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4500000017

第17章 易碎的提线木偶

在散文诗之父、法国作家路易·贝尔特朗留下的唯一一本书《夜之卡斯帕尔》译序的开头,译者黄建华先生这样写道:

“1841年4月29日,一名默默无闻的诗人在巴黎辞世了,他的葬礼不像同时代的雨果那样赢得全国举哀,万人空巷;跟随灵柩的只有孤零零的一位友人。当时风雨交加,在墓地上念祷文的神甫不等棺材抬到便径自离去。这位寂寞的诗人只活了34岁。他的传世之作《夜之卡斯帕尔》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死后次年才得以出版。”

读到《夜之卡斯帕尔》这本书时,我简直被震撼了——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度过,薄薄一册文字竟几乎是作者生命痕迹的全部。

在《夜之卡斯帕尔》中,处处充满对文学和艺术在黑暗中的呼喊与探索,它的每一个标点都用血与生命凝结而成。这样的说法也许并不过分,随便看几行文字就可以明白这一点。贝尔特朗竟然用全部生命,一生只写一本书。他像一个易碎的提线木偶,在命运之神操纵下,用文字演完属于自己的角色就匆匆而去,仿佛生来与那个时代无关,与人类无关,与整个世界无关,在一场风之中走得如此决绝和纯粹——如果说他对这个世界尚有唯一一点牵挂的话,那就是他这本书,他想要回书稿再做修改:

“……如果我一个星期之后还活着,请把我的手稿交回给我。要是那时我已离开人世,我就把手稿、把整本书遗赠给你,同时也献给仁慈的圣佩夫,他认为怎样合适就怎样删削改动吧。”

但是,命运连让他再看一眼自己手稿的时间也没有给他留下,他孑然离去,留下这本惊世骇俗的遗作。而它为此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一座高山的高度——一个人离去,留给世界的是一座用生命筑成的高山。

黄建华先生在再版序里说:由于性格孤傲,贝尔特朗曾主动辞去世交勒德雷尔男爵秘书的职务,后来甚至拒绝友人向他施以援手。这位苦命的诗人,可以说终其一生,并未享受过人间的欢乐……《夜之卡斯帕尔》,仿佛是贝尔特朗来人间的唯一任务。这个提线木偶似的生命在最后的人生演出中,流下最后一滴深夜之泪,甚至来不及谢幕,便悄然离去。他未来得及体验一下这个舞台的温度,更未等到剧终谢幕后热烈的掌声及鲜花。这样的方式似乎更加符合《夜之卡斯帕尔》所有文字所具有的一种在黑暗中写作的性质特点,深刻地描绘出一个生命在黑夜里挣扎过的轨迹。在最深的人生之夜中,他把自己对黎明的渴望与心中在黑暗中珍存的一丝光明,悉数放在一遍遍抚摸过的文字之中。他为这个世界提供了面对黑暗的经验。

但是,《夜之卡斯帕尔》的出版,从1828年至1842年,一册薄薄诗集的面世,竟被拖延了14年之久。

贝尔特朗仿佛再也等不及了,或许在另一个世界有着更重要的任务,等这位苦命的诗人去完成。世界在风雨交加中,葬送了自己的诗人。我们则像一批批看客,轮番经受这场生命悲剧的打击和拷问。这是一些让整个时代无地自容的文字。

舞台的血泪对于麻木的看客来说,几乎形同虚设,黑暗与冰冷的世界是由人类自己组成的。

和众多的书有所不同,这本书几乎充满了灵魂黑暗和饥饿的光泽,死亡的气息像一层黑色透明的云雾一样弥漫其中。诗人像影子一样穿过一道道黑暗与死亡的幽谷。

这本奇特的探索艺术之书,奇特之处在于它是在法国文学艺术浪漫主义高涨时期激情汹涌、尽力铺陈的背景下,尝试了一种冷静与诗性的文体——散文诗体写法的创造。仿佛在举世喧嚣之中,唯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在为艺术思考着另一个出路。这种创造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对上帝创造世界的模仿,艺术是对上帝创造的机械模仿,这一观点在贝尔特朗最后的生命感悟中生动地揭示出来。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一观点。只不过上帝创造的是人类世界,而他创造的是一册书。

