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6800000045

第45章 “但开风气不为师”——记我在北大受到的教育(1)

我于1921年至1927年在北京大学过了六年的学生生活,又从1946年到1964年在北大过了十八年的教员生活,若是把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七年的教学也算在内,则共二十五年,因为在组成西南联大的清华、南开、北大三校中,我是属于北大编制的。论时间,我做教员的时期比当学生的时期多三倍甚至四倍;论地点,当年在闹市中不相连接的北大一院、二院、三院,更不能与盛称湖光塔影、饶有园林之美的如今的北大相比。但我经常怀念的是在简陋的校舍里学习的那六年。因为那时,在北大独特的风格与民主气氛的熏陶下,我的思想渐渐有了雏形,并且从那里起始了我一生所走的道路。雏形也许是不健全的,道路也许是错误的,但我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只要提起北大的彼时彼地,便好像感到一种回味无穷的“乡愁”。

人们常说,北大有光荣的历史,实际上北大早期的历史(即京师大学堂时与改称北京大学后的初期)并不光荣,而是很腐败的。学校里不知学术为何物,学生到这里来只为取得将来做官的资格。当时北京前门外的酒楼妓院盛传它们主要的顾客多来自“两院一堂”,“两院”是参议院、众议院,“一堂”是社会上还沿用“大学堂”名称的北京大学,其腐败的情况可想而知了。至于北大发生质变,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则是从1917年蔡元培来北大任校长起始的。读蔡元培晚年写的《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和《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二文,便会知道,蔡元培是怎样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改造北京大学的。他来到北大,一步也不放松,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进行改革,北大也日新月异,逐渐显示出新的风貌。蔡元培的为人则蔼然可亲,从容不迫,从来不表现他有什么赫赫之功。他延聘的教师,有的革新,有的守旧,有的反对旧礼教,有的维护儒家正统,只要他们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都听凭他们在课堂上讲授,何去何从,让学生判断,自由选择。不同主张的教师们尽管争辩得不可开交,甚至水火不能相容,可是对于蔡元培,都是尊敬的。作为一个校长,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力量!所以不到两三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变而为全国许多进步青年仰望的学府。我并不怎么进步,却也怀着仰望的心情走进北大的校门。

我不记得胡适在什么地方引用过龚自珍《己亥杂诗》里的一句诗“但开风气不为师”,表示他自己的主张,但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诗也可以看作是当时北大的校风。龚自珍写《己亥杂诗》时,正当鸦片战争的前夕。他看到国是日非,读书人只一味地学讲师承,文宗流派,这都无益于国计民生,更重要的是唤人觉醒,打破万马齐喑的局面。辛亥革命后的六七年内,跟龚自珍的时期有些相似。反动的封建势力步步不肯退让,接连不断地演出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丑剧。人们的思想窒息,生活麻木,在阴暗而闭塞的屋子里,迫切需要打开窗子放进新鲜的空气。北京大学的变革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确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我刚到北大时,首先感到惊讶的是,我一向对《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著名刊物的撰稿者都很钦佩,如今其中有不少人名列在北大教师的队伍中。我顿时觉得北大真是气象万千,别有天地,从此可以亲聆那些人的教诲了。但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日子久了,我很少看到一个教授或讲师对学生耳提面命,更没有听到过有什么学生程门立雪,表示求教的虔诚。我个人在北大六年,也从来不曾想过,认谁为业师,更谈不上我是谁的及门弟子。那么,我所得到的一知半解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回答说,是北大开放了的风气给我的。

我说一知半解,不是自谦之词,因为我北大毕业时,回顾自己的学业,并没有掌握了什么万能的治学方法,占有多少研究资料,只不过在课堂内或课堂外,关于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得到过一些启发,而做人与作文又不是能够截然分开的。

蔡元培认为大学里应培养通才,学文史哲与社会科学的要有自然科学知识,学自然科学的要有文史知识,这样不至于囿于一隅。当时北大的预科分文理两部,课程就是根据这个精神安排的。后来我入本科德文系,同时也选修国文系的课程,得以中西比较,互相参照。蔡元培提倡美育,在学校里建立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会,我有时听音乐演奏,参观书画展览,开拓了眼界。懂得一点艺术,接受一点审美教育,对于学习文学是有所裨益的。

我是德文系学生,在那里主要是学德语和德语文学知识。在思想上给我影响较多的是国文系的教师,鲁迅在北大国文系,每星期只上一节课,讲“中国小说史”。后来利用这一节的时间讲他翻译的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关于鲁迅上课时的盛况,以及我从中得到的启发和教益,我在《笑谈虎尾记犹新》和《鲁迅与沉钟社》两篇回忆文章里有较详细的记载,不再重复了。但是我不能不从中抄录一句:“他讲课时,态度冷静而又充满热情,语言朴素而又娓娓动听,无论是评论历史,或是分析社会,都能入木三分,他的言论是当时在旁的地方难以听到的。”我还记得鲁迅讲《苦闷的象征》,讲到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他用沉重的声调读小说里重要的段落,不加任何评语,全教室屏息无声,等读到那条失去的项链是假项链时,我好像是在阴云密布的寂静中忽然听到一声惊雷。

