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0900000006

第6章 儒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2)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领导阶层和知识阶层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认识和弘扬。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仅要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而且要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判断异民族文化的“优劣”。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先生将“文化自觉”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种概括具有时代意义,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多样共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国力的落后,使不少人迁怒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近代的严复翻译《天演论》,其初衷在于了解西方,重新认识中华元文化的深厚底蕴,然后继承之、发展之。他的本意是希望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引起国人对中华元文化尤其是对《周易》这部经典的重视。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没有得到正常的延续——祖先开其端,子孙没有续其尾;祖先拟其大,子孙没有专其精。所以,他在《天演论》的译序中写道:“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言。”他还连续举例证明我们的确“往往先之”,“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晶莹”。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天演论》并没有架起祖先与子孙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之间、古代易理与现代科学之间的桥梁,引起的却是对西方文化的狂热。祖先所开的端、所拟的大,在当时不是如何续、如何专的问题,而是如何批判与抛弃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受到抵制、蔑视甚至践踏,也造成了人文素养教育严重的缺失,于是,社会上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为此,人们认识到应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人文底蕴的培养,应当自觉开掘传统文化的宝库,在文化上继承创新。

(二)重新认识孔子的道德学说

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儒家文明在世界不同文明中应该具有怎样的地位?在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两大主题,并成为社会面临的两大任务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利用儒学的积极思想指导社会的实践?

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中,东西方文化与基本价值观均衡发展的曙光已经闪现,东方的道德观应该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是东方道德观的核心,而孔子的道德学说则是其形成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新认识孔子的道德学说,从而认识儒家深蕴的智慧与理性,对于建设新文化、联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是十分必要的。

1.孔子的道德学说与思想体系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他的道德学说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关于这一点,曾经有不少学者加以论述。不过,应当承认,这些论述对孔子道德学说特征的把握尚有不足。为了全面认识孔子的道德思想,让我们对孔子的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进行分析:

(1)孔子的道德学说与其“礼”的思想

在孔子思想中,“礼”的思想具有最为突出的地位。孔子向往周礼,对周代以来的礼乐文明有十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有不少学者认为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礼”,关于这个问题,学界看法尚不一致。但人们公认,儒家文化是以国家为本位的,孔子的思想同样如此。“礼”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强调的“礼”,其实就是周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义规范等的总称,其内容十分广泛,单就维护社会秩序的层面而言,对每个社会成员,诸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行为准则都有具体的规定。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一提到“礼”,人们往往把它与“封建礼教”联系起来。其实,作为一种人文文化,周礼比夏、商时期的“尊命文化”和“尊神文化”更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即使在今天,其秩序性内核也是不应否定的。孔子执着于周礼,对实现礼治,实现文、武、周公之治抱有极大的热情。为推行周礼,维持礼治秩序,孔子对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具体的要求,他强调臣“事君尽礼”(《论语·八佾》)、“事君以忠”(同上)、“事君,敬其事而后食”(《论语·卫灵公》)、“事君,能致其身”(《论语·学而》),也强调君“使臣以礼”(《论语·八佾》)、“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尧曰》)。

孔子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不主张实行“刑政”,这其实即是人们所说的孔子的“德政论”。为了推行“德政”,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要求“为政者”不仅本人以德治国,而且还要对下层百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他希望在君子的影响下,社会成员都具备优良品德,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本质上看,孔子的“德政”思想实际就是他的“礼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2)孔子的道德学说与其“仁”的思想

孔子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面广,但以伦理道德价值为核心,以义务至上为准则,力图追求完美的人格。伦理道德的社会化成果便是公共道德。孔子是一位道德至上主义者,他希望实现西周时期的那种礼的统治秩序,要求人们自觉地以“仁”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由此系统地阐发了他的道德学说。

孔子较多地谈论“仁”,反复论述“仁”。如果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仁”首先应该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以“仁”为中心,孔子又提出了孝、悌、忠、恕、信、义、慈、恭、宽、惠、敬、诚、温、良、俭、让等一系列德目,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孔子曾经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又说“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仁”作为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所有做人的道理。孔子论“仁”,以“复礼”为目标,以“孝悌”为基础。“爱人”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其他德目都由此引申而来。

孔子不仅提出了仁德的标准,更指出了养成仁德的途径和方法。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成为具有仁德的人,首先应当承认人是区别于其他天地万物的存在,承认人的人格,在这样的前提下,每个个体的人才能具备人化意识和行为,进而推己及人,在人己关系中自觉地表现出爱护、同情、帮助等行为,相互友爱和团结。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孔子反复论述过立志于道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行己有耻、过勿惮改、周而不比、慎重交友等等。

