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1200000010

第10章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4)

马克思本人对这一“困难”给出的简短答案,似乎与目前初步的观察结果相矛盾。然而,这不是他答复中唯一和最令人困惑的特征。概括地说,他通过指出希腊古代遗产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所占有的特殊位置,回答了关于一些古希腊作品持久的艺术意义的问题。这一古典被视为代表了人类“正常的童年”、“它发展的最完美的地方”;它的表现——正如普遍的童年记忆——施展给我们一种“永久的魅力”。抛开马克思的(无疑)欧洲中心主义不谈,这种答复从字面上理解,暗示出一种最令人困扰的把生物学的“成熟和生长”的意象用于历史的应用。十分清楚,这将给马克思整个社会进步的概念阐述带来一种公然的目的论特征。也许人们应该更加开放地解释这种表述,尤其可以把它与一种黑格尔式的、解释学的作为“回忆”的记忆概念联系起来。这实际上正是卢卡奇的计划:他在晚年的《美学》中,正是通过借鉴马克思的这种表述发展了一个作为人类集体回忆的艺术概念。但是即使接受这个最自由和富有想象力的解释,马克思指出的困难,似乎比沿着他设定的线索所能解释的所有答案都更宽、更普遍。马克思完全没有说明在不同的文化类型中,传统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和它采取的不同形式);也就是说,他忽略了不同文化形式内在历史性的特殊形式和特征。因为继承传统的功能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这一经常谈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所留下的这一个完全开放的问题便从根本上极具理论意义。

在这一点上,指出马克思从未打算也没主张要创造一种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毫无疑问是正当合理的。通过回顾他所划定的特定研究领域以及他已经提示、描绘出对此领域根本上统一的理论方法,可以发现他对这个概念异质性的和最富批判性的使用。毫无疑问,谈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断裂”意味着依据某种标准——即全面性——而做出的一种批判性的判断,这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可以很正当地询问,这种理论方法无法充分说明它所划定领域中某些最全面和醒目的特征,这是否意味着问题不仅仅是缺乏(或许从未想要)全面性。难道我所提到的“断裂”不是比缺失暗示更多吗?难道它们不是概念本身内在张力的表现吗?

一篇很短的论文当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既然对于那些对马克思的兴趣不只是古物收藏的人而言,谁都无法忽视这个问题,那么我想在结论中提示一些也许和这个答案有关的思考。不做进一步的解释,我仅针对一个问题,即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内在一致性经常遭到质疑的问题,也是之前的说明已经涉及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了一点,自然科学明确的经验基础没有使它们的历史处境变得明晰,这主要是因为,只有在一些选择性和竞争的解释方式被提供以后,它们的经验数据得以构建的基本和潜在的范式才能被如此清楚地认识。其次,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再审视表明了它嵌入一种建立在一个关键的二律背反基础上的历史进步理论的程度,这一二律背反就是人类对自然征服的持续增长与广义理解的社会交往关系中不连续的变化二者之间的对立——这种进步理论在今天可能遭到诸多质疑。

但是此处讨论的问题不仅表明马克思观点中特殊细节与最抽象的一般的先决条件之间存在的困境。它也使马克思的一种相当奇怪的结合变得易于理解,即把对资产阶级社会异化—意识形态的总体文化所进行的激进的、哲学的批判,与对继承文化标准的有效性(首先是科学有效性)的不加怀疑的接受结合在一起。毫无疑问,至少在他晚年的全部作品中,马克思把自己的理论视为遵循了从资本统治中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文化模式。由于直接与其社会接受者的日常生活经验发生关联,理论使这些经验在其历史特殊性和必然性上变得易于理解,因此,与此同时,理论转化为能够无限进步的“真正的科学”(因为它使自己的历史先决条件像“经验上可见的和可证实的事实陈述”一样明晰)和一种“通俗力量”。

