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6300000007

第7章 流浪北京:我身边人们的生活

一点点青春/一点点走开/

一点点流浪起来/

一朵朵鲜花/

一朵朵盛开/一朵朵飘散得很快……

这是1995年春节之前,我为《东方之子》组创作的歌曲《其实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的开头部分,很多听过这首歌的人问我,歌曲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一开始的歌词是什么意思。

对于我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应该用一种善良的心去关怀人,用我们的镜头和屏幕给更多的生命以表白的机会,但其实,镜头后面的我们也是需要关怀与表白的一群人,因此有了这个歌名。

歌词的开始部分,对于我身边的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种生活状态。头三句:一点点青春/一点点走开/一点点流浪起来,写的是男同胞,而后三句自然写的是女同胞。

其实很多人都已知道,《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这群人绝大多数都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正式职工,尤其在九三、九四、九五那三年,我们这个栏目像一座充满朝气的兵营,似乎每天都有着人员的进进出出。印象很深的是,每次出一次长差,回到办公室,总有些新来的人不认识,而过去熟悉的人不见了踪影,一打听,另谋生路了。就是这样一种残酷但生机勃勃的流动,制造了《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起步后的辉煌。

那个时候的《东方时空》很有点儿电视界延安的味道,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参加一场电视界的革命,这种状态的形成,并不是因为《东方时空》节目本身已经做得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在长期封闭的令人有些窒息的电视机制里发现了一扇透气的大门,让很多早就渴望自由的青年电视人有了追梦的地方。

于是流浪北京就成了必然。

为什么选择流浪北京,很多人并没有说,幸运的是,在《生活空间》自己的栏目介绍中,很多工作人员用文字披露了自己来新闻评论部的原因,这成了难得的一份心灵记录。

陈虻:1993年6月的一天,孙玉胜靠着窗台对我说,到《东方时空》来吧。我回去看了二十几天的《东方时空》,想了二十多天。有两点理由,我决定来了,一是《东方时空》是一个天天播的节目,天天播,就一定天天有事干,我不愿闲着;二是《生活空间》当时是一个服务性的栏目,教给人一些生活技能,我想我在这儿干不成什么好事,至少不会干对不起老百姓的坏事。(作者注:陈虻后来创造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经典广告语,并由害怕闲着变成渴望闲一两天,但没有机会。)

孙华拉:有人说《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的深圳”,就为了这句话,为了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深圳人,我来了。(作者注:如果特区慢慢内地化了,你是改变这种状况还是选择离开?)

林宏:在河北当了十几年的记者,1993年早晨,被电视屏幕上《生活空间》节目所惊醒,骤然感到:微斯人,吾谁与归?于是乎,怀揣着首届中国新闻奖的证书,昼夜兼程投奔于《生活空间》帐下。(作者注:更多的人是什么奖状都没带就来了,因为当时的评论部只关注现在和未来。)

倪俊:为了更大的生活空间。(作者注:人多了,《东方时空》也被做大了。)

李冰琦:因为希望。(作者注:一个乍一听像空话但仔细一听却令人回味的理由,评论部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有,只是有人说了,有人没说。)

刘挺:找罪受。(作者注:同意,但清闲对于年轻人来说,本就是最大的惩罚。)

李晓明:不过是想活得透气点儿,遇上这儿需要人手,还能提供温饱。(作者注:来评论部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恰恰相反,如果没有温饱,理想是空的。不过请注意:是温饱,不是富裕。)

……

其实还有很多,这里不过是个节选,更重要的是,样本选取的是《生活空间》工作人员的,表达的却是当时来新闻评论部人们的共同心声。在那一段时间里,理想与希望并不是个空洞的话语,几乎所有来《东方时空》的人眼中,我都能看到一种纯真的东西,这种相遇,让彼此都会拥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

梦想是吸引力,而到了北京,生活就成了流浪人群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有人陆续而来,住处自然就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最初工资都很低的情况下,一群天南海北来的人过一种集体生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就拿《东方之子》组来说,我们屡次搬家,最后稳定在北京六里桥一栋居民楼的半地下室里。那套房子有七八个房间,住着我们近二十人。由于吃饭长期处于打游击状态,因此大家请了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做饭。这个尽职的保姆,每天给我们清楚地算账,谁领来一个朋友吃饭,钱自然是不能少交的。

