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3300000013

第13章 昆仑山离长江源头有多远

青藏高原四季的界限,被仿佛永远也飘落不完的大雪模糊得很难分辨。7月,我在坐落于唐古拉山下的江源兵站一间压着厚厚积雪的小木屋里,正和一位少校及他的妻子畅谈着他们的爱情故事。甜也好,苦也罢,在这个时刻都变成美好的回忆了。兴致浓浓的倾谈使我们竟然忘掉了屋外正是飞雪一泻千里的世界。

丈夫叫陈二位,江源兵站站长。

妻子刘翠,随军家属,待业。

我问二位:江源兵站离八百里秦川的兴平县有多远?

答:少说也有4000里吧!

兴平是他俩的故乡,陈二位1960年一入伍就来到了青藏高原。

我又问刘翠:长江源头离格尔木有多远?

答:1000里只少不多。

昆仑山下的格尔木是部队的家属院,刘翠终年就住在那里。

远山远水,路途遥遥。这夫妻俩的爱情故事便变得凄美而壮丽。我相信这句话了:“距离产生美。”只是这美产生的过程是那样艰难,常常是前脚刚拔出泥沼,后脚又踩进了冰河,有时还不得不伴随着辛酸的眼泪!从一个遥远的地方来到另一个遥远的地方,她没想到过起了“随军不随夫”的寂寞生活。1966年金秋,刘翠办理了家属随军手续,来到格尔木。她虽然辞掉了在老家的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但是一想到从此就能和日思夜梦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失掉的一切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然而,事情并不像这位心火正旺的年轻媳妇预想的那么美妙。他们在格尔木家属院的被窝刚刚暖热,二位就接到了要去江源兵站任副站长的命令。

陈二位当然不会对军令讨价还价。然而,把心里的话对领导讲讲还是必要的。他对格尔木大站的一位领导说:“我已经143次翻越唐古拉山到西藏了。”领导听了笑笑说:“我虽然比不上你翻山的次数多,但是我知道在咱们青藏线上,像你这样的闯山人不会太少。那你就把这143次当做新的起点,继续攀登吧!”

陈二位说的143次进藏的里程确实存在。他一入伍就到汽车团,从汽车驾驶员一直干到汽车连连长,每年都要十次甚至十余次踏上青藏线执行运输任务。青藏高原上的每座雪山每条冰河都几乎留着他深沉而炽热的脚印。其实,他给领导说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摆功,而是想启示领导过问一下他的身体状况。粗心的领导没有透视到下级的内心世界,因而忽略了对他进一步的关怀。当时陈二位因为高原反应落了个头晕的毛病,说有多么严重那倒也不见得,反正一走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就犯病,先是头晕,接着头疼。他是个不会退缩的坚强汉子,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从未给领导讲过。

当晚,二位把自己要去江源兵站工作的事告诉了刘翠。刘翠听了后许久不说话,只是低着头连看也不看丈夫一眼。

二位实在憋不住了,便问:“翠,说话呀,我要上山了,领导让我收拾收拾东西后天就动身,大站首长还要亲自送我去江源兵站。”

原来刘翠哭了,这时她抹干了眼泪,说:“别的我都不担心,就是这高山病折磨着你,不知你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实在让我心有余悸。”

二位安慰她:“高原不比内地,来这个地方工作的人谁能没个头疼脑热的!不要紧,我多加小心就是了。”

“江源兵站的海拔多高?”

“接近5000米!”

“我跟你一同上山,有我在你身边,一切总会好一点的。”

“你净说傻话,那儿海拔太高,上级有规定,不许家属小孩长期居住。去了有危险的!”

