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4800000008

第8章 择业观念的转变

所谓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择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择业观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于择业的目的、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它决定着人们择业行为自身内部心理动力的强弱,对人们的择业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择业观念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并达到成功的就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择业观对毕业生择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它支配着择业主体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择业主体的择业行为。因此,正确的择业观能够指导毕业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行合理的选择。反之,错误的择业观将使毕业生对择业产生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影响准确定位和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种择业观形成之后,就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发挥其导向和动力作用,左右着毕业生的择业思想和择业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择业观亦是社会现象的反映,必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折射时代的变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第一节角色转变与职业适应

人的一生,经历着多次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转换。职业院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角色转换,这个转换在其一生中十分重要。毕业生应以积极正确的态度,认知新角色,适应新角色,促使整个角色转换过程顺利进行。

一、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由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规范系列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社会群体的基础。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它的内涵将更为丰富。

社会角色的本质是社会赋予人的社会权利与社会义务的统一体。它反映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是个人身份的显示。角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对的。因此,人们总是同时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是由个体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占据着不同的社会位置,履行着不同的社会义务,遵循着不同的社会规范而确定的。例如一位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里对于教师而言是学生,在家里对父母来讲是子女,在社会上对于商店营业员来说是顾客等等。一个人总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与他人产生交往并进行互助活动,由此参与社会生活。

每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会发生多次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即个体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动态描述。人的社会任务或职业生涯不断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这个过程称为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根本变化是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的变化。职业院校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开始新的工作,承担新的任务。从这一时刻起,他们由原来主要担当的学生角色变为另外一个新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由角色权利、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三要素组成。角色权利,就是角色依法应享受的权益,或应取得的精神和物质报酬;角色义务就是角色的社会责任;角色规范就是社会提供的行为模式。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根本不同就在于社会权利、社会义务和社会规范的不同。

社会权利的不同在于:学生角色的权利主要是依法接受教育,并取得经济生活的保证或资助;职业角色则是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并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取得报酬。

社会义务即社会责任的不同在于:学生角色的主要责任,是努力吸取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在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奋勇搏击的本领。这是一个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而职业角色的责任,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依靠自己的本领或技能去为社会服务,完成某个事项的过程。两种责任的履行产生的后果也是有区别的。学生角色责任履行得如何,主要关系到本人知识掌握的多少和能力培养的强弱程度;而职业角色责任履行得如何,则影响较大,人们在评判职业角色时总是和工作单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总是将其作为身负重任的工作人员来看待的。例如,一名医生,若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不仅可以有效地救死扶伤,而且会为医院赢得荣誉,为医疗工作者树立风范;反之,既影响个人,也会影响到医院甚至医疗队伍的形象。一个教师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就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一个国家工作人员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就可以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职业角色要求能够独当一面,并与同事密切合作,充分履行职业责任。

社会规范的不同在于:学生规范多是从培养、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健康顺利地成长为合格人才的行为模式;社会赋予职业角色的规范、提供的行为模式,则因职业的不同而不同。这些模式既具体又严格,违背了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比如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收受贿赂就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点就是:一个是受教育,掌握本领,接受经济供给和资助,逐步完善自己;一个是用已掌握的本领,通过具体工作为社会付出,独立作业,以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二、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

(一)取得角色

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前夕,开始总结自己的职业院校学生生活,收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进行就业准备。从此时起就已孕育着角色的转换。通过学校推荐、市场角逐、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洽谈和相互选择,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再经过一系列的审批,学生持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这时角色转换正式发生。

职业院校学生初到单位,对新的工作岗位还比较陌生,还存在着不能完全遵守新单位规范的可能,还未形成或完全形成称职工作人员的行为模式。只有在熟悉了单位工作制度,了解了本职工作的业务程序,建立了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之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完成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后的社会角色转换。一般说来,这个过程在实习期结束时就应基本完成。

(二)进入角色

进入角色包括:获得承担某个角色的认可,表现出扮演这一角色必需的品质和才能,积极主动地从精神上和行动上完全投入这一角色。择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新角色的过程。新角色的获得,使角色转换成为可能,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具有了操作的对象。一个好的实际工作者还需要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极大的工作热情和耐心,需要克己奉公、勤勉机敏的工作态度,更需要不畏艰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时,与书本接触得比较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相对较弱;看待社会现象,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因而工作初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职业院校学生要学会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去克服这些困难,虚心求教,勤于实践,积极探索,尽快进入新的角色。只有在社会系统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承担这个角色,才能胜任这个角色,顺利度过适应期,完成角色转换。

1.克服弱点

职业院校学生对角色转换的认识,有的比较明确,有的还较为模糊。有些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依恋。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院校学生,在角色转换中易出现怀旧心理。苦读十余载,对学生角色的体验可以说已是非常熟悉了,学生生活使每个人都养成了一种习惯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刚走上工作岗位,职业院校学生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学生角色之中,表现出对学生角色的依恋,以学生角色来要求自己和对待工作,以学生角色的习惯方式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对待周围环境的态度,也是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依恋学生角色的一种反映。

(2)畏缩。刚步入社会的职业院校学生,在角色转换中还容易表现出一定的畏缩性。面对新的环境,一些职业院校学生不知工作应从何入手,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怕担责任,怕造成不良的第一印象,工作中放不开手脚,缺乏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

