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8100000003

第3章 香港离乱

那年的夏天

不过十几岁的人感情最剧烈,得奖这件事成了一只神经死了的蛀牙,所以现在得奖也一点感觉都没有。隔了半世纪还是剥夺我应有的喜悦,难免怒愤。

夏日会让人感觉愉快,因为它拥有炙热的阳光,拥有盛放的繁花和坚韧的野草,还拥有令人振奋的热烈的空气,以及象征着希望和梦想的活力。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后一年的夏天,对于张爱玲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寻常的季节。摆脱了那个腐朽不堪的家庭,她离开了上海,开始前往香港大学读书。那一日,她看到了与上海不同的另一个世界,看到了香港的海,看到了海上面碧蓝的天空。

然而,她的心情并不像天空一般明媚,她遥望着远处的海,眼中涌动着海蓝色的忧郁。这场入港的求学之旅打破了她前往英格兰求学的梦想。那雾都的浪漫、欧洲男人的绅士风度、不知何时就会飘下来的细雨,都化成了泡影,碎裂在海风中。

尽管带着遗憾,但终归是离开了,这总是令人欣慰的。人生从此开启了一段崭新的旅程,她所面对的世界不再是旧上海的奢华与腐朽,而是另一种繁华。

为了让她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托了在英国认识的老友工程师李开第先生做她的监护人。这个人在未来的某一天,又成了她的姑父。

张爱玲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同时接触到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同学和伙伴。他们大多数是东南亚各国有钱华侨的子女,当然也有本埠和上海的学生,但那些同学都十分富有,相比之下张爱玲显得很贫穷。她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她的家世,可惜这家世在当时的年代完全没有任何作用,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行。

张爱玲暗下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奖学金,这样就可以弥补缺钱的遗憾。同时,她听说港大优秀的毕业生会被送到英格兰留学,这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英格兰的梦想再度被点燃。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硝烟弥漫着整个时代,到处都是战争,天与地变得无情,血光已冲破苍穹。人们心中焦虑而迷茫,幸运的是,香港并未被战火波及。

“七七事变”后,当时的许多知名作家都奔赴香港,香港新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成为中国抗战前期的文化中心之一。

在热血青年们拿起武器的同时,那些文人们的选择是逃离战火,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地方执笔做斗争。在那些岁月里,他们写出了鼓舞人心的文字。

当时,香港到处充斥着大量的文艺刊物,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名叫胡兰成的人也在香港。这个影响了张爱玲一生的男人,当时正以“流沙”为笔名在大名鼎鼎的《南华日报》担任主笔。

我们总是相信,每一段缘分都是酝酿在许多次偶然之中的。或许你以为你与爱人是一见钟情,但也许实际上你们已经遇到过许多次。可能是某个色调浪漫的小酒馆,你在这一角独酌,他在另一隅狂欢;可能是某个春光宜人的早上,你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书,他则经过你的身边散步。

如果人生是一场电影,能够把经过的每一处、遇见的每一个过客都拍摄下来,你就会发现,最终与你走入婚姻殿堂的人,可能早在你的人生中出现过许多次。

因为无数次的错过,只是为了最美的相遇。

不难想象,在当时的香港,张爱玲每日在香港大学里读书,偶尔也会外出透透气,而在街上,她可能就曾经与胡兰成擦肩而过,甚至可能会撞到对方,并互道抱歉。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彼此竟会成为对方一生的纠缠,一生的回忆。

在香港读书的日子里,张爱玲常常流连在图书馆中。对于一个具有求知欲和热爱书籍的人来说,图书馆就是人间天堂。那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散发着清幽的书香。

那些精装书的厚厚书脊,摸在手上有一种冰凉的感觉。几间旧书库,显然是许久没有人来了。虽然书是旧的,但是她心中是欢欣的。

一个年轻的生命,绽放着无尽的求知欲,在书籍的海洋中任意驰骋,是一种自由美妙的全新感受。她心中懂得,她将会在文字的海洋中探索另一种生命。

结识炎樱

朋友是自己要的,母亲是不由自己选的。从前人即使这样想也不肯承认,这一代的人才敢说出来。

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成为知己该需要多么深的缘分,所以说朋友是人生中非常珍贵的礼物。朋友,为张爱玲灰暗的人生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在香港大学中,她认识了自己一生中最要好的朋友,那个叫炎樱的女孩。她与她,一起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丽时光。

炎樱是个漂亮、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而张爱玲的性格却是沉静清冷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走到了一起,如同那双生的姐妹花,互相衬托着,让对方都更加艳丽。

炎樱这个名字是张爱玲为她取的,炎樱开始不懂中文,但很喜欢中文,她叫张爱玲为她起一个中文名字。于是,张爱玲为她取了中文名莫黛,字面上很漂亮优雅,但读起来像“麻袋”,炎樱觉得不好听。据说,日本古传说中有一种吃梦的兽,叫貘,又改名貘梦,后来又为她取了一个更好听的中文名字炎樱。

