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0500000035

第35章 弦歌不辍杏坛璀璨 教育普及文化昌盛

中宁县教育事业,向来发达。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社学。

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枣园堡设立第一所社学,其后渐次增多,至清朝末年被私塾代替。社学由一方民众呈请县学署批准、备案并受其管理,但资金由民众自筹,多利用寺庙或其他公共建筑物改建而成,筹置学田、市房,以学田之田租和市房之房租支付社学开支。社学学生食宿自理,课本笔墨自备,但不缴纳学费。凡居住在社学附近7岁以上儿童,皆可自愿入学。社学一般规模不大,学生数十人,教师三四人,其中一人专教或兼教武术。社学设启蒙班、开讲班、习作班。启蒙班是初入学的幼童班,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课本,由教师指字领读,正音、正字,至学生能认、能读,并能背熟为止。读书之外,还要由教师教给执笔、运笔及笔顺等知识,每天练习描红。开讲班是读完《四书》《幼学》之后,每日增加讲解课文内容的班级。先从《三字经》讲起,渐至《千字文》《四书》《幼学》等,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机械记忆。当天讲课结束,即写大楷,配小字,读《五经》,同时学习音韵知识。习作班是开讲一段时间后,增加写作内容的班级。开始是对对联,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经过修改指正,反复练习,直到能掌握对仗,自出自对,然后学习作文章、写诗、练习八股文、试帖诗,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初期境内社学有枣园社学、宁安社学、恩和社学、鸣沙社学、白马社学等。

枣园社学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创办,以堡北城隍庙为学舍。不久沦为仓廒,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新开办。置无差粮学田57亩,有学舍12间。

宁安社学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创办,在宁安堡城东门外文昌阁院内,有学舍12间。在孔家滩有学田20亩,岁收租银4石;在宁安堡有市铺32间,岁收租银20两。

恩和社学创办于乾隆二十四年,在堡北,有学舍10间。在沙湖有学田80亩,岁收租银13两。

鸣沙社学创办于乾隆二十四年,在安庆寺内,有学舍12间。在红柳沟南有学田60亩,岁收租粮12石。

白马社学创办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白马寺内,有学舍12间。在白马滩有学田60亩,岁收租粮12石。

私塾和义学,是社学之后的另一种办学形式,都可以看做是封建社会私立学校的雏形。但私塾是收费的,而义学是免费的。

清代,社学设点较少,不能满足当地儿童入学的需求。于是一些离社学较远且人口密集的村庄,群众自筹馆舍,延聘教师,开办私塾。塾师的酬金,由学生家长负担。境内最早的私塾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现的舟塔寺私塾和康滩镇远寺私塾。清咸丰八年(1858年),又出现了新堡经堂庙私塾。清光绪年间,先后出现刘家大庙私塾、恩和减水闸私塾、岗渠东经堂私塾、鸣沙菩萨台子私塾、长滩私塾、永兴堡圣帝庙私塾、石空堡东岳庙私塾、张义堡太平庄私塾、枣园堡关帝庙私塾、铁桶堡高庙私塾、渠口堡经堂庙私塾等。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现宁安堡高庙私塾。宣统二年(1910年),又出现了恩和文庙私塾。清末,私塾总计不下30余处。于是社学渐废,私塾取而代之。还有少数富豪大户,延聘教师,在家设馆,专教自家子弟,这种私塾非财力雄厚者不敢擅设,故为数不多。

义学是善举,不在收益,重在施舍,是有心人掏钱为地方上办点好事。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张恩堡人陈龙因为当地距社学较远,学童入学不便,于是挪出自家住房3间,自任教师,不收酬金。因此,学童无论家境贫富,皆可入学。陈龙办义学10余年,至民国初年殁,受到乡人感念。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石空堡贡生张坦,向当地大户劝捐经费,典入农田50亩,成立兴文社。该社不收学生而是以这50亩田的田租收入作为基金,资助本堡贫穷生员外出参加科举考试。兴文社存在期间,曾先后资助本地数十名学生赴甘(兰州)陕(西安)京(北京)参加考试。

清代,张恩孙抡元考中探花,石空郝定国、罗全诗先后考中进士,石空罗如伦、宁安王光临先后拔贡,石空罗一伦、宁安陈忠孝、朱炳朗、李殿奎等先后考中举人,皆社学、私塾和义学之功也。

