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5800000007

第7章 回眸(6)

浙大永兴分校的英语老师除费培杰外,还有三位教公共英语的教师。学生按程度分成三个班,三位教师各准备一个学期三分之一教材,同一教材,轮换为各班上课。这样也好,教师节省了备课时间,学生也可以吸收每个教师的长处,比一个教师一学期(或一学年)从头到尾教一个班更可取。我们外文系学生在上费老师的专业课之外,也必须上公共英语课。一位说话带浓重南京口音的矮胖老师我对他印象不深,至今连姓名也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他的教材中有一篇选文名字是《新哀洛伊斯》。这篇文章我知道,是从法文翻译过来的,原来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卢梭,但内容同语言都没有什么特色。这位南京口音的老师讲起课来摇头晃脑、声调铿锵,充满感情,非常好笑。另两位,一位是个学者型中年人,名宋雪峰。新中国成立后他可能在张家口军事外语学校授课,我在50年代曾在某个刊物上读到过他翻译的几首英文诗。另一位是永兴唯一的女老师,冯斐女士。浙大迁返杭州后我听说她因为思想“左倾”曾被国民党逮捕,后来是浙大校长竺可桢把她保释出来的。宋、冯两位老师当时都是单身,有时我去看其中一位,常发现另一位也在座。我之所以同这两位老师比较亲近,是因为从他俩授课、选材中感受到他俩都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冯斐为学生选定的教材中有济慈、雪莱的诗。我那时正做着文学梦,迷醉于写新诗。但是我的品位不高。何其芳当时已经去延安投身革命,但我还是抱着他早年写的《画梦录》不放。我喜欢的另一位诗人是个大学教授翻译家赵瑞蕻。抗战期间,赵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曾先后在云南南菁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和四川中央大学外文系执教。我偶尔在后方报刊上读到他翻译的法国象征派诗歌,总是抄下来赏读。宋雪峰好像同赵有一定关系。我从宋口中听到不少有关诗歌翻译同写作的谈论。但我却从来不敢把自己的幼稚习作拿出来向他们求教。在永兴读书的第二年春季,某一佳日,遵义来了一位外语系老师看望我们读英语的学生。这人不是遵义外文系主任(主任是佘坤珊),但却与学生关系非常密切。他不只在教学上循循善诱,而且在课后与学生打成一片,言传身教,引导年轻人认清国内形势,树立正确人生观。这位老师就是引导我走进德国文学之门的张君川。外文系同学1943年在遵义成立“戏剧班”,研讨西洋戏剧理论,实践戏剧活动,张君川老师亲自指导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张君川老师思想进步,对国民党各种反动措施非常不满。1945年冬,西南联大惨案发生后,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浙大同学在遵义举行的追悼会。1946年四五月,浙大回迁杭州,因校舍需要整修,开学推迟,夏秋两季,他在上海《侨商报》当记者,写了不少文章,抨击国民党独裁、腐败,招致当局忌恨,多次图谋暗害。幸赖校长竺可桢庇护,才未遭毒手。此事竺可桢在他的日记中都有明白记载。但这些事已是后话,此处暂不多谈。我还是继续说说在永兴同张君川老师的接触吧。他知道我学过德语,也胡乱涂写过一些诗文,来永兴后,曾单独同我谈过几次话。我在永兴没有德国文学书可读,手头只有一本上海盗印本的《奥托德语口语及语法》,书后附有几首小诗,我在闲暇时把其中一两首翻译成中文。张君川老师看过后为我指出几处误译的地方。他答应我,等我转到遵义本校后,他要单独辅导我读歌德、海涅、荷尔德林等德国诗人的诗篇。张君川毕业于清华大学,与吴宓是先后班同学,也是好友。吴宓后来去美国入哈佛大学进修,张君川却一直留在国内。他精通几国语言,研究西方戏剧,抗战后期,导演了好几出德国、俄罗斯名剧在遵义上演。1944年秋,我到遵义上二年级课,张老师果然辅导我阅读了不少德国诗歌。他还把我介绍给他的另一位清华校友,就是那位古稀之年费时十八载翻译了但丁传世之作《神曲》的田德望老师。田自从在欧洲学成归国后,一直教德文,但专长却是意大利语言和文学。我到遵义后,当了一名工读生,为田先生教授的德语教材刻钢板,我从他那里获得了不少德语知识。