我喜欢诗,常去听讲诗的课。沈尹默擅长书法,也是诗人,我听他讲唐诗,他有时离开唐诗本文,谈他个人写诗的体验。有一次他谈青年时写诗,很像辛稼轩一首《采桑子》里所说的“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并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我听了这话,不禁反思,我曾在晚秋时跑到陶然亭,春雨中登上动物园的畅观楼,寻词觅句,说愁诉苦,我又何尝懂得人世间真正的愁苦!想到这里,我对于我本来就很幼稚的诗产生了怀疑。我也听过黄晦闻讲汉魏乐府和六朝诗。黄晦闻是反对新文学的,但他治学严谨,为人耿介,他在他的《阮步兵咏怀诗注》的“自叙”里说:“余职在说诗,欲使学者由诗以明志而理其性情。”一天上课,讲到鲍照的《代放歌行》,这诗为首的两句“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我不记得他是怎样讲解的了,我那时却很受感动。尽管有的注释家说蓼虫指的是小人,不理解旷士的“甜味”,我则宁愿为了自己所要做的工作,像渺小的蓼虫那样,不品尝人间的“葵堇”,去过清苦的生活。

我读大学的时期,军阀混战连年不断,北京时而死气沉沉,时而群魔乱舞,可是北大所在的沙滩、北河沿一带,则朝气蓬勃,另是一番景象。尤其是1924年至1926年,《语丝》《现代评论》《猛进》等周刊相继问世,极一时之盛。每逢星期日早晨起来,便听见报童们在街上奔跑叫卖,花两三个铜板买来一份周刊,就能很有心得地度过一个上午。因为这些小型刊物的撰稿人主要是北大的教师和个别学生,他们通过这些刊物跟读者见面,无拘无束发表各种各样的意见和感想,生动活泼,读起来很亲切。其中不少文章,提倡改革,无所忌惮地批评中国的社会和国民性。周作人介绍英国蔼理斯《性的心理研究》,分析道学家们的肮脏心理。鲁迅对现代评论派的斗争揭开了“正人君子”的本来面目。我从正反两面读这些刊物,进一步体会着道貌岸然的道德家与装腔作势的学者往往是靠不住的人物。可以说,不只是在教室内,更重要的是在教室外,构成了我思想的雏形,培育了我做人的态度和作文的风格。

除个别教师外,我很少听了某教师的课以后还登门请教。至于蔡元培,我在北大学习的六年内,他长期在国外,只有一年零四个月在校办事,其余的时间都由蒋梦麟代行校长职务。我一个普通学生和他更无缘相见,可是我无形中从他那里得到的感召和教益,如前所述,是终生难忘的。

另一方面,我在北大结识了几个朋友,我们志趣相投,哀乐与共,互相砥砺,交流读书心得,共同创办了一个文艺刊物《沉钟》。这刊物在当时热闹的文坛上默默无闻,却得到讲授“文学概论”的张凤举的支持,受到鲁迅的称赞。我从事文学工作,可以说是从这里起步的。近来阅读鲁迅的《华盖集》,在一篇题为《导师》的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青年又何需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回想那时我们朋友之间的情况,跟鲁迅的教导是相符合的。

限于字数,这里可以结束了。关于我的教师生活,不属于这篇文的范围,但我也想附带着说两句话。在我当教员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时期内,我常常想到孟轲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句话见于《孟子·离娄章句上》,与上下文毫无联系,不知孟轲为什么冒出来那么一句。后来在《尽心章句下》里又读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才恍然大悟,这句话正好是那句话的说明。因此我也告诫自己,我自知赶不上贤者的昭昭,但也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写于1988年1月11日

时为蔡元培诞生120周年纪念日

同类推荐
  • 岁月的情帆

    岁月的情帆

    “在一层鹅黄霞影余辉里,一对对归巢的鸟侣飞鸿携翅低吟,又轻悄柔缓地停栖在深灰色的晓夜丛林中。”作者记录下的故事大多是平淡的,夹带着他自己的情感独自品味生活,如他所说“回味人生聚散无常,也恰是这一点,使我们更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心灵默契通达的和悦。”
  • 你长大的背影

