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76100000004

第4章 古代家族何以传承(2)

鸿门宴以后,项羽把刘邦打发到汉中。汉中四面崇山峻岭,项羽准备让刘邦插翅难飞,终老于此,断了争夺天下的念想。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刘邦反而凝聚起一批人:张良、韩信、陈平等,这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奔向了刘邦。像韩信、陈平等人,原来是项羽的部将,为什么在刘邦落魄的时候会去跟随刘邦呢?问题主要出在项羽身上。

项羽力能拔山,豪气盖世,自以为打仗靠武力,跟刘邦一样鄙视文化与士人,所以他手下的将领个个跟他一样,都骁勇善战,没什么见识。项羽根本瞧不起韩信、陈平这些儒生之流。这些人在项羽手下肯定得不到提拔重用,他们便转向了刘邦。

刘邦虽然也反文化,但他有一个优点:胸怀宽大,能够容人。因此,他手下各式各样的人全有,有文的、有武的、有儒生、有战将,三教九流,无不具备,这才能够把韩信、陈平等人吸引到自己的麾下。靠着这批人,刘邦最后灭了项羽,而十面埋伏的总指挥就是韩信。

韩信也是一个贫寒子弟,出自乡下,人长得瘦弱,家里很穷,吃不上饭,就喜欢读书。在当时反文化的社会风潮下,一个乡村的穷孩子酷爱读书,我们也许会夸奖他难能可贵,但在那个时候,在乡人看来,韩信简直就是个败家子,穷光蛋还读什么书,连乡村的流氓都要欺负他。他读书不惹人,可流氓见到他,拦在街头,挑衅道:“你有本事现在拔剑杀了我,没有本事便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打不过人家,只好从胯下爬过去,受了奇耻大辱。但是,这番奇耻大辱更激励他刻苦学习,把书读好。后来,韩信成了中国古代最具天才的统帅,帮助刘邦扭转颓势,以弱胜强,带出一支千锤百炼的队伍,最后在江苏徐州到安徽和县绵延千里的战线上,彻底围歼项羽。韩信的胜利告诉我们一条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文化战胜了野蛮。所以,文化非常重要。

收揽的人才多了,队伍壮大后,刘邦对于文化的态度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初,刘邦从河南向关中迂回挺进的时候,一直想绕过强敌驻守的城池,好迅速挺进关中。河南地处冲要,有很多秦军布防,绕不过去,刘邦发愁了。

就在这时候,有个人来到了刘邦的帐前求见。外面的卫兵进来通报,说门前有一个穿着宽大衣服、戴着高帽子的人,像个儒生,他想求见。刘邦一听就生气,吩咐道:“跟他讲,我忙得很,没空见儒生。”卫兵出去说了,那人知道刘邦因为他这身儒生打扮而不想见,便对卫兵说:“你再进去重新给我通报,告诉刘邦我不是儒生,我是高阳酒徒。”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人,就是谋士郦食其。

卫兵再进去通报,刘邦听说是高阳酒徒,很高兴,马上召见。于是郦食其走了进来,到帐内一看,刘邦在忙什么呢?两个美女把他搂在怀里,替他洗脚。而刘邦回头看见进来的是书生,怒火中烧。他跳起来直接奔到郦食其跟前,摘下他的帽子在里面撒尿。

郦食其任凭刘邦撒野,他冷静地对刘邦说:“您如果不想得天下,就尽管撒野;如果您想得天下,对长者、对文人就得客气点,以礼相待。”刘邦听了内心暗惊。郦食其问他是不是遇到困难,是不是遇到强敌了?他一道一道地分析,把刘邦彻底说服了。这是刘邦起兵以来听到的第一堂文化课,让他知道打仗并不靠蛮力,更重要的是会动脑子,原来文化还是很重要的。

刘邦懂得了文化的重要,慢慢也就懂得收揽人才了。他收揽了一批有文化的人,一批智勇双全的将军。在正面战场上,他和项羽相持多年,项羽攻不破汉军的防御,非常着急。有一次,项羽挺身到阵前,向刘邦喊话:“天下分裂这么多年,就因为我们两个人争天下,让老百姓受苦了。今天干脆这样吧,你出来,我们两个人单挑,再也不要连累老百姓了。”刘邦笑着对项羽说:“我和你斗智,不和你斗勇。”刘邦已经懂得要斗智,就是要斗文化了。刘邦在这么一批智勇双全的文臣武将辅佐下,最后打败项羽,夺取了天下。

