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0100000024

第24章 慈善商人

袁国华搞古玩出于无奈。

儿子姚杰,从小跟父亲学了一手好画。自我感觉也不错,就把画拿到琉璃厂,让一位老奶奶代卖,四六分成,效益颇丰。常来这里送货,看到了古玩行的潜力,于是,决心辞职要搞古玩。

那年头,袁国华接受不了,有个好工作,为什么要当个体户,说出去多不好听,让人看不起。

拧。

没几天,儿子真的不去上班了。

当妈的看见儿子决心已下,急了,赶紧想辙吧。四处托人,就在东琉璃厂文明胡同租了一个门脸房,开了佳佳工艺品商店。那是1986年。

木已成舟,儿子才说出真相,原来只是请了几天病假,弄了个假辞职。

当妈的哭笑不得,假戏真唱,顺其自然吧。

小商店经营了一年,生意格外的好。时间一长就有了矛盾。

一年的经营,使她们进一步了解了古玩市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自己单干。

她一狠心,用珠市口铺陈市的32平方米换了东琉璃厂93号21平方米的房。

1987年5月6日,“龙凤斋”的牌匾正式挂了出来。

古玩杂件摆满了小小的房间。

人没住处:女儿提前出嫁,儿子自己想辙。即使这样,屋里还是只能挤下一张单人床。袁国华与丈夫姚发昌将就住在店里。冬天,两人挤在这张床上;夏天,老姚只能睡在地上。老姚是个美术兼体育老师,觉得身体结实,睡地上没事。但时间一长,腰还是受了寒,落了个腰疼的毛病。

创业难!

屋里连再放个火炉的地方都没有。做饭只能在门道里。春夏秋就在院门口吃饭。胡同口上的那一排垃圾筒正好摆到大门口,夏天那股难闻的气味伴随着成群的苍蝇,只好等收垃圾的走后再吃晚饭;冬天,饭桌放在门道里,一开大门,寒风裹挟着尘土一拥而入,只好等院里的街坊全都下班进门之后再吃饭。

她住在店里,经营没有时间概念,顾客随时可以购物。做着半截饭,还要去照应顾客,挑选打包,忘记了饭还在火上,经常煳锅。后来长了经验,用小火,架不住时间一长,还是煳,没办法,“煳”吃吧。

冬天,长时间站在寒冷的屋里、门道,袁国华的脚冻了。一冻一化,流了脓,奇痒无比,只得在寒冷的门道里用热水烫脚。老姚疼在心上,听说狗皮靴抗寒,跑遍了京城各大商场买到,才算免去一难。

辛苦换来的是丰厚的回报。那时,国内的瓷器、玉器等古玩并没多少人喜欢,而外国人好像情有独钟,什么都当成好的。小店效益出奇的好。

总与外国人打交道,交流很不方便。袁国华在二龙路中学报了个外语班。学员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袁国华已是40多岁的人了。每次上课,她都要梳好头发化好妆,尽量显得年轻些,缩小与“同学”的差距。

那也挡不住学生们的眼:阿姨,您这么大岁数还学外语干什么?

袁国华不愿意说自己是个体户,怕“同学”轻视,便吱吱唔唔地说,我没事,只是喜欢外语。比你们差远了。我是从零开始,你们记10个,我记5个,总会有收获吧。

一期不行,就再上二期,几个班下来,商业英语还真学得不错,再加上平时随时与老外学,跟翻译学,还真能为外国人介绍古玩商品,这在行里还真不多。做买卖得心应手了。

1989年,袁国华从玻璃六厂化验员的位置上正式办了退休,专心经营小店。

三年下来,她用自己挣的钱,在延寿街买下了两间平房。铺上地砖,贴上壁纸。躺在新房里,老两口第一宿怎么也睡不着,又是兴奋,又是心酸,几年的奋斗终于有了家。

1992年,到泰国发展的儿子回来,看中了西琉璃厂60号的两间房。想再开个店。

女儿不干了,说是父母的生活怎么办。好不容易刚刚有了一个家,又要让父母去受罪。

儿子与女儿争论不休。

老两口也反对。

儿子执意坚持,说房子虽破,但位置难得。有机会再买房。

最后,袁国华还是用这两间新房,换下了西琉璃厂的房,在那里开了第二个店——宝荣斋。

袁国华又回到了那张单人床上,开始了二次创业。

半年以后,经人介绍,才在东北园又买下了两间破平房,重新翻盖后,才算有了一个家。

此时的袁国华社会交往多了,陆续担负了不少的职务,什么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文明标兵经营示范户,又当上了工商公安税务部门的监督员,还当上了宣武区的政协委员。她也有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眼界开阔了。国家对个体经济的政策越来越完善,她的心气也越来越高,对于龙凤斋那种小作坊式的经营也越来越不满意。心里有了一些打算,但难度太大,总是下不了决心。