刘翠不吭声了。

格尔木是青藏线上各兵站的大本营。因为线上海拔高,缺氧,严寒,荒凉,家属们难以安家,所以部队特地在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修建了家属院,军人的妻子带着孩子住在那里。她们当中离丈夫最远的是1080里,只有遥遥相望,日夜思念,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守空房。她们把这叫做“随军不随夫”。格尔木家属院里军人的妻子们夜夜望着勾在昆仑银峰上的残月,偷偷地咽下了多少相思泪!特别是她们听到隔壁的驻军22医院又从线上运下来一个得了高原反应的重病号时,心立刻就提到了嗓子眼里,不住地祈祷着自己的丈夫平安无事。经常也会有这样的噩耗传来:又有一个军人被高山病夺去生命进了昆仑陵园。每在这时候家属院里好几天都是静悄悄地变得鸦雀无声。不幸的事无论发生在哪一家,悲伤的气氛总是笼罩着整个家属院。昆仑山和长江源头的距离有多长?老司机对刘翠说:你应该知道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吧,就那么遥远!陈二位上山后的最初日子,山上山下不通电话,也不通邮,他常常把对妻子的思念通过口授给下山的战友传递给刘翠。可想而知,这种原始的“通信”方式,能传达多少真爱?刘翠每接到这样的口信,不知为什么更加牵挂二位,总想早一点见到丈夫。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用在这里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刘翠终于难以遏制对丈夫的思念,决定上山一趟了。她提前一周将自己的行动日期传送给了二位。她用坚定不移的口气捎过去了这样的话:“我决定这天上山,不改时间。”她知道这样二位就无法阻止她的行动了。过去她多次提出要上山,都遭到了丈夫的阻止。二位总是说:你不要来兵站,这儿条件太差,很苦,你吃不消。至于他自己是怎么吃这些苦的,却不提一字。丈夫越是以这样的理由劝阻她上山,她就越是想上山瞧一瞧那儿到底有多苦。

按照与二位约定的上山日期,刘翠一早就站在格尔木路口拦车了。那会儿,青藏公路上还没有开通旅游班车,她只能搭顺路的便车。一辆又一辆上山的车从她眼前乘风而过,却无一辆停下。可以理解司机的心情,千里路上捎脚既费力又操心,谁愿意自找这份苦吃?好不容易有一位老师傅怜悯刘翠似的刹住了车,却不阴不阳给她浇了一头冷水。他吊着个脸不热不冷地像审问似的问刘翠:“姑娘,你上山是看老爸吧?”刘翠彬彬彬有礼地回答:“师傅,我早就成家了,老公在江源兵站工作,我找他去。”老司机听了仿佛更不悦了,反问道:“你知道江源兵站有多远吗?”刘翠摇了摇头。他说:“你总该知道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吧,就那么远!”刘翠正不知如何回答时,只见老司机把手一挥,说:“上车吧,我就学学**做一回好事!”原来老师傅是个冷面热心人,刘翠边上车边道谢。

按陈二位估摸的时间,1000多里路,刘翠在当日的傍晚6点来钟就能到兵站。5点钟还不到他就站在兵站的大门口等候了。站上的几个兵对陈二位说:“站长,你就在屋里呆着,我们在这儿等嫂子。”二位笑着说:“傻瓜,这种事怎么能让人替呢。还是由我来完成这个任务吧!”兵们吐了吐舌头,嘻嘻哈哈地笑着跑开了。

6点钟都过去了,刘翠没有来。陈二位心想汽车不会像火车那么准点,早点或晚点都不奇怪。他继续等着。7点钟到了,天已经麻麻黑了,还不见刘翠的影子。陈二位有些心急了,他在门前走了一阵子,又沿着公路往格尔木的方向走了几百米,公路上连一辆车也没有。他又回到兵站门口等候。

天已经黑得不见五指了,焦急的陈二位心中忽然涌上一个想法,自己这样走来走去,出出进进,妻子擦肩而过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于是他回到站上,点着了一支蜡烛放在窗玻璃处,细心的刘翠即使没有在大门口碰见他,进得站来一看见这烛光烁烁的窗口就会知道这儿便是自己的家。陈二位点好蜡烛又回到了大门口,这时刚好从格尔木方向驶来一辆汽车,停在营门旁,他赶忙上前一看,却没有见到妻子,空喜欢了一场!但是从司机口里得到了一个令他六神不安的消息:离兵站30公里处的地方,有一辆汽车翻了车,一帮人正在夜色里忙忙乱乱地鼓捣车呢!这消息犹如五雷激顶,二位蒙了。霎时他忘了已经是夜里10点多了,立即让站上的司机发动好车子,就向山下飞驰而去,半个小时后,果然看到了那辆翻了的汽车,妻子并没有坐那辆车,他才放心了!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总是那么凑巧,就在陈二位乘车下山找妻子刘翠的当儿,刘翠来到了兵站。当时已经是11点钟了,整个源头小镇被一片刺刀也戳不透的夜色和寂静笼罩着。刘翠黑灯瞎火地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兵站,她是第一次来长江源头,根本不知道兵站在哪个方位。原来兵站离小镇还有二三里地,深更半夜地上哪儿去找?于是,她在好心的司机帮助下,住进了一家小旅舍。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她是睡不着的,她知道二位正在牵肠挂肚地等她,没办法,她只能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盼天亮。她想起了司机师傅说的那个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天下的女人为什么都这么多情而命苦?

