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2800000007

第7章 《黑白记》(精选)(4)

那日萧老游黔灵山后,靠在客厅沙发上小憩,闭着眼似睡非睡。我同俞律等南京朋友在一边小声闲聊。俞律先生时任南京市作协主席,与萧老谊在诗友之间:既是这次电视专题片的撰稿人之一,又正在写作《萧娴传》。他是出色的诗人,性情开朗,与王萼华诗翁和我一见如故,十分投契。因次日将去安顺,我讲起采访民间蜡画天才杨金秀的情景,不提妨萧老开口道:要见见她!其实我提起此事,就是想引起摄制者的兴趣,让这两位卓尔不群的贵州女子见见面。我立刻打电话到安顺文联,请老友周青明兄安排。那年就是他向我介绍杨金秀,又陪我去梅家庄采访的。按萧老原意,要直接去杨家,后怕老人受不了颠簸,改为接杨金秀到龙宫宾馆见萧老。杨金秀当场表演技艺,在一块三尺白布上,从两端各画一条直线,到中间衔接,笔直光滑,接头无痕,比用尺子画的还准确。接着又画了几个几何图形和花叶虫蝶。都是完成于转眼之间。我悄悄问俞律:怎么样?他回了四个字:神乎其技!杨金秀说,画蜡画费时间,老年人看个意思就行了,准备了一张画好的送给萧老做纪念。萧老也回赠了一张字。萧杨两位,年岁悬殊如祖孙,然又同样身怀绝艺,其景其情,令我感动,写了篇《高山飞瀑的女儿》,发表于《人民日报》副刊。萧老谢世后,她学生在一篇悼念文章说,萧老最后的日子,常看杨金秀的那张蜡画,并且说:“我不如她!”我读了极感意外,想不到那一次短短的见面,会给萧老留下如此久远和深刻的记忆。苗女杨金秀不仅心灵手巧、口齿伶俐,而且有经济头脑。她后来到芝加哥表演蜡画技艺,获得工艺大师的美称。回来又组建蜡染公司,一九八九年我还带两位奥地利朋友去参观过,但好像没经营多久,以后就再无联系。青明几次半真半假提醒她:不要忘记戴老师是第一个宣传你的人(我第一次采访她后,发表了一篇《巧于蜂甜于蜜》),她于是送了我一幅蜡画;但对伯乐老周却一直无表示,令青明不快。蜡画即蜡染工艺的第一道工序,用蜡画刀沾上熔化的蜂蜡,在白布上画出图案,呈浅褐色。以之入染,即成蓝底白花的蜡染品。后来许多人喜欢收藏未染的半成品,成为风尚。

萧老第二次回乡是在一九九一年。她提出要捐赠一百件作品的意愿后,贵阳市政府吴志刚副市长专程赴宁接萧老来筑。在一个小型而隆重的仪式上,萧老宣读捐赠书,吴副市长授赠感谢状。市委李万禄书记作出三项承诺:建好陈列馆,出版萧老捐赠作品的选集,撰写、出版《萧娴传》。会后,多人陪同萧老亲选陈列馆址。提供选择的三个馆址,都是正在修复中的名胜古建筑,萧老选定了甲秀楼景区的“园中园”:翠微阁。第三次是在一九九三年,前来出席翠微园落成暨“萧娴先生法书陈列馆”揭幕仪式。那天的庆典很隆重,鼓乐爆竹,舞狮杂技,彩衣缤纷,笑语喧阗。萧老在启功先生题写的馆名匾牌下,亲自为陈列馆剪了彩,在省市领导干部十多人簇拥下,独坐中间,摄影存纪。我们送她登车,她望着热闹的庆典场面,感喟地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要回去啰!”似乎在努力排遣对故乡的依依之情。四年以后,老人就在南京去世了。

