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200000007

第7章 动态遗产应该动态保护

——杂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艺术的保护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艺术保护什么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剧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我在北方昆曲剧院座谈会的发言中提出六项保护内容。一是保护团体。就是保护六个昆剧院团,一个传习所(浙江省永嘉昆剧传习所),一个昆曲博物馆(昆山市昆曲博物馆),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共九个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是这项非物质遗产的申报单位,理所当然应该是保护单位。二是保护人才。全国昆剧院团的人员,包括已经退休的,总数约800人,号称八百壮士。三是保护剧目。四是保护资料,包括图书、唱片、音像、服装、道具、乐器等。五是保护品牌。昆剧是一门文雅艺术,她的表演较为雅致而较少俗气,她的欣赏对象文化层次高,她的效应更多体现在熏陶人的性灵而非眼下的微利,因此保护她的文气更为重要。六是保护园地,就是各种各样的戏园,其中有的是各地会馆中的戏台。

如何保护昆剧艺术?我提出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解决指导思想问题,要反复地解决。昆剧究竟是宝贝呢还是包袱?是对她进行保护呢还是让她消亡?是把她推向市场呢还是以她的品牌吸引观众?是要她和其他剧种一样地“三并举”呢还是要她首先演好经典剧目?对这些问题要有个总主意(现在,中央又提出抢救、保护、扶持的方针,这些问题的答案,十分明确了)。二是保护政策需要细化。特别是要有一些具体的执行办法。剧团、人才、剧目、资料、品牌、园地的保护,都需要具体的办法。比如剧目,如果过分强调新创,大家都想以全新的剧目赢得市场,就很难保护经典剧目。要防止“建设性”的破坏。三是解决经费问题。既然已经上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就应该像保护物质的文化遗产一样,实实在在办事,要经得起国人世人检验。四是办好学校昆剧专业班和继续进行传习培训,特别是办一些讲习班。五是适当举办一些独立的有特点的活动。六是进行大范围的展示交流,使较多的人对昆剧有所了解。昆剧艺术应该大范围地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样子。七是支持与扩大昆剧的外围。昆剧的外围队伍好比北京城的“外城”。

我以为,对昆剧的这六项保护内容和七个方面的工作,对其他受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也是适用的。

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

这个概念是我在这些年看昆剧、京剧、川剧、粤剧、梨园戏、梆子戏等古老剧种,越剧、黄梅戏、评剧等百年剧种,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秧歌戏、二人台、二人转等年轻剧种,以及“天下第一团”、“末一团”等稀有剧种,在“保护”这个题目下形成的。

说戏曲是动态艺术,是说它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艺术,近于人体艺术。不论剧本写得多么有文学性、可读性,音乐唱腔设计得多么优美动听,服饰设计得多么漂亮,没有演员的表演都不能成为戏,只不过仍是文学、音乐、美术。只有这些部分综合地体现在舞台上,通过演员精彩绝伦的表演,完整地展现给观众,才是戏。我们经常把剧目说成剧本,一提剧目生产,就是抓剧本创作,这是一个不周延的概念。其实剧目是立于舞台上的包括剧本、音乐、舞台美术、导演、表演在内的综合体。我们也常常讲元曲、昆曲等,以为是一个概念。其实曲和戏是个交叉的概念,元曲里有元杂剧和元散曲,昆曲里也有剧和曲之分,似乎曲大于剧。但剧又包含剧本、音乐、美术、表演,似乎剧又比曲大。可见剧本和音乐在戏曲中地位的重要。但是如果有了好的剧本和音乐,而没有好的演员,这个戏成吗?演员是灵动的,综合于他们身上的表演艺术,不就是动态艺术吗?