陈二位自然不知道妻子已经到了长江源头,仍然心神不安地走出走进等候着刘翠。他点在窗口的蜡烛早已燃尽,只留下了一堆蜡泪,他又续上了一支蜡烛,窗口继续闪烁出多情的烛光。

陈二位在公路边不停地走动着,眺望着。他的身影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脚步声远了又近,近了又远。夜色渐渐地被他踏破变淡。东方吐出了曙光……

刘翠终于出现在他渴盼了一夜的视线内。她手里掂着一个不大不小的保温饭盒,那是她特地为二位炒的可口的菜,不过,早就冰凉了。她快步走去扑进了他的怀里。

长江源头的晨曦中,这对夫妻紧紧地搂抱在一起……刘翠做的地方风味的“嫂子面”,感动了整个长江源头。陈二位的高原反应大为减轻,战友们说这是“感情治疗”。毫不例外,妻子关爱丈夫时表现得总是体贴入微。且看刘翠的“入微”——

她在一个小本本上记录着二位在几个关键时期的体重:入伍时136斤,上山第一年142斤,上山第二年130斤,上山第三年110斤。

当刘翠发现丈夫的体重只有110斤后,只见他面黄肌瘦,成天提不起精神,她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二位,你是咋搞的嘛,瘦得两腮掉肉,成了猴精,你不心疼我还心疼呢!”她说这话时眼里噙满了泪水,声音几乎是从嗓子眼里吼出来的。

“我的好夫人,你别大声嚷嚷行吗,满院子都是当兵的,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我们在吵架呢。不是我把自己搞得瘦成了猴精,是高原这个无情的怪物,是老天爷!我何尝不想心宽体胖地过日子,在兵站上干好工作,多干几年!”

刘翠的话一出口,就觉得自己这样错怪二位,只能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她便平心静气地和丈夫谈心,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二位真实道来,以心相见。

原来,高原反应对二位身体的袭击和二位对高原反应的抵御,从他上山之日起就一直拉锯似的进行着。只是最初他还能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站在高原上,到后来就慢慢地有时不由得不退让几步。他记得十分清楚,那是他上山后的第二年春天,病情明显加重。当时他正在车场迎接一个到站的汽车连队,突然眼前一黑,天旋地转,整个身子像飘起来似的,两脚仿佛在空中悬着,一迈步就栽跟斗。随之而来的便是呕吐,头痛,四肢无力。卫生员和车队的同志合伙将他搀扶到客房,正为他焦急、犯愁时,他马上就清醒过来了,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倒是他安慰起了大家:“不要紧,也许是太累了,休息休息就好了。”高原反应就是这样,它偷袭你时你随时都有可能被击倒。如果你是个坚强的汉子,它却奈何不得你。不过,它是不会甘休善罢的,还会卷土重来。高原的军人们就是这样,成年累月地跟高原反应拼斗,有些人退下来了,甚至永远地倒下了。有些人照样站立着,面不改色。

听了二位讲的这些,涌满刘翠心间的既有对丈夫的敬佩,更多的则是酸楚。她问道:“在什么情况下你容易犯高原反应?”二位想了想,答:“两种情况,一是最忙的时候,二是最闲的时候。”“知道了,最忙时是劳力,最闲时是劳心。”“劳力就不用说了,劳心就是想念你呗。我一闲下来就反思自己,咱们结婚这些年来,我对你和孩子的关心太不够了,起初我在高原你在老家,一年一次的鹊桥相会往往是眼泪还没流完又分别了。后来你随军到了高原,但是你仍然在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当然我也很想给你很多很多的情爱,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是连长,我是站长,我应该去做的事情太多太多,神圣的职责不允许我去分心,去更多地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包括我心爱的妻子和孩子……”

刘翠不愿意丈夫再这样讲下去了,打断了他的话,问:“你每次犯病时都吃些啥?有多大饭量?”