萧老捐赠法书一事,当时虽已举行仪式,选定馆址,然而交付作品的过程却大费周章,几乎使一项郑重其事的政府行为不了了之。原因不在萧老,而是身边有人产生疑虑,担心萧老上当吃亏。几经往返,始得解决,其间俞律先生做了艰苦的斡旋工作,厥功甚巨。我们这些见证了贵州人对萧老的真挚乡情和竭诚接待的当事人,想起此事,不禁心冷。顺便交代一下:市委李书记承诺的三件事,贵阳都完成了。

偶识张充和先生

移居美国数十年的合肥张充和女士,近年因在国内出书、办展以及众多媒体宣传评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位在海外享有盛誉的书法家、昆曲家。张女士在书法上是沈尹默先生的高弟,昆曲得“传”字辈名角的亲授,毕生沉浸在这两门艺术之中,年近期颐,兴致不减。她在美国大学讲授书法,教排昆曲,收了许多蓝眼睛学生和黑眼睛学生,为这两项代表性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但书法家、昆曲家之外,能更惬意地概括她的称号是:一位把生活完全艺术化了的大名士。“合肥四姊妹”皆有才,她尤为出色。她的青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文化界的名流耆宿,汇集在西南大后方,经常有苦中寻乐的文会艺集,她就以秀外慧中的气质和多方面的才艺,活跃其中,广受赞誉。新近出版的一本《曲人鸿爪》册页,就是当时一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拍曲者,应她之嘱留下的“爪痕”。七十年后的今天,它堪称一件并世无两的昆曲史珍贵资料。老人手中必定还有无数这种无价之宝,有待整理。

我对充和女史,本无识荆之缘。她大弟宗和先生,却与我有忘年之交的情谊,因此对她闻名甚早,知其大略。一九七七年,宗和先生去世,女儿以编了一本纪念册,收进我刻以志哀的印章:一方“高山流水”,一方“广陵散绝”。充和先生在美国收到一本,见过这两方印。几年后她首次回国,以去北京见面,带着两块印石回来,说是她四姑让我为她刻制。充和先生一般只写小件作品,常用都是小印;国内有时请她写大字,就需备一对大印了。印大五公分见方,当时画店常见的豆绿色青田石,虽磨制粗糙,质地尚不驳杂。现在大量石章是用科技手段打磨出来的劣石,透明其表,粗粝其里,根本不是真正的印材。当时我还没对付过这样的“巨无霸”,印文笔画又少:“平梁张氏”与“充和之印”。诚惶诚恐刻了,力不从心,勉强交卷,也不知老先生用过一次没有。

充和先生又一次回国,到苏州老家小住,以去充当书童,带回一幅充和先生赐我的斗方,令我惊喜。写的是一首《题谷翁九曲屏杜鹃》诗:“云涛载梦逐无涯,啼遍山红日已斜。最是无声声外意,卧游争若早还家。”用的是熟纸。以说,她四姑字债多时就用熟宣,如用生宣,好不容易才磨浓的墨,几笔就吸干了。接着以又拿出一幅没落款的生宣小横披,说是四姑刚写完正文,有客人来访,放下笔去迎坐谈天,把它忘了。以就捡了个漏,并且割爱转惠。小横披写的是一阕自著《蝶恋花》,字好,词好,墨色也好,令我喜出望外。带去给陈恒安先生看,他也非常赞叹,说是抗战时期就知其人,因与她表兄李芋龛先生交厚,时相过从。正好横披上还剩一小半空白,我就问陈先生能不能写上一段长跋。他欣然应允,不久就写成了。装裱起来,挂在书房墙上,友人见了,无不称羡。后来陈先生诗词集出版,果然读到两首赠李芋龛的诗。

