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0100000016

第16章 景泰蓝上的创造

新作挂盘

景泰蓝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自古就是宫廷的艺术,艺人大都集中在京城。现如今,行里大师级的人物已没有几位,而最具创新精神的就数李新民了。

李新民的新,体现在突出了人物和图案绘画的传神;体现在运用景泰蓝制作工艺的变革。一般来说,景泰蓝应该在故宫里,应该在领奖台上,应该是旅游商店里面的瓶瓶罐罐。而走进李新民的创作室,这些概念就要更新了。他的新作远远超出了印象的边际。

目前,他正在集中精力,构思着不同图案和形状的艺术挂盘。内容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他选择挂盘作为载体,觉得这一形式最能体现个性,最适于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形式。最吸引我的,是《西北风》系列。共分为四个画面:《米脂婆姨绥德汉》:画上一对青年男女。小伙子头戴白毛巾,身穿白背心,露着强健的肌肉,站在黄河里,拉着牛皮筏。女子穿着大红肚兜、蓝印花布裤子,跪趴在牛皮筏子上。肥硕的臀部居于画面的中心;《儿子叫爸》:女人得意地坐在床上,挺着大大的肚子,男人跪在女人面前,头贴在女人的肚子上,高兴地听着胎音,背后的窗户上挂着红辣椒,喜字还依然鲜红;《双生娃》:窗户上的剪纸褪了色,女人坐在炕沿上,双手把着一个娃,娃的一只手自然往上一翻,顺手揪着一个咂儿,一只狗跑过来在一旁等待着,另一个娃坐在身边,手揪着另一个咂儿在吃;《骑大马》:男人趴在地上,乐呵呵地抽着旱烟袋,儿子骑在爸爸的身上,高兴地仿佛在喊着,驾,女人坐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纳着鞋底。此系列画面朴实生动,色彩鲜艳,内涵丰富。人们为这一对儿西北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而高兴,之余又不免有点儿心酸。里面有新婚与原始生殖崇拜的交织;有女人得子后的喜悦与生活的困顿;有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娱乐形式的贫乏。细心品味,令人浮想联翩。

系列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北京街头印象》系列,用了扭秧歌、遛鸟、探戈、朗朗书声几个内容来概括特定时代的北京清晨。画面则采用了抽象派的风格,反映北京的民风民情。抽象似乎更加远离了景泰蓝的传统,而他不是为了抽象而抽象,目的是拓宽领域。

从话语中听得出,他很得意的是《花季》。画面是一个清纯的现代少女,留着短发,双手拿着书本。身材苗条,穿着现代,眼睛传神,背后点缀着几片橘红色的常春藤,给人青春向上的感觉。还有一些作品更为大胆,直接表现着青春少女的线条美。

艺术挂盘的几十个系列都是人物。人物最能与观赏者直接交流。

此外,还有斑马、长颈鹿一类的造型,几乎都是在景泰蓝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设计。他一改过去全身锦地的传统,利用了景泰蓝工艺特有的铜线,装饰着动物身上的花纹,得体自然,不能不令人想起“巧妙”二字。

作为美术作品,人们会赞叹他的构思和意境。但更为重要的在于,这是工艺品。在景泰蓝行里,能把美术作品转化成手工艺品,而且又那么自然和谐,应该是一种突破,或者说是一种革命。

要想对这个传统行业产生震动,必须要形成规模。

他想让这个行业改变面貌,让景泰蓝脱去神秘的外衣,附以新的生命,走入寻常百姓家。

改变求新

景泰蓝原本是宫廷的物品,专供皇宫贵族享用,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由此注定了其内容大部分是吉祥富贵、福禄寿一类的图案。这样的御用物品,不太适合出现人物,也与李新民的作品形成巨大的差异。比如说现藏于故宫的珍品。元代的有: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现存最早的掐丝珐琅制品。明宣德年间的有:双龙大碗。碗的外形以缠枝莲图案作装饰,碗内由“二龙戏珠”图案构成,气势磅礴,形象逼真,制作技艺相当精妙。明万历年间的有: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甪端、八狮纹尊、栀子花纹蜡台。清乾隆年间的有:广珐琅八宝纹面盆、凫尊、明皇试马图挂屏等。这一类的器物,图案大都是牡丹、菊花、蕉叶、缠枝莲、花卉、饕餮、动物、果实等。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艺术。老与新,体现出时代的特征。