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实践,他总结出了一整套德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重视鼓励”“循循善诱”等,而其中最为行之有效的则是受教育者“内省”,这也是孔子摸索出的道德教育的重要规律。所谓“内省”,就是要经常自我反思,严格要求,扬善改过,提高修养。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通过自觉的省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君子人格,真正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3)孔子的道德学说与他的人性论

孔子的道德思想与他对于人性的认识密切相关。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他认为“人性”中有一种天赋的德行,此即他所谓的“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或者“人之生也直”(《论语·雍也》),无论是“德”还是“直”,其本质都是善良的。而这种天赋的善良德行彼此是差不多的,它深蕴于人们的心中,只有经过后天的道德教育,才能发展表现出来。

孔子认为人生而不同,可以有“上智”与“下愚”之分,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论语·季氏》)显然,孔子的“上智”谓生而知之,“下愚”谓困而不学。在两者之间的人,孔子称之为“中人”,他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这样,孔子道德教育学说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学而知之、困而后学的人,他们可以通过后天的熏染改变自己的本性。孔子就认为自己属于“中人”之列,他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孔子出身贫贱,但他刻苦奋发,修德讲学,终于见闻广博,德术兼备。

(4)孔子的道德学说与他的“中庸”思想方法

孔子“中庸”的思想方法是孔子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孔子非常重视“中庸”,他给“中庸”以极高的评价,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思作《中庸》,专门阐发孔子的观点。《中庸》说:“仲尼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时中”是“中庸”的根本精神,它与所谓的“折中主义”有显著区别。《孟子·尽心上》说:“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而无权,犹执一也。”孟子所说的有“权”的中即是“时中”,具有随时变化的意思。孔子将这种“时中”的精神贯彻于道德教育中,希望人们努力地做到这一点。如果是这样,人们的道德便达至道德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

在具体行为中,孔子要求尽力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从容中道”“中立而不倚”。孔子重视“中庸”之道对德育的指导作用,因此君子为人处世应当“时中”,以合适的尺度来衡量,使社会关系随时得到改善,以维持社会安定的局面。

2.孔子的道德学说的特征

孔子的道德思想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孔子,就是要“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对于孔子的道德思想学说,我们应该把握其特征,肯定其合理成分,服务于今天的道德建设。

(1)孔子的道德学说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

早在西周初年,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崇德已经成为社会上的共识。一般人要名垂青史,“大上有立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统治者“为政以德”更为重要,“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在孔子所处的鲁国,春秋前期的著名大夫臧文仲就是一位崇德的典范。僖公二十年,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评论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左传·僖公二十年》)就是说推己之所欲以从人,使人同得所欲是可以的;而强迫他人以逞一己之欲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推己及人,以德为标准支配自己的政治行为十分重要。臧文仲的这一说法很有代表性,后来,郑国的子产说:“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左传·昭公四年》)二人的话如出一辙。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其精神是相通的。

孔子的思想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国度的产物,孔子的道德思想自然也同样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现在,我们要深入发掘和正确概括传统文化中具有进步性的部分,领会其固有内涵的精神实质,并把它提升到普遍的理念上来。

(2)孔子的道德学说首先是对为政者阐发的

在周公那里,无论是“明德”还是“慎罚”,这些思想主张都是以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为出发点的。具体而言,“明德”的对象是周族的臣民,“慎罚”则纯是对臣服的殷民等异族的统治方式。《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所谓“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的说法,即表明了“德”与“罚”的对象不同。

由“德”与“罚”的不同对象,我们能看出前者主要对在位统治者而言,后者则主要是对下层人民而言。但归根结底,明德、慎罚还都是对“为政者”的要求。在春秋时的鲁国,在位之君受到尊重,然而,尊君并不是无条件的,这就是要求君主以德待民,建立德行,以“德”训民。人们认为,“民主偷,必死”(《左传·文公十七年》),作为民之“主”,君主说话做事不可苟且,否则就不会有好的结果。正因如此,鲁君的一些不合规范的行为便受到臣民的谏阻。从某种意义上讲,周之“体”体现于周礼,遵从周礼便是“明德”的重要表现。君主的行为要足以“训民”,就必须守礼,必须以德的标准要求自身。

同类推荐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儒学小史

    儒学小史

    北大儒学研究院干春松教授,“制度儒学”的倡导者,精到绘出儒家精神演化的简明路线图。儒之为儒——王官、司徒、术士……儒家思想起源何处?先秦时期——克己复礼为仁,影响国人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得以确立。两汉魏晋——儒学为适应现实日益全能化,与政治权力适当“交易”,进入扩大期。宋元明清——天道性命,内圣外王,儒学完成内在转向,朱子成为正统。现代与未来——大变局之下,激烈的批评与温情的辩护,儒学可否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资源?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热门推荐
  • 异面桃花