此后一两年,充和先生专程来贵阳,要看看大弟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最后在此辞世的地方。姐弟俩排行相连,年龄相近,兴趣相同,又联袂到北京上大学,所以手足之情尤笃。她住在师大校园里的以家,离我住的市文联宿舍很近。一天傍晚时分,忽然由以陪着光临寒舍。我全无思想准备,手忙脚乱。八旬老人,纤秀轻捷,无丝毫老态。这样的老太太我还见过一位:冰心先生。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她与孙辈女作家挽臂经过大院,两个背影几无差异。我请充和先生看那件横披,忘了这是出卖盗宝人张以,让她在旁边窘态毕露。她默默看过,没说什么,我也就不便问起李芋龛先生的情况。她看了我的几方砚台,还滴水检视,认为先父所用两块端砚中的一块较好。其实都是凡品,如何入得她的法眼。在寒舍逗留了一刻钟左右,临行时我随手拣了两支笔一块墨,悄悄交给以,聊表对充和先生的敬意。几天后,以来访,说是四姑已回去了,那天她没想到我会送她礼物,无以为报,把黄永玉先生设计并送给她的一瓶“湘泉”酒转赠给我。那天我在慌乱中,以粗墨劣笔呈送给一辈子考究的张先生,事后很失悔,却没想到又换回一份有收藏价值的回赠。

张充和先生的书法,世间多见且受盛赞的,是她精严秀逸的小楷,我则更喜爱她的小行草书。

与徐无闻先生缔交

徐先生的字清劲典雅,我从《书法》杂志上看到时,很是钦佩。见简介文字,知是西南师范大学教授,估计我内弟筑光可能是他的门生。一问,回信说没教过他们班,但认识,徐先生是全校公认最有学问的教授。一九八三年,中国书协在烟台开理事会。我素患“社交恐惧症”(经妻子诊断),十会九逃,十宴九谢,但周秉声兄力劝,说是可以看海,可以看《郑文公碑》和云峰刻石,就跟着去了。一到芝罘宾馆报到,四川刘云泉兄就告诉我,徐无闻先生要来,我听了很高兴。云泉兄和我在第一次书代会相识,凡开会必同组,又是“二爨”和《中岳嵩高灵庙碑》的同好。徐先生当时正在贵州出差,晚到了一天。他个子矮小,朴素如老农,非常可亲。分组讨论时,他带了纸笔,在小桌上背临古帖,如《韭花帖》《宣示表》《快雪时晴帖》等,每种写上几行,神形皆近,具见功夫。召集人和发言人也不介意,因为都知道他耳背,所以他才把原名“永年”改为“无闻”;确实不能让他坐那儿当摆设,浪费时间。他也发了言,还很认真的样子。他听云泉说我是中国作协会员,对我说他也是,还是“没有创作的作协会员”——作协除了创作,还包括研究、评论、教育和组织工作者。我说,你那没有创作比我这有创作厉害多了。有两个晴朗下午,四个人(徐先生、云泉、秉声和我)相约到沙滩上捡石子儿。我从披沙捡石,联想起文艺创作对生活万象的提炼,得了点意思,后来写成短文《美石》。这点意思对我有一种纲领性的含义:

他绝望地相思起那无垠的海滩来。他知道那里准藏着完美的但他永远捡不到的石子。

又还想了几句关于徐先生的句子:“久慕蜀中徐孺子,此日芝罘共淘沙。羡君入手尽珠玉,黯然无获我还家。”自然也是个比喻,要说真石子儿,恐怕他捡的还不如我。后来,那篇《美石》发在《人民日报》副刊上,俚句却一直没给徐先生看过。我不能作诗,偶尔诌几句,上不了台面。诗有别才,不能勉强。

