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3300000006

第6章 老莲之死

黄涌泉编著的《陈洪绶年谱》“丛考”篇中专列“陈洪绶的卒年”一篇,是因为作者在陈氏后裔所藏《宣统辛亥重修宅埠陈氏宗谱》中,看出了问题,是关于陈洪绶的卒年。在此以前,各家均持一说,“他(老莲)死于顺治九年(1652)。”而陈氏宗谱却说,陈洪绶“卒于辛卯(顺治八年,1651)十月十六日”。对此异说,黄涌泉以为不确,有老莲《壬辰八日过曲池,叔翔叔属书壁》一首为证,诗是这样写的:“城中无处无山水,兼有修篁与老梅。无始因缘曾结得,曲池七日第三回。”此诗所见,老莲卒年,与宗谱有出入,明显硬伤,黄涌泉由此推定:“所以,我在编写年谱时,仍是根据向传一致的说法,止于顺治九年壬辰。”这一年的年谱中是这样写的:“明永历七年,顺治九年,壬辰(1652),是岁:先生年五十五岁。先生忽归故里,与昔时交友流连不忍去,未几即卒。”

问题还是存在的。宗谱为何会有如此硬伤,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后人误笔,一是另有隐情。黄涌泉对此不着一字。按理,老莲死于故家,又是名满天下的丹青高人,且有老莲诗作佐证,还有同代学者所撰的小传,后人误笔的可能性怕是极小。此外,或许是陈洪绶死因的特别,且影响到了整个宗族的利害,族人便故意改写了陈洪绶的卒年。这种可能性如果存在的话,宗谱中陈洪绶卒年异说的背后,应该是隐伏着一个关于老莲之死的谜团。

其实,这种可能性在古今众多关于老莲生卒典籍中已现端倪。除了极少数点明陈洪绶以疾而终以外,如秀水朱彝尊《陈洪绶传》载:陈洪绶“以疾卒”。如周亮工《读画录》载:陈洪绶“年五十六,卒于山阴”。

更多的典籍,关于老莲之死,则是语焉不详,或旁顾左右,或曲笔隐晦。

孟远在《陈洪绶传》中是这样写的:“岁壬辰,忽归故里,日与昔时交友,流连不忍去。一日趺坐床篑,瞑目欲逝,子妇环哭。急戒无哭,恐动吾挂碍心。喃喃念佛号而卒,年五十四。”写的是一种决绝的自绝情状,似乎早有预感,竟与昔日友朋做出了交代。描述也是从容到位,不像是空穴来风,似可信。后来,黄涌泉在写《陈洪绶年谱》中引的也是孟远说。

问题照样留着,为何自绝,也是语焉不详,没能点破。或许病痛缠身,自知不久于人世而自绝?也是难圆其说。

早一年的顺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故友周亮工,南下入闽,过杭州,晤老莲,并索画于定香桥畔,老莲满足了周亮工要求,欣然落笔,并一气连续画了十多天,共作画四十又二幅。周亮工记下了老莲当时作画的情状,传神得很。收周亮工《赖古堂集》卷二十二,《题陈章侯画,寄林铁崖》文:“明年余复入闽,再晤于定香桥。君欣然曰,此予为子作画时矣。急命绢素,或拈黄叶菜,佐绍兴深黑酿,或令萧数青倚槛歌,然不数声辄令止。或以一手爬头垢,或以双指搔脚爪,或瞪目不语,或手持不律、口戏顽童,率无半刻定静。独携笔墨,凡十又一日,计为余作大小横直幅四十有二……其急急落笔之意,客疑之,予亦疑之。岂意予入闽后,君遂作古人哉!”