炎樱很聪明,懂得如何应付这个复杂的世界。在张爱玲看来,她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姑娘。她的世界总是那样精彩、鲜活,而又充满欣喜。张爱玲欣羡,却只能远远观望,她始终不会成为那样的人。

炎樱会在将报刊上所有的画报翻遍之后,一本也不买,当报贩讽刺地说“谢谢你”时,她会开朗地回答:“不要客气。”她买东西时,付账的时候总要抹掉一些零头,甚至于后来在上海,在虹口犹太人的商店里,她也这样做,并从中得到许多欢乐。张爱玲总是能听到炎樱清脆的笑声,那样的笑声,总是能带给她通透的愉悦。

人们总是喜欢与聪明人交往,那些正是她自己身上所没有的,何况这个聪明人还十分有趣。正是因此张爱玲十分欣赏炎樱,她说过一些很有趣的话,张爱玲后来把它们都记录下来,编成了一本妙趣横生的《炎樱语录》。

“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关于加拿大的一胎五孩,炎樱说:‘一加一等于二,但是在加拿大,一加一等于五。’……炎樱说:‘月亮叫喊着,叫出生命的喜悦;一颗小星是它的羞涩的回声。’”

从这些俏皮的语言不难看出,炎樱是个充满灵性的姑娘。

与炎樱的乐观开朗相比,张爱玲的文字中却总是透着一丝绝望和哀凉。但是,只要和炎樱在一起,张爱玲就会变得开朗些。因为她不必再独自啜饮寂寞的毒酒,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她的人生中舞动,那是她最大的幸运。

两种调子的性格,却在一起相知相伴多年,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人生莫大的幸运。

有炎樱的相伴,张爱玲觉得生活也充满了色彩。炎樱总是给她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感动。

有一天,炎樱在花树下很认真地告诉张爱玲:“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她自己。”

这句话使张爱玲感动得想流泪。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凄美得惹人满目伤愁,扣人心弦。

炎樱的话很富有诗意,常常使张爱玲沉醉其中。

炎樱也时常语惊四座。炎樱形容女人的头发黑,说:“非常非常的黑。那种黑是盲人的黑。”

张爱玲真心地喜欢炎樱的幽默、风趣、淘气,喜欢她富有诗意的妙语。

张爱玲只有与炎樱在一起,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话特别多且投机。

炎樱上学时,家由香港搬到了上海,这让张爱玲觉得很开心,因为以后再回到上海的时候,依然可以有炎樱相伴,这样她就不会觉得孤独。

她们的感情越来越好,形影不离。一年暑假,炎樱没等她就回上海去了,张爱玲原本不想家,炎樱走后,她却倒在床上号啕大哭。从前面临孤单时她是坚强的,但是如今炎樱与她暂时的分离,却让她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不知不觉间,炎樱已经深深扎根在了张爱玲的生命中。

张爱玲的生命里始终摆脱不掉生命的落寞之感。即使是在人群中,她也总是能够敏感地意识到某些东西潜藏在生命深处的苍凉。

这年暑假,她们的宿舍楼里搬进一群修道院附属小学来消夏的女孩子。女孩子们整天欢闹嬉笑,仿佛是有说不完的故事,开不完的玩笑,留声机一天到晚播放着欢快的歌曲。女孩子总是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像是林子里欢快的鸟儿。女孩子们的到来打破了张爱玲原本沉静的书香生活,使得张爱玲的生活忽然热闹了起来。

在这阴湿、郁闷、孤独的香港之夏,她很难寻找到一点快乐的事。她看到这些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女孩子们,感受着她们快乐的喊叫、欢闹,但是她们也同样是苦中作乐。一群没有家的孩子,她们也只能将寂寥释放在欢闹中了。

有次宿舍夜里招贼了。第二天早上发现,这些女孩子们不停地楼上楼下跑,十分忙碌的样子,她们拥到张爱玲的房门口,兴奋地问:“张爱玲小姐,你丢东西了吗?”充满了希望,仿佛应该看见个空房间,张爱玲平静地表示没有丢什么。

这里还有张爱玲的几个同学,几个马来西亚的华侨,与张爱玲一样无家可归。其中,有一位淡黑脸、略有点龅牙的女孩叫金桃,她在马来西亚家中是娇生惯养的小姐,在修道院只读过半年书,吃不了苦。

她学马来西亚舞给同学们看:男女排成行,摇摆着小步小步走,或仅只是摇摆,女的捏着大手帕悠悠挥洒,唱道:“沙扬啊!沙扬啊!”沙扬是爱人的意思,金桃学着这单调的歌声,美丽中透出悲凉。另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叫月女,非常秀丽,洁白的圆圆的脸,身材微显丰满,每次从浴室出来,身上都带着痱子粉的香味。