在烟台的日子,与徐先生相处十分投契。回来后,要出一本书法小册子,就去信求他作序。如期写了寄来,劣迹因之“蓬荜生辉”。他还络绎寄来多种大作,如《甲金篆隶大字典》《东坡选集》等,成为我经常使用的参考书。一次,他忽派助手周女士来访,邀我去参加他研究生的毕业答辩。我一听,大惶恐,何来这等资格?!再三辞谢,周女士说是已报请校方定下来了。徐先生的重托,却之不恭,只好与妻子如期成行。到重庆后,由内弟陪同前往学校。当时已经入夜,先在徐家洗了个淋浴,然后借宿于一位出国探亲的教授屋中。记得妻子对教授们(包括徐先生)宿舍的狭小很觉诧异。当然这是多年前的情况,如今早已旧貌换新颜,只少了为此作过大贡献的徐先生。我还拜望了内弟的业师、已神交于前的秦效侃教授。徐、秦二位加上荀运昌教授,组成西师书法硕士生点。还见到在这里上学的外甥邹欣和学生贺未泓。至于答辩仪式,自有郑州大学齐冲天教授等资深导师主持,我谨陪末座而已。答辩结束,我们几个客人在食堂用餐,徐先生他们各自回家(当时纪律就是如此严明)。我因饭后就要去市里岳母处,与徐先生分手在即,就建议他一道午餐。徐先生想想,说:那我马上来。匆匆而去。我们等了很久,他才拎着一瓶“文君酒”来了,一脸的汗。原来大老远跑回家拿酒去了。天那么热,又是中午,我望白酒而生畏,但此情此景,不能不勉为其难,陪徐先生喝上两杯,其实该说是他勉为其难在陪我。他一再预约,明年仍来参加下一届的答辩。我对重庆夏天畏之如虎,但看着徐先生诚挚的表情,咬牙应承下来说:好,再舍命陪一回君子,引得大家发笑。万没想到,还等不及下届答辩,就传来徐先生病故的消息。四月份,周女士真又过访,要践前约。我去年已是却不过徐先生盛意,才勉强去凑数;徐先生不在了,我何堪再见歌乐山,只能让周女士失望而去。他的门生们都说,徐先生是累死的。他是本系的摇钱树,经常几个项目都压在他肩头上。后来学生们邀请徐师母李老师到各地旅游,过贵阳时在舍间小聚,邱世鸿、杨红燕等四五个在筑学生陪同。谈起一路受到亲人般的接待,李老师说:我是享聋子的福——她一贯叫徐先生“聋子”。徐先生的一些遗作,已由学生们整理出版了好几种。从这些小事,可以窥见徐先生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

那年在烟台开会,离去前夕举行笔会,我一直站在徐先生旁边看他写字。他只用一支猪毫笔,写篆隶楷行、大字小字都不换笔。运笔很快,毫不打顿。我特别佩服他写小篆,一尺见方那样大,顷刻即成,横平竖直,圆弧相交无痕,非下过萤雪功夫,不能臻此举重若轻之境界。我请他为喜欢小篆的女儿写了一幅“学无止境”。回渝后他给我写了两副自撰对联,一为金文,一为甲骨文,非常雅致。他用的那种笔,是向重庆一个笔工定制的,当时还叫我试试,说如果趁手,回去为我做几支。后来内弟给我寄来过。毫很健,正适合徐先生写笔画细挺的字,于我却不很对路。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为方便读者进行古典诗词鉴赏和诗词创作而写就的学术普及经典,讲述古典诗词格律最基本的知识,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推陈出新的创见,严肃性与科学性并举,是王力先生在其对诗词格律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精品。
  • 爻爻斋闲话

    爻爻斋闲话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描述画家云巢和文涛夫妇二人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兴味盎然而不失天真,偶有机锋透露,却随性流出,如胸臆直抒,毫无雕琢痕迹,其中的闺房之乐,颇可谓当代《浮生六记》。书中所描绘的画家生活,关注植物,关注动物,关注天气,关注艺术,无市井气,无呻吟病,一任率真洒落,不计利害得失,远离都市的喧嚣扰攘,全然一片沉静的自得生活,在《浮生六记》式的闺房之乐外,又飘散着陶渊明式的田园清新之风。对忙碌拥挤的当代人,不啻为一泓洗濯心灵的清泉。
  • 流年风雨声

    流年风雨声

    《流年风雨声》是一本用诗词文抒情言志的集子。诗词文基本上是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写成。诗词文作品词采绚烂,气韵天成,透露出作者在自然风雨和人生社会风雨的洗礼中的或酸甜苦辣、或悲欢离合、或困苦彷徨复杂等之情。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人生在红尘中做人之维艰与辛酸。作品中含有丰富的知识,读起来定会引人入胜,欲罢不能。能启迪智慧,感悟人生妙漫哲理。
  • 吉尔尕朗河两岸

