贿者办事,此乃为人处世之大忌。长孙无忌不是没在勾心斗角的险恶环境中混过,怎么连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忘了?想必不是忘记,只是贪财之心过重,又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武则天一个臭小妞,能耐我长孙无忌何?

可惜,长孙无忌打错了算盘。能挡得住武则天的,只有一个人,那人是长孙无忌的外甥李治,并非他长孙无忌,而李治并无阻挡武则天之意。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凡是反对过她的,她不打算放过任何一个,尤其不打算放过既受贿又不帮忙的长孙无忌。显庆四年,报复长孙无忌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洛阳人李奉节上告太子洗马韦季方与监察御史李巢朋党为奸。什么是朋党为奸?套用一句如今的政治术语,就是搞反党小集团。负责审理这案件的人,恰好是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恰好”两字,也许偏离事实,启用许敬宗受理此案,说不定正是武则天的意思也未可知。许敬宗大搞逼供,韦季方招架不住,自杀而未遂。许敬宗趁便把韦季方的自杀,说成畏罪自杀。畏什么罪?不是朋党为奸之罪那么简单,是与长孙无忌谋反之罪。长孙无忌自然矢口否认,无奈李治信许敬宗而不信他长孙无忌这个亲舅舅。长孙无忌起先流放黔州,随后又遭许敬宗手下逼令自杀。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虽尚长乐公主,于李治是亲上加亲,亦未能幸免于祸,除名为民,流放岭南。其余长孙氏亲属,或杀或窜,没一个落得好下场。

史册的记载,颇有诿过于许敬宗之嫌。其实,许敬宗只不过是一条枪,持枪的人当然是李治自己。李治之所以这么做,固然可能有讨好武则天的成分,想必也出于对长孙无忌干涉其私生活的忿恨。长孙无忌当年如果少点儿私心,支持李泰为太子,绝对不至于落得如此悲惨下场。何以知其必不如此?首先,李泰不见得也会像李治一样,偷老爷子的小老婆。如果没有武则天当皇后一案,长孙无忌何从得罪?其次,就算李泰也搞上武则天,长孙无忌既然不是李泰的舅舅,或者就会如李世勣一样,因不便干涉而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倘如此,则祸从何来?

当年李世民指使高士廉编纂《氏族志》时,费尽心机让长孙氏名列第二。结果,长孙氏不出一世便从云端之上跌落十八层地狱。而令长孙氏破灭如此其速者,并非别人,正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出之子,真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既谈到长孙无忌,自然想到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史书也正把这两人的传记合为一卷,如同房杜与二李。

玄武门之变成功后,高士廉与房玄龄一起被任命为太子右庶子。高士廉的功劳何在?见诸史册者有二。其一,与长孙无忌一同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密谋。其二,释放并率领囚徒前往玄武门增援。

有些论史者以为李世民握有兵权,即使不喋血玄武门,势必会起兵造反。打一场内战死的人会更多,所以,就社会稳定而言,玄武门之变乃是最佳选择。其实,当时李世民的兵权已经被罢免,接替李世民掌握兵权的是李世民的死敌李元吉。倘若李世民依然能调动军队,何须高士廉启用囚徒?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任命高士廉为侍中。然而,不久就因故罢免,先下放为安州都督,不久转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因何故?黄门侍郎王珪请高士廉转奏一封密表,高士廉竟然胆敢扣下不呈,这自然令李世民极其不悦。不过,高士廉毕竟不是外人,外放不久就重新调回长安,出任吏部尚书、晋爵晋国公。十二年迁升为尚书右仆射,改封申国公。二十一年二月卒,享年七十二。

子高履行尚东阳公主,历任户部尚书、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治显庆三年,受累于长孙无忌,贬洪州都督,再贬永州刺史,死于永州贬所。虽然如此,较之长孙与房、杜,高氏堪称万幸。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论功行赏之时,亲自判定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五人功居第一。五人之中,尉迟敬德之功最为明显。倘若无尉迟敬德,便不再有李世民。既然不再有李世民,当然也就不会有此论功行赏之举。

李世民既为太子,任命尉迟敬德为太子左卫率。所谓太子左卫率,也就是太子的卫队长。李世民登基,拜尉迟敬德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右武侯大将军,是禁卫军的最高首领之一。换言之,官位虽然升迁,尉迟敬德充当的角色,依旧是李世民的保镖。