旧时代的艺人都是师徒相袭,口口相传。图案都是固定的格式,做花木图案时,也是枝杈互相穿插,按照一定的规矩,有前有后。什么花压什么叶,都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有了行话——穿枝过梗、差开色不靠色等行规。人们学艺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只能按照师傅教的来做。还有就是做设计师要有相当的绘画艺术功底。只会照着拓是不行的。图案平摆浮搁,把平面的画,转换在圆的体积上,由于透视的原因,肯定会变形,弄不好,就会嘴斜眼歪。这就增加了景泰蓝做人物的难度。

再有,传统景泰蓝的工艺过程是固定的,分为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几道工序,分工制作。能够制作又能设计的人非常稀少。解放前后的一些著名老艺人也只是能够设计和掐丝。谁也没想过改变或减少哪道工序。甚至于缺了哪道工序,还是景泰蓝吗?在点蓝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粉尘,烧蓝中也难免会出现气泡。这些污点出现在花卉、动物身上还不显眼,如果出现在人物的脸部,就是废品。这也增加了做人物的难度。

改变工艺,难。绘画的语汇是线条和色彩,而景泰蓝的语汇则是铜丝和釉料。用眼睛作为例子,在工艺上,眉毛不能像工笔画一样,做成一根根的,必须用框框来表现。如果做成铜丝的框,再配上铜丝的眼睛,镀上金,所有的线条都是金色,人物就成“金睛火眼”了。文化大革命时,有人提议,景泰蓝也要表现工农兵形象。其结果,反倒被许多人认为是丑化了。自此,人们放弃了用景泰蓝做人物的想法。而李新民做过多次试验,人物不镀金,只烧二遍火,就使铜丝变成了黑色,便于人物的表现。同时,釉料画面还有一种浮雕感。

李新民为了追求亚光效果,不抛光。他根据作品的需要,在深色的背景中,不镀金反而镀银,让线条跳出来,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衡量作品以艺术为标准,而不是固有的条条框框。有了这些框框就无法做人物。形成固定模式,就不是艺术。

做人物更难,因为人最了解人。俗话说,画人难画手。景泰蓝人物不敢太暴露。多穿衣服没关系,有了服饰就有了花纹,可以多加锦地,避免出现大面积的釉料,影响质量。这里的奥妙,叶圣陶先生半个世纪前的《景泰蓝的制作》,有过形象的描述:“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曾经有人试着做过露胳膊露腿的人物,结果胳膊比腿还粗,比例失调,还有什么艺术性可谈。至于制作工艺和质量就更难以保障了。

难则难已,人物却最能反映现代社会。景泰蓝要把工艺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艺术要与时代结合起来。经济基础变了,艺术为什么不变呢?固守传统,无异于绝自己的路。变者生,不变者死。

景泰蓝更为强调设计师的作用。好的设计师既要在作品的造型上有创造性,又要熟悉工艺过程的每一道工序。犹如作曲家,既要创作,又要对乐队的每个声部,甚至每件乐器的表现力都要熟悉一样。在工艺过程中,再对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才能制造出完美的作品。

名称来历

改变了工艺还是景泰蓝吗?

景泰蓝,也有人称为珐琅器。在我国,景泰蓝称之为铜胎掐丝珐琅,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为主而得名。它是一种瓷与金属相结合的独特工艺品。

景泰蓝与珐琅是同义语,但两者还是小有差异。《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景泰蓝的解释:“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用紫铜做成器物的胎,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胎上,填上珐琅彩釉,然后烧成。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开始大量制造,珐琅彩多用蓝色,所以叫景泰蓝。”《辞源》则释为:“美术工艺品,制法于铜器表面涂以珐琅质,烧成各种花纹,花纹四周或嵌银丝,明代宗景泰时,制作极精,故称景泰蓝。今京师仿为之者犹仍其旧称。日本人谓之七宝烧。”

而珐琅,《现代汉语词典》则释为:“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用来制造景泰蓝、证章、纪念章等。”

所以,景泰蓝强调的是工艺性,而珐琅更侧重的是外表的材料。珐琅是用铅丹、硼酸盐、玻璃粉等原料化合熔制而成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光泽物质,它加上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珐琅,也就是珐琅彩。

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

对于景泰蓝产生的年代,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景泰蓝诞生在我国,早在唐代就有此种工艺制作。但波斯的博物馆里,存有2000多年前的珐琅制品。

