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广陵长公主已经打了斜封官的主意,让家人下去休息时就再也坐不住了:既然要为斜封官说话,广陵长公主少不得要亲手写上奏疏然后由慧能和尚携着,再由家人带领入宫面圣。
太子在长安一看,广陵长公主派来的人都从蒲州赶到长安了,才终于觉得他是该动手了。
只是太子知道广陵长公主虽然可以直接进言给皇帝,他却不能这么明着反驳他的父皇。太子命管家去给手底下的人送了一封信,便有人进宫了。
“皇上,斜封官皆先帝所立,皇上依姚元之、宋璟等之见尽夺之,彰先帝之过,为陛下招怨,今众口沸腾便于海内,恐怕会生出不必要的事端啊!”
皇帝自动忽略前半句,别说是皇帝,就是说话的官员大概也忘了这“先帝”所指是谁了。这些斜封官是怎么当上来的官啊,那些官可是花了足足三十万钱买回来的呀!
如今官没当几年,钱都还没有赚回来呢,皇帝就想罢免了人家,这些人怎能不心生怨恨?既然心中有了怨恨,这些人必定无中生事到处造谣,如果海内谣言四起,那皇帝之位甚至都有可能有所动摇!
三人成虎啊!
这官员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皇帝听着听着便不耐烦,心中郁闷了:为何得罪人的事便是我做,你们一个个都来充好人来了?得,这事朕也不干了。
随即,皇帝又发布一条召令,重新任用斜封官。
皇帝这样朝令夕改,不仅令得朝中正直的大臣对他看不上眼,而且重新任用的斜封官也不领他的情:他们能再次当官那也不是你皇帝的功劳,而是广陵长公主和太子殿下的恩典,和你皇帝没什么事儿。如此一来,皇帝的威望反而受到重挫。
皇帝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改革失败而灰心,但是世人都看得清楚:皇帝或许真的是想让众人都看见他的雄心壮志,可是大家都看见了皇帝做任何动作都被广陵长公主和太子殿下所挟制。
当时的宰相,都是为了制衡各方势力而安排的,也就是说其中有广陵长公主的人,也有太子的人。只是广陵长公主和太子相斗,这手底下的官员也办起公来你推我我推你,互相踢皮球。皇帝心里肯定不愿意自己手下是这么一群吃里扒外的东西。
于是乎,皇帝就找了一个由头,把所有宰相全部召集起来,对他们说道:“如今朝廷混乱,官员激增,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百姓生活困难艰苦。这其中固然有朕这个皇帝负主要责任,可是诸位你们号称辅弼之臣,你们也是有责任的呀!既然要负,朕愿和诸位爱卿共负此责。言尽于此,爱卿回府思索去吧。”说着又把他们给打发走了。
随后一道召令,把他们打发的远远的了——皇帝下旨,将这些宰相革职了。皇帝想任用一批有能力且可以听命于他的人来坐这个宰相的位置。可惜的是,之前也说了,他做什么事都是受到广陵长公主和太子殿下的制衡。皇帝罢免了宰相,共四个职位空了出来。广陵长公主和太子自然又眼红这四个位置,广陵长公主派了代表进宫,太子亲自出马,吵来吵去这四个职位广陵长公主和太子的人马两两平分,完全没有给皇帝留下一丝一毫的余地和面子。
宰相罢免,皇帝本就是想任命自己的人,可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这让皇帝便十分灰心了。灰心之余,皇帝也终于明白了两个之前他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一,广陵长公主和太子那的确是在鹬蚌相争,可是他想坐收渔翁之利根本不可能,妹妹和儿子的势力都大于他,他根本无法操控。
二,广陵长公主和太子相斗,不仅对于他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将朝政扰乱的乌烟瘴气一塌糊涂。国家不能集权力于一点,国力也日渐削弱。
这一桩桩一件件,让皇帝心里萌生退意。既然皇帝可以拥有一些权利,太上皇帝也可以,那为什么不退而求其次呢?
而且,皇帝已经尽力在摆平太子和广陵长公主之间的关系了,可是遗憾的是他发现自己根本摆不平,不仅摆不平反而让人家拿着当枪使来收割人心,既然如此,何不“让”呢?
干脆,谁有本事谁当去,我让位得了。
皇帝动了让位的心思,也必须要考虑一件事情:让位嘛,让给谁?广陵长公主是一支力量,太子李杨是一支力量,皇帝顾全大局为了后唐考虑,肯定是想把皇位传给太子的。
君不见,女子当政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多少麻烦;从女皇帝神龙政变退位以来,皇帝换的和走马灯一样,朝中大臣起起浮浮,多少振兴边疆的大将丧命,斜封官充斥朝廷让朝廷乱成一锅粥,皇帝心里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后唐。
有一日,皇帝便召集三品以上大员于乾清殿,说道:“朕素怀淡泊,几被立为皇储,皆不欲,今欲传位太子,何如?”
听完这话,这些三品大员都个个吃惊不已:怎么皇帝年富力强就像退位了呢?再者,叫他们做反应那也不好做的:如果你顺着皇帝说‘皇帝呀您是该退位了’,那岂不是把皇帝给得罪的死死的——好啊,原来这群人早盼着我退位了。如果逆着皇帝说‘皇帝您不能退位呀,我们不认太子只认您一个人’,那岂不是又得罪了太子?太子也是未来的皇帝,这些三品大员也得罪不起啊。
皇帝看着无人应和他,便道:“诸位爱卿明日再答复朕也可,退朝吧。”
这些老东西虽然在朝堂上什么也不敢说,一下朝就跟活过来了似的四散而去——各找个的主人去了。这些大员有些是广陵长公主的党羽,有些人是太子的党羽,很快的,太子和广陵长公主就知道了这个皇帝的动向。
太子首先赶紧让心腹进宫为自己进言道:“皇上,太子言己不堪重任,还请皇上为了天下万民考虑,继续执政,万不可起传位的念头。”太子让手下推辞了。
广陵长公主知道时,也是心急火燎,原则上说爸爸给儿子传位没她什么事,可是广陵长公主不可能不关心,一听说皇帝居然有意退位,便赶紧吩咐手下人进宫为皇帝进言:“陛下春秋位高,方为四海所倚仰,何以为惧?”
这句话虽然寥寥数字,却极会说话:一说皇帝还年轻,二说四海之内所有人民皆倚仰着皇帝您,你怎么能说撂挑子就真的撂挑子呢?
而且,这人虽然是广陵长公主的人,却不拿广陵长公主说事,而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为皇帝所考虑的,说的皇帝心里暖洋洋的:是啊,我才当政不久,又没人逼着我退位,我又何必现在非要退位呢,何不再享受两年在让位也不迟啊?
私念一闪,皇帝又决定不退位了。言说:“太子不欲继承大统,而诸位爱卿又合言上劝,既然如此,朕再忍耐一、二年也罢了。”
东宫内太子闻到,心里一番苦涩,同时更加庆幸自己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拒绝了皇帝传位——他也只能拒绝。
而皇帝放弃了传位,他的处境可一点没变:广陵长公主依旧还有实力,太子也有实力,两个人还得斗争,他还得走钢丝,如履薄冰的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