建立汉朝以后,刘邦遇到了不少危机,那些跟他打天下的诸侯一再发动叛变,他得亲自去平定。镇压了这些叛乱的诸侯,刘邦心里清楚,跟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个不是英雄豪杰,都很厉害。刘邦在世,他能够镇得住这些人,可是他要是不在了,那怎么办呢?刘邦忧心忡忡。

问题出在哪里?刘邦的继承人,后来的汉惠帝,是一个厚道人,能不能镇住这批开国元勋呢?刘邦还有更深一层的担心,那就是自己的夫人吕后。吕后跟刘邦一起打天下,朝廷中的将领也可以说是吕后的部下。吕后跟着刘邦吃苦耐劳,经历了惊涛骇浪、艰难困苦。吕后是女中英豪,个性强悍,后面还有吕家一大批人,对权力暗地里觊觎着,想要飞黄腾达。所以,刘邦外有一批大臣,内有个吕后,他儿子能否顺利掌权?这就是他晚年最大的心病。

岁月不容刘邦踌躇,他旧伤发作,回天乏术,不得不交班了。作为最后的交代,他给儿子留下一封遗书。刘邦这么有本事,一定有高明的驭人之术。现在快死了,他一定会把这些本领传授给儿子,让权力平稳过渡,江山稳固。可当刘邦去世后,遗书被打开来,真的让人大出意外。刘邦在遗书中对太子嘱咐道:“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刘邦讲自己年轻的时候正好遇到秦朝乱世,焚书坑儒,号召反文化,他很高兴,觉得读书没有用。可是,自从当皇帝以后,听人家讲书,自己不时也学习读书,才慢慢领悟到作者的意图,对照自己,才知道以前的所作所为有太多是不对的。

刘邦真的令人刮目相看。这个人的自信力很强,做父亲,他敢在儿子面前解剖自己,把自己的不对讲给儿子听。反省是需要勇气的,对儿子、部下、臣民做自我检讨,更需要勇气。给惠帝讲这些话,是要惠帝学习做人,治理好国家。那么,他要惠帝学习什么呢?他给儿子留下的最宝贵的锦囊妙计是好好读书。这就是一个以反文化著称、被人骂为流氓的人,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最后获得的大彻大悟:要读书!

刘邦要他的子孙后代好好读书,不要恃力用强。读书让刘邦的家族完全改变了,重视文化,后继有人。

中国历史上,建立起统一帝国的皇家其实也就十来支。其中,西汉刘家的子弟应该说培养得很好。西汉皇帝能人辈出,文帝、景帝时期号称“文景之治”;武帝给中国建立起文化道统,进入盛世;宣帝中兴,将近两个世纪,稳定繁荣。这说明刘家后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家训家规,用读书学习提升子孙后代的素养,转变家风,使得这个家族长期延续下来,得到社会尊重,许多人伪冒刘邦后裔,遂成为中国人数最多的姓氏。

要读书的遗训,使得汉朝发生了巨大的蜕变,从迷信武力、靠军事打天下走向文治。刘邦以后的惠帝、文帝、景帝到武帝,完全走向了文化治国。汉武帝时期更是通过建立新儒家的文化大手笔,给中国建立起主流意识形态。有核心文化和共同的伦理价值观,境内各个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融合成为“汉族”。

对一个国家来说,除非那些疯狂的专制主义者会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每一个强盛的王朝都一定会大力弘扬文化,培养人才。近代中国遭受西方的欺凌,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落后,闭关锁国,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还自以为天下第一。晚清支持改革的开明官员张之洞在《劝学篇》序言里针对问题的实质,深刻地指出:“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最初的学习来自家庭,家教好了,子女就成才。所以,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训家教对于民族和国家至关重要。

【权贵家族的衰败:骄奢的教训】

处天壤之间,劳死生之地,攻之以嗜欲,牵之以名利,粱肉不期而共臻,珠玉无足而俱致,于是乎骄奢仍作,危亡旋至。

——[北齐]魏收《枕中篇》

人居于天地之间,劳作在生死的土地上,嗜欲攻于内,名利牵于外,美食不求却都充足,珠宝不足却都齐到,于是骄奢淫逸起来,危亡则接踵而至。

平民阶层可以通过接受文化教育获得提升,而权贵阶层似乎不存在教育的问题,子女不缺钱,从小就有书念,其家族应该长存于世,繁荣昌盛。现实的情况如何呢?