1996年,她有机会参加市政协的考察团到香港参观学习。繁华的景象打动了她。尤其是看到香港的个体经济发展的规模之大,深深刺激了她。这就是个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在这里,她也学到了不少的理论。企业要发展,首先就要确定好地理位置。咱没理论,却已占了先机。

琉璃厂是北京古文化一条街,地理位置优越。她的决心下定,龙凤斋一定要扩大规模。

院子里一共有三家街坊。为了发展龙凤斋,袁国华先后与几个街坊多方交涉,终于达成协议,为他们买下了称心的楼房,搬进了新居。

袁国华在这里又重新规划了图纸,盖下了三层半高,几百平方米的楼房。她们二人终于有了住所。龙凤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97年9月28日,龙凤斋重张。这天,中央的领导、北京市的领导、宣武区的领导,以及工商、税务等多方面的领导到场祝贺。剪彩的大红花一共扎了10朵。袁国华的心里高兴极了。

袁国华艰苦创业的经历感染了北京市副市长、时任宣武区委书记的刘敬民。他特意看了龙凤斋说,真没想到咱宣武区大栅栏还真出了这么一个女强人。

琉璃厂的龙凤斋在国内外出了名。老板袁国华也在北京市的文化个体户中成了数一数二的企业家。人们都知道她艰苦创业的辛酸,却没人知道她内心深处的苦涩。

袁国华有着一颗清纯的心,如同生她养她的白洋淀一样。

4岁那年,父亲打日本鬼子,从锅台下的地道里投奔了“土八路”。母亲带着她们姐弟5人,逃荒要饭。相互不知死活。直到3年后,日本鬼子投降、冀中平原解放,她们一家人才团聚。随后,大姐到北京,嫁给了一个建筑工人。

白洋淀常决口,当地有句话叫十年九不收,眼看到嘴的粮食,一场大水就给淹了。小时,袁国华一家常吃水草与棒子面蒸在一起的“耙烂儿”度日。袁国华从小聪明好学,上小学六年级那年,又遇上了水灾,便大着胆子给大姐写了封信,想到北京上学。

万万没想到,姐姐、姐夫同意了。

温暖的一双手,带来的是一生的转折。

她来到了北京。她本想把学接着上下去。但大姐又有了第二个孩子。姐姐没有工作,光靠姐夫一人养家。她悄悄拿上户口本,到劳动局找工作,来到了玻璃六厂。直到1989年,她退休。

袁国华感谢姐夫一家。一颗善良的心在她的身上生了根。

她乐于帮助别人。

1990年的一天,她到副食店买菜,两手拿满了东西,还有点勒手。

“闺女,放我车上吧。”

袁国华回头一看,是一位老大爷骑着辆小三轮车,便说:“大爷,那哪好意思。”

一位街坊过来说,这位是五保户王明亮王大爷,人可好了,每天清早儿都给大家代买油饼。

袁国华心里一动,便多买了一斤羊肉。她跟王大爷把菜送到龙凤斋,又跟王大爷把肉送回家,有意认认门。王大爷家仅是一床一桌。她便动了恻隐之心,常给王大爷买些吃的喝的。开始,买的是四特、尖庄。王大爷说:“闺女,别买那个,贵。我就爱喝二锅头。”袁国华更是心疼老人,每月又再给上几十块钱。加上王大爷每月从街道领的78元,生活上好多了。

她看王大爷家里实在脏破,便把老人床铺上的用品全部扔掉,换上了崭新的被褥、枕头、枕巾、床单、被罩。老人的家里焕然一新。之后,冬天买棉衣,夏天买大裤衩。逢年过节还要买些东西去看望老人。

1994年的大年三十,袁国华拿着鱼、肉和一袋子刚包好的饺子去王大爷家,正好碰上大栅栏派出所的杨宝利。他问:“袁阿姨,你干什么去?”

“过节了,看看王大爷。”

“您跟王大爷是亲戚?”

