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9000000008

第8章 开拓现代农学(1)

为童子师勉以维持生计,债务却无法清偿,为家庭考虑,他念念不忘祖母的教诲:宜弃产业的一半以还急债,得以脱身外出谋生,“负米四方,门祚之兴,乃可望也”。[1]从自身考虑,那正是“少年意气正纵横”的时代,罗振玉在《集蓼编》中回忆说,当时“年少气盛,视天下事无不可为,耻以经生自牖”,“好读杜氏《通典》及顾氏《日知录》”。怀抱着见用于世的志向,也不安于长久在家乡为童子师。尤其1894年甲午一战的失败,全国人心沸腾,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感召下,为国、为家,也为了个人,罗氏决心到风气早开的上海做一番事业。1895年出售薄田百亩,得钱千余缗,更将腴田百亩抵押给蒋伯斧,贷款两千缗,偿还了急债,又继娶丁氏,将寄养外家的女儿接回抚养。安排好家事,终于在次年(1896年)三十一岁时来到上海,与蒋伯斧一道创办学农社,办农报馆。此后十余年间,究心于农业问题,译述欧、美、日本的农学著作,出版《农学丛书》,投身农业教育,成为我国现代农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3.1 创办学农社与《农学报》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年)春,罗振玉与蒋伯斧共同筹资,到上海创办了学农社,组织人编译日本和西方的农学书籍,并成立农报馆,出版《农学报》传播国内外农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当时的上海,维新变法的思想非常活跃,学社报馆林立,不过农社还是首创。当时汪康年创办的《时务报》影响很大,罗氏在《集蓼编》中曾回忆汪氏在谈到办报宗旨时说“今柄者,苟且因循,呼之不闻,撼之不动”,积重难返,必须大声疾呼伸民权、开民智。他聘梁启超任撰述,纵论时政,激励人心。当时罗氏也曾为之激动,在家书中说“穰卿(即汪康年)与儿旧交,所著《时务报》切中时弊,留心时事者不可不读”。[2]但是对于解决时弊的办法,罗氏与当时《时务报》的观点有所不同,他认为首先要了解西学,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如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十九日的家书曾对守旧派“谈及西学,辄斥为用夷变夏”的思想表示极大的反感,而为朝廷开始颁发一些新政欢欣鼓舞。同年五月的家书中说:

近人谈及洋人,恨之至骨,绝不知西人法制之美,学业之精,安于固陋,人才日衰,皆由于不立学堂之故。刻处处有兴学之议,津汉铁路准办,又奏准民间开矿,此等事皆时实有转机之象,杞人之忧为之顿解。迩日淮人之来从儿西学者渐多,亦风气略开之征也。

可见在变法前夕罗氏也是比较活跃的,以至变法失败在家乡淮安曾出现康梁变法罗氏参与其事的传言,引起了家属的惊慌。实际上罗氏对于康梁维新派思想是有疑虑的,康有为讲托古改制,他撰述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为他政治观点服务的,从学术观点上,必为学风严谨、不尚空谈的考据学派继承者所不能接受。而以章炳麟为代表的革命派,以排满复汉为旗号,更与罗氏的思想格格不入。罗氏所受到的全部教育使他认为,清王朝“以三百年天下共主”就是国家的象征,“我高曾祖弥以来,赖国家之庇荫,得守田园,长子孙”,不能不顾国家的存亡。[3]他还认为“中土立国之道,在礼让教化,务安民而已”,“且古者治法、治人并重,今弊在人耳,非法也,至以民权辅助政府之不足,异日或有冠履倒置之害”。[4]将清王朝与国家混为一谈;只讲民生,不要民权;只讲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而害怕革命,反对打破旧制度。这些是他思想的误区,也正是这种思想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态度。

正因为这种思想分歧,罗氏认为当时的志士多数浮华少实,和蒋伯斧议定与他们要保持一定距离。所以未参加他们的政治活动,而潜心研究农学,考究其新论、新法。罗氏在上海曾将数年研究农学的成果集成《农事私议》,序中他谈到学农的宗旨,说:

理国之经,先富后教,治生之道,不仕则农……尔来外侮频仍,海内虚耗,利用厚生,尤为要图,爰就斯业,专虑探讨……一得之愚,差得献曝,世有达者,举而行之,空言之诮,庶几免夫。