说戏曲是动态艺术,又是说它是发展变化的艺术。不说它的孕育期,就说它成型、成熟以后,从宋代开始到现在,发展变化有多大!就从20世纪看,变化也不小。在20世纪,有少数剧种衰落了,有一批新剧种产生了,多数剧种发展了。作为国剧的京剧在20世纪登上了以表演为中心的顶峰。20世纪的京剧名伶绝对多于“十三绝”。而且20世纪受外来艺术的影响,导演地位的承认,导演手段的多样化,声光电等舞台科技的运用,对外艺术的交流,促使戏曲的舞台面貌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小时候看的是山西北路梆子,是业余班社。那时多数是男演员,女演员很少,须生激昂慷慨还好听,旦角十分难听。虽然有“小电灯”贾桂林,但是她已躲到张家口做了家庭妇女,我们看不到。现在的北路梆子男有男,女有女,比40年代好看得多,也好听得多。现在北路梆子有四个“梅花奖”演员,一个“红梅之星”,一个中央电视台青年擂台赛金奖,在北路都是叫得响的。

但是,动态的艺术,也有它的弱点。由于表演艺术是保存在演员身上的,演员强艺高,演员弱艺衰,演员亡艺失。如果外部的社会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动或变,艺术也就随之发生难以抗拒的衰落。还以北路梆子为例: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有几个大战役发生在山西北路,如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等,不少北路梆子的演员参加了抗战活动,被日寇残杀的最多,以至于连一个专业剧团都没有保留下来。50年代经田汉提议,恢复了北路梆子专业剧团,汇集了一批有造诣的演员,一时名声大震。但“文化大革命”中又备受摧残。现在北路梆子在忻州和大同有三个专业剧团,加上一个比较好的民间职业剧团,也只有四个,是四大梆子中最弱小的,是一个典型的濒危剧种。它的濒危还不在于专业剧团少,更在于与中路梆子的竞争中失势,它的地盘大量被中路梆子占领,一些“中不中,北不北”的演出团体把北路梆子的观众夺去了。这种状况固然是日寇给造了个空白,也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领导者没有田汉那样的眼光和魄力,还由于我们戏剧工作者自己缺乏与时俱进图存创新的襟怀和谋略。这种情况恐怕不只北路梆子一家如此,一些“天下第一团”(其实是末一团),大概也如此。现在一批如同北路梆子和“天下末一团”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了保护对象,是很庆幸很走运的。

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

那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部分戏曲艺术,该保护在哪里好,又如何保护呢?

都进博物馆行不行?毫无疑问,我们的各级政府、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该考虑修建一些戏曲博物馆,就像江苏昆山和苏州的昆曲博物馆、广东佛山的粤剧博物馆那样,把昆剧、粤剧的资料尽可能地保存起来。一些实际上已经没有演出活动的剧种,也应该进博物馆,给它们一个归宿。但全国300多个剧种都进博物馆,我以为既不现实,也不应该。像中国艺术研究院、佛山粤剧博物馆把许多外面见不到的原始的珍贵资料收集保存起来,供研究、教学、创作借鉴,价值确实是很高的。但是动态艺术的第一载体演员,却很难像资料一样保存在博物馆里,中国艺术研究院就没有演员。虽然现在有了录音录像的光碟,也究竟不同于演员的亲身表演真实。日本的歌舞伎、能乐在博物馆里,但也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展示,或给外宾看,像我们的戏曲这样给广大观众看的机会,并不多。中国的戏曲原本是平民艺术,是给广大观众看的,活灵活现的表演艺术真要封存在博物馆里,恐怕就没有多少观众去问津了。

我以为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所谓动态保护,就是保护在舞台上,保护在剧团里,保护在演员身上,保护在民间。

不论是城市的剧场还是乡村的广场,都基本上是在舞台上表演。舞台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人们在这里娱乐,在这里受感染,在这里领略社会百态,和参观博物馆的效应是不大一样的。除了专门的人员,一般观众是不进博物馆而要在广场看戏的。