一说始于元朝,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的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的喜爱,传入中原。也有说是战争带回了工匠,留在京城。还有说是由传教士自中亚传入。当时称之为“大食窑”器。我国古代工匠们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与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相结合,几经改良,发扬光大,制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景泰蓝。现存最早的景泰蓝是元代的产品,由此可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也有人对此件藏品的断代执不同的观点。古时,珐琅的译名有十几种,如佛菻、佛郎、拂郎、发蓝等。明代的小说《今古奇观》里就有描写,波斯人拿着“发浪”的酒具。

一说最早创于明代宣德年间,即1426年至1435年,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即1450年到1456年,特别受到皇帝的青睐,以至宫里许多御用器具都改用景泰蓝。在此期间,工匠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称为佛头蓝、宝蓝,现在称为孔雀蓝、宝石蓝,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这就是今天依然还在使用的“景泰蓝”。同时因蓝色珍贵,故而后人约定俗成,将该类金属胎掐丝珐琅器称之为景泰蓝。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尤以明朝宣德年间制作的最为精致。但也有人认为,当时使用的釉料非常光亮,颜色纯正,国人难以企及,推测可能是舶来品。

目前大多数人接受传入说。而景泰蓝在短期内能有这样的成就,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已具备了铸铜等冶金技术及玻璃、琉璃的制作知识,且懂得控制锻烧的温度,为景泰蓝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按照我们的理解和界定,景泰蓝应该是珐琅釉和金属的结合物。仅此,还远远不够,人们会依照这个意思去理解成搪瓷,因为它也是瓷与金属的结合物。这并不是有意贬低景泰蓝,而是现今我国的景泰蓝制作确实有这个趋势。同样的作品大批量的制作,成为工业品。更为难以理解的是,很多制品较粗糙,设计和做工都差,对于那些大量充斥市场的景泰蓝,有人谑称“景太烂”。

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在民国时期,景泰蓝行业只剩下老天利、杨天利少数几个有点儿规模的企业。日本侵华期间是最低潮,景泰蓝制作偷工减料,人们戏称为“河漂子”。刚解放,政府邀集梁思成、费孝通、徐悲鸿、林徽因、吴作人等一批专家、教授,对景泰蓝的形体、花样、颜色进行改良。此举对景泰蓝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重要的是,这些大家为景泰蓝注入了艺术性。

景泰蓝是中国的传统行业,要保护。沿袭,只能使这个行业萎缩。要保护就要发展。

创新杰作

正应了他的名字。李新民的意识里也有一个新字。

早在1992年,他就设计制作了一尊2.03米高的景泰蓝《渡海观音像》。观音身着蓝灰色的掐丝竹叶披风,右手执东陵石雕成的云柳,左手托着青云净瓶,冠嵌着一尊玉佛,脚踏莲花。这么大的人物像,在景泰蓝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工艺上,难度很大。打铜胎儿就是个大问题。他化整为零,分成了36个模子合焊在一起。精度要求很高,每一块尺寸丝毫不能差,必须严丝合缝。凸凹一点儿,都会影响人像的外观。烧活也是个大问题。为做此像,单修了一个3米高的炉。

在设计上,李新民在观音的面、胸、手、足,以及披风的内衬上,没用传统满地掐丝的工艺,而是采用素铜镀金,使整体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在衣纹的处理上,他用加铜丝的方法增加了中国画线描的手法,视觉上加深了效果。

渡海是动态。渡是通过观音衣服的飘动表现的。按照写实的笔法和传统的工艺,衣服应该是一层铜片。这样出来的效果会很单薄,且经不得磕碰。深谙雕塑艺术的李新民,设计时强调整体感。他把衣服飘动的地方全“堵”了起来,使人物及所有的饰物浑然一体。西方的一个艺术家曾经说过,从山上扔下来不损坏的雕塑,才是好的作品。中国历史上自汉唐流传下来的杰作无不如是。

追溯动因,他曾遇见过一位警察,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多一个信佛的,就少一个犯罪的。他由此萌生了要做一尊观音像的念头。他构思了6年。李新民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多次到山西双林寺、河北兴隆寺采风,吸取了明代人物的造型。佛像最为关键的是“开脸”。最后,他取材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佛的面部造型设计而成。观音慈祥、端庄、圣洁,仿佛母亲一样,既和蔼可亲,又令人肃然起敬。

