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9500000031

第31章 牛车水,童年想象中的南洋

从小就知道国家也叫江山,就是有高山大川的地方。小时候看地图看到那么多小岛居然也叫什么共和国,只觉得可笑,那小岛与其说是国不如说是家。后来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地图上都看不清的小城市竟然也是一个国家,而且这个国家里大多数是黑眼睛黄皮肤的我们同一个祖先的后裔,那个地方就是小时候看到的祖传的饼干盒子和旧画报散页上标名叫“南洋”的地方。南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曾是个神话。那个地方就像老歌《告别南洋》里唱的,“海波绿海云长”,到处是椰子林和棕榈树,是芭蕉林,遍地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小楼,它离我们很遥远,但又因为那里到处是跟我们一样华人而显得离我们那么近。因此它和西洋和东洋这两个地方在我们心中的概念全然不同,亲近但又遥不可及。经常听说的就是谁家的亲戚当年很有本事,下过南洋,带回来很多洋货,但那洋包装上印的都是穿旗袍的中国女人,文字是繁体字和外文。因此一度我曾经把台湾和香港都当成了南洋呢。南洋人在我们生活中的一次大规模出现是印尼排华的20世纪60年代,一下子回来了那么多的华侨,他们在我们的中学里当起了教师,英文都很好,说一口很南方的普通话,但话语方式又像是外国人说中国话,总和我们隔着一层。在那个清教年代里,他们衣着很花哨洋气,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点点亮丽。

后来这些年大家关注的是西洋和东洋,一转眼,那个南洋成了亚洲四小龙。电视里的航拍镜头中,那个大海中的弹丸之地,插满了摩天大楼,一根根如寒光耀目的剑戟,恰似一艘樯帆如林的航船。虽然是一个国家,其实只是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水泥森林与香港很有一比。我心目中神秘的南洋,古色古香的南洋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发达、成功、现代化就意味着变成这个样子吗,第二个香港?我隐隐觉得,如果经济学上有泡沫一说,我感到新加坡这个靠转手贸易、服务行业、度假休闲而繁荣的大都市,似乎像茫茫南太平洋上一个色彩斑斓的巨大泡沫城市,是海市蜃楼,所有的美丽都可能是过眼烟云,所谓“浮华”。我这种来自幅员辽阔、有山有水、有贫穷有富贵的大国寡民如果生活在这里会感到脚底无根、手足无措。因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来新加坡这个小而招摇的地方。新加坡,除了这种流光溢彩、熙熙攘攘的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嘈杂,还有什么?我宁可去丽江,去任何贵州大山里的小石头古寨发思古之幽情。

可据说作为旅游城市,新加坡每年吸引着成百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其中不少是我们大陆的“新马泰”几日游“产品”带来的。我们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想看“现代化”洋景致的人海了去了,足以支撑任何一个国家的旅游业。

还有不少欧美游客,他们把新加坡当作度假胜地,尤其喜欢冬天来这个热带城市度过一个温暖的圣诞节。这里既有大都市的浮华奢靡,又有英国殖民地的遗风,更有热带风情。特别对英国人来说,来到他们的前殖民地,一定会有外人难以体察的一种自豪与荣耀:这里到处都是19世纪开始兴建的英式建筑,这些维多利亚鼎盛时期的建筑无不透着帝国的庄严、豪华、典雅,与英国本土的建筑完全可以媲美,而在婆娑的棕榈树映衬下,这些帝国大厦豪宅甚至平添了在英国本土环境中所没有的别样风采,似乎更骄奢淫逸、更富丽堂皇、更霸气逼人。

新加坡还充斥着澳洲人。他们面临着被欧美边缘化的趋势,审时度势地选择融入亚洲,身为英国人的亲戚,他们发现新加坡这个过去的英国殖民地是离澳洲最近的亚洲现代化国家,从语言环境到人情世故最适合作他们进入亚洲的大门。这里的英国殖民地痕迹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因此这个大海对面的小国家成了他们度假消闲的最佳选择,经济实惠,既领略大英帝国的旧日辉煌,又能饱览东方情调。