    你长大的背影

    人生之路,充满了波折和故事。有愉快的:幼年时,因为不听话多喝饮料而尿床,但还要哄妈妈开心;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时间以为“一曲红绡不知数”是红烧肉,每每念起,口水直流;考试时,给同学吹“仙气”,以为这样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也有遗憾和伤感的:爷爷突然离去的震惊和痛苦,久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社会活动中,自己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却被别人取笑和奚落……成长过程是一场时间的远征,注定不平凡。作家周晴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隽永文字,讲述儿子一路走来的点滴,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亲情和友谊,关于爱。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 唐朝的驿站

    唐朝的驿站

    本书是夏坚勇散文自选集,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录了夏坚勇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如《唐朝的驿站》《白居易做过的几道模拟题》等,第二辑主要收录一系列乡村怀恋等日常生活化的散文作品,如《童声合唱》《三种草》《怀念小屋》等,第三辑收录《英雄赋》《战争赋》两篇鸿篇巨制的文化散文,力图全方位呈现夏坚勇散文的艺术特点。夏坚勇是重要的文化散文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既厚重大方,又简洁温暖,拥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品格,他无疑是当下散文中重要的代表之一。
热门推荐
  • 互撩日常ing

    互撩日常ing

    “我得给你买个指南针,免得你被我惯的找不着北”“我身体很好,可以扛米袋子,扛煤气罐,就是扛不住想你”“我们合作一下吧”“合作什么?”“往后的余生”1V1,双洁
  • 幻日

    幻日

    一个纯朴天真的少年,一个家破人亡的少年,一个资质平庸的少年……由于种种原因,阴差阳错间踏上修真的道路。一切是偶然还是冥冥中的注定,乱世之中,妖魔横行。面对私欲,苍生,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妖、魔定为邪?诛邪定为正?正邪有别,人亦有好坏。坚持自己的道路,只道是沧桑易变,本性难欺。难道就只有正道才能诓扶正义,即为苍生,是妖是魔又有何异?还是傲视苍穹的仙?那仙之路又何寻?
  • 天漠

    天漠

    一个纵横于仙魔六界的不败神魔,在了却自己的心愿后,只身隐匿于溺水,准备飞升。而那个被不败神魔送下人界的婴儿,却在凡尘之中慢慢成长。在一次生死决战之后,认识了只剩下灵魂之身的砂奴。就这样,叶漠开始了自己的修炼生涯。是生?是死?又是谁来掌握?神道?天道?又有何来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湘行散记及其他

    湘行散记及其他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收录沈从文散文经典《湘行散记》、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的通信《湘行书简》以及沈从文散文中关于家乡描写的部分文章。《湘行散记》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经典,文章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沈从文对故乡人民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湘行书简》是《湘行散记》的母本,作者生前未公开发表,1991年由沈虎雏整理、编辑而成。
  • 全能捉妖系统

    全能捉妖系统

    这里的世界广大,同时也十分残忍,捉妖师与妖的角逐,更是亿年不止,作为科学天才却又是悲剧人生的华九凌,这次新生,是上天的恩赐,也是他的劫数。不过,可惜了,他有系统。劫数?不存在的!
  • 如果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

    如果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

    简单,让一切变得容易。本书以洗练的文字和丰富的故事,讲述“简单”的心灵智慧。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剖析“简单”这一境界,下篇讲述修炼“简单”的方法。书中的83个心灵启示,帮助你学会清理心灵的垃圾,去除心灵积垢,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走出来,整理心中的繁杂与混沌,用平和自然的心态拥抱简单,从而让人生变得简单舒适,拥有简约、淡然的雅致生活。
  • 星际大唐

    星际大唐

    “我把自己体内的力量,全部都传给了你,我抱着最后的希望,我希望我自己全部的力量能够唤醒,你血脉中皇者的力量,让你能进化到我们族内传说中太阳战士的地步,可惜在你的体内只是有我的力量,没有看到丝毫进化的迹象,我们灭族血仇在也不能够报了,太阳一族到你是真正的完结。”
  • 中华女子银行

    中华女子银行

    宋玉芳原本是富家千金,分家之后就只是个穷教员的女儿,无论是在人才济济的贝满女中还是金光灿灿的中国银行,对于“纸醉金迷”四个字她永远是旁观者,但她坚信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 步步为谋:皇妃倾天下!

    步步为谋:皇妃倾天下!

    新嫁夜,宫倾玉碎,血染皇城。国破家亡,亲人同族尽死于她的眼前。幸福一夕之间破灭,那身披金盔银甲的男子将她救下。而她嫁与的夫君,冷眼看她受辱,血泪相和流。沦为恶魔的禁锢,是她复仇的唯一选择。那一夜,是她永生永世不忘的梦魇。红颜无辜,倾城有罪。男人们的野心宏图,天命皇后,注定了卷入其中的她一生悲凉。一段帝妃间的虐恋传奇:倾宫倾天下,道是情深,原来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