马克思对自然科学的文化形式所采取的非批判态度,不仅使他对文化遗产认知内容一贯“科学化”的计划从理论上变得不再可信。这一弱点似乎还有它的另一面,也就是,马克思理论在本质上对日常意识的“否定论的”理解。马克思的日常意识理论,至少就它系统化的成就而言,总的说来把所有强调重点放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日常思维必然的拜物教特点上,这似乎绝非偶然。理论能够以不可表述的需要、挫折和焦虑,或者更通常的“客观利益”的形式来定位其主体和接受者,即工人阶级的解放冲动。因此它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甚至对资本主义社会“自发”的抵抗都能在一定的文化形式中找到它的表达(第一个正视这种现象所涉及的问题的是葛兰西)。因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实际上把批判理论和它的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比拟成“学习一种科学”的模式。而这似乎反过来取消了批判理论的激进概念本身。马克思对那些在今天可能被贴上“工人阶级文化”标签的一切近乎于藐视的态度——想到他与魏特林的争论——相当戏剧性地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最重要的是,通过使一般理论和文化同时“科学化和通俗化”从而克服“意识形态幻觉”这一方案,其问题具有一种实践的本质。如果今天经常听到的口号——“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具有任何意义的话,它应该指的是这样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其最终结果正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在这个过程中,在深刻地和普遍地认识到社会危机的处境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享有一种空前“科学的”(即学术的)名望,但同时它理论上“可敬”的(思想上忠诚与严肃的)形式却没对任何形式的激进的社会运动产生影响或发生联系。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已经转回到原点。在这些时刻,马克思的理论已经再现了它如此坚定地想要改变的最初情形——理论和实践上的完全分离。然而,如果有人倾向于把这种失败追溯(至少部分地)到理论初始的自我解释——追溯到缺乏对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式的自我批判性的反思——人们也应该记得,在社会解放的名义下直接挑战高级文化自律性的激进尝试的历史经验已经被证明同样是消极的,并且甚至往往是损失更加惨重的。这些对自律的高级文化的挑战显然已经被轻而易举地同化到文化生产和接受的主导性制度形式之中(正如许多艺术实验和运动的例子:布莱希特、超现实主义,等等);或者(正如文化“政治化”的布尔什维克计划的例子所表明的)在最赤裸裸的意义上讲,它们已经造成了高级文化向意识形态的转化——转化成对统治和压迫的现存关系彻头彻尾的辩护,其后果就是文化上的荒芜。理解这个历史,把意识形态理论应用于意识形态理论本身,今天似乎已经势在必行。

(本文是马尔库什1981年提交给“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的演讲稿的扩充修订稿,译自“Concepts of Ideology in Marx”,原文发表于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Social Theory, 1983,Vol.7,Nos.1-2,pp.84-103。)

(孙建茵 译)

注释:

[1]本文选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1期。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53—54页。

[3]我在这一点上想要表明的是拜物教——资本主义条件下历史特殊的日常意识形式——对马克思来说,这些个体对直接生活其中的世界扭曲的经验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唯一受到社会诱导而产生的类型。在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时,他至少短暂地参照过类似于拜物教这一历史现象的“对自然的盲目崇拜”。正如《资本论》第3卷明示的,这种盲目崇拜既涉及自然力的拟人化和一些人类活动仍然依赖的事物,也涉及社会作用相应的自然化,在其中个人的依赖和奴役关系得以自我证明。

[4]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178页。

[5]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1册第298页。

[6]这个简短的用辞当然明显不同于马克思。他唯一一次明确表述过类似于这一术语的一种相对用法(据我所知)是他对施托尔希(Storch)的批判,在那里他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从它“自由的文化精神(geistige)的生产”中区分出来。从他整个理论的观点来看,后一种(当然偶然的)区分非常有问题,因此在这里没有使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1册第296页)

[7]例如,参见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一般特征描述。(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3册第499—600页)

[8]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1册第46—84页;第2册第112、163—168、211—214页;第3册第551—552、556页。

[9]以下是马克思关于这一系列思想相当典型的表述:“古典政治经济学力求通过分析,把各种固定的和彼此异化的财富形式还原为它们的内在的统一性,并从它们身上剥去那种使它们漠不相关地相互并存的形式;它想了解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同的内在联系……在进行这种分析的时候,古典政治经济学有时也陷入矛盾;它往往试图不揭示中介环节就直接进行这种还原和证明不同形式的源泉的同一性。但这是它的分析方法的必然结果,批判和理解必须从这一方法开始。它感兴趣的不是从起源来说明各种不同的形式,而是通过分析来把它们还原为它们的统一性,因为它是从把它们作为已知的前提出发的。但是,分析是说明起源,理解实际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必要前提……最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点和错误是:它把资本的基本形式,即以占有别人劳动为目的的生产,不是解释为社会生产的历史形式,而是解释为社会生产的自然形式,不过它自己已通过它的分析开辟了一条消除这种解释的道路。”(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3册第555—556页)

[10]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525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下册第208、210页。

[1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第429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29页。

同类推荐
  • 哲学人学纲要

    哲学人学纲要

    本书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哲学人学研究,构建了哲学人学理论体系,本书对这一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书中作者揭示了人、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探索了与人有关的一些重大哲学问题,阐述了人是世界主体的哲学人学理论体系的内涵、意义,为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准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孟子大讲堂

