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9900000003

第3章 孟子与滕文公(1)

前言

我们关于孟子的研究,上次把《公孙丑》这一篇,大概讲完了,现在开始《滕文公》这一篇。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孟子这一生,想推行中国上古儒家所标榜的王道精神,他离开家乡,先后与梁惠王、齐宣王、齐愍王见过、谈过,但话不投机,文不对题。那时的孟子,可以说是很寂寞的,就准备回故乡讲学了。

孟子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战国的初期。所谓战国,是指那时的全中国,由周朝分封诸侯建国开始,到了东周的时候,诸侯互相吞并,都是以武力逞强、称霸。到孟子的阶段,差不多形成了七个强国,北面是齐国、燕国,南面是楚国,西北有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另外的鲁国是文化古国,还算得上大国,但孟子的家乡邹国和滕文公的滕国,都是鲁国边上的小国,太小了,所谓的战国,就是这么一个局面。

这个时候的中国文化,有所谓“诸子百家”,都是为了救世救人,各家有各家的思想,我们现在通常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这个阶段。换句话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混乱,同时也是思想非常开明的阶段。当时各国,每个都想自己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对于王道的道德政治、王道精神,几乎没有人肯听。其实大家都知道,但都做不到,认为不可能富国。所以讲,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战国,是两个时代,但都经历过乱象中的生活,三四百年都是这样。所以他们的学说,他们的教化,能够成为后人的万世师表,但在当时是很不容易,很困难的。

为了了解这些,我们来读《滕文公》。《孟子》一共分七篇,《滕文公》上下两章是其中的一篇。

刚才讲到,滕国是个小国,在邹、鲁之间。孔子的家乡是鲁国,孟子的家乡是邹国,两国背后是齐国。《孟子》这里记录的滕国,方圆不过百里,等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县那么大。只有县那么大,为什么称为“国”呢?这就是现代人读书需要知道的,在讲孔子、孟子的书时,我已说过很多次了。当时讲的国家,不是现在几千年后,我们所说“国”的观念。在春秋、战国,或者说,从周朝以来七八百年,乃至过去所讲的“国”,另外有一个名字叫做“邦”,后来喜欢通称为“国”。其实,邦与国,是地方政治单位的名称。现代人读古书,如果把孟子到齐国、滕国,看成是到欧洲的法国、德国去,或者把诸侯的国,看成是中国、美国、印度这样一个国家,那观念就完全错了。

滕国的滕文公,为什么称为“公”呢?只有大概了解周朝分封的体制,你才懂得滕国和滕文公是什么关系。譬如现在一般人读古书,中国历史根本不懂,不管他是一个什么学问,自己本国的古书、历史,根本没有好好读过。一提封建,都晓得周朝是封建制度。我听了好笑,你懂什么叫“封建”?换句话说,你们乱讲“封建”,我开玩笑说你们是“疯见”,根本不懂。

那么,周代是怎么一个封建呢?从这一篇《滕文公》,倒退回去七八百年以前,周武王率领八百诸侯,等于带着八百个国家,讨伐商朝最后的暴君纣王(商纣),推翻了他的政权,建立了周朝。周朝的建国,走上一个新的时代,叫“分封建国”,把整个中国,分成很多个小国,差不多有一千个国家,现在资料太少、太散了,不够研究。

那么,当时的分封机制是什么呢?就是把华夏民族(华夏是个代号,就如现在讲的中华民族)各个宗族联合起来,统一建立一个中央政府,叫做“周”,把统治全国的领袖叫做“天子”。天子这个名称不详细解释了,简单讲,从中国古代宗教性的说法,代表替天行道。

周朝建立中央政府以外,也把全国其他的各个宗法社会团结在一起,这个叫“家”。譬如,在山西某个地方都是姓李的,或者在河南某个地方都是姓王的;李家有李家的传统宗法,王家有王家的传统宗法,陈家有陈家的……中国的姓很多,每一个祖先传下来,聚族而居,形成宗法社会。所以,古代宗法社会的治理,叫做“齐家”。周朝把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宗法社会,根据领导(政权)的力量,以及土地、人民的数量这三个条件,分封成一个国家,这就叫诸侯。