从中可以说明三点:一是说明老莲精力充沛,竟一连欣然作画十数日,未见病态。二是老莲的“急急落笔”,这是有悖常态的,“客疑之,予亦疑之”。老莲一向惜墨慎言,即使老友也不例外。周亮工同在《题陈章侯画,寄林铁崖》一文中也写道:“章侯与予交二十年。十五年前只在都门为余作《归去图》一幅,再索之,舌敝颖秃,弗应也。庚寅北上,与此君晤于湖上,其坚不落笔如昔。”这只能说明,老莲弃世决心已下,自觉将不久于人世,似有偿还老友画债之意。三是说明老莲于次年作古,作为神交已久的老友,周亮工深感突然。

老莲的弃世情绪其实由来已久,源自明清易代。老莲有着很深重的遗明情结,清兵过江后,老莲曾一度削发为僧,改名易服,一表民族大节,同时,对自己的苟且偷安,深表悔意。孟远在《陈洪绶传》中有载:“大兵渡江东,即披剃为僧,更名悔迟。既悔碌碌尘寰,致身之不早;而又悔才艺、誉名之滋累,即忠孝之思、匡济之怀、交友话言,昔日之皆非也。”尤其业师刘宗周(蕺山先生)抗清举事失败,绝食而死后,老莲更是深陷悲恸及对先师的追念之中,还有偷安的自责。老莲将亡师蕺山先生的遗像,悬于正室居中,每天朝晚两次祭拜。清邵廷采先生在《思复堂文集》中的“宋遗民所知传”之“陈洪绶”条中有述:“先生(刘宗周)既没,朝夕仰礼遗像,题壁云:‘但存君父心,得升先生堂。’自题生像云:‘浪得虚名,山鬼窃笑。国亡不死,不忠不孝。’”可见自责深重。

即便如此,老莲弃世决心仍未下定,或仍是停留在言语之间。作为一位绝世画家,老莲有着诸多可以照常存世的理由。美国汉学家高居翰在其专著《山外山》中对此亦有充分论点:“他(陈洪绶)有充分的理由,可以不以身殉明:他共有六儿、三女、一妻、一妾,全家计都仰赖他一人。再者,在我们接受中国人心态,以及很不利地拿陈洪绶来跟殉身的烈士相比之前,我们应该回想一下,如果陈洪绶在1645年时,就壮烈成仁的话,那么,我们今天所珍惜的陈洪绶画作,势必就有绝大部分是看不到的了。针对此一命题,我们或许可以采取一种比较好的论点来说,一位伟大画家最主要的责任,终究还是求生存地作画,至于英雄主义,还是留给别人可也——历史有明断,舍身成仁毕竟没有那么必要。”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老莲痛下弃世之心,且是在明清易代后的顺治九年(1652)。按照正常推测,在顺治九年,老莲定是遭遇了无法回避的弥天大祸。

这样的推测还是有可能的,我们可以顺着古今典籍的脉络,由此及彼,渐渐梳理出一些头绪,或许老莲之死的谜团也会随之得以清晰。

问题首先是由邓之诚先生揭开的。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一书,选入了清诗人丁耀亢一诗,诗名《哀浙士陈章侯(时有黄祖之祸)》,全诗如下:“到处看君图画游,每从兰社问陈侯。西湖未隐林逋鹤,北海难同郭泰舟。鼓就三挝仍作赋,名高八尺莫登楼。惊看溺影山鸡舞,姑信才多不自谋。”诗后有邓先生写的按语:“此诗作于顺治九年,陈洪绶以不良死,他书未及。”邓先生定下了陈洪绶“不良死”的基调,也就是说陈洪绶属非正常死亡,或是死于非命。

丁耀亢在诗中也是用典说事。“黄祖之祸”出于三国祢衡之典。祢衡因性刚傲物,以《渔阳三挝》击鼓骂曹,曹便借当时江夏太守黄祖之手,将其处死。孔融北海犯的是与祢衡同样的毛病,竟“鼓就三挝仍作赋”,终被曹操诛杀。诗题即已点出了老莲的死因,诗中用典更影射并透露了老莲之死是得罪了当朝权贵,而“不得不死”。虽是用典说事,在文字狱酷烈的清代,丁耀亢一诗已经算是相当大胆了。正是有了丁耀亢《哀浙士陈章侯(时有黄祖之祸)》一诗,才有了后来邓之诚先生老莲“不良死”的按语。