    孟子大讲堂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珍爱的宝物。本书以《孟子》为基础去观察孟子的管理思想,融注着真实感,文笔挥洒,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大有益处。孟子与孔子并称中华“双圣”,不管在做人还是在治国之道上,都极力推行“仁政”,孟子的治国之道当中,丰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思想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烛三分

    烛三分

    以子周君为主角一个个怪异的故事呈现在人们眼中。
  •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以专题的形式、科学的方法、清晰的条理、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内涵。它把学术性和通俗性生动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也能以古鉴今,对自己的行动有所启示,是一部不可超越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读物,也是一部中国文化的说明书。
  • 残暴帝君,又挂了

    残暴帝君,又挂了

    确认过眼神,都是穿越苦命人。穿越进乙女游戏里。男主,你咋一言不合就黑化。你有主角光环,不怕,我可以读档。剧毒,暗杀,不怕,我可以读档。读档,读档,无限读档的古言异世界,杜云发现这个该死的炮灰咋怎么样都死不掉?
  • 靡常(中篇小说)

    靡常(中篇小说)

    当初同在县委办共事,一起进步。现在在开发区落地项目上成了对头,一块神秘的貔貅玉石让二胡和马头芥蒂更加深了,不承想项目投产时二胡被纪委带走,这块玉石到底是什么来历,因何神秘?是年的某天,于达州安排二胡到石家庄看一个项目,说那个项目十分重要,涉及开发区的生死存亡。二胡不敢怠慢,连夜驱车前往,结果走到山东菏泽境内,因为车速过快,与农用车相撞。当时车上四人,坐在后面的女主任当场断气,另一个搞文字和摄像的肋骨断裂,司机也被撞断了腿,只有坐在前排的二胡被甩出车门,竟然毫发无损。
  • 凉性热性

    凉性热性

    一本描写人生百态的故事集,涉及社会各个社会阶层,带来读者一种心灵体验,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 农门新贵:邪王追妻

    农门新贵:邪王追妻

    陆芳菲穿越成农家小萝莉,便宜爹娘善良软弱,奶奶偏心大伯家,邻里乡亲狗眼看人低,好在老天待她不薄,赐她寻宝眼和异能,让她慢慢把家富!无奈发家途中冒出个美男王爷,还连带冒出一个神秘强大的亲伯父,亲伯父重情重义,美男王爷腹黑难缠,罢了,她勉强收了妖孽,看她如何把美男调教成宠妻爱家的好男人........(琉璃新书《绝世小狂妃:王爷,走着瞧》已发布)
  • 裴先生承蒙厚爱

    裴先生承蒙厚爱

    【治愈系】经历了很多的乔医生变成一个佛系小姐姐,看淡一切,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一向秉持单身的禁欲系男神裴律师在遇见了乔医生后,变得更加温柔撩人了。(emmm,我真的尽力写简介了,希望大家喜欢,勿喷)『情节虚构』
  • 权倾天下公主倾城

    权倾天下公主倾城

    她,21世纪的大学生,因为一位老爷爷带来的手链,发出了好看的光,来到了天宁国,本是丞相府的嫡女,可混得连狗都不如,堂堂的嫡女竟被庶女欺压。一次意外中,他阴差阳错救了她,他位高权重,他是当今皇上的皇叔,世人皆以为,摄政王,又老又丑,身有残疾,行事不能自理,脾气极为暴怒,但又有谁会知道,摄政王只比皇上大了一岁而已,文武双全,长相俊美的男子,三岁能文,六岁习武,十岁的时候,整个天宁国,无人能敌,十二岁上阵挂帅,一人可抵千军万马,十四岁那年,有了自己的摄政王府。在救下她之后,他给了她公主的封号,并让她,以身相许,做她的摄政王妃。
  • 重生病娇,腹黑影后消停点

    重生病娇,腹黑影后消停点

    人前,顾皖是“傻子”,景舟仁是“呆子”,两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开始了扮猪吃老虎的快乐生活。人后,顾皖是腹黑病娇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全民女神,景舟仁是身披各种马甲的隐姓埋名大佬。当两人宣布结婚的消息,无数等吃瓜的群众炸了。各种难听的言语席卷而来。正在床上吃着水果的顾皖揉了揉酸痛的腰,目光有些哀怨的看向景舟仁,一脚将男人踹下地,还顺手拍了个照,“如图。”景舟仁:“……。媳妇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