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2700000003

第3章 天命(1)

本章所讲天命,是就个人的禀赋而言。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也就是含有道德内容的“性”。人人遵循各自的性,在日常生活中,就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进而就有了常规,也就是“道”。从道入手,修饰品节,这就是“教化”。

“道”与“人”是完全一体的,不可片刻分离,而引入“慎其独”的话题,要求人们加强道德自觉,谨慎地修养自己,并特别提出了“中和”这一范畴。“中和”是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本章是从情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出基本的解释。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的,不偏不倚的,所以叫作“中”。喜、怒、哀、乐总是要发露出来的,但发出来要有节制,无过无不及,这就叫作“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都心平气和,社会和自然界才能很和谐,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这里讲的中和,实际就是中庸。

【原文】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3]。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4],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5]。莫见乎隐,莫显乎微[6]。故君子慎其独也[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8];发而皆中节,谓之和[9]。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10]。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1]。

【注释】

[1]天命:天赋,指人的自然禀赋。也指天理,命运。性:人的本性,是人之初由先天赋予的本真的善性,也可理解为人的天性。[2]率性:遵循人的自然本性。率:遵循、依照、顺从。道:本指路,即道路。又可理解为规律、方法、道理。[3]修道:修养道德,探求事物的本源,研究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道:道德。教:教育,教化。[4]须臾:片刻。[5]不睹:看不见的地方。不闻:听不到的事情。[6]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àn):同“现”,显现。乎:于。[7]独:独处或独知时。[8]中:指不偏不倚的状态。[9]中(zhòng)节:符合法度。和:和谐,指多种事物的协调统一。[10]达道:指人们共同遵行的原则。[11]致:达到。位:安于所处的位置。育:成长发育。

【译文】

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称作“天性”,遵循天性而行叫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并推广于民众叫作“教”。道是人们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在别人听不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秘的时候越容易表现出本色,越是细微的事情越容易显现真情。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独知的时候总会更加谨慎。喜、怒、哀、乐各种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作“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作“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一切事物最普遍的规律。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而运行不息,万物便能各随其性而生生不息了。

【历代论引】

郑玄说:天命,即上天所赋予人的自然生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按照天性而行,就是“道”。治而广之,人仿效之,就是“教”。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也。君子则不然,虽视之无人,听之无声,犹戒慎恐惧自修正,是其不须臾离道。又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则必肆尽其情也。若有占听之者,是为显见,甚于众人之中为之。又说:中为大本者,以其含喜怒哀乐,礼之所由生,政教自此出也。

孔颖达说: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老子云:“道本无名,强名之曰道。”人自然感生,有刚柔好恶,或仁、或义、或礼、或知、或信,是天性自然,故“谓之性”。感仁行仁,感义行义之属,不失其常,合于道理,使得通达。

孔颖达说:圣人修行仁、义、礼、智、信以为教化。道者,开通性命,犹如道路开通于人,人行于道路,不可须臾离也。若离道则碍难不通,犹善道须臾离弃则身有患害而生也。又说:君子行道,先虑其微。若微能先虑,则必合于道,故君子恒常戒于其所不睹之处。人虽目不睹之处犹戒慎,况其恶事睹见而肯犯乎?故君子恒常戒慎之。又说:凡在众人之中,犹知所畏,及至幽隐之处,谓人不见,便即恣情,人皆占听,察见罪状,甚于众人之中,所以恒须慎惧如此。以罪过愆失无见于幽隐之处,无显露于细微之所也。以其隐微之处,恐其罪恶彰显,故君子之人恒慎其独居。谨慎守道也。

孔颖达说:喜怒哀乐缘事而生,未发之时,澹然虚静,心无所虑而当于理,故“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者,不能寂静而有喜怒哀乐之情,虽复动发,皆中节限,犹如盐梅相得,性行和谐,故云“谓之和”。情欲未发,是人性初本。情欲虽发而能和合,道理可通达流行,故曰“天下之达道也”。又说:孔颖达说:人君所能至极中和,使阴阳不错,则天地得其正位焉。生成得理,故万物其养育焉。

朱子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又说: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德,所谓性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又说: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

朱子说: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着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又说:性情之德,以明道不可离之意。又说: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无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则极其中而天地位矣。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矣。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故其效验至于如此。此学问之极功、圣人之能事,初非有待于外,而修道之教亦在其中矣。是其一体一用虽有动静之殊,然必其体立而后用有以行,则其实亦非有两事也。

智慧运用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典句札记】

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庸》中开宗明义之句。它明确向我们展示了人生哲学修养逐次递进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的善性,通过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实现中庸和谐的大同世界。

我们的生命从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秉承了上天的赋予,带着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这种命运的形式来自于上天注定的意旨,我们没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与权利,就连我们的乳名都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是由冥冥之中的某种昭示,借助于我们母亲的思想所赋予的。

