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000000003

第3章 元代曲论研究

元代,由于各地杂剧、院本以及南戏、散曲等创作演出的繁荣,因此,随之带来了戏剧理论的兴起,无论对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还是对演员表演的评论总结,都有相当成就,基本上是在诗论、画论的基础上,对杂剧创作与表演,做了开创性的理性思考和总结,很有特点。其历史贡献之大,尤为突出,值得系统总结。

一、胡紫山“九美”说的开创之功

胡祗通(1227—1298),字绍山,号紫山,磁州武安人(今河北省磁县)。《元史》有传,记载他“少孤,既长,好读书,见知于名流”。刘赓《紫山大全集·原序》中说他年少“便能从诸生习,唯程文非所好”;“潜心伊洛之学,慨然以斯文为己任。一时名卿士大夫咸器重之”。元中统年间被召为员外郎,因其“直言正色,无所顾忌”,触怒权奸阿合马,被贬出大都,到山西、山东、湖北等地任地方官,“所至抑豪右,扶寡弱。以敦教化,以厉世风”。政绩突出,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文靖”[1]。他一生主要的戏剧活动,如与杂剧演员交往,给人作序时发表对戏剧表演的个人见解等均在大都。钟嗣成《录鬼簿》把他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金元散曲》收有他作的小令11首。朱权《太和正音谱》评“胡紫山之词,如秋潭孤月”。由其子编纂刊行的《紫山大全集》,被清人贬斥为“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甚至如《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以阐明道学之人,作狎倡优之语,其为白玉之瑕,有不止萧统之讥陶潜者”[2]。然而,正是这三篇“狎倡优之语”,成为非常珍贵的元初戏曲专论,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戏剧演出状况,而且可以洞悉胡氏对早期元杂剧表演的独特见解。

胡紫山生活在元初大都,这里,杂剧名作家辈出,杰作如林,演出众多,优秀演员济济。他喜欢看戏,与许多杂剧演员交往密切,除三篇序文的演员黄氏、宋氏、赵文益外,尚有散曲《沉醉东风·赠朱帘秀》,以珠帘喻朱帘秀“隔断落红尘土”,“挂尽朝云暮雨”。元人陶宗仪说他对朱帘秀“极钟爱之”[3]。正是他对元初杂剧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其广博的学识,对杂剧艺术进行了理论概括。他意识到元杂剧与当时社会的联系,总结为戏剧的认识功能、宣泄功能和娱乐功能:“十二时中纷纷扰扰,役筋骸,劳志虑,口体之外,仰事俯畜。吉凶庆吊乎乡党闾里,输税应役乎官府边戍,十室而九不足,眉颦心结,郁抑而不得舒,七情之发不中节而乖戾者,又十常八九得一二。”杂剧“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理,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戏剧演出能“解尘网,消世虑,嗥嗥熙熙,心畅然怡然”,“悦耳目而舒心思”。在元代初年,紫山先生就对戏剧所产生的功能,做出生动形象的表述,是有其先见之明和独到之处。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在《黄氏诗卷序》中对戏曲演员提出的“九美”标准:“女乐之百伎,惟唱详焉。一、姿质浓粹,光彩动人。二、举止闲雅,无尘俗态。三、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四、语言辨利,字句其明。五、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六、分付顾盼,使人解悟。七、一唱一说,轻重疾徐,中节合度,虽记诵娴熟,非如老僧之诵经。八、发明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悦,言行功业,使观者听者如在眼前,谛听忘倦,惟恐不得闻。九、温故知新,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九美既具,当独步于同流。”他提出的“九美”说,可大致概括为几方面:第一,注重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唱功“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念白“语言辨利,字句真明”;唱念配合适当,节奏感强,“轻重疾徐,中节合度”;做工“分付顾盼,使人解悟”。第二,强调演员的内在体验,“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准确把握扮演角色的思想情感,“发明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悦,言行功业,使观者听者如在眼前,谛听忘倦,惟恐不得闻”,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第三,强调演员的艺术修养和外在表现,“举止娴雅,无尘俗态”,达到“姿质浓粹,光彩动人”的美的境界。第四,要求演员在表演中不断创新,“温故而知新”,产生“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的浓厚而新奇之感。

紫山先生还在《优伶赵文益诗序》中指出,戏剧表演贵在“新巧”,他比喻说:“醯盐姜桂,巧者和之,味出于酸咸辛甘之外,日新而不袭故常,故食者不厌。滑稽诙谐亦犹是也。”而表演中,“拙者踵陈习旧,不能变新,使观听者恶闻而厌见”。认为只有“耻踪尘烂,以新巧而易拙,出于众人之不意,世俗之所未见闻者”,才能赢得广大戏剧观众的“爱悦”,产生强烈的演出效果。