我们用真实的事例来回答这个问题。西汉有个无比显赫的家族:霍家。霍家的崛起是因为汉武帝时期出了一位天才的将军霍去病,他和另一位大将军卫青共同深入漠北,驱逐匈奴,取得空前的胜利,解除了自西汉建国以来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的严重威胁。霍去病的军功非常突出,他曾经统率汉军深入漠北2000多里,大破匈奴左贤王,歼敌七万多人,俘虏了匈奴的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80多位将军、相国等高级官员,乘胜追击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肯特山),兵锋直逼瀚海。据历史地理学家考证,瀚海就在今日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一带。这一战震动了整个东方,使得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转变,从此匈奴“远遁漠北,而漠南无王庭”(《汉书·武帝纪》)。隋朝最有名的将军杨素写了《出塞》诗,赞颂霍去病“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经此一役,匈奴势力100多年都不曾崛起。

霍去病威名远扬,但天妒英才,年仅24岁就去世了。汉武帝最心痛,所以好好地照顾霍家子弟,最受益的就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他被提拔上来,追随在汉武帝身边,出入禁中。霍光为人小心谨慎,做事细致周到,在汉武帝身边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备受汉武帝信任,寄予厚望。

汉武帝晚年,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有人挑拨离间,使得汉武帝误以为太子要造反,想更换太子,最终演变成武装冲突。太子被废黜,重新立了太子。当时汉武帝已值暮年,身体也不好,经过这么一场伤筋动骨的宫廷变乱,政局不稳,挫折感伤,内心满是担忧。他派人画了一幅画送给了霍光,画的是周公背周成王的故事。

西周武王推翻商朝以后,很快就去世了。继承人成王年幼,周公悉心辅佐,才使得西周政权平稳过渡。这个故事在历史上传为美谈,周公成为人臣的楷模。汉武帝这幅画其实已经隐含着托孤的意思,希望霍光能像周公一样,辅佐新的太子。

汉武帝病重以后,霍光去问汉武帝:“您如果百年之后,后事怎么办?”汉武帝跟他讲:“我不是画了一幅画给你吗?你明白我的意思。”汉武帝在病榻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同时接受遗诏的还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共同组成辅佐班子,以霍光为首,拥立新太子继位。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昭帝,当时他只有8岁。

自汉朝建立到汉武帝去世,已经有100多年。其间,官场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人事关系,盘根错节。这四个顾命大臣之间的关系令人眼花缭乱。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的儿媳妇,生下来的外孙女嫁给了昭帝,被立为皇后。所以霍光是皇后的外公,上官桀是皇后的爷爷。霍光的外孙女嫁给昭帝,是谁牵的线呢?是皇帝的姐姐,叫作鄂邑盖主。鄂邑盖主能够做成皇帝的婚事,能量自然很大,在当时的政局中举足轻重,虽然不是顾命大臣,但谁也不敢忽视她。这个辅佐班子,政治利益加亲情关系,非常紧密。可是,权力就很奇怪,可以让对手变成朋友,也可以让亲人成为仇敌。他们同台掌权,很快就产生了权力斗争。

鄂邑盖主,很有政治野心,私生活相当放荡。她养了一个面首叫作丁外人。有男宠也罢,她还要给这个男宠安排个官做,这事情就麻烦了,需要通过朝廷的组织程序。这件事情通过上官桀报给霍光。霍光秉持国政,为人比较正派,觉得这件事情太离谱,不同意,压下来。鄂邑盖主几次为男宠求官,都没有成功,大为恼怒。

