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7900000020

第20章 [统治] 洞视统治的破坏性

“首度造访沼民的情景,始终在我脑海萦绕:火光照在侧脸,雁群大鸣大叫,鸭子争先恐后地抢食,男孩在黑暗中唱着歌,划舟缓缓滑下水道,夕阳在芦苇燃烧所弥漫的浓烟中依稀露出绯红色,狭窄的水道深入沼泽区,手持三叉戟的裸男坐在划舟中,架在水上的芦苇屋,而浑身黝黑、湿淋淋的水牛则仿佛孕育自沼地烂泥中。星光映照在黑色的水面上,蛙鸣声不绝于耳;黄昏时划舟纷纷返家,呈现出平静与永恒。这是一个时间仿佛静止的世界,浑然不知引擎为何物。”

这是旅行家塞西格(Winfred Thesiger)的名著《沼地阿拉伯人》,第一章结尾处的段落,他忘不了第一次看到沼地的情景,后来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忘不了他在书中的描绘。

像画、又像诗或像音乐。塞西格刻意用了一连串短句,东一个西一个记述沼地的片段印象,似乎如实地捕捉了一个人走到那里,拨开长得比人还高,简直像竹子一般,且密密丛集的芦苇,突然看到眼前自然与人的互动交集。同时看到听到感受到那么多不同的讯息,他有点措手不及、更有点迫不及待。连续快速短句之后,语气又突然舒缓了:“星光映照在黑色的水面上,蛙鸣声不绝于耳,黄昏时划舟纷纷返家……”读到这里,我们相信了这种经验和永恒如此接近。

塞西格一定要让沼地印象,和“永恒”发生关系,还有别的理由。他去到的沼地,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处。这两条大河交会后,并不直接流入波斯湾,而是造成了一大片雨季时面积几乎可达台湾一半的沼泽水乡。

两河相交点,今天叫做奎纳(Qurna)的地方,伊拉克人千年来相传就是伊甸园所在。那个地方,还有一棵“亚当之树”,成为旅游与朝圣的焦点。

苏美尔人的芦苇文化

而在人类历史上,西方文化的起源,最早是由苏美尔人所创造的。苏美尔人的文化,应该是个“芦苇文化”。他们用芦苇盖房子、抽芦苇的纤维做衣服,用芦苇的秆子写出最古老的楔形文字。如果没有大量丰富、易于运用的芦苇做材料,苏美尔人能否获致文明突破,大大可疑。是的,苏美尔人就居住在这片沼地边,苏美尔文化就孕育诞生在这里。

不管是伊甸园或苏美尔文化,都诉说着人类起源的故事。回到这片沼地,像是人爬回母亲的子宫,去看去感受那不可复追的诞生状态,这里是时间的起点,也是永恒与变化的交界。

这么美且具备着重要人类意义的地方,塞西格是1951年去到的,他在那里待到1958年6月,然后在1964年将之记录出版,书要问世时,塞西格已经在担心沼地不久后恐怕就会消失了。

除了沉积泥层愈来愈厚的自然因素之外,沼地最大的威胁来自英国殖民者的“建设计划”。英国人打算从两河汇流处,开几条运河,将河水直接导入海中,不再蜿蜒漫淹在沼地上。运河盖好之致,没有几年,沼地就会慢慢干涸成为硬地,而此处丰富沉积土,刚好是拿来烧砖块绝佳的材料。农地增加,又有工业上的附加价值,从经济角度看,蛮有道理的。

不过,英国人的计划没有实施,因为取得更大经济利益之前,得先花大钱大力气去开运河。计划搁置,沼地保留下来,到英国人走了,原本叫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成了伊拉克,后来伊拉克王室被革命推翻,国王被杀,萨达姆建立起他的独裁政权。

1992年春天,萨达姆突然下令在沼地开掘运河,而且是倾全国之力,尽快完成。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伊拉克官方文件记录着:“从1992年5月25日,到该年12月7日,只花了创人类工程纪录的超短一百八十天,就完成了沼地整建工程,萨达姆总统亲临主持运河启用典礼。”

这的确是个惊人的成就,或者该说惊人的破坏?拖了几十年没做的工程,半年就做完了,塞西格笔下的那个藏在芦苇丛后的奇妙世界,彻底消失,一去不返了。

如果照伊拉克官方说法,那么这块沼地的消失,应该被列入“现代化”、“工业化”的另一项代价。缺乏经济价值的沼地,被改造成了农地,到处盖起了烧砖的土窑,这就是进步吧。

然而,官方说法往往不完全是事实。藏在这种官方说法背后的事实是:萨达姆之所以在那个时间急于弄干沼泽,是因为沼泽里躲藏着他的敌人。

1991年2月底,美军正式结束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以及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什叶派与库尔德族,在伊拉克国内被萨达姆欺压得最厉害的两个族群,借机起而反抗。他们认定美国一定会协助他们,解决掉萨达姆政权。然而奇怪的是,美国突然就收手了,于是萨达姆可以从容地率领他的部队,修理这些人。

