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400000010

第10章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 (3)

席勒设想,假使在经验中的某一时刻,人对其双重天性有了自觉,既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又感觉到自己的生存,既感觉自己是物质又知晓自己是精神,那么就会内在地唤起一个新的冲动——“游戏冲动”。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形象”,即“最广义的美”。[29]它产生于两种冲动的对立,反过来又促成二者的平衡。通过它,人获得一种“自由的心境”,一种“中间状态”。在此状态中,人既不受物质的强制,也不受道德的强制。前一个感受使“感性的人”变成“审美的人”,而后一个感受使“审美的人”发展为“理性的人”。因此,理想的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物质状态”、“审美状态”和“道德状态”。无论个人或民族,经历审美阶段都是其人性完满的证明。文明(教养)的标志是对“假象”(Schein)的喜爱。逻辑假象把自身混淆于实在和真理,只是欺骗。审美假象决不等同于实在和真理,把假象当作假象来欣赏才是游戏。审美假象是“正直的”,它公开放弃对实在的一切要求;同时又是“自律的”,它不需要实在的任何帮助。只在一种情况下,人拥有假象世界的主宰权:“在理论上认真地抑止自己不去肯定假象就是实际存在,在实践中也不借助假象来施舍存在。”“不论在哪个个人或哪个民族身上,有正直而自律的假象就可以断定他们有精神、趣味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切优点——在那里,我们将会看到支配现实生活的理想,看到荣誉战胜财产,思想战胜享受,永生的梦想战胜生存。”[30]“审美的创造冲动”能够在“力的可怕王国”和“法则的神圣王国”之间,建立起一个“游戏和假象的快乐王国”,使人摆脱物质的和道德的强制。

如果说,在权利的动力国家中,人与人以力相遇,人的活动受到限制,而在义务的伦理国家中,人与人以法则的威严相对立,人的意愿受到束缚,那么在美的交往范围内,即在审美国家中,人与人只能作为形象彼此相见,人与人只能作为自由游戏的对象相互对立。通过自由给予自由是这个国家的基本法则。

此时,席勒却突然止步了。《审美教育书简》最后写道:

但是,真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美的假象的国家吗?在哪里可以找到它?按照需要,它存在于任何一个心绪高尚的灵魂之中;而按照实际,就像纯粹的教会和共和国一样,人们大概只能在个别少数卓越出众的人当中找到;在那里,指导行为的,不是对外来习俗的愚蠢的摹仿,而是自己的美的天性;在那里,人以勇敢的天真质朴和宁静的纯洁无邪来对付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他既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就得伤害别人的自由,也不必为了显示优美就得抛弃自己的尊严。[31]

席勒好像意识到了,从形而上学自由是推论不出政治自由来的。哈贝马斯对此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解释。他说:“席勒用康德哲学的概念来分析自身内部已经发生分裂的现代性,并设计一套审美乌托邦,赋予艺术一种全面的社会—革命作用。”“借助这个审美乌托邦,席勒把艺术理解为交往理性的真正体现”,即“一种深入到主体间性关系当中的‘中介形式’”,因而能够通过教化在人达到政治自由的过程中发挥作用。[32]

以上对现代美学从鲍姆嘉通、康德到席勒的一段问题史的叙述,意在说明美学从创立之初起就不仅仅是源自(当然包含着)对美和艺术的分析兴趣,而是基于更广泛的现代精神自我确证的动机。鲍姆嘉通为“美学”命名,看似哲学内部的一个技术性提议,其实是之前夏夫兹博里(The Earl of Shattesbury)、杜博(abbé Jean-Baptiste Du Bos)、哈奇生(Francis Hutcheson)等人关于情感、趣味(鉴赏)讨论中问题累积的结果。在理性主义体系内给美学一个位置,表明情感或感受力作为主体的一种能力得到了现代哲学的认可。真正为美学确立主体哲学根基的是康德。他在批判哲学范围内,把审美—艺术提升为和认知、道德并列的“自律的”领域,并且让包括美学在内的目的论批判来充当先前神圣目的论的角色。以后在主体哲学内部产生的美学困局(第一个是席勒),都和这个根基从没挪动有关。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的最后保留的“道德神学”出路,则包含着他对现代世俗化世界潜在危险的忧虑。席勒越过康德为审美设下的多重限制,主张审美应当代替宗教发挥一体化的作用,并使之和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景联系起来。席勒止步之处就是浪漫主义运动的起点。从此,审美既作为艺术问题又作为社会政治问题,被推到现代思想的前沿。