辛亥革命后,学堂兴起,私塾渐废,境内最早的学堂为宁安学堂。民国2年,宁安堡乡绅王光临、郭镇畿等捐献钱物,并发起募集资金,在宁安堡(今县城)东门外文昌阁院内(今宁安一小校址)建教学用房17间,制作课桌课凳40套,呈请中卫县知事批准,延聘教员2人,成立中卫县第五区第一高等小学堂和宁安堡国民初等小学堂,两校共用一处校舍,当年高等小学堂招生40余名,初等小学堂招生50余名。学堂成立之初,无章可循,基本沿用旧教材、教法。民国4年,从天津购来新编国文、修身、算术、理科、历史、地理各科课本,从此废除读经。高小学制3年,初小学制4年,按课表授课。民国6年,在恩和堡文庙成立中卫县第五区第二高等小学堂和恩和堡国民初等小学堂。民国7年,在枣园堡关帝庙成立中卫县第三区第三高等小学堂和枣园堡关帝庙初等小学堂。民国9年,新文化运动的思潮传入宁夏,群众办学之风大盛,学堂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当年成立高等小学堂1所,初等小学堂14所。高等小学堂是石空堡守备署的中卫县第三区第二高等小学堂,14所初等小学堂分别设在石空堡、舟塔、康滩、东华、新堡经堂庙、恩和西经堂、恩和东经堂、恩和下经堂、刘庙、恩和双庙、白马寺、黄辛滩、石空沙窝庙、永兴等,均为国民初等教育。民国11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据此,高等小学堂改称高级小学校,学制仍为3年,春季始业。民国22年,小学改为6年,即初小年,高小年。民国年,成立宁夏省中宁初级中学,学制年。

民国年间,宁安一小所在地宁安堡的文昌阁,又称魁星楼,位于堡城东门外约百米处,是封建时代供奉掌管文运之神(文昌帝君)的庙宇。清康熙年间,堡人集资在堡城外东南角筑台,高约1丈5尺,五丈见方,在上建八卦楼阁(魁星楼)。檐角高挑,兽瓦飞神,砖木雕工精巧,花鸟人物逼真,为一邑寺庙工艺之首。阁内塑魁星点斗像,魁星身着蟒袍,腰围玉带,头戴冕旒,右手持朱笔,伏案圈点中魁人名。台上周砌砖围墙,高3尺2寸,北建砖阶甬道,可通上下。台下西面,复筑高约3尺6寸土台,上建大成殿3间。殿内正中供孔子牌位,两旁陪供72贤及古代名儒牌位。殿内设有祭器祭乐等。阁院占地共约五亩,内建平房六间。在封建社会,全堡儒生,经常到这里研读经书。每年农历九月的第一个“丁日”,凡生员以上功名的人,都来这里祭祀孔子,俗称“祭丁”。

同治三年(1864年),文昌阁及全部建筑因战事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战争创伤逐渐恢复,民众自动捐资献料献工,清理被焚大成殿地基,重建“一顶金”文昌阁,两旁各建平房两间,向西开月窗,供教学使用,院内另建师生住房五间,恢复了社学。本地秀才四人分担教师,收学生50余人,分设两个启蒙班,一个习作班。戊戌变法后,社学停办,个别生员在此开设私塾,时停时办,数易其人。

1913年,地方人士王光临、郭镇畿等带头捐资捐物,倡建学堂。宁安全堡民众,有钱的捐钱,有料的助料,有人的出工,于当年秋末,在文昌阁院内建起了教学用房17间,制作了桌凳40套。次年春,经中卫县政府和劝学所批准成立“中卫县第五区第一高等小学堂”和“宁安国民初等小学堂”(两个学堂,一套人员)。委任王光临为校董,郭镇畿为校长。聘请了当地人士李锦章、李文藻为教员,招收高小学生40余人,初小学生50余人,分设高初各两班,实行“四、三”分段制(高等3年、初等4年),春季始业。1915年根据新学制课程,初小开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体操、唱歌。高小增设历史、地理、理科,同时废除了读经。