(3)自傲。一些职业院校学生自以为接受了系统教育,已学到了不少知识,已经是人才了。因此,轻视实践,放不下架子,只想搞好工作和高层次的工作,看不起基层工作和基层工作人员,甚至认为一个堂堂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干一些不起眼的事是大材小用,有失身份。实际上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

(4)浮躁。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角色转换中表现出不踏实的作风,不稳定的情绪。一阵子想干这项工作,一阵子又想干另一项工作,整日恍惚不定,工作浮在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及工作技巧,难以完成本职工作。就职很长时间后,仍然不能安下心来进入工作角色。

2.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的过程,通常包括角色领悟、角色认知、角色实现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的实现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却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安心本职,甘于吃苦。安心本职是角色转换的基础。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院校学生,应尽快从职业院校的学习生活模式中解脱出来,尽快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工作,许多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几个月后还静不下心来,“人在曹营心在汉”三心二意,不安心本职工作,这对角色转换的实现是十分不利的。甘于吃苦是角色转换的重要条件。只有甘于吃苦,才能面对现实,克服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及时进入角色。有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拈轻怕重,这必然会影响到角色的顺利实现。

(2)放下架子,虚心学习。事实表明,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仍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尽管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已经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在陌生的职业面前,仍然是个“小学生”,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一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领导、师傅、同事都是很好的老师,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职业院校学生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才能逐渐完善自我。反之,放不下架子,自以为是,不但很难学到真本领,连角色转换也是难以完成的。

(3)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要进入职业角色,还要开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努力去解决问题,才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真正掌握职业对象的内部规律。同时,只有勤于思考,在工作中才会有自己的见解,逐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角色责任。

(4)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勇挑重担、乐于奉献,是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标志。职业院校毕业生奔赴工作岗位后,应当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培养无私奉献精神,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努力承担岗位责任,主动适应工作环境,促使自己更好、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

三、职业适应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越来越低,对于他们来讲,面对一个新的职业,如何尽快去适应?这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职业院校学生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尤其要注意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职业院校毕业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和以后的迅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第一印象的作用

第一印象是某种客观事物首次作用于人的感官,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的对事务整体的反映,包括事物的外观形状、行为特点、价值评判等。人对客观事物包括对他人的认识,是一个以知觉为主体的认识过程。某种客观事物最初作用于人的感官,就会刺激人的大脑作出反应,并在人的大脑中留下关于这个刺激物的痕迹。这些痕迹或信息只是有限的、表面的,但人的思维会把这些不完整的信息贯穿起来,从而把对象认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关于此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性格爱好、心理素质等的总体印象。这个印象就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人与人相互认识和交往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前摄作用。前摄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由于第一印象是在毫无认识基础的情况下获得的,因而在人的大脑中嵌入较深,关于这个人的其他信息都是在建立这个印象以后输入的,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个印象的干扰。以后的信息如果与这个印象相符或相近,就很容易强化;如果相矛盾,先前印象与后入信息就会发生冲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人的认识过程有“非矛盾化”的倾向,即后来的感觉如果和先来的不一样,人会本能地加以拒绝,以免发生矛盾。只有当后来的感觉强烈到一定程度时,才会突破先前印象的框框,在大脑中产生新的评价效果。

(2)光环作用。光环作用亦称晕轮效应。月亮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圈光环,称为晕轮。人们借用这种自然现象,把这种效应称为光环作用。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时看到一个人的某一特点比较突出,于是就忽视了这个人的其他特点和本质。同样,第一印象也有这个作用。在人们的心目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建立的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扩大”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即便出了点差错,也能得到别人的谅解。反之,如果建立了不良的第一印象,可能会使自己缺点的影响扩大,长期在别人脑海里留下痕迹,要改变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实际生活中,给别人一个问候,别人也许会据此判断你彬彬有礼;落座时一个得体的姿势,别人可能会认为你举止讲究。第一印象的好坏常常是决定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总体形象的不可忽视的要素。

(3)定势作用。定势作用也叫定势效应。第一印象如何,会对以后的发展形成一个固定的趋势—别人可能已据此决定了以后对你的态度。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后,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所树立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第一印象好,人们与其交往的热情就高,就容易打开工作局面;第一印象不好,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2.如何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影响第一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同刺激客体的行为过程有关,又与反映主体本身的价值取向、知识经验以及需要程度等因素密不可分。对刚刚奔赴工作岗位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而言,应当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作为树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基础,但一些实用性技巧的作用也不应低估。实用性技巧因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各有差异,但以下几点却是不可或缺的。

(1)衣着整洁,讲究仪表;

(2)举止得体,虚心求教;

(3)遵章守纪,讲究信誉;

(4)严守秘密,待人真诚。

尽管第一印象具有暂时性、表现性等特征,但是良好的第一印象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初到工作单位站稳脚跟,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与单位职员融为一体,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工作的起步与发展,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职业。但是,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职业院校学生更需要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以自己良好的品质、正直的为人、出色的工作成绩去建立更深层次的长期印象。