可见罗氏认为要富国就要发展农业,他研究农学的目的,就是给当政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富国谋略,并希望这些成果能够得到实施。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即戊戌变法的前一年,罗氏得到无名氏撰《黔蜀种鸦片法》一卷,作跋付印,[5]对当时广种鸦片以挽利权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文中说鸦片之害众所周知,只因种烟利厚,“今倡禁烟者日少,谓宜广种者日多”。有人说广种鸦片可阻止外货输入,白银外流,这实是一种“欲杜利之外溢,不顾自贼自毙”的办法,就像一座美好的园林,为阻止邻家无赖折其护栏当作柴薪,主人自己尽毁房舍作为柴用。所以广种鸦片以挽权利之说是毫无道理的。不过强令百姓不种鸦片,改种各种谷物也是行不通的,因为鸦片之利数倍于谷,必须找一种获利高的作物取代鸦片。文中提出最好用种桑取代种烟。一亩之地可种桑百八十株,三四年后售叶之获可数倍于烟。若自己养蚕“每亩之获将十万以视”,而种烟每亩所获不过万余钱。文中还分析种桑较种烟有三利,如植桑用劳力较少,逢歉岁少;种烟用劳力多,且或败决于割浆之时,虽平日长势良好,割浆时遇雨,则“无纤毫之获”。特别是种烟之家吸烟者过半,自种自吸已去其利十之二三,而植桑则有利无弊。不过种烟利在当年,植桑利在三四年之后,所以烟田改桑田要一步步进行,“有田三亩者,令二亩植烟一亩树桑,三年以后桑树既成亟兴蚕利”。百姓尝到种桑的甜头,“植烟之二亩将不令而自改,但必须官绅协力,将烟田编籍,行三亩改一之法”,然后“立茧厂、学织造,其利可胜计哉!”在这篇跋中,罗氏还提出两点,一是希望当政者能“起而行之”;二是指出“闻近来印度植烟之处,政府令其改植桑、茶、木棉”,印度是最早种鸦片的国家,已翻然改图,中国不能再“瞑然不知变计,而日竭脂膏于一呼一吸之间”了。说明罗氏此论是为了解决时弊而发,而且是在吸收了国外好的经验,做了一番调查研究后提出的具体可行的办法。他不仅有纸上的议论,而且积极推行科学实践,从罗氏起草与蒋氏联名的致张謇书,[6]可知他当时还积极参加了推广蚕业的活动,为浙江蚕业局访求教习,寻找当年派出留学的归国人员。还散发学农社章程,征求意见,呼唤同道,当时有人愿捐沙地若干加入学农社,则又准备开荒试种,寻找当行切实之人作为总理。

当然,学农社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译书。在《集蓼编》中罗氏回忆道,当时认为实现用世之志,需要立一业,中国是“农为邦本”,因而立志学农,先读了中国古代农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又读欧洲的农书译本,后者讲到用科学方法进行农耕可增收获,却缺乏详细的资料,因此办学农社的目的就是“购欧美日本农书,移译以资考究”。书籍的印刷出版是需要一定周期的,为把新知、新论迅速传播开来,就要办报,所以又创办了农报馆,出版《农学报》,由蒋伯斧总庶务,罗振玉任编辑。该报创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初为半月刊,每期约二十面,载农事奏折、条陈、农事译文。次年改为旬刊,增加了禀牍、事状栏目。1900年篇幅减半,内容分文篇、译篇两部分。1902年刊头始加江南总农会印字样。[7]罗氏关于农学的著述,多先在该报上发表。

正因为这样,百日维新时,湖南巡抚陈宝箴曾举罗氏应经济特科;端方以三品卿管京师农工商总局,锐意兴农,致书罗氏询问措施,罗氏答书千余言,提出兴修京畿水利,这是他们订交的开端,端方接受意见拟先垦张家湾荒地。[8]而且光绪皇帝还有上谕:“务农为国之本,亟宜振兴……上海近日创设农学会,颇开风气,着刘坤一查明该学会章程,咨送总理衙门查核颁行,其外洋农学诸书并着各省学堂广为编译,以资肆行。”[9]看到自己提倡的事业得到响应,罗氏非常高兴,他在家书中写道:“中国农业转机将在于是,不仅草野小臣,私衷欣慰也。”此外,家乡浙江上虞地方官也与罗氏联系,拟办上虞农工学堂。[10]但不久变法失败,振兴农业的种种措施也随之流产。当时朝旨禁学会、封报馆,虽未封农报馆,但蒋伯斧主张农报馆也自行关闭,却由于尚欠印书费无法关闭,罗氏致书两江总督刘坤一,请将报馆交农工商局改为官办。刘坤一答“农报不干政治,有益民生,不在封闭之列,至于农社,虽有乱党(到会签)名,然既为学会,来者自不能拒,亦不必解散,至归并农工商局未免掠美,有所不可”。并批示上海道拨款二千元维持。当时蒋伯斧以此款偿还印费欠款后,回乡侍奉老母,罗氏独自一人担起农社与报馆的职责。不久学农社虽经刘坤一改名为江南总农会,但和报馆一样,仍由罗氏举私债维持,直到1907年罗氏进入学部供职,携眷入都,才将学农社和报馆结束。