这是有可能的。老莲本是磊落畸士,刚直不阿,放浪不羁,以酒当歌。尤其清兵过江后,更是志愤气郁,每及离乱,便纵酒狂言。

孟远在《陈洪绶传》中说:“甲申之难作,栖迟吴越,时而吞声哭泣,时而纵酒狂呼。见者咸指为狂士。”朱彝尊在《陈洪绶传》中也写道:“既遭乱,混迹浮屠。醉后语及身世离乱,辄恸哭不已。”《清史稿本传》中也有同样记述:“鼎革后,混迹浮屠间。纵酒不羁,语及乱离,辄恸哭。”老莲生前好友张岱在《越人三不朽图赞小叙》之“陈章侯”题赞,更是将其卓然性状跃然纸上:“跌宕章侯,聪明桀骜。字画出人,掀翻窠套,术动王公,四裔名噪……”

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当年老莲得罪触怒了哪位当朝权贵,以致“不良死”。以陈洪绶文名,必是不可一世,且握着生杀大权,如三国之曹操。

还是邵廷采在《思复堂文集》中的“宋遗民所知传”之“陈洪绶”条中有所点破:“晚岁在田雄坐尝使酒大骂,雄错愕而已。”整个过程虽已无法复述,但可以想见,必似三国当年,祢衡在朝堂之上,个性发作,击鼓骂曹,入骨三分,畅快淋漓。且可信,合符老莲性状。寥寥数语,定下了老莲“不良死”基调,也使老莲下了弃世的决心。

田雄何许人也,竟使老莲惹下“黄祖之祸”。

《清史稿列传》:“田雄,直隶宣化人。仕明至总兵。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下江南,明福王由崧走芜湖。巴牙喇纛章京图赖督兵截江断道,雄缚福王及其妃来献,授雄杭州总兵,得功镇江总兵。三年(1646),擢浙江提督。六年(1649),加左都督。八年(1651),授世职一等精奇尼哈番。”

田雄不但炙手可热,权倾杭州,且是明朝降臣,是列入“贰臣”的,还不是一般的“贰臣”,是将南明弘光帝福王朱由崧及其妃子缚了后献给清兵的叛将。

据史料记载:当田雄背缚朱由崧降清时,朱由崧在田雄背上恸哭哀求,田雄竟大声斥责:“我之功名在此,不能放你也!”情急之下,弘光帝竟咬住田雄的脖子,血流征衣。朱由崧痛悔之情,由此可见。田雄将弘光帝作为见面礼贡献给了清军,以此博得了清廷的信任。亡国之君,总是难逃一死。次年五月,这位南明天子,在北京被凌迟处死。

田雄挨老莲酒后痛骂那是必然。终究田雄还是需要保持自己附庸风雅的脸面,杀心虽起,老莲经世文名也使其不得不暂时放下杀机。

田雄对老莲性状在此以前也曾有所领教。对此,孟远在《陈洪绶传》有涉:“归命侯田雄,建牙浙中,势焰赫奕,冠盖习慑,而拥帐郊迎,则一憔悴布衲;田执礼愈恭,绶辞气益脱率;环持者,莫不动色错愕,而雄则喜若登仙焉。”由此也见田雄城府之深,陈洪绶当廷“使酒大骂,雄错愕而已”。看来也合田雄脾性。

公堂纵酒痛骂田雄后,老莲自知惹下杀身大祸。弘光帝都可以作为见面礼献给清廷,何况一介画匠。老莲明知,田雄在公堂上有杀心,也不会下杀手的。田雄给了老莲足够的时间,让老莲自己了断。

这才有了后来黄涌泉在《陈洪绶年谱》中所言:老莲“忽归故里,与昔时交友流连不忍去……”虽然弃世决心已下,其实到了那一刻,老莲还是不想死的,还保持了一种“流连不忍去”的心境,并写下了伤感怀时的《偶题五首》,其中有这样二首,一首是:“少时读史感孤臣,不谓今朝及老身。想到蒙羞忍死处,后人真不若前人。”一首是:“故山已筑髑髅城,梦去犹然打马行。行到枫桥杨墅里,白头兄弟笑来迎。”

老莲便步其师蕺山先生后尘,在“子妇环哭”的情状下,“喃喃念佛号而卒”。绝粒而逝。逝去的日子也是老莲自己选定,老莲同乡后人陈炳荣先生在《枫桥史志》“人物”之“陈洪绶”条下写道:“顺治九年(1652)忽返故里。在家,预制一棺,焚香晏坐。及期,趺坐床篑,瞑目举佛而逝。”从容死去,也是一代画家的荣耀。