胡紫山创造性地总结元初大都杂剧的表演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九美”说,不仅强调杂剧演员唱念做方面的基本功,而且强调演员演出时必须不断追求新意,还注意到戏剧表演中演员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既有独开先河的理论贡献,又与后世汤显祖、潘之恒、李渔等人的戏剧表演理论,有某些同工异曲之妙。然其开创之功,良不可没,值得深入发掘。

二、燕南芝庵《唱论》的理性探讨与描述

《唱论》,是我国现存的一部论述金元时代演唱的专著。作者燕南芝庵,姓名和生平皆不详。由于此书最初附刊在元人杨朝英编录的散曲选集《阳春白雪》卷首,据此可以考定元朝至正(1341—1361)年前已经完成。又据元人周德清作于元泰定甲子(1324)《中原音韵》中已转引《唱论》语句时称作者芝庵“古人”、“前辈”可知,其比周德清早,应成书于周生年1277年之前。既已标出“燕南”的别署,可以说明“芝庵”先生的籍里在“燕南”。元末陶宗仪也把此书收入《南村辍耕录》之中。可见此书元代中后期已流传较广,且具权威性。

此书分为27节短论,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演唱技巧、方法与理论。其中既有一般的演唱评论,也有对演唱历史、风格、传承的论述,自然包括了元代杂剧舞台演出活动,杂剧演员装扮人物演唱内容。开篇列举出“古之善唱者”、“帝王知音律者”和“三教所唱”,随之以传统儒家学说中的忌淫声、续雅乐的观点,阐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又云:“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4]这里崇尚演唱以人为本,把人体发出的歌声视为最佳效果,丝竹等器乐伴奏只能在演唱中起烘托作用的观点,是有理论传承功效的。

芝庵先生要求歌唱的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捶欠遏透”。并提出演唱节奏“停声、待拍、偷吹、拽棒,字真,句骂、依腔、贴调”,以及“声有四节”,声韵有“平、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即对演唱的字、句、腔、调分层次提出要求,对声、腔也予规定。还对演唱之中的变声、敦声、换气、歇气等声气,“歌声变件”里的“慢、滚、序、引”等,以及“赚煞、随煞、隔煞”等尾声处理,做了非常精彩的论述。更令人称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作者提倡歌唱者要熟悉歌词的内容,把握全篇的风格特色,以便准确表达演唱之际的感情色彩:“凡歌者所唱题目,有曲情,铁骑,故事,采莲,击壤,叩角,结席,添寿;有宫词,禾词,花词,汤词,酒词,灯词;有江景,雪景,夏景,冬景,秋景,春景;有凯歌,棹歌,渔歌,挽歌,楚歌,杵歌。”

其二,要求歌唱者注重演唱环境,了解观众身份,进而确定其审美心态,以便以歌声打动听众:“凡歌之所:桃花扇,竹叶樽,柳枝词,桃叶怨,尧民鼓腹,壮士击节,牛僮马仆,闾阎女子,天涯游客,洞里仙人,闺中怨女,江边商妇,场上少年,阛阅优伶,华屋兰堂,衣冠文会,小楼狭阁,月馆风亭,雨窗雪屋,柳外花前。”

其三,对当时流行的六宫十一调的音乐风格做了生动简明的概括:

仙吕宫唱,清新绵邈;南吕宫唱,感叹悲伤;

中吕宫唱,高下闪赚;黄钟宫唱,富贵缠绵;

正宫唱,惆怅雄壮;道宫唱,飘逸清幽;

大石唱,风流蕴藉;小石唱,旖旎妩媚;

高平唱,条物荡漾;般涉唱,拾掇坑堑;

歇指唱,急并虚歇;商角唱,悲伤宛转;

双调唱,健捷激袅;商调唱,凄怆怨慕;

角调唱,呜咽悠扬;宫调唱,典雅沉重;

越调唱,陶写冷笑。

这种总体性的区分把握,为当时曲界所认可,成为共识,并为后来的学者所转录。

其四,提醒歌唱者自我审视,了解自身演唱过程的种种局限,以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有川嗓,有堂声,皆合被箫管。有唱得雄壮的,失之村沙;唱得蕴拭的,失之乜斜;唱得轻巧的,失之闲贱;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唱得打稻的,失之本调。”

其五,总括了当时歌唱过程的种种毛病,既有“唱得困的、灰的、诞的”等“歌节病”,也有“散散、焦焦、干干”等“唱声病”,还有“则他,兀那”等“添字节病”,指出造成毛病的原因是“工夫少,遍数少”,“文理差”,“无传授”等,这些分析是很有演唱实践意义的。