二位答:“什么都不想吃,吃不下去。半碗稀饭和几根咸菜都是硬塞进肚里去的。”

刘翠急了:“有病,又不能吃饭,这怎么行?钢打的身架也会掉渣的!”

就是从这一刻起,刘翠萌发了要上山为丈夫送饭的想法。当然她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她送的饭菜在后来会产生那么神奇的效应。

她做的是二位百吃不厌的陕西风味饭“嫂子面”。二位是吃着这种饭长大的,参军后一度吃不到了,馋得他在梦里都吃了好多回。后来刘翠随军来到了格尔木,只要有机会她总不会忘记给二位做“嫂子面”。二位说,端起“嫂子面”,我就闻到了八百里秦川的麦香,就听见了亲切的乡音。特别邪乎的是,他说吃了“嫂子面”他身上的每根神经都香酥酥的舒坦,百病不沾身。这天,刘翠按照做“嫂子面”讲究的“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字要领,精心做好,然后,装进特地买来的保温桶里,登车上路,直奔长江源头。

提起“嫂子面”,在关中民间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古代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嫂弟两人,弟弟年幼,正在读书。嫂嫂的丈夫在两年前就死了。嫂子不忍心丢下正在读书的弟弟去改嫁,她给弟弟缝衣做饭。嫂子深知弟弟读书的辛苦,便想方设法把饭做得可口,让弟弟吃了舒心。一天,她用烹料和水煎成汤,把面做成细丝在锅里煮熟,捞在碗里,再向碗里浇上汤。弟弟吃得可口有了精神,学习更加刻苦。一年后,他上京赶考,中了举人,封到自己家乡任县令。弟弟做了官,村民来祝贺,他就把嫂嫂请来,让她做了一顿经常给自己吃的那种面,要村民们也享享口福,大家吃得满嘴流油,真的很香。后来,人们都学着做这样的饭。“嫂子面”就这样传开了,一直流传至今。

二位唏吼唏吼地吃了妻子做的“嫂子面”,浑身舒舒服服地出了一身热汗,他抹抹嘴,显得少有的动情,说:“翠,你猜猜,我现在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刘翠白了他一眼,说:“什么话?还不是想说吃饱了,喝足了,有精神了,扑着身子再好好地在江源兵站干几年!”二位忙说:“不,我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你,嫂子!”刘翠羞得脸都红了,上前用小拳头捶着二位,连连嘻骂:“你这个死鬼,昨日黑里还要我叫你大哥,现在又将我叫嫂子,你这家伙,真没个人样!”

从此,刘翠真的变得很忙乎了,做家务,照管孩子,差不多每周还要上山给二位送“嫂子面”。昆仑山离长江源头依旧千里迢迢,可她却觉得并不遥远,早别昆仑,晚到源头,仿佛只是一瞬间的事。当她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二位面前时,一路上的疲劳和牵挂顿消一净。这时的她和他,都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生活得最充实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世上的许多事情说起来总是那么的奇特而又奇怪。也许你永远都弄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自从有了刘翠的“嫂子面”垫肚后,陈二位的高原反应大为减轻,头不晕不疼了,食欲大大增加了。这一天,当刘翠又一次将“嫂子面”送到兵站,二位狼吞虎咽一般一扫而光后,他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亲爱的夫人同志,现在你做的嫂子面已经在我们兵站上美名大扬了,谁都知道你这面条能治疗高原反应。我们的副站长李中才这些天一直在做我的工作,要我推广推广你的嫂子面。”刘翠马上听出这话的味儿了,很爽快地说:“哪还不好办,我这就给同志们做顿嫂子面,还要教大家做的方法。”

当天,全兵站的官兵吃上了刘翠做的美味可口的“嫂子面”自然不必说了。从此以后,刘翠上山给二位送饭时,总要带足做面的底菜,如红萝卜、黄花菜、木耳、漂菜等,在兵站厨房里大显神手,为同志们改善伙食。至于“嫂子面”到底能不能治疗高山反应,那另当别论,但是,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精神大振,这是不争的事实。