剧团是戏曲的主要演出单位、经营实体,是人才、剧目、资料的荟萃地,是演员安身立命的根基。没有剧团,演出就难以进行;没有剧团,人才特别是演员就大量流散;没有剧团,演出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动态的戏曲艺术必然首先要保护在剧团。如果一说保护,就只想到修建博物馆,等到若干年后博物馆建立起来了,剧团也垮得差不多了,那时候恐怕就只有死亡的艺术了。那不是保护的根本目的。根本的目的还应该是继承、创新、发展、繁荣。如果剧团没有了,保护、继承、创新、发展、繁荣岂不成了空谈?因此我以为,戏曲艺术应该主要保护在剧团。为此,就要重点保护建设好一些代表性的剧团,把保护和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从20世纪到现在的经验看,古老剧种的表演艺术精华主要保存在老演员身上。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抢录了一批剧种的传统剧目,全部是保存在老演员身上的。京剧的音配像,都是配的老演员的音,也是一种抢救。现在有影响的剧种剧团无一例外地都有代表性的演员,而且往往是一个旗鼓相当的阵营,戏曲艺术保在他们身上就放心,就有希望。人们说起每一个剧种,都是和它们的名演员联系在一起的。反之,一个剧团没有了代表性的演员,这个剧团就会被人们淡忘,靠这样的剧团保护不了戏曲艺术。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中年演员,都是很有光彩的,但他们能演的传统戏并不多。而现在保护戏曲艺术又主要靠他们。除了要他们创作演出新剧目外,还有整理演出传统戏特别是受保护剧目,他们的担子很重。因此慎用、保护中年演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言而喻的要务。还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十年培养一批青年尖子演员,二十年成熟一批中年表演艺术家。

动态艺术除了保护在剧团、演员身上,还要保护在民间。戏曲的老根是平民艺术,生于民间,养于民间,闹于民间,存于民间。只要民间有班社,有民间艺人经常演出,戏曲就不会消亡。但是如果连民间艺人和演出活动都没有了,这个剧种也就寿终正寝了。因此,我们在重视专业大剧团、重视名演员的同时,不要轻视民间职业剧团和民间艺人。“映山红”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专业与民间,应该是一种水涨船高的关系。

动态艺术也可以多家保护,异地保护。参观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展览,我们会发现一些保留剧目,并不是一家所独有,演得最好的,也不一定是原始的演出单位。这是艺随人走的结果。谁家的演员好,谁家就演得时间长,最后就在谁家保留下来了。表演艺术也有他乡做故乡的现象,现在这种现象也有。比如山东吕剧《画龙点睛》,山西的上党梆子、北路梆子演得也好,北京京剧院演的《画龙点睛》还获得了文华大奖。这里的关键在演员,如果原始单位的演员实在不行,换个单位保护,不也功德无量吗?因此,戏曲艺术的普及和移植,是不可轻视的工作。

几点杂想

一、不可能一次把好事都办完。就戏曲而言,保护了92项、100多个剧种。没有进入名录的,并不都是新兴的“天下第一团”,有一批也是濒危剧种。以山西为例:山西有53个剧种,进入名录的只有14个剧种。有的剧种是用一个名称包含了,如道情、秧歌。其实有的名称相同,风格特色并不相同,如祁太秧歌、壶关秧歌、襄武秧歌并不是一回事。皮影戏的资料,曲沃保存的更多更古老,在国外也有影响,却没有申报。孝义保护了皮影,却没有保护木偶,其实孝义木偶是山西木偶的代表。上党落子的前身是河北武安落子,500年来在山西发展成了一个不小的剧种,反而进不了名录。赛戏、队戏是山西古老的土特产,也没有进入名录,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展览中仍然榜上有名,也算是一点安慰吧。陕西同州梆子、河北老调、山东枣梆子、江西赣剧、湖南祁剧、浙江婺剧与瓯剧、广东汉剧、吴川南派粤剧、海南琼剧、云南滇剧与白剧,也不在名录之中。