回顾我在永兴浙大分校度过的一年,虽然跻身高等学府,却实在没有用功读书,大部分时间是在懒散和放荡中过去的。事后回忆,一是由于我离家后生活虽然苦了些,却感到无拘无束,成绩略优于他人,没有与同侪竞争的压力,便以无书可读为借口,索性什么书也不读了。更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做文学梦,这时依然未从梦中醒来。在北平读书期间,曾经写过几篇幻想式的故事。走出“象牙塔”以后,虽然经历了社会不少磨炼,更目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平民老百姓的苦难,我却没有能力把所见所闻诉诸笔墨。我的思想那时非常浮浅,许多事我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不能推究其根源。我受的生活教育刚刚开始,或者说还处于启蒙阶段。直到很久以后,时间和阅历才叫我明白了一些事理。现实中的不少惨烈事例扑面而来,我冥顽的头脑逐渐苏醒。我在下面记述一件我亲眼看到的事,初次经历叫我惊诧惶恐,百思不解。几年后,我的脑袋已开了窍,又看到某一高明人把同一件事形象化地呈现出来,令我叹服。原来我和张六平几个同学租住的小旅舍,门面房是一家小广东开的餐馆,前面已经说过,后院住房分上下两层。浙大学生住上层单间。楼下是两大间统舱,旅舍用来接待赶场的商贩和农民,有时也整间包赁出去。我有两次看到国民党某个部队到乡下抓来壮丁,住在楼下。几名下级军官像赶羊似的把一群农民赶进楼下统舱。这些年轻农民面黄肌瘦,衣不蔽体,有人脚下连一双草鞋也没有,就打赤脚蹚着泥水。更令人惊诧的是,他们都被一条长绳缚在一起,就是吃饭、睡觉绳子也不解开。开饭了!院子里地上摆上一篓糙米饭,一钵飘着几片菜叶的清汤,壮丁争先恐后地抢吃,有人有一只破碗,有人连碗也没有,只能用手抓起往嘴里填。这些人能到前线上去打仗吗?我不禁问。到了部队里,绳子解开,他们不逃跑吗?他们要训练多久才开往前线?这些问题我当然不能解答。同抗战期间很多年轻人一样,摆在眼前的许许多多矛盾都为一个最大的矛盾——民族矛盾掩盖住,认为一切灾难都是日本人入侵带来的。只要抗战胜利,问题就都解决了。前面我说的某位高明人把我在永兴看到的事形象化,那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四川方言剧《抓壮丁》。到大后方以后,有时我也把看到的事记载下来,但我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我更喜欢写早在北平读书时就不断编造的浪漫爱情故事。我当然也写个人的痛苦和欢乐,怀念和追求。川贵一带的胜景叫我对大自然之美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或许会隐遁到某一幽僻的山谷中做一个自然之子。但时不时又思念大都市的音乐厅、咖啡馆、灯红酒绿的夜生活。这些混乱无序的思想叫我写了不少毫无思想内容的诗文。在一个闭塞的小地方,一个人常常会找到几个和自己气味相投的友伴。我在永兴也同三五个“文学青年”常常凑在一起。第二学期开学后,有一位女青年成了我的文友。她是天津人,可以算作我的小同乡,在浙大读园艺系,开始时我们只是通信。她很大胆,不久就约我会面,因为有些想法似乎只有面对面倾诉才能说得清。为了制造更多的见面机会,她提出要跟我学英语,问我有什么英文书可以借给她阅读。我从沦陷区出来虽然带了几本书,但大多是工具书和字典。英文读物只有一本——德国施笃姆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茵梦湖》,这是我很喜欢读的一本小说。日近黄昏,一个孤寂的老人散步归来,独自坐在书房里沉思。当月光从窗外照到挂在墙壁上一个少女的肖像时,老人开始回忆他早已逝去的一段恋情。这个故事我已背得烂熟,这次随身带来,只是为了我正在读德语原文本,想用英译本进行对照。我把英文本借给她,每周学三两次,从此不愁谈话没有话题了。正当我们的关系日渐亲密,向情侣方向发展时,她接到了家中发来的禁令。原来郑(她的姓)的父亲是贵州省省政府一名高官,听说女儿在学校受一名流浪儿引诱,行将出轨,就发出禁令,要她立即同我断绝往来。我这位女友是个乖女儿,果然不再来找我学英文了。但她似乎还没有完全绝情,求我不要停止给她写信,她愿意继续做我的笔友。我同意了。我接着写信,写得杂乱无章,实际上是在进行文学创作。当然了,我也痛苦了一段,但我自我宽慰说,痛苦或许是诗人必经的淬炼吧。只不过郑却逐渐不再给我写信了。过了大约一个多月,星期日,我同几个同学到乡间远足。黄昏,倦游归来,我发现门后边有郑留给我的一封信。这一天中午,她家派来一辆小轿车,把她连同行李接走了。她在信中说,家中已为她办好转学重庆中央大学的一切手续。她离开永兴,并未回贵阳的家,而是直接去了重庆,因为行色匆匆,未及把我写给她的那些信和一两本书整理出来还我。她暂时带去重庆,以后会找机会再处理。这次一别,我同郑就再没有见过面。抗战胜利,我从部队复员回浙大,接到她从中大来信,除了告诉我别后她的生活情况外,还问我当年我在永兴写的信要不要她寄回。我回信说,当年的书信我都不要了,就由她自由处理吧。这以后,我俩断断续续又通过不少信,直到我回北平复学。时局同我的思想这时都有了很大变化,郑同她做官的父亲回到南京。父亲仍然做高官,她在大学读书,或者已经毕业,做什么工作。我们各走各的路,永远不会再会合在一起了。最终我接到她最后一封信和一张与一位男士合照的照片。告诉我她已经同照片里的人喜结良缘。我写信祝贺她。从此,我在贵州结识的那位小女孩的倩丽身影就从我生活中永远消失了。

