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3200000010

第10章 不争无尤

【原文】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居善地,心善渊[4],与善仁,言善信[5],正善治[6],事善能[7],动善时[8]。夫唯不争,故无尤[9]。

【注释】

[1]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2]恶:厌恶。[3]几于道:接近于水道。几:接近。[4]渊:深沉冷漠。[5]信:信义。[6]正:平正、正当。[7]能:能力。[8]时:时机。[9]尤:怨咎、过失、罪过。

【译文】

最高的德行就如水的品德。水滋润养育而不和万物争名夺利。水身居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位置,所以水最接近于“道”。上善之人总把个人处于众人之下,思想清明深邃,施惠万物像天一样,言谈恪守信用,从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特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因为有不争谦下之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评析】

水的化学成分是二氢一氧,人每天都要喝水,来满足身体的需要,离开水人就无法生存。不光是人,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

水无色无味,又无状,用什么形状的容器装它,它就呈什么形状。它生性温柔,像一个柔弱无比的少女,羞涩柔韧而又随遇而安。用水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用利斧砍它,它就默默承受,而不会受伤流血;将它无情地抛弃到空中,它会凝成水珠圆润地飘洒到地上,而不会摔得头破血流。它善于变化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它遇冷凝结成冰,遇热变成气体,遇水合二为一,遇风翻滚成浪花一朵朵……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温柔。它虽然看起来很渺小,但它成就了黄河长江的浩瀚,所有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它的特质,无论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它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这一点和我们人类恰好相反,人是钟情于高处的,仿佛只有不停地高攀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人都往高处走,所以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就会有人受伤,甚至亡命。水比人明智,它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们违背自然规律时,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威力。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都是水与人类不良行为的无声对抗。

水和大道十分相像,大道无形。大道柔软,不与宇宙万物相违逆;大道生养万物,但不与万物争高下,不求万物的报答;大道谦逊,不居功自傲。大道具有很大的威力,它会令那些理解它的人内心平静如水,摒弃了杂乱和烦躁,内心充实,而没有了烦恼和忧愁。和大道同步而行的人心境平和,物我两忘。

老子声称,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宽厚诚实的作风,这些最接近大道的本质,是人类最应效仿的德行。具体地讲也就是心胸要像水渊一样,宽广无边、清湛悠然。要像水的流势一样,谦虚卑下,不可处处与人争高低,要择地而居。对人要亲切自然,以诚相待,老实厚道,宁愿被人欺也决不欺人。为人处世重诺守信,如同潮汐一般,起落守时。

不止是这一章,老子在《道德经》的其他章节也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写照和完美表达。他谆谆告诫世人言谈举止要如流水行云,循循善诱、悠然洒脱。对于统治者,施政时要像水一样,要采取低姿态,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慢慢深入人心,要用怀柔政策,以柔克刚,而不是采用强硬措施逼民就犯。

水是有灵性的,它懂得遵循自然,顺势而为,决不与人相争,这样既成全了别人也保全了自己,因而也就不会遭到他人的怨恨和嫉妒。我们人类一旦拥有了像水一样的品格,就能助人而自乐,与世无争,日子过得恬淡自然,就能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就能免去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等等。做到了如水的品格,就能与大道协调一致,就会免去纷争、免去痛苦、免去烦恼,就能过得逍遥自在,似天神一般。

【为人之道】

壶子心静如水难倒季咸

东周时,郑国有一个善于相面的巫师季咸。他能根据人的长相预测人的生死存亡、福祸寿天,甚至能预测在何年何月何日应验。

郑国人见了他,怕他说出即将发生的凶事,所以见他就躲。

列子听说这一奇事后,觉得季咸是个了不起的人,心生羡慕,于是对老师壶子说:“我以前以为您的理论和学问是世上最高深的,现在才知道,天外有天,竟还有比您更高明的人在呢!”

壶子听了弟子的话,说道:“我只给你讲了道的外表,还没有讲到实质,你怎么就妄下结论呢?如果只有雌鸟而没有雄鸟,怎么能生出卵来呢?只有浅薄的人才容易被人把心思看透。你明天把季咸叫来我见识一下。”

第二天,列子把季咸请来了。壶子一句话也不说,季咸相完面后便出了门。

列子追上问:“结果如何?”

季咸压低声音悄悄对列子说:“你的老师气色不好,脸色就像死灰一样,他活不长了,寿命超不过十天。唉!”

列子一听,赶忙跑进屋里,痛哭着把季咸说的话告诉了老师,谁知壶子却笑着说:“不要怕,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土一般的面色,心境寂静,止而不动,所以他看到的是我闭塞生机的样子。明天你再把他请来,让他看看我到底能活多久。”

第二天,列子又把季咸带来。季咸看完壶子面相后,告诉列子说:“庆幸啊!幸亏你老师遇上了我!你老师有救了,你不必担心,我看到他闭塞的生机又开始通畅好转了!”