浑身宝石、松石、玉、镀金,更显出了高贵。初次做这样大的作品,谁也没有把握,为了防止意外,他做了三尊,可能是精诚所至,均一次成功。这三尊观音像刚落成,就分别被台湾和香港的客商买走。北京仅存一尊。当时的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新华社称为“独一份”。《解放军报》称为“国宝”。

穿跃时空。30年前,李新民与同伴合作的《红楼十二帧》,曾得到红学家周汝昌、收藏家徐邦达的赞扬:“立意、做工都不次于‘月漫清游’,后生可畏呀。”月漫清游是反映宫廷生活的12幅国画。当年乾隆皇帝非常赏识,并配以诗文。

1973年,李新民风华正茂。他想把《红楼梦》里众多的人物用工艺美术表现。他有了这个想法,就去找红学专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完全结束,有关的专家各有说法。最后找到了周汝昌。周先生很是支持。这让李新民喜出望外,但《红楼梦》这样一部巨著,用若干个画面概括,又觉功力不够,希望周先生给出题目。周先生对他们寄以厚望说,青年人有闯劲,大胆干吧!

李新民大出意外,又兴奋异常,便一头钻进了《红楼梦》里,一口气读了5遍。一个初步的构思渐渐生成。他便打了报告,向厂长说明了自己的创作计划,准备出差,到外地采风。厂长看到他的热情,很是支持。他带上几十元就离京南下。那时的出差很苦,厂里只报销车费、住宿费。饭费每天补助三毛钱。而实际花费要大于补助。所以,他出一次差,要还一年账。

他与同伴这次出差,准备在南方大量收集素材。一去就是40多天。为找《红楼梦》的外景,他最先到的是苏州。他找到当时的苏州市革命委员会宣传部。部里一位同志正在看《苏州地方志》。李新民说明了来意。那位同志很支持,对李新民说,我给你开封信,你可以到苏州的公园免费参观。接着拿出纸笔,抬头写下“各个公园:……”李新民高兴极了,拿着这封介绍信,走遍了苏州大大小小的公园,串遍了苏州的大街小巷。

在苏州,他画了大量的素描,照了很多照片。印象最深的是苏州园林狮子林里隔扇上的硬楞子。它比一般窗棱复杂多了,而且没有规律可循。在背景里,他采用了硬楞子作为隔扇。这一图形,他画了3天。

他把一部《红楼梦》浓缩为12个画面:宝玉摔玉;元妃省亲;黛玉葬花;宝钗扑蝶;鸳鸯铰发;芦雪亭联句;尤三姐殉情;检抄大观园;鸳鸯女遇鸳鸯;抚琴悲往事;杜撰芙蓉诔;黛玉焚稿。每一幅的材料是3厘米厚的象牙浮雕。有30厘米宽,90厘米长。人物众多,廊回曲折,透视感强。而且每幅都配以一幅周汝昌的题字。图文相映成辉。每幅用工3个月。

这幅作品刚做成,便被国外买走,现在不知去向。这在李新民的心中是一大遗憾。他很想再做一个,了却心中的遗憾,但一是没有资金,更重要的是原始资料丢失了很多,仅存有一些复印出来的图片。

国外发展

景泰蓝在欧洲很流行。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有大量的珐琅艺术品馆藏。

匈牙利的科奇科美特,每年举办一次国际珐琅艺术节。世界各地的景泰蓝艺术家都会云集于此。中国接到过两次邀请。李新民作为大师到那里考察过一次。我们了解了世界,世界也了解了我们。后来,艺术节就不再邀请中国了。原因是艺术节不能出现工业品。这一点,让李新民很受刺激。

虽然只是一次,却令李新民耳目一新,眼界大开。他们的作品色彩漂亮,珐琅纯度很高。釉料能多达几百种,是我们的十几倍。制作方法多样。掐丝还是不掐丝,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欧洲的设计师已经在充任制作者。参加者甚至可以自带材料、工具,或是由举办方提供,现场制作。个性化与艺术性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有些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那些现代派的作品,故意扭曲的设计,让人们甚至怀疑,这还是景泰蓝吗?不论是生活题材还是宗教题材,艺术含量非常高。比如有一件宗教题材的制品:落日的余辉,映衬着修女的身影,融在一片金线编织的教堂里。设计者巧妙运用了铜线镀金的效果,使修道院显得格外庄严辉煌。