陈二位要复员了,他和妻子刘翠最后一次去江源兵站。这时他们的心情十分复杂……昆仑山无语,长江源头低吟。

2001年夏天,陈二位终于因为身体状况欠佳,经上级批准要复员了。他当了20年兵,其中有19年是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部队基层单位摸爬滚打的。用他的话说,粘在他衣褶里的高原雪,下山后一个夏天也化不完。我相信他讲这话时心情是很不平静的。

我就是这时候,在格尔木家属院里见到了陈二位和刘翠。二位告诉我,他刚在医院检查完身体,还没等我问及检查结果,刘翠就说话了:“一身的病!”二位却说:“也好,这次做了全面检查,心里有数了,以后就会知道该怎么爱护身体了。”体检表上当时记录着他的病情:脑右上中枢有块病灶,癫痫或供血不足所致;萎缩性胃炎,结肠位置长有一块息肉;颈椎5~7椎间盘突出。腰椎4~7右侧横室孔狭窄,4~9椎间盘突出……

二位并不悲观,他说:“我无怨无悔,20年我是在世界屋脊上度过的,全国能有几个人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机会!有病慢慢治,我还不到40岁,来日方长。”

刘翠的心事显然要重,但是她知书达理,说:“我身体还好,你可以扶着我的肩头走,翻山过河都有我在,咱就不愁走不出一条新路来!”

两天后,他俩又一同携手去江源兵站了。二位在那里还有些手续要办,那儿的办公室里还有他的东西需要收拾。对刘翠来说,她此行的目的就很单纯了,她说,二位离开兵站了,但我不能把做“嫂子面”的手艺带走。源头兵站又来了一批新兵,我得把这个手艺教给他们,他们还要在那儿生活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高原反应还会威胁他们的。

临离开家属院时,二位突然对刘翠说:“我俩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去长江源头了,今后谁还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刘翠一笑,说:“为什么要说最后一次呢?我对江源兵站的感情还是蛮深的,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还让他当兵,就到青藏高原来当兵。这样我们不就有机会再去江源兵站了吗?”

陈二位不语,眼里涌着泪花。

总之,不管怎么说,这对夫妻此次重返江源兵站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留恋,抱怨,遗憾,向往,甚至担忧,都会有的……

同类推荐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起悲剧作品之一,讲述了两个有世仇的年轻男女——罗密欧和朱丽叶,在一次舞会中相遇、相知、相爱,却碍于家族,最后双双自尽的故事。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到灯塔去(伍尔夫文集)

    到灯塔去(伍尔夫文集)

    《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之人的灵魂之光。本书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 西陲兵事

    西陲兵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群年轻的关中青年,来到遥远的西陲边塞戍边守防,在极为艰苦的喀喇昆仑高原,用青春甚至生命为共和国的安宁,谱写了一曲壮美的军歌。
  • 别浪费失败

    别浪费失败

    它会用一个个故事和经历告诉你,在那个人生中困难的时刻,再坚持一下、再忍耐一下、再自信一下,跨过去,就会实现最初的理想。请你相信,你经历的眼泪和挫折终会消逝,而你坚持的信念和理想终会美好。
  •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

    《有爱意的人生真好看:旅行私想》中蔡颖卿描绘了自己在旅程中对故乡的惦念,记录下她四处旅行的特别感受,述说了旅地的人情世故。她总是能在旅行平凡的真实中,切入过往未曾思考的生活细节。如餐厅后门悬挂的抹布,她感受到的是平整与洁白透露出的内在坚持;普通的楼梯,她体会到的是拾级而上的动力和扶把而下的谨慎。虽是旅途的所见所感,更是关于生活的日常。与其说蔡颖卿爱旅行,不如说她更懂生活,更感恩生活,更爱生活。旅行本就迷人,如果能让旅行的元素在生活落地生根,酿就有爱意的人生,不妨跟随蔡颖卿一起从“旅行私想”开始。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串串香