    吉尔尕朗河两岸

    本书以一条静静流淌在天山腹地伊犁大草原的吉尔尕朗河为背景,通过作者十年住居生活的亲身体验,以细腻浪漫的笔调和田园牧歌式的行吟,全景式的描绘了吉尔尕朗河两岸广阔的牧场、田园、林区、山脉等四季变幻的迷人风景,并对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节庆、民歌等做了深入详实的了解与记录。全书充溢着作者对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原生态土地上山川风物的热爱与眷恋,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与重返健康田园生活的提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
  •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收录作者王宏昌先生自2006年以来创作的240多首诗词,作品风格清丽、朴厚,题材广泛,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文坛大师

    重生之文坛大师

    花有重开日,人可再少年!重生到与地球类似的平行世界中。方景以一本《斗破苍穹》开启了网文新时代的大门...
  • 城南哀歌

    城南哀歌

    少女因爱情毒死母亲,毁掉自己,也毁了家,伦理和生命不敌世俗欲念。如果人生重来一次,她能找到解脱之路吗?三十年前,十七岁的怀珠因为母亲极力反对她和本城的二流子徐平君谈恋爱,在母亲的汤药里加了一勺老鼠药,毒死了母亲。怀珠被判死刑,行刑的那一天,一辆破卡车载着她经过城南往马鬃岭驶去。看着她长大的邻居们站在城南路边夹道观望。他们看见怀珠还没有长熟的身体被麻绳捆绑得像个粽子,一路哭泣着,小脸煞白。卡车经过她家的时候,她挣着扭过脖子,哀哀地喊“阿妈救救我呀阿妈救救我”!几个上了年纪的阿婆先软了心肠,感叹怀珠到底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现在想起阿妈救命了。
  • 不可思议的世界

    不可思议的世界

    穿梭于两个世界,收割美女,收获真爱,楚云白,你究竟是属于哪个世界?哪个才是真正的你?
  • 命运之轮(上)

    命运之轮(上)

    从单纯的言情到承载着人类的命运,几次修改,大篇幅的删减使得小说故事情节更为紧凑曲折,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叙事更为简练流畅,小说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一路走来,作者的思想也同书中的少年主人公一起渐渐走向成熟,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 重生掌家小商女

    重生掌家小商女

    世家修真天才文桑榆因炼药失败,被丹炉炸死。再次睁眼,成了被亲奶逼迫给人冲喜不愿撞墙而亡的农家丫头。既来之则安之,顺应天道,手握灵泉空间,带领可怜父母,兄姐妹们一步步成为地主,富商,乃至天下第一皇商。虐渣奶,极品的同时,也同时迷住了某位爷的心。简介无能,且看正文。
  • 人间词话(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人间词话(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晚清一代大家王国维先生以“境界说”为骨,著述了《人间词话》一书。他提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因此,以这一条标准,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晚唐至近代著名词人的好恶之情,同时,此书破除了清朝词坛浙派和常州派的流弊,发出词学新声,重新确立北宋词人的主流地位,因此,《人间词话》可以说是文学史上一次正常的自我纠偏,从后来的效果看来,现在的读者大都更崇尚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应该多少也受到过这次纠偏的影响。
  • 一夜翩翩

    一夜翩翩

    一场紫色梦幻的婚礼上,突然闯进来一个身穿白色西装,手棒鲜花的帅气男人。全场安静。只见那男人走到新娘面前,单膝下跪,“嫁给我吧!”还没等到新郎出来阻止“啪”一个响亮的耳光扇到那男人白皙的脸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正经的仙道

    超正经的仙道

    这个世界,并不单纯。当仙学与现世相撞,当过去与如今交错。这个世界固有的秩序,还会存在吗?徐修明,以仙之名,斩世之恶!不不不,修明大人还有一段日常要走呢。修炼不是一朝一夕,修仙绝非一步登天。所以,请不要停下来啊!
  • 沧元图

    沧元图

    番茄的第十本小说。————我叫孟川,今年十五岁,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