张爱玲感觉自己也像她们一样空虚,那空虚像是无底洞,在香港这个异邦人的城市,与这些华侨一样生活在这样一个陌生世界里,也没有传统与背景,在思想上同样没有皈依。幸好有炎樱这个好朋友的陪伴。

无论日子过得怎样,张爱玲心中依旧燃烧着梦。为了实现中学时代的理想——有一天能像林语堂那样用英文写小说成名,张爱玲苦练英文,停止了中文写作,给家人写信也用英文。她还读了大量英文小说的原著。从这些作品中,她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她对西方世界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张爱玲最开心的就是收到姑姑的回信,姑姑游学海外多年,英文写得地道、流畅。渐渐地,张爱玲的英文水平大增。即使是随手拿来一本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能毫无障碍地阅读。

唯一一次用中文写作,便是创作她的散文名篇《天才梦》,参加《西风》杂志创刊3周年举行的征文比赛。题目是“我的……”,首奖奖金是500元。这笔不菲的奖金对于张爱玲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于是,她心中一动,对此产生了兴趣。她希望能获得一笔奖金来弥补在学校的日常开支,这样是最好不过了。

张爱玲的应征稿是一篇有点自传性质的散文《天才梦》。虽已有许久没用中文写作,却创作出一个反响很大的作品: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誉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

“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

而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中,张爱玲的笔锋一转,写到自己“在现实的社会里,等于一个废物”,并且,列举出种种事例来证明:

“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

这些在常人看来十分平常的事,在张爱玲那儿却成了难事。她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这样的哀叹: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在这篇散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天才少女的心灵独白。我们读得出那流露在字里行间的自信,甚至有那么一点自负。

苍凉的笔触,华丽的铺垫,都很难让人想到这是出自一个少女之手。

写作,是她的灵魂之歌,随性舞动,也会扣人心弦。冥冥中早有昭示,她将用文字创造不朽的传奇。

无法否认,张爱玲是一个有才华,而又勇于向众人展现自己才华的女子。她以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生活着,也只有这样,她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力量。

胡兰成曾称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炎樱也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喜欢自己作品的人。”

不得不承认,张爱玲的确是一个天才。《天才梦》成为了张爱玲早年时代的“压卷之作”。张爱玲的人生随着民国的脚步渐渐远去,但是她的灵魂深深地扎根在了人们的心中,生根开花,在记忆里永生。

天才梦原本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童话,但张爱玲在用自己的行动真实地实践着。

战火青春

我们对于战争所抱的态度,可以打个譬喻,是像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盹,虽然不舒服,而且没结没完地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

在香港,张爱玲重操旧业,画了许多画。她仿佛又回到了在圣玛丽亚女校时的中学时代,当时她就常在课堂上躲在下面画画。对线条与色彩的敏感,对她后来的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张爱玲觉得,在战争这段时间是她绘画上的黄金时期,以后再也画不出那样的图了。即使以一生的精心为那些杂乱重叠的人头写注解式的传记,也是值得的。

比如,那个暴躁的二房东太太,斗鸡眼突出像两只自来水龙头;那少奶奶整个的头与颈就是理发店的电气吹风管;像狮子又像狗的,蹲踞着的有传染病的妓女,衣裳底下露出红丝袜的尽头与吊袜带。无论是张爱玲的画还是文字,总是那么犀利,有一针见血的功效。张爱玲后来如她所愿,确实从事着“为那些杂乱重叠的人头写注解式的传记”的工作,只不过不是用画笔,而是用文字,但两者有着某些异曲同工之处。

张爱玲与炎樱不愧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张爱玲特别喜欢炎樱的一幅画用的颜色,全是不同的蓝与绿,使人联想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诗的温馨意境。回到上海,张爱玲多次拿出战时画的画来欣赏。“自己看了自己的作品欢喜赞叹,似乎太不像话。”张爱玲想着要重新照着样子再画一遍,但是再也画不出来了。也许正如李商隐诗中所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香港对张爱玲而言,确实是一个有点“宿命”色彩的城市。张爱玲是爱香港的,这里有她年轻的美丽的梦。她可能不会想到,十年后,她再次离开这里时,将是永别祖国,开始四十余年异国漂泊的生涯……1942年初,张爱玲与炎樱搭上了回上海的轮船。香港海依旧蔚蓝如昔,但该死的战争,摧毁了香港大学张爱玲门门优秀的成绩单,也摧毁了一个女孩子美丽的“英格兰之梦”。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有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

纷扰的乱世,战争总是让人悲伤。1942年12月,日本人开始进攻香港,整个香港沦陷了,城市里弥漫着悲伤和凄凉。有人说过,一座城市的倾覆,也许是为了成全一段爱情,转而一想,也许香港这座城市的沦陷,只是为了成全一段传奇——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印象中人类面对战争时,总是无限悲苦与痛楚,但事实上我们往往是无限放大了自己的想象。在当时的香港,大多数学生对于战争所抱的态度,张爱玲给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是像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盹,虽然不舒服,而且没结没完地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