1919年,新建教室四栋12间,学生宿舍11间,开辟了校内操场。1922年,学校改称“中卫县第五区第一高初两级小学校”。1926年,校长徐璋率领师生拆除校内文昌阁,垫平校院,组织学生宣传队配合国民军政治部在街道、庙会上宣传,反对封建剥削、打倒贪官污吏,男人剪辫,女子放足。1931年春,校长严发孝率领学生开辟校外西南荒地作操场,添设单杠、哑铃、低栏、网球,增设新篮球架等体育设施。是年夏,举行了全县小学生夏季运动会,宁安小学篮球队获全县冠军,学生郭永生获四百米、八百米第一名。

1933年,中宁与中卫分治后,改称“中宁县宁安完全小学校”,校长严发孝留任。当时有学生136人,共7个班,教职员9人。1937年,中宁县县长张发祥,驻军团长马惇厚,地方人士魏余三、莫增隆、梁维屏等捐资,由校长王文元负责兴建西式砖雕校门楼一座、教室两栋。新门楼中间凹入,两旁八字斜登,右雕“孝、悌、忠、信”,左雕“礼、义、廉、耻”,上方雕“丹凤朝阳”图像。两边有砖雕对联一副:上联“精讲勤教速造旋乾转坤手”,下联“善诱多导快育经文纬武材”,这副对联由中卫刘佩黼作,中宁王耀先书。是年秋,改称宁安中心小学校,辅导舟塔、镇远(康滩)、东华、莫嘴、新堡、宋营、田滩、茨滩等8所初小。1945年,地方人士魏余三倡议兴建宁安小学校舍,带头捐资,发动全堡群众捐款献料献工,由校长徐建、本堡士绅杜石如负责,至1946年秋,拆除旧房,新建砖木结构大礼堂一座,教室10栋30间、办公室3间、宿舍12间、仪器图书室2间、灶房饭厅3间、门房2间。

1949年9月22日,中宁县人民政府宣布接管了宁安小学。从此,宁安学校走上了新路,文昌阁、魁星楼、旧宁安小学成为历史。

女童教育普及与否和普及程度,向来是衡量社会开放进步的标尺之一。1922年,宁安小学开始接受女生入学。

1926年秋天,冯玉祥国民军参加北伐战争,入甘援陕路过恩和时,队列里女兵们一个个斗志昂扬,歌声嘹亮,学校师生们受到很大鼓舞。为了扩大影响,学校运动会首次设女子项目,还吸收校外十多名大足女孩参加。在运动会上,女生和男生一样,光着脚赛跑、拔河、跳远、跳高……每个女子项目比赛时,周围都站满乡亲和观众。发奖那天,盛况超过集市。学校的《大足歌》在这几天也唱得特别嘹亮:“女子也有天赋权,只为缠足自摧残,我女界同胞赶快起来把足展,莫教旧毒留传染。”

1927年春,恩和完小校长张子箴和老师们决定在该校成立女子班,以校西的娘娘庙为教室,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孙展奎带班,在校的女生全部编入女子班。第二年,女子班发展到了30多人。后来,由于每年招收女生较少,女子班与男生班合并,学校不再设新的女子班。1939年,在县城北街西五道巷口成立女子初级小学,招收女生80余名,分4个班级,有教职员5名。次年,宁安小学女生转入本校,由女子初小改为女子完小。

1946年以前,中宁县的高小毕业生升学考初中,要到中卫县城或银川就读。由于路途遥远,所需费用较多,致使大多数家境贫寒的学生无法继续就读,失去了深造的机会。在此情况下,中宁县的王成雄、魏丰隆、莫丰亭与县长苏盛华协商,共同发起倡议,在县城筹建一所初级中学。倡议发起后,得到了马鸿宾的首肯。因魏丰隆与宁夏教育厅的张凤池私交深厚,因此建校动议得到了张凤池的大力支持,随即成立了建校筹委会。筹委会由魏丰隆、王成雄、莫增隆、胡维桢、范载阳、张有贵、贾鹤亭、王明盘、张敬之、李子和、刘兴汉、于邦杰、田丽生、沈得宝、王文汉、高长寿、王文元、赵顺、张广玉、张自修、鲁锡斋、李松山、李寿三、县建设科杨科长等25位乡绅、官员、商贾组成,这些人都是有一定背景和势力的人,对发展中宁教育非常有利。其中,莫增隆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一届国大代表,他和县长苏盛华是同学,两人关系密切。沈得宝是县党部的书记长,王文汉是县财政科科长,高长寿是县民政科科长,王文元是县教育科科长,赵顺是新堡乡乡长,其余的还有商会会长和老板。筹委会成员一致推选魏丰隆任筹委会主任,开明绅士范载阳任副主任。