可这些不是我要看的。要看这些,我可以直接去英国,去欧洲,阮囊羞涩的话就去上海,看黄浦江畔的万国建筑群,也可以去广州、天津和汉口看那些洋租界里原汁原味的老洋房。论城市现代化,新加坡除了出奇的清洁,我们的一些大都市比它并不逊色。看这些的是那些去新加坡“取城市规划和卫生之经”的官员们,让他们看看新加坡人的“素质”,学学怎么不随地吐痰扔垃圾,学学新加坡的环卫工人连一片落叶都要赶紧扫干净的“专业精神”。看这些,还可以去香港,去澳门,去首尔,因为很多亚洲的城市在这方面都令北京上海自惭形秽,我们的大都市除了大,除了商潮滚滚,城市空气和卫生条件简直令人发指。当然人家那里有严格的罚款制度,如扔烟头要罚几千港币/新加坡元,而我们这里不能这么罚款,如果如此严格罚款则会罚掉一个人一个月的低保生活费。所以我们各个城市的官员蜂拥来到新加坡取经,在“游人如织”中扮演着看客,繁荣着新加坡的旅游业,结果是我们的城市照样脏乱差,因为脏乱差,还会有衮衮诸公不断去新加坡“考察环境”。

新加坡,在我眼里心里确实毫无“旅游目的地”的期待值,似乎只适合路过时扫上一眼。前些年去澳洲时在新加坡有几个小时转机时间,不愿在机场里虚度,就打了一辆出租车进城里去消磨。新加坡的政策是转机的旅客不须过境签证,就可以自由地进这个国消磨时光,自然也在此消费金钱。

那次我对司机说去你们的市中心,司机就把我带到了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上,高楼林立,灯红酒绿,满街的人摩肩接踵,广东话、普通话、英语不绝于耳,我漫无边际地游荡了几个小时,全无身在异国的感觉,除了干净、干净,还是干净,其他方面和上海、广州和深圳的闹市区别无二致。它甚至让我全无感觉,连拍照片的欲望都没有,只觉得天色由明变暗,我该打车回机场转飞机去澳洲了。说起来我那次也算莫名其妙地顺便出了一次国,在一个外国逛了几个小时,怎么就像在国内逛了几条大街呢?在国内我也不会出差时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逛街。因此那次新加坡之行让我感到似有似无,倒像是梦游。从那以后,听说谁要去新加坡旅游,我就对他充满同情。

这次去新加坡为电视节评奖,午夜时分抵达,从机场到饭店,一路上灯火璀璨,光影迷离,只觉得这个城市的夜景眩惑于目。一早连饭店的门都不出就地工作,一连工作了三天直到结束,已经是黄昏时分。各国评委互道再见,有的立即去机场回国。我因为当天没有回北京的班机得以滞留,因此又像上次一样有了几个小时需要光阴虚度。不过这次我似乎感觉与前次不同,因为我看了饭店房间里几册新加坡旅游景点的介绍,里面有关中国城的照片吸引住了我。原来新加坡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城”里居然还有一个小中国城,照片上看居然一派古风犹存,似乎有几条老街巷,完全保留了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民居,古色古香,看似是原生态的保存。看来这是这个城市里最值得我看的景色了。好心的新加坡电视同行还在热情地带我参观那几座英国总督府和议会大楼,甚至说动了工作人员为我们开了门,让我在李光耀的座位上留影。但我心里最渴望的是奔向中国城。当我们终于到达了中国城时,夜幕已经降临,我已经拍不到自然天光里的景色了。

但我还是在走进中国街道的那一刻浑身过电般地震颤了一下,我知道那种感觉应该叫感动,这种感动里还有一种感恩的情愫,一种怀旧的乡恋。我似乎是找到了很久以前属于我的家,似乎我就从那里走出,迷失在大千世界,昏睡了几个世纪后又转回了家,亲人都失散,只有家园如故。每次我走进一个古镇,都有这样的感动,因为我生长于斯的古城保定已是名存实亡,我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眼看着它一次次惨遭现代化的毁灭直至容颜尽毁,从而我会把任何一个古镇当成家乡膜拜。但这一次感觉更加强烈,这次是在遥远的南洋,是在高耸入云的林立大厦包围下,我找到了一片散发着祖先体温的低矮房屋。这里是真正的住宅区,仍然生活着活生生的居民。它有一个苦涩的名字叫“牛车水”,因为当年没有自来水设施,人们的日常用水都要用牛车从河里拉来。面对此情此景,我感到的一个苍凉字眼是:物是人非,逝者如斯!

