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09800000010

第10章 节日礼俗(5)

【八月十五团圆会】

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又因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称为“仲秋”,所以有人也称“中秋节”为“仲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各地还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地方因中秋节在八月而称之为“八月节”、“八月半”、“八月会”;有的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而称之为“月节”、“月夕”、“拜月节”、“追月节”、“玩月节”等。中秋之夜,月亮圆满,象征团圆,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含义,很多地方都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或“团圆会”。此外,中秋节还有“秋节”、“秋夕”等名称。

中秋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汉魏以后,在祭月的基础上出现了赏月的习俗,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至唐朝,这种祭月、赏月的风俗被人们更加重视,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而到宋朝时,中秋节已经非常盛行了。《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至明清时,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成为我国仅次于新年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仰望天空秀美而宁静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团聚。特别是在战乱的年代里,亲人离散,生活不安定,渴望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成了人们最大的心愿。人们把月圆当做是团圆的象征,把感觉月亮最亮最圆的八月十五当做亲人团聚的日子,称为“团圆节”或“团圆会”。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山西《襄垣县志》载:“八月十五日,邀亲友夜饮玩月,谓之团圆会。”直到今天,每届中秋佳节,即使是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也会尽量争取回家团聚,与家人共度这个团圆节。

人们在中秋月圆之际,不免会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而远在他乡的游子面对明月更会产生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初唐诗人的《中秋月》诗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诗句字面的意思是圆圆的明月跃上寒空,人们都说此时天下的夜景是一样的,有谁知道千里之外没有风和雨呢?这实际上隐含着作者对远方亲人的遥念。

期盼团圆是人们永恒的精神需求,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八月十五回家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乡土的眷恋。即使是走在天涯海角,相隔千里,不能与家人团圆、亲友团聚,不能一起赏月、吃月饼,也总不会忘记那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正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寄托的情思。

【九月初九登高处】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为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皆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节。“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是在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除了登高之外,各地还有佩茱萸、赏菊花的风俗,所以也称茱萸节、菊花节。

关于重阳节登高起源的时间和原因,南朝时期的梁人吴均认为可能与东汉的汝南人桓景有关。他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但这只是传说。据有关专家考证,重阳节登高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的山神崇拜有关。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是重阳,乃阳之极,此日之后,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此日上山祭拜山神可以求得吉祥。再者,此时秋收已毕,农事比较空闲,山中野果、药材之类也已成熟,可以上山采集。加之秋高气爽,温度适宜,登高远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益处。

时至今日,有些地方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使之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各地都会展开敬老活动,组织老年人秋游赏景、健体,赋予了重阳节新的内容。

【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顾名思义,就是寒冷的冬天真正地来到了,所以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似阳历来说,冬至在每年12月21日与23日之间。是日,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我国恰处北半球,故冬至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按古人的说法,这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众至所至,所以称冬至,而且这天是阴阳二气此消彼长之始,也是全年节气循环的开端。

冬至之后,气候进入严寒冷酷时期,即“入九”,不久到来的三九、四九达到最冷。在较差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古人对寒冷的感受十分深刻,对标志严寒的冬至也十分重视,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并将它作为一个重大节日来庆祝。它对古人的行卧起居和思想观念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吃喝上,丰富的饮食习俗至今为人所享,民间仍流传的“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萝卜,夏至姜”、“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不吃肉,冻掉脚趾头”等谚语,可为见证。我国冬至食品因地而异,习俗多样,如北方吃饺子、喝羊汤、吃红豆粥、吃狗肉等,南方吃米团、汤圆、长线面等,其中饺子最为流行,北方犹然。

冬至吃饺子,其原因何在,民间流传不少的故事,以“张仲景治病救人”一说影响最为广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因精通医术,有“医圣”之称。某年腊月,他回老家时,途中看到穷苦百姓在寒风大雪中不辞劳作,很多人耳朵冻烂生疮,无法治疗,强烈的救世救民情怀促使他决心为这些人解除病痛。于是,张仲景带领弟子们在南阳东关一带搭棚起灶,熬制一种叫做“去寒娇耳汤”的药汤,并把煮过的羊肉和药材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模样的面食即“娇耳”(又称“矫耳”或“胶耳”),放回汤中煮熟。在冬至那天,他发放给当地的乡亲,人们吃下去,浑身暖和,不仅治好了耳朵,还增强了体力。后来每到冬至,人们就模仿张仲景煮食“娇耳”,渐积所至,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相沿至今。“娇耳”又有了“饺子”、“扁食”、“水饺子”、“水点心”等各种名称。

