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4300000002

第2章 姚贝娜一定不愿把记者想象成等待死亡的秃鹫

文化热点篇

一篇声讨记者的檄文在网络飞速流传,点击率火箭飞升,其题目十分吸引眼球:《我想象中的记者,不应该是等待死亡的秃鹫!》——要言之,作者将歌手姚贝娜之死的“抢新闻镜头”归之为“秃鹫现象”,生生把新闻记者与那只等待捕食饥饿儿童的秃鹫联系起来。那是一只怎样恶毒的秃鹫啊,它居心叵测地觊觎着窥视着等待着,期盼那个被饥饿袭击的儿童倒毙于地,然后可以肆无忌惮地扑食。这是1994年摄影师凯文·卡特获得当年普利策新闻奖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的经典画面,不过有关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歇过,在巨大的荣誉来临的同时,犀利的批评也随之而来:“摄影师为什么不去帮帮那个小女孩?”几个月后,这位南非摄影师受不了道德压力自杀了,留下一张字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倘若那篇檄文将记者想象成那位摄影师,似乎还有得一比:与其忙于将镜头对准歌手,不如暂时放下“新闻激情”帮她一把。可檄文直接就奔秃鹫去了,其描写非常煽情:“姚贝娜去世之前,病房外挤满了记者,他们在等,等她死。记者们都在焦灼,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这条消息发回报社、网站、电视台,然后把这条新闻传播到所有人面前。甚至,我猜想,他们或许在医生宣布姚贝娜死讯之前就已经写好了稿子,只等ICU的病房门打开,他们就会按下那个让他们等了许久的回车键。然后,媒体上就会多出一条娱乐消息:今天下午,姚贝娜死了,2015年1月16日。新闻就是这样产生的,新闻就是这样阅读的,此刻,无数冷冰冰的屏幕上,已经开始讲述一个鲜活生命的离开……媒体惺惺作态地打出‘天堂没有疼痛’之类字眼,高高地挂在他们的头版,招摇晃眼,唤着所有读者:‘看过来,头条在这儿’。”

还别说,真会写文章。作者把“我猜想”之下的画面描绘得如此鲜活,让有关秃鹫的联想变得充满逻辑。作者虽然是“引用秃鹫之说”——姚贝娜生前所在医院有人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丑陋的外表下一颗贪婪的心,毫无怜悯地盯着将要死去的猎物,就等第一时间扑上去——但作者深表认同曰:“看到这段话,作为学习新闻专业的学生,瞬间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点芥蒂。新闻记者可不就是秃鹫吗,一只只盯着普罗大众苦难的、欢乐的、生老病死的掠食者。在新闻成为商品的时代,素材、故事是记者的追求,一颗有关怀的心却被流放了。有哪位记者放下相机,去安慰一下痛失爱女的老人吗?我说,我要是姚贝娜的家人,一定狠揍这帮麻木的记者一顿。”

这话说得既大慈大悲又急公好义,怜悯之心跃然纸上。毫无疑问,在如此煽情的文字下,芸芸众生很容易被击中。可不,多么形象而确切的比喻啊,简直深刻无比!

可是,我更愿意不怀恶意地揣测,很多前去采访新闻的记者,心中仍有人性的温度,他们仍能够在面对社会苦难时,满怀善良之心,流下真挚的热泪。媒体从业者天然的道德责任和人文关怀,会让他们的一瓣心香化为寒冬里的一支蜡烛,为姚贝娜默默点燃。什么是驱使记者前往医院的动力?仅仅是功利吗?如果他们不爱她,不疼惜她,他们能够如此敬业吗?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他们焦虑的面孔,却看不到他们潜藏着的悲悯之心?每个人的“敬业”表现形式不同,对于记者而言,有时候不得不扮演“蛮拼的”角色,只是因为他们的战场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就容易变得刺眼,于是那些不懂得与人为善的眼睛,就会用挑剔和挑刺的眼光看过来,污化可怜的记者,一股脑儿把他们视为“狗仔”。更有一些当红艺人,在需要造星的时刻,百般讨好记者;一旦星运高照,就视记者为敝屣,居高临下,极尽嘲讽。而那些高自律的记者,还常常以凯文·卡特的例子鞭策自己:当职业伦理面临两难境地的时候,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敬业?然而,当他们在做高尚选择题的时候,已经有人把他们直接比作低劣的秃鹫了。呜呼哀哉!