牛车水这个地方只是巨大的华人区里保存下来的几条街道,其他街区都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拆除了。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华人区几乎沦为新加坡的贫民区,街道脏乱,一家房子(排屋中一个门户)被几家人分住,孩子们拥挤地睡在地板上,房子的窗户里伸出无数的竹竿,挂着衣物恰似万国旗满街飘扬。如此拥挤的空间,空气污浊,污水横流,疾病肆虐,简直成了这个国家身上的一块丑陋的疮疤。但这里的华人移民们就这样世世代代苦熬了过来,在此繁衍生息,混得出人头地的,就回祖国大陆家乡盖楼置地,从而创造了一个南洋的神话,似乎那里的海上漂着金银等着大陆的人去捞。我从小看到的很多带有南洋字样的商品广告和包装,就是那个神话的载体。而在南方的乡镇里,很多归国华侨建起的中西合璧风格的楼宇更是那个南洋神话的风光纪念碑。南洋给了我们太多的憧憬和梦想,比去美国淘金要更现实。可大多数没能衣锦还乡的华人就把自己的梦都葬在了这个地方,祖祖辈辈坚忍地生存于此,心里还揣着那个风光的还乡大梦,死不瞑目,这是多么悲壮的理想。

老照片上的牛车水,几乎全是两广和福建一带的商住排屋,似乎又融入了一些马来风格,一楼开店,二楼以上住人。这种房子的别称是骑楼:一楼店铺外有很宽的人行道,人行道上是二楼的卧室厅堂。当年的牛车水真叫繁华,但是那种穷人的繁华,满街的劳苦人,满街的杂货铺、小吃店、小庙、青楼、戏园子,华人在这里生活娱乐,这里就是他们的现实世界和梦归故里的基地。而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则有自己的生活区。只有新加坡河那一带才是英国殖民者的生活区。

这四类人就这么分成了几个区域共同生活在这个小岛上,每个区域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当初的英国城市规划者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确实是很实际的做法,在开荒时期民不聊生的环境中防止了种族纷争,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就这样在新加坡和谐共生,直至日后高度文明条件下的共融。现在的新加坡人似乎对当年的殖民者并无诟病,独立后也没有拆除最早的殖民者莱佛斯的雕像,莱佛斯依旧在他最初登陆的河边和蔼地迎接着游客,他的背后和附近全是古典的英式大厦,其中的富勒顿大厦是世界顶尖级的大酒店。

相对来说,华人的处境并不是最苦最差的,当年满街的苦力似乎多来自印巴和斯里兰卡一带,那些人只围一块兜裆布,几乎是赤身裸体地干着最苦的活,如运输和筑路。华人虽苦,但还没有沦为最惨的苦力,因此华人社区渐渐开始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围,富有者开始修建起了奢华的住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不断地提高着华人区的品质。

如今作为文物保存下来的一些街区的楼房经过修缮装饰,恢复了当年的典雅风貌,不仅成了漂亮的居住区,更是活的博物馆,供旅游者流连。我就是这类怀旧的游客,它深深地感动着我,吸引着我在此驻足。这种活的保护和开发似乎最富人性,比起那种没有活人居住的保护更为艰难,但这是真正的保护。没有人气的仿古建筑简直还不如没有好。

在那片逶迤起伏的山坡一带,我忘情地游走着,透过窗帘能看到里面的居民在影影绰绰地做着家务或走动。二楼以上那种热带地区独有的落地门窗最迷人,乍看以为只是装饰,甚至以为那些雕花木窗门是画上去或钉在墙上的装潢,门窗全落地,漆的五颜六色,家家色彩不同,外面并没有外飘的阳台,但门确实能打开通风,原来是里面修了半人高的栅栏。所有的骑楼都是这种风格,估计是为了安全原因,也许是为了节省建筑材料才不在外面修阳台。