和冬至一样,夏至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不同的是:在古人看来,夏至除了太阳走到最北、白天时间最长之外,还是一个阳气盛极而衰,阴气开始生发的节气,所谓“阴阳争死生分”之时。从物候上来看,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而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气候上,夏至以后气温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迎来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在暑热的包围中,人的体质虚弱,如不慎极易染上各种疾病。这样,如何顺应时节的变化度过酷暑成为夏至的显明主题。古人通过各种途径来消暑度夏,如举行聚会、走亲访友、赠送礼品、放假休息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丰富的节日饮食,如夏至面。

夏至吃面,究其原因,有不少说法。如有人认为,夏至时,中原夏收刚刚完毕,新麦上市,于是古人夏至吃面尝新,庆祝丰收。另有顺应阴阳之气或祈求健康平安等说法。但就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需而言,顺应节气、预防疾病,以便安然度过酷暑是夏至饮食等各种活动的根本原因。从气候和营养学上来说,夏至前后,气候炎热,潮闷多雨,人们常常食欲不振,素有“苦夏”之扰。在饮食上,夏季宜多食助消化类的杂粮,尤以清淡为好。依此而言,面条是最好的应时食品,热面可发汗去湿,凉面有降温祛火之效;且面条制作简单易行,食用方便,其中所加各种蔬菜等营养成分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另外,夏至前后正好新麦收仓,吃面尝新成为可能。因此“夏至吃面”的习俗从古至今,流行不衰。

总之,“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饮食习俗,是古人顺应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结果,符合冬夏季节时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益于健康与养生,这也是它们传承久远和值得提倡的原因所在。

同类推荐
  • 茶经续茶经

    茶经续茶经

    《续茶经》模仿《茶经》体例,亦分三卷,篇目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等十个门类。本书介绍了茶的源、茶叶采制的用具、茶叶的采制、制茶工具,煮茶的用具,煮茶的方法、茶的饮用等十个门类。
  •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书的内容丰富,记述了帝王将相、英雄人物,也写了下层人士的生活,是一部浩瀚的著作。全书使用了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几种体例,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记述的是从上古到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司马迁曾自述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总写作风格史无前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 人间词话(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人间词话(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晚清一代大家王国维先生以“境界说”为骨,著述了《人间词话》一书。他提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因此,以这一条标准,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晚唐至近代著名词人的好恶之情,同时,此书破除了清朝词坛浙派和常州派的流弊,发出词学新声,重新确立北宋词人的主流地位,因此,《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一次正常的自我纠偏,从后来的效果看来,现在的读者大都更崇尚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应该多少也受到过这次纠偏的影响。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孔子家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孔子家语》是一部了解和研究孔子的重要著作,是研究孔子的必读之书。如要真正走近孔子,并理解他,则要从《孔子家语》入手。本书稿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答和言谈行事,以及孔子与各诸侯国君的问答。文字严谨,内容充实,有助于让读者理解和接受孔子的思想,进一步走进孔子,也有助于推动早期儒学的研究。
热门推荐
  • 素玉君我心悦你

    素玉君我心悦你

    天朝崩析,余三国鼎立,三国定下盟约,安黎民百姓,百年内不可侵犯边境,然后,雷厉风行的素玉君,乌雍国公主,于战乱之后,扶持胞弟,然后隐于山林清修。容正轩啪啪啪的敲门,“有人在吗?”素玉君慢条斯理的走到门前,瞥了他一眼,进了门,却是没有关上,容正轩的心里面砰的一声,公主走到第二到门都没反应。容正轩挑着从山上摘回来的晶莹欲滴的翠果,素玉君看了他一眼,淡淡的道,“蛇舔过的”容正轩啪的放下了水果。素玉君近来想着学琴,下山买了一把,回来后,容正轩献宝一样拿出了一本琴谱,素玉君把琴谱放进了书柜里。素玉君着凉了,睡梦中似乎在出汗,口中喃喃自语,容正轩拿着手帕轻柔的擦着她的手,“涵玉,别怕”看不羁少年和素玉君如何携手共林间
  • 剑荡九阙