好吧,让我们说说那位南非摄影师。他选择自杀,无论是因为道德舆论还是出于道德自律,难道是值得欢欣鼓舞的结局吗?就个案而言,或许可以指责他把敬业置于拯救之前;但从宏观的视野考量,无计其数的非洲儿童都处在饿毙的边缘,光靠一个摄影师救得过来吗?他彼时摁下了快门,用触目惊心的画面反映了非洲的现实,并因此搅动了世人的关注。其作品对促进非洲儿童的拯救工作,无疑起到了石破天惊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若从客观效果而言,这幅《饥饿的苏丹》振聋发聩,引发如潮爱心。他可能没有及时拯救一个儿童,却因此拯救了一批孩子。更何况,假如当时的镜头,只是千千万万非洲儿童的缩影,摄影师何以作为?他赶得走眼前的秃鹫,能赶走成群的秃鹫吗?他能拯救小女孩于一时,能拯救永远吗?类似的孩子成千上万,他救得过来吗?局外人的指责都是最最容易的,人们站在道德高地上唾沫横飞,用口水把人家淹死了。可是假如设身处地地将心比心,你会做得好多少?对一个摄影师的杰作,我们难道除了否定,就没有一丁点可赞美的吗?事实是,这幅摄影作品,已经成为经典,至于背后的种种故事,见智见仁,并不妨碍作品的价值。这就是艺术的独特魅力。

我愿意不厌其烦地说那位南非摄影师,除了佩服他的道德勇气外,还深深为他惋惜,我不愿意看到更多的形形色色的“凯文·卡特”被逼入绝境。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不能把濒临死亡的姚贝娜比喻成濒临饿毙的非洲儿童。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在洁净良好的医院,对姚贝娜的救治,是尽了心的。记者们即便愿意放下镜头和纸笔,去提供所谓的帮助,其实也是无能为力的。假如有人提供这种可能,我相信很多记者愿意出手相助。但问题是,在这样的场合里,每个不同的角色只能扮演好自己——医生做着也许是无谓的抢救,亲属守着也许是最后的期望,记者等着也许是噩耗的消息。难道这有错吗?难道记者们都是不怀好意地等着“死亡头条”吗?假如姚贝娜“奇迹般醒来”的喜讯传来,他们不也一样欣喜若狂地报道吗?难道,“报死讯”,就是秃鹫;“报生讯”,就是喜鹊?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媒体记者以种种手段抢新闻,确实是非常辛苦。有没有在“等她死”的记者?肯定会有。但是“等她死”不是“盼她死”。等,是因为了解实情后的等待新闻消息;盼,才是幸灾乐祸地获取所谓头条。有人盼她死吗?岂能用“我猜想”就把人心残杀了。对于敬业的记者,只要不是心怀恶意,应该尽可能体谅他们的“缺乏同理心”。严格地说,真正的“同理心”是很难具备的,你再痛苦,也不可能胜过她的至爱亲朋。你不能要求医生哭着开刀,也不能要求殡葬师哭着化妆,差不多,你也不能要求记者哭着摁响快门。假如你看到记者摁下快门时没有可着劲儿哭泣,请你不要把他们想象成不堪的秃鹫——何况那个青春的姚贝娜,决不是那个非洲儿童。你的文学想象力很煽情,但是这种恶毒的想象,把记者妖魔化了。

更何况,作者自述为一个“学习新闻专业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媒体从业者。面对学兄学姐们在新闻第一线的冲锋陷阵,以一个不知其苦的旁观者身份,轻率地将记者的敬业做派比做丑陋的秃鹫,于心何忍?作为一个“准记者”,你那是自污和自黑啊!你想看到记者放下相机去安慰一下痛失爱女的老人,可是你知道痛失亲人的家属心情吗?此时此刻,他们并不需要陌生人的所谓同情和安慰,他们无暇腾出心间的一角与无干的记者虚与委蛇,他们更无心去想“狠揍这帮麻木的记者一顿”。谁负责拍照?谁负责安慰?他们心里是清清楚楚的。你的文字如此挑拨离间,“好心”里,不乏恶意。

这是一个喜欢污化记者的时代,一两粒老鼠屎被当作行业的垂范。又有多少人清晰地看到,要不是媒体从业者的良知和智慧,今天的人们能有普遍的火眼金睛吗?人们受惠于他,又迁怒于他,这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回到姚贝娜的个案上——对于一个较受欢迎的流行歌手而言,媒体对她的关注太多了,不相伯仲的女歌手,又何止姚贝娜一人?扳扳手指,从各种赛事脱颖而出的美丽女歌手,多了去了。只因她们如今都风风光光,便无法吸引如潮的关注。一旦谁也“病危至弥留”,无疑也会有同样的“待遇”。在这类事情上,媒体记者确实有点“贱”,难道不报新闻就没有饭碗了吗?还不至于吧。但是各行各业现在都“蛮拼的”,你独独要求记者们“独善其身”,似乎也不够善良吧?何况,即便“无大益”,也“无大害”吧?有益无害之事,值得如此苛求吗?记者们的“贱命”,一半是环境使然,一半是“新闻的属性”使然。关注“人咬狗”是他们的天然使命,你不能要求他们永远盯着“狗咬人”。天天狗咬人,报纸卖不出去,他们靠什么养活?只要“人咬狗”是真实的、无害的,就不要丑化记者的动机,谁都“揾食不易”。