筹委会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将校址定在新堡乡。由于苏盛华等政府官员以公益事业为名,不执行征地补偿政策,出价太低,致使征地出现了僵局。征地一共牵扯到贺子玉、王自恒、赵鸿普、赵光普、张杨伟五家,王自恒受高人指点,到银川拦住马鸿逵的四轮洋马车告状,至此县长苏盛华才同意适当提高征地补偿,贺子玉的地与殷庄村林场的地兑换了,王自恒的地发了官价(按政府定价给钱,官价比市价低)。

由于建校是以捐资办学的形式发起的,这一造福子孙的“劝捐”之举得到了乡绅们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捐款捐物。大工(木匠、泥水匠)由一镇(宁安乡)16个乡共同摊派,当时叫派伕,自带铁锹、背篼,中午饭则是自带干粮。当时做门窗的松木是从陈河州(甘肃河州人)的木场买来的。所需大梁和桁条放了部分公树,还欠差的一部分,是王成雄放了自家的树。椽子全部是买的贺兰山上的松椽。垡子是义工师傅们自己挖的,石头、麦柴都是摊派的,摊派拉来的石灰石,自己烧制白灰,青砖和门板扣、门镣吊子、合页子、钉子等铁货都是买的,但凡花钱买的东西,都以公益事业为名,压级压价,尽量缩小开支,以解决捐资建校经费不足的困难。

当时王成雄负责对外联系,于邦杰负责图纸设计和施工,同时担任木工工头。杜石如负责监工,泥水匠工头是党金太(宁安镇石桥五队人)。

这次捐资建校,虽然各乡都是义务摊工,但老百姓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民工们真正做到了出工出力,各尽所能,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54间土木结构的平房。其中教室四个,每个教室三大间房子,坐北向南。东西两侧几十间是宿舍(供教师和学生住宿,当时的学生全部住校,晚上一律上晚自习)。学校大门面向南开,并建了一个砖门楼子,学校占地面积约15亩,部分建设用地是魏丰隆、王成雄出钱买的。

学校完成土建后,于1947年秋经宁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宁夏省立中宁县初级中学,由县长苏盛华兼任校长,王成雄任副校长,省政府教育厅派殷善嘏(国民党中校军官)兼任教导主任,并聘请教师4人。当年招生86名,设两个教学班,学制三年。开课不久,适逢兵荒马乱,有的学生害怕被马鸿逵抓去当兵,中途退学,到年底仅剩46名学生,两个班随即合并成一个班。当时的班主任是钟宪昌,是山东人。第一届的学生有李天定、田荆蔚、魏国恩、王安民、姚克勤、饶丽媛(女)等。

1948年元月,由黄埔军校十四期毕业生王成雄任校长,他是中宁县恩和堡沙滩村人。1948年夏,第二届的学生共招收了30多名(包括中途退学的),如殷思齐、马树仁、李永庆、刘福德、刘万银、王永廉等。

第三届的学生是1949年夏入学的,共有50多人,最初是一个班,后来分为两个班。1949年9月14日中宁县解放后,驻校军代表是王吉时,原校长王成雄继续留任,县教育科的科长岩峰兼任副校长。教导主任李策民是陕北人,中共党员,是延安中共党组织委派到中宁县的地下革命工作者,直到中宁县解放后才公开身份,后调任平罗师范任校长。1952年10月,由中共中宁县委书记赵民先兼任校长。

先后任教的老师有钟宪昌、霍荣庭、程亚彬,都是山东人。数学老师是胡天录(中宁县鸣沙人,西北大学肄业),化学老师是安秉智,音乐老师是王来亭(中宁县东华人),体育老师是袁克东(中宁县城人,“四清”运动时自杀,后来平反),还有陆燕(中宁县鸣沙人,西北大学肄业)、赵一林(中宁县关帝人,西北大学肄业)。当时学校的后勤人员是魏国柄(宁安镇石桥四队人)、高登华(中宁县莫嘴人)、王谦和三人,负责日常的全部后勤工作(当时叫庶务员)。