艺术节上,同是东方的日本,虽只带去了几十件作品,却格外抢眼。其高超的艺术性和精致的品质,足以打动人心。景泰蓝在日本叫七宝烧。七宝大约泛指7种釉料。据说是由中国传过去的。在什么年代,无可考证。有人猜测,是战争或其他的因素,经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手工艺品,人的因素极为重要。

上个世纪曾出现过景泰蓝泄密事件。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曾参观过北京工艺美术工厂,看了景泰蓝的制作。釉料、打胎儿、八卦炉、锦地、砸克儿机等都参观过。后来有位记者在国外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把景泰蓝与宣纸一块儿,说传统工艺外泄。到了80年代,中央把这一事件当成典型,开始调查。断断续续,经过近10年的调查,结果是技术没有外泄,反而落后于人家。

李新民看过日本的制品,知道人家在设计和工艺上比咱们都强。咱们是工业品,人家是艺术品;咱们制作较粗糙,设计模式化,人家制作精细,设计独特;咱们多为铜胎儿,人家多为银胎儿;咱们掐丝突出来,人家的丝嵌在釉里;咱们的釉料颜色发闷,人家的釉料艳丽、丰富、透明,有的能看到胎。人家制作的一件作品,精致到无可挑剔。设计的思路上没有人家广,制作的精细程度没有人家深。这些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学习改变的。

本来就不如人家,还有什么秘密可保。《北京志》上载:“1993年12月6日,经中国全国轻工总会保密委员会批准,景泰蓝工艺不再属于国家秘密。”景泰蓝至此宣告解密。

对于日本,不少人认为,景泰蓝的祖先在中国,工艺的根在中国。当年中国人把珐琅进行了改造,创造出了景泰蓝。日本人学习了景泰蓝,把它变成了七宝烧。日本的七宝烧大师高桥通子还到中国传授过工艺。李新民让职工学习,咱们的人还不愿意学。后来有人曾经学着做过七宝烧,但怎么也做不好。原因在于,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艺术可以学习,但不能照搬。

前几年,李新民到过日本。日本的七宝烧工艺水平极高,一些器皿、饰物做工极为讲究。最大的工厂只有20多人。那里的工艺美术家,一年只做几件制品,保证件件都是精品。釉料色彩亮丽,外表光亮照人,让人不忍触摸。图案设计以花卉为主,但都形象逼真。有一件作品,图案为水里的金鱼,动感极强,仿佛在翩翩游动。

七宝烧的工艺也很严格。毛坯根本看不到接口。看了日本的七宝烧,才知道什么是精工细作。据说,一件好的七宝烧,可以换一辆汽车。

不解之缘

鉴于对景泰蓝的深入了解,李新民在景泰蓝的创作上更为注重艺术性。他反对因循守旧,不能只重工,不重艺,一定要注入文化内涵。他大胆想象,最先在瓶瓶罐罐的图案上进行设计,使制品融入了艺术性。

《玉花瓶》取材李清照《如梦令》。他对“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极深的理解。《宝兴瓶》是以少女与鸽子作为装饰,表现了清纯、和平、和谐的主题。《银兴瓶》是件倒梯形的瓶子。上边是几缕春风拂动的柳条,下边是一只展翅下飞的白鹭,极具动感。

最能体现李新民设计思想的是《太白瓶》。它原来的图案是花卉。李新民也觉得奇怪,“太白瓶”怎么没有李太白呢?他对这款瓶的图案重新设计,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太白邀月画在了瓶子上。这一变革,增加了瓶子的艺术含量,使得这款瓶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最畅销的产品,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益。之后,很多人在仿造这款瓶,但大都做不好。李新民接到过不少邀请,要他去指导。说到此,李新民笑着说,做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艺术功力。做人物,不仅正着看,还要从头顶往下看,才能看出人物正不正。

他对古典诗词很感兴趣,还想把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运用到设计中。尤其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那段儿感人故事,在他的心中擦抹不去。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也激动着他的心。

能把这些意境深远的诗词转化成图案,需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他跟美术有一段不解之缘。

1941年,李新民出生在河北藁城。1949年到北京良乡上学。父亲在这儿的京华美术学院教美术。那时,李新民悄悄喜欢上了美术,经常偷偷画画。有一次父亲给学生布置了作业,画良乡的昊天塔。李新民也画了一张,夹在父亲收上来的作业里,想看看能得多少分。父亲在这一摞作业里,给了三个满分,其中就有这一张。李新民看了后,非常高兴,对父亲说,这张是我画的。父亲很生气地说,你添什么乱!