第二节环境认知与自我调适

一、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

适应社会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等,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变化。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个体,只有经过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的观察、认知、模仿、认同、内化等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对社会能动地适应。适应的实质,就是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职业院校学生,过惯了相对单纯、清静的校园生活,投身社会后,常常会感觉到自身与社会之间存在一些矛盾。

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刚步入社会的职业院校学生,满怀理想、一腔热血,准备到岗位上大展宏图。但一接触实际,尤其是接触到社会的一些消极面,如复杂的人际关系、独断的领导、陈旧的设备、落后的管理方式等,往往就会从理想的巅峰一下子跌入谷底。

学生习惯行为与社会角色要求的矛盾。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使每个职业院校学生都形成了一些习惯行为,都有自己特有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步入社会后,一下子还难以适应角色转变的要求,常常在扮演角色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学生角色的习惯行为,缺乏社会角色应有的责任感。

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学生在校十多年,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健康、正面的教育,常常以理想化的思维方式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一旦置身于社会之中,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他们既看不惯,又无能为力,便会陷入困惑之中,产生种种疑问,难以使自己的思维结果与社会现实达成一致,反映出与社会生活的不适应。

社会需要与自身素质的矛盾。新的世纪,改革更加深入,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样的时代,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一定的管理组织才能的职业院校学生,更需要具有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然而,尽管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在逐步深入,但我们的学校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和滞后性,与社会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填鸭式的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置身于活生生的社会,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职业院校学生便会发现自己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思维方式不灵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不紧密,很难满足社会需要等问题。

以上这些矛盾导致了职业院校学生对社会、对工作的不适应。在这些矛盾和困惑面前,是面对现实、不怕挫折、积极适应,还是逃避现实、—蹶不振、消极退缩,这是职业院校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首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积极的态度应是:调整方向,把握自我,做生活的强者。只有积极地适应社会,才能在为社会奉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呢?

(一)立足新岗位,树立新意识

1.独立意识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依靠教师讲授,再加上生活来源主要靠家人供给,无形中养成了依赖心理。工作后,职业院校学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些任务需要独立完成,人们也开始把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对待。这些客观要求都需要职业院校学生强化自己的独立意识。

2.主人翁意识

学生时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凡事很少需要操心,社会责任较少。毕业后职业院校学生多数要参与技术工作,甚至参与管理,对单位和部门要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个人工作成绩的好坏,不仅和自己的前途密切联系,而且也和单位、部门的发展紧密相关。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单位、部门的兴衰为荣辱,以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为己任。

3.协作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校学习是一种单纯的个体劳动。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协作关系日益密切。科研项目的完成、工程计划的实施、工作的组织管理等,都离不开协作精神。因此,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院校学生,一定要树立协作意识,切勿片面强调个人作用,要从集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

(二)不断学习求教,坚持自我完善

适应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

适应工作的需求,需要不断学习。初到工作岗位,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的基本情况还不了解,需要不断学习,虚心求教,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尽快熟悉并掌握有关的业务知识。信息网络化为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尽快学习掌握工作网络的知识,适应信息化管理。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的步伐。职业院校学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做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推陈出新、始终瞄准世界科技的前沿。

(三)准确把握自己,慎重做好调整

职业院校学生的首次就业,并不一定就是终身的职业选择。由于最初择业时对未来的职业不甚了解等种种因素,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后对自己的首次选择并不满意。对此,应当进行具体分析,正确对待。

首先,要珍惜首次就业的机会,从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实际出发,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事实证明,很多有作为的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首次选择的职业,都是由不爱逐渐发展到爱,直至取得巨大成绩的。

其次,经过自己的主观努力,确实因为一些客观因素,仍难适应工作的职业院校学生,不妨适时调整,重新选择职业。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日趋明显,这为职业院校学生再次选择职业提供了机遇,职业院校学生要抓住这些机遇,从自身条件和客观现实出发,慎重做好人生的选择。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职业院校学生应该慎重走好紧要处的几步。

当我们适应了工作环境,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时,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试着改造工作环境。但是,工作环境的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对于工作经验还不丰富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更要慎重行事。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意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是以一定的群体为背景,在互相交往的基础上,通过认识调节、感情体验、行为交往等手段形成的,是人们长期交往的结果。人际关系既可表现为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也可表现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也有人称之为社会关系的一个“截面”。社会关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与人之间彼此为得到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心理关系。在交往过程中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产生友好、亲近的关系;得不到满足时,便产生疏远、厌恶的关系,这就是人际关系。另一部分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生产关系便表现为阶级关系,这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自然也制约着人的心理关系。我们既不能脱离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抽象地去研究人际关系,把人际关系看成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本质东西,也不能忽视人际关系的地位和作用。

人与人的关系的密切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时空接近程度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这说明时空距离是决定人际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条件。接触机会较多,相互间容易交流感情并建立友好关系。

2.交往频繁程度

通常情况下,交往多,彼此之间的感情沟通就多,容易互相理解;交往少,情感交流自然也少。但是交往频率高不一定质量好,只有以诚相待、肝胆相照、相互理解,才能建立起更深层次的友好关系。

3.个性相容程度

个性相容主要指人们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上的相互容纳。个性相近时,容易互相吸引、互相促进。个性差异时,虽然不易互相吸引、互相促进,但如果能够互相容忍、互相理解也能做到相互补充,甚至相得益彰。性情宽厚豁达、谦和热情的人易受欢迎,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反,心胸狭窄、性情孤僻的人,人际关系必然紧张。