据史册记载,尉迟敬德自负功高,目中无人,即使是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亦经常面折廷辱之。某日廷宴,尉迟敬德对坐次安排不满,斥问坐在他上席者:你有何功?竟然居我之上!任城王李道宗恰巧坐在尉迟敬德之下,趁便出面劝解。尉迟敬德勃然大怒,挥拳相向,几乎将李道宗打瞎。李世民大怒,把尉迟敬德叫到一边,训斥道:朕早年读《汉书》,见汉高祖杀韩信、彭越,颇不以为然,如今方知彭、韩其实咎由自取。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尉迟敬德再不放老实些,你就是彭、韩第二。此后,尉迟敬德被逐离京师,外放为襄州都督。贞观八年,迁同州刺史。十一年,改封鄂国公,转任宣州刺史。尔后历任鄜、夏二州都督,都是边塞之地。贞观十七年,大约是在边区呆烦了,尉迟敬德“抗表乞骸骨”。所谓“抗表乞骸骨”,就是“打书面报告请求退休”的意思。李世民授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准其请。次年,从征高丽,回京后继续隐居,不与外人往还长达一十七年之久。闭门在家何所事事?吞丹化方,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结果如何?自然是仍旧不免一死。不过,总算是好死,没有成为彭、韩第二。

尉迟敬德死后,子尉迟宝琳袭爵,官至卫尉卿。孙辈如何?史册没有记载,想必是没落无闻了。不过,比起房、杜、长孙,尉迟氏亦如高氏,堪称万幸。

据史册记载,李世民算计李建成与李元吉,侯君集参与得最深。不过,并无细节,想必所参与者皆是绝密,不足为外人道,跟着李世民与侯君集一起下了棺材。

李世民即位之后,侯君集官拜左卫大将军,爵封潞国公。贞观四年,侯君集接替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参与朝政。九年,为李靖之副,出征吐谷浑。破灭吐谷浑之役,从运筹帷幄到前线实战,皆为侯君集之功,李靖不过领衔而已。十一年,侯君集出任陈州刺史,改封陈国公。十二年任吏部尚书,加光禄大夫到虚衔。次年,为交河行军大总管,统军远征高昌。越明年,连下高昌二十二城,灭高昌国,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凯旋而归。

立功如此,既还京师,加官进爵未?没有,献俘既毕就锒铛入狱。原因何在?因有人告发侯君集军纪败坏、私取宝物。听起来颇有些耳熟,因与李靖破灭突厥回归之后所遭遇者,如出一辙。属于巧合,还是属于必然?难说。幸得李世民宠信的中书侍郎岑文本出手相援,方才免于刑罚。

不过,出狱之后的侯君集,不再是出狱前的侯君集。他忽然回想起二十四年前李世民在晋阳对他说过的那席话:“小时候常觉得孟德为人太狠毒,如今自己办事了,才明白孟德之所以说‘宁我负人,勿人负我’,自有其不得不如此的道理。”好一个不得不如此!侯君集暗自忖度,今后咱也得如此!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担忧被撤换,通过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问计于侯君集。侯君集以为是“宁我负人”的时机来了,欣然献谋反之策,岂料又被人负。负侯君集的不是外人,正是在李承乾与侯君集之间牵线的贺兰楚石。经李世民亲自审讯之后,侯君集在四达之衢吃了一碗板刀面。侯既处死,家口籍没,饶其妻及一子,免死流放岭南。所谓饶其一子,也就是说其余男儿一概处斩,与李建成、李元吉的满门抄斩,相去无多。

程知节,玄武门之变后升任太子右卫率,与尉迟敬德同为李世民的卫队首领。李世民即位,迁右武卫大将军,也与尉迟敬德迁升的官位相近。尔后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普州刺史,封卢国公。贞观十七年,迁左屯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

李治永徽六年,升任左卫大将军。显庆元年,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出征西突厥,与副大总管王文度狼狈为奸,妒忌前军总管苏定方之功,纵寇逃逸。又因贪财而杀降、屠恒笃城,回京受罚,减死免官。不久,复授岐州刺史。程知节请辞,获准。麟德二年,死于京师,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

长子处默袭爵;次子处亮尚清河公主,官至左卫中郎将;少子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处弼之子伯献,唐玄宗开元中官至左金吾大将军。环顾李世民之腹心爪牙,程知节人品最为低劣,而其子孙之盛竟然莫之与比。传家之道,岂易言之哉!