自那以后,李新民更爱画了,还经常在学校得奖。

父亲本想让李新民考大学。初三那年,他趁父亲不在,报考了工艺美术学校。老师问:“你家里人同意吗?”他说:“同意。”

良乡离北京不近。那时还是长途汽车,一天开不了几趟。考试那天清晨下起了大雨。他赶到汽车站刚好过了7点。李新民想,完了,便踩着泥泞的路,懊丧地往回走。迎面正好过来他的老师,问明原因后就说:“你干嘛不等下一趟9点的车呢?是晚了,碰碰运气呀!”

李新民赶到考场已经10点多了。幸好还没考完。他说完了情况,央告着说:“让我试试吧。”监考老师动了恻隐之心说:“时间不多了,考题是对称的装饰图案,你画1/2吧。”李新民坐在位子上,一看表,时间太紧了,他灵机一动,画了1/4。

第二天还要考素描。他怕再晚,干脆就睡在了火车站。十几岁的他,过度紧张,加上天热中暑,恶心、吐。晚上,他敲开药铺的门,买了瓶十滴水喝,才稳住病情,坚持到天亮。考试的感觉还可以。他回到学校等待。

十几天后,邮递员来叫李新民,是工艺美术学校来的信。打开一看,里面写着:新同学,欢迎你。他兴奋地对同学高声叫喊:我考上了,我考上了!

一连串的巧合,使他走上了工艺美术之路。

1962年,他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工艺美术工厂,10多年后到了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又10年,被调到北京市珐琅厂任总工艺美术师。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他搞过玉雕、牙雕、金丝镶嵌等多种行业的设计,掌握了多种工艺门类的特点。他的国画和版画也是很有功力,意境深远,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及国外展览,专业媒体也多次对他做过介绍。正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拓宽了他的思路。他相信唐代诗人杜甫的学习方法,“转益多师是汝师”。

作为珐琅艺术的掌门人,他深入了解了景泰蓝的现状,研究了景泰蓝的工艺和市场,根据世界三大宗教的覆盖面,挖掘其深厚的内涵,提出了景泰蓝华夏文化、穆斯林文化和欧美文化三个系列产品的发展方向。在景泰蓝的展室里摆放着风格各异、色彩不同的展品。这些产品在当时纷杂的市场中,为景泰蓝的发展开拓了一条道路。设计人员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并且,他用身体力行的设计和作品赢得了市场。

生活动力

李新民是工艺美术大师、艺术家,也是性情中人。他讲话的声音很柔和,走起路来也很轻快。其实,他脾气也大。这也导致了他情感生活的破裂。

有句俗话:女大一,抱金鸡;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媳妇大他两岁。按一般的道理,家庭和谐有了一半的基础。媳妇是父亲的学生,早年失去了双亲。父亲看她孤苦零丁,十分可怜,便做主让她做了儿媳。孤儿的生活艰难,历练了人生,也培养了她极强的个性。李新民的脾气也不好,急了还骂人,俩人经常吵架,有时不能正常上班。情绪极端时,李新民摔锅,她再补上一锤。

李新民结婚时20岁。她没有工作。生活就靠李新民的37元。有了三个孩子,家里的生活更是拮据。再加上他常出差采风,往里赔钱,日子更为艰苦。有一次过春节,他把面票弄丢,痛苦极了。家里正等着包饺子,这个年怎么过呀?大年三十那天,他来到厂里的食堂,在记账单上赊了二斤饺子,又到商店,买了瓶1.5元的香槟酒,骑上自行车,冻着手,回到家,把酒瓶往桌上一蹾说,咱们过年!他看着一个四岁、一个一岁的孩子暗暗落着泪:“我个大老爷们儿,怎么连个家也养不起呀!”