辅佐班子中的桑弘羊,也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曾经推动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即把老百姓日常要吃的盐、制造种田农具的铁这两项东西,变成国家专卖,加很高的专卖税,国家从中获利。他想到是国家收税,根本没有考虑老百姓的利益,闹得民不聊生,百姓怨恨他。桑弘羊也想抓权,想在政坛上培育自己的势力。官员的升迁罢黜都要经过霍光,霍光不同意,就把鄂邑盖主、桑弘羊等人全都得罪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了共同利益,结成一条阵线,共同对付霍光,要把他扳倒。

有一次,他们趁着霍光休假,联合起来到昭帝面前告御状,捏造霍光要政变的消息,要求昭帝废掉霍光。当时昭帝12岁,相当聪明,他从时间和人事关系上分析传闻,一听就知道是诬告,不同意。后来,昭帝警告这伙人,说霍光是一个正直的大臣,谁都不能诬告霍光。

这一次罢免霍光的图谋没有成功,他们便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动武。于是,他们勾结外藩的燕王,计划由鄂邑盖主在朝内宴请霍光,席间杀掉霍光,将燕王接引进京,拥戴登基,废掉昭帝,全盘掌握朝廷大权。

他们紧锣密鼓,内外勾结,在推动政变的时候,消息泄露了出去。霍光听到密报,抢先动手,把这几个人全给抓了起来,该杀的杀,该族诛的族诛,平息了这场政变阴谋,稳定了昭帝政权。霍光在汉武帝晚年政局动荡到昭帝中兴的过程中,使朝廷转危为安,稳定时局,功劳很大,堪称中流砥柱。

同类推荐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300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地球篇,动植物篇,历史篇,军事篇,人体篇,宇宙篇,恐龙篇,信息含量大,内容丰富。谜底层层揭开,真相娓娓道来;零距离接触世界文化和历史,全方位透视人性和历史智慧。
  •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文化产业概述、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崛起、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兴起与政策关系研究等。
  • 黄帝内经选讲

    黄帝内经选讲

    本书是作者钟永圣根据自己多年来学习《黄帝内经》的切身体会撰写而成。认为《黄帝内经》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财富的精髓,值得炎黄子孙终身探究体悟,阐述了知阴阳,懂五行的古人,生活习惯与天地四时运转规律相合而健康长寿。提倡现代人应按照天地四时运转规律安排作息时间,尤其针对《黄帝内经》里的如“天之在我者,德也”等相关内容,强调人要心存善念,要真诚、谦让、柔和待人,人生命运一定会有改变。本书作者运用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轻松学到和领悟一些《黄帝内经》自知、自保的智慧和真谛。本书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无敏感问题,不需报备,可以出版,请复审、终审审定。
  • 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针对文化研究、教育和建构中存在的生活世界总体和工作世界本质意义的缺失问题,用文化哲学方法探究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结构,阐明开漳圣王文化、海洋文化、妈祖文化、土楼文化、红色文化、闽南—台湾文化和诗文化等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志形态,尝试性开创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
  • 将无同:现代学术与文化展望(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将无同:现代学术与文化展望(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文史学者刘梦溪的学术精选文集。全书以现代学术和文化的反思与展望为论述中心。
热门推荐
  • 寝台特急1/60秒障碍

    寝台特急1/60秒障碍

    摄影杂志上一张题为“隼号寝台特快上遇到的女人”的照片引起了刑警吉敷竹史的关注。这并非因为女人漂亮的面孔,而是——在照片上显示的日期之前,这个漂亮的女人已经在家中遇害……快门的速度为1/60秒——这成了吉敷竹史无法逾越的障碍!
  • 伊甸园(译文经典)

    伊甸园(译文经典)

    美国青年作家戴维在20年代中和妻子凯瑟林从巴黎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度密月,沉醉在浪漫的爱情生活中,戴维想继续写作,妻子却只想及时行乐,找发型师把头发剪短,甚至在结识外国姑娘玛丽塔后,怂恿丈夫爱她,三人投入了危险的性爱游戏中。但“好景”不长,因玛丽塔支持戴维写作,凯瑟琳由妒生恨,把他的手稿付之一炬后留信出走。戴维在玛丽塔的呵护下,文思泉涌,把最喜爱的一个短篇一字不错地重写出来,又回到了“伊甸园”中。这是海明威1961年自杀后出版的遗作,虽然写于晚年身体日渐衰退的时期,但全书焕发着如火如荼的生命力与爱情,是一部难得的青春小说。
  • 第十道命符