秦叔宝,玄武门之变后不闻升迁,想必是史册有所遗漏。从何而知之?从李世民登基之后用之为左卫大将军而知。左卫大将军之职,略高于尉迟敬德的右武侯大将军与程知节的右武卫大将军。倘若秦叔宝于玄武门之变功劳无多,则必不能凌驾于尉迟敬德与程知节之上。

不过,自从李世民登基为帝,秦叔宝遂默默无闻,不是因为失宠于李世民,而是因为疾病缠身,不再能驰骋沙场、为主子效力。贞观十二年,秦叔宝死,赠徐州都督。子孙不见著录,想必无有飞黄腾达者。

段志玄,玄武门之变后升任太子左虞侯。李世民登基,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贞观十一年,授金州刺史,改封褒国公。十二年,拜右卫大将军。十四年,加镇军大将军。十六年卒,赠扬州都督、辅国将军。长子瓒袭爵,官至左屯卫大将军;其子怀简开元中官至太子詹事。段氏一门,也算是鼎盛不衰。

张公谨,李世民即位后迁升左武侯将军。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献破突厥之策。进爵邹国公,转襄州都督。卒于官,享年三十九,赠左骁卫大将军。贞观十三年,追封郯国公、赠荆州都督。长子大象,官至户部侍郎;次子大业、大安、大素并知名于时。大素官至东台舍人,兼修国史。大安上元中为执政,受累于章怀太子案,贬死于横州司马。大安之子涗,开元中为国子祭酒。张氏子孙,也堪称鼎盛。

长孙顺德,李渊之时业已授左骁卫大将军之职,封薛国公。其为人贪财好色。李世民即位,投其所好,赐宫女陪宿。死于风流病,赠荆州都督。贞观十三年,追封邳国公。后人如何?无可追寻。受累于长孙无忌,从而人间蒸发。

刘弘基,同长孙顺德一样,早在李渊之朝已经显贵,官至右骁卫大将军,李世民即位,顾眷益隆,拜卫尉卿。贞观九年,改封夔国公。十八年,李世民亲征高丽,以刘弘基为前军大总管。李治永徽元年卒,享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子仁实袭爵,官位不显,至左典戎卫郎将而止。

至此,与玄武门之变有关的重要人物,除王晊之外,皆已有了交代。为何不交代王晊?因自玄武门之变以后,王晊便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被杀灭口,还是自有先见之明,从此遁迹江湖?姑且留作千古悬案。

同类推荐
  • 伏羲密码(小说系列)·套装共2册

    伏羲密码(小说系列)·套装共2册

    本书为《伏羲密码》套装,共2册。史前天坑,远古阵法,神秘胚胎,补天神石,考古勘查专家踏入不可思议之禁地,一个隐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惊天之谜。天涯社区“莲蓬鬼话”千万点击神贴。一场莫名其妙的坠机,将考古勘查专家齐天拖进了未知的旅程,与几个不靠谱的伙伴流落到一片神秘莫测的湖泊中,后又阴差阳错地被卷进水底一个神秘的空间。在那里,人类所有科学的认知全都被颠覆,齐天赫然发现,这个空间居然是一个远古时期就留存至今的生物实验室,他本人更是零距离接触到传说中的人皇伏羲。上古的华夏,究竟隐藏了什么,齐天的命运又将如何呢?一行人进入大山复地,发现一个神秘村落,但怪事再次接踵而来:被神秘组织替换的村民;被岩浆包裹的神像;上古时期的神秘阵法,来自地下万米深处的离奇生物胚胎……所有的线索,将齐天一行人逼近了一个古老谜团的真相——人类起源。
  • 吃人的人参

    吃人的人参

    铧子山脚下有个不大的小屯儿,名叫铧山屯儿。这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多数是猎户。1947年这里解放后,人们彻底告别了日寇蹂躏和匪患不断的苦难生活。他们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靠山吃山,冬天打猎,夏天采药挖参,日子过得宁静、祥和。谁知,这种日子刚刚过上两年,屯子里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几件令人毛骨悚然的怪事儿:山里的人参成精吃人了!刚刚过上平静生活的人们又处在了极度的恐慌之中。老刘头是屯中最为恐慌的一个,原因是被人参精吃掉的几个人里,就有他的一个亲外甥。
  • 哭泣的房子

    哭泣的房子

    迷茫近段时间以来,周慧枚的行为有些异常,主要是在家的时间跟以前相比明显少了,总是有理无理就往外面跑。周慧枚以前是不怎么外出的,下班时间基本上都喜欢呆在家里,吃完饭不是坐在阳台上看看书就是打打毛衣,或者就是看看电视。她就这样守候在老公的身边,陪着老公批改学生作业,陪着老公搞教学研究或者读书,陪着老公看看“百家讲坛”之类的电视节目。偶尔,有人请她吃饭或者约她出去玩,她也是能推掉就尽量推掉的,实在推不掉的,才勉强答应下来,但基本上很快就会回家的。最近,周慧枚总是在晚饭后就出去了,而且要很晚才回来。
  •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虽看似官场小说,却实则写人情、人性,写一个基层干部在宦海浮沉中的境界与情怀。他也是一个头脑灵活、精明强干之人,也懂得“官经”,一心想通过各种努力获得升迁的机会;他有着善良的心性,悲悯的情怀,一路成全别人,从未不择手段;他珍视亲情友谊,诠释了一个中年男人最后的侠义之道。
  • 地狱的第19层