“不是,老人一人怪可怜的。咱们伸把手算不了什么,老人就能感觉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杨“公安”马上到了杨梅竹斜街居委会大声说:“你们怎么搞的,人家袁国华照顾王大爷4年你们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居委会的大妈们一听,马上报告了办事处、工商所,写感谢信、请记者一通忙活。

这下,事情才传出去。

工商所的所长专门过来批评袁国华:“每年二三月份都让你写学**的材料,你就是不报自己的情况。”然后又去批评王大爷:“人家照顾你那么长时间,怎么也不说说?”

所长走后,王大爷悄悄对袁国华说:“我不能说,说了街道上不给我那几十块钱可怎么办?”

1995年的一天,一位老人突然来到了龙凤斋说,王大爷住院了。

袁国华买了罐头、食品立刻赶到了大栅栏医院。一看,王大爷正在病床上吃方便面。袁国华看不下去了,您怎么吃这个呀?

“闺女,这个便宜,才几毛钱。不然每天要交10块的饭费,我一个月的退休费才长到170,哪够呀?”

袁国华的眼圈红了:“大爷咱不吃这个了。我让人天天给您送饭。有什么难处我解决,谁让咱有这个条件。您放心,有我照顾您呢。您一定要好好养病,多活几年是儿女的造化。我就是您的女儿!”

一周后,老人出院,逢人便说:“谁说我没亲人,袁国华就是我闺女。”

1997年,袁国华为老人送了终。时年78岁。

1992年,居委会主任找到袁国华,说街道上有一位残疾人,生活上相当困难,家里的纸顶棚坏了,房管所也不管修,能不能去帮助找找。他叫赵彦明,从小得了小儿麻痹,走路困难,自从母亲去世后,生活上失去了信心,刚30多岁的人,只靠街道上的生活补助和变卖家里的东西度日。

袁国华来到他家,空空荡荡,东西卖光了,只剩下一个大衣柜。睡觉在一个用4个铝桶支起的门板上。被褥脏透了。顶棚也掉了下来。

袁国华找了房管所,又找了3个大小伙子,把他家从上到下打扫了一遍。床下的土鳖潮虫成了疙瘩,臭鞋烂袜子堆了一堆。然后到西单买了张单人床和全套的床上用品。他的家彻底变了样。

袁国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又找赵彦明谈,你年纪轻轻,又有文化,不能总靠着组织领导,要自强自立。

赵彦明发愁地说:“袁阿姨,我这样能干得了什么呀!”

袁国华又去找街道主任商量。主任也不知干什么好,想来想去说,要不——卖书。

袁国华说:“书太沉,他干不了,还是干点简单的,卖报吧。”

小赵还是犯难:“袁阿姨,我干得了吗?”

“你先从骡马市邮局取50份晚报试试。”袁国华又去跟工商税务打了招呼,免税。

开始的几天,袁国华不放心,跟在他旁边看着,怕有意外或是有人欺负他。

几天后,报摊的生意还好。小赵也慢慢适应了。现在,他不光卖晚报了,什么报纸都卖,还添了杂志!

他心情舒畅了,每次见到袁国华,总是高兴地说:“袁阿姨,您拿几份报纸、杂志!”

袁国华也是打心眼里高兴。她在暗自盘算着,要是农村或是哪儿有个靠得住的,再给他说上个对象,日子不就更红火了吗……

1994年初的一天,袁国华在电视里看到残疾儿童要做手术,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第二天一早儿,袁国华便到了德胜门外,把2000块钱捐给了北京市慈善协会。随后,社会上不少企业、个人纷纷捐钱捐物。市政府在清河的第一福利院开了表彰大会,她作为第一人,受到了表彰。第二年,袁国华又捐了2600块钱。慈善协会的负责人说:“袁经理,我带你到儿童福利院看看。”她们从德外来到了清河。福利院的蒋院长带着她参观。孩子们正在玩,一看见有客人,便大声奶奶奶奶地叫着,蹦蹦跳跳地向袁国华跑过来,扑在她身上。

看着这些腿脚头脑不太好的孩子,她心里一阵心酸,便问蒋院长:“这里面有没有智力好一点的?”

“有50多个吧。”

“能不能接回去上学?”

“你没有孩子?”