全文虽短,却蕴含丰厚。由于作者运用了一些金末元初演唱行家所流行的行话,有的行话术语已随时间推移而费解,因此,给后世的研究者带来一些麻烦,产生某些歧义。近年有学者把全篇浓缩成令人可理会的短文:“善唱者,古已有之。今之唱,门户多矣,题目广矣,人皆爱唱而无处不歌。然调有声情,腔有正讹,句有定格,字有真伪,唱有高下之殊,辞有雅俗之别,辞章得乐府气味为尚,唱曲依字声传腔乃真。唱之为艺,尤贵会通:音律,文章,器品,兼之者可得而为曲唱矣。”[5]似乎还应续上:渺渺乾坤,时空无限。词山曲海,千生万熟。唱者如云,荣枯无数。得失漫评,续论短长。

三、夏庭芝《青楼集》的记载评述

《青楼集》是一部记载元代各类演员之书。作者夏庭芝,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蓑,别署雪钓隐,一作雪蓑渔隐,江苏华亭人。夏氏原是云间巨族,家中藏书很多,他的书斋名为自怡悦斋。元末张士诚起义,松江变乱之后,他家还残存图书数百卷。他隐居泗泾,书斋改名为疑梦轩。文学家杨维桢曾是他的家庭塾师。他“遍交士大夫之贤者”,当时的文人张择、朱凯、朱经、钟嗣成等人,都是他的同道友好。夏氏为人慷慨,“凡寓公贫士,邻里细民,辄周急赡乏”[6]。他曾创作许多散曲,“文章妍丽,乐府隐语极多”[7]。可惜今已失传。他的生年在元延祐年间,死于入明以后。

由于庭芝先生家庭富贵,“乔木故家,一生黄金买笑,风流蕴藉”[8],“慕孔北海,座客常满,尊酒不空,终日商会开宴,诸伶毕至,以故闻见博有”[9],因而有了写作此书的条件。夏氏自述写作过程及目的:“我朝混一区宇,殆将百年,天下歌舞之妓,何啻亿万,而色艺表表在人耳目者,固不多也。仆闻青楼于芳名艳字,有见而知之者,有闻而知之者,虽详其人,未暇纪录,乃今风尘澒洞,群邑萧条,追念旧游,慌然梦境,于心盖有感焉,因集成编,题曰《青楼集》。遗忘颇多,铨类无次,幸赏音之士,有所增益,庶使后来者知承平之日,虽女伶亦有其人,可谓盛矣。”此书完成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

全书共记载了118位演员。她们之中,以擅长演唱杂剧者较多,也有以唱诸宫调、南戏、院本、慢词等名重一时者,有的演员,能唱多种,并能装扮多种角色。从夏氏记录里,可以确定一批主要演出活动在大都、名扬京师的女演员有:

张怡云 曹娥秀 解语花 朱帘秀 南春宴 周人爱

玉叶儿 瑶池景 天然秀 国玉第 玉莲儿 贾岛春

王玉带 冯六六 王榭燕 王庭燕 周兽头 刘信香

樊事真 赛帘秀 王巧儿 连枝秀 赵梅歌 一分儿 孙秀秀

另有大都秀、燕山景、燕山秀等,从艺名的地域性来看,也主要成名于大都,燕山秀还是“朱帘秀之高第”。她们只是众多女演员的代表,据《马可·波罗游记》所记,大都“有妓五万人”,可见当时各种演出活动之盛。而大都杂剧演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善演杂剧者占女演员的大多数。

夏氏对大都元杂剧演员的记录,描述了演员精湛的演技,反映出演员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透露了元代杂剧在大都演出兴盛的重要信息。例如,记载朱帘秀条:“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胡紫山宣慰,尝以〔沉醉东风〕曲赠云:‘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冯海粟待制,亦赠以〔鹧鸪天〕云:‘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著人间半点愁’。盖朱背微偻,冯故以帘钩寓意。至今后背以‘朱娘娘’称之者。”其中的冯海粟,乃冯子振(1257—1314),是散曲作家。朱帘秀是元大都著名的杂剧演员,擅多种行当,不仅与冯子振、胡紫山这类文人士大夫交往,而且与关汉卿等杂剧作家过从甚密,关汉卿曾有套曲〔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深阴,射万瓦琉璃色浅。〔梁州〕宝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入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乡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香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目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里奇擎着耐心儿卷。”此曲借咏“珠帘”而喻示朱帘秀杂剧表演技巧高超美妙,突出她歌喉珠圆玉润,舞姿袅娜蹁跹,扮相漂亮优雅。另一士大夫,散曲作家卢挚(约1243—1315)也有〔双调蟾宫曲〕《醉赠乐府朱帘秀》:“系行舟谁遣卿卿,爱林下风姿,云外歌声。宝髻堆云,冰弦散雨,总是才情。恰绿树南熏晚晴,险些儿羞杀啼莺。客散邮亭,楚调将成,醉梦初醒。”此曲着重描写朱帘秀的教养和才艺,既有大家女子的“林下风姿”,风韵娴雅,又有“云外歌声”的艺术天赋,技艺高超。从朱帘秀有高第赛帘秀来看,朱帘秀曾教授一批弟子,高足以“赛”为艺名,可见朱帘秀在元大都交游之广,舞台的声誉之隆。