我这里只是讲的戏曲,如果再看一下音乐、舞蹈、传说故事、民间工艺,未进入名录的更不在少数。还以山西为例:山西的民间鼓乐除了威风锣鼓外,大同锣鼓、太原锣鼓也很有特色。大同锣鼓有一百多个曲子,有些曲子像交响乐一样分部合奏,规模很大。吹打乐有了晋东南的“八音会”,却没有广泛流行于忻州市的吹打乐。作为民间舞蹈的原平凤秧歌、定襄高跷秧歌、朔州踢股子秧歌、临县伞头秧歌、晋中背棍铁棍等都没有报。定襄宋丑子的故事、临县二丑子的故事、万荣故事都没有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不会报了。还有平阳木版年画、遍布全省的剪纸、面塑、木石砖雕、澄泥砚制作工艺也是有地方特色的。特别是七月十五捏面羊和摔跤“挠羊”的风俗,很可能和北方的炎帝文化中崇拜羊有关系,很值得研究。此外长治迎神赛社礼规、定襄河边九曲灯、怀仁旺火等,也都是地方特有的。这是仅就山西而言,至于全国品类之多更可想而知。

以上情况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今后的任务还很重,道路很还长。

二、受保护的剧种的当务之急是,要数一番家珍。凡被保护的剧种,都不要把自己摆进神龛,坐等布施,坐等修庙,而应该首先念好自己的经。每一个剧种在申报保护时,都有几个代表性的剧目,这些剧目究竟能不能完整地演出,还有哪些剧目是自己的保留剧目,都应该数算清理一番。应该承认,这一工作现在多数剧团做得很不够。还拿我的家乡戏北路梆子来说,现在常演的代表戏是《王宝钏》、《血手印》、《金水桥》、《四郎探母》、《伍员逃国》、《访白袍》、《劈殿》、《杀庙》、《舍子》、《休妻》等,虽然都比较精致,但总数比我小时候看的要少得多。比如北路梆子的开场戏,过去是《二进宫》,现在不演了。还有一些过去家喻户晓的戏如《九件衣》、《六郎斩子》、《庆顶珠》、《走雪山》、《春秋配·采花》、《三疑记》、《玉虎坠》等,现在也很少能看到了。应该有计划地恢复一批。有些戏精华糟粕并存,不妨先保留下来,然后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比如《宁武关》就可以这样处理。

在数家珍的时候千万不可掺假。是自己的东西好好整理,不是自己的不要掠人之美。山西大同的云冈锣鼓,是很有个性特色的民间艺术,可是为了演出热闹,把忻州的吹奏乐拿来吹二人台《走西口》,把本来很纯正的锣鼓乐搞得不伦不类,所以我就不主张他们草率申报。当然也不要把好事都集中给名门大户。忻州的吹奏乐本来是五台、定襄、原平、忻县、代县共有的,却报成了五台县的。而五台县最有代表性的是佛乐,结果佛乐入选,吹奏乐落第,其他几个县也不满意。这种“掏雀喂猫”的思想和做法实在要不得。

三、戏曲艺术的保护与创作演出是相辅相成的。保护、继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繁荣。死水一潭养不出大鱼,动态艺术创新才有生机。但凡一个有头脑的剧团领导乃至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一个有见识的演员,都不会单靠保护活命。他会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股东风,把一班人调动起来,把剧团搞活,使自己所从事的戏曲艺术事业,走出一个新局面,走向一个新境界。因此毫不松懈地坚持在艺术上改革创新,搞出好戏来,是自己的使命和天职。除了少数剧种,剧目生产还是要贯彻“三并举”的方针。在当前,首先要在数家珍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传统剧目,下一番推陈出新的功夫。对于新创作剧目,特别是现代戏,要在修改好剧本的基础上再投排,尽量避免赶制废品。

保护与改革也不是对立的。改革是手段,把剧团搞活,出好作品、好人才才是根本目的。因此“自生自灭”的口号不宜提,“人往哪里去”的口号要谨慎提。也不宜把剧团一概推进市场,更不可能都搞成产业。