“有,儿子女儿孙女外孙都有。我不是要,孩子还是咱福利院的人,只是寄养在我那儿。”

蒋院长笑了:“那不叫寄养,叫助养。咱北京还没这先例。我们要商量商量,即使能成,也要开证明,办手续。”

“我现在是宣武区政协委员,孩子放在我这儿您尽管放心。”

“我们绝对信得过你。咱们电话再联系。”

袁国华回家把这个想法跟丈夫姚发昌一说,厚道的老姚说:“一个也是轰,两个也是赶,咱有这条件,就助养两个呗。”

几周后,她带着主管部门的证明信及户口簿、身份证、体检合格证再次来到福利院。在那里,签订了合同:孩子的吃喝住药费全部自己负责。大病不能自作主张。

助养的消息不胫而走。1995年4月5日,宣武区政协、妇联、工商等部门的领导及记者都来到现场看这感人的一幕。袁国华为两个孩子买了裤衩、背心、毛衣、毛裤、衬衫、外衣,里里外外崭新漂亮,就像是两朵春天的鲜花。袁国华便给两个孩子起了名字,大的叫春菊,小的叫春梅。

这一天,袁国华摆了两桌饭,迎接两个孩子的到来。看着孩子大口大口地喝着甜美的饮料,大块大块地撕着鸡腿,袁国华的怜悯之心难以抑制,热泪夺眶而出。

孩子终于进了家门。

她们看着什么都新鲜,尤其是五颜六色的灯,更是喜欢得不行,但就会说好看,说不出其他词汇。颜色只认得白、黑、红。袁国华让她们伸出手指,数数。孩子只知道手,不知道手指。又让她们看咱家都有什么菜,只认得萝卜、土豆、大白菜,其他什么芹菜、菠菜、柿子椒、冬瓜、南瓜、西葫芦一概不知,统统叫菜。出门到街上,跑的全叫车,什么公共汽车、小汽车、摩托车一概不辨。在街上不敢走路,看见车就以为要轧着。见了谁都叫“爷爷好”、“奶奶好”,也不管认不认识。

袁国华心里一紧,这才意识到肩上的担子不轻:虽然已是6岁了,一切要从零开始。9月1日就要开学,怎么能跟得上呢。第二天,她为孩子买了书包、纸、笔等文具,放弃了店里的经营,一心扑在孩子们的身上。

早饭、午饭、晚饭三顿饭教了一个星期才记住,也不过是形象的“白饭”、“黑饭”;12种颜色教了半个月才知道……

仅在家里教还不行,还要带她们去动物园识别动物,到郊外熟悉自然,到天津去了解大海……

那时,房子小,两个小孩在一张床上总是打架:一头睡打,对头睡也打。袁国华每天看着,等她们睡着了再睡。

操心。一个月掉了三斤肉。

开学前,她们终于能数到100;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

袁国华怕她们在差学校里受到歧视,心理上有负担,又多方联系,上了北京实验小学。请了一个小阿姨,专门接送。

行为能力的差距,使袁国华更是放心不下。她千叮咛万嘱咐:“谁给吃的也不要吃,再好吃,回来说,奶奶给你们买;放学了,任何生人去接不要跟着走。”

一天放学早了点,她们跟着同学一块去书店玩。小阿姨到了学校,没有,以为自己回家了。

回来一看,没人。袁国华得知,急了,再去学校,还是没有。她心急如焚,就在附近的街道上左看右找……

终于在书店门口看见了她们。袁国华一下冲了过去,大叫了一声:“小梅呀,你急死奶奶了。”便泪如雨下。

春梅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奶奶,您怎么了?”

“奶奶不放心你们……”走一路,哭一路。

街坊看见了说:“看您,自己的孙子都没这么动心。”

“真是孙子就不着急了。他聪明有能力让人放心。而小梅是国家的,要是有个好歹,没法向福利院交代……”

日复一日,她们对这个家越来越熟悉。生活上与城里的小孩一样。现代儿童的弱点和其他毛病显露出来。每天,小阿姨都把饭菜端到嘴边。她们也有了挑食的毛病:今天爱吃鸡蛋炒西红柿,就把在一边;明天爱吃肉丝炒蒜苗,就放在自己碗旁……

她们一天天长大,开始不听小阿姨的话了,还时常给小阿姨说个坏话。牛奶4袋一个包装,忽然少了两袋,一问她们,说是小阿姨偷吃了;肉肠一买10根,忽然少了几根,一问她们,说看见小阿姨吃了,还看见嘴动。

小孩子怎么可能说瞎话!