另外,此书记载顺时秀“杂剧为闺怨杂剧,为当时第一手。花旦、驾头、亦臻其妙”,表现当时著名演员戏路广,擅演几类角色的状况。又在周人爱一条记云:“京师旦色,姿艺并佳。其儿媳玉叶儿,元文苑尝赠以〔南吕·一枝花〕曲。又有瑶池景,吕总管之妻也;贾岛春,萧才子之妻也,皆一时之拔萃者。王玉带、冯六六、王榭燕、王庭燕、周兽头,皆色艺两绝。又有刘信香,因李侯宠之,名尤著焉。”这一条记载。介绍了10位京师旦角演员的主要情况,信息量相当大,折射出元杂剧在大都演出活动的繁荣盛况。

四、钟嗣成的《录鬼簿》是简明的元曲史

《录鬼簿》作者钟嗣成在自序中写道:“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淹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作者讲明自己孜孜不倦、千方百计、四方搜罗元代杂剧作家作品的苦心,不仅要为元剧作家树碑立传,“得以传远”,而且主要是有感于剧本创作的低迷,提出鼓励青年读书人投身杂剧创作之中,希望出现一个冰寒于水、青出于蓝的杂剧创作复兴局面。他还提出一个与创作风格有关的“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的“蛤蜊味”。蛤蜊本是一种个小而味道清纯的海产品,东南沿海平民百姓喜欢食用,味美而价廉。钟氏以平民大众化的食品来比喻元杂剧浓厚的平民风格,张扬“吾党”的平民意识,与当时主流社会的“高尚之士”、“性理之学”相对立,倡导离经叛道的通俗戏剧作品,以“蛤蜊味”作为总体美学格调的标志,既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钟氏的远见卓识,不仅有精彩的杂剧美学描述,而且为元杂剧保存了一份相当珍贵的作家作品名录,并分期加以评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戏曲作家专论。

作者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生卒年不详。原籍大梁(即汴梁),后居杭州,早年曾师从名儒邓文原、曹鉴、刘濩,曾为江浙行省小吏,后“以明经累试于有司,数与心违,因杜门养浩然之志”[10]。他曾创作大量散曲,现存小令59首,套曲1首。小令中有一批是凭吊元散曲和元杂剧作家的作品,颇具史料价值。套曲《自序丑斋》,自我描述云:

〔梁州〕子为外貌儿不中抬举,因此内才儿不得便宜。半生未得文章力。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更兼着细眼单眉。人中短髭鬓稀稀。那里取陈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风流面皮。那里取潘安般俊俏容仪。自知。就里。清晨倦把青鸾对,恨杀爷娘不争气。有一日黄榜召收丑陋的,准拟夺魁。

〔隔尾〕有时节软乌纱抓搭起钻天髻。乾皂靴出落着簌地衣。向晚乘间后门立。猛可地笑起。似一个甚的。恰便似现世钟馗诡不杀鬼。

〔牧羊关〕冠不正相知罪。貌不扬怨恨谁。那里也尊瞻视、貌重招威。枕上寻思。心头怒起。空长三十岁。暗想九千回。恰便似木上节难镑刨,胎中疾没药医。

〔贺新郎〕世间能走的不能飞。饶你千件千宜,百伶百俐。闲中解尽其中意。暗地里自恁解释。倦闲游出塞临池。临池鱼恐坠。出塞雁惊飞。入园林俗鸟应回避。生前难入画,死后不留题。

〔隔尾〕写神的要得丹青意。子怕你巧笔难传造化机。不打草两般儿可同类。法刀鞘依着格式。装鬼的添上嘴鼻。眼巧何须样子比。

〔哭皇天〕饶你有拿雾艺冲天计。诛龙局段打凤机。近来论世态,世态有高低。有钱的高贵。无钱的低微。那里问风流子弟。折末颜如灌口,貌赛神仙,洞宾出世。宋玉重生,设答了镘的。梦撒了寮丁,他采你也不见得。枉自论黄数黑,谈说是非。