还有一些住家敞开着门,其中一家是中医药店,我差点走进去,真想走进去看看是真还是假。那是我小时候见过的典型的名医药店,店堂和诊室就是家里的客厅,摆着红木八仙桌,太师椅,墙上挂着字画,垂着书法字幅,高大的瓷瓶,瓷瓶中插着鸡毛掸子。这阵势,那么一丝不苟,那么地道讲究,一派古典风范,在大陆的城市里都少见。久违了!我甚至开始怀疑那是不是旅游景点,是不是一种真人实景秀!假作真时真亦假。就算是真人秀,做到这份上也着实是用心良苦了,人家就在厅堂里用晚餐呢,不会是晚餐秀吧。我之所以怀疑,是因为这一切太像电影里的场景了,太真实,太典雅,太温暖了!更是因为如此原汁原味的生活离我们太久远了,只是在童年时见到过。以后的“破四旧”毁了那种生活方式,最近的城市改造,又把那些传统的老宅子夷为平地,腾出地方建了高楼卖了大钱。一座座承载着古老文明信息的古城迅速摧枯拉朽地葬身推土机下,稍有良知的开发商和城市规划官员还会偶尔留下一座孤零零的老房子作文物供人们“凭吊”过去。传统,我们从此离它越来越远,远离活的传统。却原来在现在这高度现代化的时代,我们还可以保持一种如此古典雅致的生活氛围和情调,继续祖先一脉相传的生活方式,虽然这样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尤其是在新加坡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但如果可能,我真的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尽管那是多么奢侈。人就应该以自己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如梦如幻地栖居。而眼前这种方式就是我理想中的诗意方式。我们周围很多这样的环境都被毫不留情地拆除、灰飞烟灭了,所谓的保护也不是整体保护,还有拆了旧的用水泥建起仿古的屋宇,据说那样拆和建,两个分解动作能给规划者和开发者带来巨大的利润,而如果只是保护性修缮则无利可图。所以我们要到新加坡这个南洋之地来寻梦了。

因为这次我只有几个小时而且是在晚上在牛车水消磨,我没有看够,也没看太清,所以我还惦记着它,想什么时候再来新加坡,在光天化日之下,好好看牛车水这片在寒光四射的玻璃大厦包围压迫下的古屋古街,这里有我寻梦寄情的景物,我来新加坡,就是来看这个。如果没这个,我断乎是不要专门来这个南洋的。

带着这个念想我在清晨离开了新加坡。因为有了这份感情我开始喜欢新加坡,一路上那种像大伞一样的油绿油绿的树似乎让这个拥挤的城市变得很大气磅礴。我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树,只说新加坡人都称之为雨伞树。只有一个华人准确地告诉了我它的名字,叫angsana,就是缅甸花梨木,是紫檀木的一种。在菲律宾它的名字叫纳拉树,是菲律宾的国树。这种枝干挺秀、树冠如云的碧绿大树成了机场大道两侧的风景林,煞是美丽壮观,能给任何到达和离去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眼中的新加坡风景就成了中国城、摩天楼和缅甸花梨木的奇妙组合。

告别了,南洋。再见,南洋。

同类推荐
  • 王佐良随笔:心智文采

    王佐良随笔:心智文采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20世纪的著名学者,在多个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比较文学是其中之一。本论文集精选了王先生有关比较文学的论文15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契合”中的8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20世纪中西方文学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第二部分收录了王先生讨论翻译的7篇文章,其中有对翻译家的比较和评价,有对近代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分析,也有对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解剖。王先生的论文既高屋建瓴,又深入细致,堪称比较文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作者的写作风格,不仅表现在抒情文记叙文中,也表现在介绍、评论外国文学的文字中。仅从他所赠的、我细读过的几本有关诗的书,以及一些零星发表于报刊的文章中,既可领略其大手笔的风采。他有深湛的中英文根底,加上一生勤奋,有关理论的造诣极深,审美情趣又高,因此他的文章就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照人风采。读者在其文章中除获得丰富的知识之外,也不会忘记那种引人入胜的文采和从中得到的艺术享受。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和平谈判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42天,共歼敌43万余人,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 于悦读中如痴如醉

    于悦读中如痴如醉

    本书共120多篇文章,是作者近年来阅读体验的分享,由两卷组成:“上卷:彼岸”,所涉读物,多为世界顶级作家的作品;“下卷:此地”,所涉读物,均为中国作家的作品。本书不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文中所涉读物的梗概、背景资料,也层层剖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全书文字精妙细致,活泼灵动。
  • 文学史理论

