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0000000048

第48章 中国外交文化本原(3)

再次,从追求普遍性的“中道”的实现看,“中”就是“正”。如《大学》曰:“身有所忿怀,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儒家认为,“居于中位又处于‘正’的状态,这就是有效的美德的源头,而美德可以利益其他人和自己。”人只要在知识的引导下中于自己信奉的价值理想,秉持自己价值观不动摇,就能走上了一条中道或正道。因此,《大学》强调,君子以正求中,以中匡正,先“求诸己,而后求诸人”,并做到“反身而诚”,“推己及人”,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

二、从“厚生”到“礼不往教”

1.“厚生”的原始价值取向

一般而言,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外在表现,特定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总是与该民族集团生命的基本精神特质相联系,与其独异的民族历史传统与独特的发展道路互为表里,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主导性价值在知、情、意的畸轻畸重上存在着差别。文化的原始价值取向回答的是:何谓人,人,社会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与自然、社会、其他人之间应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使人和社会都能合目的性地发展等现实和终极关怀问题。根据《周易》、《孝经》、《礼记》、《老子》、《尚书》、《论语》、《孟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孙膑兵法》、《六韬》等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我们认为,中国文化底蕴建立在敬天厚生的原始价值取向之上。首先,基于对生命真谛的把握,对生命的崇敬及对天是一个可信、可靠、友善的自然生命力的先验存在的根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人逐步形成了特别重视生命的价值偏好,把生命现象视为时空架构下宇宙大化流行的根本表现形态。在中国古人看来,天地、大自然最大的造化与德性在于生化出生命现象,使整个宇宙充满生机,大小生物息息相关,生命于穆不已。因此,人应当效法这种天德大化流行,将是否有利于生命发展作为评判行为的最高道德准绳。而这种原始价值取向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中国先哲在时空架构上的确定感和现实感。远古时期,中国人把山川、河流、大地视作一种实然存在,整个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断再现的运动过程,从而获得空间上的确定感和时间上的现实感。他们认为,大自然是可以为人所感知的确然之物,因而,人应当积极地看待生命与生活,并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化现象抱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视生命过程为一种美好的现实,认为生命的本质意义在于充分享受现实条件下的人生,即现实生活世界可得到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并对未来的生活世界充满信心。换句话说,中国文化主导性价值观及其基本旨趣在于充分享受生命带来的一切愉悦,因此,中国人最讲现实,最关注作为“此在”的“实在”,并由此获得生命意义的确定性。比较而言,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犹太人把世界视为一个不确定的运动过程或存在之物。因此,西方战略文化主导性价值偏好是永无止境地寻求世界的确定性,永不停息地扩展新边疆,这是西方文化更具有攻击性和进取性的精神根源。

基于“厚生”的原始价值取向,中国人自古把人的地位看得最高,对人的心性抱持一种肯定的认识。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天地之心也”;作为天地之子的人类是一种伟大的生灵,生而承载着天地之善,能感知、认识世界本质之美;只要顺应自然,行天地之道,按照天地运行法则去生活,充分发挥天赋予人的理智,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基于对人性内在的肯定,儒学认为,天生人,造人,天道生成世界万物,目的是为了让人去发现与享受它们;人通过不断地修身养性可以最终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从而在精神上解救自己。中国人还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感悟、直觉、体察、生命体验,得出恻隐之心、羞辱(面子、自尊、尊严)感、谦让之需之美与是非之情等,都为人类至性与本真。对生命的崇拜,对亲人的依恋与至纯的爱恋,是中国人精神力量永不衰竭的源泉。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始终不渝的深切关怀,兼济天下的普适主义精神也从来就没有断绝过,无论中国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是如此。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牵动世界人心的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光芒,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身俱有的良知和重视生命的文化价值之本。在本体论上,归根结底,人是一个情为本的存有物。人是宇宙的自我认识、自我觉悟、自我发展。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来自于天地、宇宙,因而人当然有能力拯救自己。儒家的战争和暴力观就建立在肯定人性至善的基础之上。儒家虽不反对“有道伐无道,至仁伐至不仁”的战争,但是,战争与暴力违背了仁的本质,杀戮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情,从根本上来说,不杀戮最好。基于“生生不已”的原始价值取向,老庄创立了天道整体为“一”的哲学范畴。他们认为,世界的多样性是世界同一性存在的条件和表现形式,因而人不可能把其中某种东西理解为不可兼容的、不可接受的异端,无论它是多么陌生和异己。因而,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像“天下观”、共产主义理想、民心所向等先验观念都可以为中国人所普遍接受。在中国人看来,美国入侵伊拉克在国际上引来一片骂声,就是天下民心和公论的表现。