四、建议“文化大□”,办点小事。如今我们到处可以听到“文化大□”(省、市、县)的自我张扬。有些地方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比较多,恐怕更要讲“文化大□”了。我对这种良好的自我张扬,向来不敢拥护。我以为文化是不好比大小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文化,实际是泛文化。一个地方地盘大,人口多,或者钱多,就可以封“文化大□”吗?恐怕不能。但是文化可以比特色、比建设、比政策。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文化艺术也重在建设。从建设的战略眼光出发,我们有些“文化大□”倒是应该办点小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物质来保护。党委、政府或部门,分一点精力研究文化艺术建设,拨一点小钱支持一下剧团,支持一下剧目整理、改编、创作,支持一下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普及工作,功莫大焉。但是最好少搞那些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大手笔”。一台戏动辄上千万地扔钱,难道就不避不正之风之嫌,就不怕中纪委当作腐败现象查处吗?

五、建议修几个戏曲博物馆。前面讲到,我主张动态的戏曲艺术主要保护在舞台、剧团、演员、民间,但并不是反对修建博物馆。我还是主张像苏州、昆山、佛山那样,修建几个戏曲博物馆,首先京剧就应该有几个博物馆。有些“末一团”也可以修几个小型博物馆乃至纪念馆。因为尽管我国的保护政策好,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老剧种不能与时俱进,会要消亡。不把它们放进博物馆,让它们“卷席筒”,甚至暴尸荒野,让人心寒。

六、建议有计划地分类搞几次保护剧种的剧目展演。让大家看看我们有些什么珍宝,看看谁家保护得好,谁家的政策好,谁家的措施得力。我坚定地相信,这项展演搞起来,不但会推动戏曲艺术乃至整个受保护项目的保护,而且对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对艺术的繁荣,也是一项得力的举措。如果从今年开始直到奥运会期间,把这项展演分批进行起来,将是中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6年6月14日

同类推荐
  • 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理论史稿

    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是余秋雨先生的首部学术著作,也奠定了他在戏曲界的地位,为日后担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打下了基础。
  • 处处有音乐

    处处有音乐

    本书是著名乐评人、资深乐迷辛丰年于1999—2005年间谈论音乐的随笔结集,此次在原版基础上增补《中乐寻踪》,从传统的深处寻觅中国音乐的韵味。辛丰年将音乐鉴赏与历史文化和人生感悟融汇贯通,乐人掌故佳话娓娓道来,叙述生动易懂而不时有灵光闪现,其音乐随笔为一代人开启了欣赏古典音乐的门径。
  •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本书通过对当代戏剧种种现象的分析,并结合戏剧史、戏剧理论和外部文化环境的视角,梳理了当代戏剧危机的根源在于交流语境的危机,并进而探讨了交流重建的可能性,试图为戏剧的未来打开思路。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讲,本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 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

    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

    本文题为《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以中国第三代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华为研究对象,依据家、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围绕水华的创作环境、心态及具体的创作过程、普通观众及电影学者的接受状态等层面,将水华的作品分为三类。
热门推荐
  • 妃常特工:王爷请负责

    妃常特工:王爷请负责

    盛大的婚礼,鲜艳的盖头,那盖头下的人,是谁?他是冷漠残暴的亲王,她是一缕不知情爱的幽魂。她一朝穿越,成为他的部下,他教她读书写字,武功心法,却教她,不要爱上任何一个人。可是她却飞蛾扑火般爱上他,甘愿为他所用。她为他打下半壁江山,无数的忍让,却始终不敌他心爱女子的一滴眼泪。当尘埃落定,他手一挥,她成了他的弃妃……再次相见,她在邻国国君的婚礼上,一曲清歌倾尽天下,他狠厉的握住她的手,阴冷的眸子闪烁着骇人的光泽,“你竟然敢,嫁给别人?”她微微一笑,绝美无双,“请问,你是谁?”他被打击的踉跄不稳,后退几步,忽而凛然上前抓住她的肩膀疯狂摇晃,“不准忘记我,不准,我曾经那么伤害你,报复我啊,报复我!”女子依旧微笑,星眸中平静无波,其实他不知道,真正的报复,已经开始……
  • 地球的血液:江河湖泊