这本书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创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意象。贝尔特朗为了表达需要几乎凭空塑造了一个叫作夜之卡斯帕尔的形象,这是一种诡谲的想象力和超人与超现实的思想力所致。作者在书的开头说,某一天自己在火枪公园遇到了一个叫作夜之卡斯帕尔的人,并与他有过一番深刻的发人深思而激情澎湃的交谈,之后他交给作者一部手稿——《夜之卡斯帕尔——伦勃朗与卡洛式的奇想》,并说自己“要回去关起门来写遗嘱了,晚安”。此后,无论作者怎样寻找,都无法再见到夜之帕斯卡尔先生的身影。有人告诉他,这是一本魔书。于是作者决定把这本魔鬼之书印出来,加上自己的说明,便是这本书眼前的样子。

贝尔特朗的这种形式及其意象,可以在后来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上找到一些形式上的雷同。只不过鲁迅先生是在叙事的向度上构筑一个血泪世界,而贝尔特朗则是在诗的本质向度上向艺术空间的延展与想象,加之文体上的突破——散文诗体的创造,《夜之卡斯帕尔》影响了其后的几代作家和诗人。他是第一个在文学与艺术的荒原拓展出散文诗这一体裁空间的人,一生未被承认的贝尔特朗,后来波德莱尔使他获得了通行证。相对于贝尔特朗在书中的形象而言,他塑造的夜之卡斯帕尔更加酷似他本人。富有神秘主义特色的夜之卡斯帕尔先生穷其一生追求艺术,一生只留下薄薄一册没有出版的手稿,然后关起门来写遗嘱去了。两个人的谈话内容既可以看作一份文学艺术宣言,亦可视为一份贝尔特朗关于文学艺术的思辨之书,仿佛他的两个自我在为艺术苦苦辩论,一个追着另一个逼问:

——“那么,艺术呢?”我问道。

——“可艺术呢?”我问道。

——“艺术呢?”我问道。

——“艺术呢?”

这是贝尔特朗对夜之卡斯帕尔先生关于艺术的四次经典追问,一句比一句急促而紧迫,最后一句追问本身竟淹没了追问主体,可以说这是最后贝尔特朗被艺术追求所淹没的一生的写照。贝尔特朗之所以对艺术有着如此执着的力量,也许这份“说明”的开头部分已经为其做了充分的表述:

“我爱第戎,像孩子爱喂奶的乳母,像诗人爱撩起情思的姑娘——童年与诗歌!前者是那么短促,后者是那么虚幻!童年是只蝴蝶,匆匆地在青春的火焰中焚烧自己洁白的双翅;诗歌好比是杏树:花吐芳香,而果实苦涩。”

贝尔特朗7岁随父母迁居法国的第戎,在那里生活、成长。这段文字说明了他人生的两个基点:童年与诗歌。他的一生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兴奋点。还有一点就是生活的贫困,而这个点是因为他为艺术的孤傲所致,也就是说他为了艺术而宁肯舍去人间生活的世俗幸福。从这一点上,可以说贝尔特朗的一生是为艺术的一生,艺术是他生活的唯一标准和生命的全部。这一点也可以从他的另一个自我——夜之卡斯帕尔先生的口中得知,他含着眼泪说出了艺术的真谛:

“——‘在上帝的体内!’——他含着泪水的眼睛探索着天堂。‘我们这些人不过是造物主的模仿者。我们那些转瞬即逝的作品,哪怕最出色、最成功、最光辉的,那也只是不值一提的赝品,无非是他不朽之作的微末部分已逝的光芒。任何独创性都是一只鹰雏,它只有在西奈山电闪雷鸣的壮丽高空才能破壳翱翔——是的,先生,我探索纯艺术已经多时。啊,真是如醉如狂!瞧,这额上的皱纹,是苦难的铁冠压出来的!已经30年了!而我花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苦苦追求秘方,我为之扼杀了自己的青春、爱情、欢乐和财运的秘方,却像一块毫无价值的小石子,在我幻想的灰烬中,一直埋藏着,寂然不动,无知无觉。虚无绝不会给虚无注进生命。’”