    第十道命符

    相传收集到十道命符就能够飞仙,但是在修炼界已经很多年没人能够修仙成功,男主在修炼的过程中又遇到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爱人,又陷入了一段复杂的爱恋之中。更陷入了修炼界的勾心斗角之中!
  • 习惯决定人生

    习惯决定人生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人生”,一个好的习惯能从很多方面影响我们,最终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习惯是千钧一发中的那一根救命稻草,在最危险的时候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本书基于青少年生活习惯的调查,系统论述了习惯决定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几大良好的习惯的培养,相信这将成为您创造成功人生的得力助手!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 只是一农夫

    只是一农夫

    在城市里奋斗了多年,虽小有家资,纪峰却越来越厌烦城市里喧嚣和压力,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对他来说就是洪水猛兽和无尽樊笼。终于,他决定抛弃这一切,回到老家里的小山村,和家人团聚。抱着猫,遛着狗,后面还跟着一堆的萌宠。包地种菜,上山打猎,闻着田野的清香,吃着民间的美食,享受着山村带给自己的快乐。“喂,小峰,你的媳妇在家找你呢!”“啊?那我还是快回家吧!”“嘿!也是个怕老婆的。”……
  • 歌叹梧桐

    歌叹梧桐

    豆蔻年华,她芳心暗许,却不料痛心而归;女扮男装,她闯荡江湖,却卷入朝廷纷争。年少往事,她浑然不记,却像是被命运牵引,与他再次相遇,本是江湖侠女,却有着与朝廷千丝万缕的身世之谜……无奈?痛心?真相层层揭开,究竟是喜是悲?——————江湖+朝堂傲娇男主双重身份。
  • 夜间刑事部

    夜间刑事部

    “靠!为什么简历里不能自称老娘?老娘从十四岁上网二十二岁毕业从来没改过称呼,从来不用马甲一向使用本尊,ID都叫黑山老娘了,怎么可能不让老娘自称老娘?我靠!”一个穿着黑色连衣裙,蹬着一双莫约十公分的细跟高跟鞋的年轻女子夹着一大堆七零八落的材料怒气冲冲的挤出人山人海的招聘会现场……
  • 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

    李冠军从故乡回来,不仅带来了母校巨变的消息,还带来了我们昔日共同的班主任樊一生老师离婚的消息。他向我描述了母校的变化,说现在去了我一定不敢相信,那就是十年前我们所学习生活的地方。除了校门前的那条经久不息地流淌的石安运河没变外,所有的陈迹早已荡然无存,我们读书的教室,爬窗户进去打乒乓球的会堂,中午吃饭的食堂,还有逃课去睡觉和玩耍的小树林,都在我们离开后的若干年里逐一消失,代之而起的高大敞亮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从校门开始延伸的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两边站着绿荫如盖的悬铃木。美啊,李冠军说,谁能想到我们的母校有朝一日会如此漂亮?
  • 大中

    大中

    作家浦子《龙窑》(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后再发力王庄三部曲之三;一次富有生命力的恢诡想象;冲撞、磨难,漩涡、险滩,苦闷、欢愉;浙东人精神的喧哗与骚动,历史溃败中的精神突围,生命深层的内在图腾。《大中》在浪漫的气息中展开,在充满警示和希望中结束,展现了王庄的三个家族从建国初到当代的恩恩怨怨。以王德青、婴婴父女为代表的一家,承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在充满坎坷的人生历程中,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牺牲精神,不甘被命运戏弄,勇当社会的中流砥柱。作品的艺术手法娴熟,其笔触直接剖析人的灵魂,书写人性在面对历史的挑战时的反拨和无奈,贴近历史和人性的本真,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 人生要不甘寂寞

    人生要不甘寂寞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的奇迹在于永不放弃;抛开自卑才能活得更精彩;没有困境,只有心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