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在永隆[1],以后才是河内[2]。我曾经讲到永隆,河内没有。永隆,我曾经讲过,是交趾支那偏僻地区的一个居民点。地处乌瓦洲平原,我想,这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多水之地。那时我才八至十岁,发生了一件事。有如惊雷,或者像宗教信仰。在我这一生,竟有这种事发生。我已经活到七十二岁,依然像是昨天发生的事:居民点的林阴小路,在歇晌的时间,白人居住区,道旁开满金凤花的大街,阒无行人。河水也在沉睡。于是她乘着她那辆利穆新黑色汽车驰过。她的名字大概叫安娜-玛丽·斯特雷特[3]。又叫斯特莱泰。她是行政管理区行政长官的女人。他们有两个孩子。他们是从老挝迁到这里来的,她在老挝曾经有一个年轻的情人。他刚刚自杀死了,因为她离开了他。全部都在这里了:就像《印度之歌》[4]中所写的那样。那个年轻人留在老挝没有走,他们是在那个居住区相识的,在湄公河上游很远的北方。就在那个地方他自杀死了。在琅勃拉邦[5]。
为这两个情人共有的这条大河向下流经一千公里,经过这个地方,这就是永隆。我还记得在我作为孩子的形体中产生的那种感情:接触到对我来说应该是必须禁止的那样一种知识。世界是如此浩瀚恢宏,还具有一种十分明显的复杂性。对此,必须发明一个词来说明人们清楚知道却不理解那样一种应该理解的事。这一切是不许说出口的,对任何人都不能说,对我的母亲也不能说,我知道,有关生命的这一瞬间,我的母亲,对她的孩子,过去,她是说谎了。我必须由自己一个人保有那种知识。自此以后,那个女人也就成了我独自一个人的秘密:安娜-玛丽·斯特雷特。
注释:
[1]Vinh Long,在今越南南方,是作者有的小说中写到的背景。
[2]Hanoi,越南首都,原名升龙,一八三一年改名为河内。
[3]这一人物在作者的小说《洛尔·瓦·斯泰因的迷狂》(一译《劳儿之劫》,本文提及的小说人名、地名,均按译者原译)、《副领事》、影片《印度之歌》等作品中均曾出现。小说《情人》也曾写到这个人物。
[4]India Song,作者一九七三年写的剧本,一九七五年拍成影片,是从小说《副领事》改写而成。
[5]Luang Prabang,在今老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