我们要知道,周朝的分封是蛮平等的。至于“不是同姓不封王”,这是秦汉以后家天下的制度。譬如,汉朝刘邦当了皇帝,封王的必须是刘家的子孙,别家不行。周朝不是这样,周朝是尊重每个宗法社会,你有土地、人民、领导的能力(政权),就算一个国家,封为一个诸侯。周朝把几千年来,轩辕皇帝以后,尧、舜、禹这些帝王的后代,乃至各个宗法社会的后代找出来,看他们在哪里,还有多少人。还有万把人的,好,也算一个国家。这也就是春秋时孔子说的“兴灭国,继绝世”,把过去断了、灭了的,都找出来封。譬如,鲁国是周公的后代,齐国是姜太公的后代。因为姜太公功劳最大,所以土地面积上齐国比鲁国大。当时山东、胶东这一带,都属于齐国,鲁国是在济南这一带;其他像宋,是殷朝的后代;楚是南方的国家,很大,长江以南都是楚,当时文化还没开发。照这样看来,周天子并不是只封给自家的后代,周文王姓“姬”,后来的“周”姓,也是他的后代。我们现在讲滕文公,滕国在鲁国的南面,更小哦!是封给周文王第十四个儿子叔绣的,滕文公就是姬叔绣的后代。至于周朝建立诸侯,具体是多少个,究竟是一千多,还是八百,现在很难考据确定。

这样分封很多诸侯国,但是精神的领袖只有一个,就是中央政府,周朝周天子。诸侯国的交通、文字、文化等等,并没有像后世那么完全统一哦!是各自管理,但是也相通的。换一句话说,周朝的分封建国,不是什么西方由奴隶社会这样过来的封建。拿现在西方文化的观念讲,它是一个“联邦组织”,各个诸侯联合,尊奉中央周天子,这就是周朝分封诸侯大概的形态。可以说,周朝分封是很平等的,所以,孔孟之道推崇尧、舜、禹的公天下是第一,其次呢,周朝是比较民主、公平的联邦政治。

这个问题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书经》(《尚书》)是中国公家的历史文告,是最初累积的资料所留下来的。里面记录了帝尧时代建国开始的文告,第一篇叫《尧典》,里头有两句话:“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你看,中国过去那么多个国家,“平章”意指百姓都平等,“协和万邦”是大家都和谐相处地活在这个天地之间,这是非常民主的。周朝分封诸侯,八百也好,一千也好,它开始的这个封建政治体制(政体),的确做到了“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的精神。不是像大家误解的,以为封建是乱七八糟、专用奴隶,这根本是自己书都没有读通,自己的文化都没有搞清楚。

那么,平章百姓很和谐,可是分封诸侯有没有个制度呢?有。周以前,尧、舜、禹三代是禅让的公天下,那三代是称“帝”。所以,周朝这八百年来,周天子都称“王”,不称“帝”。周天子这个王的下面,做诸侯领袖的都有爵位,周朝大概的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当时诸侯称“公”的比较多,像齐桓公、晋文公等等。滕文公的祖先,是文王的儿子,也称“公”,爵位蛮高的。爵位,可以讲是代表宗法社会一个级别的观念,爵位很高,但分封的土地并不太大,因为这是两回事。

这些诸侯国,各国有各国的政治体制,但也大同小异。譬如说滕国这里,相当于现在一个县那么大,当时,帮助诸侯辅政,在中央政府做官的,都叫做大夫,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等。所有的公务员叫做士卒。有的士卒是文武兼备的;有时候是分开的,士专管文,卒专管武。政府办的学校教育,周代叫庠,商代叫序,夏代叫校,是教这些公务员(士卒)的,并不是现代办学的观念。

这些诸侯的后代呢,王公的孩子,有地位的,叫做“公子”,像我们现在对高干子弟也称“公子”。对那些分封过诸侯的,称为“世家”,世家公子就是这么来的。不像我们现代,叫人世家公子,好像笑人家高干子弟,吊儿郎当、没有出息似的,不是一个意思。

这里我们又岔过来讲一句,宋朝天下大乱,《水浒传》里梁山泊一百零八个好汉煽动造反,有一首白话诗,讲关于世家公子的:“烈日炎炎似火烧”,那么热的天;“野田禾稻半枯焦”,农村里头好久没有下雨,田地里种的稻子、麦子,一半给太阳晒死了;“农夫心内如汤煮”,农民痛苦,心里头的煎熬,像烈火煮汤一样;“公子王孙把扇摇”,而那些公子王孙们,只会摇扇凉快呢。我们引用这首诗,不是讲《水浒传》,是讲公子王孙,公子的子弟们就称“王孙”。讲这一段,使你们知道,称为世家、公子、王孙,是怎么个来源,这是几千年文化礼貌上的称谓。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想知道,周朝的经济制度有所谓的“井田制度”,什么叫“井田制度”?这是个大问题。周朝是农业立国,由天子、地方诸侯,到全体人民的生活,都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在这样情况下,就创立了“井田制度”。周朝所有的土地农田都是公有的,不是哪个人私有的。我们看到井田,千万不要以为是一百亩或几十亩农田,在中央打个井。不要搞错了,井田是个单位代号,是以井为单位,全体人民合作共耕、共有的分配制度。如果拿后世来讲,周朝的井田制度,是农业合作社的公有制度。为什么叫井?它把田地划成纵横阡陌,像个“井”字一样,还可以水利灌溉。举个例子说,假定百亩田地给多少人分耕,其中百分之多少的收成,抽出来作为给天子、诸侯,或者给为人民办事的公家的费用;其余的给农民分配。至于具体如何分配,后世数据不多,很难考据确定。