4.态度相似程度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态度是个体对事物的评价及行为倾向。人与人之间的态度相似,观点一致,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易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5.需求互补程度

人际交往本身是人的一种需要,人们在交往中能够获得归属感、满足感。人们在需求一致时,容易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在需求不一致时,难以获得满足感,但只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也可以促进人际交往。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意义在于。

(1)可以尽快消除陌生感,适应人际环境。职业院校学生到工作单位后,父母、亲人远在他乡,同学、朋友各奔异地,生活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人际关系比较陌生。如果职业院校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动交往,热情待人,豁达处世,尽快与大家融为一体,便可顺利打开局面,消除陌生感,摆脱孤独的笼罩,顺利度过适应期。

(2)可以使工作顺心,生活愉快。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感到工作顺心、生活惬意。当工作还不熟悉时,人们会热情地给予帮助;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人们会给予信心和勇气;当工作不慎失误时,人们会给予理解、安慰和指导;当生活遇到挫折时,人们会给予温暖和帮助;当工作取得成绩时,人们会告诫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觉得生活在文明的群体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他人的爱心,使人不断从集体中间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健康成长。

(3)可以保持心情舒畅,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适应是人类心理适应的重要内容。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后感到不顺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际关系紧张,同事间互相猜疑,工作中矛盾丛生,在心理上与大家产生隔膜,思想包袱沉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消除隔阂,打破封闭,使大家处于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的关系之中,当人苦闷的时候,宣泄一下情绪而不必顾虑;愁苦的时候,诉说一下衷肠而不必提防。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身心健康。

(4)可以增进团结,有利于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结的基础。人际关系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文明状况。人际关系好,这个单位就团结,同事及上、下级之间会齐心协力,工作高效而愉快;反之必然内耗丛生、涣散无力、缺乏生气。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每个人的奉献和努力,只有每个成员都为集体添砖加瓦,才会形成整个单位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利于团结,利于集体,利于工作。

(二)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些都呼唤着人与人的相容与合作,促使人们的交往进一步扩大,这为职业院校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职业院校学生要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更要靠自身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职业院校学生到新的工作岗位后,人际关系横向的主要是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关系,纵向的主要是与领导的上下级关系。怎样处理横向和纵向的人际关系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尊重他人,不自持清高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使彼此不同的人结为一个共同的群体。到了新单位,尽管每个人秉性各异、爱好不同,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因为他们都可能掌握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业务技能。要像尊重老师那样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感情,虚心向他们求教,不自恃清高,不要妄自尊大甚至摆架子。对人的尊重,不要以财富的多少、年龄的大小、分工的不同作为区分的标准,而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标准。尽管人们的分工不同,能力有大小,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此,不能嘲笑歧视他人,不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应该谦虚待人。如果自满而轻视他人,就会损伤他人的自尊心,造成人际关系的疏远。在互相交往中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自尊自重,才能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总之,尊重他人、谦虚谨慎,乐于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学生容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平等待人,不厚此薄彼

在工作单位,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同事。不要亲近一部分人,故意疏远另一部分人;不要认为某人对自己有用就打得火热,某人暂时不用就疏远不理;不要见了领导就低头哈腰、满脸堆笑,见到群众就置之不理,甚至冷若冰霜;不要卷入是非矛盾,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而应该尽力与所有同事发展平等互助的友好关系。

3.热心助人,勿见利忘义

患难见真情。同事间的相互帮助,既可以锦上添花,更应当雪中送炭。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予帮助,绝不能袖手旁观、坐视不管,更不能落井下石、见利忘义。要淡泊名利,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做有损人格的事。只有热心帮助他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只有热心助人的人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扬,才会于无形中赢得别人的好感。

4.诚实守信,不贪图虚名

诚实,就是真心实意、实事求是,不三心二意,口是心非,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守信,就是恪守信用、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诚实守信,才能在交往时互相了解、肝胆相照、互相信任。在交往中,即使发生一些误会,只要诚实守信,误解也会冰消雪融,和好如初;有了矛盾,彼此真诚,才能互相谅解,互相容忍,甚至和解。

5.主动随和,不孤陋寡闻

谦虚随和、平易近人,就会给人一种较亲近的感觉,大家会乐意同其交往,觉得彼此之间愉快舒畅。切忌孤陋寡闻而又自命不凡。古语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交往少,就会学识陋、见闻少。职业院校学生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后,应主动交往,不要固步自封。只有主动交往,才能获得各种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学到别人的优点,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6.律己宽人,不心胸狭窄

律己,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挑拨是非,不猜疑嫉妒,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当自己受到委屈或误解时,要胸怀宽广,克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处理。当工作出现失误或过错时,更要勇于剖析自己,主动担负责任。宽人,就是要与人为善,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不苛求他人,多一些谅解和理解。理解是建立感情的桥梁,是培植友谊的土壤。同事做错了事或造成一些失误,要善意地指出,多给些帮助,要多一些关心、少一些指责。不可否认,尽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平等、友好关系得到了确立和发展,但交往中的各种矛盾仍然存在,仍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对待,坚持以严格的规范要求自己,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就一定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7.服从领导,不无理抗上