战乱给张爱玲和伙伴们烙上印迹,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渺小,以及在乱世中求生的本能。这是一种不同的成长教育,唯有经历,才能够懂得。

初听到开战消息的时候,同学们既害怕又觉得兴奋刺激,在复杂情绪的鼓动下,都变得格外亢奋。宿舍里一个女同学着急地说:“怎么办呢?没有适合的衣服穿呀!”对于一些女人来说,美丽是生命最好的标志。

有一个女孩是从苏雷伽——马来半岛上一个偏僻小镇——走出来的,棕色的皮肤,洁白的牙齿,迷人的大眼睛,一个很漂亮的姑娘,拥有一颗天真的心。总是会问一些让同学们啼笑皆非的问题,但同样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当一颗炸弹掉在她们宿舍的隔壁时,舍监要大家下山避难,苏雷伽却没有忘记要把她漂亮的衣服整理起来,许多人都来劝阻她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但她还是固执地坚持把那沉重的衣箱运到山下。战争,夺不走她对美丽的执着与信念。

苏雷伽在红十字会充当临时看护时,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她依然不会忘记穿上精致美丽的锦缎棉袍,即使是蹲在地上劈柴生火时依然如此。虽然可惜了漂亮的衣服,但她那一身得体的装束给了自己充分的自信。

在那个战争岁月里,她同那些男护士一起吃苦,一起担风险,慢慢地她的话多了,人也干练了,战争没有带给她太多的恐惧,反而让她在战争中迅速地成长起来。

张爱玲和其他大多数同学一样,还是像往常那样生活,可是她们却不能忽视战争带给她们的改变。每一个同学,在战争之下的反应都是不同的。

一个叫艾芙琳的女孩,她是从中国内地来的,身经百战,据她自己说很能吃苦。但当她听见漫天的轰炸声真实地充斥着双耳的时候,被惊得目瞪口呆,真切地感受着战争的残酷,心里的恐惧摧垮了她原本的意念,她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起来。战争使她更加饥饿,每一顿都要吃很多。填饱了肚子,却没有安稳的心,她常常啜泣。

生命的悲观,是战争的苦酿,而无所畏惧的乐观,却足以令战争失色。

炎樱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她们的一个同学本想去非洲看撒哈拉沙漠,直抱怨打仗破坏了计划,炎樱劝她说:“不要紧,等他们仗打完了再去,撒哈拉沙漠大约是不会给炸光的。”

炎樱彻头彻尾是个大胆的姑娘,不仅仅是停留在言语上。在日兵的轰炸中,炎樱敢独自一人冒死赶到城里去看五彩卡通电影画片。看完电影回来,一个人到楼上洗澡,一颗流弹打碎了浴室里的玻璃窗,她也不在乎,仍旧在浴盆里泼着水,高声地唱歌。战争给每一个人或深或浅地带来恐惧,生死仅在一线之间,而炎樱却是满不在乎。

对大多数人而言,香港只是一个繁华的荒漠,熟悉而陌生,可爱而疏远。香港是中国的一块土地,却是英国统治的地盘。对中国学生而言,香港的抗战是英国的抗战,但对于身在香港的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战争本身所带给人们的就是灾难。

香港大学不仅停课,年终的大考也因战事被免去,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接下来,学校停止了办公,异乡的学生无家可归,不参加“守城”工作,就无法解决食宿问题。

迫于无奈,张爱玲和一大批同学来到防空总部报了名,担任临时看护。战争,是她不曾想象的经历,却注定无法躲避,已经出现在她们的人生中。

刚领了证章出来,就遇到了空袭,炮声震耳欲聋,每声炮吼都是死亡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也弥散在人们的心里。

人们从电车上跳下来,向人行道奔跑,缩在门洞里不敢出来。门洞里挤满了人,充满脑油气味的穿着厚厚棉衣的人,挤满了一洞。

张爱玲从人头上往外看,一辆空电车停在街心,人们早已都躲开了,电车外面是浅浅的太阳,里面也是太阳。这辆电车带给人们一种原始的荒凉感。

张爱玲悲伤地想着,莫非自己竟会死在这群陌生人之间?难道,与自己家人死在一起,一家骨肉被炸得稀烂,就会比较好吗?这样躲在门洞里就是尽了防空员的责任?究竟防空员的责任是什么呢?太多东西要去思考,此时有人大声发出命令:“摸地!摸地!”