可以说,尊崇生命、崇拜大自然、肯定人性可依可托,是古代中国文化思想的普遍认识。例如,孙子虽然承认战争具有不确定性和残酷性,但他仍相信人的理性可以控制战争,并指出,只要能知彼知己,真正的将军能够控制战场。“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再如,荀子把是否有利于生命的存在与发展作为判断战争与暴力合法性的最高准则,认为凡是有利于生命繁衍发展、有利于人民过太平日子的就是合法的暴力和战争行为。在全球化时代,作为世界大国,中国为维护自身经济和政治存在,只能以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文化认同来为自我肯定提供动力和方向,并通过复兴中华文化的“自性”,把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生活的理解,“确立在这种生活的‘存在的必然性’之中,从自己的存在和‘民族神’中一步一步推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主体性”。为此,我们要回归中国文化特别厚生(对人的单纯,维持生命之天真)的原始价值取向,以肯定的理想和正义,作为中国外交的价值之本。

2.“礼不往教”的对外原则

长期以来,国内外诸多中国外交研究者往往过分地将“华夷之辨”作为中国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根本原则,并对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骨子里信奉的“礼不往教”思想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中国整体主义一元哲学本体思想的了解,当然也就看不到由这一本体思想所规定的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性——包容性与非排他性。

其一,自古以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民和族之分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不是人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也不应成为人们之间交恶的理由。中国人从不把人的体型外貌特征,作为区分人的根本重要因素。对中国人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关键是文化差异,是君子与小人之别。凡行君子之道都值得称道,而不管这个人长得如何。中国知识分子,无论是对外来的事物,还是对自家的固常,都能持有弹性的态度,并一直以文化、生活方式,有没有礼仪制度等,而不是以族群的体貌、肤色与语言差异等来区别我族与他族。

其二,历史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来奉行所谓的文化天下主义,其基本理论旨趣是:任何接受中原文化或效忠华夏统治者,均可以视为同族同类;任何在文化上落后的少数族群政权,只要接受儒家学说,就可以入主中原。政治上如此,文化上亦复如此。从文化天下主义传统看,我族与他族两者之间只是一种同一与特殊的关系,而不是二元对立的存在。按照文化天下主义逻辑,世界统一性的发展不仅不会消除各个国家、民族的特殊性,而且必然以各个民族不同的特殊性来表现自己。因为,文化本质上就是生活形式,特定的民族必然有特定的生活形式。世界上不可能只存在一种生活形式,因而也不会只有一个单一的民族,民族与生活形式存在本身就是以多样性为其根本特性的,可见世界统一性必然体现在世界各民族的生活多样之中。

其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文化复兴运动一贯主张吸收融合他者的文化。“五四”时期及以后在中国文化界,无论是文化激进主义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领军人物,都从文化天下主义出发,看待中外文化差异问题,并主张谁的文化先进就应当学谁的,而不应管是哪个民族代表这一先进文化。在近代中国,无论是政治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是激进主义者,他们在文化取向上从来就不是泾渭分明的。近代中国著名的文化自由主义者一般都拥有坚实的国学基础,而文化保守主义代表人物,如历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多为饱学西学之士。而且,近代中国历史实践证明,文化主义复兴与民族主义兴盛可以并行不悖,同时并举。事实上,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文化复兴运动形成了两种力量,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了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独立运动。当前,无论是在世界政治,还是在中国政治中,意识形态作用总体上趋于下降,意识形态多元化与文化多样化一样,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中国的基本国情又决定,任何企图恢复单一意识形态的政治运动和文化诉求注定不会成功,总体上,在中国建立单一意识形态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已不复存在。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政治上,我们面临的基本情势是“需要学会与复杂性共存”。