    文学史理论

    本书以历史美学的文艺学方法为指导,汲取现当代外国文艺学新方法,从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和性质、文学史研究的方法、文学史的时间之维与分期、文学史的文体分类及其流变、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文学史与创作主体的心态、文学史与文学的传播、文学史与文学史料、文学史著的形态等多个维度对文学史理论的诸多基本问题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探讨文学史家如何以自己的文学观、文学史观去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学史。
  •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本书以沈从文经典小说、《湘行散记》、《湘行书简》为基础,以情感为主线,选取先生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读者心灵柔软质地、与现代人的情绪有契合之处、能给人以启示、在微博微信广泛传播的沈从文经典语录所在的情感类文章。分为小说篇(湘水多情)、散文篇(时光知味)、书信篇(见字如面)三部分,通过篇目的选择,内容的编排,版式、封面的设计,使沈从文的作品更年轻化和时尚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有耳目一新之感,与现代人的情感相契合,引起共鸣。感受沈从文的浪漫情怀和浓厚的人间情味,展现生命中真实、温暖而无私的爱,唤起读者心底对美好真情的向往。读沈从文,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暖人情味。
热门推荐
  • 葬城棺

    葬城棺

    古怪神秘的古董店店主纸琉璃拥有能够完美复制古董的惊人手艺,被逃家的贵族大小姐江芷澜看中,命他修复一个损坏严重的奇怪木匣。别无选择的纸琉璃被卷入几方势力的争斗中,生死关头在江芷澜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神奇能力,并和江芷澜一起踏上了被军阀追杀的逃亡之路。在修复木匣的过程中纸琉璃逐渐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这个木匣引来的。这不起眼的木匣竟拥有惊人的能力……
  • 想要溺在你眸中

    想要溺在你眸中

    他第一次见到她,细碎的刘海下一双含水般的眼眸,抬头的一下如镜子般折射出光芒,便又垂下脑袋,遮掩了神情。之后,他便关注她,她总觉得有人在看着她,眼神带着不可名状的探究和炽热。她有一天忍不住了,问:“你认识我吗?”他笑了笑,唇边的弧度愈发温暖:“我认识你,你可能不认识我。”之后他便一直跟在她身边,偶尔抬头她看见他的眸,仿佛似曾相识。她问:“我们之前见过吗?”他答:“……”她的笑容如春花般灿烂:“原来你这么久之前就喜欢我了?”他眼底的墨色渐沉:“是啊,在见你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我除了你,别无选择。这辈子我只会喜欢一个人,除了你,我的心里装不下任何人。”
  • 五代史阙文

    五代史阙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是我的答案

    这是我的答案

    本书展现了一对E时代男女纯粹而彻底的情感世界。习惯于慢吞吞做事而又有着细腻感情世界的处女座大学生丁一书在台北诚品书店闲晃时巧遇了他心目中的完美女孩筱柔,一头飘逸如云的秀发、温柔得令人心动的声音……而对筱柔的坎坷情史和对爱情的伤心质疑,一书用温情和行动给了她真心答案。
  • 蒙昧小时代

    蒙昧小时代

    怎么也想不起那些连贯的女孩子了,只有凭着或多或少,稍纵即逝的一点点激情,还会记起一些支离破碎的回忆。但是回忆不仅仅是甜的,还有苦涩的,正因为如此,才使人难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wenty Years at Hull House

    Twenty Years at Hull Hou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恋成鸳

    一恋成鸳

    初遇柳川风,她风华正茂,亮丽夺目;初见刘宏,她懵懂无知,惹人怜惜。命运在他们的生活中布下天罗地网,老天却给他们开了天窗,本以为此生缘浅终将负,没曾想奈何情深一线牵,多年的兜兜转转,最后终于得偿所愿。榴莲片段:五年后初相见,某女醉酒,某男清醒,当两人在同一张床上醒来,会是什么反应女人惊慌尖叫:“你,你,你干了什么?”男人气定神闲:“醒了。”女人:“你不要脸!”男人:“跟我总好过跟猥琐男。”“……”男人,云淡风轻,像是对待习以为常的炮友。女人,羞愧难当,有被人睡了还不被重视的耻辱感。
  • 腹黑王爷暖宠妃

    腹黑王爷暖宠妃

    洛儿从小被丞相当成男孩子养大,身边美男环绕,前途本是光明一片,奈何半路杀出来一个程咬金,打破了她本来美好的生活,让她从状元梦中醒来,变成了一个小小师爷,就在怨声载道,找不到地方说理的时候,一起杀人案忽然找上门。神秘的美人师父,毒舌傲娇的县令,风流倜傥的小舅舅,善变却淡漠的皇帝陛下,究竟情归何处,而她又到底是谁,竟惹得如此多的英雄竞相折腰。
  • 中二少年篮球梦

    中二少年篮球梦

    跌倒会再爬起,怀揣恐惧依然前行——这篇小说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