列子又忙进屋把这些话告诉壶子。

壶子依然笑着说:“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天地间的生气,我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一线生机从我脚后跟生起,直到头顶。他刚才看到的就是这一线生机。过些时候你请他再来,听他怎么说!”

又过了一天,列子又请季咸来给壶子相面,季咸看完后疑惑地对列子说:“你的老师昨天刚有了一点生机,怎么今天又精神恍惚神若游丝了。我无法给他看相。你告诉他,等他心神安定的时候,我再来给他相面。”

列子进屋把这些告诉了壶子,壶子说:“我刚才给他展示的是没有任何迹象的空虚境界,所以他看不出什么来,明天你请他再来看看!”

次日,季咸又被请来了。

他刚走进屋,看到壶子的面色,便大叫一声,转身就跑。

壶子也大叫列子:“快去把他追回来!”

列子莫名其妙,听了老师的话,拔腿就追。季咸像丢了魂似的,拼命奔跑,列子追赶不上,只得回来,他对壶子说:“季咸跑得太快了,我追不上他!究竟您给他看的是什么啊?”

壶子说:“刚才我让他看的是我的根本大道,但还没完全展示出来,他就跑了。我只是想逗逗他而已,让他无法猜测,就像草遇风披靡,水随波逐流。所以,他刚看我一眼就被吓跑了。”

说完,壶子哈哈大笑。

【从政之道】

刘邦蓄势待发屈己图大业

秦朝末年,刘邦率众起义,进占沛县。城中父老想推举他为县令,呼声极高。

刘邦推辞说:“当今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并起反秦,如果选择将领不当,就会一败涂地。我不是爱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担心自己才能低下,不能保全沛县的父老兄弟。这件大事,还请各位慎重考虑,推举可以胜任的人来做沛县的县令。”

在场的萧何曹参都是文官,他们顾虑重重,担心大事不成反被秦朝诛灭全家。同时,两人又深知刘邦能成就大事,便极力推举刘邦。

沛县的百姓们也对刘邦说:“我们早就听说过您,日后您定是大富大贵之人。况且我们已经占卜过了,没有人比您更为吉利。如果您不当县令,还有谁能当呢?”

刘邦又多次推让,但别人谁也不敢担此重任,最终还是刘邦做了沛公。

秦被灭后,项羽分封诸侯,又把刘邦封为汉王,并拨给刘邦三万兵马(原来刘邦有十万),随同他前往汉中。众人都不服,认为这是项羽借机削弱他,都主张与项羽决一死战,而刘邦却接受封号,前往汉中。

汉王率这些人马前往汉中,所经过的路线有两条:一是走通往汉中的谷道,南端的谷口是汉中的南康县;一是向西到达眉县西南,走斜谷,再入褒谷。刘邦选择了从杜南,经蚀中然后西行到达眉县,由眉县西入斜谷,经斜谷再由关中到达汉中。

刘邦与将士们一路西行,到达眉县西南,随后大军有序进入斜谷。斜谷道路狭窄,泥土带着湿气,几万大军一字行于峡谷之中,蜿蜒有十余里之长。

自进入斜谷,穿越秦岭,又是一番景象。谷底的两侧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飞鸟哀鸣猿猴啼,一片凄凉的景象。只有头顶上的那一线天空,还能让士卒们寄予希望。这就是有名的古栈道。行进在峭岩陡壁的栈道上,下面便是万丈深渊,人马从这上面颤巍着走过,第一次走这种栈道的士兵,眼睛都不敢往栈道下边看,只是闭着眼睛往前走。

途中,这些将士们一个个都很沉闷,不知道所谓的汉中到底在哪里,离家乡有多远,辛苦征战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会被遣往汉中。一丝忧虑,但又有几分恐惧,可终归还是觉得自己的生路只能系在这一线天空的前方。

当将士们将要走出斜谷时,人们回首顾盼,都深深地出了一口长气,高兴地祝贺,都一个个发誓要打回老家,与项羽血战到底。等最后的士兵度过栈道,刘邦却下令把栈道全部烧毁,这一下,全部将士都迷惑不解,可又无法辩解,只得听命行事,霎时间,谷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历尽艰辛修建的古栈道就此毁于一旦。

汉王刘邦这才向众人解释,项羽的探子就在身后,不烧毁栈道就不能消除他的怀疑。等我们势力壮大,我们再重修栈道,打回老家,将士们这才如梦方醒,纷纷交口称赞。

果然,项羽听说此事,对刘邦放松了警惕。刘邦趁机在汉中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势力逐步壮大。最后,刘邦重返中原,大败项羽,建立汉王朝,是为汉高祖。