    剑荡九阙

    我一心为剑,追求剑道极致。人与妖,不能阻我。天与地,不能据我。成剑道十境,破碎天意,剑荡天宫,为天地之主,成剑道至尊。
  • 仙帝虞尊

    仙帝虞尊

    九州大陆人族修炼第一人,竟然是名女子?各州纷纷而动,只为一睹芳容。可眼前这位被神帝抱在怀里,长得仙姿玉貌惊鸿绝艳软得出水的小姑娘,确定不是曾祸害三界的仙帝娘娘?*神欲小心翼翼的问正在修炼的虞兮:“媳妇儿,商量个事儿,睡觉的时候咱安分点成吗?”过了两秒,三秒,虞兮没反应。神欲舒口气,没听到就不能怪我了。当晚。虞兮一脚踹在门上,浑厚有力道:“滚。”*傲凛扶着剑跪在血泊中,轻狂地望着诸天神佛。“近六百年的光阴,也难以压住各位心底对她的恐惧吗?”地上的少年缓慢地闭上那双轻狂的眼。霎那间,凛冬散尽,星河长明。“虞兮何德何能,令你如此诚欢诚喜。”可再也无人回话。*【爽文】【1v1】
  • 等等别走

    等等别走

    “卫舒忛你个王八蛋,你把我衣服还给我”“卫舒忛我饿了,我要吃红烧肉”“卫舒忛,你怎么还没有死”曾经夏瑾以为只要她愿意,卫舒忛就一直会再,后来她才知道不是她愿意就可以的,还得要卫舒忛自己愿意所以后来,她发现她的追夫之路好像不那么平凡……
  • 秘密

    秘密

    乖巧外表下的古灵精怪。91年出生的文字小精灵,妈妈给了她一个可爱的名字——洋洋,在她的头脑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魔法,精灵,水晶鞋……只要她想,都可以变成美妙的故事,和所有爱做梦的girls一起分享,记住哦!安瑟儿的故事只讲给女孩子听男孩子……哼哼!快站到一边去吧!
  • Sister Songs

    Sister So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有主之物

    有主之物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不让我进入后院,直到我18岁的那年……
  • 红粉战刀

    红粉战刀

    敌若进犯,我必挥刀!本小说讲述了女主公杨胜男带领军民在狼断山一带,与日寇斗智、斗勇,经过无数次生死较量,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感人故事。杨胜男说,在中国的地方,自然是中国人说了算,哪轮得到一个东洋人指手画脚;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自有五千年的智慧,当然有五千年存在的价值。任何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者,最终都会失败!
  • 执舟客

    执舟客

    老人躺在摇椅上吹着夏风,昏黄的双眼仰望着璀璨繁星。六岁的孙子搬出自己专属的小木凳,坐在老人身旁等待着今天的故事。“爷爷,今天讲什么啊?”“今天啊,给你讲一讲那些世间的传说:有那白衣如画,面覆鬼甲;有那魔君灰发,万载寻她;有那君临万古,斩尽世间金乌;有那无根极恶,孤游天涯;有那符通天地,逆天改命;有那万万年谋划,却难抵白发;有那风华绝代,只愿执子之手;有那六根难净,终是负他……还有一人,已从世间消失,但历史却遍布他的痕迹。如若无他,这世间便是另一番模样。老人指了指星空:“传说他在那里,在一只小舟上,孤独地守望着我们。”“爷爷,这个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吗?”“没有……一切有关他的记载都被抹去了,连与他交识的人也遗忘了他……
  • 穴道按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穴道按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所介绍的穴道按摩疗法,正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人体布满各种各样的穴道,它们和人体的各种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穴道的多种处治手段,诸如针刺、按摩、挤压等,可以对相关器官起到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这一神奇疗法目前已传遍全世界,人们对其显著的疗效啧啧称奇之余,竞相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