一个单位或一个组织的工作运行,主要是通过下级服从上级的有效机制来完成的。下级对上级的无理拒绝,将使运行机制遭到破坏,工作无法进展。因此,这种现象是不允许出现的。当然,上级是人不是神,也有很多不足。有出色的上级,也有无能的上级;有宽容大度的上级,也有心胸狭窄的上级;有埋头苦干的上级,也有得过且过的上级;无论是哪种上级,只要你在这个单位工作,就必须听从其正确指挥。上级的正确指挥,不是代表个人,而是受组织之托,代表组织行使权力。因此,要尊重上级,自觉服从上级的指挥,听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能完成的要提高效率,保质保量;难以完成的,最好单独找上级陈述理由,不要当众拒绝,要维护上级的威信。要善于向上级学习,在工作上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并力求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应当指出,以上几个方面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知识链接】

在职场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职业生涯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快乐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毕业生自我意识较强,来到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1.对上司———先尊重、后磨合

在一般的职业活动中,“服从”是下级与上级关系中突出的特点。任何一个上司(包括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管理代表),提升到这个职位上,必有过人之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方略,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业绩。因此,不管从事哪种职业,都要战胜自己的不习惯心理,明确自己的下级地位,学会服从,从服从这一基础的要素开始自己的新职业。只有以服从的态度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才能有以后的“开创”和“发展”。

当然,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也存在失误或不足。但在工作中应记住,给上司提意见或建议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进行。同时,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

2.对同事———多沟通、慎议论

对待同事,应当经常沟通,了解、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对方的处境,千万不要情绪化,为了泄愤而不顾一切,甚至把人家的隐私抖出来。任何背后的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形象,而受到他人的抵触。

3.对对手———多理解、慎对抗

工作中处处都有竞争对手,但对待对手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部分新工作的同志对竞争者四处设防,甚至还会在背后冷不防地“踩上一脚”。这种做法只会拉大彼此间的隔阂,制造紧张气氛,对工作百害无益。其实,在一个整体里,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任何人都有闪光之处。当你超越对手时,没有必要蔑视人家,因为别人也在寻求上进;当别人走在你前面时,也不必存心找茬,因为工作是大家一致努力的结果。无论对手如何使你难堪,都不要跟他较劲,安心干好手中工作是最好的回应!在他指责抱怨的时候,你已创造出一项骄人的业绩。露齿一笑,既有大度开明的宽容风范,又有一个豁达的好心情,说不定对手此时早已在心里向你投降了。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现代就业观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一个既能发挥自己能力、才干,又能服务于社会的岗位上工作,不论这个岗位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那都是就业。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的变迁,要求毕业生顺应潮流,重新审视各种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树立适应新形势的择业观念。

一、适应市场需要,树立自主择业观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国家不但包城市青年及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而且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实行的都是就业终身制。终身制就业观念既影响了过去的一代人,甚至影响到当代青年人。有些职业院校学生在寻找职业时,总希望找一个理想的、固定的、能“从一而终”的工作。其实,在当今的中国这几乎已不可能,即使是国家机关,如今也已经不是“终身”的岗位。精简、裁员、末位淘汰已司空见惯。在市场经济无情的优胜劣汰规则支配下,特别在加入WTO之后,企业融入世界市场竞争之中,生生死死,在所难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岗位本身就在千变万化中,一次定终身的职业岗位已很难找到。因此,毕业生比较务实的态度,应当是适应市场需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先明确落实一份工作,有了机会再重新选择职业,发挥特长,这才是有利于就业的。如果过多地挑挑拣拣,难免错过择业的良好时机,到头来留下的就只有“悔不当初”了。

依赖政府、依赖学校来解决问题,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就业观念,它带来的只能是劳动者逐渐丧失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更有很多毕业生依赖父母,自己拿不定主意,千方百计找关系。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毕业生应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自主择业观念,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克服依赖心理。

职业院校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时只要有单位接收,就应该先就业,首先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有了工作经历,各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时机和条件到来时,完全可以大显身手。

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择业观

职业院校学生在求职择业乃至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必须牢固地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因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现代职业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中高职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中高职毕业之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意义。

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对人才市场必然起作用。职业院校学生只有积极应对竞争,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面对人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要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敢于竞争,积极应对,不断增强竞争意识。二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就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三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面对激烈而残酷的就业竞争,要诚实守信,保持人格尊严,凭自己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四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不论择业顺利与否,都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如遇挫折,尤其要注意调整情绪。要主动摆脱挫折阴影,认真分析失败原因,及时调整心态和择业标准,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而不能从此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三、消除职业歧视,树立职业平等观

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职责,并不是社会地位的不同。因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各行各业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并且是社会分工不可缺少的行业,根本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职业院校毕业生是社会主义大家族中的一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到任何行业工作都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只要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谋求生存和财富的人,都是光荣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只有解放思想,破除行业等级观念,才能为顺利实现就业赢得广阔的空间。

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时必须消除职业歧视,树立职业平等观,才能顺利就业。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就是高尚的职业。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做好每项工作,都会得到社会的回报,取得成绩。

四、提倡自主创业,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自主创业是指毕业生不参加传统意义上的就业,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诚然,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自主创业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国家提倡发展私营经济,鼓励自主创业,而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更是应该成为自主创业、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的领头羊。