在这套房子里,我们生活了一年。这套房子中,高于地面能透进光线的窗户只有十多个厘米高,潮气是有的,但由于人多便蒸发了。男男女女每天人来人往,生活永远是热闹的。每天都会议论艺术与片子的拍摄,甚至会争论得面红耳赤。那时的手机是奢侈品,因此离家甚久的人会在夜晚到办公室给父母打一个问候的电话,然后踩着夜色回到地下室这个热闹的家。在这套房子之中,只有我一个结婚的人,因此电视、冰箱都是公用的,每天早上我用迪斯科舞曲叫大家起床,在那个地下室里过的除夕,我们两口子做了一桌子饭菜,等待除夕下半夜加班的同伴回来,这样一种感受,让我们多少找到了相依为命的感觉。

对于流浪北京的人们来说,物质上的回报暂时还看不到目标,甚至当时从各自的家乡离开,打碎那种含金量还可以的铁饭碗,本就是为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一种可以自由呼吸的生命状态而来,因此“群居”似的集体生活,没有人会觉得很苦。

在那流动的搬家过程中,在那一大套地下室之中的生活里,每个人似乎都亢奋着、跳动着、燃烧着,中间夹杂着和人有关的各种故事。喝多了以后的迷狂、谈恋爱时的你死我活、闲下来时牌局的你输我赢……更重要的是那段日子是《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向上攀升的阶段,从某种角度说,正是流浪北京的人们用一种流浪中的激情点燃了这把改革之火。还是老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我们在地下室里住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夏天的一场大水把我们的家园冲了个七零八落,集体生活被迫结束。

那场水来得非常突然,外面一直下暴雨,不知是因为豆腐渣工程还是因为房管部门维修不力,我们的窗户突然成了进水的闸门。由于是半地下室,屋里的地面本来就低于外面的地面,因此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我们的家园便成了汪洋世界。屋里的人们虽在齐膝的水中紧急抢救,但家园的凋零已是不可避免。

当时我们的一位摄像拍下了这有些悲壮的场面,而另一位组里的同事用这些画面做成了一个小片子,配上惠特尼·休斯顿深情款款的歌声,播放的时候,大家表面是笑,但心中是否流泪,怕只有各自知道了。

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不算是苦难,甚至回忆起来还多少有点儿留恋的味道。这之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时常困扰着流浪的人们。比如说,心中永远的漂泊感、变换了生活环境以后的感情生活,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正式职工,因此没有任何福利,没有对于分房子的渴望,没有借资料的资格,还有某些正式职工的白眼,出去采访时不公正的待遇等等,这一切都曾经在局部的时间里刺痛过流浪的心,只不过很快就过去了。

大水冲走了我们《东方之子》组的集体生活,相信其他组也都有着各自精彩而让人感慨的故事,最初那种夹杂着热情的流动也慢慢稳定下来,大家开始在京城之中租下房子各居一方,见面时大多是在办公室或是出差之中。梦想不用在众人之中分享,各自组内的人员也稳定下来,不再是出一次差回来,就能轻易看见陌生的面孔。

我为同事们高兴,从二十多岁走过三十,人们不能总是停留在一种流浪的状态之中,上面有老,有的人下面也开始有小,生活的重负在理想的面前也是必须承担的,稳定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但我在祝福的同时,依然怀念那种流浪时的激情。生活环境不再像最初那般恶劣,可内心深处那种流浪的激情之火却不应该熄灭,否则我们的节目就注定要在越来越精致的技巧之中消灭了激情消灭了一种粗糙而原始的冲击力,那是可怕的。

在评论部内部曾有一个栏目向工作人员问过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还没走?”回答是多种多样的:

“还没累死呢!”

“还没过瘾,走什么走!”