天上的飞机往下扑,“砰”的一声就在头顶,她用防空员的铁帽子罩住了脸,眼前的世界马上漆黑一片,混沌而迷茫。她觉得自己已经无限接近死亡。好一会儿,她才清醒过来,知道自己逃过了一劫,又回到了这个世界。

炸弹落在了对街。飞机刚过,一个大腿上受伤的小伙子被抬了进来,裤子卷上去,稍微流了点血。人们惊魂未定,却也为这个小伙子高兴着,炮弹之下,生命还在,已经是万幸。飞机投弹渐渐地远了,一群陌生人一起经历了死亡劫。

警报解除后,大家又不顾性命地挤上电车,唯恐上不去。张爱玲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一阵阵发凉,那感觉远比刚才的空袭要难受得多。空气中的硝烟还未散去,人们避过了一难,也许战争冷酷的炸弹击中了人们恐慌的心。恐惧、自私、胆怯……许多潜藏在心底的人性被炸飞,左右着惊慌的人们。

这就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灵与肉的双重毁亡。

在围城的十八天里,张爱玲饱尝了苦难,常常是腹中空空如也,还要去做防御工。各处防空机关只忙着争柴争米,设法活下去。接连两天,她都没有东西可以吃,就像是脚踏着浮云,整个人都是软绵绵的。她感觉到生命越发的轻飘,仿佛随时都有可能飘走,信念也变得模糊不清。

飞机在天空中来回盘旋着投掷炸弹,整个防空洞上空都笼罩着硝烟,幻化成死亡的魔鬼,伺机啃噬无辜的生命。恐惧的种子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张爱玲有幸驻扎在冯平山上的图书馆里,可以找些七零八落的小说打发无聊时光。将以前阅读过的《官场现形记》《醒世姻缘传》重新读了一遍,还要担心炸弹能不能容许自己把这部书读完。也许这将是生命最后的光阴,这样想着,再次重读这些故事也更显得珍贵,更添了些生命的沧桑感受。

字印得很小,很伤眼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与死只是刹那间的事。眼睛的伤害,在生命存亡面前,也就成为微不足道的事情了。生命的分分秒秒似乎没有太多意义,但又格外值得珍惜。

战争永远都是灾难的符号,在战争面前,生命都变得轻飘飘的。给张爱玲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港大历史教授佛朗士上周随志愿兵操练时,还通知张爱玲他们:“下礼拜一不能同你们见面了,孩子们,我要去练武功。”没有人能想到,一句普普通通的告别,却是生死永别。

一位热心的先生,生命被一颗子弹结束了,脆弱的生命,残酷的战争,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张爱玲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吃惊,佛朗士是被他们的英国同胞打死的。流淌着同样的血脉,却互相伤害,这让张爱玲无法认同。

她开始回忆佛朗士先生,回忆他往昔的样子。佛朗士是一个很受人喜欢的教授,一个豁达幽默的人,写得一手很棒的中国字,热爱中国文化,还是一个热心肠。

他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有三幢洋房,一幢专门用来养猪。购置了一辆旧汽车,给仆役们买菜赶集用的。一个十足的特立独行的人,有着疾风一样爽朗的个性。冰蓝色的眼睛,闪着热情的光,头发已经显得稀疏了。他上课时不停地抽烟,鼻子一直像两个烟囱般冒着烟。

他研究历史很有独到的见解,张爱玲和她的同学们在这里获得了历史的亲切感和扼要的世界观,本来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但是佛朗士已经死了,而且是最无名、最无谓的死。他会转瞬淹没在历史的记忆里,没有声色,没有痕迹,就仿佛从来没有来过,化成了人世间一粒尘埃。

活那么艰难,死却如此容易,一切瞬息万变。生命像飘忽在半空中的一缕游丝,遭遇命运的一点风雨烟尘,便会流离无依。

战争年代,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命,那么爱情,也会变得更不牢靠。即使这样,结婚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爱与名分,双收甚好,可是若爱情飞了,有那一纸婚书,也可在心中多半分依靠。紧紧抓住一些实际的东西,就算转瞬间生命随着炮弹的烟灰消散,也有物可证,自己曾经真实地活过。

报纸上常常满满地登着结婚广告。张爱玲见到一对男女到她们防护办公室向防空处长借汽车去领结婚证,男的是一个医生,在平时没有太多声色,但是在那样一个欢喜的日子里,他却不时地望着他的新娘子,眼里有一些悲哀的神情,怎么也看不够,就仿佛眨眼之间,她就会在眼前消失。

他喜爱怜惜的人,并非什么标致的美人,而是一个个子矮小、红颧骨的憨厚姑娘,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暖暖的笑意。她笑得越是灿烂,他就越是怜惜。浓深的爱意从眼神中流淌而出,笼罩着幸福的新娘。

他们坐在这里等人,默默地对坐,互相怜惜地对望,就算是静默无语,却在每一分钟里将心中的爱意铭刻更深。

战争让人绝望,战争也让人们懂得珍惜。“要做什么,立刻去做,不然就来不及了。”

也许生命朝不保夕,那么也就没有时间浪费在悲伤里。做任何自己从前想而不敢做的事情。假如一步不慎,命归黄泉,也算是弥补了生命中的缺憾。这是生命绝望之后才有的广博胸怀,也是恐惧里才能迸发出来的勇气。