那么,这几段零零碎碎的话提出来,是你们研究《滕文公》这篇首先必须了解的,然后你们读书、研究起来就方便了。

根据《孟子》本书的著述,第一篇《梁惠王》,分上下两章。第二篇《公孙丑》,也分上下两章。在这四章书中,大部分属于孟子自传式的记载。那时孟子正游于齐、梁(魏)之间,想以中国传统文化王道思想的学术,说动当时强国诸侯,如齐宣王、梁惠王,希望他们能够拨乱世而返于正道,推行真正的王道仁政,以救斯民斯世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孟子的目的。

不过,孟子和生在春秋末期的孔子,路线稍有不同,虽然他是绝对服膺孔子的传承,但因时移世易,不得不适变以求其成为可行之道。在孔子的当时,还希望诸侯之间的强国霸主,能够尊崇中央天子的周室以施行仁政,恢复周朝文化的王道精神和仁政制度。

而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所谓中央天子的周室,已经形存而实亡,等于虚有其表而已。所以是不是还要尊崇周室以行王道的问题,可以说已经不是当时世局的主要关键了。这个时候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推行王道仁政,如何救世救民。至于谁来推行,谁来主政,能够真心做到的诸侯,他便功同汤武了。虽说孟子绝对不会说出“即可取周室而代之”的话,但事实上,这是历史时代的趋势,的确需要开展新的面貌,重写新的史页了。

可惜的是,孟子游说不成,学说不能实行,他的心情也正像隋末的王通、五代的陈抟一样。陈抟有诗说:

十年踪迹走红尘 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 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 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 野花啼鸟一般春

陈抟由此而卷铺盖,收拾行李回家,死守善道,在性天风月中自寻其乐趣了。

在中国文化先圣先贤的遗产中,一直认定《孟子》七篇是“经书”,这个观念应该是对的吧!它的确是千古以来大经大法的经学。但为了使现代人,以至后代的人更容易接受这种大经大法的大道理,我们也不妨用最轻松的比喻来说明,虽然稍有不敬之嫌,事实上也正为了尊敬经学而来推广它。因此我们曾经再三说过,《孟子》以上的四章中有些内容,就好比是《浮生六记》中的“宦情记游”一样。

从滕文公开始,才是孟子的“学问记辩”。

少年的烦恼——滕文公

从本篇开始,研究的方式也需要变更,才比较容易说明它的内容和道理。我们现在便采用了剧本式的对白来说明内文。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你看这些内容,我们小的时候都要背的。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把《孟子》《庄子》背熟,文章会写得好。你看古文,我们中国文化的方块字,把言语和文字脱开,几千年的事就这样记下来,使我们能了解几千年前的历史,没有阻碍。这是中国文字的特别。

“滕文公为世子”,这个时候,滕文公的父亲滕定公还健在,所以滕文公还不是诸侯,还没有接“公”之位。这一篇称《滕文公》,是以他就位后的称呼,父亲死了,儿子就“公”位。我们说就位,不说登位,是因为天子称登位,诸侯只是就位。

当时,滕文公是以世子的身份,派出去到楚国,到长江以南访问。滕国在济南隔壁,过了徐州,再过长江到南京这一带,都是楚国的地带了。“将之楚”,这个“将”,是准备的意思;“之”字,在古文里是到的意思,准备要到楚国去。不是从海路走,是从内陆经过宋国的边境,大概是安徽这一带。孟子这时候正好在宋国,滕世子听说孟子在这里,机会难得,赶快去见孟子。

同类推荐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1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1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书以2016年第七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与会论文为基础汇编而成。书中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进展”为主题,按照各篇文章所论的侧重点,分为五个板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梦研究”“‘四个全面’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反映了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展现了当时的学术研究进展。
  • 孟子与离娄

    孟子与离娄

    《离娄》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最高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格、行为的标准。此外,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别指出,后世学者对《孟子》多有误读,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什么,朱熹认为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他则反对此说,认为应依《孟子》本文,理解为不能事亲、不能从兄。
  • 老子章句浅释(述而作)

    老子章句浅释(述而作)