妻子后来找了一份每月挣20元的工作,生活上好了些。前两个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与他们的感情也很淡漠。

生活的困顿和情感的拖累,使李新民的寄托转移到了艺术上,他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上,在艺术构思中去寻找快乐。他设计渡海观音,不妨看作是情感的寄托,是想通过塑像,去抚慰更多人的心灵。为了做这尊观音像,他住在京郊的窦店,5个月没回家。石膏沾满他的全身,“转腰龙”转到眼睛上,也不在乎。医生说,再来晚点儿,眼睛就该瞎了。

直到1994年,他觉得孩子们长大成人,才正式与媳妇分手。走时,他撂下一笔钱和房子,拿着几本书,只身离开了家,在单位过起了单身生活。

两年后,有人给他介绍对象,比他小10岁,是个老姑娘。他有些害怕。经过长时间的了解,人很老实,脾气温顺,很有教养,他放心了。

有一次,朋友借了他一套24式太极剑法的书。他们准备练,就一块到商店去买剑。男人到商店总是直去直回。女人则要转个遍,看这问那。时间一长,李新民急了:怎么那么啰嗦,爱买就买,不买就走。说着,大步就往外走。售货员在后面对她说:那个老头怎么这么倔!事后,李新民也觉得有点儿过。之后还有很多小事,什么丢了东西赖她等等,她从没发过火。他心里很得意。这样好的脾气,算是找着了。

老年人结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说起这个话题,孩子们不是反对,就是故意岔开话题——持续了4年。1998年,他们喜结良缘。

前两年,李新民退休。女儿在国外生小孩,让他们到国外连看孩子再度过晚年生活。有人劝李新民夫妇二人去,说这可是融洽母女关系的大好机会。他们去了。在国外,生活非常优越,也有华人聚集的场所。李新民总觉得不对劲,心里好像缺点儿什么。一次,他对女儿说,放不下景泰蓝,还有那么多的事要做,很多设计想法没有实现,2005年还想准备举办景泰蓝个人作品展。这里真的待不下去。一片好心的女儿终于理解了父亲的心思。

他们又回到了国内。生活上差了许多。家又远,时常住在创作室里,吃喝凑合,冷热就睡在办公桌上。有生之年,他就是想把一生的想法和一身的才华表现出来,希望景泰蓝行业能有巨大的改观。自己也曾试着闯荡过,但限于资金的不足而未果。他不死心,依然执着,把仅有的积蓄拿出来,用在了景泰蓝的制作上。做过几百个艺术挂盘,限于行业的现状和人们浮躁的心理,以及他很高的艺术追求,大量的作品都成了废品而扔掉。这无疑加大了成本。

他很得意有一个好妻子。大事面前,即使是动用了积蓄,她都是一句话:听你的,生活上过得去就成。李新民非常知足。她给了他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其实,心情比环境更重要。

我让他形容一下她的相貌。

他说,一般。

不会是搞美术的眼光太苛刻了吧!有相片吗?

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这是前几年他拍的:公园,雪后初晴。松树衬托着一张圆圆的脸,红红的。这使我想起了他要做的艺术挂盘——人面桃花。

他的艺术挂盘出现那么多的少女。我想,这是对美的向往,是美好心灵的萌动。

但愿这种心灵能够长久,使景泰蓝出现更多的艺术精品。

同类推荐
  •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春时樱,秋时叶

    春时樱,秋时叶

    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隐居山村,记录了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美好自然生活。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腻地描绘出日本当地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绚烂多彩的富士黎明,广袤无垠的相模滩落霞,奇诡多变的香山飞云,缥缈迷茫的花月秋夕……这些自然景象,一经作者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她应圆融、明净、厚重,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只有当她在事业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敞开心胸去面对时,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梦想的花苞才会灿烂地绽放,自由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之下,风来舞蹈,雨来欣悦。
  • 哈姆雷特的问题

    哈姆雷特的问题

    本书是对西方经典《哈姆雷特》的一个阐释和疏解。在原文细读的基础上,作者尝试以札记和诗话形式,结合中西典籍,于双重文化视域下观照哈姆雷特这一人类永恒镜象所临对的牺牲、自我认识、复仇、生死等生命问题,深入解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和存在境遇以及二者冲突形成的个体命运。
  • 唐代类书与文学

    唐代类书与文学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唐代的类书与文学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唐代类书的编纂、类书与文学、类书与题材惯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星星亮晶晶

    星星亮晶晶

    作品描述了一个名叫牛牛的自闭症孩子在成长和求学路上的一系列遭遇。母亲从对自己孩子命运的关注转而上升到对自闭症孩子教育这个社会问题的关注。故事展现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宽容与善意,爱和包容,充满了温暖的正能量。作品结构朴实,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获得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大佳银奖”。
  • 校园重生叶大公子的回归