沛县父老推举刘邦为沛公,他并非不乐意,而是行以退为进之策,试一试众人是否真的服他。造反是灭门大罪,如果众人不服,必然不成,还是不干为妙;只有众人心服,才利于管束和指挥。同样,进驻汉中,火烧栈道,也是以退为进,最后终成大事。

所以,不争锋芒,只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手段,而不是毫无进取心的态度;偏安一隅,只是蓄势待发的预备过程,而不是苟且偷生行尸走肉般地活着。刘邦做到了,就成功了。这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忍耐一时,自然会风光一世。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中经由城市文化性格而探索人,经由人那些久居其中的人们,和那些以特殊方式与城联系,即把城作为审美对象的人们搜寻城,我更感兴趣于其间的联结,城与人的多种形式的精神联系和多种精神联系的形式。当我试图讲述城对于人的塑造,和对于创造其形象者艺术思维的干预时,不能不暗自怀着兴奋。
  • 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本书共分16讲,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殷周之际的文化变迁、先秦儒家思想文化、先秦道家思想、先秦时期的墨家与法家思想、汉代新儒学、佛教的东传及其对中国人的影响等。
  •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文化与英国、日本文化一样,也是一种被大陆文化持续同化的岛屿文化。但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海南文化,历史上从未出现反大陆化或去大陆化的现象。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陆移民长期源源不断地落籍海南,大陆封建制度、统治政策及其主流文化逐渐深入海南,使黎族本土文化、村落家族文化、贬官仕官文化、异域宗教等张力元素之间,从冲突到妥协,从对抗到合作,逐渐形成一种根性模式,即由祖先崇拜、宗法社会、实用理性、边疆心态诸多根性所组成的蓝色的农业文化。这些来源于又不同于大陆文化的根性模式,不仅规范着海南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规范着海南女性角色的塑造,并在其现代化的历程中与时俱进,发生了重要转捩。
  • 世纪风

    世纪风

    本书所辑为张胜友的影视政论作品,各篇文章议论风生,旁征博引,资料丰富,雄辩滔滔,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作者的文学笔法,时将诗情画意与议论结合,将议论变成影视图像的画外音,这就使他的全副笔墨不但具有理性的冲击力,还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读张胜友的作品,我们不仅获得审美的感受,还会获得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浪出地球第一人

    浪出地球第一人

    莫名其妙被“拐”到外星文明…怎么办?活着!狂浪活一回!狂浪不等于作死…!少年吴迪就这么在异星开启了“浪有底”的全新绽放。在这个文明闪耀、类人族和兽族纷争不断的奇幻世界,作为浪出地球第一人的他,竟然选择这么干…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刑罚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刑罚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随着人们知识的不断成长,法律实践日趋丰富、深入,法学和刑事法学的研究也日益精深,规范上的犯罪和刑罚存在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这一刑事法学的基本问题却没有相应地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作为事实的犯罪和刑罚应当是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整个刑事科学知识与体系的基础。从犯罪和刑罚的本原性认识出发,探索刑事法学研究和刑罚实践发展的科学之路正是本书的立意所在。
  • 大宋重组

    大宋重组

    在历史上,宋微宗是个聪明的人,但不是英明的皇帝。其实也不能怪他,不论换谁上位,如不能彻底改变当时的社会形态,靖康之耻迟早都会发生。那要如何改变,改变到什么程度,则尽在大宋重组。
  • 至尊邪王:盛世小狂妻

    至尊邪王:盛世小狂妻

    当腹黑遇上腹黑当高冷撞上呆萌当无情碰上柔情当逗逼遇上美男这将会擦出一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沉默的群山

    沉默的群山

    该作品为一部长篇小说。作品通过皖南山区汪村和赵村几十年的历史变迁,讲述了中华民族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段艰难历史,描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从苦难和战乱中走向新生的历程。本书通过对清末举人程朱理学代表程学理、家族代表汪天福、民间力量代表杨天啸、新生力量代表共产党书记赵青竹及土匪头子周杆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全面再现了那段特定历史时期善与恶的较量,正义与邪恶的碰撞,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作者用感性的笔触力图让我们牢记这段苦难的历史,牢记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
  • 不完全守则

    不完全守则

    一个不入流的记者,潜入大名鼎鼎的叶府做下人。没有霸道总裁,没有纯情小佣人,只有等待层层被剥开的迷雾。
  • 异形归来

    异形归来

    君常言,执长剑,灭杀鸦三千春花共秋月都与我踏遍
  •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1997年香港回归,作者用他朴实的文笔记录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本书被收录在2001共和国回顾丛书中,长篇报告文学。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