首先,要树立“大就业”观念。在国有单位、非国有单位是就业,自谋职业同样也是就业。其次,要树立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服务的观念。毕业生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工作,都是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都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今后,毕业生跨越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将是很寻常的事,不应有高低之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历届毕业生在非公有制企业大有作为的事例已是屡见不鲜。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将成为吸纳各类人才的主要载体。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当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面向更广阔的经济领域,投身到民营、外资、乡镇企业中去,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作为现代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是一代具有朝气、有激情、有创造力、有丰富想象力、敢创敢干的学生,适逢国家就业政策全面开放,全社会十分关注就业,各种就业优惠政策的出台,更有利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社会给就业者提供了多种就业渠道,就业的方式多种多样,职业院校毕业生一定要转变思想,树立多种方式的就业观,避免万人同过独木桥,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第四节走出择业的误区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近几年来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新体制下,不少职业院校学生能够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自己,在求职择业中取得成功。但是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感到无所适从,陷入择业误区,从而导致盲目择业,乃至择业失败,对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在择业中只要预防自己走入误区,就能顺利就业。

一、盲目自大,脱离现实

“不合我兴趣的工作我不干。”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认为考上中高职即登“龙门”,十年寒窗即脱离“苦海”,理应得到丰厚的待遇。有的学生在校担任学生干部,平时参加的社会活动较多,接触面较广,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优越感。由于这种心理的支配,在择业过程中,总是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情,自以为是,好高骛远,看不上这个单位,瞧不起那种职业,表现出一种盲目的心态,很少考虑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是否过高,是否符合实际,所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职业院校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样样不差,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最终导致不少职业院校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二、忽视专业,急功近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有少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受到社会世俗观念的影响,追求金钱、贪图享受。通过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统计看出,不少职业院校学生在择业中首要考虑的是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而较少考虑是否适应其专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对学非所用也在所不惜。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在与用人单位面谈时,首先就是询问单位是否给住房、奖金多少、福利如何,而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自身的价值谈得很少,有些职业院校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用人单位所处的地域条件,多数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不愿到老少边穷地区,有的学生为了留在某一地区,不惜放弃所学专业。其实,专业对口更容易发挥专业所长。因为,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知识结构的主干和知识体系的主体,专长则是其知识结构的支干和知识体系的外延,知识结构决定就业的适用范围。因此,求职择业虽然不提倡绝对的专业对口,但首先还是应考虑所掌握主体知识的适应性及其所具专长的扩展面。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不考虑专业特长和爱好,难免造成遗憾。

三、注重自我,忽视国家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择业观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趋势。一些职业院校学生片面地认为:就业制度的改革,为自己“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机会,误把人才流动作为满足个人“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捷径,把“自主择业”当成“自由择业”。在择业过程中,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对国家需要考虑较少,对国家下达的计划嗤之以鼻。

四、消极懈怠,放弃竞争

“我一无是处,我肯定完了。”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职业院校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或一些学业成绩平平甚至曾受过某种处分的学生,或一些学历层次较低的学生,面对人才市场,常有自卑心理,悲观失望、忧郁孤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缺乏竞争的勇气,稍遇挫折就心灰意冷,影响了求职择业。

五、缺乏主动,依赖父母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头脑中仍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仍然习惯旧体制下那种等用人单位上门挑毕业生的做法,自己“守株待兔”“稳坐钓鱼台”,把家庭和学校当成避风港,很少主动接触和了解社会,缺乏独立意识,依赖心理严重。临近毕业,或由父母出面四处奔波,或静候学校安排。这些毕业生缺乏择业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双向选择”过程中不能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因此很容易择业失败。有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生,虽然接受了三年职业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在择业就业时,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假如一个人总想着:‘我办不到’,那他必然会办不到。”一个人的自信心并非与生俱有,而是在不断战胜困难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碰到困难和挫折。择业误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行业之间经济状况差异较大。由于边远贫穷地区缺乏吸引人才的实力,一些毕业生容易流向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且目前社会还缺乏有力的调控措施。实行“双向选择”后,导致职业院校学生择业的相对“自由化”,地区和行业保护政策不能保证毕业生择业的公平竞争。有些地区、行业只接收本地区生源,本行业、本系统学校的毕业生,而对外地区生源、外行业毕业生则加以种种限制。从而导致毕业生步入择业误区。

职业院校毕业生虽然通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有的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社会实践知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加上家庭期望的方面往往也成为毕业生追求的目标,所以毕业生择业时就容易跟着父母的感觉走,从而步入择业误区。

职业院校毕业生必须树立新型择业观,理智择业,才能走出择业误区。

(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职位就是“体面职位”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切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等待观望,错过就业最佳时机。时下许多毕业生参加了多场招聘会,发出了多份求职书,总觉得“体面职业”没有出现在自己眼前。所谓体面职业就是“收入高“”外企”或者工作条件好的职业。

(二)今年能就业就不要等明年

不少学生眼光很高,只盯着发达地区、大城市、大单位、工薪高的职位,其余一概不感兴趣。他们说:不急不急,今年没有理想单位,或许明年能找到!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到2004年的280万,到2007年的496万,再到2008年的559万,2009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预计592万毕业生加入2009年求职大军。这里,请同学们注意:毕业生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加上每年沉积在社会没有就业的毕业生,这样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会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的增加远远低于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