我并不珍惜年轻的时候写的那些幼稚的东西。张君川老师到永兴来看望外文系学生,在和我交谈时嘱咐过我一句话:要想写作,对人生必须有正确的认识。什么是对人生正确的认识,我当时并不明白。如果当时我就认识自己,认识我个人的处境和国家、社会的前途,也许我会做另外一些事而不去做白日梦了。

二、遵义(1944年9月——12月)

1944年秋季开学前,我离开永兴来到遵义。遵义地处内地南下北上通道,除省会贵阳外,是贵州省最大商埠。几年前浙江大学迁来落户,更增加了这里的繁荣。闹市区有一家播声电影院,另外还有一家湘江戏院,戏剧班就曾借这两家剧场的舞台公开演出话剧。这一年冬天,为慰劳南下抗敌国军,两处剧院也都作为活动场所。我到遵义后,没有搬进何家巷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在老城杨柳街巷内),而是听张君川老师安排,把简单行装搬到文庙街一幢居民楼里。文庙街是一条幽静老巷,离校本部只不过几步之遥。如果不去校本部,沿商业街东行就可以走到一个丁字路口。那是遵义南北通道上的闹市口。跨过马路,可以到街对面的电影院。大学的图书馆和一部分教室也簇集在近处的山坡上。如果从文庙街不去闹市转向西南,走过一座宽大石桥就进入荒僻的老城。我搬进去的文庙街小楼有上下两层。楼上一侧是外文系戏剧班活动的场地,那是一间近三十米的厅房,位于楼梯左手。戏剧班几乎每周都在这里集会,研读戏剧,排练中外剧作片段,或者听君川老师请来的外人做学术性报告。楼上右侧分隔成前后两间,住着外文系两位高年级生,薄学文和汪积功。这两人是我的学兄,也是戏剧班的发起人。我搬来以后,硬是在他们两人中间安置了一张行军床,从此便和两位学长成为室友。薄、汪都比我年纪大,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多有照顾,新中国成立后,薄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执教,我的小女儿就是在他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于80年代初在外院毕业的。汪积功学兄,50年代曾蒙受不白之冤,半生颠顿坎坷,直到改革开放后,不仅重返人间,而且由于他同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姻亲关系(连战夫人方瑀是汪的外甥女),多次与连主席会面,一时间成为新闻人物。汪积功学兄现在荣任新安江市政协主席,为两岸交流做出重要贡献。薄学文和汪积功两人在学校读书时,学习都极勤奋,而且都担当了不少社会工作。

同类推荐
  • 文学的意义

    文学的意义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汲取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借助22位中外学者与作家的深邃目光,透析文学经典!马尔克斯、帕慕克、米兰·昆德拉等大家原典呈现,王安忆、曹文轩、格非等专家深度解读!《文学的意义》是《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系列的文学卷,由知名教育学者、一线杰出教师扈永进精心选编,介绍并解读了22篇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家名作。
  • 千寻之旅
  • 逐梦蓝天:C919大型客机纪事

    逐梦蓝天:C919大型客机纪事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一飞冲天,完美首飞,惊艳世界,大展中国之翼雄姿。本书是一部对C919大型客机进行全景式解读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多次奔赴现场,采访了许多领导、工程师、总装员工、试飞人员等一线工作者,以严谨的创作态度,生动的文笔,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商飞人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的故事,赞颂了中华儿女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精神。
  • 《止学》知止的人生智慧