不妨看看今天出版的深圳某报头版,姚贝娜生前的一张照片铺满全版,定题是“光明重生”,说的是红十字会和斯里兰卡国际联合眼库倡议设立“姚贝娜光明基金”,为贫困眼疾患者提供帮助。你看,对于姚贝娜的关注,锁定在“助力光明”上,充满正能量。由此禁不住善意地“猜想”:大概,写出这些报道的记者,就挤在当时的人群中吧?他们从医院一个转身,疾步奔到编辑部,于是一个“光明的姚贝娜”从媒体走向千万人的口中……只是,当他们一旦得知,自己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有人正用那幅《饥饿的苏丹》为他们描像,并把他们比作邪恶的秃鹫,不知做何感想?我想,天堂里的姚贝娜一定不愿意把记者想象成等待死亡的秃鹫。

同类推荐
  • 忧郁的常识

    忧郁的常识

    《忧郁的常识》主要内容包括:周有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何光武:不敢乐观,也不敢悲观;齐邦媛:我用诗的真理写他们;许纪霖:我们这一代“真诚的虚伪”;徐友渔:作为知识分子,我充满了自我怀疑;余世存:知识分子要对这个社会的犬儒负责任等。
  •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第四辑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第四辑

    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认真探索新时期文化传承创新的规律与特点,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编辑的,已经出版了前三辑,本辑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与特质、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传承与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涵养、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建设路径和载体、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构等内容。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历史进入21世纪,在产业经济的作用下,“文化”和“创意”的结合萌生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这一重要文件之中。
  •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本书是为《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之精装本。本书主题内容为作者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有关中华文化史的一门课程。学生提出许多有关文化问题让作者快速回答,名曰“闪问”。后来这本书又加入了台湾大学许多学生的“闪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了论述,独树一帜。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热门推荐
  • 红色童话书

    红色童话书

    《红色童话书》是一本26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小金帽的故事》《十二个跳舞的小公主》《小偷布莱克和峡谷爵士》《白陆国的三位公主》……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不远万里的幸运

    不远万里的幸运

    我们的一生中,很多人都是过客。把自己过好,好爱情还会远吗?对的人早晚相逢。这是我在这本书里最想对你说的话。
  • tfboys之叶落花开

    tfboys之叶落花开

    第一次见面,引发误会让她们相识,变成同学,最后他们在一起,小时候的记忆恢复,发现自己以前喜欢的人竟然是自己现在爱的人的兄弟,面对同样问题的他选择了去爱她,而忘掉自己的过去
  • 尘落星如雨

    尘落星如雨

    她是一条很美的人鱼。美到倾国倾城,美到天赋异禀,美到世界大战。自古是红颜就多祸水,自古有昏君就有妖妃。南宫倾天就是那妖妃,楚烬尘就是那昏君。无论南宫倾天犯下什么弥天大罪,楚烬尘总是说:“有我。”
  • 迟早我要收了你

    迟早我要收了你

    她是一个不值得拥有姓名的小村子里的小法师,他是天下最有权势的轩辕国太子。只因为一千金,古澜决定把这位冷冰冰的太子拐回家!本以为胜券在握,却发现情敌是天下第二有权势的长白国公主,这还怎么玩?沮丧之际,却发现自己摇身一变成了神农国王妃!她以为两个人再也没有交集,命运却给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一场大乱……再相见时,古澜发现:“咦?冷冰冰的太子殿下什么时候转性了,他这是在追我吗?等等,这个招数、台词怎么这么熟悉?好像是当年我用来追他的招数啊喂!”
  • 云梦之逍遥天下

    云梦之逍遥天下

    仙踪飘渺,无人寻之。红尘世间,何人不欲长生。仙,有之,无之。纵然大道无情,又岂能挡住众生不度轮回之愿,故人人欲修真……
  • 帝妃在侧

    帝妃在侧

    那夜,他冷冷地瞪着她,阴鸷的眸底尽是厌恶,“孩子,朕只要孩子!”逃离深宫,对他的薄情恨之入骨。原以为,隐姓瞒名,另嫁他人,可以重新来过,然而……突然的纠缠,她冷漠相对,避之不及。他说,再嫁了人又如何,你也只能是朕的女人!九重宫阙,再回来,千帆过尽,可以原谅所有人的过错,惟独除了他!
  • 正了知王药叉眷属法

    正了知王药叉眷属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姻有毒,请勿碰!

    婚姻有毒,请勿碰!

    曾经以为牢不可破的婚姻在小三的面前原来是如此不堪一击!在这场变了质的婚姻围城里,究竟哪里是她的出口?他想让她全身而退?她只能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