魏丰隆,字馀三,人称魏团总,他是当时中宁县的第一大绅士,县参议会的议长,因他和马鸿逵、马鸿宾的关系极为密切,政治后台很硬,他在天津常年设有商号,大宗批发枸杞、二毛皮、羊皮、发菜、甘草等货。建校时他出钱较多,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捐资助学的带头人。学校建成典礼的时候,挂了一块牌匾,上书“乡梓丰隆”四个大字,下面有25位筹委会人员的名字。“乡梓丰隆”有两层含义:首先祝愿家乡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其次“丰隆”二字暗含筹委会主任魏丰隆的名字,寓意他在捐资建校时出钱出力较多。

王成雄校长,他为建校办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中宁中学的起步和教育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被当地老百姓所推崇称道。令人惋惜是1950年“镇反”时他被错杀。

1956年,中宁中学首次从中宁、同心两县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了两个高中班,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实现了上高中不出县的目标。1958年,增设中宁师范和鸣沙、枣园两个初级中学。1962年,因国民经济困难,中宁师范并入吴忠师范。“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倡上小学不出大队(村),上初中不出公社(乡),于是全县14个公社91个大队,社社办初中,队队办小学,有的社办初中还戴了帽子(高中班),大队小学也有戴帽子的(初中班)。1973年,鸣沙中学和关帝中学升格为完全中学。宁安二小迁郭庄后,利用其旧址办了城镇中学,仍然不能满足县城高小毕业生升学的需要,又增设了宁安中学,与职业中学共用一个校舍。1998年,通过国家验收,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达标。2001年,投资1亿元,在县城专设高级中学,又称中宁一中。自此,全县学校布局合理,建筑达标,校舍宽敞,环境幽雅,教学设备先进,教师队伍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每年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成绩良好,名列自治区前茅。目前,全县教育系统正在进一步转变教风、学风、校风,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建设工程,向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教育强县的目标迈进。

同类推荐
  • 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

    小说描述了一个来城市打工的贫困农民,在城市辛苦劳动结束后,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工钱,也没有任何申诉的门路。在城市打工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一桩凶杀案,可是后来当整个城市都在谈论这场凶杀案的时候,这个民工却没有发言权——因为他是民工,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这部小说的意味在于,他不仅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困窘的物质生活,而且,也表现出了他们社会地位的低下,他们的话语权被社会剥夺的事实真相。
  • 大隐隐于市

    大隐隐于市

    《东南文学》最近发表一篇中篇小说,题为《一座城的陷落》,作者署名“吓你一跳”。吓你一跳显然是假名,文雅的说法叫笔名。笔名自古有之,比如詹詹外史,萤窗异草,西湖浪子,兰陵笑笑生,梦觉主人,天然痴叟等等,现代文学大师当中,也有鲁迅、茅盾、巴金和老舍,就更不说当下的安妮宝贝、呼啸山庄、基因突变和爱你没商量了。但吓你一跳毕竟让A州人着实吓了一跳,因为小说所写的人与事,让人隐隐约约感觉到是在影射本地最高行政长官——A州市市长杨涛。《东南文学》是A州市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在本地的文学刊物上如此张狂地影射攻击本地最高行政长官,不但史无前例,而且无法无天。
  • 纯洁

    纯洁

    说实话当年我拿到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心里并不高兴,在这之前我的中考成绩已经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我想上高中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所在,但城里的小学已经不缺教师了,大批的毕业生都分回了乡村,我所在的五七联中就有很多青年教师是新分来的师范毕业生。我们考学的目的是脱离乡村,上了一阵子学再重新回来,这显然有违我们的初衷。可当时父母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考上学吃了商品粮就等于鲤鱼跳了龙门,不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城里人。这种城里人的身份是一面旗帜,这样的旗帜在城里是显现不出来的,但在乡村就不一样了,它飘到任何角落都会发出呼呼啦啦的风声。
  • 实验室的风波

    实验室的风波

    王小娅颇感幸运的是,来美国的第三年就进了一家著名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在依山傍海的城市尔湾。尔湾位于加州洛杉矶与圣地亚哥之间,受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它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发建设的新型城市;有著名的大、中、小学校,有显赫的公司、厂房、购物中心和医疗中心;有无数的豪宅和花园公寓。
  • 大姑的焚场