(原载《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注释:

[1]参见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王天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2]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页。

[3]西方史学界对于“现代”究竟从何时开始,并无一定之见。一般说,思想史研究关注学说或主义酝酿、产生、发展的始末,社会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等等)研究重视事件的因果,因此,两者在断代上往往不尽一致。思想史上的“现代”有时是指从13世纪末、14世纪初在意大利发端的人文主义(即“文艺复兴”)运动到今天这个连续的单元,其间大体以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线分成前后两段,即通常所说的“近代”和“现代”。在英语中,由于这两个概念在用词上没有差别(都是modern),有时为了明确两者的区别需要在前面加上各种限定词,即便如此,还是经常引起误解。在德语中,“近代”(Neuzeit)和“现代”(Moderne)是两个不同的词。特洛尔奇(Ernst Peter Wilhelm Troeltsch)对这两个阶段做过区分,其目的在于指出现代精神并不如苏格兰和法、德启蒙思想家表达的那样是与中世纪的决裂,而是在中世纪文化内部孕育起来的,漫长的近代就是这种既和中世纪有瓜葛而旨趣又截然不同的新思想萌发、生长的时期,而18—19世纪所谓启蒙运动是其完成和集中表达。特洛尔奇这一区分的最大特点是,他把“启蒙运动”的基础溯源至近代之初,从而使这个概念涵盖整个近代(参见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74—176页)。本文依据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参见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序言第7页)。

[4]参见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二篇,何新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5—165页。

[5]据说,哥白尼天文学说的哲学意义在于:它要贬低地球在宇宙中的重要性,告诉人类他只是生活在一个小小行星上的微小寄生物。针对此一说法,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指出:“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愚蠢的,从历史上说是错误的。之所以从哲学上说是愚蠢的,是因为任何哲学问题,关于宇宙的、人生的或者有关宇宙与人两者的关系,都不会因考虑人和宇宙所占据的空间的相对量而受到影响;之所以从历史上说是错误的,是因为人类在世界中的渺小一直是一个熟悉的反思主题……”(科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柯映红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科林伍德是对的。在现代哲学的论证中,人之卓越性,无关乎其物理(生理)意义上是否重要,而在于他有自由意志和自主能力。用康德的话说,人既是自然(必然)的又是自由的。但是,人的本质是理智、本体,不是感性、现象。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伦理高于认识,道德高于科学,自由高于自然。问题是两方面如何统一。

[6]参见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7]Cf. Paul Guyer, "The Origins of Modern Aesthetics: 1711–35", in Peter Kivy(ed.), The Blackwell Guide to Aesthetics,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4, p. 15.

[8]鲍桑葵:《美学史》,第241页。

[9]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rans. & ed. Paul Guyer and Allen W. Woo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 173)。

[10]参见康德:《致路德维希·亨利希·雅可布》(1787年9月11日)、《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1787年12月28日与31日),李秋零编译:《康德书信百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112页。

[11]参见康德:《致卡尔·莱昂哈德·莱因霍尔德》(1789年5月12日),《康德书信百封》,第120—126页。

[12]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trans. Werner S. Pluhar,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p. 15)。

[13]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611—621页。

[14]康德:《判断力批判》,第294—295页。

[15]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42页。

[16]康德:《判断力批判》,第19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pp. 23-24)。

[1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509、511页。引文参照英译本做了改动(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pp. 591-592)。

[18]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37页。

[19]参见康德:《判断力批判》,第29、32—33页。

[20]参见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21]参见康德:《判断力批判》,第24—30、252—255页。

[22]参见康德:《判断力批判》,第4、10—13、31—32页。

[23]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4页。个别术语参照原文做了改动,以下同。

[24]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7、152页。

[25]同上,第21—23页。

[26]同上,第28—30页。

[27]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61—65页。

[28]同上,第41—42、66—71页。

[29]同上,第73、77页。

[30]参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38—141页。

[31]同上,第151—154页。

[32]参见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52—54页。

同类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请赴音乐的盛宴

    请赴音乐的盛宴

    古典音乐应该怎么听?有哪些曲子不可错过?面对璀璨如群星的大师,浩渺如烟海的名曲,每一个初涉“乐土”的人都不免心生一丝迷茫。辛丰年,这位漫游“乐土”数十载的大乐迷,自告奋勇愿做一名向导,引我们入古典音乐的大门。不可不听的必读之曲、且听无妨的可读之曲、聆听古典乐的种种方法,还有乐史中的种种趣事,请听辛丰年一一道来。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好的音乐,会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那么,现代音乐艺术又如何能在实践中得到创新和发展呢?本书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 中国画论史