3.2 编辑出版《农学丛书》

学农社自1896年初创办,到1900年已移译了不少农书,罗氏编为《农学丛书》,始拟措资出版。最初计划印行百部可售得五千元,以半数偿付印费,余款可维持农报馆。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罗氏至湖北主持农务局和农校,提出丛书可印二百部,由他出面要各州县购买,以扩大发行。由于这部书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后并未借助张氏之力,亦十分畅销,第二年售书所得除偿还本金及维持报馆学社开销外,尚余数千元,罗氏得以清偿了家庭旧债,仅剩下抵押给蒋伯斧的田产尚未赎回。因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1904年从湖北调任江苏巡按的端方,在聘罗氏为江苏教育顾问时,将《农学丛书》五集进呈光绪皇帝。端方在《进贡农学书籍折》中谈了学农社成立经过及宗旨,说经调查了解罗氏“家本寒畯”,学农社“虽经改为江南总农会,公家并未助给经费,而所译农书裒然成帙,皆系该员独立支持,未尝中缀。较之妄出报章有害人心希图渔利者,用心相去不谛霄壤”,“观其考核之勤,采取之博,自应将原书进呈御览”。[11]

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杨直民撰文《中国传统农学与实验农学的重要交汇》,[12]详细介绍了这部《农学丛书》。文中说该丛书署江南总农会编,共七集,包括二百三十三(一说二百三十五)种译著,光绪末年石印出版。它的内容既有传统农学中的要籍《陈旉农书》,又有大量欧美日本农学著作;既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经验技术,又对各地种兰、植茶、艺花、养金鱼等需要特殊技术并容易获利的生产项目给以更多注意;既有完整的农学著述,又有重要技术专题的摘编,如《人工孵卵法》系从杨双山《豳风广义》中摘录的。此外还有专题的调查,如《南海县西樵塘鱼调查问答》就是据罗氏提出的问题,由南海陈敬彭回答而撰的。内容相当丰富,所以研究者指出它“汇集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不少要籍,增添了不少民间农业生产调查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农学及其发展方向。它又通过译述欧美日本农书,较全面地引进实验农学的丰富资料”。这部丛书在近数十年来的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从农史研究的角度看,它至少是将两种不同发展阶段的农学,即“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传统农学”与“以科学实验武装的现在农学”,“开始结合在一起,初具现代农学的雏形”,“中国农学史的研究,无法绕开它行走”。

研究者认为,我国移译介绍国外农书,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李善兰译英人林德列《植物学基础》。此后,梁启超编《西学书目》,蔡元培编《东西学书目》,都有若干动植物学、昆虫学、林学、农政等方面的著述。但是《农学丛书》中,不仅有移译,还有罗氏结合中国农业发展情况所作的点评,体现了传统农学与实验农学交汇的特点。例如:

第一,《农学丛书》突出了农事以辨土性为第一的思想。翻译了代表这种观点的农学著作,如英人黑球·华来思的《农业初阶》,不仅论及“农学之法,先须辨其土性之所宜”,而且具体介绍如何用物理、化学分析的鉴定方法。在《耕土试验成绩跋》中罗氏写道:“右耕土试验成绩,从日本农事成绩中摘译出,考农事以辨土性为第一,能辨土性,方知土中所缺者何元素,所饶者何元素,然后施肥乃有把握。中国农民,概施固定之肥料,泥守往制,卤莽因循,不知变通,故译此卷资借鉴焉。”

第二,提倡使用化学肥料。在《人造肥料品目效用及用法》一书的编者记中罗氏写道:“肥田之物,在化学未发达之前,概用天然肥料,如人畜便溺、草木根芥之类,及化学进步,而人造肥料兴焉。人造肥料有数益:切效宏,一也;体积减、便运输,二也;可按物之特性而施所嗜之要素,三也。”在《啤噜(即秘鲁)鸟粪论跋》中说:“考今日东西各国多用化学肥料,而中国则至今尚无用之者,此卷文笔拙劣,故刻存之,以资参考。”