    地球的血液:江河湖泊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自然界亿万年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无数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它们在大自然浩瀚无际的舞台上演绎着地球不老的传奇。本书是一部以地理知识为题材的社科读物,内容新颖独特,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以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愿望。
  • 心灵鸡汤精粹版1

    心灵鸡汤精粹版1

    一个人可能时时刻刻都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善待自己的人懂得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 第一狂后

    第一狂后

    秦素雅,21世纪世家的未来接班人,做事不按牌理出牌,脾气古怪,性格狂妄。穿……穿越?灵魂附体?shit!这种诡异的事怎会发生在她头上?还是个草包皇后,太后不疼皇帝不爱,一家老小还即将被斩首。且看女主如何凭靠现代知识在古代风生水起、玩转江山……
  • 豪门夺情:医生大人别腹黑

    豪门夺情:医生大人别腹黑

    "卖葛的,没事长这么帅干嘛,还真是祸害啊!只是没想到被祸害的居然是她。可不是?她的初恋、她婚礼、她深爱的男人,都因为他全泡汤了。他说好让她选择,爱她所爱的!可是,怎么就乘人之危,不择手段了呢?他,是那么温文尔雅、卓越迷人,堪比妙手仁心的男主角。可有一天,他竟然也强逼着她嫁他。伪君子啊,伪君子啊!要了她的人还不够,还想要她的心!他那高雅温柔的外表下藏的是何等腹黑的一颗心?"
  • The Movements and Habits of Climbing Plants

    The Movements and Habits of Climbing Plan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鬼匠道

    百鬼匠道

    神匠方桌,百鬼夜行,生者如何追溯死者?无名之雾,旧日支配,理智如何探索混乱?平凡如何成为超凡?
  • 愿你活得通透又自由

    愿你活得通透又自由

    何为通透?意为通彻、明白,也为干净透明。女人最为可贵的是:历经千帆却依旧保持一颗简单剔透的心。看得清楚,活得简单;知进退,不纠缠,不与自己较劲;自爱,自我,却不自私。爱来了,锦上添花;爱未至,享受孤独。无论身处何境都不会舍弃底气与温柔。愿你在复杂善变的世界里,依旧拥有自己最初的真心。
  • 陆先生新婚99分

    陆先生新婚99分

    她只是替好朋友捉奸,却捉到了他的头上。惹上他的下场:逼迫她领结婚,逼迫她去爱他,逼迫她生孩子,她不情愿的事情,他都引以为乐。一场精心设计好的婚礼,只是他设计好的局,当她和另一个女人同时被绑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救下了另一个,她在一场大火中逃离了他,在那场大火中,毁灭了她的爱。三年后,她带着两个宝宝,以全新面孔站在他的面前,挽着另一个男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却被他拦住。“三你那不见,孩子都有了。”“陆先生,我认识你吗?”某天夜晚,男人爬到了她的身边:“来,亲爱的,让你从新认识我。”
  • 萌妻来袭:欢喜竹马俏冤家

    萌妻来袭:欢喜竹马俏冤家

    他是她的妖孽哥哥,她是他的呆萌妹妹他一点一点的把她收入禳中拐带成妻,却不知他早已入了她的圈,他是她的克星,她亦是他的克星他说她是他的童养妻,她说他是她的童养夫他妖孽且爱耍流氓,她呆萌却心里腹黑,当妖孽碰上呆萌,当腹黑撞上腹黑,两人对碰到底谁胜谁负。。。。说他爱耍流氓?唔,他只是喜欢对他媳妇耍流氓,有一句话说的好,对媳妇耍流氓的流氓才是好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