当我们初解人情,受到了家庭的熏陶与教养,同时也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与既定形式的教育,又经由社会心态的影响与砥砺,最终铸成了我们自己的性格,并以此确定我们的言行,形成了我们的人格,进而我们知悉了人情世故,学会了待人处世的礼仪,寻找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我们行走在命运给我们规定的人生道路上,面对着人生中的得与失,承受着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我们所获得的经历,又都与社会有关,与人们有关,与这二者无法割裂。而在社会中我们往往所奉行的,是几千年来人们约定俗成的,称之为道德的东西,并且以自己的行为为这个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作出微小的贡献,强化着既成的律条。于是,我们众多的社会中的人,组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共同恪守着这个“道”。

做事情要合乎“道”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为人处世之法。也许有人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比如说人们有欲望的本性,那么是不是做事情就应该遵从这种欲望呢?这不也是自然规律吗?诚然,我们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自然本性,但实际上,我们人的这种自然的欲望只不过是宇宙万物中的一点尘埃,而我们做事情要遵从的是最大的“道”,我们生存更要遵循大的自然规律。因此我们自私与贪婪的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最终将导致同类之间的相互争斗、尔虞我诈,结果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哀,这就是不遵循“道”的结果,而这样的事例是数不胜数的。所以,真正地遵从“道”来行事,是要我们获得生存的智慧,返璞归真,而非是依照那些小的欲望的本性来行事。

学习和推广回归本性,遵从规律的做事方法,这就是“教”。诚然,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道”,因为它是最根本的规律,如影随形地统率着人的“本性”,然而“道”却又是不同寻常的,它常常说也说不清,道也道不明。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见“道”的神秘、深邃与难以捉摸。所以,“教”的过程其实是靠我们自己去体悟,然后再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有人认为做事情要“随性而为”,这其实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用我们的智慧做到“率性而为”,也就是引导人的本性去行动,这才是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所应具备的德操!

经历了历史及人生的种种磨砺,无数人共同建设,形成了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产生了我们共同的信仰及价值体系,我们约定以这种信仰和价值体系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修养我们的品性,又以我们的品性影响更多的人,从而形成教化。这就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历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这四点是万世不移的法则,是人与社会发展进化的哲学。

上天之大德,在于宽厚,在于包容,于是有“厚德载物”的赞颂。无论是杂草还是禾苗,也无论是好人还是歹徒,更不论是真理还是谬误,它们都同样生存在这天地之间,而天地又都给予万物公平的机会,公平的阳光与雨露,同样的空气和时间,至于是否长成,只在于它们自己,天地只是无言地注视,默默地供给。因此,中庸就是博大与包容。

中,就是囊括,就是含蕴,就是包容。我们说“把东西放在什么中”,就是如此。也就是说,万物都放置在天地之中,无论其属性如何,都有其生存的位置和依据。“中”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不苛求,不厌弃,不厚此,也不薄彼。庸,就是自在,就是和,就是认同,就是接受;不否定,也不干扰,不偏好东,也不溺爱西,只是展示出同样的背景。比如一粒蒲公英的种子,任其随意地漂泊,无论它流落到何处,只要它能够发芽,自然就都提供给它生长的机缘,即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种子也会在某个缝隙的瘠薄泥土中,生根,开花。

【史例解读】

仁爱明德之帝——虞舜

司马迁赞誉虞舜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帝始。”虞舜20岁以孝闻名天下,30岁为尧所知并娶其两女,50岁代行天子之政,在位39年,其间华夏民族疆域扩大,政治清明,百姓安康。虞舜所处的时代,成为历代政治家最为向往的。

舜的父亲名叫瞽叟,因为他有眼不识贤愚,于是有这样一个诨号。相传瞽叟的妻子一次对着一道美丽的彩虹发呆,忽然觉得心动而怀孕,后来在姚墟生下一个儿子,这孩子就是舜。舜每只眼睛都有两个瞳仁,因而名叫重华。后来,他被封于虞,所以叫虞舜。

舜生下来不久,母亲就死了,然而幼小的舜也从未得到过父亲的疼爱。瞽叟不久又娶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妻子,生下一个叫象的儿子,舜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舜虽得不到一点家庭的温暖,性格却非常笃厚善良。他时常遭到父亲的毒打,总是默默地流泪,实在忍受不了时,就独自跑到荒野大哭一场。尽管这样,舜仍然对他的父亲、后母和弟弟充满仁爱之心。

后来,舜终于长大成人。他孝敬父母、友爱弟弟的贤名已传遍华夏各部。然而,狠心的父母待他依然如故,舜只好离家出走,来到他早就向往的东方。

舜先是在历山开荒种地,没过多久,历山的农民受他的感化,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又到雷泽去打鱼,过了不长时间,雷泽的渔夫也都争着让起渔场来。舜后来又到寿丘制造各种家具器物,人们听说后纷纷迁来居住,仅一年时间,这地方就成为村庄,再过一年就成了一个较大的集镇,又过一年竟成为很大的城市了。舜的名声由此更加显扬。

同类推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率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有机联结起来进行动态考察和研究,主要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重点剖析了客家优良传统的基本表征、主要结构、重要功能;充分肯定了客家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深入挖掘了客家优良传统蕴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全面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的互动机制;努力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路径选择;客观评判了客家妇女在国家兴亡面前表现出的爱国情怀。
  • 街角的老北京