将每天都当作世界末日来过,也许很多人生都会是另一番景象。

十八天后,这一场战争终于结束了,香港彻底沦陷。虽然是战败丧权,但是人们可以暂时活下来了,可以为自己生命幸存而欢喜。可是,香港这座城,却是沉浸在沦陷的悲哀里。

这一群女大学生又开始过上了快乐的日子,她们在寻找口红、唇膏,装点自己,继续幻想一场美丽的爱情。

街上摆满了摊子,卖胭脂的、西药的、牛羊肉罐头,还有卖慌乱中抢来的西装、绒线衫、蕾丝窗帘、雕花玻璃器皿、呢绒等东西。繁华重现,经历战争的洗礼后,更加热闹。

女学生们天天嚷着要去买东西,其实不过是看看而已,匆匆走了过场后,也不过是繁华的看客,很难参与其中。

战后的香港,经历了饥饿后,人们口腹的欲望开始膨胀,就算填满了肚子,却是难以填饱人们饥饿的记忆。可以活下来吃到东西,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被无限放大。

吃成为人们最大的生活乐趣。学校里的教授,洋行的职员,店伙,律师,帮办全都改行做了饼师。街上每隔五步、十步,便有这些看起来衣冠楚楚的人蹲在小风炉边炸小黄饼、萝卜饼、甜面包,以及面目可疑的椰子蛋糕。

一群馋嘴的男女大学生成了主顾,他们站在摊头吃滚油煎的萝卜饼,尽管几米远的边上就躺着穷人青紫的尸首,但他们依然吃得津津有味。经历了战争后,自己的生命变得沉重,而别人的生命已经在他们心中变轻了。

与其他女同学们一样,张爱玲也在“大学堂临时医院”当看护。

临时医院里除了由各大医院搬来的几个普通病人,其余的大都是中流弹的苦力与被捕时受伤的趁火打劫者。

在医院里,张爱玲和她的同学们见到了生命的另一番景象。到处弥散着颓败的气息,她们在这里见惯了各式各样的人——活的,死的,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最初,那些痛苦情绪还会扯得她们心中一阵阵疼痛,然而经历得多了,心痛多次,痛感也就渐渐淡化了。对死伤病员,麻木得没有怜悯,没有惊慌,没有感觉。生命的分量在她们心中变轻。然而,无论怎么忽视,生命垂死将亡还是会给她们心中造成一层悲凉的冷灰,让她们的快乐和欢笑里都带着一丝命运的苍凉。

那是一个时代的烙印,那是战争的一次洗礼,波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一个有钱的病人,雇另一个病人服侍他,自己却穿着宽大的医院制服满街逛;有的病人将一卷绷带、几把手术刀、三条病院制服裤子席卷逃跑。两种故事,却真实地发生在同一个世界里。

有的病员在这里有吃有住,时间长了,倒不想出去了。对周围的一切都渐渐生出了感情,药布,伤口,还有新长的血肉……一种妙不可言的情愫,这是战争培养出来的畸形价值观。

张爱玲几乎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见证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冷眼旁观,她从不去插足,因为她知道自己除了安分守己地工作,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张爱玲和她的同学们常常要值夜班,夜里没有什么事可做,便坐在屏风后看书,或者是吃夜宵,消遣时光。

有一个病人,骨头蚀烂,痛苦到极点,面部却反而像是狂喜,眼睛半睁半闭,整夜地叫唤:“姑娘啊!——姑娘啊!——”悠长地、颤抖地叫着,张爱玲在屏风后并不理睬。她听着只觉得心里发毛,那一声声就像是鬼魂的喊叫。他在那里受磨难,还要别人也受磨难,这样的想法让她心中升腾起更多愤怒。

她知道自己这样的想法很不负责,可是她并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心声,依旧不去理会。何况,这样一个病人的生命不会因为她的热心而得到解救。生死宿命,早已注定,半点不由己,也半点由不得他人。消耗再多的热情也是徒劳。

本以为那病人喊累了,也就算了,然而,最后整个房间的病人都醒了,帮他喊“姑娘啊,姑娘啊”。一群人的叫喊,让她无法继续安静地待在屏风后面。张爱玲走出来,阴沉地站在他的床前,问他要做什么。她并没有正眼看着病人,而是职业地近乎冷漠地扔出去这样一句话。

这病人想了想,呻吟道:“要水。”其实,他只是难受,什么也不要,需要的只是关怀。张爱玲告诉他厨房里没有开水,接着就走开了。

这病人叹了一口气,静了一会儿,又叫,叫不动,就用含混的声音哼着“姑娘啊……姑娘啊……哎,姑娘啊!”