两河流域下游,本来就是什叶派的地盘。那些被萨达姆军队追杀的叛军,自然逃到这一带,而长满芦苇的沼地,成了他们最佳的躲藏掩饰。

政治对生态的破坏

萨达姆将败给美国人的怒气,发泄在这些“叛徒”身上。先是在沼地的河湖中下毒,放火烧去整片整片的芦苇,后来就索性决定弄干沼地。要把“叛徒”赶出来,解决统治威胁的动机,强过一切,促使萨达姆政权做到了英国人没有做、做不到的,而且还是在一百八十天中就做到。

“叛军”无所依恃,有的被逮,有的则分散逃到隔邻的伊朗去了。沼泽消失,当然塞西格书中描绘的那种生活,也随着消失了。现在这块地方,成了全伊拉克境内,最“安全”的区域了。一个理由是,空荡荡的沙地,还有什么地方能藏人藏军事装备吗?另一个理由是,据美国国务院统计,原来依靠沼泽为生的部族,二十五万人口中有二十万人或死或逃,消失了。剩下的五万人则在萨达姆政权强迫下,改行烧砖头或开出租车了。

当然,还有不计其数的水生、陆生动植物,也在沼地干涸的过程中,一并消失了。夕阳不会再从烟尘后面映照出来,星光也不会有水面的返影了。

生态的绝然彻底的变化,不必然是经济现代化带来的,更多恐怕还是统治的副产品、后遗症。对于统治,人类为了维护统治权力,而对地球生态产生的破坏,政治性而非经济性的破坏,我们理解得还太少。很多类似的政治性破坏,躲在经济性借口后面。如果一一弄清楚像两河沼地这种例子,我们应该会对于统治本质,以及统治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与评价吧!

同类推荐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对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全书共有17多万字,9章内容。第一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第二章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发展是统一的,第三章为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第四章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五章为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六章为治理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第七章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第八章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第九章为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上)

    中国媒介批评学(上)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热门推荐
  • 暗黑之门

    暗黑之门

    明凤桢站在病房门口。白色的门。她把手放在把手上。这一瞬间,它仿佛变成了黑色——像一个突然出现的黑洞,立刻吸光了她所有的勇气。明凤桢倒退了几步,靠在走廊的墙上,开始喘息。“弥怎么了?”护士小姐关切地看着明凤桢,她的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冒着冷汗,“哪里难受啊?我去叫医生”“不,不用……”明凤桢闭上眼。护士扭头看了一眼方才明风桢想要打开又未能打开的门,若有所思。“你别太担心,丁小姐只是晕倒,她的身体素质很好,没有大碍的,应该很快就能醒了。”
  • 我胆小如鼠

    我胆小如鼠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在1986-1998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共3篇。
  • 吸血鬼的暗黑童话

    吸血鬼的暗黑童话

    吉月出生于明朝,她因意外与一个叫夕远的年轻男子相识相恋。夕远的身份神秘,时不时地让她充满疑惑。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他们最终会怎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优钵罗花

    优钵罗花

    一朵莲花,意外的成了精,在没有同类的世界里慢慢摸索成长的故事!
  • 我的传媒女上司

    我的传媒女上司

    古往今来,职场,就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人吃人的传媒界,刚出大学校门的美女上司,遇见贪财好色的腹黑大叔,又是邻里之间
  • 一世情缘,替身王妃

    一世情缘,替身王妃

    “谁先爱上谁更卑微。在这场爱情游戏中我动情了是我输了。”本以为王爷是良配,不曾想却是伤她至深之人……他是否对她有过一点动心……
  • 乌龟送快递

    乌龟送快递

    本书的很多童谣的艺术特点是在形象中让儿童快乐地记忆。这些童谣在艺术表现上既有诗的意境、韵味,又有散文的飘逸、随意,还有童话的想象、夸张,传递出童谣天真烂漫的情趣。本书主题健康,图文并茂,适合学龄前到小学低年级的儿童阅读。
  • 我在你爱我的路上等你

    我在你爱我的路上等你

    本文已经写崩,很多东西表达的相差甚远,南辕北辙,作者深感惭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