“我喜欢这个职业和我的同事们。”

“自己骗自己个儿。”

“在这里,似乎总也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于是我留下了。”

“累傻了。”

“因为理想还不曾破灭。”

“希望大于失望。”

“因为还不是走的时候。”

……这最后一句回答最让我提心吊胆,和评论部的感情经过六年多日子的磨合,有爱恋,有惯性使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难以说出个“走”字,但还是盼着在这个由流动人员组成的大集体中,道路的前方一定要永远有着理想之花的影子,这样路上不管有怎样的坎坷和艰难,行走的人才会不停地向前。如果哪一天,这条路的前方已没了理想的百合花,那就到了大家该说再见的时候,希望永远没有这一天,永远都不是走的时候。

只是,不知大家现在的小日子过得怎样,也许都会经常怀念那有酒有烟有彻夜长谈有面红耳赤的日子吧?青春不会再来,流浪的脚步慢慢停歇,但精神的流浪却永不该停止,否则,我们这一代人很快就会成为后面追赶者走向成功的祭品。

我很庆幸,能与敬一丹、水均益、方宏进和崔永元成为搭档,我想我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不是一开始就干上电视;都不是北京人;都结婚了,还都没离;都有一个孩子,都酷爱着孩子;一般都喜欢下班回家……

大姐敬一丹

我们习惯称敬一丹为敬大姐,这不仅是因为她在我们五个人中年岁最大,还因为她的确是大姐的样子。

我从没有见过敬大姐穿过不得体的衣服,平日里很少听敬大姐谈论时尚等话题,但她在生活之中和出镜的时候,穿着搭配却总是觉得没有比这样穿更合身的了。

敬大姐的心很软,即使是批评性的报道她也是商量的口吻,而在采访针锋相对要提一些尖锐问题时,敬大姐总是狠不下心来,这使得敬大姐在我们这个经常流露出“尖酸刻薄”的团队中多少显得有点儿与众不同。

而对于观众来说,敬大姐就比我们几个人值得信赖得多,因此收到的各种信件是最多的,也因此看到敬大姐求人办事,但从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别人。求敬大姐办事有一点让人印象深刻,你把事儿跟她说了,几天之中,她都没有跟你谈起这件事,你以为敬大姐忘了,几天以后,她把办好了事的结果告诉你,然后和你聊起其他话题,让你说感谢的机会都没有。

平和宽容的敬大姐也有发火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们五个人出去签名售书,读者很拥挤,秩序也很乱,维持秩序的一位小姐冲一位观众很不客气地发了火。这个时候敬大姐发话了:你客气一点儿好不好?目标当然是冲着那位维持秩序的小姐。我知道敬大姐绝不会拍桌子瞪眼睛,但语气突然严厉起来就是她发火的象征,我甚至感到:这比那种真正的发火还要有震慑力。

敬大姐还是一个容易被普通人和普通人中间的感情所打动的人。她关注民工关注孩子关注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我虽然几年之中没有见过敬大姐掉眼泪,却经常感受到她在讲述某件事情心头一软的时候。

我时常能感觉到外在很柔和的敬大姐骨子里却很坚强。当初从黑龙江向外考研究生的时候,几次挫折又几次坚持,终于见到成功的那一天。从广播学院任教到电视台当主持人,从经济部到评论部,敬大姐的每一步都走得准确并坚定,这不能不让我佩服她的判断。想当初敬大姐在经济部已经闯开了一片天地,也开办了中央电视台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栏目《一丹话题》,但敬大姐依然敢把这一切都抛掉,来评论部重闯一片天地,这是一种有勇气的赌博,并且敬大姐赢了,也因此,敬大姐在我心中的形象从来就不是柔弱的,“大姐”这两个字叫起来更带上了一种佩服的含义。

很少见到敬大姐挣扎与痛苦的样子,也很少听敬大姐沉重地讲过去的事,做节目也好做社会上的很多事也好,敬大姐好像总是很轻松很自然的样子。敬大姐的内心冲突在哪里,对于我是个谜,或许将来只有敬大姐自己才能破解。

不过有时也看得出来,敬大姐在我们这些年龄小她好多的小弟身上,感受到自己作为大姐的一种压力感。但是没有关系,春天过了从来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主持人这个行当应当是越老越吃香,与其我们或下一代主持人熬到年岁大一点时才真正做到成熟,不如敬大姐就先给我们做一个榜样,更何况,总和年轻人待在一起的敬大姐,想老是困难的。

老师方宏进

称方宏进为老师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来他的确是老师,深圳大学的老师。很多年里,你看着他在电视台的屏幕上晃来晃去,但个人关系却一直还在深圳大学,直到最近,这种关系才有了改变。我也曾经遇到过他在深圳大学时教过的学生,对他的教课水平还多有夸奖,只不过这些夸奖者都是他的女学生,不知男生的评价会是如何。