    地狱的第19层

    大四女生春雨从荒村死里逃生,精神崩溃后又奇迹般康复。自从她收到了一条“你知道地狱的第19层是什么?”的手机短信后,便莫名地陷入一个极度的恐怖、无法摆脱的地狱游戏之中。她的好友、同学在收到同样神秘短信后,接连遭遇不幸,在各自不同的游戏阶段相继GAMEOVER。于是,春雨决定亲自揭开来自地狱的秘密。美术系年轻英俊的的教师高玄闯进了她的生活,二人结伴去千年洞窟寻找暗藏谜底的壁画。当春雨内心深处对继父的仇恨快要将她的生命夺去时,高玄深沉炽热的爱却唤醒了她的梦魇。不过,地狱游戏背后的始作俑者却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热门推荐
  • 沈少你又咋了

    沈少你又咋了

    本来在异界过得好好的苏笑,在一次洗澡的时候突然来了一次灵魂穿越。威风的郡主一下子变成了落魄千金,还额外附送了一位霸道总裁?!这位总裁不仅处处与她做对,还一个劲的在作死的边缘靠近。既然你如此不成体统,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 魔源重亮

    魔源重亮

    这个世界的中心,一切的起源,大魔源!它一度因为某个原因而熄灭,导致魔源也跟着熄灭,终结了曾经的时代!而如今,在格纳斯正满怀壮志,学成返乡之时,大魔源,重亮了!
  •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她被他宠得无法无天,神鬼不怕,朋友说他太惯着了,他只道:“无妨,宠得无法无天,除了我,没人再敢要她。”她日渐爱上了这个强势霸道又不讲理的男人,以为此生幸福,却看见他颤抖着搂着另一个女人轻柔的哄着:“别怕,依依,四哥在,再也不离开你。”她才明白,所有的宠爱,都是偷来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却道,海棠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1V1甜宠】重生一世,云慕卿只想好好治一下那对狗男女。但一不小心,拐了一个皇子来暖床!传闻,惊为天人的尚书府表少爷竟是女子?!传闻,京城七皇子殿下不近女色竟是因为他有断袖之癖???!!!天呐,这个世界是肿么了!!!
  •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Movie Tie-in Editi
  • 斯万的一次爱情(译文经典)

    斯万的一次爱情(译文经典)

    普鲁斯特是整个二十世纪开宗立派、最伟大的文学大师之一。《追忆逝水年华》卷帙浩繁,是整个文学史上知名度最高也是难度最大的作品之一。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为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可以说是在一部小说主干上派生出众多枝蔓的小说之树,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的巨型交响乐。《斯万的一次爱情》是《追忆逝水年华》中唯一可独立出来的中篇,法国人称之为“记叙”、“叙事”,音乐人称“独唱曲”或“独奏曲”,有如普鲁斯特所喜欢的瓦格纳序曲,总之可以单独发表或演奏。《斯万的一次爱情》本是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一个章节,却是整部鸿篇巨著唯一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其他一概由“我”(马塞尔)独揽。一九一三年,普鲁斯特在一封信中指出:《在斯万家那边》,尤其是《斯万的一次爱情》这一章,充满伏笔,可以说是一种“序诗”,是《追忆逝水年华》全书的浓缩。
  • 顾先生专宠二手妻

    顾先生专宠二手妻

    他是帝国集团的未来接班人,高高在上,颜值无双。他对众多千金不屑一顾,却偏偏盯上了她。“顾,顾总……”苏澜退到墙角,吞了口口水,“我是已婚妇女。”“我不嫌弃。”他低头靠近,“已婚妇女,更对我的口味……”当她落魄难堪,处境艰难时,前夫落井下石,他如神祗般降临。“老婆,我来接你回家了。””
  • 惊世学生

    惊世学生

    一个懦弱的学生,因为一个意外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 选择重于一切:扎克伯格给年轻人的37个人生忠告

    选择重于一切:扎克伯格给年轻人的37个人生忠告

    人们常常认为,那些很难做出改变的人,是出于懒惰和抗拒心理。恰恰相反,心理学家却认为,这些人看上去懒散,是因为他们已经耗尽了自己的精力。他们在无休止的分析中耗尽力量,以至于无力向前。事实上,一个清晰的目标就足以解救他们,使他们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