    校园重生叶大公子的回归

    因为被亲人所背叛,派杀手来追杀;最后死了,重生变成了一个大家族的大少爷。重生后,女扮男装的日子开始了。本来装的好好的,却被他发现了。有一天,她被塞在门口。“骗了我那么久,好玩吗?”“你……你听我解释……唔”
  • 程医生,余生请多指教

    程医生,余生请多指教

    为父寻医问病,丁雅不得不去求四年前那个被自己瞪过、骂过、还‘睡’过的神秘医生。程邱随和一笑,声音温润清澈,如山涧溪流。“丁大小姐,还记得我姓什么吗?”“任?”“……”————某日:丁雅气势汹汹冲进院长办公室。“程邱,我喜欢你!”她将手中的花束摆到他面前。程邱微愣,随即又是一笑。“谢谢。”男人接过花束,在丁雅期待的目光中,单手将她推出办公室,然后关门。“……”————“程邱,你是医生,你什么都帮不了我。”“我可以。”弃医从商,只愿我这双手,能护你一生,喜悲从此相随。这是一个嘴硬心软千金和温柔护短医生的甜蜜故事。本文主线甜,偶有小虐~喜欢本文的朋友,看我星星眼!多投推荐多收藏哟!
  • 重生之嫡女狂妾

    重生之嫡女狂妾

    “大姨娘,这是主子特意吩咐老奴寻了好几家药房为您寻来的药材。听说大姨娘您近日来精神不济,好歹主子也是您的亲妹妹嘛……不过,主子也怀了好几个月的身孕了,就不能亲自来给您送药了,只能打发老奴来,大姨娘可不要介意啊……”王嬷嬷不停地动着嘴皮子,极为顺畅伶俐地把这番话说出来,那两双细小的眼眸里却折射着烁烁的精光,还隐现着一丝丝的鄙夷与轻视。看样子也是病入膏肓活不久了,二小姐虽在将军……
  •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庶女,她忍,无缘无故的肚子里多了一个球,好吧她忍,一道圣旨让她嫁给性情阴晴不定,手段暴戾不堪的七王爷,好吧,她忍,可是为什么这个七王爷要亲手刨开她的腹部,取出她的孩子啊,要不是她修为高深,恐怕会一尸两命……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出现在邪王府里的后花园中,刹那间,所有的丫鬟小厮如鸟兽般散开,哪些行动慢一点的都变成了冰雕,在哪儿一动不动的站着……你肯定是她,不会错的,你是我的王妃,跟我回去好吗?谁人不知邪王的王妃在大婚没有三个月的时候突发疾病死掉了,邪王还为此为邪王妃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别开生面的葬礼,又如何说我是你的王妃,邪王莫要说笑了……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 护夫有术

    护夫有术

    嘶……女追男,你就说哪里容易了……这就是个可娇可御,可萌可痞的小姑娘,穷其一生痴恋大叔,得不得还得看老天开眼的故事。
  • 黄泉大帝

    黄泉大帝

    何为正邪?在千君殇眼里,那些虚伪而自高自称为正派的人更为邪恶。反而那些率直的妖魔更为正直。他要复仇,那些欺负他还高高在上的邪恶之人,不惜入魔!“魔又如何?魔,亦有情!”
  • 有花堪折

    有花堪折

    沈辉这辈子流过三次眼泪。第一次,他还是青葱少年,以为急救室里的苏浅就要死了。第二次,苏浅这个害人不浅的抛下他去了美国。第三次,苏浅当着所有人的面对他说了一句话。
  • 一代圣儒

    一代圣儒

    天元大陆,夏国,益州,岳县,上河村。正是初春时刻,天空一碧如洗,鸟雀鸣叫婉转入耳。韩愈只觉得浑身微冷,猛然睁开了眼睛,茫然地看着屋顶,一缕阳光从漏洞中照射下来,但并不刺眼。“这是哪里?”韩愈一个激灵,起得身来,四处打量。这是一间破旧的茅屋,里面就一张不知道用了多久的木床,以韩愈的专业眼光来看,整个屋子里,除了书架上的书籍,就这张床是最贵重的家具了。墙体是竹子跟泥巴混合而成的,屋顶是茅草,而且还是破破漏漏的,韩愈怀疑,如果下雨天的话,屋子里可能会成了一片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