    街角的老北京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阿龙伴随着这座古都一起成长,他看到处处皆文化的老北京正在渐渐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灯火璀璨、人声喧嚣的现代都市逐渐崛起,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于是写下《街角的老北京》,将目光投向北京的街头巷尾、古寺园林,并将目之所及且依稀尚存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风物图景记录下来。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三秦家规

    三秦家规

    本书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编写。第一部分名人家规,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陕西七部家规,按照家规简介、家规摘编、专家观点、采访札记等体例,对七部家规进行图文并茂式地完整展现。同时,还精选了省纪委秦风网发布的三部家规。第二部分家训家规集锦,收集整理了我省部分优秀家训家规。本书旨在通过讲述三秦大地家规故事,展现陕西人民的家国情怀,使广大读者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力求更好地发挥家规文化的教化作用,树立良好的家风。
  •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京东路街区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与行政中心,亦是上海文化展示的最佳窗口之一,其历史发展脉络,是百年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反派从善守则

    快穿之反派从善守则

    周宁以最完美的姿势死了--看书猝死的!只是她可能本命年扑街,星座水逆遇到了一个叫“纨绔少爷”的系统。被强制绑定,穿梭无数小时空,为那些一天不工作就浑身不舒服最后却枉死的十世劳模逆袭。然而……任务:吃喝玩乐,成为第一纨绔!周宁冷漠脸,吃喝玩乐能逆袭,它怎么不让她上天呢?纨绔少爷:宝贝儿,去勾搭以后财大器粗的反派吧,让他养你和帮你逆袭,那样你就能尽情地浪了,顺便或许还能……嘿嘿!周宁木然脸,她是三好青年,怎么能与反派同流合污?惩恶除奸,她决定先弄死反派!纨绔少爷:……给我踞手,宝贝儿,反派死了,世界就崩塌了!周宁淡定脸:哦,那就教反派好好做人,天天向上。纨绔少爷:……它可能遇到了一个假的宿主。而且要是反派都能从良,世上谁都是圣母圣父了。后来,纨绔少爷知道了:没有善不了的反派,只有不上进的任务者。来个几个攻略姿势:周宁:你感觉到了人间真善美了吗?奄奄一息的反派:……!?周宁:这样杀人是不对的!手染鲜血的反派:……!?周宁:至少不能让人知道是你杀人,你要做个好人!恶贯满盈的反派:……??这个女人是神经病,他是杀了还是杀了?将反派踩在地上的周宁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好好听她的话不好吗?非要她用暴力!鼻青脸肿的反派:……女人,你等着,总有一天我要你生不如死!后来的后来,反派看见她,腰带就松!周宁:无尽轮回,我只护他一人。莲笙:她想要我做好人,我便甘心为她披上一层羊皮,收敛利爪。1V1,男强女强,互宠互撩推荐旧文《快穿女配:男神,你抢戏了》
  • 中华上下五千年(卷一、卷二)

    中华上下五千年(卷一、卷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历史的征途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本书力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严肃的史实改编为数百个生动的小故事,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来展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 神宠复苏

    神宠复苏

    星落如雨,灵气复苏,异能觉醒,世界迎来了新的变化。御能系、灵战系、御兽系、精神系、神秘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陈林只想安安静静的养宠物。【您的灵宠进化成功,蜕变为神兽九尾狐】【您的灵宠进化成功,蜕变为神兽白虎】【您的灵宠进化成功,蜕变为神兽凤凰】“你们想干什么我都不管,但别和我抢资源,要不然我的这群小宝贝吃不饱的话,脾气会变差的。”陈林满脸认真地说着,肩膀上的小狐狸轻轻舒展着自己的九条尾巴,背后如山一般高大的身影仰天长吼,头顶传来清脆的凤鸣,身下的白虎浑身闪烁着紫电。这是一段无敌的御兽师传说。……群号:881426473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神秘岛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神秘岛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找到良机利用热气球摆脱了窘境,中途却被风暴吹落在一个荒岛之上,然而他们并未向命运妥协,而是以集体的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岛上安顿了下来,开启神秘荒岛求生之旅……
  • 幻想之土

    幻想之土

    如果你一无所有,再给你个机会,你想选择什么……陈枫考虑了下,笑了,小孩子才做选择。如果我能抓住,自然是紧紧的,全都不会放手………………………………………………………………………什么样的奇幻之地,才可能诞生除了人以外的智慧生物?当一切存在都有可能,当各种妖魔鬼怪混迹人群之中,那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就让陈枫这个现穿的灵魂,带领你们进入一个有趣的异世界吧。
  • 明伦汇编交谊典盟誓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盟誓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竹曲

    空竹曲

    我不愿成魔,却是你们逼我!我本是大陈最后的皇子,我本只想平淡一生!乱世将至,魔王重生。
  • 借魔成神

    借魔成神

    新书《树大好除妖》正式发布,敬请新老朋友支持!
  • 错彼之道

    错彼之道

    这世间有许多不同的命运,当这些命运交杂在一起,组成了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