    大姑的焚场

    老家龙洞坪有一块三面环山中间长着很多漆树的斜坡地,人们叫它漆树湾。在漆树湾深处,有一块被石墙围住的乱石岗,乱石岗中心是一块方圆不到十平方米的不毛之地,至今不长一草一木,很坚硬地裸露着,像是一只永远不甘心闭上的盯着老天的眼。这块不毛之地是我隔了五代的大姑金古阿芝的焚场,焚场外的石墙是她隔了三代的叔叔——我的爷爷——为她的灵魂遮挡寒风和防止生漆过敏而砌的防护墙。一我爷爷五岁时父母双亡,被堂兄堂嫂收养。大姑和我爷爷同岁,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一同放羊,一同劳动,感情相当深厚,名为叔侄,实同兄妹。
热门推荐
  • 万法仙杖

    万法仙杖

    一位穿越异界的少年,意外觉醒穿越异能,得以穿梭无数世界,修炼成至高力量。
  • 倏忽一念

    倏忽一念

    一个孩子,意外离开亲友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又遇养父母被灭门,青梅竹马失散,身体里竟然还有一个魂魄在抢身体,要怎么应对这一切
  • 一剑凌云

    一剑凌云

    天才少年陆云沧经历一夕灭门,背负血海深仇拜入点云宗,斗邪佞、斩群魔,一步步走上剑修巅峰!
  • 都市妖孽武神

    都市妖孽武神

    “在这灵气匮乏,武道没落的时代,哪怕是漫天诸神来了,也抵挡不了我让这修炼界灵气复苏,阻止不了我让这武道长存!!”人生路漫长,修行路无边!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群人,或者一个人负重前行。PS:新书《都市之至尊大帝》已经上传,希望兄弟们多多支持,谢谢!!
  • 围城保卫战

    围城保卫战

    某一天,一个漂亮的女人冲上门,说爱上了我,这是真的,还是一个圈套?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王者传说之天问

    王者传说之天问

    地球因为未知原因破灭,天问等人最后来不及穿透大气层离开,只能驾驶诺亚方舟从还不成熟的空间隧道离开,他们来到了王者大陆,发现曾经许多历史上的人物都存在着,并且同一些与他们一样却被称为异族的人不断战斗着。天问到来时,大陆上的英雄们已经处于下方几百年了……看天问如何扭转局面,赢得胜利……
  • 邪王独宠:霸道娘亲萌萌宝

    邪王独宠:霸道娘亲萌萌宝

    一朝重生,梦醒异世!凌云琪化身为护国将军府凌府的废材大小姐,可为啥她会浑身赤裸的躺在床上呢?五年荒地之旅,她从废材变为霸道小姐,身边还跟着一个萌萌宝宝。绝处逢生,她王者回归。未婚夫要娶妻,妹妹要嫁人,可先问过我凌云琪?等我休了你再说……她强势霸道;她冷酷萧然;她顶着一张丑脸,依旧坦荡上街,我行我素!可为什么当她决定带着儿子逍遥世间的时候,要遇到一个妖孽邪魅的他呢。天定的缘分;机缘的巧合;曲折的道路;当斩净苍穹,血染绝莲时,他们是否能修成正果?推介本很好的幻情文,冷艳毒妃:邪尊宠妻无下限
  • 某咸鱼的异世界日常

    某咸鱼的异世界日常

    一个自称咸鱼的穿越灵魂在异世界和一群穿越了几百上千年的前辈们混吃等死的搞笑日常。武圣:邵羽要向帝国宣战啦!圣魔导师:邵羽要开后宫啦!丹圣:邵羽要怼生命法庭啦!魔王:邵羽要毁灭世界啦!邵羽:不!我不是!我没有!你们别瞎说啊! (写着玩的,酌情阅读,请勿较真)
  • 凤傲天下之卿本倾城

    凤傲天下之卿本倾城

    神之女,神之殇,一步错步步错。她不过是被带入异界的人,体内住着不属于自己的灵魂,而自己的灵魂却不能魂归体魄。归魂之替,情之所替。一生缘生世缘,一生劫生世劫。
  • 超级仙帝带着系统重生异界

    超级仙帝带着系统重生异界

    想快速增长功力吗?陪师父练功吧!想天下第一吗?陪师父练功吧!想有漂亮衣服穿吗?陪师父练功吧!只要陪师父练功,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