〔乌夜啼〕一个斩蛟龙秀士为高第。升堂室古今谁及。一个射金钱武士为夫婿。韬略无敌。武艺深知。丑和好自有是和非。文和武便是傍州例。有鉴识,无嗔讳。自花白寸心不昧。若说谎上帝应知。

〔收尾〕常记得半窗夜雨灯初昧。一枕秋风梦未回。见一人,请相会。道咱家,必高贵。既通儒,又通吏。既通疏,更精细。一时间,失商议。既成形,悔不及。子教你,请俸给。子孙多,夫妇宜。货财充,仓廪实。福禄增,寿算齐。我特来,告知你。暂相别,恕请罪。叹息了几声,懊悔了一会。觉来时记得。记得他是谁。原来是不做美当年的捏胎鬼。

这里,钟氏从“丑”字入手,谋篇独特,自嘲自慰,写得妙趣横生,隽永飘逸,意味别致。全曲诙谐新奇,仿佛一幅惟妙惟肖自画像,不仅描绘出外貌长相,而且展现了特殊才能和丰富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史料。就是这位长相奇特的元代文人,独具慧眼,以超越世俗的胆识,为当时不受关注的杂剧作家树碑立传,留下了珍贵的《录鬼簿》。

他还创作杂剧《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郑庄公》、《斩陈余》、《诈游云梦》、《冯驩烧券》等,由于“皆在他处按行,故近者不知,人皆易之”。今均已失传。他所著的《录鬼簿》,完成于元至顺元年(1330),收录杂剧和散曲作家152人,作品名目448种。

钟氏是按照年辈顺序排列分类的:

1.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31人。

2.方今名公10人。

3.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56人。

4.方今已亡名以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19人。

5.已死才人不相知者11人。

6.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21人。

7.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4人。

第一、二类为散曲作家,共收录41人。第三类为元初的杂剧作家作品,由于“余生也晚,不得须几席之末,不知出处,故不敢作传以吊云”,反映出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所简要记述作家籍贯、生平交游和作品名目,其中明确记载关汉卿、马致远、庾吉甫、王实甫、王仲文、杨显之、纪君祥、费唐臣、张国宾、梁进之、孙仲章、赵明道、李子中、石子章、李宽甫、费君祥、李时中17人为“大都人”,加上大都邻近地区以及北方区域出生的杂剧作家,主要戏剧活动是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勾勒出元初杂剧在大都兴盛的繁荣局面,这与其后和钟氏同时代的剧作家大部分是南方人,主要活动在以杭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透露了元杂剧由北向南位移,杂剧创作活动中心从北方大都转向南方杭州的重要信息。

《录鬼簿》的分期分类,清晰明了,别具一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分类与当今戏剧史上的分期,有同工异曲之妙。加上作者简明扼要的评述,更可以把此书视作一部简略的元代杂剧史。钟氏为元代杂剧的分期,不仅是最早的研究成果,而且是最具权威性的史料,因而得到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戏剧史家的高度重视,作为元杂剧分期的重要依据,实在难能可贵。

作者敢为天下先,以太史公笔法,秉笔直书,为剧作家扬名作传,既为后世所推崇,也在当时赢得士大夫一片盛赞。其友人邵元长赠《湘妃曲》:“高山流水少人知,几拟黄金铸子期。继先既解其中意,恨相逢,何太迟。示佳篇古怪新奇,想达士无他事,录名公半是鬼,叹人生不死何归。”周浩又题《折桂令》:“想开元朝士无多,触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台人物蹉跎。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世难磨。”朱士凯在《后序》里也称颂:“君之德业辉光,文行邑润,后辈之士,奚能及焉?”这些评语,都不是过誉之辞。钟氏有意为之、悉心收罗、呕心沥血的著作,超过了作者的自我期待,超越了时间空间,成为一部开戏剧批评先河的作家作品的论集,并为中华文明史、文学史、戏剧史、艺术史,留存了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料与述评,“德业辉光”,万世千秋。

五、周德清《作词十法》的理论价值

周德清(1277—1365),字挺斋,江西高安人,生于文人世家,一生困顿,未入仕途,晚年穷苦,但他“通声音之学,工乐章之词,尝自制声韵若干部,乐府若干篇,皆审音以达词,成章以协律”[11]。对北曲有深入的研究和创作体会,感于元代南北统一后北曲南移,盛行于长江两岸,遍及苏杭浙赣,使南方文士加入北曲创作行列,而南方人士受方言影响,“俱无阴阳之别矣。且上去二声,施于句中,施于韵脚,无用阴阳,惟慢词中仅可曳其声尔,此自然之理也。妙处在此,初学者何由知之!乃作词之膏肓,用字之骨髓,皆不传之妙,独予知之,屡尝揣其声病于桃花扇影而得之也”[12]。为了能使“四方出语不偏,作词有法”,他广泛搜集,潜心研究,写成了中国音韵学上划时代的著作——《中原音韵》。