叫他老师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我们五个人之中,做新闻评论类节目,方宏进是出道最早的。想当初《东方时空》还了无踪影的时候,老方就在北京电视台弄了个广泛引起轰动的和希望工程有关的《圆梦》,之后又在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节目中任主持人。如按日本、韩国的规矩,我们不管比老方大还是小,都得称呼他为前辈才对。也因此,有一年春节我们内部的联欢会上,有一个小品里有这样的台词,是几十年后方宏进的孩子说给崔永元孩子听的:“哼,当初我爸出名的时候,你爸还嗑瓜子练嘴皮子呢!”我想,不仅小崔的孩子,我和水均益的孩子面对这句话时也都只有听着的份儿。

叫方宏进为老师的第三个因素只和我个人有关。1997年7月份,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对我这个金融奥妙知之不多的人来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有些深奥。不过方宏进是此中高手,正好有一次聚会,我向老方请教,老方一二三四,把亚洲金融危机讲得生动有趣,其实不仅是我,身边很多人都听得入了迷,也正因为那次谈话,我对经济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从此开始关注精彩纷呈的经济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说,老方是个启蒙老师。当然叫老方为老师,还因为他有很多值得我学的东西。

做三峡大江截流直播的时候,我们俩在船上住一个屋,刚到房间,他收拾东西,最先拿出的是一瓶二锅头,放到窗台上,这才开始收拾其他东西。每顿饭多少都得喝一点儿,但从来也没见他喝多过,恰当的节制与从容体现出老方生活的一种态度。与此同时,老方还带到三峡一盘鲁宾斯坦弹奏的《肖邦夜曲》,在用手提电脑打稿子的时候,肖邦的夜曲伴着他,很显然,老方是一个很讲究生活细节与生活质量的人。

不过和他住一个屋也有让我愤怒的地方,一来他入睡速度太快,二来他打呼噜。

他入睡速度之快,我还没发现一个对手,常常是我俩躺下,你一句我一句聊天,但如果我有哪一句回答得晚了些,再传来就是他的呼噜声了。这让我这个曾经饱受失眠之苦的人大为羡慕,同时更羡慕他快速入睡的平和心境,这对于从事主持人这个行当的人来说,尤其珍贵。而对于老方的打呼噜,我恐怕也和他的太太一样,刚开始适应不了,到后来,没了他的呼噜,倒要重新适应几天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方极少出差离开北京,守着娇妻幼女,每天过的日子滋滋润润。由于出镜只穿一套西装,省下的钱就把自己和老婆孩子的脸色补贴得白里透红。

可我恨他的脸色和一睡就着。

性情中人水均益

其实水均益比我大,但大家似乎从来不考虑年岁,一致称其为小水。大家对他的名字最精妙的解释来自于1998年的抗洪抢险,由于那一段时间小水很少出镜,因此我部有好事者发表消息:接上面指示,抗洪期间,小水不能出来主持节目,因为他一出来,就意味着“水均溢”,那不是坏了大事吗?

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和国际问题有关的小水,但在我们的生活中间,熟悉的却是一个很中国的小水。

小水的家乡是甘肃兰州,那是一个以牛肉拉面名扬四海的城市,小水就好这一口。平日工作很忙,中午一般盒饭伺候,然而他是绝不吃米饭的,经常拿一包方便面泡上,就着盒饭里的菜一吃,中午饭就解决了。因此我们一致认为,如果有一天将水均益抓了起来让他招供,那就先用美人计,如果他将计就计还是不招,那就用上撒手锏:在给他连续送上几天米饭之后告诉他,如果招供,就给你换成面,想必小水大义凛然的革命品质将瞬间瓦解。

小水的姑娘比他还漂亮,有一天下午来办公室玩,我就问她:中午你爸领你吃的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他女儿回答:是牛肉拉面。当时我就发现小姑娘的回答有些无奈,于是便在小水不在时偷偷问她:是你爱吃牛肉拉面还是你爸爸爱吃?小姑娘如实回答:是我爸爸爱吃。