    《老子章句浅释》,台湾刘瑞符先生著。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是道家,道家的代表作即为《老子》,故历代注释、解读、研究《老子》之作,不绝如缕。尽管如此,本书亦有其独到之处。它把《老子》的内容概括为两大项:一为讲自然之道者,一为讲人为何法此自然之道。作者据此体例,加以撰述,对于读者认识自然之道及其可以其为法之义,当能有所助益。作者研读《老子》多年,取精用弘,功力颇深,是一部较好的学术著作。
  • 关于爱

    关于爱

    本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德文版甚至早于西班牙文版问世,之后各篇内容散见其他著作,都属于奥尔特加-加塞特最知名的文章。作者潜入爱的不同阶段,揭发爱的心理、爱的意义与意识的差异,探讨坠入情网的现象及对于爱的对象的选择,并厘清一般人对爱的错误认知。关于爱,奥尔特加-加塞特为我们进行了一场最精彩的哲学讨论。全书写作风格自然,让人原以为看到的是位哲学家,最后发现读到的是位温暖的作家。
热门推荐
  • 天使与魔鬼的故事上篇

    天使与魔鬼的故事上篇

    来到另一个世界的我究竟会如何抉择?是继续向前?还是停滞不前?
  • 太古剑帝诀

    太古剑帝诀

    (新书《从万年后归来的无敌》,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重生十六岁,得太古剑帝诀,强势崛起,剑斩亿万恶敌,登临诸天绝巅!
  • 腹黑皇帝的攻心妃

    腹黑皇帝的攻心妃

    皇帝腹黑,皇后攻心。封后大典上。万俟秉烨看着眼前身着凤冠霞帔的女子,满眼柔情。替身也好,真身也罢,他这一生都不想再负她,只是他的初雪眼里为何没有对他的半点爱意流露。楼静元头顶凤冠看着面前男人俊逸的脸,与记忆中与她柔情蜜意后打掉她的孩子,派人刺杀她的那张脸重合,百感交集。万俟秉烨,珬朝之主,穷其一生,谋求算计,坐拥万里江山。逃脱不掉的情关便是那个在王府里打架从未输过,什么都敢做甚至是独身去战场上找寻他的天之灾星孙初雪。孙初雪,宰相之女,天降灾星,一腔真诚,付之东流。她曾为了一个男人,付出满腔真挚,也曾被一个王,伤的遍体鳞伤。那个像初雪一样干净的女孩走进了立志成王的男人的心,他立誓爱她时是假,想与她厮守时是真,只是那个男人忘了跟她解释,这一误,怕是终身...... 她去时和她来时一样,珬都下起初雪,天未曾晴过……
  • 大帝尊

    大帝尊

    帝者如星空浩瀚无垠,尊者若恒星豪芒万丈。当时间腐朽了这一切,世界之中仅存永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凉凉薄霜覆君心

    凉凉薄霜覆君心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离那一年也已经很久了。她忘了很多事,也忘了很多人,却记得那记忆中的少年,亦记得那年满城的血色……朝堂之上,暗流汹涌,风云再起,她与他……将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轮回之纨绔神女

    轮回之纨绔神女

    轮回之时,到底是谁打破了神的界限?两人尝尽背叛之苦,“你想看到的就是神族的血流满这地方嘛!”轮回后,再次相忘,可再见时,到底是谁呼唤了谁的名字。“小言儿,我可是输给你了呢。”“那是,所以你就准备被我困一辈子吧。”“这可是你说的!不许反悔!”“永不反悔!”……“你终究是丢下我一个人。”“我会回来的,等我。”“哥,这就是你想看到的嘛?”再相见时,你却将我遗忘。“你中毒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才没在你身边……”“你是谁?”“我?嗯……墨冰。”大战即将爆发,“帝修!我说了!没有你我也能让陌殇清醒过来!”“哥!深渊!你们回来!”……“行了小祖宗,这只是神识,死不了的。”大战结束,“好了,孩子,你也该回去了。”“帝修回来了。”
  • 无双鬼才召唤系统

    无双鬼才召唤系统

    极品功法成堆,升级快如喝水!召唤赵云做护卫,召唤嫦娥捏肩膀,召唤大圣做兄弟!无双鬼才召唤系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召唤不了。
  • 何处不遇你

    何处不遇你

    当明星恋爱真人秀《偶然喜欢你》开播后,何述景和林雨汐组成了一对荧幕CP,所谓的“惊喜夫妇”。林雨汐看着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转头看身边人:“你真的不管你的粉丝们吗?”何述景微微一笑,十分客气:“与我无关。”林雨汐:“我的粉丝会骂到他们想死的。”嫉妒她,长得太好看。讨厌她,特别有才华。羡慕她,连影帝都公开表白她。随着林雨汐的马甲一个个被披露出来,大批粉丝开始面壁思过。因为……这个被人嫉妒的女人居然是我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