田雄阴毒一面亦是在此可见。既保住了自己儒雅的脸面,也逼迫绝代画家在“流连不忍去”的心境中死去,是较“黄祖之祸”更为阴毒的一手。

老莲之死的悬念,由此似变得明晰起来。

这样的梳理,似可以成立,还有两点成立的理由。

一点是老莲死后,竟未见生前好友,如张岱、周亮工辈的追悼文字,如非“不良死”,则是不可能的,时朝文网密布的缘故。

二点是老莲死后,为了避免朝廷株族的手段,族人便改写了老莲的卒年。也能够说通族人为何不(1652)将老莲的卒年顺延而是提前,目的是为了消除老莲在顺治九年的一切印痕。便有了后来黄涌泉先生在看了《宣统辛亥重修宅埠陈氏宗谱》后提出的关于老莲卒年的问题。黄裳在《关于周亮工》一文中也提及了老莲之死,说:“老莲大约是死于某一显宦的迫害。”

同类推荐
  • 狄金森全集

    狄金森全集

    本套狄金森全集乃是译者蒲隆先生倾注二十载心血的结晶,此前蒲教授在1994-95年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和狄金森故乡专门从事过为期一年的狄金森研究工作,归国后继续潜心钻研多个狄金森诗集版本与国外学术资料,许多诗歌译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本套全集完整编译了约翰逊主编与富兰克林主编的两个版本的狄金森诗全集,两版的差异之处都有注释说明,此外蒲先生还详尽考证了每一首诗的写作背景并附于对应的诗文之后。第四卷为约翰逊主编的狄金森书信选集译文,收录了女诗人整个创作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书信,此外蒲先生同样在每一篇译文后附有背景考证。不论是对于诗歌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有意研究狄金森的学者来说,这套狄金森全集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 亲历:“5·12”使时间和记忆变黑

    亲历:“5·12”使时间和记忆变黑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在四川平武的县城。由于地震呈线形沿龙门山断裂带朝东北方向传递,距断裂带五十公里的平武县城只是建筑物受损,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次日凌晨,得知汶川、都江堰、绵竹、什邡、北川、青川等县市受重创,人员伤亡惨重。尤其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被掩埋者上万。13日早上,得知平武县的平通、南坝、石坎、水观等地亦遭受毁灭性地震,中、小学教学楼全面垮塌,人员伤亡过半。地震后在县城的几天,我为不能亲历重灾现场而深感不安和羞耻。5月17日,我随同难民租车到高庄坝,步行两个小时到了南坝。南坝是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一个镇,也是三国时著名的江油关。
  • 人生如饴,代码如歌:一个非典型码农的北漂生活日记(南瓜屋故事)

    人生如饴,代码如歌:一个非典型码农的北漂生活日记(南瓜屋故事)

    这是一篇篇敲代码手所白描的故事,这是一幕幕活在北京的码农悲喜剧。这里有缠绵悱恻的爱情、刻骨铭心的亲情、天马行空的想象、生而为人的无奈,所有的一切,只为还原这个职业群体眼中最真实的世界。
  • 萧红中篇小说集:呼兰河传

    萧红中篇小说集:呼兰河传

    本书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其中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不设置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就只是讲述着小镇上人、事、物的种种。其中有黑暗、落后、愚昧,人性的阴暗面,旧的风俗习惯,也有明亮、清新、美好,乡土生活的原生态,她在小说里注入了更多其他的东西,也正是这些东西能更为普遍地唤起读者共鸣,因而使作品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 森林的沉默:诗集

    森林的沉默:诗集

    继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家。增补诗歌百余首,“中国新诗的转折点”——吴兴华诗歌全貌五十年来首次呈现。《森林的沉默:诗集》收录了吴兴华自1934年至辞世为止所有的诗歌创作。在初版基础上,又由吴氏家人增补了百余首诗,对照其手稿全新修订。包含成名作《森林的沉默》,将中国古代咏史诗现代化的“古事新咏”抒情诗《解佩令》《盗兵符之前》《北辕适楚》,以及以西洋诗格律来探索中国新诗可能性的长诗《西珈》《画家的手册》等,让最完整的吴兴华历年诗作呈现在国内读者眼前。
热门推荐
  • 吃了在云端的桃和奈子会让人幸运