那天,袁国华一进门,满地是面粉、小米。还弄得古玩货物上全是。一问她们,说是小阿姨扔的。袁国华急了,“新账老账”一起涌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小阿姨给辞了。小阿姨委屈地掉着眼泪走了。

等到晚上睡觉,袁国华一下发现了孩子头发里有白面,就盘问起来。

孩子一看瞒不住,只好如实说来,是扔着玩。

袁国华后悔。但人去房空,只得另换了一个小阿姨。

有了这次经验,袁国华留心了。结果在她们的枕头下面发现了跳绳、皮筋、橡皮、尺子……

袁国华很伤心,孩子不能成才,但不能给国家培养出个贼。她打她们的手,却又下不去狠手。但这些孩子都有个毛病,只要你一碰,就使劲拼命大声地哭。丈夫姚发昌听不得孩子哭,总以为使了多大的劲,跟袁国华吵一架。一次,孩子做作业,10道题错了8道。袁国华很生气,说她粗心不认真。小梅转身出去了,找到爷爷就大声哭了起来。姚发昌过来就埋怨袁国华把孩子打哭了。不免又是一架。

袁国华委屈极了,与老姚风风雨雨30多年,没红过脸。这是为什么呀。

小孩的毛病越来越多。笼子里的玉鸟,她拿出来把尾巴一根根拔,死了;养的小白兔一叫就跟人走,很可爱,一摔,死了。袁国华还是耐心地教育她们要爱护动物……

但有一次,袁国华真的有点后怕了。

那天,小梅上厕所,回来的路上不好好走,左一下右一下地蹦。一个老爷爷骑车左躲右躲没躲开,摔倒在墙上,起来就急了:“这是谁家的孩子,在街上这么走,摔坏了你要负责,找你们家去。”

小阿姨听到声音,马上跑了出来,一听是这个情况,就打了小梅几下。小梅大声哭了起来。

街坊老太太听到了哭声,就跑进屋里来问:“小梅怎么哭得这么厉害呀?”

小阿姨把情况说了一遍。

街坊又问:“福利院里打人吗?”

小阿姨又跟街坊聊了几句。

过后,小阿姨把这事告诉了袁国华。

袁国华听到街坊都过问了,就多了个心眼儿。再问,原来在厕所里碰见街坊,也经常问起孩子在家里和福利院的情况。

袁国华的想法多了,经常是整宿难眠。

朋友们的多次劝告再次回响在耳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要是从小带,可能会好些;有后天教育的因素,但先天的基因也不能忽视;换个环境孩子可能会好些……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言可畏……

本来是做好事,到头来再落个虐待孩子……

为了孩子,小阿姨辞了;与老伴吵架了;头发也变白了;心脏也出了毛病……

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成不了才事小,要是思想品格上出了毛病就对不起国家,那才事大。看来,自己是没这个能力了。

2000年9月1日,她终于下了决心,让她们到北京第二福利院去上六年级。每年资助几千元生活费,变换个方式。

六年了,哪怕是只小动物也会有感情。

路上,她泪水涟涟,边走边嘱咐着:“听院长的话,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改掉坏毛病,寒假暑假再回来……”

她责备着她们,也责备着自己……

同类推荐
  • 曙光示真(海明威文集)

    曙光示真(海明威文集)

    本书记述的是海明威于1953—1954年第二次偕同第四任妻子玛丽·威尔什去非洲游猎的经历。他们夫妇俩与跟随他们作为助手的几个当地人追猎一头作恶多端的凶悍狮子,沿途并射猎瞪羚、豹子、沙鸡等非洲特有的野生动物,表现了作家对憨厚、忠诚度非洲土著居民纯真友好的感情以及他们这一段幸福快乐的伉俪生活,当然也深切地反映出海明威对于最能丈量人性极限的冒险活动的终生痴迷。本书是海明威的第二部“狩猎专书”,是读者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读本。
  • 北京城杂忆

    北京城杂忆

    本书为劫后余生的萧乾先生站在今和昨、新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用独特的京白抒写过往的人、事、城。幽默、俏皮、利落的文字中糅进了伤感的留恋和深刻的反思。
  • 眷恋

    眷恋

    《眷恋》是翻译诗集,分为激情岁月、人生感悟、故乡、爱恋、夕阳情、在朝鲜、风景等7个部分,共收录金哲不同时期的诗几百首。金哲是朝鲜族的著名诗人。他早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战火中奋笔疾书写诗开始,直到耄耋之年,一直激情满怀,笔耕不辍。他始终怀着战士的大爱,抒写对祖国、人民、家乡、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歌具有明快的基调,浪漫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力,情真意切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
  • 凝思集