其四,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族”与“国”这些社会现象有一套自己的观念。源于中国“天”、“道”整体主义一元本体论的“天下观”制约了包括“夷夏之别”在内的华夷观,即中国传统的“天地观”规定了中国族群观、人生观和民族观。今天,许多中国人在内心深处仍信奉天、地、人三才同德的传统文化信念。这一信念的存在使我们有可能通过坚持兼容并蓄的民族包容精神,发扬“和”、“合”的民族性格及保持适度的中华民族自豪感,逐步把民族国家排除出“今天的基本焦虑和问题意识”。因为,中国要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只能争取成为一个世界的中国,而不是发展为一个与其他民族一样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

基于此,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文化思想战线上的要务之一,是正确认识、处理好文化普遍性与时代性及文化特殊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建立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及现实政治生活中多元文化并存相适应的新民族观。归根结底,任何民族都是一定文化的存在。一定的文化也必然有一定的民族作为其物质载体,两者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民族及其文化都是普遍的、一定时代的产物,又是特殊的、某一民族的生活感悟、体验的产物,将两者割裂开来就会犯各种认识与行动的错误。而且,任何民族文化既然存在就有其独立的价值,它与信奉这一文化的人群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只要生活世界不变这一文化也不会变,换句话说,一旦生活方式变了,其文化载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梁漱溟说,所谓文化,“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胡适指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而民族生活的样法是大同小异的。“生存环境”难易有别,面临的问题有缓急,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极其复杂,“其中最要紧的是地理经济,教育次之,民族的遇合又次之”。西方哲学家赫尔德也指出,“各民族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民族特性通过不同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各民族珍爱自己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因为这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

同类推荐
  •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所阐述的《论语》有别于程朱以来的旧批注。《子曰论语》作者许仁图先生为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亲传弟子之一。爱新觉罗·毓鋆说:“一个人至少要读懂一本书。”《论语》就是其中之一。爱新觉罗·毓鋆在台湾成立私塾,教学六十年,训诲学生要学会造就苍生,读古文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许仁图先生遵师命,用笔代读,完成《子曰论语》。《子曰论语》解读的是孔子所说的《论语》,也是毓老所教导的《论语》。书名“子曰”,是“孔子曰”,是“毓老曰”,也是“作者曰”(即文中自称“小子曰”是也)。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曾国藩家书(精粹)

    曾国藩家书(精粹)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本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2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八个方面。为便于读者深刻领会曾国藩思想的精髓,我们将每封书信的重要文字和名言警句摘录于标题之下,不仅美观,而且方便记忆。
  • 动物表演史

    动物表演史

    汉唐时期以宫廷为舞台,兽舞厮杀,恢弘酷烈,彰显了盛世帝国的宏伟胸襟与宏大叙事;宋元时期演出走向市井,禽鸟竞技,优美亲和,铺展开一幅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时代人与动物互信互知的清明长卷;明清时期足迹深入民间,虫蛙鸣斗,浪迹江湖,折射出人人心中煌煌盛世背后隐藏的那份末世情怀……东海黄公搏虎的法力消失殆尽,唐明皇浩荡的百骑舞马业已绝尘。
热门推荐
  • 血和泪