    异面桃花

    贞娘,唐朝小吏之女。选入宫中因无银钱打点宫中管事,沦为绣女婢使。不料造化弄人,贞娘竟阴差阳错的被宠幸,龙颜大悦,贞娘被封为才人。骄横跋扈的玉美人怎容得下这夺宠之恨......也是贞娘福薄命短,还未等来宣封就被妒火中烧的玉美人设计推入井中。入井时她死死拽住玉美人,两人双双坠入井中。妒火于怨气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冲坏了时光隧道,她们竟然带着前世的记忆穿越到千禧年,做了对仇深似海的孪生姐妹。前世夺宠丧香魂,今生卖萌失良智......————————————————————————————————异面桃花QQ交流群:10547006...
  • 青春的我们是美好的

    青春的我们是美好的

    青春里的我们,也许迷茫,也会彷徨,但庆幸身旁总会有那些默默保护,安慰,支持我们的人,他们就在这里…………
  • 冷王商妃

    冷王商妃

    爱财腹黑的神偷丁思,因飞机失事,坑爹的小命玩完!魂穿到被活活饿死的丞相府懦弱嫡女丁思玥身上。再次睁眼,脱胎换骨!且看她护生母,整二娘,斗嫡妹,耍庶妹——誓要丞相府后宅变个样!再看她开酒楼,办银楼,创商行,建钱庄,玩的风生水起——谁说女子就只能乖乖呆在家?“姑娘家抛头露面,终归不好。商女焉能嫁贵胄为嫡妻?玥儿莫要再糊涂了。”“玥儿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否则,宁可不嫁。”众人纷纷摇头。此乃妄言!且不论她出外经商,不安于室。现今,哪个有身份的男子不三妻四妾?她如此固执,即便她是丞相府嫡女,怕也是嫁不到好人家了!然————俊美如俦的毅亲王轩辕毅!他战功赫赫,兵权在握,权倾朝野,却独独为她倾心。为她倾展温柔。助她羽翼更丰。更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且看风华绝世的冷面王爷如何极宠,溺宠,独宠来自异世灵魂的商界小王妃】
  • 他的鬼斩

    他的鬼斩

    大灾变爆发,全球人口锐减百分之七十。魔兽暴动的背后隐藏着何种阴谋?财迷的贱人男主能否带着他的沙雕同伴拯救世界?欢迎收看今晚的走进科……不对,他的鬼斩。体验一个人一把刀一大帮沙雕的另类爆笑的成长之路。 【主角的目的见作品相关序章。多体位求推荐收藏投资】
  • 最牛武侠QQ群

    最牛武侠QQ群

    秦逸一个传统武侠小说迷!一次偶然机会加入一个武侠QQ群,里面一群武侠的狂热爱好者;大家网名都是来自小说主角的名字;恭喜你,抢到张三丰的太极功真传!恭喜你,抢到丁春秋的吸星大法!恭喜你,抢到小龙女的......等等等等似乎有什么不对?每次抢到的东西都是真的,而一次抢红包的经历让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小说中主角本尊;从此踏上一条走向巅峰的路!!!
  • 大唐辟邪司(全集)

    大唐辟邪司(全集)

    一组大唐年间的“神盾局特工”唐中宗年间,一些权贵都搜罗了相应的仙道妖魔为己所用,惊心动魄的夺权暗战中掺杂了无数匪夷所思的诡异案件,朝廷不得不设立平异除妖的金吾卫辟邪司来伏魔断案,维系朝政平衡……大唐中宗年间,韦皇后擅权,京师长安出现了一系列奇怪妖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校园影后

    重生之校园影后

    一朝重生至十岁,李静雅终于有机会将自己前世的遗憾,重新来过!斗渣渣,护家人,爬上人生最高峰!这一世,她不想再留下遗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路未生

    末路未生

    宋末:我是文家大小姐,你是顾府二少爷,我是你的妻,你是我的夫。顾水生:嫁了人,娶了妻,不离不弃,生死相随。顾君生:无怨无悔,只愿再等我一世。文柔:弃之,恨之,杀之,无悔。弈聖:我不愿放手,站在我身边的人,除你之外别无他人。羡安:带着悲痛离去,不要带着愧疚来寻我。此书虐文,找虐的,快来吧!
  • 她是人间欢喜

    她是人间欢喜

    第一次见面,她就在他面前承认了自己是狐狸精的事实。可惜……他不信!她死皮赖脸住进他家,问了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露出了两只耳朵,一条尾巴……他……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