这段文字不但说明了贝尔特朗对于艺术的极端自我化的阐释和主张,而且在这里也透露了一个关于他自我的秘密:这是一个宁愿活在幻想中的人。他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就像诗与世俗一样格格不入,他本能地为艺术而主动放弃了现实世界的权力和利益,一生过着一种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这或许是某一类艺术家所必然的遭遇,他们的果实由苦难凝结而成,苦难的质量决定了果实的质量。而有所不同的是,这位运气糟糕的艺术家还搭上了生命的成本——仅仅34岁便离开了世界——和夜之卡斯帕尔先生一样,他们都活在30这个数字的宿命与定数里——或许这可视为艺术的黑色极限数字,比如莫扎特等。艺术的成本之所以如此之高,在于如贝尔特朗所说“我们这些人不过是造物主的模仿者”,在于人类对于上帝职业的僭越。可以说,艺术是一种最消耗人性的职业,而这种消耗之于人类是一种被动选择,如果事先知道结果的话,怕是很少人会去主动选择这个职业的。这种职业选择往往始于某种诱惑,然后被这副枷锁套牢一生,而且一旦被套牢很少有人能够半途脱身逃出。这些夜间的歌唱者品尝着最黑暗的滋味,为世间迎来黎明而率先被抛弃,犹如贝尔特朗风雨交加中的离去。和那些长寿作家或诗人的书有所不同,《夜之卡斯帕尔》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或标点符号,它以这种方式来提升一个短暂生命的长度、密度、质量与层次。也许每一个苦心孤诣的艺术者,都会或多或少在贝尔特朗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夜之卡斯帕尔》文字有着比黑夜更深的浓度,里面充满大量幻想、梦幻、呓语、谵语。这些短小的篇章几乎很少有超过1000字的,但它们浓缩的信息量和精神密度却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它们更像黑夜之剑刺向夜空,是现实的绝境让它产生无穷的力量——艺术在绝境中诞生,这又一次印证了艺术是对上帝在虚无中创造世界万物和人类的模仿——也许只能在黑暗的终极与核心才会产生艺术之剑的锋刃:

“这荒漠听不到施洗约翰的声音;这荒漠隐士不住,连鸽子也不栖息!”

贝尔特朗这个被苦难淹没一生的人,最后找到了对付苦难的方法,那些文字在每一个寒夜给他力量与支撑——人间的唯一慰藉与烛火与他同行,如同苦难一样如影随形。这是一种深入深渊底部而获得的一种上升的力,这种力又被苦难所封锁和左右,以至于有一种下坠与压抑感,灵魂会感到一种窒息。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力量之中,贝尔特朗艰难前行,最终达到一种艺术的顶峰。这是一种苦难本身所赋予的力量,也许就是在此意义上,凡高曾说: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但这样的成功的确太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了——它需要一个生命拿在世的一切作为成本。

但《夜之卡斯帕尔》并没有流于情绪宣泄,而是以高度冷静的理性与诗性作为支撑和超越,像一座座古城堡和哥特式建筑一样矗立在人类的精神视野之中。这种理性与高度,除了苦难赋予贝尔特朗的力量之外,还来自他对人类文化的研习,至少他熟知欧洲文化、历史,与其背后掩藏的一切。比如他对佛拉派绘画艺术灵魂的把握,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它的基本面貌、轮廓与精神实质,而且让这些文字带出一个时代的精神背景及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渊源。比如他对于古老巴黎的描绘,短短几章仿佛一幅幅高度凝练的画卷使古老的精神实质跃然纸上,像生动的肖像画一样勾勒出古老巴黎的性格特点及其诗意,而且富有影像艺术的立体感与时空交叉感。他更像一位身怀绝技的西方画家,没有多余的笔触,而直指事物本质,所谓力透纸背——这种深厚的功力若没有生命与生活功课的双向磨炼,简直是不可能获得的。贝尔特朗有着诗歌与绘画的双重运用才能,这一点比中国的王维有过之而无不及,王维高在意境之上,而在生命体验与艺术生命力上则显得有些略输于贝尔特朗。贝尔特朗有着超理性支撑的画面感——这同样与生命苦难的历练有关。对于历史、思想、文化和绘画艺术与技法的借鉴为他的文字添上一对飞翔的翅膀。

《夜之卡斯帕尔》有着诡谲的想象力。它们像屹立于人类山峰或绝顶的古松柏,上面是飘荡着白云与飞鸟的天空,中间是呈现于人们眼前的粗壮树干和如云的树冠,下面则是支撑着贝尔特朗整个艺术穹庐的山峰作为基座。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为这种穿透时空的想象力带上时代、文化、思维、历史的重量,借助这种想象力,他可以随意往来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时空之中,让自己的文字具有不同性质与时期的质地。像把各种颜料调和以适应更加丰富的表达需要一样,他将时空各种特点糅合在一起,使它们具有一种雕塑感,让文字产生一种凝固艺术的特征,具有一种沉重的形象感。所以,它们读起来沉重而飘逸、固态而流动,像魔鬼的艺术一样捉摸不定,难怪说它是一本魔书,它的确具有那种魔鬼般的属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奇瑰的想象力造成的——它们直达精神和灵魂的高处。