此书包括大都杂剧在内的北曲创作理论,集中在《中原音韵》后一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作词十法》之中,具体内容如下:1.知韵;2.造韵;3.用事;4.用字;5.八声作平声;6.阴阳;7.务头;8.对偶;9.末句;10.定格。这里有一些具体字、词、句、篇的作法和评论,表面上看,微观的论述较多,但细而品察,其中有的议论,道前人之所未道。作者新提出一些理论命题,有鲜明的理论见解。

其一,提出了戏曲创作中“语意俱高为上”的美学命题。周德清在“造语”一节写道:“未造其语,先立其意;语、意俱高为上。短章辞既简,意欲尽;长篇要腰腹饱满,首尾相救。”并在“定格”第一首〔仙吕·寄生草〕《饮》后评曰:“命意、造语、下字,俱好。”又在〔双调·梧叶儿〕《别情》后评曰:“如此方是乐府。音如破竹,语尽意尽,冠绝诸词。”虽然未能进一步阐述,但从这两条评语中,可见其用意,即把“意”作意思、意境运用,提出“立意”在“造语”之先。尤其是提倡“意尽”,这就有别于诗词的含而不露、露而不尽的创作鉴赏标准,无论散曲还是剧曲,是为演唱而创作,要当场让人听明白,就要求通俗、明白、晓畅,创作时必须“意尽”才妙。这一理论命题的确立,正抓住了曲论与诗论、词论的根本区别要点。

其二,突破文人士人观念,提倡平民意识。周德清在“造语”中还有一处精彩之语:“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格调高,音律好,衬字无,平仄稳。”这里的“文”,应有正面理解与反面诠释,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分为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外延与内涵。从正面理解的积极方面,可解释为文人气质,曲文品味之“文”。如周氏举例所言:可作乐府语、经史语,以显其“文”;不可作全句语、书生语、张打油语、双声叠韵语、六句三韵语,避免“不文”。

同样,这里的“俗”,也有正面和反面内涵诠释,有通俗与粗俗、庸俗之别,他认为:可作天下通语,不可作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方语、构肆语。周氏提出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美学尺度,敏锐而精辟地阐述曲体创作和鉴赏的独特美学准则,不仅表现出对元代曲体的特殊认知与把握,而且显示其突破文人观念、提倡平民审美意识的理论信息。

其三,提倡以元代大都为中心的北方音韵为标准,规范江南至全国语言,要求严守音律,对中华民族语音规范,具有相当深远的历史意义。周氏云:“‘作乐府,切忌有伤于音律’,且如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人音声歌之,虽字有舛讹,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大抵先要明腔,后要识谱,审其音而作之,庶无劣调之失。”这里提出的严守音律的总体原则,只要“不伤于音律者”即可,进而要求在创作实际中“明腔、识谱、审音”,是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不是仅仅在纸上谈兵。他批评当时不守音律的现象:“平而仄,仄而平,上、去而去、上,去、上而上、去者,谚云‘钮折嗓子’是也,其如歌妓之喉咽何?入声于句子不能歌者,不知入声作平也;歌其字,音非其字者,用合阴而阳,阳而阴也。此皆用尽自己心,徒快一时意,不能传之,深可哂哉!深可怜哉!”周氏在此强调作曲必须考虑演唱,场下创作应当充分考虑场上表演,这是符合曲体创作规律的观点。

根据元末人所评:“以余观京师之日,闻雅乐之耳,而公议曰:‘德清之韵,不独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当时之独步也。’然德清不欲予名于世,青原友人罗宗信能以具眼识之。”罗宗信在序中写道:“国初混一,北方诸俊新声一作,古未有之,实治世之音也;后之不得其传,不遵其律,衬字多于本文,开合韵与之同押,平仄不一,句法亦粗。”[13]因此有《中原音韵》这一音韵学巨作应运而生。

周德清既是一位元代著名音韵学家,也是一位元曲作家,故而有传世的《作词十法》。此“十法”乃是他创作与研究的心得总结,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后世曲体创作具有指导作用。他在《后序》中描述自己的一次作曲过程:“举首回顾,螺山之色,鹭渚之波,为之改容。遂捧巨觞于二公之前,口占《折桂词》一阙,烦皓齿歌以送之,以报其能赏音也。明当尽携《音韵》的本并诸‘起例’以归知音。调曰:‘宰金头黑脚天鹅,客有钟期,座有韩娥。吟能既吟,听还能听,歌也能歌。和白雪新来较可,放行云飞云如何?醉睹银河,灿灿蟾孤,点点星多。’歌既毕,客醉,予亦醉,笔亦大醉,莫知其所云也。”这里可见周氏抒发心意的创作沉醉过程,进而加深对其曲体创作理论的理解。