    血和泪

    一个懦弱但心意不干的男孩,经历犯错,躲避,改变,历练,逃亡,意外差点死亡后的悔悟,终于勇敢的面对过去,可对家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在挚爱陪伴下,回到家里,看到父母苍老的脸,血与泪的生活,使他无时无刻不受着罪人般的煎熬,每分每秒的精神压力,导致他精神抑郁,最后,他绽放了刹那芳华,写下了一生的感悟,用不华丽的语言,警醒世间儿女:“无论做什么事,请先为家里的亲人想一想,你的冲动,换来的是,家人的血泪!”带着解脱与无奈,与世诀别!
  • 雪凰

    雪凰

    凌家凌凰月,拥有着让所有被称为是天才的人全部望而退却的惊人天赋,聚集所有光环于一身,却在一天不慎陨落!凌凰月死后,她意外穿越,占了凌凰月的身,却从天才转眼之间变成了一个连修炼都无法修炼的废物!她,凌凰月,一夜之间,从荣耀的顶峰,一下子掉落至绝地低谷,变成废物一只!好吧,这的确算她倒霉,只是废物又如何?她凌凰月,从不会轻易的认输!就算是废物的修炼天赋,她也依旧可以,在这个实力为尊的世界,一步一步爬上顶峰,傲视群雄!(本文女主由弱变强,最擅长扮猪吃老虎,美男多多,涉及亲情友情爱情,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女主成长过程相当漫长,个别情节十分雷人,不喜勿进,自备避雷针。)————————————我是简介无能的分割线——————————精彩片段:“天下虽大,但是我凌凰月绝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屈服。”“就算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把我狠狠的踩在脚底,我也依旧可以,一步步爬上顶峰,傲视群雄,让所有曾经轻视过我的人后悔!”“就算是你,也不能够主宰我的命运。”“我的命,从来都只能由我自己来主宰!你,可明白?”那少年体表的淡淡光芒渐渐收敛,然后站起身来一脸张狂的看着凌凰月,口中轻轻吐出一句话来——“你,算什么东西?”“我是人,自然不算东西,依此言,阁下是东西,不是人?”浅浅的笑容,明亮的眸子,樱红的唇轻轻张开,凌凰月的话却让人火冒三丈。————各位亲要是觉得本书有继续看下去的价值,就不要吝啬,收藏一下,支持一下小雪~咳咳……人物领养正式开始,各位想要哪只就留言哈~凌凰月由冰灵沫沫正式领养乔紫由绝世芯正式领养凌雪薇、尹晨由玄弦正式领养亚蓝由黎殇梦正式领养纳兰景浩由樱花的星泪正式领养夜寒由紫泊灵影正式领养羽由何必太在怡正式领养冷夜疏由兰如雪正式领养琳由水翼羽正式领养魔族之王由三世寻梦正式领养白螭由玄月夭夭正式领养肖灵(魔灵)由1097484191正式领养流锦(药狐)由仪梦月舞正式领养凤凰(凤凰花)由紫灵与伤叶正式领养百里鸿(未知)由瑶瑶1996522正式领养挂链区:特工神尊激战女神七岁小魔后死神成长史纵神妃常猖狂斩玥注:某雪无耻,批评建议可以,但不接受任何直接性的恶评,不喜可以直接点上方的X,恶评一律删除,谢谢合作。最后请听某雪碎碎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斗罗之魔剑

    斗罗之魔剑

    从游戏而来,与一柄魔剑共生,以一个从没有出现过的身份搅动风云,凭手中利剑直指成神大道!
  • 绿如玦

    绿如玦

    假如我们彼此敞开心扉,生命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哪怕结局一样。
  • 风凌圣祖

    风凌圣祖

    天地星辰,宇宙万物,星辰演化,万灵归一,无我星辰,始于太古,万尊为我。
  •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

    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电影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我不是潘金莲》是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首部长篇,也是他首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者无疆之谁与争锋

    王者无疆之谁与争锋

    傲娇皇后恶搞腹黑皇帝欢喜冤家共主世间沉浮
  • 北斗帝尊

    北斗帝尊

    脚踏天地玄黄,拳碎宇宙洪荒;任凭天崩地裂,只为一世辉煌!魂转千回心不死,身遭万劫意难灭;我...只想顶天立地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