一声声叫得张爱玲浑身发冷,像是生命最后无力的哭喊,让每一个人心中都觉得无比凄凉。

夜色犹如鬼魅一般,虎视眈眈地看着每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让深黑的绝望,渗入每一个恐惧的灵魂里。

张爱玲去烧牛奶,穿过病房,多数病人都醒来了,眼睁睁地望着牛奶瓶,被她拿着走过。到厨房里,张爱玲把牛奶倒进铜锅里煮,蓝色的煤气火焰跳动着,犹如一个美丽的幽灵。奶香引得隔壁病人的肚子咕咕叫,那个拖长腔喊“姑娘啊!姑娘啊”的病人闻到牛奶香,跟踪到厨房里,张爱玲不理这个病人,看守着即将沸腾的牛奶,面部表情是无谓和冷漠,然而她的心里却在发慌。她在他身上感受到了浓烈的死亡气息,一个生命又将衰亡,但她同死亡走得这么近,死亡带给她莫名的恐惧。

天快亮的时候,这个病人死去了。张爱玲却觉得他那病痛的叫喊,始终回荡在耳际,并未散去,在记忆里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声音。

几个女大学生将病人的后事交给有经验的职业看护后,便躲到厨房里享用椰子油烘的一炉小面包,互相品评着其中的味道,各自给出自己的评价,已经将刚发生的死亡事件抛在脑后了。

她们在这样冷漠自私的环境中,学得冷漠自私,若无其事地活着,这是一种情感的自我防护。

不过,炎樱却是同这些人完全不同,她自告奋勇地为病人理发。她的热心肠,甚至会让同学嗤之以鼻,但是她没有丝毫退却,依然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她的热情和乐观并没有被乱世、战争所吹散。

整个外埠的学生都是这样,困在这里无事可做,整天就是买菜、烧饭,漫无目的地消磨着时光。她们深深知晓生命的可贵,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珍惜。

战争将文明炸得粉碎,人们剩下的是最原始的生命欲望。吃饭是为了享受这不知何时突然结束的生活;调情也不是普通的调情,是死神来临之际带来的感伤气息。

就这样大家聚在一起,拿诸子百家、诗经、圣经、莎士比亚消磨时光。而眼前的乱世、浮生百态,早已经被抛在了话题之外。每天经历的已经足够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所以她们不愿再次提及,加深记忆。

动荡乱世,香港大学三年来的生活即将结束,而结束意味着一次新的起航,张爱玲心中是怀着诸多期待的。

整个香港已经沦陷,无处栖身的她们不得不停下学业离开这个地方。战争给她们的学习生涯上了一节特殊的课程,也草草结束了她们在香港的学习生涯。无论她们怎么想,结束已经是注定的。

张爱玲坐上船,重新回到上海。望着远去的海岸,她心中升起诸多情愫,海岸离她越来越远,渐渐地缩成了一个点,她将它珍藏在永久的回忆中。

重回上海,张爱玲心中是充满喜悦的,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虽然上海同样沦陷了,但归来的感觉总是美好的。异乡里总是会带着伤愁,重新回到上海,她从心底里感到安稳。心灵安稳之处,才是真正的家乡。

张爱玲是香港的过客,一座城市陷落,她刚好经过。看起来是这个样子,但这座城的沦陷,也许仅仅是为了给这一抹倩影演个故事,为她编织一份回忆。

张爱玲的眼前晃着一个个人影,变态的舍监,滑稽的教授,活泼开朗的炎樱,受伤流血的年轻人,“姑娘啊……姑娘啊”的垂死病人……各种各样的人,西方人、南亚人、中国人,男的、女的,笑声、哭声、怒骂声,重重叠叠交织成一片骚乱,这就是香港。

三年的生活多么熟悉,一切就在眼前,随手拈来,就是一个过往。不过,这又是多么荒唐的、怪诞的、陌生的,各色各样的人与各色各样的思想在这里碰撞,迸射出各种人生幻想。这些真实的生活素材像漫画一样,在眼前浮动。储存在记忆里,再也无法忘记。

暴躁的二房东太太,斗鸡眼突出得像两只自来水龙头;那少奶奶整个的头与颈就是理发店的电吹风筒;像狮子又像狗模样蹲踞着的妓女,衣裳底下露出红丝袜的尽头与吊袜带……随意地涂抹着各种颜色,重重叠叠的香港印象。

即使以一生的精力为这些杂乱的人写注解式的传记,也是值得的。自私、空虚、渺小、苍白,所有的人都是可怜的。

她的心中,总是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力量。在见识过种种悲凉的人生图景后,凝聚成更强的力量。

无论是上等的英国人,发迹的华侨,还是杂种混血儿,临死的病员,在乱世中都褪去层层浮光,都是平等的、真实的。

一个个消失在时光里的人物,在日后张爱玲的笔下复活,成为了一幅幅华丽哀凉的画卷。在经年辗转中,生出沉香,被一代代人反复记忆、品味。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化境文库)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化境文库)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创作的十四行诗全收录。成书大约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Fair Lord),诗人的诗热烈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献给一位“黑女士”(Dark Lady),描写爱情。
  • 伴你是福:蔡凤英日记摘选