注释:

[1]《元史·胡祗通传》。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十九。

[3]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78页。

[4]《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159页。以下引自书中《唱论》语句,不再注。

[5]李昌集:《中国古代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页。

[6]张择:《青楼集叙》,《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第6页。

[7]《录鬼簿续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第285页。

[8]《录鬼簿续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第281页。

[9]张择:《青楼集叙》,《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第6页。

[10]《录鬼簿续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第285页。

[11]《中原音韵》,《中国古代戏曲论著集成》(二)。

[12]同上。

[13]《中原音韵》,《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

同类推荐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美学讲义(上)

    美学讲义(上)

    《美学讲义》是废名自编的教材,在前言里,废名说:今年暑假前,系里交给我一个任务,准备明年春季五年级开“美学”课,没有“部颁”的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教材自编。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本书一共有8章,包括美食客观存在、美学、群众和美、民族形式和美、生活和美、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美、内容和形式、美的创造和美感。希望作者通过每章的学习,能了解什么是美,并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因为美和生活是分不开的,离开生活就无所谓美,只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热门推荐
  • 逆星火

    逆星火

    逆天的人,一直都有。 飞向天空的蝼蚁,注定会毁灭在烈日的炙炎中。那是人们认定的真理。但是如果有一天,蝼蚁的数量足够多,多到足以隐天蔽日,情况是否会有不同?数千年来,人们行走在诸神的统治下,浑噩度日,不知那遥远天空之上,还有没有更遥远美好的风光。从今日起,我们这些匍匐在地上的蝼蚁,将抬起头,向天空进发,我们不愿意再活在压制之下,我们要让天空为我们颤抖,要以身填满那虚伪的光明,熄灭那虚伪的烈阳,让我们自身燃烧的那星星火光,汇成新的光明。逆世而生,逆天而行。我们将是燃烧天际的紫焰,我们燃烧自己,烧出一片广阔无垠的光明世界。
  • 瞳生之诡

    瞳生之诡

    诡案还是鬼案?那些警察都无能为力的案子,到底由谁来接手?人鬼难分,善恶难辨,双失小白领跟着警队专家联手掀开那一幕幕匪夷所思的真相。作者友情提示,本文有cp,但感情线很淡,重点在各种灵异的事件上,没有一女配多男,男主角现阶段存在感不是很强。
  • 重生之天生为王

    重生之天生为王

    九洲之内,大元王朝君安楠生于大元败也大元**当身着华丽神官服双手合十念出古老咒语以渴求九洲平安盛世千年时,君安楠却是笑也笑不出来。因为,盛世的代价是她的命!魂灭九洲肉身被烧足足四十九天,本以为自己就会这样憋屈的死去,却没想到一朝重生竟然重生到了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让一个“直男”老古董去体验现代生活可真是异想天开啊!某君姓主角意难平捶胸顿足**重生一遭,她撇去了那责任如山的皇家姓氏,虽为孤女却有着深深疼爱着自己的家人,了足了自己的心愿,正准备好好在现代肆意人生时,有东西告诉自己背负着拯救九洲生命的重任哈?你确定不是他们要我命?不然我怎会死的如此凄惨?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刻意”为之,师傅因窥探先机而被谋杀,师兄被欺骗被人摆布,一切的起因皆是自己,那么也该由自己来解决!血海深仇,用着千万之人的命运来做赌注,这一赌,必须赢!该如何才能够十拿九稳的赢得胜利呢?两个不靠谱的系统客服给出了答案:“赚钱!升级!变优秀!”因为优秀的人总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没错就是这样!不跑谱的两小只信誓旦旦的打包票。从此君安楠踏上升级打怪赚钱招贤(mei)才(nan)之路**颜值高智商高的两个资深妹控:安楠,你是个女孩子,不可以随意跟男性勾肩搭背喝酒聊天,不对,不可以和男性接触超过一米。某白衣矜贵却黑白两道通吃男:人都是冷漠无情的利己动物,我爱自己为自己胜过所有,从没有我占不到便宜的人,却偏偏出了一个你。某气势全开霸气军装男:小家伙,我帮你站在力量的顶端,我用我的信仰对你发誓,终生效忠你。君安楠头晕眼花:我只是来收下属,为什么都把目标定在了我的后宫?我拿你们当兄弟,你们却想搞我!生气!**血海深仇,让她越发不堪与狼狈,在一次一次自我挣扎后自我悲悯,却发现身边已然聚集着许多亮光,是他们教会了她如果具有感情,如何去真正的爱人**啦啦啦,第一次写文,希望大家喜欢,如有不对请多指正与包涵~谢谢你们~笔芯
  • 天墟演