除去爱吃面,小水还爱玩,比如打双升级,他的投入程度就极高,但牌好时容易得意忘形,牌不好时容易意志消沉。记得有一次牌局给我俩留下深刻印象。我和小水是合作伙伴,而另外两个制片人一伙,我俩上来就一帆风顺,如同杀猪宰羊般一路打到K,眼看胜利在望,这时我俩开始得意忘形,哪想到那两个制片人开始后发制人,竟在我和小水得意之时翻了盘,最终将我俩拿下,事后我和小水总结经验,“还是当官的厉害。”不过从那以后,我有个感触:我和小水相见恨晚,如果认识得早,那我俩可以浪费掉很多啤酒并合伙能干很多坏事,但现在干着电视,大家都忙,这样的机会就不多,算作是一个遗憾。

好在小水的节目很少让人遗憾,由于小水绝顶聪明加上是个性情中人,他就和同伴慢慢把原本不好看的国际题材给盘活了,他总是能想出办法“给咖啡加点糖”,让国际题材的节目慢慢有了性情,这是他的贡献。

不过我也多少替小水有些不平,我们其余几位,一被观众看见,想到的是中国地图,而看到小水,大家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幅世界地图。小水可能被利用的价值还有很多,今日的小水还远远没能达到满负荷运转的程度,节目量小,禁忌不少,小水是有些苦闷,我们也陪着他共有。其实小水是该有个为他度身定做的栏目,一来我们看着过瘾,二来不让小水闲着,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别忙到偶尔喝顿啤酒打次牌的时间都没有才是最好。

严肃的崔永元

一定有人看到这个小标题就会有些异样的反应:“白岩松这小子哗众取宠,怎么把严肃和崔永元画上了等号?”

但我还是想以此提醒诸位,千万别被表象所迷惑。

我们《生活空间》一位编导在我们内部刊物《空谈》上创造了一句名言——“看见白岩松,就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再看崔永元,就知道又没事了。”这句话很快传遍四方,我和小崔也被定了位,仿佛一个人被认为是黑的就没有了白色。但我想说,笑声背后的崔永元和屏幕上的白岩松有共通之处,而严肃背后的白岩松可能也有屏幕上小崔的幽默风趣,没有不复杂的人。

记得有一次出差,晚饭后的空闲,我和小崔在屋里等人从别的屋拿牌来玩,电视上正放着老片子《城南旧事》,小崔细心地看了一会儿然后用观众并不熟悉的严肃表情发表了感慨:“现在不知道谁还能静下心来搞这么好的东西。”我们都没有接话,不过这时小崔的严肃是我熟悉的。

小崔和我都是广院新闻系的,他高我四届,走过的路有一些相似,分到中央电台,都在《中国广播报》当过编辑,不过我到《中国广播报》以后,他已经在《午间半小时》干了很久。虽然闲暇时也是嘻嘻哈哈段子不断,但还是听到小崔很多严肃的故事。比如两次出去采访,都是艰苦地带,最后小崔都是被担架抬了回来,从采访地到医院,这样的路小崔并不陌生。小崔还是个煽情的高手,他曾经给我们细致地讲过他去青藏高原采访那些驻守军人的故事,我印象很深的有两个:一个是,一辆军车在冰坡上下滑,没想到迎面来了另一辆军车,这个司机想都没想,一打方向盘开进了万丈深渊;还有一个故事是,小崔去看高山上的哨兵,可道路已不通,于是哨兵用望远镜看小崔他们,小崔他们用望远镜看哨兵,一个在这边哭,一个在那边哭。

而我之所以记住这两个故事,我想正是因为小崔带感情的讲述。

小崔爱哭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做张穆然那期《感受坚强》,他劝了半天大家要笑别哭,可一开场他说了没几句话自己就先忍不住了,我现在都能回忆起,为克制自己不哭,小崔用力抓话筒的那只手。像这样让小崔掉泪并不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人前欢声笑语的小崔是一个最容易被感动的人。

可能在很长时间里,小崔都会继续以幽默的风格面对观众,然而细心的观众一定会从他的“斜眼歪嘴的坏笑”后面看出他的严肃来,因为幽默只是小崔的手段,而严肃才是他笑容后面的目的。