    凝思集

    本书是本散文作品集。收录了日月经天、冬日五则、平明小札、大地的心灵、夕阳红到无边、我的海、秋风十渡、白桦树、春雪等散文。
  • 雪山采春

    雪山采春

    这个集子收集了作者在青藏高原工作期间创作的二十五篇散文作品。其中有写军民友谊的,有写翻身农奴获得新生的喜悦的,有写建设边疆的英勇献身精神的,也有写三中全会后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新人物的心灵美的,这是一组沸腾生活的浪花。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战斗风貌。这对我们今天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坚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信心,很有裨益。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比较深刻,感受比较真切。在表现上,构思缜密,语言生动,有一定的感染力。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亲爱的快乐

    亲爱的快乐

    有些人家徒四壁,他不快乐,有些千万富翁,他也不快乐;有些人家庭破裂,他不快乐,有些家庭美满,他还是不快乐。什么是快乐?明明很简单的发音,都是四声,一气呵成。但它怎么就跟鬼一样,听过,就是没见过。
  • 年少恰逢君

    年少恰逢君

    苏长晚醒来后变成了苏长晚!是个玄幻文的女主角,这可真是挺玄幻的。据说是因为自己说了句我写的比作者好就来走剧情了。原文中,苏长晚与苏长乐姐妹反目,灵界大殿之战无一人生还,自此,为了不走向原文的团灭结局,她决定当个小透明,稳住苏长乐,随便修炼一下包养个小白脸自此走向人生巅峰。然鹅事情总是脱出她掌控。随便的修炼:“苏长晚,因你天赋异禀,你已被本院收录,请携带此信前来报到。”被包养的小白脸:“晚儿,钱还够用吗,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要不要我帮你出气。”说好的包养!说好的普通呢!怎么感觉被包养的人是自己!总以为只有苏长乐是正常的。“姐姐,喜欢吗,深海蓝晶,有助于修炼的。”苏长晚惊!小妹你ooc了啊!
  • 大佬,请开门

    大佬,请开门

    李云意外穿越,来到了一个和地球文明程度差不多的世界。这里有这让李云极为向往的东西——异能。而且李云还发现,自己这次穿越还带来了一个十分了不得的东西。系统?不,不,想知道是什么,点进来看吧。系统异能术法非传统升级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见证李云的成长。
  • 医家千金

    医家千金

    药王谷嫡传长女,身怀绝世医术,并被自己已故的爷爷秘密传授药王不传秘笈,秘传千金方。但是却惨遭驱逐,身为弱女子,暗自发誓,终究有一天会回到药王谷,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场意外,被华都集团的少公子何夕收留,并在机缘巧合下救治了身患顽疾的何家老爷子,一举成为何家乃至整个华都集团的恩人。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终于成为了华夏中医协会领袖,并且回到药王谷,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破坏之谜与红蓝光工会

    大破坏之谜与红蓝光工会

    在人类向着远大的未来推进……——————————一个超级计算机“诺亚”突然引起恒古未有的<大破坏>就此人类的文明,开始崩坏了!…
  • 重生之无敌吕布

    重生之无敌吕布

    喝烈酒,骑好马,抢地盘,拥美人。重活一世,吕布高举方天画戟,朝着麾下众人怒吼一声,“众将听令,一个字,就是干!”粉丝群号:611642175喜欢本书的可以进群来探讨一下剧情,嗨皮一下。
  • 一根香蕉

    一根香蕉

    猪脚有不吃饭也不觉得饿的变态超能力(当然,一直不吃依然会饿死)组织有着开汽车连按8次喇叭可以让后面的汽车永远的消失的超能力。。。这是一个针尖对麦芒的修仙故事
  • 强势锁婚:许少宠妻无度

    强势锁婚:许少宠妻无度

    盛夏嫁给了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总裁,婚前人前虐狗说演戏她忍了,可没人时还演戏是什么个意思?“小叔,我想离个婚!不干了!”离婚?这辈子不可能的,许琰景这么傲娇的人,怎能允许娇妻落入其他男人的怀抱?他宠溺地摸摸盛夏的脑袋,“乖,这辈子除了我谁还要你?”“我儿子!”“没儿子!”“……”“正好,我想要,那就生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