    天墟演

    倘若黑夜降临此间,是否伴随寒冷永固,或是血流喷涨,河成江海如果在善与恶之间抉择,命运在他手里,究竟是万灵新生的希望,还是死亡的开始当罪恶袭涌世间,他脚踏万丈荒山,手持黑色铁链,撕裂大地,破海乘空,为所爱之人,御道归来!
  • 红莲女佛

    红莲女佛

    身着僧衣披袈裟,虽是佛门中弟子却是佛魔一瞬间,渡魔渡妖不渡仙成魔成佛不成仙,除去佛来便是魔身是佛来心是魔,业火红莲化成人度妖成仙魔成佛,红莲业火洗因果说我修佛应斩魔,我却将佛骗入魔红莲业火一出手,天下修士尽成狗“诶,说你呢,身后那只妖怪,悟尘我是修佛的,能灭你那种,不要再追我嘞。”“我去,前面那只魔不是早成佛了么?”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写啥,我也不懂怎么回事,也没敢问自己,写着写着就这样了,欢迎大家留言@我,给我留下你们的建议,希望你们能喜(*??╰╯`?)?
  •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电脑里的小木马

    电脑里的小木马

    来自未来天河星系的超智能AI——MUA在数据洪流之中穿梭时,无意间穿梭回低科技时代(二十二世纪)。来自未来的智能AI——MUA居然变成了一个电脑桌宠,遇见了一个叫程修远的电子竞技选手,两者之间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小剧场——MUA(木马):这个世界的网络好脆弱哦~不过,吃起来一口一个嘎嘣脆,真香!程修远:住嘴!我的竞技视频!我的资料!你快给我吐出来!这些杀毒软件为什么一点用都没有![抓狂]MUA(木马):嗯哼!别小看本大人,这些破玩意也就只能扫扫缓存,我以前连打扫房间都不用这破扫把的呢![傲娇脸]MUA:这个人类好好看,我抓回星际!程修远[假装挣扎]队友[尔康手]:队长,我们需要你!请自动脑补夹娃娃机的画面。
  • 灵枢识

    灵枢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心狂颜倾天下

    冷心狂颜倾天下

    暗夜锁魂的“冷面妖姬”,新婚之夜,死于新郎枪下,她却笑得绝美!不想,是天意?还是命中注定?她携前世记忆一朝穿越,成了护国将军府的大小姐,有了疼她入骨的爷爷。然,却面对着暗处不知名的危险!为了护己,亦是为了爷爷!她带着一颗坚定冷漠的心踏上强者之路!多年后,她带着绝世才华和倾世容貌,华丽归来!尽展几世芳华!冷情妖娆,强势狠戾,腹黑毒舌,狂放不羁,使人人闻之则色弱!且看她如何用智慧站在顶峰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身红衣男装傲行天下,一身白衣女装倾尽天下!百变如她,到底那一面才是真正的她?而繁华退却,谁又知她心中要的是什么?清淡冷漠如他,护她如珍宝,甘愿为她踏遍红尘!妖绕邪魅如他,为她与天下为敌又如何?冷酷霸气如他,为她铁血甘愿化为绕指柔!神秘强大如他,屡次护她周全!当一个个的桃花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又是如何面对?谁才能捂热她冰冷的心?当一切尘埃落定,谁才是她的归属?本文标签:女强,结局一对一,女扮男装,穿越,腹黑!萌宠相助,带一点玄幻简介无爱,正文有爱!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收藏!晓尘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多谢施主!功德无量!
  • 要账千金收账记

    要账千金收账记

    莫夕夕是一个二十一世纪某医学院在的学生,因为一本捡到的账本和一个蝴蝶玉佩而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古代变成了一个杀手头头的女儿,在给儿时礼部尚书的儿子苏听风玩伴送酒的路上遇到了本书男主凤凌奕,莫夕夕被迫签下契约书并且许诺随叫随到。从此以后凤凌奕对莫夕夕展开一系列的折腾,女主开始为凤凌奕去各种奇葩的人家要各种陈年旧账。在折腾的过程中莫夕夕认识了好友肃然,男女主一阵相处之后,凤凌奕觉得莫夕夕很有趣,可爱。而苏听风从小便喜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