(三)部分毕业生对“先就业,后择业”持反对意见

有的学生认为:只有一次定位才可减少就业成本,才能对今后发展有利。不知道大家在参加众多招聘会时是否注意到:许许多多稍有名气的用人单位都提出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的要求。因此奉劝大家不妨先找个单位切切实实地锻炼一下自己熟悉社会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而后去应聘自己理想的单位。

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择业决策呢?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当前的经济状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又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饥不择食地随便就加盟了一家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雇主。

【案例分析】7-1

小A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青年学生,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公司向小A发来了OFFER。而小A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宽松,求学期间还贷了些款,毕业后多重压力需要他尽可能快地上班,早有经济收入,所以他自然就选择了那份看起来薪水较高的公司。

小B是小A的同学,由于家庭条件好,小B并不十分在意薪水的高低,反而能够对找上门来的工作进行理性的筛选,最后选择了一家认为比较有潜力自己又感兴趣的公司。后来的情况是,小A所在的公司业务逐渐走下坡路,更要命的是,小A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先前选择的这份工作,而公司内部转岗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结果小A的高薪很快一去不返;而小B所在的公司却越发展越好,工作也是越做越有劲,小B的工资也因此水涨船高。为什么同样优秀的他们,最后的发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

点评:小A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过分看重眼前的高薪而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做理性的设计。

第二,亲人和朋友的影响。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有时也缺乏判断力,家人的选择通常会对他们最终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还有些学生喜欢攀比,朋友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不假思索地跟着去。职业设计专家认为,适当听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第三,社会环境、竞争环境对择业决策的影响。可能你的专业在就业时很受限制,也可能就业压力确实很大,也许你的专业正是冷门,让你“没得选择”;对此,特别要提醒的是,就算你真的“没得选择”,也要选择一个与你目标接近的职业,再静待时机寻求转换。不要盲目追随热点行业。再热的行当都有可能会冷,现在的冷门行业将来也可能转热。当年的会计行业、现在的IT行业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个人志向对择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志向远大者,都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职业生涯设计。这些人都会始终关注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什么样的选择会对自己更加有利。对于他们来说,前面的三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或说只是暂时的问题。

而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者,则多会安于现状,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改变。如在择业上,常会因为没有主意所以就不去选择,于是找个工作就可以了,这类人最需要外力的帮助,特别是在择业这样关键的决策上。

(四)不要怨天尤人,着力在职业院校学习期间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多种能力,拥有真才实学,到时候就不怕找不到理想职位。一个有社会修养的人,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一个聪明有才干的人,社会决不会埋没他。因此,珍惜中高职四年的难得学习机会,全方位铸造自己才是唯一最需要做的事。中高职学生就业难不容置疑,但究竟是难在哪里,除了上述谈及毕业生人数这一客观情况外,恐怕难在同学们就业期望居高不下,难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些问题,还难在自身条件尚有不适应社会要求的地方。

(五)遵守就业道德,不随意毁约

树立良好的就业道德观念,不得随意悔约,把职业当成事业,最终才能拥抱成功。

思考与练习题:

1.如何才能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

2.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对于初入职场的职业院校学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3.如何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案例分析】7-2

王某外语很好,业务能力也很强,被派往国外某大使馆工作。出国前国家都要对即将出国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外语口语、外事纪律等的集中培训。当时,王某并没有认真地接受培训,结果出国后,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违反了外事纪律,终于很不光彩地被遣返回国。

点评:发生这样的事对国家对自己都是一种很大的损失,如果当初王某能认真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学习有关外事纪律,也许就不至于走上错误的这一步。对新员工而言,这可以看做是一个前车之鉴。

【案例分析】7-3

小许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在一家科技公司负责游戏栏目。小许是追赶时尚跟随潮流的城市大男孩,一会儿跟随韩流,扎着花色头巾,穿着肥大宽敞的韩装;一会儿又是街舞男孩的超酷打扮,戴一个耳环和粗大的手链,好端端的牛仔裤剪了好几个洞,要不就是一边裤脚高,一边裤脚低。总之,什么流行玩什么,什么时尚跟随什么。

幸好科技公司环境宽松,同事大多是年轻人,也着休闲装,小许也认为这是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没什么不妥。

一天,董事长不打招呼忽然而至,看到小许这一身超酷打扮,脸色十分难看。说“:我还当我们公司来了夜总会歌手,或是街头艺术家呢”。小许简直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方藏起来。

点评:80后玩的就是个性、耍酷,这是个人喜好无可非议,然而,工作则不同了。所以,新潮男生应注意,酷装就留在休闲时间穿。上班时间,还是穿正式点。其实男生只要一件白衬衫,深色裤子,打领带,鞋子光亮点,气质就出来了。