但是他仿佛更加注重艺术的平衡原则,即使自己在苦难中几乎无法承受生命之重,仍然没有把这种一己的苦难感带入艺术表达之中,他注意一种调和方法——既没有像伦勃朗一样使文字完全陷入沉重的哲思之中,也没有像卡洛一样放浪形骸和夸夸其谈,甚至可以说他对自己的文字超过对生命本身的珍爱,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文字有任何倾斜感和失衡感。他在手稿序言里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尽管高度浓缩并采用象征、暗喻或隐喻式的表达,用绘画艺术本质的特点给这种艺术观及其表达原则披上一层迷人而扑朔迷离的外衣,但它的内核依然坚硬而不容置疑:

“艺术犹如一枚像章,总有正反两个方面:比方,正面酷似P.伦勃朗,反面则像J.卡洛——伦勃朗是个白胡子的哲学家,他蜗居在自己的陋室之中,闭目凝神,独自与美、科学、智慧、爱情的精灵交谈,为探索自然的神秘象征意义而日渐憔悴;而卡洛却恰恰相反,他是个放浪形骸,夸夸其谈的士兵,在广场上招摇,在酒馆里闹嚷,抚弄波希米亚的姑娘,凭长剑与火枪起誓,唯一操心的事情,是把小胡子梳理得油光可鉴。”

唯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贝尔特朗只留下这样薄薄一册手稿,便像他的另一自我——夜之卡斯帕尔先生一样,神秘消失于一场命运的风雨之中。有时,甚至让人感到这样一种错觉:他留下的这本书仿佛也好像与他没有关系一样。这不只由于他使用了一种间接式的写作方法——他已经习惯于在苦难与现实中隐藏自己,让人觉得仿佛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说话的另有其人。另一个原因是,他消失得太过于突然,人们甚至还来不及记住他——虽然人们当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记住他,但他们最后还是错过了与苦难天才相遇的机会——或许人们把过多的激情与注意力集中在同时代的雨果身上了。但从此意义上,他是一个走得最为干净而纯粹的人——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来得及带走。不过,让人稍感宽慰的是,在他合上双目的那一刻,一场人生苦役总算结束了。

贝尔特朗曾这样怀有敬意地对与他同时代的法国作家雨果说:……我题赠给你的这本小书却会遭受举凡衰朽之物必遇的命运……而这一发现对于他也相当珍贵,不亚于我们发现用哥特字体写成的传奇故事,内中还画上一头独角兽或两只野鹳。

当初,雨果也曾动过为他写一些文字的念头,但他最终错过了一个使自己再一次伟大的机会。

这个苦命的诗人对后来那位唯一为自己送葬的朋友——雕塑家大卫先生曾做过一段如此决绝的告白:

“我是个穷困、受苦的诗人,我祈祷过,爱过,唱过!我的内心充满信念、爱情、才思也是徒然!

“因为我是流产生下的小雄鹰!我的命运之蛋从不被温暖的翅膀孵育成功。它就像埃及人的金色胡桃那样干瘪、中空!

“啊!人,不过是脆弱的玩物,挂在情欲的线上跳跳蹦蹦,人啊!如果你知道的话,请告诉我:人是受生命磨损,被死亡粉碎的提线木偶,仅此而已,是吗?”

可以说,此时诗人已经对人间不怀任何希望,但他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对付黑暗的经验。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珍贵遗嘱。

易碎的提线木偶,我们每个人都是,但唯有贝尔特朗这个木偶的眼泪最令人触目惊心……在人声喧哗的今天,人们似乎已经把他完全忘记了。

同类推荐
  •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好书确实是要多读几遍才行的。多次阅读之后,很多人发现《西游记》里面不仅有神仙妖怪、风花雪月、刀光剑影,而且还蕴含着一种超强的、超绝的、超越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易经!易学是中国文化生活的根源,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文明的历程,对中国文史学的发展,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一代大文豪,博览群书,他正巧通晓阴阳五行和佛理!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是“独立文丛”之一。《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作者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杯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 哈姆雷特的问题

    哈姆雷特的问题

    本书是对西方经典《哈姆雷特》的一个阐释和疏解。在原文细读的基础上,作者尝试以札记和诗话形式,结合中西典籍,于双重文化视域下观照哈姆雷特这一人类永恒镜象所临对的牺牲、自我认识、复仇、生死等生命问题,深入解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和存在境遇以及二者冲突形成的个体命运。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由张方、冰融所著,是一部反映援藏工作的报告文学。《西藏岁月系列丛书:源》介绍了主人公、援藏的水利专家张春荣为西藏的水利建设、公路建设以及西藏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作为老一代援藏专家,扎根边疆,发扬“老西藏精神”为后来的援藏者做出了榜样。作品重点介绍了张春荣进藏以后带领当地百姓治山、治水,改变当地面貌的具体事迹,感人至深。
  • 名人传(译文经典)