请认清崔永元的嘴脸。

同类推荐
  • 古风犹存

    古风犹存

    由陈益民编写的《古风犹存》遴选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一些名家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佳作,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册,即《古风犹存》《陋俗与恶习》《小曲好唱》《读城记》《阿Q永远健在》《国病》《浮生百味》《玩物不丧志》《情爱告白》《文人与装鳖》《文章正宗》《大家评大家》。概言之,《古风犹存》中的这些文章主要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和风土艺文诸方面相关。
  • 钦契恨歌

    钦契恨歌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钦契恨歌》是雪莱著名的悲剧,这部五幕悲剧应属英国道德剧的优秀典范。雪莱根据发生在意大利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案例,创作了本剧。雪莱在剧中,用简练的线索和诗意的语言,除了道尽人性的美丑外,还描写出了“神权”、“君权”、“父权”如何一步步地酿成了这场大祸。
  • 快乐老家

    快乐老家

    这本书充满了快乐自信坚强热情,在探寻世界与人生真相的一系列故事中,让人反思当下的价值体系和思索生活的真正意义。
  • 谢女士 谢女士

    谢女士 谢女士

    《谢女士谢女士》是作者谢舒以自己在纽约的生活见闻为内容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从20世纪80年代入美国陪读,到现在定居在美国,主要包括初入美国时打工的经历、在美国的中国人的传奇或生活、西方人的生活状态等,文笔老练,表达出对祖国诚挚的感情,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时代的反思。她写纽约江湖的镇江老板仍然惦记深埋故里的金子,她写国内屈辱国外风光最后死于骨癌的“小曹”,写靠经营饭店而去做收藏的邓先生,写少女时代为红军送信年老后在美国治病的周老太……
  • 湮没的辉煌

    湮没的辉煌

    《湮没的辉煌》通过对残存的漫灭不清的断壁残垣的记叙、追述、考辨与反思,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考察和体悟,读解了这些辉煌的遗迹里面蕴藏着的丰富意味,复活了一个个曾经流芳溢彩的历史传奇。作者将如今散落于人们生活中的闪烁明灭的蛛丝马迹加以仔细的辨识,引向了一个个苍茫历史中的鲜活而丰富的人物,使人了解个体创造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又深刻体味到历史的无可奈何和人生命运的难以言喻。
热门推荐
  • 记录地平线上的旅途

    记录地平线上的旅途

    ‘虚拟盖亚计划’一个打造一个二分之一大小的地球的宏大计划。作为长达20年经久不衰的网络游戏《幻境神话》的核心内容,每当一次大型资料片发布更新后都将出现按照现实打造的全新的区域与特色任务。在时隔三年后众多玩家期待已久的第十二号资料片《开拓智域》正式开启的同时,却也是大灾变的开端。.PS:脑洞太大忍不住挖新坑了,橙乃真希的记录的地平线世界。QQ群:98384346
  • 神农的吃货传承者

    神农的吃货传承者

    她吃掉王爷的碧落果,啃光万年紫竹,连定情的三生石也咬下一块。洛尘东看着三生石上的一排牙印,摇头苦笑:“这就是本王帮她吊打白莲脚踩炮灰,舍弃身份放弃天下得到的回报?是不是哪天她一不高兴,连本王都要被咬一口?”……你以为这是个甜美的爱情故事?并不,实际上:痴情亲王为爱入了魔,却不做她的救世主,反而要她死。
  • 戴明贤集(第三卷):物之物语

    戴明贤集(第三卷):物之物语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三卷,系戴老贵州系列作品之一。戴老着眼于生活小物件,集中选取了父辈友朋之间流传赠送的部分书画拓印、照片书稿、居家物什等,从“物之历史”的视角切入,将物之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亦默默写下数十位亲人师友的人生故事。书中主要述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人事,并借由相关物件追忆更早年月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地域变换多,所述人物众多。这些物件带着历史和旧日子的气息,是百样人生的无言见证。戴老以生活中的物件为支点撬动记忆,由物及人,展现了各种人物及其背后的时代风景,构成了“人与岁月”的深刻内涵。
  • 邪凤现世之魔帝的逆天妖妃