    重生之串串香

    一觉醒来就来到一个不可回转的时空,这是谁的恶作剧呢?还是?努力存钱,争取早日获得开启第一家店的资本,才好继续下一个目标啊。老公,我是你老婆啊。你有病吧,我不认识你。算了当你打酱油的啦!竟然真的可以重来一次,可是没有其他穿越者的金手指,那就开始新的旅程吧。想看不一样重生后生活吗?那就请继续期待吧!男主并不重要,打酱油的。
  •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本书以沈从文经典小说、《湘行散记》、《湘行书简》为基础,以情感为主线,选取先生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读者心灵柔软质地、与现代人的情绪有契合之处、能给人以启示、在微博微信广泛传播的沈从文经典语录所在的情感类文章。分为小说篇(湘水多情)、散文篇(时光知味)、书信篇(见字如面)三部分,通过篇目的选择,内容的编排,版式、封面的设计,使沈从文的作品更年轻化和时尚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有耳目一新之感,与现代人的情感相契合,引起共鸣。感受沈从文的浪漫情怀和浓厚的人间情味,展现生命中真实、温暖而无私的爱,唤起读者心底对美好真情的向往。读沈从文,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暖人情味。
  • 绝代修仙学生

    绝代修仙学生

    一个谨慎得不能在谨慎的学生偶得修炼功法,一步一脚印的走向人生巅峰,每一句话都非常谨慎,就像是大能在布局一般……他就叫邓源!
  • 老婆别动,让我来

    老婆别动,让我来

    地狱生物知道吧?对,就是凶神恶煞、实力超绝、动辄杀人全家那种!现在有一只地狱魅魔成了白东风的妻子,而且见不得他受半点欺负,动不动就要出手。为了守护人类和平,为了不让这个世界血流成河、生灵涂炭,东风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横扫群雄,称霸大陆,为的,就是让绫夜明白:老婆,我很叼,你歇着别动手好不好!群:855679188
  • 骑木桶的女巫

    骑木桶的女巫

    你知道TMM学校吗?在TMM学校读书的,都是全世界特别的学生。比如聪明的、善良的、邪恶的、淘气的……如果你收到快递员送来的一份煎饼,先別急着吃,打开看看煎饼上有没有用甜面酱写着的TMM入学通知吧!但是你一定要考虑好再决定要不要加入TMM,因为这里不只有幸运的金枣子,也有疯狂的校服、神秘的图书馆,你还得时刻小心提防那些脾气暴躁的家伙们。《骑木桶的女巫/冰心儿童文学奖新生代典藏馆》由郝天晓著。
  • 这世界画风不对吧

    这世界画风不对吧

    我叫简缺。我发现这个世界画风不对。小绵羊闺蜜化身武林高手一刀戳死政府特工;贵夫人任职广播男声性感在线;春药妹子竟出现在大街上;……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欢迎走进“辣鸡文笔,辣鸡作者,辣鸡主角”的新闻特访。
  • 温柔王爷迷糊妃

    温柔王爷迷糊妃

    他,兰陵国最温柔最俊美最优雅的四皇子陌隐曦.她,天降集团总裁最最宠爱的小女儿萧宝贝,同时也是最迷糊的她.而他,凉夏国最有才华,最适合做储君,长相英俊潇洒,被无数女人捧在手心的年轻太子,遇到她,一颗心只为她而纠结、、、、、、端木青,兰陵国公认的第一美女,从小深爱着陌隐曦的她,自认为只有她才能配得上风神俊朗的他。为了得到他,他不择手段,最终又将何去何从。当他遇到跨时空的她,他的温柔能否止于她的迷糊,天真美丽的她能否令他相信爱情,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呢?虽然简介真的不咋的,但是内容不错,希望你们会喜欢啊!文中美女如云,美男众多啦!
  • 平行世界永不相交

    平行世界永不相交

    年少时的沈潇高傲,优秀,是学校所有人眼中的只可远观的女神,可蓝盛辉学校里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却把她追到了手。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一对,撑过了那些风言风语,一起走过了两年,三年还没到,最终的结局还是如那些传言所说,总会分手。不懂人情世故的沈潇是真的爱惨了蓝盛辉,蓝盛辉也为她定了性,可两个人注定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 拾感

    拾感

    听闻爱情十人九伤,听闻过往十忆九悲青春美好需要奋斗,但谁的青春不迷茫,谁不曾浑身是伤。在青春的长河里我们经历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得到的也不少,奠基着我们的成长,续写着我们的故事,现在所有的不易都是为了以后的涅槃重生,世间万难,唯有自渡,只待那冲锋的那一刻,续写着无尽的辉煌,划破了手指弹出了千古绝唱,经历了沧桑,续写出动人的故事,风雨的洗礼,描画出七色彩虹,青春不归路,一直向前走,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以梦为马,共赴青春年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