    名人传(译文经典)

    1903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深感其时欧洲文化气息的沉闷与衰败,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们的气息”,他开始用文字谱写气势磅礴的生命交响曲:《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这正是本书所收录的三部作品。三位天才而创建至伟的艺术巨匠,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战斗不息。
热门推荐
  • 时空电话亭

    时空电话亭

    一个时空漩涡出现在地球某个角落。不属于这个时空的生物可能降临。永恒的时空之谜,扑面而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野蛮小姐遇见爱情

    野蛮小姐遇见爱情

    洛天妙活了十几年,每天都过得没心没肺的样子,直到遇见季如初感觉世界都变的不一样了。洛天妙人生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她和别的男人聊天,季如初却不淡定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师基质

    名师基质

    《大夏书系 名师基质》是教育专家成尚荣教育文丛之一,主要讲述了大格局视野下的教师发展、教师发展的主题——做个好教师、教师要做研究以锻造科学品质、签一份阅读的契约以提升人文素养、做心中有地平线的人以永葆青春。名师成长除却个人经历、经验、文化背景、心智模式外,是有基本的共同特质的:对职业价值的执著追求、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安静与不安分的心理特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才情、敏锐独特的见解等。这些共同特质、基本规律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成长密码,也是名师的“根性”与核心特征。
  • 21世纪中国最佳短篇小说(2000-2011)

    21世纪中国最佳短篇小说(2000-2011)

    短篇小说是用显微镜看世界,写底层的生活,王祥夫的《半截儿》、裘山山的《野草疯长》、方格子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和笛安的《圆寂》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场景,给我们营造了不同的氛围。刘庆邦的《信》是本世纪初的作品,是一个矿工写给恋人的信,成为留给恋人的唯一挂念。付秀莹的《花好月圆》就完全是在人心诡异的基础上架构起故事情节的。《香草营》本以为是个偷情故事,但苏童却以命运的神秘性作为基调进行构架故事。潘向黎在《白水青菜》用慢火炖浓汤的方式把今天的爱情炖了又炖。总之,好的短篇小说一定是一件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品。
  • 只婚不爱:老公晚上约!

    只婚不爱:老公晚上约!

    结婚纪念日,他冷漠丢给她一纸离婚协议书。两年后她华丽蜕变归来......
  • 全球在线时代

    全球在线时代

    2025年,世界上第一款以灵气复苏为背景网游的《地球OL》上线,洛远制作了出了《地球OL》的首款外挂。就在他点击运行外挂准备在游戏里怼天怼地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穿越了,回到了2013年。只是这个世界好像和他记忆中的好像不太一样了。老爸不再是一个顺丰快递的货车司机,他成了天风镖局的护卫镖师。老妈也不再是一个护士,她是炼丹师工会下属的一名助理炼丹师。另外,他还发现,重生后的自己,身上竟然还带着自己制作的外挂……
  • 红颜生死恋

    红颜生死恋

    幽魂思,寸肠断,红颜生死两茫茫。醉生死,情难忘,千里孤坟草荒凉。魂归乡,故思量,从此两人天地谈。情难舍,爱难分,夜来幽乡梦中望。在一次高考结束后的假期,由余优的好友慧敏邀请外出旅游,而发生的一些列情情爱爱,只是这里有一些复杂的情感关系,因慧敏的男朋友是余优的前男友,所以她便不想去,就找到了在校最好的姐妹雅丽交谈,因雅丽的弟弟喜欢余优,对于雅丽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雅丽便对余优说没关系,我陪你去,最终余优勉强的答应了。雅丽帮助弟弟浩杰成就爱情的路上,鸿明确帮了不少忙,这样也让雅丽对鸿明有了好感,在浪漫之夜,生火取暖,流星破空,牛郎织女星,观天赏月等等浪漫的夜晚成就了一对新的恋人,同时也成就了一对知己……
  • 幻想魔界传说

    幻想魔界传说

    神?世间从未有过真神,唯有我等才能助尔实现愿望!尔手中现已紧握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吾与尔勠力同心,定可铸就一切!被选召者们啊,请带领我等魔族一起重建魔界,共抵外敌吧!待尔功成名就,便是成为魔界——新的统治者之时!灵维网络游戏——《Devils》正在公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