    邪凤现世之魔帝的逆天妖妃

    她,洛阡璃本来是杀手界的皇,一朝穿越成镇国将军唯一的嫡女。从此誓要将这个世界闹得天翻地覆!废柴?呵呵,吊打你小意思。不会炼丹?九品丹药信手拈来。魔兽很弱?说吧,你是想和凶兽聊聊还是神兽?这还不算啥,你要是得罪了她,背后可是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等着你呢!魔域少主,妖孽天才,最大的特点……两字,护短!夜楚辰表示:欺负我夫人?想想自己要怎么死吧!
  • 倾城军师

    倾城军师

    绿幽兰白芷,特工三组金牌军师,美艳清冷,智商超群。然而,功高盖主,上头背后阴招令她穿越异世。谁人不知皇帝身旁“芷公公”,淡如幽兰,智比诸葛。群妃争宠?好,只要别脏了她的眼。皇子争储?行,看谁顺眼她就帮谁。朝臣拉拢?不好意思,她只是一介“宦官”,关门、放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四国纷乱,且看她如何步步为营,从一宫宦官,化成一国军师,指点江山!-----------------------★---------------------------残王沐瑾,倾城之姿,空有王爷之名,却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宫中煞星。然,“我无法给你荣华富贵,无法给你无上权力,这残破之躯,能给的,只有不离不弃。”夜宫魔君,神秘之貌,虽是嗜血无情,却让人人争相恐后的奉承左右。然,“我的荣耀,是你的,我的夜宫,也是你的,连这颗心,都是你的。”【女强+宫斗+等等等,内容丰富,斗智斗勇,结局一对一,却有绝对出人意料的精彩之处。】----------------------★-----------------------------片段一:——“芷公公,你到底是男是女?怎生的如此狐媚。”太后怒道。——“男的。”——“可有证据。”太后横眉。——抓过残王的手放于自己胸前。——“…男的。”片段二:——“谁破了我边疆城池?”北国王大怒。——“是,熠国军师。”探子回报。——“是谁抓了我国太子?”北国王大惊。——“是,熠国军师。”探子回报。——“熠国军师,到底是何方神圣?”——“是,一位公公。”——“…”推荐本文的姐妹篇《特工逃妃桃花多》领养条件,尽量每日都来看看文,或者两三日上来戳一戳,让莲知道,还有人在看文。喜欢本文的亲们可以加偶滴读者群198940629敲门砖,文中任意人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爷,妾身要无礼了

    爷,妾身要无礼了

    她身份卑微,却不幸生在风云变幻的年代,为了活着一心只想攀附贝勒爷,慢慢的接触之中,她才发现,贝勒爷慢慢教会了她太多。他身在泥泞也是满身光芒,而她就算懂得再多,也还愿为一人飞蛾扑火。
  •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欢迎读者朋友登陆百度文泉杰吧《女国医》交流专区或加入本书qq二群11062259与大家一起讨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御医义妁的传奇人生一部全面揭露神秘中医文化史诗般小说!一部可以治病的小说!一部让你灵魂震撼的小说!一部可以改变你命运的小说一部让你在绝望中产生希望的小说汉武帝时期,义妁父母遭到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陷害,双双身亡,刚刚出世不久的孤女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抱走领养。义妁天资聪敏,对医术情有独钟,立志成为一名大夫。无奈生为女子,又加之养父的坚决阻挠,只得偷学医术。养父在瘟疫中献身,临终前告诉了她的身世。悲痛中更加坚定了她做一名德行高尚的大夫的决心。此后拜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苦学医术,悬壶济世,一时间被誉为女中扁鹊。为学习更高的医术,进入宫廷,几经倾轧与迫害,几经牢狱之苦,不卑不亢,先后做过乳医、女医、女侍医,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欢迎读者朋友登陆百度文泉杰吧《女国医》交流专区或加入本书qq群14921679与大家一起讨论。
  • 带翼的金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带翼的金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人类早期的历史,就是以所用的材料来划分成“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在远古时代,人们首先利用自然界现成的石材、木材和植物纤维做材料。本书由富有经验的材料学专家撰写,讲述了各种创新性的新材料。
  • 重生炮灰逆袭记

    重生炮灰逆袭记

    前一世,她被喜欢的人穿了个透心凉;这一世,带着金手指,扮猪吃老虎,她一个人,以双重身份,不同的面孔,一步一步,登上巅峰。前尘往事,如过眼云烟;唯有长生大道,执着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