    伴你是福:蔡凤英日记摘选

    蔡凤英老师与我的导师涂光炽先生相识于风雨如晦的“文革”年代。一对苦命的夫妻,一对深情的伉俪。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以后这段波澜起伏的岁月中,他俩一路风雨,一路艰辛,一路探索,一路阳光。蔡凤英老师将陪伴在涂光炽院士身边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一有空闲便记录下来,形成了一篇篇朴实而又动人的心篇。字里行间,记录了涂先生野外考察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闪烁着涂光炽先生的智慧和忘我的探索精神,充满了蔡凤英对涂先生的爱。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是民国期间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创作的散文集。文笔朴实、典雅,隔着一些时代的风尘,仿佛谁家里藏着的一幅有年头有来历的名画。他的文章流畅而自然,既有点缀期间的阳春白雪的典雅,又有下里巴人的朴实随和,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 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边塞诗词在中国韵文史上有着夺目的光辉。本书的编选,以《诗经》中的征戍诗为起点,延续到清代乃至晚清的边塞诗词。选录的过程中,本着兼顾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新颖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诗人作品兼收并蓄的原则,对于自《诗经》以来历朝历代重要的边塞诗人、经典的边塞诗作作了重点选录,其中尤其突出选录了唐代的边塞诗词,作品达160余首。
  • 遇到你我就圆满了

    遇到你我就圆满了

    该丛书分为4本,选取国内知名作家,知名杂志专栏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以及知名公众人物的作品。在内容方面,以现在较为热门的一些作者,以及部分故事、题材来重造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主题——人生、情感、世事、成长,相应的的主题下面是励志、纯美、爱情故事,以及各种类型的的感悟故事、心灵文章。通俗易懂,切合当下读者的心灵和需求。是一套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丛书。
热门推荐
  • 银河帝国5:迈向基地

    银河帝国5:迈向基地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兰室秘藏

    兰室秘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出川纪

    出川纪

    将神话串联,我们与遥远的莽荒,相隔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为人道出征,人类在空垠的宇宙,寻找着那处真正的故乡。——宙元的罪民,放逐的种群,高燃的神火,无限的战争。现代与远古最终在此处闭环,我们走出这片被遗弃的世界,翻越这方做牢笼的河川,为无数个遗落的宙元画上终点,为无数个可能的未来而死战。背刀束发出川去,苍生如草我如龙。横磨道剑十万口,愿与天公竞自由。在每个时代,总有辽古的传说照耀大地。在每颗心中,总有湍腾的大梦不歇奔涌。愿每位看官各得其乐,各有风流。祝你我兄弟,人人如龙。
  • 我的修真大时代

    我的修真大时代

    这世界本就充满混乱,我们之所以能够安稳生活,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当有一天,为了所有人的生存,我能做点什么,那我便做点什么。不悔,不愧。生死……无畏!——by顾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朕的皇后会治病

    朕的皇后会治病

    五十岁的花颖一眨眼成了十六的小姑娘!堂堂现代护理部主任一眨眼成了人人可欺相府家的嫡小姐!身子虚?没事,自己可以调理!嫡位被夺?没事,抢过来就是!庶妹奇葩?没事,就当生活的乐趣!连翘问:小姐,那对你来说,什么是有事?花颖苦闷的看了一眼连翘,“当然是未婚夫拼命的拒绝自己啊。”连翘听完摇了摇头,“小姐,如若你喜欢皇上,皇上早就接受你了,你摸摸良心,问问自己,为什么皇上拒绝你?”花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多好的一个疑难杂症的患者,自己岂能放过?”
  • 灵道泫

    灵道泫

    他的身上留着上帝吻印。也存在魔鬼烙下的疤痕。他贵为天之使者。亦身为玄暗之子。他出身低微。却不甘平凡。
  • 网游之浴火成王

    网游之浴火成王

    广阔而黑暗的宇宙之中,一颗平静的蔚蓝色星球——地球上,一个少年因一次巧合,改变了他的人生,改变了地球的未来,看少年如何改变命运,创造未来,从平凡之人到耀世天王,手握日月摘星辰,成为人生赢家。
  • 嫡女风华

    嫡女风华

    遭人陷害惨死,醒来时,她已不再是杀手莫离,而是正在惨遭皮鞭痛打的将军府嫡女。为了抬头做人,她遵从神秘老人的意思,苦练《芙蓉诀》。历尽千辛,终于得知自己身份,原以为可以跟爱人相守一世,奈何他早已有了婚约。罢了,既然不属于自己,不如选择放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枕边的恋人,竟然是个彻头彻底的奸细!命运多舛,挚爱背叛,世间到底谁可以依赖?上天造化,生我莫离,必有重用。放手一搏,且看我重拾圣界,凤舞九天!【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