    吃了在云端的桃和奈子会让人幸运

    一个不算宅男的宅男的生活日常(简介无力废,不要在意)
  • 死神降世系统

    死神降世系统

    不祥之鸟掠过田野,嘶哑尖鸣盘旋于上,太阳金辉迷失,黑雾弥漫大地,麦穗不再摇曳饱满的颗粒被黑色镰刀腰斩,惊恐迷茫扩撒,恐怖黑暗侵袭希望奄奄一息,曾识的羽翼阴影已然降临,死神悄然降临,恐惧与绝望?呸谁说死神就只能带来恐惧!
  • 万物皆商

    万物皆商

    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商品交换,你愿意成为顾客吗?金钱,青春,爱情,生命……,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换不到!
  • 我的大佬是傲娇

    我的大佬是傲娇

    沈姣姣前世是世家小姐,意外重生现代变成一个平凡的普通少女,还时不时被人欺负,不仅如此,前世的大靠山未婚夫也变成了一个阴狠偏执的问题少年,凶她避她还不理她。追夫之路漫漫,必将内外兼攻。“……” 沈姣姣:“骁哥哥。” 厉骁:“不许叫我哥哥。” “……” 沈姣姣:“厉骁。” 厉骁:“姣姣,叫哥哥。” “……” 厉骁看着挡在他前面娇小的背影默默收起了手里的板砖。“这个妹子有点暴力啊。”
  • 惊世毒女:废材太轻狂

    惊世毒女:废材太轻狂

    她,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不成想却变成了一个废材二小姐。呵,废材?不存在的。从今天起就让你们看看本姑娘如何斗渣灭婊,扬名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苍何纪

    苍何纪

    灵台方寸,渡海成仙。天道无常,变换莫千。无始、无量、无极、无罪、无邪、无虚。仙道极乐,天道无情。包容万物,游离其外。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欲无求,绝与九霄,得已大道。天道皇皇,不知以何,荒世苍明,震撼山河。九歌行,踏青风,御剑青云落,东方日出巡。
  • 天道系统逍遥诀

    天道系统逍遥诀

    有一天,浩天的爷爷老道士撒手而去,伤心过后的浩天,本以为可以离开自己那破败不堪的道观还俗,娶妻生子,体验红尘种种。可谁知,竟然被天道选中成为人间代言,为了老道士生前的遗愿,浩天随身被捆绑了天道系统。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看他如何一步步成长,如何面对功法、功德、金钱、诱惑,如何应对重重未知的考验,最终一步步领悟天道法则,教化世人,携手红颜。
  • 妖狐闯世记事

    妖狐闯世记事

    深山里怠于修炼的白狐女被迫入世修行,只知道吃吃喝喝睡睡觉的她第一天就被惯常善良的文家少爷捡了回去。结果文家少爷发现自己给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个世界好像和我想象的有些不一样?你们都是些什么品种?文司淼:我只是想做个好事,怎么给自己找了个媳妇呢?白琥莉:因为你人好够俊文司淼:就这原因?白琥莉:还有对我好~(@^_^@)~,不过你也不亏文司淼:?白琥莉:因为我够美啊:-D文司淼:也是且看半狐妖娘携手男神开启风云变幻,校园,娱乐圈,都是小case,地图都开到国外去了好嘛!
  • 恬静校花与高冷校草

    恬静校花与高冷校草

    恬静校花与高冷校草,他们会发生怎么样的趣事呢?情景一:“楚沐辰,我的东西呢?”“东西?什么东西?”“我需要的资料啊!你不会忘了吧。”“好像是,你等一下,我给你拿去。”“哎!你省省吧!我自己去!”情景二:韩熙雅?:“楚沐辰,我……我喜欢你。”“对不起,我有喜欢的人。”“没关系。”“楚沐辰,连校花你都拒绝,不知道谁能入得了你的法眼。”“你!”【白落雪脸红中】实名验证以后,就不用在书评区看了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