    中国画论史

    《中国画论史》止于郑板桥论画,主要论述了中国画历史。作为一本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下限为什么在乾隆年间呢?我是以某一画家或某一文艺批评者,凡能增益前人的理论,对于探讨中国美术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有所启发,即使是一句话,也要沙里淘金,勾寻出来;或者理论虽然错误,而其影响颇大,也都予以评介。相反,重复前人之见,平庸之谈,即使议论成册,一概不取。当然这只是就我所掌握的材料和我的看法作取舍的。我以为“扬州八怪”的作品及其画论,是中国古代独放异彩的“夕阳”,自此以下,有价值的理论没有多少了。晚于郑板桥的清人,其中有可取的见解,比如谈题跋、印章,已经与同类问题集中到一起,提前插入明代有关的章节。倘若硬要续写到中国古代史下限的1851年,其结果,一是有伤《中国画论史》著论的宗旨,一是让读者兴味索然,所以还是到此结束为好。
热门推荐
  • 容斋随笔(精粹)

    容斋随笔(精粹)

    《容斋随笔》是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穷四十余年之功撰写而成的一部史料笔记。该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称宋代颇具学术价值的“三大笔记著作”。《容斋随笔》共5集74卷1220则,内容严谨博大,从诗词文翰到典章制度,再到医卜星历,无所不包,堪称有宋以来的百科全书。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备受后世学人称道,被后世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必读之书。后人更将《容斋随笔》中有关诗歌部分,辑为《容斋诗话》。本书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四大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内容丰富,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斗天神主

    斗天神主

    十年前绝世天才被废,十年后,一次机缘,他回来了!身怀龙王血脉,开启最强龙眼。十年前,他叱咤风云,十年后,他依然震天撼地。
  • 奇异罪案侦缉实录

    奇异罪案侦缉实录

    本书所有案例皆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桑佳慧从公安大学毕业后,进入警局,先是跟随法医老刘作一些现场勘察和证物整理工作,后转入一线,被调入重大刑事罪案侦缉大队,开始接触到一起起或残忍血腥,或迷雾重重,甚至神秘离奇的恐怖罪案……
  • 三无丫头混在深圳

    三无丫头混在深圳

    【水微前传】没身高,没学历,没形象……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女生在竞争激烈的深圳如何生存,伍子微自己也不知道,可是别无选择的她还是不顾所有的人的劝阻选择了独自南下。从白痴到白领,从网盲到网精,曾经被怀疑、被打击,甚至被冤枉,也曾经被欣赏、被喜欢,甚至被追捧……深圳十年,她最终褪去一身青涩,从一个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小女生,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流刃有余的小女子。十年,最美的青春。十年,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也混的有滋有味,乐在其中。她经历了别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事情!但无论如何,都有憾无悔。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她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 三千若水祭

    三千若水祭

    她是若水新一代水神,若水深处连接着地府的奈何桥,她背负的责任就是帮助孤魂渡过若水,通过奈何桥,转世为人。此行为称为“祭”,被称作“主祭”。他是四万年前战死沙场的陌上少年,因为她再次回到人间,他在若水河里与她相拥而眠几千年,他帮助她逆袭人生,她也因为他丧失亲友。他忘不了仙霖木屋前的那一声“萧王兄”她即便喝下忘川也记得至亲无辜而死本相爱却相杀,三千若水祭相思,潇潇暮雨未远离。最后,留在原地的是否还是最初的萧王兄。
  • 在浪尖上舞蹈:大马哈鱼逆流制胜8大秘诀

    在浪尖上舞蹈:大马哈鱼逆流制胜8大秘诀

    本书从8个方面揭示了大马哈鱼以百折不回的信念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秘诀,从而指导人们如何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增强实现心中理想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直面竞争的压力,挑战自我,赢得辉煌的人生。
  • 飞燕伏龙传

    飞燕伏龙传

    本书以明朝建文帝时期,燕王朱棣因不服从朝廷撤藩政策而发动靖难之役为历史背景,讲述江湖上各路人物纷纷卷入这场战争之中,有尔虞我诈,有见利忘义,有嬉笑怒骂,当然也有儿女情长……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寒彻梅香

    寒彻梅香

    梅林是30世纪的女孩,她被拐失忆,开始在星际奋斗。平淡的生活,科幻日常文。作者的第二篇文《天上神仙河畔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