同类推荐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蹈海明志警策国人的陈天华

    蹈海明志警策国人的陈天华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聆听撒哈拉的歌声:三毛传

    聆听撒哈拉的歌声:三毛传

    三毛,一个传奇而洒脱的女子,她将流浪的灵魂安放在撒哈拉的黄沙上。她的文字平实简单却富含着饱满的感情。她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华人世界红极一时的台湾著名女作家。她踏遍万水千山,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带给读者一个流浪远方的梦;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情博爱的世界。而她的一生又是一个精彩绝艳的传奇。
  •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这是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他聪明,五岁诵诗,十岁游走蜀中,喜剑术,好任侠;他广结友,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诗人游子孟浩然,诗圣杜甫等等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他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一生经历过四个女人,与最后一位妻子宗氏留下“千金买壁”的千古佳话。他在62岁那年与世长辞,“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热门推荐
  • Boss老公请指教

    Boss老公请指教

    苦追男神的那四年,让宁柚儿明白,自己原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笨女人。为了证明自己还没蠢到家,她开始在游戏中寻找成就感,收了一大票小徒弟。在游戏里,她跟徒儿们大肆吐槽公司的BOSS霸道腹黑又爱折磨人,殊不知,这位BOSS就在这群徒儿里面……后知后觉的她终于发现蹊跷,想起之前在他面前各种糗事,她恨不得立马辞职!然而,这位BOSS好像并不在意,还开始各种调戏逗弄她!“宁柚儿,过来。”“BOSS有何吩咐!”“叫声老公听听。”他嘴角勾起一丝笑意,看向桌上一封婚礼请柬。“你,你要做什么?”“当然是,宠妻。”某男拽住她的腰,霸道一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虚维世界

    虚维世界

    公元2100年,由创世公司开发的全新神经连接游戏《虚维世界》正式公测。谢莫和他的小伙伴只是想安安静静、愉快地玩耍,却没想到有一个坑爹,哦不,坑儿子的爹,是多么操蛋的一件事情
  • 半颗心的伤

    半颗心的伤

    难道只是那个女生的替身?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任焕似乎也变得很奇怪,拉拉也总是纠缠在任焕与那个女生的回忆中,于是她们终于分手,在任焕和拉拉分手之后,一次偶然的机遇,痛苦的拉拉在凌寒的陪伴下回到老家并且了解了事实的真相,原来记忆里的那个人不是情敌,而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
  • 傻世界,笨生意

    傻世界,笨生意

    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吗?以亲历者的视野和角度来告诉读者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在这个“第三只眼睛”的世界里,你会看到德国人的“慢”,日本人的刻板,美国人的懒散,印度人的“不靠谱”!也会看到民主意识在亚洲觉醒,而欧洲则每天都在上演个人情绪的大游行……
  • 第二心仪

    第二心仪

    豪门司家三小姐,肆意任性,张扬美丽,年纪轻轻在娱乐圈已经登顶封后,光芒万丈,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天之骄女,人生赢家。司小姐一向顺风顺水,但凡事皆有例外,她唯一栽的跟头,就是当年脑抽选的选修课的导师,散漫撞上严谨,两看相厌到毕业,司小姐以为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跟那个老古董见面,没想到居然在剧组重逢。......重逢后的司璃表示:真香。我行我素白富美vs前古板后沉稳物理教授
  • 底层女子荒诞记事

    底层女子荒诞记事

    我们看过太多出生在罗马的故事,也盼望着灰姑娘能嫁给王子,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仙女教母,她们也得不到水晶鞋,只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努力地活着,就已经要摸爬滚打拼尽全力了。荒诞,孤独,却又现实。
  • 云散雨齐

    云散雨齐

    中学时代的好成绩与好青春,是否只能选一个?答案并不必然,但资质普通的纪云只能选一个。她幸运地爱上了一个和她般配的人,却束手于深情而无措,任时间流逝,良机错失。后来,她爱的人被更优秀的人爱上,她祝福意中人得偿所愿;她爱的人又爱上了不堪的人,她警醒意中人自问真心,许多年过去了,她终于成为了自己少年愿望中可与意中人比肩的理想模样,时间也磨平了所有的妄想,唯有不甘难下沉于岁月长河中:他是否有爱过我?她还是得到了这个答案,以她从未想过的方式。没有谁的青春是平淡的,因为爱永远不平淡。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龙应台“人生三书”

    龙应台“人生三书”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中国两岸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至今未毕业,且成绩不佳——“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