    《止学》知止的人生智慧

    本书对历代名家关于《止学》的多种解读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并将“止”的内涵更多地与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方向,做到志有定向、外急不动、不急于求成,在充满诱惑的尘世中,怀有一颗安定从容之心。无论是为政者还是从商者,或者学生,乃至为人父母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感悟。
  •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下)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对于培养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本书精选了部分中学生的作文,以阅读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中学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
热门推荐
  • 陌上翩

    陌上翩

    陌上翩翩人如玉,白衣公子世无双。异世大陆,风起云涌,且看楚翩然和北陌离如何奏出一曲倾世之歌。楚翩然原本是楚家五岁被送到小城里的二小姐,十四年后,楚家又突然想接她回去。楚翩然淡然处之,她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弱小的女孩。五岁的楚翩然只是一个生母早逝不受重视的二小姐十九岁的楚翩然是凌驾与四国之上的势力之一夕羽宫的宫主谁能想到当初弱小的女孩能长成这般模样北陌离:是没有想到……
  • 泱泱秦歌

    泱泱秦歌

    穿越战国,一睁眼便是生死迷局!秦王即将一统的时代,却因他的穿越而发生许多变化。战役的损伤远超史实,秦王的能臣并未出现,六国的联盟,招招致命的刺杀,让秦国危在旦夕!面对自己带来的变化,沈御该何去何从,是辅秦?还是刺秦?
  • 寻你记

    寻你记

    我和母亲仍生活在城市的红楼上,这是一幢两层小楼,木质楼梯,东西各两个楼梯口,分住两户人家。两年来,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屋子里一尘不染,白色的粉墙,铝合金门窗,院子里的那棵紫槐一直伸到二楼的阳台上。我总觉得世俗生活离我和母亲渐渐远了,虽然这是在城市,我们每天享用时间、空气和灰尘,听噪音。我们看电视,读报,关注股市行情,偶尔也谈心。我们吃最健康美容的食品、蔬菜和水果……我和母亲尽最大的努力生活在从前的空气里,维持生活的原貌……然而我知道这已不可能了。
  • 青春似酒

    青春似酒

    青春美好而阴晴不定,我们都曾经历,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我们就成了追逐阳光、露出灿烂笑脸的向日葵。这本书是余红人生经历和生活美景最真实的记录,像一扇扇门窗,每一篇都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和你分享青春的秘密,带你游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一起感悟生命不可多得的智慧和哲理。余红用书写留驻了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让我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 全生指迷方

    全生指迷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把系统安排了

    我把系统安排了

    “第一个系统,可以全自动托管,让你一路躺着成为创世神,价格88888,后面的零自己数……”“第二个系统,能让凡犬,变成天狗,月亮是神马,好吃么?价格6666,后面的零比前面的少几个。”“第三个,你买回去既不能用,也不能绑定,更不能装备,但是价格无限。”“咦,这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前面那两个系统都喊它爸爸。”
  • 去天国举行婚礼

    去天国举行婚礼

    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浙军和李鸿章的淮军联合作战,太平天国在江南的各座主要城市都被轻易攻下,如苏州、杭州、湖州等。淮军提督程学启率一万三千淮军攻取太平军十万重兵把守的苏州,兵不血刃,擒杀太平军苏州八员王将。苏州平定后,淮军乘胜分兵攻取常州和嘉兴。程学启奉命攻取嘉兴。嘉兴城墙低矮且无险可守,程学启原本以为率得胜之师,嘉兴唾手可得。想不到围城近两个月,损兵折将,不能近城一步。后在英法炮队的支持下,终于轰塌城墙。就在城破之时,这位勇冠三军的淮军悍将,竟然伤于一名弱女子之手,不治而亡。
  • 沈氏女科辑要

    沈氏女科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攻略:系统太难撩

    快穿攻略:系统太难撩

    【搞笑宠文新书推荐《盛世独宠之战神徒弟有点捞》】她万万没想到,绑定系统后,系统居然和她一起,混入了各种世界,问题是她还不知道系统到底是谁?更坑的是,她的任务世界居然是:【自己写的太监虐文小说】,那还不得把她玩死!
  • 娱记娇妻不好惹

    娱记娇妻不好惹

    作为一个狗仔队巨头,沈云悠向来是她惹人,人不敢惹她的。管他是绅士流氓,还是土豪恶霸,只要她一出马,定能震慑四方。欧向阳算什么东西,什么?流氓?还是闺蜜的亲哥?不怕不怕,看她把他喜欢穿什么颜色的内内都给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