同类推荐
  • 名师基质

    名师基质

    《大夏书系 名师基质》是教育专家成尚荣教育文丛之一,主要讲述了大格局视野下的教师发展、教师发展的主题——做个好教师、教师要做研究以锻造科学品质、签一份阅读的契约以提升人文素养、做心中有地平线的人以永葆青春。名师成长除却个人经历、经验、文化背景、心智模式外,是有基本的共同特质的:对职业价值的执著追求、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安静与不安分的心理特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才情、敏锐独特的见解等。这些共同特质、基本规律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成长密码,也是名师的“根性”与核心特征。
  • 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小学五年级专用

    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小学五年级专用

    在作文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们,没有注意它们。在这本书里,用8个专题,分别告诉你“如何写好童年趣事”“如何抓典型事例写好人物”“如何写好景物”“如何写好话题作文”,等等。方法实用,范文经典,点评中肯,还有推荐给你看的课外书,帮你全方面提高作文水平。有了它,作文提分不再难!
  •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左传全鉴(珍藏版)

    左传全鉴(珍藏版)

    《左传全鉴(珍藏版)》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该书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即位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逐步演变的历史,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左传全鉴》对其原典进行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力求将经典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又见灿烂星河

    又见灿烂星河

    爱情,是会遗传的。上一辈子是痴情种,下一辈子,总痴情。
  • 美人丞相:皇上,请淡定

    美人丞相:皇上,请淡定

    一场睡梦之中的穿越。从一个不得宠的丞相庶子,空有一身美貌却被人嗤笑。到言辞狠厉,只想报复报复丞相父亲的侍郎知府,审个案能够惹来顶级杀手。收个杀手做侍卫,救灾百姓身先士卒。成绩卓绝,一朝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身在高处,心里不禁起了丝涟漪,被人陷害无所谓,被贬无所谓,落井下石更无所谓,也许能够学学苏轼吧。繁荣一地,偶尔插插江湖琐事,入冥教,她都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让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偶尔戏戏美女,或是捉弄捉弄身边美男,她是那么的淡定。她根本就不知道身边的人早已经为她倾心,而她依旧我行我素,淡漠如她。异国使臣来了,皇帝谋人却让她‘男扮女装’,迎接贵宾。当她再一次站在权力的顶峰,盛极一时,亲爱的娘亲却告诉她,她不是她的女儿,她只是她报复的一颗棋子。云依依不愿意相信,但也必须相信,眼睛一闭,倒在了大殿之前。而他们才知道他是她!沉睡醒来她忘记了一切,只知道自己从现在醒来,一切又将如何发展。她是否应该朝命定的方向走去,还是逃脱命运。半年失忆醒来,不入庙堂,入江湖,一场命运的相逢再一次展开。人生本就是一场阴谋,上天就是那个主谋人。PS:本文比较长,慢热型,希望喜欢的读者能够静下心来看哦。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双神之棋

    双神之棋

    在主神与魔主的对弈中,地球被祂们选中为棋盘。作为亿万棋子之一,主角变强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故事。
  • 网游之谁的人生不狗血

    网游之谁的人生不狗血

    药品?卖钱。料理?卖钱。装备?卖钱。采集品?卖钱。任务品?果断的卖了。……你说为什么都卖钱?嗯,让我想一想再回答你。我刚刚掐指算了一算,原来我命里缺钱啊!什么?摊主怎么卖?滚!摊主不卖!其实,这就只是个发生在网游与现实中狗血满溢的故事……
  •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关于养生,佛家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佛家对养生更是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另外,佛法修习的具体内容,也让修炼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健康的身心。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佛家养生的要旨。本书是一本集佛家养生精华为一体的大众实用通典。书中涵盖了素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静坐养生、禅定养生、德行养生、情志养生、休闲养生、名人与养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探索佛门中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揭示了佛家养生的观念,并结合这些观念,详细阐述了佛家养生之道,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方便易行的养生方法。
  • 双骄

    双骄

    穷小子张嘉田,真喜欢叶家的大小姐叶春好啊!叶家一朝破产,叶春好也从大小姐落魄为一无所有的孤女。张嘉田总算得了英雄救美的机会,叶春好是个讲理的大姑娘,很领他的情,承认他是本胡同最为英俊善良的小流氓。眼看小流氓得寸进尺惦记上自己了,叶春好没好意思直接说自己看不上他,直接一扭头一跺脚,投奔社会自谋生路去了。叶春好进了督理府,本想做个家庭教师混碗饭吃,没想到,遇见了雷督理。张嘉田尾随着也进了督理府,本想把叶春好的差事搅黄,娶她回家做老婆,没想到,也遇见了雷督理。雷督理,掌管一省军政大权,年轻有为,病美男,真和蔼,真可爱,待她与他都真好,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她和他如何报恩,才能如他的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逐暗佣兵团

    逐暗佣兵团

    快乐是通向痛苦的道路,谎言则是真相的裹尸布;当黑暗君临天下之日,便是人间尸横遍野之时。逐暗佣兵团,一个为正义而生的佣兵团!
  • 重生之被偷走的人生

    重生之被偷走的人生

    一千岁的劳模重生特派员,为了做任务住进了有恐女症的沈警官的家。这个全国最显贵的忠犬贵公子骗她说——我住的是宿舍;我的百达翡丽是假表;意大利西装全是批发来的。她虽然是一千年前的死魂魄缺乏常识,可到底觉得哪里不太对劲…而且忠犬沈警官看着她的时候,她总是心跳有点快…嗯?良心这个东西,她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