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如果你到羌寨去旅游,在游览观赏之余,请别忘了点上几道羌餐尝尝。而最实惠、最可口者可能要数那酸汤搅团了。
酸汤先得有酸菜。酸菜的原料最好是高半山所产的圆根苗子(当地人称为圆根缨缨)。由于海拔、气候、日照等特殊环境的造化,高半山的圆根缨缨特别适合做酸菜,这也许就是一种土特产。那缨缨长得茂盛者足有半米多长,碧绿碧绿、脆崩崩的,手用力时,可能折为几节。这般上等好料,洗净后放在锅里煮,煮到七八分火(用手捏菜时感到不软不硬)时,即刻捞起来放上酸母子,趁热伏在土坛中,放上一两天即可。开坛时,上好的酸菜已成。只见脆生生、黄灿灿的酸菜静候于坛内,掬一把在手里,清洌的酸水直往指缝下流,流得满嘴都是清香和酸爽。
再说搅团得有玉米面。玉米面最好是上等的玉米磨成,比如当年的小金黄、大二黄之类,现在的新品种阿单8号或金单4号次之。这些玉米产量可能较低,可是籽粒小而饱满,淀粉轻而油水重,看上去鼓鼓的像个金蛋蛋。放在口里,硬硬的,但刚中带柔。这般优质的玉米籽,最好拿到老式的水磨上磨出来。家中如果放上两三百斤这等玉米面,过年过节自个儿消受自不必说,即便欣逢尊贵的客人光临,我看也不难招待应酬了。
酸汤搅团制作简单,但也比较讲究,关键是酸汤要烧好。
我不谙厨道,只是因为自小看到母亲操作,耳濡目染,也便有了点体会。可口的酸汤要掌握好火候,要恰到好处地体现五个特点:酸、辣、麻、香、脆。具体操作是:锅烫油滚时,将捞好的酸菜放在锅里炒几下,放上盐、姜丝和花椒适量(不能炒时间长,炒时间长了汤过酸,菜也会烂),赓即掺水煮。起锅前在火塘里烧数根红辣椒,等起锅时将干脆的辣椒筒子搓揉进锅里,待入味后,马上把酸汤盛在其他锅罐内,保温即可。在端上桌前别忘了放点蒜泥或味精,如果喜欢辣味重,还应配上一小碟海椒蘸。当香喷喷的搅团端上桌时,配上烧好的酸汤,吃上一会儿,酸、辣、麻入口,清、香、脆作力,直吃得你满头大汗,大腹如鼓,一个饱嗝上来,那种惬意的感觉就甭说了。
那年,我陪几位来自北京、上海的朋友到桃坪、增头、黑虎、萝卜寨等羌寨考察、旅游,所到之处,免不了客人要点吃酸汤搅团。一餐下来,七八个人开支也就是七八块钱左右。我虽然认可酸汤搅团的味美和实际,但这毕竟是家常便饭,上不了筵席,上不得档次。所以客人走了以后,我还常常自感抱歉和怠慢。可是前几天,朋友打来电话说要再次麻烦我,他们邀约了更大的旅游团体要来羌寨参观考察,而且还点名要吃那酸汤搅团。远程电话里,当朋友说到“酸汤搅团”时,似乎满嘴都传达出酸溜溜、香喷喷的味道来……
放下电话,我暗想:酸汤搅团固然味美,而羌山羌寨羌民族的文化大餐味更美,有了这份文化大餐,所以才那么回味无穷,那么香远益清,那么让人魂牵梦绕……
200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